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进展论文

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进展【中图分类号】r 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323-01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 是指:( 1 )肾脏损伤 (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3个月,可以有或无肾小球滤过率( gfr)下降,可表现为下面任何1条:病理学检查异常,肾损伤的指标:包括血尿成分异常或摄影学异常。
( 2 )肾小球滤过率( gfr)< 6 0 ml/min/1.73 m≥3个月,有或无损伤依据[1]。
我国北京市石景山地区对40岁以上常住居民ckd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kd患病率为9.4%[2]。
而在全国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ckd的患病率约为10%[3],中医药治疗ckd疗效肯定,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
1 病因病机在中医古籍中,虽然没有西医肾脏病的名称,但可归纳为与之相关的症状及证候,应属中医学“水肿”、“尿浊”、“淋证”、“尿血”、“癃闭”、“腰痛”、“虚损”、“虚劳”、“关格”等范畴[4]。
马居里[5]认为,ckd发病与正虚邪实、正邪相博有关,其中肾虚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杨霓芝[6]认为,ckd的关键病机为气虚血瘀,病机核心为脾胃气虚。
戴希文[7]认为,ckd病机总属正虚邪实,初期以邪实为主,后期以正气虚损更为明显,而湿热则贯穿于ckd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常与瘀血、浊邪、水邪、风毒等互结而致病情缠绵难愈。
王钢[8]认为,病机特点是虚实夹杂,以虚为主;病变部位以肾为中心;疾病的一般变化规律是先伤于气,后损于阴;病情发展的必然转归是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
孙伟[9]认为,“湿”作为慢性肾脏病主要病机贯穿整个疾病发展全过程。
肾虚为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的基础,湿热为其进展之基,瘀血为病变进展之果。
王永均[10]认为,ckd的病因、病机及其演变规律可概括为:风湿之邪干预肾主封藏、主水、司开阖的职能(肾风、肾虚)—久病入络、久闭成痹,导致肾络瘀痹及肾微癞积形成(肾痹)—由体及用,肾的各种气化功能进一步衰减和丧失(肾劳)—病证进展,终致溺毒,甚而累及肾外多个系统。
慢性肾脏病中医药研究新进展

四大病理机制 , 以脾肾虚衰浊毒 潴 留为病 机关键 , 四大 因索
互为因果 , 成恶性循 环。总之 , 形 笔者认为慢 性 肾脏病 的病
因病 机总为本 虚标 实 , 实夹杂。病位不 外脾 肾这个 中心 ; 虚 风邪 、 湿热 、 瘀血 、 浊毒是贯穿始终的病理 因素 ; 肾元 亏虚 , 开
壅塞三焦为标 这一正虚邪实 的病机特 点 j 。近年来 , 亦有 不 少医家提出邪 实之说 。傅 晓骏 提出“ 浊” 邪 ( 瘀 之 瘀指瘀
血 , 指 湿 热 、 浊 、 饮 ) 慢 性 肾 功 能 不全 的 主 要 邪 实 因 浊 痰 水 是
素 。孙伟 以肾虚湿瘀立论 , 肾虚 以肾气虚为 主 , 为湿 热 湿
慢性肾脏病 ( h n i e i  ̄ ,K 是各 种 肾脏 cr i k n yds o c d e C D)
病于急性阶段未 经控制 后 的共 同转归 , 它是一 种 临床 综合 征 。目前 国际上公认 的定 义为 : 肾脏损 害 ≥3个月 , 现下 表 列之一者 : 肾脏病理异常 和/ 或尿成分异常 ( 如有 血尿 、 电解
虚 阳 亢者 , 羚羊 钩 藤 汤 ; 湿 在 表 , 虚 湿 胜 之 蛋 白尿 经 久 用 风 脾 不 消者 , 羌 活胜 湿 汤 、 阳 除 湿 汤 ; 白 尿 兼 湿 热 中 阻 者 , 用 升 蛋
中医文献 中无慢Biblioteka 肾脏 病的名词 , 在慢性 肾脏病 的诊断
上主要通 过临床表 现的观察来进行 命名。在 临床上包 括 了 慢性肾小球 肾炎 、 肾病 综合征 、g IA肾病 、 性 问质性 肾 炎 、 慢 各种继发性 肾病 以及慢 性 肾功能 衰竭 等。属 中医水 肿 、 尿
黄芪治疗慢性肾脏病研究进展

黄芪治疗慢性肾脏病研究进展郑 玲(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江苏南京 21000)【关键词】黄芪;慢性肾脏病;中药【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46.145.02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病史大于3个月),其中包括GFR正常或不正常的病理损伤、尿液或血液成分异常,影像学上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60 mL/(min•1.73 m2)]。
