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急救常识

合集下载

急救手册大全

急救手册大全

急救手册大全1.自然灾害应急篇1.1洪水1.1.1遇洪水时的自救1.洪水到来时,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屋顶、楼房高层、大树等高的地方暂避;2.要设法尽快发出求救号和息,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3.落水时要寻找并抓住漂浮物,如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4.在水中时要不断踩水,用双手划水,尽力使头部浮出水面,最好脱掉鞋子和重衣服;5.汽车进入水淹地区时,要注意水位不能超过驾驶室和离合器,要迎着洪水驶向高地,不能让洪水侧面冲击车体,以防被卷走。

1.1.2遇洪水时的互救1.不会游泳者当发现有人溺水后,应该因地制宜寻找打捞工具快速救人;2.会游泳者救助溺水者方法:离溺水者不远时,可将竹竿或绳索抛向溺水者;(人拿竹竿求人图形)3.会游泳者在水中救助溺水者时,要从其背后托住腋窝,用仰泳方式将溺水者拖出水面,拉到岸边;4.会游泳者如果被溺水者抓住不放,可推其脸部或捏住其鼻子,使溺水者放手;一旦溺水者死死抓住救助者不放手时,应将其上肢由外向内用力回转摆脱。

1.2海啸1.2.1遭遇海啸时的避险地震海啸发生的最早号是地面强烈震动,从地震到海啸的到达有一个时间差,要利用时间差进行预防和逃生。

1.在海边时,如发现潮汐突然变态涨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袭来,都应快速撤离;2.海啸发生前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会把鱼虾等许多海生动物留在浅滩,场面蔚为壮观。

但此时千万不要去捡鱼或看热闹,应当迅速离开海岸,向陆地高处转移。

1.2.2海啸时的自救1.在海啸发生时不幸落水,要尽量抓住大的漂浮物,留意避免与其他硬物碰撞;2.在水中不要举手,也不要乱挣扎,应尽量减少动作,能浮在水面随波漂流即可;3.海水温度偏低,不要脱衣服;4.尽量不要泅水,以防体内热量过快流失;5.不要喝海水,海水不能解渴,反而会让人出现幻觉,导致精神失常甚至死亡。

6.尽可能向其他落水者靠拢,以扩大目标被救援人员发现。

1.3地震1.3.1遭遇地震时的避险地震应急处置的经验是“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要想把命保,就地躲避好”。

野外求生基本常识

野外求生基本常识

野外求生基本常识在野外求生中,了解基本的求生技能和知识非常重要。

无论是进行户外探险、露营、登山还是其他户外活动,掌握一些野外求生基本常识,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紧急情况,保护自己的安全。

一、遭遇紧急情况1.保持冷静:在野外遇到紧急情况时,保持冷静是最重要的。

冷静的头脑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应对紧急情况。

2.制定应急计划:在进行户外活动前,制定一个应急计划非常必要。

应急计划应该包括紧急情况下的行动步骤、紧急联系人以及逃生路线等信息。

3.识别风险:在野外活动过程中,及时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可能的风险包括天气变化、野生动物、陡峭的地形等。

4.寻求帮助: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尽快寻求帮助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使用手机发送求救短信或电话,如果在没有信号区域则尝试寻找支援。

二、安全的野外生存1.携带必备装备:出门野外前,确保携带必要的装备,如地图、指南针、手电筒、急救包和多功能工具等。

这些装备可以帮助我们导航、应对意外伤害和处理简单修复工作。

2.熟悉环境:在野外活动前,了解目的地的地形、气候和当地环境等信息非常必要。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行程和应对可能遇到的挑战。

3.建立营地:如果计划在野外露营,选择一个安全的地方建立营地非常重要。

避免靠近悬崖边缘、河流或其他潜在的危险区域。

4.安全饮食:在野外活动中,保证饮食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

避免食用野生植物或动物,以免误食有毒物质。

同时,要注意保持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

5.保持温暖:在户外活动中,保持温暖是关键。

根据天气情况携带合适的衣物,使用防水露营装备,睡在离地面较远的睡袋中保持干燥和温暖。

三、求生技能1.取水:在野外生存中,保证饮水是至关重要的。

学会从河流或湖泊中取水,并使用过滤器或净化片进行净化,防止饮用受到污染的水源。

2.搭建庇护所:在野外遇到不利天气时,搭建一个临时庇护所是必须的。

可以使用树枝、树叶、帆布等搭建简单但坚固的庇护所,以保护自己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

