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4.4《输血与血型》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4.4.4输血与血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4.4.4输血与血型教案
1.谁最先发现了血型?
2.兰德斯坦纳将人的血型分为几类?
3.人类ABO血型有四种类型,什么样的血型的人相互之间可以输血呢?
4.输血的原则是什么?
5.当不同血型的人输血时,血液中的什么物质可能使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
6.输血时为什么要先检查血型?
(二)化验血型演示课件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
输血时需要检查血型,怎样化验血型?
(五)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的关系。
如果把某一献血者的血浆和血细胞全部输入受血者的血管中,这种输血方式叫输“全血”。
这种方式在当今社会用得较少,现在的输血方式主要是根据病情的需要输入血液中的某种成分,其中主要的是从血浆中提取的某种成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血液制品”。
1.血液制品主要包括哪些?
(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类别三大类。)
3、制作模拟A、B、AB、O型血献血者牌,制作模拟A、B、AB、O型血受血者牌。
教学过程
个性彰显
一、复习提问巩固已学知识
1.请同学们回顾思考:血液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血液的成分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如果某人因某种原因大量失血该怎么办?
二、引入新课
(一)输血与血型的关系课件展示。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后回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
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2、让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教法
探究性学习。
学法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Biblioteka 课件。2、准备模拟A、B、AB、O型四种血型的血和模拟标准A型、B型血清。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4.4.4输血和血型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4.4.4输血和血型 教学设计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人体的血量,何种情况需要输血;2.了解血型的发现,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并能认同同型输血原则。

(二)能力目标1.通过安排学生“小组进行血型匹配表演活动”和“小组扮演献血活动”来提高学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能力等;2.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ABO血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献爱心”游戏,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2.通过丰富的献血场景图片,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1.ABO血型的类型;2.同型输血原则。

教学难点安全输血(血型匹配的关系)。

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的直观性;2.利用自制教具——“输血关系模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记忆“供血者血型必须与受血者血型相匹配”的各种关系。

3.课前将全班学生分成10个小组,或准备“小组进行血型匹配表演活动”或“小组扮演献血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教具——“输血关系模型”、学生表演活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血液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早在17世纪,就有人对大出血的病人进行输血抢救,有的病人输入血液以后,能够起死回生,但多数病人输入血液以后,却加快了死亡的速度。

这是为什么呢?要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们就得要学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播放医生抢救病人的视频。

(过渡语)通过观看视频以后,我们会在想,人体里究竟有多少血液呢?失去多少血液后,就必须输血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一个内容“一、血量与输血”。

探究新知一、血量与输血1.正常成年人血量:约4800毫升(占体重的7%-8%)2.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出现的症状:危及生命。

处置:及时输血。

3.一次失血800—1000毫升,出现的症状:头晕、心跳、眼发黑、出冷汗。

处置:考虑输血4.一次失血小于400毫升,出现的症状:一般不会有明显症状。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4.4.4 输血与血型1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4.4.4 输血与血型1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输血与血型》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四节的课题。

本课在血液、血管、心脏等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讲授血型的发现、血型及其与输血的关系、无偿献血等知识。

本课既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的认识,又密切地联系了生活实际,在全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新教材将本课程单独成节,全方位地体现了新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培养目标。

本课是养成学生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树立学生质疑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形成“关爱生命、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的人文教育的极好素材。

二、学校及学生情况分析我所面对的学生生活在市区,具备良好的上网条件,对生活中输血献血也有着一定的感性体验,渴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欲望很强烈。

学校教学条件良好,设施齐全,教师有较强的课件制作能力,日常的信息课程、生物兴趣小组等让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上网技能、实践技能、合作意识。

本课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重点难点地突破更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性参于和体验。

三、设计理念新课程要求教育要使学生得到终身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让学生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在积极主动的体验学习中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结合课程内容、重难点及学生具体情况,本课宜采取完全开放性地课堂教学模式。

鼓励、支持学生课前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找相关图书期刊、调查等多种途径查阅、收集和了解有关血型与输血的知识,进行课堂讨论和交流,以期通过学生丰富的感性体验与深刻的感悟,来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有效达成。

概括地说主要从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及课堂情景的创设等几个方面来体现新课程的新理念。

