兽医基础知识
兽医基础知识

兽医基础知识作为一名兽医,掌握一些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在临床实践中,还是在兽医科研中,这些基础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兽医基础知识。
1.动物解剖学解剖学是研究组成动物体的各个部分的学科。
在兽医领域里,了解动物解剖学对诊断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兽医必须具备对动物的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深刻理解。
2.兽医药理学兽医药理学是一门研究动物体内药物代谢、药物分布和药物效果等相关的学科。
兽医必须熟悉不同药物对动物的作用和副作用,以便在治疗动物疾病时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3.动物行为学动物行为学是一门研究动物行为的学科。
了解动物行为是了解动物正在经历的体验和动物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兽医必须对各种动物的行为有深入的了解,以便正确诊断和治疗常见的行为问题。
4.动物疾病诊断在进行动物疾病诊断时,兽医需要结合动物的症状和体征以及患者病史等方面的信息来作出诊断。
对于不同种类的动物,他们发病的方式和症状可能是不同的。
因此,兽医必须掌握动物疾病的基本原理,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
5.动物营养学动物营养学是一门研究动物营养需求和食物成分与命令营养状况之间关系的学科。
营养是保持动物健康和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兽医必须了解不同动物种类的营养需求,以便为他们提供适当的饮食和营养补充剂。
6.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运作的过程的学科,包括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如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免疫、生殖和内分泌系统等。
兽医必须了解动物正常生理过程和功能,以便诊断和治疗疾病。
7.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生物学学科。
微生物是许多动物疾病的病原体。
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代谢、环境适应性和遗传等基本信息对于防治疾病很有帮助。
总之,兽医基础知识对于兽医来说非常重要。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兽医更好的诊断和治疗疾病,并确保动物的健康和福利。
兽医基础知识

兽医基础知识兽医基础知识兽医学是一门关于动物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兽医师是专门从事兽医学工作的医生,他们为动物提供医疗护理,预防疾病和提供养殖建议。
下面是兽医基础知识的一些重要方面。
1. 动物解剖学和生理学:兽医师需要了解不同动物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他们必须熟悉动物的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
这种知识有助于兽医师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2. 动物疾病:兽医师需要掌握各种不同动物的常见疾病和相关症状。
他们需要知道如何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以及如何预防它们的传播。
兽医师还需要了解动物的疫苗接种计划和预防措施。
3. 动物药理学:兽医师需要了解不同药物对动物的作用和效果。
他们需要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药物来治疗动物的疾病,并了解可能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4. 外科操作:兽医师需要学习各种外科手术和操作技巧,以便进行手术治疗。
他们需要了解麻醉技术、手术准备、消毒和伤口缝合等。
5. 兽医急救:兽医师需要掌握急救技能,以便在动物受伤或疾病急性发作时进行紧急处理。
他们需要知道如何判断动物的紧急情况,并提供适当的急救措施。
6. 动物行为学:兽医师需要了解动物的行为和心理健康。
他们需要观察动物的行为特征,以便判断是否存在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治疗。
7. 饲养管理:兽医师需要提供饲养动物的建议和指导,以确保它们健康和幸福。
他们需要了解饲养动物的合理饮食、适当环境和日常护理。
8. 公共卫生:兽医师需要了解动物与人类之间的疾病传播和相关风险。
他们需要知道如何预防动物传染给人类的疾病,并参与公共卫生事务。
总之,兽医师需要掌握广泛的基础知识,以便提供全面的兽医护理。
他们不仅需要了解动物的解剖和生理,还需要掌握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外科手术和急救技能。
此外,他们还需要了解与动物相关的饲养管理和公共卫生问题。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兽医师能够为动物健康和福祉作出贡献,并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兽医方面的基础知识

兽医方面的基础知识作为一个兽父/兽母,你一定很清楚兽医的重要性。
兽医是专门研究动物疾病和预防措施的医生。
兽医可以诊断疾病,提供治疗方案,还可以给予日常护理建议。
这篇文章将介绍一些关于兽医的基础知识,帮助兽父兽母们更好地了解和照顾自家宠物。
一、常见的动物疾病犬瘟热:这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病毒病,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咳嗽、流鼻涕、发烧、疲劳和抽搐。
可通过疫苗预防。
犬瘤:这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在未被治疗的情况下可扩散到其他身体部位。
常见的症状包括肿块、慢性流涎、气喘和行走困难。