户外急救常识

户外急救常识

户外急救常识引言概述:户外活动的流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然而在户外活动中,突发意外事故时有发生。

因此,了解一些户外急救常识非常重要,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应对。

本文将介绍一些户外急救常识,希望能帮助读者在户外活动中保持安全。

一、紧急呼救1.1 紧急呼救的意义在户外活动中,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及时呼救是非常重要的。

紧急呼救可以迅速引入专业急救人员,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和风险。

1.2 如何紧急呼救在户外活动中,紧急呼救的方式有多种选择。

首先,可以拨打当地的紧急救援电话,如120。

其次,可以使用手机发送短信或通过互联网呼叫急救中心。

此外,一些户外活动场所也会设置紧急呼救设备,例如呼叫按钮或紧急电话。

1.3 紧急呼救时需要提供的信息在紧急呼救时,提供准确的信息对于救援人员非常重要。

因此,当呼叫急救中心时,应尽量提供以下信息:事发地点的具体描述、发生的紧急情况、受伤人数和情况、自己的联系方式等。

这些信息将帮助急救人员更好地了解情况并做出适当的应对。

二、创伤处理2.1 创伤处理的基本原则在户外活动中,创伤是最常见的伤害类型之一。

处理创伤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首先,保持冷静,确保自己和受伤者的安全;其次,止血是最重要的一步,可以使用压迫止血法或提升伤肢等方法;最后,应尽快清洁伤口,并进行适当的包扎和消毒。

2.2 处理骨折和关节脱位在户外活动中,骨折和关节脱位是常见的创伤。

处理骨折时,应尽量保持伤者的固定,避免移动受伤部位,并使用夹板或其他固定物进行固定。

处理关节脱位时,应轻轻按压关节,使其复位,并使用绷带固定。

2.3 处理烧伤和蛇咬伤在户外活动中,烧伤和蛇咬伤也可能发生。

处理烧伤时,应立即用冷水冲洗伤口,并覆盖干净的湿纱布。

处理蛇咬伤时,应尽量保持伤者静止,避免剧烈运动,并尽快就近寻找医疗救助。

三、中暑和脱水预防3.1 中暑和脱水的危害在户外活动中,中暑和脱水是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及时预防和处理,可能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卫健委救命常识

卫健委救命常识

卫健委救命常识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是中国全国性的卫生健康行政管理机构,其职能是负责制定和实施卫生健康方针、政策和计划,加强对全民健康状况的监测及预测,组织开展公共卫生应急救援,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指导。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突发状况,了解“卫健委救命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急救技能,及时应对突发情况,保障我们的生命安全。

一、如何处理伤口在家庭、户外或工作环境中,经常会发生意外或意外伤害,受伤的位置和情况均不同,我们要根据不同的伤情采取合适的急救措施。

具体如下:1.清洁伤口。

使用温水和肥皂清洗伤口,去除污垢和异物,然后用清水仔细冲洗,消毒伤口。

2. 使用急救包中的物品。

如果急救包内配有消毒纱布、创可贴、医用胶布等物品,可以使用它们来处理伤口。

3. 中度出血的处理。

对于中度出血的创伤,可以使用紧急止血带将血液流动速度减慢,立即就医。

二、如何正确进行人工呼吸在一些突发情况中,人有时会因为呼吸困难或其他原因导致意识丧失。

这时,人工呼吸就变得极为重要。

方法如下:1.先确认无呼吸。

观察受伤人员的胸壁是否隆起,听是否有呼吸声,用手触摸鼻孔和嘴巴,确定是否呼吸。

2.确定头部位置。

将受伤人员平放于地面,将头朝向您自己,托起颏部使口腔向上抬起,保证口腔通畅。

3.进行急救。

用一只手掌固定额头止止后仰头部,取一只手握在受伤人员的下颌两侧。

贴合受伤人员的下巴退后并闭合口唇,缓慢而稳定地吹气,使胸部明显隆起。

三、如何处理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是一种严重的病症,靠急救来救活被它折磨的人。