基于这种理念,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特定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以指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知识在合作中生成,思想在交流中提高,情感在探究中升华。

2、角色体验法:通过情景设计和角色的表演,再现重点、难点内容,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既突破重点和难点又满足学生好动、渴望表现自我的心理要求,并加强了学生自我教育。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4.4输血和血型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4.4输血和血型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4.4输血和血型教案人体内物质的运输4.4.4 输血和血型一、教学目标(1)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能说出ABO血型系统的类型,知道如何区分ABO血型。

(2)知道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了解安全输血原则。

(3)知道失血量与健康的关系,了解我国无偿献血制度的相关知识。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ABO血型的类型、同型输血的有关知识以及输血与献血的关系四、教学难点输血原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十七世纪时,医生为抢救大出血的病人就曾尝试将动物的血输入病人的血管,但是都没有成功。

后来又尝试给病人输入人的血,结果有的病人输入了别人的血液后起死回生,多数病人输血C.血清中所含的凝集素D.血清中所含的凝集原(四)归纳小结一、血量与输血二、血型:ABO血型三、安全输血:输同型血为原则四、倡导无偿献血(五)随堂检测1.“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我国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无偿献血,一次献血多少不会影响健康()A.200-300毫升B.300-450毫升C.400-500毫升D.500-600毫升2.小李同志在一次见义勇为行动中不幸受伤,失血过多,急需输血,他的血型是O型,给他输血的血型只能是()A.B型B.A型C.AB型D.O型3.血浓于水,情深于海.在玉树地震中,林晓同学不幸被建筑物压伤,失血过多,急需输血.经化验,她的血型是A型.很多富有爱心的人主动要求为林晓献血.下面最适合输给林晓的血型是()A.A型B.B型C.A型或O型D.AB型六、板书设计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四节输血和血型一、血量与输血二、血型:ABO血型三、安全输血:输同型血为原则四、倡导无偿献血七、作业布置汶川震灾大批伤员需要输血抢救,当地库存血供不应求,各族人民踊跃献血,确保灾区供血.请回答下列有关血型和输血的问题:(1)人的ABO血型由红细胞膜上_________决定的.(2)输血前必须先要检查_________的血型.在缺乏同型血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输入少量异型血,决定异型血之间能否输血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4.4.4输血与血型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4.4.4输血与血型
5.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血型的分类及输血的原则,掌握血型检测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判断血型,并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2.重点: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科学的情感态度。
3.讲解血型检测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血清学试验等,为学生后续实验操作做好理论准备。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血型是如何遗传的?
b.输血时为什么要遵循同型输血原则?
c.如果血库中没有同型血,该怎么办?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课堂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4.4.4输血与血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输血的基本概念,掌握输血的原则和过程,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其功能。
2.掌握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的基本知识,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能够判断输血时的血型选择。
3.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提高观察与分辨能力。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案例和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血型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多媒体课件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血型知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血型检测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4.针对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教师应善于运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b.如果血库中没有同型血,有哪些替代方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①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②概述人体的血量,和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二、进程与方式目标:①学习分析归纳的进程和方式②合作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真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无偿献血、安全用血献血的观念;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二、教学重点重点:概述人体的血量,和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难点:概述人体的血量和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珍爱生命情感的培育及无偿献血观念的树立。

三、教学冲破一、通过讲解和讨论的形式冲破出重点,冲破难点。

二、通过阅读和总结培育学生的情感及观念。

四教师预备1、预备适量的训练题;学生随机作答,锻炼学生的应变和表述能力,检测他们的学习效果。

2、精心设计教学进程,然课堂生动活泼,制作ppt。

五学生预备:一、学生分成十几个组,学习讨论部份教材。

二、预备纸和笔,作图分析。

六、教学流程这段时刻,咱们正在学习人体的循环系统。

(给学生进行简单温习)咱们想一想血液的作用,血液在咱们的身体里流淌,它,干了些什么?心跳停了,血不流了,会如何?心不断,血没了、或是血少了又会如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知识回顾:循环系统、肺循环、体循环、动脉、静脉、动脉里流动脉血嘛?静脉里流静脉血吗?(大投影展示动画)2、出示新课题、点明学习内容和要求3、引入:血液中都有些什么呢(学生回答),那要是生活中突遭意外,大量出血或是失血过多又该如何呢?4、新课教学(1)指导阅读教材,思考①血型什么时候发现的?②输血有什么原则?③成人的血量是多少/输血的关系:ABO血型之间的关系:⑧ABO血型除了用于输血之外,还有什么用途,请举例说?⑨临床上长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