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等。
猫流感:这是一种病毒感染,常见于猫咪之间。
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流涕和发热。
可通过疫苗预防。
糖尿病:这是一种慢性疾病,症状包括饥饿、口渴、尿频和肥胖。
饮食控制和胰岛素注射是主要治疗方法。
二、重要的兽医预防措施接种疫苗: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许多常见的病毒和疾病,如狂犬病、猫瘟和狗瘟等。
驱虫:细小的寄生虫会影响动物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定期驱虫可以预防寄生虫感染。
控制贪食:肥胖是宠物常见的健康问题。
通过控制饮食和运动来保持正确的体重,可以预防许多健康问题。
口腔护理:定期清洁牙齿,可以预防龋齿和牙周病等口腔问题。
三、就诊前准备事项花费:预算一下兽医诊所的收费标准,避免就诊结束时出现不必要的烦恼。
家居环境:在就诊前,检查一下家中是否存在与宠物有关的安全隐患,如将有毒物质放在需要的地方。
疾病症状:在就诊前,了解宠物体内的症状和征象,记录下特定的症状,以便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四、关于兽医的其他信息教育背景:兽医需要完成本科或者专科学位课程,并获得相关资格证书。
就业范围:兽医可以在兽医诊所、实验室和动物恢复中心等地方工作。
职业风险:兽医工作中存在与动物有关的职业风险,如被用牙和爪子抓伤等。
总之,兽医在宠物健康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兽父兽母,我们需要知道基础兽医知识,为我们的宠物提供更好的护理。
优秀的兽医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并通过不断更新我们的知识来帮助我们提供最优质的照顾。
兽医基础知识点总结整理

一般临床检查1.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包括、、、、、2.以询问的方式,向畜主(饲养员,使役人员)了解动物发病情况和经过的诊断方法是 .3.问诊的内容包括:;;。
4.是用肉眼或借助简单器械,观察动物的状态和病变的一种方法。
5.视诊时,检查者站在距离动物米以观察其全貌。
6.视诊的范围括、、、、。
7.是用手指、手掌或手背,甚至用拳头对畜体某部位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
8.触诊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种:、、。
9.体表触诊范围:用感知皮肤温度、湿度;用手指捏皱提举,检查;用手指感触的形状、大小、移动性及软硬度等。
10.触诊用来检查痛感及疼痛范围;触诊用来感知小动物内脏实体、腹腔肿瘤或腹内积粪;触诊用来判断积液情况或感知胃或腹腔内容物性状;触诊多用于检查大动物的内脏器官,如泌尿生殖器官、肝、脾及腹腔后部肠管。
11.临床上触诊时,常见的触感有、、、、、。
12.触诊时常见病变鉴别:捏粉状:按压,去压后,提示组织间发生现象(如)波动性:柔软有弹性,压之有波动,指移去后不留压痕,说明肿胀部位有(如、、等)气胀性:触压病变组织柔软,含空气,发生音,并且其他向邻近部位移动或扩散,提示为,见于气肿疽、恶性水肿和恶性水肿继发皮下气肿等。
坚实感:触压有感,如触肝、肾等。
常见于皮下组织内有浸润或增生及。
硬固感:感觉坚硬如骨。
常见于、等。
温感及疼痛:当局部炎症及高热时有,动物表现敏感不安。
13.是用手指或器械(叩诊锤、叩诊板)叩击动物某一部位,根据所发音响的性质来判断体内病理变化的一种方法。
14.指指叩诊主要用于的叩诊;大动物叩诊常用于。
15.叩诊时应以腕关节为轴,并以力叩击,不要施加臂力。
16.叩诊的基本音响有、、;过渡音有和17.过清音是介于和之间的过渡音响;半浊音是介于和之间的过渡音响。
18.清音是叩击正常发出的声音,强大而清晰;浊音是叩击所发出的声音,弱小而钝浊;鼓音是叩击健康和所发出的声音,音调比较高朗,振动有规则,类似击鼓。
19.听取动物某些器官在功能活动过程中所发出的声音,借以判断其病理变化的方法的检查方法是。
兽医该有的常识

兽医该有的常识
1.动物基础知识:兽医应该了解不同种类动物的生理和解剖结构,包括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等,以便能够对它们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2. 疫苗和预防措施:兽医应该了解不同种类动物的疫苗接种方
案和预防措施,以便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控制疫情的传播。
3. 药物使用:兽医应该了解不同种类动物的药物使用方法和剂量,以便为动物提供正确的治疗。
4. 诊断技术:兽医应该掌握各种诊断技术,如血液检测、X光、B超等,以便能够准确地诊断动物的疾病。
5. 手术技能:兽医应该具备各种手术技能,包括细胞学检查、
手术缝合、手术麻醉等,以便能够为动物提供高质量的手术治疗。
6. 动物福利:兽医应该了解和尊重动物的本性和行为,以便为
动物提供适当的福利和保护。
7. 法律法规:兽医应该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动物保护法、动物卫生法等,以便为动物提供合法的治疗和服务。
8. 咨询和沟通:兽医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动物主
人和其他专业人员有效地交流和协作,以便为动物提供最佳的治疗和服务。
- 1 -。
兽医基础知识

兽医基础知识兽医基础知识兽医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学科,是保障人类健康、营养和安全的重要基础。
兽医基础知识包括动物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等方面的内容,是从事兽医工作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一、动物解剖学动物解剖学是研究动物身体内部结构和组织构成的学科。
兽医师需要熟悉动物解剖学知识,以便可以在临床实践中确定病因、诊断疾病和进行手术操作。
兽医师要理解动物的骨骼、肌肉、脏器、血管、神经、淋巴组织等结构的特征、定位和相互关系。
二、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身体内部生理功能的学科。
兽医师需要了解动物生理学知识,以便可以掌握动物正常的生理过程和机能。
