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穴位治疗腹泻
腹泻按摩什么穴位

腹泻按摩什么穴位文章目录*一、腹泻按摩什么穴位*二、腹泻的危害有哪些*三、腹泻拉肚子吃什么好腹泻按摩什么穴位1、腹泻按摩什么穴位1.1、天枢穴取坐位或仰卧位,用食指和中指的指端,慢慢深压住肚脐左右两边的天枢穴(脐旁2寸处),约按压10分钟后,再慢慢抬起按压的手指。
一般按压一次可以缓解腹泻,使大便成形。
1.2、下痢穴下痢穴是治疗腹泻的特效穴,用手指用力按压这个穴位,便意就会立即消失。
出现严重腹泻的时候,刺激这个穴位,症状也会减轻。
正坐或者仰卧、翘脚的姿势,这个穴位于足背部位,脚拇趾和第二个脚趾中间向里2厘米的地方。
2、腹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1、细菌感染人们在食用了被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等细菌污染的食品,或饮用了被细菌污染的饮料后可能发生肠炎或菌痢,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呕吐、里急后重、发热等症状。
2.2、病毒感染人体通过食物或其他途径感染多种病毒后易引起病毒性腹泻,如:感染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等病毒后,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2.3、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摄食未煮熟的扁豆等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变质食品、污染水源是主要传染源,不洁手、餐具和带菌苍蝇是主要传播途径。
患者可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急性胃肠道症状。
3、初期腹泻该怎么预防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
如剩饭、粥、乳制品、肉类、蛋类等食物,容易遭受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若进食此类食物,会导致腹泻。
同时,餐具、炊具使用前要进行消毒。
通过开水烫或放入消毒柜中消毒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进行杀菌,保持健康饮食。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病从口入,预防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
腹泻的危害有哪些1、腹泻会引起贫血:由于消化吸收的障碍,蛋白质及其他造血原料的吸收减少,可引起贫血,出现指甲、手掌、皮肤以及口唇、和睑结膜等处颜色苍白,疲倦乏力,头晕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等贫血症状,甚至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长强穴位位置图_按摩长强穴的作用与好处_穴位密码网手机版

长强穴位位置图_按摩长强穴的作用与好处_穴位密码网手机版按摩长强穴的作用与好处有治疗便秘、痔疮、腹泻、腰疼、便血、脱肛等。
长强穴位的位置具体在人体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图解长强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长强穴位位置图】【图解长强穴的位置】长强穴的位置:位于尾骨尖端下,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穴位解剖:有肛门动、静脉分支。
分布着尾骨神经后支及肛门神经点击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穴名解说】【长强穴】,经穴名。
出《灵枢.经脉》。
《千金要方》作长强。
属督脉。
督脉之络穴。
别名:气之阴郄、橛骨、气郄、为之、骨骶。
【穴义】胞宫中的高温高压水湿之气由此外输体表。
(1)“长强穴”。
“长”,长久也。
“强”,强盛也。
该名意指胞宫中的高温高压水湿之气由此外输体表。
本穴为督脉之穴,其气血物质来自胞宫,温压较高,向外输出时既强劲又饱满且源源不断也,故名。
(2)“橛骨”。
“橛”,船尾底骨也,亦称龙骨,特点是强度大,此指穴内气血为强劲之状。
“骨”,水也,此指穴内气血为水湿之气。
橛骨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强劲饱满之状。
理同长强名解。
(3)“穷骨”。
“穷”,尽也。
“骨”,水也。
穷骨名意指本穴的外输气血全部是天部之气,无地部经水。