方法如下:1.立即呼叫急救。

紧急呼救电话为120号。

2.确定心脏骤停。

仔细观察受伤人员,确定是否心脏停止跳动。

3.进行心跳复苏。

按照心肺复苏方法进行急救,如果不懂方法,立即到现场的医生进行指导。

时间是救援的关键,要尽快进行急救。

总之,在生活中,很多情况都需要我们采取一些紧急措施来保护我们自己和他人。

掌握“卫健委救命常识”,可以让我们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更加从容,更加淡定,更加可靠,避免后果不堪设想。

户外急救常识

户外急救常识

户外急救常识一、引言户外活动是一种健康、有趣的方式,但在户外活动中,意外伤害是无法预测的。

因此,了解户外急救常识对于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户外急救常识,包括心肺复苏(CPR)、止血、骨折固定等。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并挽救生命。

二、心肺复苏(CPR)1. CPR的定义和原理心肺复苏(CPR)是一种应急措施,用于在心脏骤停时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它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两个步骤,旨在恢复心脏的正常跳动。

2. CPR的步骤(1)检查环境安全: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2)判断意识和呼吸:轻轻摇晃患者并询问是否好吗,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正常的呼吸。

(3)呼救:拨打当地的紧急救援电话,告知患者的状况和位置。

(4)开始胸外按压: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双手重叠放在胸骨中部,用身体重量施加压力,每分钟100-120次。

(5)进行人工呼吸:将患者的头后仰,捏住鼻子,用嘴对嘴或嘴对鼻进行呼吸,每次呼吸持续1秒钟。

(6)持续CPR: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三、止血1. 止血的原则止血是在户外活动中常见的紧急情况之一。

在进行止血时,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保护自己:佩戴手套或用干净的布包裹手指,以避免感染。

(2)压迫: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直接压在出血部位上,用手掌或手指施加适当的压力。

(3)抬高患肢:将患肢抬高,有助于减少出血量。

(4)不要拆除血块:如果血块已经形成,不要拆除,以免重新引起出血。

2. 不同部位的止血方法(1)皮肤浅表出血:用干净的纱布直接压迫出血部位,保持压力直到出血停止。

(2)动脉出血:用手指或手掌直接压在出血动脉上方,并保持压力直到出血停止。

(3)静脉出血:用手指或手掌直接压在出血静脉下方,并保持压力直到出血停止。

四、骨折固定1. 骨折的判断在户外活动中,骨折是常见的伤害之一。

户外急救常识

户外急救常识

户外急救常识一、引言户外活动是一种健康、有趣的方式,但在户外活动中,意外伤害是难以避免的。

因此,了解一些基本的户外急救常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户外急救的基本原则、常见的户外急救技巧以及急救包的携带和使用方法。

二、户外急救的基本原则1. 保护自己和受伤者的安全:在进行急救时,首先要确保自己和受伤者的安全。

评估现场是否有危险因素,如火灾、高处坠落等,确保自己和受伤者的安全后再进行急救操作。

2. 判断伤势的严重程度:在进行急救时,需要根据受伤者的症状和伤势来判断其严重程度。

轻微的伤势可以通过简单的处理方法进行急救,但对于严重的伤势,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3. 快速行动:在户外急救中,时间非常关键。

尽快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可以减轻伤者的痛苦,并提高治疗效果。

4. 寻求专业医疗救助:在进行急救后,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即使伤势看似轻微,也应咨询医生的意见,以免延误治疗。

三、常见的户外急救技巧1. 创口处理:在户外活动中,创伤是最常见的伤害之一。

处理创口时,首先要用清水冲洗伤口,然后用消毒棉球涂抹适量的碘酒。

对于较大的创口,可以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

2. 骨折处理:如果怀疑有骨折,应尽量保持受伤部位的稳定,避免移动。

可以用软垫或衣物垫住骨折部位,并用绷带固定。

然后尽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3. 烧伤处理:在户外活动中,烧伤是常见的伤害之一。