兽医师需要了解动物的生态生理特征、代谢作用、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三、动物病理学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兽医师需要了解动物病理学知识,以便可以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兽医师需要了解疾病的起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四、动物药理学动物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动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学科。
兽医师需要了解动物药理学知识,以便可以正确使用药物治疗各种疾病。
兽医师需要了解药物的成分、作用机制、剂量、用药方法、毒性和副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五、动物微生物学动物微生物学是研究动物与微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兽医师需要了解动物微生物学知识,以便可以防治各种与微生物有关的疾病。
兽医师需要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生长、繁殖和能力、病原性和传播途径等方面的知识。
六、动物流行病学动物流行病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在群体中分布、传播和控制的学科。
兽医师需要了解动物流行病学知识,以便可以进行疾病预防和控制。
兽医师需要了解疾病流行的特点、传播途径、宿主和危害等方面的知识。
七、动物临床医学动物临床医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畜牧兽医必学知识点总结

畜牧兽医必学知识点总结畜牧兽医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学科,主要研究动物的生理、生态、遗传育种、繁殖医疗、预防保健、深加工等方面的学科。
畜牧兽医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各种家畜和家禽,包括牛、羊、猪、鸡、鸭等。
畜牧兽医学的发展不仅关系到畜牧业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人类的饮食和健康。
下面将对畜牧兽医必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基础生物学知识畜牧兽医学的基础是生物学,包括了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细胞生物学研究动物体内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的生命周期和分裂过程对于研究动物生长发育和疾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动物的遗传基础,对畜牧兽医学中的育种和繁殖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态学研究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位,为动物的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化学是研究动物体内生物分子和代谢过程的科学,对研究动物生理代谢和疾病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畜牧兽医学生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生物学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后续学科的知识。
2. 动物解剖学和组织学动物解剖学和组织学是畜牧兽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动物体内结构和器官之间关系的学科。
动物解剖学的研究涉及到动物的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等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动物生理代谢和疾病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组织学研究动物体内组织器官的微观结构和功能,对于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畜牧兽医学生必须要熟练掌握动物解剖学和组织学的知识,才能够进行后续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
3. 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是畜牧兽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是研究动物体内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的科学。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到动物的神经、内分泌、循环、呼吸、消化、排泄等方面的生理功能,对于理解动物的正常生理状态和疾病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畜牧兽医学生必须要深入理解动物生理学的知识,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动物的饲养管理和疾病诊断治疗工作。
4. 畜牧动物营养学畜牧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营养需求和饲料营养价值的学科,是影响动物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
343兽医基础

343兽医基础什么是兽医基础?兽医基础是指兽医学专业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对动物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方面的深入了解。