对于严重贫血、大面积烧伤或血小板严重减少症患者,你认为应该分别给他们输入什么血液成分?为什么?观看大屏幕注意屏幕展示的内容和老师互动通读全书,寻找理解并找出问题力求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某人血型可接受的血型可输给的血型A A,O A,ABB B,O B,ABAB A,B,AB,O ABO O A,B,AB,O献血者红细胞(含凝聚原)受血者血清(含凝聚素)O型(抗A、抗B)A型(抗B)B型(抗A)AB型(无)O型(无)- - - -A型(A)+ - + -B型(B) + + - -AB型(A、B)+ + + -⑧ABO血型除了用于输血之外,还可以用于推测子女可能出现的血型、亲子鉴定以及侦破案件等。

4.4.4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4.4.4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d.信息化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输血案例,如影视剧中的输血场景、新闻报道中的献血活动等,引发学生对血型与输血的好奇心。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血型吗?”“输血时为什么要注意血型的选择?”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6.多元评价:结合课堂表现、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7.教学策略:
a.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b.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c.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掌握知识。
5.能够运用所学的血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输血反应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设计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血型与健康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血型与输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血型与输血的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的收获。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4.4.4 输血与血型13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4.4.4 输血与血型13

输血与血型“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是初中《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

在学习了血液的组成及血液循环系统的有关知识后,进一步让学生学习输血与血型的有关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并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对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全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三节课的学习中,已经获得了血液的组成成分、功能等方面的知识,自己构建了有关血液、血管及心脏的简单知识体系。

学生大多知道自己的血型,在生活中也接触过有关无偿献血的人或看到过流动献血车,对输血与血型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人体的血量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2.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的ABO血型系统。

情感目标:1. 认同我国的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

2. 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 1. 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2.概述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教学难点】1.认同我国的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

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方法】讲述法、问答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第一二题。

【板书设计】第四节输血与血型一、血量与输血二、血型-------ABO血型三、安全输血的原则-----输同型血四、倡导无偿献血【教学反思】本节内容学生在生活中多少有所接触,较容易理解。

本节课堂气氛较活跃,课堂活动有序进行,学生积极参与,基本当堂掌握知识。

但课堂活动时间较长,今后教学中应减少活动时间。

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小组探讨学习本节内容。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教材分析】
通过本章第一节的学习,学生知道了血液的重要性。

根据以往的生活经历,学生也都应该知道血量对生命与安康的重要性,知道当人体出现大量失血就需要输血。

那么,失血量到达多少就需要输血呢?这就有必要了解血量与输血的关系,因此本节首先介绍血量与输血。

输血与血型密切相关,要平安输血首先必须了解献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所以教材接着介绍的是血型。

如何才能平安输血,教材从ABO血型的角度作了简要的介绍。

教材在“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另外,教材在旁栏通过“小资料〞介绍了心血管病以及心血管病危害的严重也说明了心血管医生这个职业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的血量与输血的关系。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平安输血的原那么。

3.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安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 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平安输血的原那么。

(2)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安康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2.教学难点
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安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课前准备】
1.教师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模拟A、B、AB、O型四种血型的血和模拟标准A型、B型血清。

(3)制作模拟A、B、AB、O型血献血者牌,制作模拟A、B、AB、O型血受血者牌。

2.学生
1、上网查找“血型的发现〞有关资料。

2.准备“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调查报告。

【教学方法】探究性教学。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输血与血型
【课后反思】
通过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对“血液循环系统〞有了比拟清晰的认识。

在此根底上,让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与血型〞的内容,可以帮助他们认同无偿献血制度。

而且本节内容与人们的安康关系密切,学生非常渴望获得与此有关的知识。

所以,在实施这局部教学时,教师应尽量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输血和血型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形成比拟全面的认识。

血量与输血: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血型
血型的发现者;1900 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
ABO 血型:A 型、B 型,AB 型和O 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