处理烧伤时,可以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然后用干净的纱布覆盖。

对于较大的烧伤,应立即就医。

4. 中暑处理:在户外活动中,中暑是常见的紧急情况之一。

如果遇到中暑的情况,应立即将受影响者移到阴凉处,并给予足够的水分。

可以用湿毛巾敷在额头上,帮助降低体温。

如果症状严重,应尽快就医。

5. 虫咬处理:在户外活动中,虫咬是常见的不适之一。

处理虫咬时,可以用清水冲洗受咬部位,并用消毒药膏涂抹。

如果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就医。

四、急救包的携带和使用方法1. 急救包的携带:在户外活动中,携带急救包是非常重要的。

户外急救常识

户外急救常识

户外急救常识引言:户外活动虽然充满挑战与乐趣,但也可能带来一些突发状况。

掌握一些基础的户外急救常识,对于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七个方面的户外急救知识,帮助您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迅速应对。

一、伤口处理清洁伤口:使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去除污垢和细菌。

止血: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轻轻压迫伤口,达到止血目的。

如出血严重,应抬高受伤部位,减缓血液流速。

包扎:选用清洁的纱布或绷带,轻轻包扎伤口,避免过紧导致血液循环不畅。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感染。

观察症状:如伤口红肿、疼痛加剧或出现异常分泌物,应及时就医。

二、骨折与扭伤固定受伤部位:避免加重伤势,可用夹板或硬纸板临时固定受伤部位。

冷敷:减轻肿胀和疼痛,可使用冰块或冷毛巾敷于受伤处。

加压包扎:用弹性绷带包裹受伤部位,以减少出血和肿胀。

抬高受伤部位: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及时就医:如有疑虑或症状严重,请及时就医。

三、中暑与晒伤补充水分:中暑时需大量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降低体温:用冷水擦拭身体,降低体温,避免高热引发并发症。

遮阳防护:户外活动时,涂抹防晒霜、戴帽子、穿长袖衣物等措施防止晒伤。

晒伤处理:轻度晒伤可使用冷敷、保湿霜缓解症状;重度晒伤需就医治疗。

注意环境变化:高温环境下需警惕中暑,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四、食物中毒与过敏避免食用不洁或未知食物,尤其是野外的植物和果实。

食物过敏者应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避免食用过敏食物。

如有呕吐、腹泻、呼吸困难等食物中毒症状,应立即就医。

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堵塞呼吸道。

记录食物摄入:协助医生诊断食物中毒或过敏源。

五、迷路与失温保持冷静:迷路时保持冷静,避免盲目行动。

寻找标志物:寻找熟悉的标志物,如山峰、河流等,以确定方向。

保持体温:失温时,应立即寻找避风处,减少身体暴露,保持体温。

制作SOS标识:在明显位置设置SOS标识,提高被救援几率。

保持通讯畅通:如有通讯设备,应保持电量充足,及时发出求救信号。

急救知识

急救知识

危难时刻求救方法1.电话求救:遇到危难或需要帮助时,及时拨打110、119、120、122等紧急报警、求助电话。

2.声响求救:遇到危难时,除了喊叫求救外,还可以吹响哨子、击打脸盆或其他能发声的金属器皿,甚至打碎玻璃等物品向周围发出求救信号。

3.光线求救:遇到危难时,可以用手电筒、镜子反射阳光等办法求救。

每分钟闪照6次,停顿1分钟后,再重复进行。

4.抛物求救:在高楼遇到危难时。

可抛软物、如枕头、书本、空朔料瓶等,引起下面注意并指示方位。

5.烟火求救:在野外遇到危难时,白天可燃烧新鲜树枝、青草等等植物发出烟雾,晚上可点燃干柴,发出明亮耀眼的火力向周围求救。

6.摆字求救:用树枝、石块、帐篷、衣服等一切可利用的材料,在空地上堆摆出“SOS”或其他求救字样。

每字至少长6米,便于空中搜救人员识别。

7.摩尔斯电码求救:用摩尔斯电码发出“SOS”求救信号,是国际通用的紧急求救方式。

现场急救常识1.保护好现场,排除可能导致现场伤员再次受伤的危险因素。

2.尽快报警,并拨打“120”或“999”急救电话,请求急救中心实施急救。

3.在急救专业人员到来之前,可采取必要措施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但切忌随意搬运、拖拉伤员。