CKD的诊断和分期标准统一了各家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但对于延缓CKD的病程进展,目前仍缺乏有效的药物和手段。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在临床治疗上有一定疗效。
近几年,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方面,中药单味药和中药复方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其中,中药黄芪在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药理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现总结如下。
1 药物作用机理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其性微温味甘,归肺、脾、肝、肾经,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有“补气诸药之最”之称。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抗炎抗氧化、改善肾小球滤过屏障、调节免疫系统、改善水钠代谢、抑制炎症因子、抗癌、抗菌等作用。
黄芪的药用成分主要有为黄芪多糖、黄芪黄酮、氨基酸、蛋白质等[1],其中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方面,起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主要为黄芪多糖、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等。
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为黄芪中含量最多的活性成分,大量体内外研究揭示其具有免疫调节、抗衰老、抗病毒、抗氧化、保肝护肾、抗疲劳、抗肿瘤、抗应激等功效[2-3]。
陆迅等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的方法制造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观察黄芪多糖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干预作用,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TGF-β1、MMP-2、TIMP-1和AngⅡ表达明显增加,表明上述因子均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与相关报道一致,经黄芪多糖干预之后,大鼠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好转,表明上调肾间质中MMP-2表达,下调TGF-β1、TIMP-1和AngⅡ表达,从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减少细胞外基质的积聚是黄芪多糖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之一[4]。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03-10T07:17:48.584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1月22期作者:顾霜何伟明[导读]顾霜何伟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00)摘要:慢性肾炎是以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变缓慢进展,伴随肾功能逐渐减退的一组原发于肾小球的疾病,部分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是目前我国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病因。
通过分析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相关文献, 从病因病机、辩证论治、名医验方、中成药、中医外治等方面进行概括总结,阐述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研究进展。
关键词:中医药;蛋白尿;研究进展;综述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简称慢性肾炎,是以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变缓慢进展,伴随肾功能逐渐减退的一组原发于肾小球的疾病,部分患者可进展至终末期肾病。
CGN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最主要原因[1]。
蛋白尿是CGN典型的临床表现,也是影响慢性肾脏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因此有效控制蛋白尿成为延缓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