本穴物质来自胞宫,其性高温高压,外出体表后全部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地部经水如穷尽之状,故名“穷骨”。
(4)气之阴郄。
气之阴,气化之气的水湿也。
郄,孔隙也。
穴名之意指本穴外输的气血物质为由孔隙中输出的细小水液。
本穴位于尾骨端下,督脉的外输气血在体内为液态之水,出体表后才化为天部之气,督脉的外输之液细小,如从孔隙中输出一般,故名气之阴郄。
(5)“龟尾”,乌龟的尾巴也,既短又粗,不同于其它动物的尾巴既细又长,此指穴内气血为强盛之状。
理同长强名解。
(6)“尾翠”。
“尾”,尾巴也。
“翠”,青绿色,肝之色也,此指穴内气血的生发特性。
尾翠名意指督脉的外输气血具有肝木的生发特性,不能上行更高的天部层次。
按摩穴位治疗腹泻

按摩穴位治疗腹泻腹泻俗称拉肚子,多因食用生冷不洁食物、肠道感染、小肠功能紊乱吸收能力下降引起。
生活中隔三差五就会碰到腹泻病人,我有一位朋友,上班期间着急慌慌奔向卫生间,一蹲十几分钟,没出一小时,又到处找纸。
问他,拉肚子好几天了,打针吃药不见效,一下午就进了三次厕所,他脸上的痛苦表情表明,拉稀把人搞得七荤八素,已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很无奈。
我告诉他穴位就是长在你自己身上的止泻药,中医经络指针点穴疗法就能手到病除。
他不信,但可以试试。
毕竟病急乱投医,只要能够止住腹泻,紧急情况下哪管土法偏方,止住腹泻就是良方。
我给他按摩二十分钟,身体很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腹泻立止。
他说比吃药要快、还灵。
此法被几十个腹泻病人验证,基本一次治愈,你说不灵能行?用中医通经活络就能治疗常见病,是不是很神奇?我用了如下穴位1、中脘穴:归属任脉,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同身寸),前正中线上。
或胸骨剑突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从肚脐向上量手掌四横指,再加一拇指即是。
以中指指尖按揉中脘穴,可止肠鸣、治胃痛。
2、天枢穴:归属足阳明胃经,脐中旁开2寸。
从神阙穴(肚脐)向外量两拇指即是天枢穴。
自我按摩以中指指尖按揉天枢穴,可治腹胀、脐周痛、腹泻、便秘,本穴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3、大横穴:归属足太阴脾经,在腹部,脐中旁开4寸。
先找到神阙穴,向外量手掌的4横指加一拇指既是大横穴。
以手中指指尖按揉大横穴可缓解腹痛、泄泻、痢疾等病症。
该穴在天枢穴外侧两横指处,自助按摩可食指按在天枢穴上,中指按在大横穴上,同时点压按揉,左右取穴。
4、曲池穴:归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肘部,尺泽穴与肱骨外上踝连线中点处取穴。
或屈肘成直角,肘以另一只手拇指按摩曲池穴,可稳定血压、缓解便秘、泄泻,治湿疹等皮肤病。
5、合谷穴:归属手阳明大肠经,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取穴。
以一手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拇指尖下压即是。
合谷穴主治痛症,相当于身上的止痛药,尤其善治下牙痛。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大全(附穴位示意图),快快收藏!

[ 主治] 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咳喘,痰鸣等症。
天枢
[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功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儿科学基础
1、儿科基础知识:小儿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特点、2、儿科诊断基础:小儿常见病的四诊(望闻问切)
十天
小儿推拿基础
小儿推拿适应症、禁忌症、基本要求、推拿处方、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详解及实际操作,老师一对一指导;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定位、操作、功效及主治。
小儿推拿临床运用
常见病及疑难病证治疗:
小儿推拿
全科班
小儿推拿中级+小儿推拿高级+一天校内真人小儿模特实操
+5天免费中医门诊实习+中医药博物馆游学
【证书】国家人社部双认证康复理疗师小儿推拿证书
【复训】一年之内免费复训
小儿推拿中级班3980(前10名送小儿推拿证书+开店扶持)
报名资料
身份证复印件、学历证复印件、个人近照(2寸蓝底照片4张以及电子版照片)
【小儿推拿高级班】招生简章
【招生对象】
以小儿推拿为职业者、获取小儿推拿专业资格者、增加小儿推拿专业技能者、为自己宝宝治疗保健者、小儿推拿爱好者。如医生、护士、医学院校毕业生等。