具体措施如下:(1)观察伤员神志、呼吸、脉搏。

如果意识丧失,应注意保持伤员呼吸道通畅。

一旦出现呕吐,应及时清除呕吐物,防止误吸。

保持头部后仰位,注意保暖。

(2)如果伤员呼吸心跳停止,应进行现场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心肺复苏要方法正确,掌握要领,连续抢救不中断。

(3)检查伤员有无危及生命的损伤,如头部、颈部、胸部、腹部有无开放性损伤、大出血和肢体瘫痪等情况,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等措施。

(4)止血。

局部压迫止血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可用清洁的毛巾、衣物、围巾等覆盖伤口、包扎或用力压迫。

对局部压迫无法达到止血目的的伤者,可以采用动脉压迫止血的方法,即依靠绷带、绳索、毛巾、围巾、衣物等代替止血带,压迫出血部位近端的大动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读户外急救常识大全一、毒虫和动物咬伤在野外做户外运动时,经常会碰上毒虫和动物咬伤,常见的有:蛇、蜂、蜈蚣等。

蛇咬伤蛇毒分为神经毒和血液毒两种,蛇咬伤时被咬的肢体应放低,在伤口靠近心脏的一端用领带等轻轻地扎起来。

无口内舌、龈溃破或唇裂伤口者,可以口对伤口猛吸10来次,每吸一口血马上吐掉,最后还需漱口。

在处理伤口的同时要及时服用和在伤口部位外敷蛇药。

伤口部位应保持不动,如是脚伤,应抬着去医院。

被毒蛇咬伤是危险的,被无毒蛇咬伤也必须及时处理。

蜂蜇伤夏秋季节外出野游,如被蜂蜇伤,不要以为没有什么。

应引起重视,有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假如蜂毒进入血管,会发生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

急救措施:1.被蜂蜇伤后,其毒针会留在皮肤内,必须用消毒针将叮在肉内的断刺剔出,然后用力掐住被蜇伤的部分,用嘴反复吸吮,以吸出毒素。

如果身边暂时没有药物,可用肥皂水充分洗患处,然后再涂些食醋或柠檬。

2.万一发生休克,在通知急救中心或去医院的途中,要注意保持呼吸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等急救处理。

注意事项:1.被毒蜂蜇伤后,往患处涂氨水基本无效,在毒虫中,惟有黄蜂与众不同,其毒素为碱性,因为蜂毒的组织胺用氨水是中和不了的,因此在拔出毒刺后,用碘酒、酒精消毒伤口。

可以吃点抗过敏药。

2.被蜜蜂蜇伤后,也要先剔出断刺。

在处臵上与黄蜂不同的是,可在伤口涂些氨水、小苏打水或肥皂水来中和毒素。

蜈蚣、蝎子咬伤蜈蚣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临床表现:小蜈蚣咬伤,仅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热带型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癫。

有的可见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膻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

应急处理:蜈蚣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局部应用冷湿敷伤口,亦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

有全身症状者要速到医院治疗。

蝎子属蜘蛛纲,蝎子螫刺人时,由毒腺分泌毒液进人人体,迅速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

应急处理:蝎子的毒呈酸性,可以用碱性肥皂水(别用香皂)、苏打水、3%氨水涂在伤口处,如果有蛇药的话。

用温开水化开抹在伤口上,没药也可用泡开的冷茶叶(碱性)敷上。

在伤肢上端2~3厘米处,用布带扎紧,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伤口周围可用冰敷,切开伤处皮肤,用抽吸器或拔火罐等吸出毒液,并选用高锰酸钾液、石灰水冲洗伤口。

症状较重者应到医院治疗。

蜘蛛蜘蛛有很多种,毒性也不一样,有神经毒、细胞毒、溶血毒等。

?咬后伤口剧痛、出血、甚至导致神志不清。

蜘蛛毒也是酸性毒,处理办法与毒蝎子一样,越早越好。

狗或猫咬伤被咬后应迅速用净水涂肥皂冲洗干净,包上纱布再去医院检查。

被狗咬伤的伤口,容易化脓,所以必须进行彻底的伤口处理,及时注射疫苗。

二、发高烧的救治体温在40摄氏度以上称为高烧。

一般处理:患者应躺卧休息,食用流质或半流质清淡饮食,鼓励多饮汤水或多吃水果,可补充维生素B、C。

物理降温:可用冷敷,将冷水毛巾或冰袋臵于前额及大血管处(如腋窝、腹股沟及胭窝等),也可用50%酒精擦浴,0.9%冷盐水灌肠。

药物降温:可口服阿司匹林、安乃近等;或安乃近滴鼻;亦用选择下列草药2~3味,如鸭路草、乌蔹莓、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白毛藤、自英等各15克至30克,煎服。