目前西医主要根据蛋白尿水平、肾脏病理、肾功能状况、并发症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但蛋白尿仍难以控制,且存在疗程长、停药后反复发作、副作用突出等问题。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方面有着明显优势[3,4,5],本文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中医对慢性肾炎蛋白尿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古籍无“蛋白尿”记载,蛋白相当于中医的“精微”“精气”,由脾运化之水谷精微与肾藏纳之精气所化生。
现代医家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为中医学“尿浊”、“水肿”、“腰痛”、“虚劳”等范畴。
蛋白尿形成的病因病机多样,疾病过程中易反复变化,众多中医大家形成了独特的认识。
詹华奎[6]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多属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风湿瘀等夹杂为标。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药研究新进展

近 年来有关本病的 中医病因病机 、临床及 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
述。 1 病 因病 机 研 究
C F属 中医 学 “ R 关格 ” “ 劳 ” “ 肿 ” “ 闭 ” 范 畴 , 本 、虚 、水 、癃 等 基 病 机 为 正 虚 邪 实 。 正 虚 包 括 气 、 、 之 虚损 , 邪 有 湿 浊 、 毒 血 阳 实 水
氏 认 为 , R C F是 多种 慢 性 肾脏 病 末 期 出 现 的 肾 元 衰竭 、 毒 潴 湿 留 、 实 错 杂 的 病证 , 本 虚 以 脾 肾 气 虚 、 阴 两 虚 尤 为 多 见 , 虚 其 气 晚 期 多为 阴 阳衰 竭 , 邪实 主要 有 湿 浊 、 热 、 湿 、 而 湿 水 血瘀 等 证 。李 氏 认 为 , 病 多 以脾 阳亏 损 、 阳衰 微 为本 , 浊 邪 壅 盛 、 氏等 “1 应用肾康灵治疗 C F3 R 4例, 与对照组比较 , 其症状体征改善率 、 肾功能改善情 况均有 明显差
异, 同时 治 疗 组 能 显 著 改 善 患 者 的红 细胞 免 疫 功 能 。王 氏 【’ 1发 ’ 现 , 纤 灵 冲 剂 能 改 善 肾 纤维 化 、 缓 C F的进 程 。 氏等 11 抗 延 R 张 1应 8 用 参 芪 地 黄 冲 剂 治 疗 C F脾 肾 两 虚 4 R 8例 ,发 现 该 药 能 改 善 患
寒 热 夹 杂 ,治 以温 阳通 腑 降 浊 , 对 延 缓 C F的 进 展 有 较 好疗 R
效。
慢 性 肾功 能 衰 竭 ( R ) 慢 性 肾脏 疾 病 的 终 末 阶 段 , 情 CF是 病
复杂多变且危重 。 由于透 析和肾移植技术 的进步 , 效已有显著 疗 提高, 因费用 昂贵 、 但 移植条件受限 , 寻找有效的非透析方法 和 药物仍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中医药 在延缓 C F病程进展 、 R 推
慢性肾功能不全中医药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CRF的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指气血阴阳失调,五脏亏虚,以脾肾虚损为主,标实则指湿、热、瘀、毒、浊。从临床表现来看,CRF的蛋白尿、水肿的关键病机为脾肾阴阳混乱,三焦经气失调。高琛[1]等人认为脾肾两虚为根本病因,清者不升而泄漏,浊者不降而聚内,清浊失调久蕴而生浊毒。此外,禀赋薄弱也是CRF病发的重要原因,饮食和情志不节均可生毒,毒邪久不解导致水津代谢失常而生水毒、涎毒、痰浊,最终引发CRF,且在病理上必会导致多脏腑受累。
[4]刘劲松,钟颖,周琳,等.经方合方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脾肾阳虚、瘀毒内蕴证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7(13):105-107.
[5]黄娟,胡维,林湘东.黄芪大黄汤加减及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肾功能的改善作用[J].海南医学,2017,28(10):1684-1686.
【参考文献】
[1]高琛,赵刚.扶正祛邪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2):107-109.
[2]陈宪典.中医辨证联合前列地尔对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功能、血浆内皮素以及D-二聚体的影响[C]//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第二次高峰论坛.2015.
[3]刘婕,李侠.肾络微型癥瘕理论指导下的活血-42.