宋《苏沈良方》中有掐法治疗脐风口撮等症;
明清已有小儿推拿专科, 小儿推拿著作有30余种;
小儿推拿于2013年正式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小儿推拿至今兴起
【小儿推拿的核心优势】
按摩天枢穴位的功效作用和注意事项

按摩天枢穴位的功效作用和注意事项天枢穴位于我们的腹部,它对我们的消化系统有很大的作用,人体的穴位有很多,每按摩一个穴位的功效作用都是不一样的,那么按摩天枢穴的功效作用又会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推荐按摩天枢穴位的功效作用知识,欢迎阅读!按摩天枢穴位的功效作用第一:治疗便秘专家告诉我们,天枢穴是大肠中心所在,同时也管理了我们的阳阴脉气,主要的作用就是调理肠胃以及五脏六腑,还具有健胃消食以及理气行滞的作用。
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通过艾灸或者是针灸的方法刺激天枢穴,能够很好的改善我们身体的肠腑功能,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治疗一些由于肠道功能失常所引起的疾病,具有非常不错的治疗效果。
具体的刺激天枢穴方法如下:两腿分开自然站立,腿部距离最好能够与肩同宽,然后将手指的指腹按摩天枢穴。
在对穴位进行刺激的同时,要用力的挺出腹部,然后缓缓的呼吸,再慢慢的呼气,这个动作反复五次左右。
除此之外,也可以双腿并拢,全身放轻松的坐在凳子上,然后对天枢穴进行按压,左腿尽量往上提,然后慢慢的收回,然后换成右腿,如此反复五次。
第二:治疗拉肚子天枢穴主要就是管理我们大肠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好的调节脏腑以及促进胃肠道健康的作用。
对天枢穴进行按摩,能够很好的缓解拉肚子的情况。
如果身体出现了拉肚子或者是痢疾的情况,按摩天枢穴能够很好的缓解病情。
首先应该让患者去洗手间排干净大便,然后放松的躺在床上或者是沙发上,露出自己的肚皮。
医生找出天枢穴,然后用拇指的指腹位置按压天枢穴的两侧位置,并且力度逐渐加强,时间大约持续五分钟左右。
然后慢慢的将手指抬起来但是不要离开皮肤,然后在原地揉搓一下。
这整个疗程的时间并不长,结束之后你就会感觉到自己的腹部非常的舒服,肚子痛以及拉肚子的情况都停止了,大多数患者通过一次的治疗就能够看到效果。
第三:其他通过按摩天枢穴,能够很好的治疗便秘、肾炎、肝炎、腹水、消化不良以及急性胃肠炎、腹胀还有恶心想吐等情况。
除此之外,很多女性在每个月月事到来的时候都容易出现痛经或者是月经不调的情况,通过按摩这个穴道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消化系统疾病-腹泻的推拿手法与穴位

消化系统疾病-腹泻的推拿手法与穴位小儿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甚至泻水为特点的一种疾病。
2岁以下婴幼儿最多见。
腹泻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受寒、伤食、食物变质等都可以直发腹泻。
治疗本病以健脾消食、和胃清肠为主。
常用推拿手法与穴位:运八卦、补脾经、清大肠、摩腹、揉脐、揉龟尾。
1、左手固定住小儿左手,并以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中指下离卦,右手拇指指腹着力,顺时针运内八卦500次。
2、右手拇指侧峰着力,推补脾经500次。
3、右手拇指侧峰着力于小儿左手食指桡侧的大肠经,自指根推向指尖,共400次。
4、右掌掌心向下,贴于小儿腹壁上,顺时针摩腹100次。
5、右手食、中、无名指着力于小儿脐部,顺时针揉脐100次。
6、右手中指着力于小儿龟尾穴,顺时针揉龟尾100次。
一、如果大便味酸腐难闻,有明显的饮食过量病史,可加清胃经、揉中脘、搓揉腹部。
1、右手指指侧峰着力于小儿左手胃经,沿赤白肉际自腕横纹推向指根400次。
2、右手食、中、无名指着力于小儿中腕穴,顺是针操作100次。
3、双手置于小儿腹部两侧,向反方向相对用力搓揉腹部100次。
二、如果大便味臭秽,颜色深黄,肛门周围发深红色,可加退六腑、揉天枢、推下七节骨。
1、右手食、中指并拢着力于小儿六腑穴,自肘向下直推至腕部300次。
2、右手拇、食指着力于小儿两侧天枢穴,顺时针揉100次3、右手食、中指并拢着力于小儿七节骨穴,自上而下推之,共100次。
三、如果大便黄绿色,味不大,夹有泡沫或奶瓣,可加揉脾俞、揉胃俞、揉外劳宫,揉足三里,捏脊。
1、右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背部一侧脾俞穴,顺时针揉100次。
完毕后再以相同方式揉另一侧脾俞穴。
2、右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背部一侧胃俞穴,顺时针揉100次。
完毕后再以相同方式揉另一侧穴。
3、右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手背外营宫穴,揉500次。