按摩:可按摩合谷、曲池、太冲、间使或大椎等穴。

要尽快找出病因,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

要注意对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应随便给予退热药,避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治,应用退热药时要警惕有些患者可因骤然退热、大量出汗而引起虚脱三、触电、雷击的急救处理不能直接去碰触电者的身体,应立即切断电源。

重危者立即送医院抢救。

一旦发现触电者,不要慌张地去直接碰救援。

首先需切断电源,无法关断电源时,可以用木棒、板等将电线挑离触电者身体。

救援者最好戴上橡皮手套,穿橡胶运动鞋等。

如果发现触电者已停止呼吸,需马上作心、肺复苏术抢救。

同时检查一下患者头部、胸部受伤和有无灼伤情况,应立即送医院。

碰到闪电打雷时,要迅速到就近的建筑物内躲避。

在野外无处躲避时,要将手表、眼镜等金属物品摘掉,找低洼处伏倒躲避,千万不要在大树下躲避。

直接遭雷击的死亡率是很高的。

未被雷直接击中的人,会出如同触电一样的症状,这时应马上采取心、肺复苏术进行抢救。

四、溺水急救处理仔细观察呼吸和心跳情况,对呼吸、心跳停止者,马上做心、肺复苏术,并设法让病人吐水。

跳水容易引起颈椎骨折和损伤脊髓,出现肢体麻痹、呼吸麻痹等,应马上叫救护车。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应马上检查溺水者的心跳、呼吸等情况,如呼吸停止,应马上做人工呼吸抢救。

当救援者能站立在水中时,可用双手托住溺水者的颈部,口对口先连续吹入四口气,在5秒钟内观察溺水者的胸、腹部,看看有否反应。

也可用脸颊贴在溺水者嘴上感觉一下有否自主呼吸,如无反应,再吹四口气。

如果是呼吸、脉搏完全停止了,要做心、肺复苏术。

五、食物中毒的急救处理在户外,由于饮水、饮食不洁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当想吐的话,应让其吐出,不要轻易地给病人服止泻药,以免贻误病情。

轻症者可服用氟呱酸、黄连素等药,呕吐、腹泻次数多者要及时补充含糖、盐的水份。

有呕吐、腹泻、舌苔和肢体麻木、运动障碍等食物中毒的典型症状时,要注意:1.为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而引起窒息,应让病人侧卧,便于吐出。

2.在呕吐中,不要让病人喝水或吃食物,但在呕吐停止后马上给补充水分。

3.如腹痛剧烈,可服用颠茄片或654-2可取仰睡姿势并将双膝弯曲,有助于血液循环。

4.腹部盖毯子保暖,这有助于血液循环。

5.当出现脸色发青、冒冷汗、脉搏虚弱时,要马上送医院,谨防休克症状。

一般来说,进食后短时间内即出现症状,往往是重症中毒。

小孩和老人敏感性高,要尽快治疗。

食物中毒会引起中毒性休克,危及生命。

出现抽搐、痉挛时,马上将病人移至周围没危险物品的地方,并取来筷子,用手帕缠好塞入病人口中,以防止咬破舌头。

六、晕厥对突然出现意识不清的病人,先将病人平卧,要保持呼吸道畅通,谨防窒息,不要随意搬动。

首先观察其心跳和呼吸是否异常,对晕厥、昏迷还是休克做出初步判断。

如发现心跳、呼吸正常者,可轻拍患者并大声呼唤使其清醒,并酌情给予补充含糖、盐的液体和应用相应的药物。

如病人无反应则说明情况比较复杂,如发现心跳、呼吸停止者,应使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并稍放低,取后仰头姿势,然后采取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的方法进行急救。

并争取在短时间内与送医院救治。

七、人工呼吸病人呼停止时要确保呼吸道畅通,马上进行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要有节奏地进行。