2.中医药治疗CRF的方法
2.1辨证施治
在2015年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第二次高峰论坛中[2]对中医辨证治疗CRF的方法进行了总结:(1)两期治疗。将CRF病情分为虚损期和关格期,虚损期辨证分型包括:肺脾气虚证,治宜补益肺脾气机,方用参灵白术散、补中益气汤、补阳还五汤;肝肾阴虚证,治宜平肝潜阳、滋肝养肾,方用自拟归芍地黄汤或杞菊地黄汤;肾脾阳虚证,治宜温补脾肾,方用真武汤或保元汤;气阴两虚证,治宜养阴益气,方用参芪地黄汤。关格期辨证分型包括:寒湿中阻证,治宜补脾益胃、健脾益气,方用香砂六君子汤;湿热中阻证,治宜化湿清热、调理脾胃,方用半夏泻心汤或黄连温胆汤;湿浊上凌心肺证,治宜温阳降浊,方用小半夏汤、芩桂术甘汤、生脉饮、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方。(2)三期治疗。将CRF病情分为病变初期、中期、后期,初期包括:脾肾气阳虚,方用六君子汤合肾气丸;脾肾气阴虚,方用参芪地黄汤合大补元煎丸;肝肾阴虚,方用杞菊地黄汤合天麻钩藤饮;气血阴阳皆虚,方用归脾汤加减。中期若患者夹水湿则用五苓散、胃苓汤、五皮饮加减;夹湿浊者用温脾汤、黄连温胆汤;夹湿热者用用三仁汤、黄连苏叶汤、黄连温胆汤治疗;夹淤血者用血府逐瘀汤和桂枝茯苓丸。后期患者脾肾亏损和瘀浊阻塞更严重,且容易并发各种危险症状,治疗时需遵“急时指标、缓时治本”的原则,对症选用以上诸方治疗。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高钾血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高钾血症的研究进展栾仲秋1,余毅洋2,张 睿2,刘光旭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摘要] 近年来,中医药在改善慢性肾脏病(CKD )高钾血症患者病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结合国内外中医药与CKD 高钾血症的相关研究,梳理有关CKD 高钾血症的中医药理论;结合CKD 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生理机制及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探讨治疗CKD 的常见中药影响钾离子代谢的机制,归纳CKD 高钾血症患者具体可应用的和应避免的中药;提出CKD 患者在出现高钾血症时能持续使用含钾量低且有延缓肾功能恶化的中药,为未来中医药在CKD 高钾血症治疗方面的研究提供方向。
参考文献54篇。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高钾血症;钾离子;中药含钾量;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 R28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659X (2024)03-0387-06DOI :10.16294/ki.1007-659x.2024.03.020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Hyperkalemia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LUAN Zhongqiu 1,YU Yiyang 2,ZHANG Rui 2,LIU Guangxu 2(1.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0,China ;2.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06,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 in improving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 with hyperkalemia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on TCM and hyperkalemia of CKD ,TCM theory about hyperkalemia of CKD was sorted out. Combined with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hyperkalemia in patients with CKD and the modern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of TCM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mechanism of common Chinese medicinals in the treatment of CKD influencing potassium metabolism ,summarized the specific Chinese medicinals that might be applied and should be avoided in patients with hyperkalemia of CKD. It was proposed that patients with hyperkalemia of CKD could continue to use Chinese medicinals with low potassium content that slowed the deterioration of renal function ,which provided a directionfor the future research of TCM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kalemia of CKD. There were 54 references in total.Keywords chronic kidney disease ;hyperkalemia ;potassium ion ;potassium content of Chinese medi -cinal ;pharmacological effect[收稿日期] 2023-12-25[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LH2022H073);黑龙江省中医药科研项目(编号:ZHY18-001)[作者简介] 栾仲秋(197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研究。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