兽医基础是成为一名合格兽医师的必备要素,它为日后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兽医基础的重要性1.动物生理学:了解动物的正常生理功能,有助于判断动物是否处于健康状态,还可以帮助诊断和治疗动物疾病。
2.解剖学:掌握动物体内各个器官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可以进行手术操作、采集标本以及进行病理分析。
3.病理学:了解常见动物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可以帮助诊断和治疗动物疾病,并预防其传播给其他动物或人类。
4.药理学:了解常用药物对动物体内各个系统的作用机制,可以正确选择和使用药物来治疗不同类型的动物疾病。
兽医基础的学习方法1.多听课:兽医基础课程通常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课通过听讲解、阅读教材等方式学习基础知识,实践课通过实验操作、解剖动物尸体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多实践: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加实验和临床实践,通过亲自操作和观察,提高对兽医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多交流: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和困惑,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4.多复习:定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记忆,并及时补充不足之处。
兽医基础的职业发展1.兽医师:成为一名合格的兽医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兽医基础知识和技能,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准确判断动物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兽药销售员: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方法,能够向兽医师和养殖户提供药物咨询和销售服务。
3.兽医教师:通过深入研究和教学,将兽医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更多的优秀兽医人才。
4.兽医科研人员:通过对动物疾病的深入研究,开展新药的研发和临床试验,为动物健康做出贡献。
结语兽医基础是成为一名合格兽医师的必备要素,它为日后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应该重视兽医基础的学习,通过多听课、多实践、多交流和多复习等方式提高自己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兽医基础知识
综合分析题:
1、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
答案:动物生活在环境中机体的生存、生长、发育、繁殖及进化都直接或间接的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
而动物体本身又是由各器官、系统构成的统一体,因此动物体任何一个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都与其它生理活动保持着复杂而精确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也必须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动物体的统一性和整体性是通过高度发达的调节活动而实现的,即使机体各部的活动能够密切配合、互相协调保持动态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并使机体的活动能够与周围环境的变化相适应。
机体对不同器官、系统的调节是借助细胞内源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而实现的。
细胞内源的调节是依靠酶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以及酶与代谢物质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一种调节方式,也是最原始和最基层的调节方式。
单细胞生物就依靠这种方式来调节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
在高等动物中,这种各个细胞各自为政的调节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生命活动的需要。
所以随着动物的进化,这种原始调节方式就退居次要地位,并逐步发展起越来越完善的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纤维的直接联系,对机体各部分的功能发生调节作用。
体液调节是指体液因素,主要是激素和某些其他化学物质,通过体液循环,对机体各部分的功能发生调节作用。
其中神经调节是最主要、最完善的调节方式。
但无论是神经调节或体液调节,都必须通过控制细胞内源调节
的过程,才能发挥调节效应。
2、以猪、牛为例比较单、复胃的结构差异。
答案:猪胃亦为单胃。
猪胃黏膜的无腺部很小,仅位于贲门周围,呈苍白色,贲门腺区很大,由胃的左端达胃的中部,呈淡灰色。
胃底腺区较小,沿胃大弯分布,呈棕红色,幽门腺区位于幽门部,呈灰色。
牛的胃为复胃,由四个部分构成,即瘤胃(第一胃)、网胃(第二胃)、瓣胃(第三胃)和皱胃(第四胃)。
前三个胃又称前胃,前胃均无腺体,仅皱胃有腺体。
3、叙述尿的形成与排出。
答案:尿的生成是在肾小球、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即血液先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原尿再经过肾小管和集收管的重吸收作用及分泌作用,最终形成尿液排出。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和小分子物质可通过滤过作用而进入包裹肾小球的肾球囊腔中,这部分液体即为原尿。
原尿中除不含血细胞和的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成分与血浆相同。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作用:肾小球滤出的原尿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过程中,绝大部分的水和某些有用物质被重吸收到血液中来。