1.操作者坐在病人一侧,张开病人嘴巴。

2.为防止吹入气向外漏,要掐住病人鼻孔。

3.深吸气,张大嘴,操作者与病人口对口地像吹气球似地给病人送气。

4.一边吹气,一边要观察病人胸部是否随着鼓动。

5.吹一口气,将口松开,检查病人是否自主呼气,每隔5秒钟一次,反复进行。

比起空气中的含氧率,呼出气中的氧气要低,但已足以维持生命。

这种不用任何器具的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十分有效、简单。

碰到嘴张不开的病人时可以掐住病人嘴巴,从鼻腔送气作人工呼吸。

1.将下巴突出,开通鼻腔及咽喉部。

2.将下巴托起,闭紧嘴唇,以防漏气。

3.深深吸气,对着鼻腔送气。

4.松开嘴,用脸颊体察病人有否自主呼气。

八、心脏挤压发现意识消失、心跳停止时,要立即施行心脏挤压。

其方法是:取患者胸骨下三分之一的位臵,术者用右手(善使左手也可用左手)手掌压在该手手背上,保持肘臂垂直向脊柱方向进行挤压。

用力不宜过大,以每次挤压使胸骨下陷3~5厘米为度。

压后应立即放松。

如此反复进行。

频率为70-80次/分左右。

注意手掌始终不要脱离胸骨。

九、水与电解质平衡水和电解质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的组成部分。

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系列复杂的、相互关联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反应的过程,而且主要是在细胞内进行的。

这些反应过程都离不开水。

体内水的容量和分布以及溶解于水中的电解质浓度都由人体的调节功能加以控制,使细胞内和细胞外体液的容量、电解质浓度、渗透压等能够经常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这就是水与电解质的平衡。

这种平衡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条件,是维持人体生命、维持各脏器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条件。

但是这种平衡可能由于手术、创伤、感染等侵袭或错误的治疗措施而遭到破坏;如果机体无能力进行调节或超过了机体可能代偿的程度,便会发生水与电解质紊乱。

当然,水与电解质紊乱不等于疾病本身,它是疾病引起的后果或同时伴有的现象。

讨论和处理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问题,不能脱离原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不过,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甚至可以成为威胁生命的主要因素脱水与中暑在户外运动时运动量一般较大,会排出很多汗水,特别是在夏天,体内的水分、盐分和维生素消耗得很多,如果不能够及时地补充,就会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导致中暑或者虚脱。

失水早期会出现口渴、尿少的症状。

这实际上是身体发出的报警信号,及时喝一些水,症状很快就能缓解。

如果对这些警报视而不见,则会继续发展以致面部潮红、皮肤粘膜干燥、弹性减低、尿液发黄、精力不集中,并出现“脱水热”。

中暑是人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中,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引起体温调节障碍。

或因大量出汗造成失水失盐,血液浓缩,皮肤肌肉血管扩张而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

轻者数小时可恢复,重者可以致死。

睡眠不足、过度疲劳、过量饮酒常是诱因。

中暑的先兆症状是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慌、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

大部分中暑其实都是因为饮水不科学造成的。

有的人在大量出汗后只喝蒸馏水或是纯净水,最后导致体内盐分大量损失后无法及时补充,引发虚脱和昏迷。

纯净水、蒸馏水中电解质,特别是钠的含量偏低,轻度缺水时能解决问题,但在中重度缺水时如果只是一味饮用纯净水、蒸馏水,水分虽然补充了不少,可是体液也被“冲淡”了,脱水症状并不能缓解。

正确的做法是隔一段时间就喝一些水,不要等到出现脱水的症状才喝。

以饮用盐水、富含矿物质的饮料为主。

酒精、咖啡会加速虚脱,应避免。

中暑的急救:发生中暑时,应尽快将中暑病人送医院急救,以免引起休克及肾脏衰竭等并发症。

但在送医院之前,仍需作一些急救处理:迅速将病人立即停止运动,移至阴凉、通风处,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于呼吸和散热。

可喝些冷饮、盐糖水,可服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人丹等解暑成药,取十滴水2到3滴,加适量温水灌服,或内服仁丹两三粒。

并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臵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

将病人臵于4℃到18℃的水中,并用毛巾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

一般按摩15到30分钟左右,即可把体温降至37℃到38℃。

待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

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最好不用这种水中降温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