慢性肾衰竭 ( C R F ) 是 各 种 慢 性 肾脏 疾 病 发 展 到 一 定 阶 段 的结 果 , 临 床 以代 谢 产 物 潴 留 、 水 电 解 质 酸 碱 平 衡 紊 乱 以 及 肾 脏 内分泌功能失调为 特征 的一系 列症候 群 , 是 严 重 危 害 人 类
健 康 及 生命 的 常 见 病 。 自然 人 群 的 发 病 率 为 5 0 / 1 O 0万 人 ~
2 0 0 / 1 0 0万 人 , 近些年来 平 均每 年 以 8 % 的速 度增 长 , 我 国 南 京军 区总医院的流行病 学调 查பைடு நூலகம் 临床研究 显示 , 慢 性 肾 衰 竭 的发病率约 为 5 6 8 / 1 0 0万 , 在人类 主要 死亡原 因 中占第 5 —9 位 … 。随 者 该 病 发 病 率 的 增 高 , 其 治疗 费用 也越 来越 高 , 给 社会带来 巨大的经济 负担 , 成 为 社 会 普 遍 关 注 的 话 题 。 现 代 医学在治疗慢性 肾衰竭 中具有 一定 的疗效 , 但 存 在 着 毒 副 作
病之本 , 脾虚运化失 常 、 肾虚蒸 腾汽化 失 司、 湿 浊 瘀 血 内生 是 发病之标 。而湿浊 、 瘀 血 既 是 肾 衰 产 生 的病 理 产 物 , 又 能使 脏
腑功能进一 步受损 , 往往使 病情 进一 步加重 , 形成 恶性 循环 ,
最后导致正气虚 衰 , 湿浊瘀血壅滞而发病 , 形成虚 、 湿、 瘀 虚 实
够 延 缓 大 鼠慢 性 肾衰 竭 的 进 展 , 减轻。 肾脏 的 损 害 。 李 均 等
研 究 黄 芪 对 慢 性 肾 衰 竭 大 量 蛋 白尿 大 鼠 肿 瘤 坏 死 因 子 a的
夹 杂 之 证 。石 景 亮认 为 其 病 理 病 机 主 要 为 本 虚 标 实 , 虚 实 夹 杂 。本 虚 多 责 之 脾 肾 亏 损 , 标 实多是水湿 、 浊毒 、 湿热 、 瘀 血 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摘要】慢性肾脏病(CKD)属于世界性的人类健康问题,在发病率不断上升
的背景下,临床研究与实践对于CKD发病机制、治疗和控制方法愈加重视,针对
性地展开了较为丰富的研究。
中医药是我国四大国粹之一,在经过长久的发展后,在疾病机理和诊疗方面,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认知。
CKD治疗和干预中,很
多研究和实践人员针对性地采用中医疗法,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此次研
究总结分析中医药治疗CKD的相关研究,旨在为中医药作用的发挥提供助力,为
疾病治疗寻求更加高效、安全的疗法。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肾脏病;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322 【文献标志码】A
CKD属于多种疾病引发的代谢紊乱综合征,患者的肾脏结构、功能出现进行
性恶化或是不可逆转损伤,进而形成一系列临床症状。
近些年来,在人口老龄化
以及饮食和生活习惯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显著增加,对于CKD发病和流行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于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和经
济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药能够从疾病的发病原因和作用机理出发,合理发挥
不同中药的作用,并进行中药配伍,形成协同作用效果,进而对疾病治疗和缓解
形成显著效果,并能够防控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1.
CKD的病因机理研究分析
慢性肾脏病的病因机理是较为复杂的,中医理论强调从机体整体出发,分析
脏腑功能和虚实情况,以此明确疾病病因。
韩东盛等(2019)研究指出,中医理
论认为,CKD的发病原因大部分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受到多种病理因素的影
响而发病,患者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及阴阳平衡,均受到严重影响。
研究指出,在此背景下,采用中医“和法”对CKD患者治疗是较为有效的。
针对性地对脏腑
功能和气血运行状况进行调和,实现阴阳平衡,达到标本兼治、驱邪扶正的功效,进而对CKD疾病发展产生延缓效果,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1】。
1.
中医药治疗CKD相关研究
1.
辨证施治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在对患者的发病原因和中医证候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患者的疾病证型,再结合患者的身体素质等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能够提
升治疗的有效性和个体性,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徐慧等(2020)研究中针对性地
分析了CKD蛋白尿患者治疗中,应用中医辨证施治方法的效果与价值。
研究中将
选取的CKD蛋白尿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后,分别采用西药治疗和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研究结果证实,中医辨证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研究认为,针对CKD
患者的特征,选取中医辨证治疗方法,能够起到强化治疗效果的目的,可以更加
迅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肾脏功能,发挥中医治疗的整体
性和针对性【2】。
1.
1.