4、右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腿部一侧足三里穴,顺时针揉100次,完毕后再以相同方式揉另一侧足三里穴。
5、双手拇指与其他四指相对将小儿背部皮肤提起,自下而上捏脊3遍,后2遍注意每捏3下向上提1下,共操作5遍。
抚触配合腹部穴位按摩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

2 结 果
两组 患儿 比较 , 观察组患 儿发热 、 腹泻 时间 明显缩短 , 质 体
增 长时间快 , 两组相 比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两组 患儿疗效 比较 。
见 表 2 。
表 2 两组 患儿 治疗 后疗 效 比较
的 白血球 。③ 现不 同程度 脱水 现 象 , 重 者可 现 电 解 质 严 紊 乱 , 甚 者 可 合 并 脑 炎 、 出 血 、 套 叠 或 心 肌 炎 , 及 更 肠 肠 危
基础上进 行抚触 配合腹 部穴位 按摩 , 将其疗 效与 常规治疗 及护 理进 行 比较 , 道如下 。 报
再 逐渐 回到原处 , 手以 同样 方式进行 。③按 照顺 时针 方 向按 左 摩 婴儿脐部 , 应该 注意在脐 痂未脱落 前不要按 摩该 区域 。④ 但
双 手平放 在婴儿 背部 , 从颈部 向下开始按摩 , 然后用指尖轻轻按
状 病 毒抗 原检 测均 呈 阳性 。将 5 0例患 儿 随机分 成 两组 , 观察
部; 在确保 脚踝不 受伤 的前提下 , 用拇 指从脚后 跟按摩 至脚趾 。 ⑦ 每次时 间先 从 5mn开 始 , i 再逐渐 延长到 1 5~2 n 1—2 0mi,
次 / 。抚 触可 以适 当用 力 , d 因为过于轻 柔的安抚 会把 婴儿弄 痒
摩脊柱两边的肌 肉, 再次从颈部向底部迂 回运动。⑤将 婴儿双 手 下 垂 , 一 只手捏住其 胳膊 , 用 从上臂 手腕部轻 轻挤捏 , 后用 手 然
指 按摩手指 , 用相 同手法按 摩另外一 只手 。⑥ 按摩 婴儿 的大 并 腿 、 部、 膝 小腿 , 从大 腿 至脚踝 部轻 轻挤 捏 , 然后 按摩 脚 踝及 足
周。
1 . 监 测 指 标 4
穴位按摩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观察

2 1 4锐 器 伤 的 防 护 : 士 在 配 输 液 药 物 、 理 医疗 废 物 时 , 意力 要 集 和技 能 , 高 自己 的 工 作 能 力 , 强 与 患 者 及 其 家 属 的 沟 通 , 得 他 们 .. 护 清 注 提 加 取 中, 慎小心, 谨 按正 规 要 求 进 行 操作 , 免 忙 乱 时 折 安 瓶 割 伤 手 , 理 废 对护理工作 的支持和理解 , 避 整 建立 良好 的护患关 系, 防止护患 纠纷发生 。
穴 位按 摩 治 疗 小 儿 腹泻 的 护理 观 察
贺秋 玲
【 图分 类 号 ] 4 3 7 中 R 7.2 【 献标识码】 文 B
【 章 编号 ] 6 2 68 - 《0 1 0 - 0 1 -0 文 1 7 - 33 2 1 )6 4 4 2
【 要】目的 : 摘 小儿 腹 泻是 儿科 的 常 见 病 和 多发 病 , 了最 大 限度 的 减 轻 该病 的发 病 程 度 , 少发 病 次数 , 强 小 儿体 质 ; 为 减 增 同时减 少各 种 抗 生 素 了使 用 , 轻 药物 对 小 儿 可 能产 生的 已知 和 未 知 的毒 副作 用 。 避免 不 必要 的 医院感 染 , 理 利 用 有 限 的 医疗 资 源 。 方 法 利 用 中 医 经络 原 理 选 取 减 合 穴 位 , 导 患 儿 家 长 实施 按摩 , 时加 强 护 理 指 导 。 结果 : 显 缩短 了 患儿 腹 泻 的 疗程 。 轻 了患 儿 症 状 , 轻 了 患儿 家 长的 经 济和 精 神 负担 , 指 同 明 减 减 长
护理 园地
CeA e m a hsnog康eeh ied妇non l n 外 儿 Ht 中 r健 Fi W
2年 第卷6 0 8 1第 1月9 期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摩穴位治疗腹泻
腹泻俗称拉肚子,多因食用生冷不洁食物、肠道感染、小肠功能紊乱吸收能力下降引起。
生活中隔三差五就会碰到腹泻病人,我有一位朋友,上班期间着急慌慌奔向卫生间,一蹲十几分钟,没出一小时,又到处找纸。
问他,拉肚子好几天了,打针吃药不见效,一下午就进了三次厕所,他脸上的痛苦表情表明,拉稀把人搞得七荤八素,已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很无奈。
我告诉他穴位就是长在你自己身上的止泻药,中医经络指针点穴疗法就能手到病除。
他不信,但可以试试。
毕竟病急乱投医,只要能够止住腹泻,紧急情况下哪管土法偏方,止住腹泻就是良方。
我给他按摩二十分钟,身体很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腹泻立止。
他说比吃药要快、还灵。
此法被几十个腹泻病人验证,基本一次治愈,你说不灵能行?