终尿的量一般仅占原尿量的约1%,原尿中的一些物质(如葡萄糖)可全部被重吸收,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个浓度限度,一旦原尿中葡萄糖的浓度超过这一值,就不能被完全重吸收,从而出现糖尿。
另外有些离子(如Na+、K+等)可部分被重
吸收,还有些物质在完全不被重吸收,如肌苷等。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肾小管和集合管除了对原尿中的不同成分进行重吸收外,其管壁细胞还分泌一些物质进入小管液中,参与原尿的形成,如H+、NH3、K+等的分泌。
(4)、尿的排出:尿在肾脏生成后,通过输尿管输送至膀胱,当膀胱中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间歇性地引起排尿反射,将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4、介绍畜体主要浅淋巴结。
答案:畜体主要浅表淋巴结包括:
(1)下颌淋巴结:位于下颌间隙皮下,牛的在下颌间隙后部,与颌下腺前端相邻。
猪的在下颌骨后缘,被腮腺覆盖。
(2)颈浅淋巴结:又称肩前淋巴结,位于肩关节前上方,表面被臂头肌和肩胛横突肌(牛)覆盖。
猪的颈浅淋巴结还可分成背侧和腹侧两组。
(3)髂下淋巴结:又称股前淋巴结,位于膝关节上方,阔筋膜张肌前缘的皮下。
(4)腹股沟浅淋巴结:位于腹股沟部皮下,在公畜位于阴茎背侧,母畜则位于乳腺后上方,又称乳房上淋巴结。
(5)?淋巴结:位于腓肠肌的后上方,股二头肌和半腱肌之间。
(6)髂外淋巴结:位于髂外动脉起始部附近。
5、叙述脑的结构。
答案:脑位于颅腔内,是神经系的高级中枢,协调身体各部的活
动。
脑包括大脑、小
脑和脑干三个部分。
(1)大脑:位于脑干前方,背侧以大脑纵裂分成左、右大脑半球。
大脑半球表面覆盖一层灰质,称为大脑皮质,其表面凹凸不平,形成脑沟(凹陷)和脑回(凸起)。
皮质深层为白质,由各种神经纤维构成。
每侧半球内各有一个内腔,即侧脑室。
大脑皮质是神经系统调节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同时,它对内脏活动也有调节作用。
(2)小脑:位于大脑后方,在延髓和脑桥的背侧。
小脑被两条纵沟分为中间的蚓部和两侧的小脑半球。
蚓部主管平衡和调节肌紧张,小脑半球与大脑半球密切联系,参与调节随意运动。
(3)脑干:脑干为脊髓的直接延续,由后向前依次为延髓、脑桥、中脑和间脑。
脑干中的网状结构是中枢神经系中最重要的皮层下整合调节机构。
(4)脑膜:脑膜类似脊膜,也有3层结构,从内向外依次为软膜、蛛网膜和硬膜,但在脑没有硬膜外腔。
6、临床检查的基本程序及主要注意事项?
答案:首先,通过一般检查掌握动物的基本情况,为后面有重点地分系统检查作准备。
一般检查包括:体态检查,即精神状态、姿势和营养;体表及被毛检查;可视黏膜检查;浅表淋巴结检查;体温、呼吸、心率的测定。
一般应坚持先全面后系统的检查顺序,两者并重,防止片面。
但临床检查的程序也需要灵活掌握。
对某些危重的急性病例,应在作重点检查后立即抢救,待病情缓解后再详细检查;对情况
复杂的病例,应反复、深入地检查。
对仅根据一般的临床检查难以作出明确判断的病例,应进一步采取实验室检验或其他特殊器材检验(如放射和超声检查)。
一般检查后,根据问诊和检查结果,有侧重地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进行分系统检查。
在进行基本检查时,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既要了解动物在疾病过程中的病理表现,又要结合气候、地理环境和动物体质等要素;要善于把各种现象联系起来,作到全面、细致地了解、分析和判断。
对各种基本检查方法,应全面、合理地运用,不可偏废。
进行检查时,应尽量避免被检动物兴奋、紧张,使临床症状充分、自然地表现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的检查和诊断提供正确的依据。
7、简述微生物学诊断样本的采集和运送的基本原则。
⑴标本尽量采集自发病但尚未死亡或刚死亡不久动物;⑵应在动物出现临床症状后尽快从感染部位采集样本;⑶应采集病变区的边缘组织并包括一部分临近的眼观正常的组织;⑷采集样本时应尽量做到无菌操作,减少杂菌污染;⑸在进行抗菌素治疗后不久采集样本会增加病原菌分离难度,应尽量在进行药物治疗前采集;⑹棉拭子采集的样本或小的组织块在送达实验室之前容易干燥而影响病原的活性,样本采集量尽可能大些;⑺所采集的标本应该使用不渗漏的容器单独盛装,并标明动物的品种、组织脏器名称和日期。
8、简述机体解剖屏障结构的组成及其对病原微生物入侵的免疫防御功能。
解剖屏障结构对外来异物起着第一线的防御作用---非特异性免疫,主要包括:
⑴皮肤和黏膜以其特殊的解剖生理学结构构成了动物体防御的第一道防线。
健康完整的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可以阻挡病原微生物等异物的穿透,只有当皮肤损伤时病原才能侵入。
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可将吸入的病原和异物排除。
口腔、气管、眼等分泌的唾液、泪液及气管分泌液对外来异物有一定的冲洗作用。
皮肤皮脂腺分泌的不饱和脂肪酸、汗腺分泌的乳酸、胃液中的胃酸以及阴道中的酸性环境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不同部位黏膜还可分泌的溶菌酶、蛋白酶等杀菌物质。
⑵血脑屏障主要由软脑膜、脉络丛、脑血管和星状胶质细胞等组成,是防止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感染的重要防卫机构。
凭借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的紧密连接和微弱的吞噬作用来阻挡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及其毒性产品随血流进入脑组织或脑脊液,以此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⑶胎盘屏障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尿囊膜组成。
正常情况下,母体感染时的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不能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