中药口服治疗
中药历史悠久,不同中药材及配伍能够发挥不同功效,经过大量的研究和长
久发展,中药口服治疗CKD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陈玮,张洪明(2019)研究
当中选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CKD患者进行治疗,研究中将入组的CKD患者随机分
组后,分别使用缬沙坦与缬沙坦联合至灵胶囊治疗,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加用中
成药至灵胶囊组的治疗效果更加突出,且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得到更加显著的改善,研究认为,使用中成药至灵胶囊进行CKD治疗,能够显著强化治疗效果,患者的
肾脏功能和免疫功能均得到显著提升。
至灵胶囊具有显著的益肾补肺功效,对于
各种类型的肾病均有显著疗效,其主要成分为冬虫夏草,是化痰止血、补肺益肾
的良药,以此为主要成分制成的至灵胶囊,在CKD治疗中能够发挥显著效果【3】。
赵爱萍等(2019)研究中选取阳虚血瘀型3~4期CKD患者进行研究,应用
常规疗法联合温阳活血法进行治疗,研究中随机分组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
疗组加用真武汤联合桃核承气汤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治疗。
研究
发现,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更具优势,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改善更显著,且加用
温阳活血法治疗后,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并未增加,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好。
研究还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Scr、BUN和ADMA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eGFR和ADMA属于负相关关系。
研究认为,ADMA能够作为预测患者肾功能损伤情况的有
效因子,在临床治疗中合理应用温阳活血法,能够达到安全、高效治疗的目的【4】。
真武汤属于中药祛湿方剂,对于阳虚证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其临床应用范
围包含慢性肾小球肾炎等脾肾阳虚型患者,方剂主要成分是茯苓、芍药、附子、
生姜和白术,几种药材配伍治疗效果显著。
核桃承气汤属于中医理血剂,具有泻
热逐瘀功效。
1.
1.
外用疗法
中医药治疗CKD不仅可以采取中药口服方式,还可以选用穴位敷贴和针灸等
疗法。
居秧琴等(2018)研究中,针对CKD3-5期患者选用中药穴位贴敷、灌肠
等联合治疗方法,研究发现相较于常规治疗,应用中药敷贴等治疗方法后,患者
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均得到更加显著的改善。
外敷中药和灌肠等方法的应用,
能够使患者的疲倦乏力等症状更为显著地缓解,日常生活质量随之提升【5】。
中
药敷贴能够实现局部直接给药,针对性地选取影响患者肾脏功能的穴位进行敷贴,有助于肾脏功能和临床症状的改善。
而中药灌肠方法能够仿照腹膜透析的原理,
形成肠腔排毒系统,对水电解质平衡和内环境进行调节,起到改善肾功能的目的。
韩鹦赢等(2020)研究中,对于CKD失眠症患者辨证地实施“三焦针法”进
行治疗,研究选取CKD长期随访患者进行研究,筛查失眠症患者。
研究发现,经
过三个月的针灸治疗和半年的随访后,患者的中医证候和失眠症状均显著改善,
生活质量与肾小球滤过率显著改善。
针对性的针灸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CKD患
者的中医证候,改善书面质量【6】。
1.
结语
总体来看,中医治疗CKD的方式是较为丰富多样的,坚持辨证施治理念,并有效地掌握治疗时机,是实现有效治疗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对药物配伍和给药方式等进行优化,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起到延缓病情、改善肾功能的治疗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治疗CKD相关研究中,循证医学证据相对欠缺,相当一部分研究是基于专家经验或是小范围研究,多中心、大样本量研究相对较少,是后续研究和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以现有研究为基础,结合患者实际合理选用中医疗法,并不断地优化和完善治疗方案,能够促使中医药在CKD治疗中发挥应有功效。
【参考文献】
1.
韩东盛,张炳立,尚懿纯.中医"和法"在治疗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J].中医学报,2019,v.34;No.258(11):72-76.
2.
徐慧,刘万年,徐启春.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v.8(13):177-177.
3.
陈玮,张洪明.至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0(11):11-14.
4.
赵爱萍,吴洋洋,吴竞,等.温阳活血法联合常规治疗对阳虚血瘀型3~4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成药,2019,41(001):70-74.
5.
居秧琴,黄萍,董娟,等.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灌肠及中药口服对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症状缓解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0(7)):P.56-58.
6.
韩鹦赢,宋欣芫,张文玉,等."三焦针法"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失眠症的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20,v.37(02):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