用中医通经活络就能治疗常见病,是不是很神奇?
我用了如下穴位
1、中脘穴:归属任脉,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同身寸),前正中线上。
或胸骨剑突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
取穴。
从肚脐向上量手掌四横指,再加一拇指即是。
以中指指尖按揉中脘穴,可止肠鸣、治胃痛。
2、天枢穴:归属足阳明胃经,脐中旁开2寸。
从神阙穴(肚脐)向外量两拇指即是天枢穴。
自我按摩以中指指尖按揉天枢穴,可治腹胀、脐周痛、腹泻、便秘,本穴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3、大横穴:归属足太阴脾经,在腹部,脐中旁开4寸。
先找到神阙穴,向外量手掌的4横指加一拇指既是大横穴。
以手中指指尖按揉大横穴可缓解腹痛、泄泻、痢疾等病症。
该穴在天枢穴外侧两横指处,自助按摩可食指按在天枢穴上,中指按在大横穴上,同时点压按揉,左右取穴。
4、曲池穴:归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肘部,尺泽穴与肱骨外上踝连线中点处取穴。
或屈肘成直角,肘
横纹头处取穴。
以另一只手拇指按摩曲池穴,可稳定血压、缓解便秘、泄泻,治湿疹等皮肤病。
5、合谷穴:归属手阳明大肠经,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取穴。
以一手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拇指尖下压即是。
合谷穴主治痛症,相当于身上的止痛药,尤其善治下牙痛。
6、手三里穴:归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取穴。
先找到曲池穴,向下量两拇指即是。
一手四指握住手臂外侧,拇指指腹下压旋转按揉,可缓解急性腰扭伤引起的腰痛。
7、足三里穴:归属足阳明胃经,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一指。
先找到外膝眼,由外膝眼直下用手掌量四横指就
是足三里。
用拇指指腹按揉足三里止泻治胃痛。
8、止泻穴(下图):在脚后跟赤白肉际中点
处取穴。
主治:腹泻、足跟痛。
方法:脚尖踮起,露出脚后跟,在脚后跟肉际中间取穴敲打。
全部按摩完有二十分钟,如果病人在按摩过程胃部有暖暖的感觉,不用说经络畅通,腹泻止住了。
除了中脘穴,其他先左后右取穴。
穴位以按揉为主,每穴每次60下,止泻穴用硬物(在家用木棒、剪子把),在双脚后跟赤白肉际处各适度敲击20下,在户外没有硬物可用拳背代替。
按摩穴位没有主次不分先后,顺时针、逆时针均可,年长者以酸麻为度,年轻人适当加大力度,以微痛为标准,也就二十分钟左右,腹泻停止,腹胀消失,就这么快,非药物可比。
平时在饮食上多注意勿食生冷不洁食物,夏天避免开空调睡觉腹部受凉。
管用不管用,试过就知道啦。
这套方法主要调理肠胃,长期按摩增强肠胃功能,穴位有双向调节作用,对便秘同样有效,对急性腹泻更是立竿见影。
如果有慢性腹泻用了上述方法效果不见好,就应该怀疑小肠吸收不良造成。
打个比方有人总在午后有轻微腹泻,
午饭并没有吃酸败或生冷食物,按子午流注对应时辰,下午十三点到十五点小肠经走强,这个时间段出现腹泻现象应判断小肠存在问题,这时除了按摩以上穴位,还要疏通小肠经,或按摩穴位、或刮痧、或拍打,把小肠经疏通开,腹泻症状可得到缓解。
吸收不良的人也可以在下午疏通小肠经,效果事半功倍。
禁忌:严重心脏病,孕妇,血小板低下,经期妇女,肿瘤患者,内出血等弃用上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