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译文及注释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译文及注释《《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译文及注释》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译文及注释《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注释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课中注释☆】[曲]一作“竹”[初日]早上的太阳。
[禅房]僧人的房舍。
[万籁]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俱]一作“都”[但余]一作“惟闻”,余:剩下。
[磬](qìng)一种打击乐器。
寺院诵经、斋供时敲钟击磬,以表示活动的开始或结束。
[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空]: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禅房]:僧侣的住房。
[万籁]:各种声响。
【●诗文解释●】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2、苏轼《临皋闲题》原文及翻译译文苏轼《临皋闲题》原文及翻译苏轼原文: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闻范子丰①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②。
译文:临皋亭下不远处就是长江,长江水友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洗涮都是从江里打水,何必要去人多的地方住呢.江山风月,本来是没有主人的,谁在用便可以说是主人。
听说范子丰新买了园子,不知和我这里比怎么样?我比他差的,也就是我这不能缴税吧。
[注释]①范子丰:苏轼的儿女亲家。
②两税及助役钱:新法规定,农民要交春秋两税,外加青苗助役钱。
苏轼反对之,以此讥讽。
3、戴名世《有明历朝小题文》序原文及翻译译文戴名世《有明历朝小题文》序原文及翻译戴名世原文:世之学者,从数千载之后,而想像圣人之意代为立言,而为之摹写其精神,仿佛其语气,发皇其义理,若是者谓之经义。
词牌名《水调歌头》5首

词牌名《水调歌头》词牌名《水调歌头》5首引导语:《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之一,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其中的5首,我们一起阅读学习吧。
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
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
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
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的思念,对世事的豁达,全词心情从伤心抑郁,心有郁结到乐观豁达。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为一个过渡句。
《水调歌头题百年关口桥》词/李声满两岸夹明镜,双圯卧长虹。
陵迁谷变如此,相望各从容。
千载人歌人哭,一刹鸟来鸟去,都在画图中。
往事馀山色,逝水尽流东。
后视今,今视昔,将毋同?似桥援引更替,不必叹匆匆。
旧史煌煌著罢,新卷徐徐揭起,火种自无穷。
脚下涛飞雪,万里接晴空。
作者自注:旧桥的渡人功能已毕,更替以新桥,新桥继之发挥接力的作用,古往今来,送旧迎新,循环不已,就像这世上的一人一事,一代紧接一代,无不扮演着桥的角色,将历史文明传承下去。
《水调歌头,题莲花山港口岸》楼台倚珠水,北眺莲花城。
二十八年风雨,历历数题名。
欲问伟绩何处?粤港海上飞驰,迁客贯如织,碧水映蓝天,南国目霞烟。
风再起,舟再泛,帆再悬。
人间无数金碧,趁珠水澄明。
继往开来谱就,尽显地利天时,高奏凯旋曲。
悠悠珠水情,云吞气万千。
《水调歌头·题剑阁》朝代:宋代作者:崔与之原文: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
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
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远。
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
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
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
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赏析:南宋名臣崔与之是广州人,一直被称为“粤词之视”。
他开创了的“雅健”为宗旨的岭南词风,对后世岭南词人影响很大。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同学们学习。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欣赏: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
通:一作“遇”。
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
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赏析: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
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原文及赏析优秀3篇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原文及赏析优秀3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看过散文吧?散文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
你知道写散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吗?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下面是美丽的小编帮大家收集整理的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原文及赏析优秀3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荷塘月色经典诗句篇一1、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愁时。
——顾敻《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2、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贾岛《宿山寺》3、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
——纳兰性德《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4、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
——江淹《别赋》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7、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8、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米芾《水调歌头·中秋》9、妾身独自眠,月圆人未圆。
——王元鼎《凭栏人·闺怨》10、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曹操《观沧海/碣石篇》11、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王安石《春夜》12、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13、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欧阳修《晚泊岳阳》14、月落沙平江似练。
望尽芦花无雁。
——张炎《清平乐·候蛩凄断》15、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16、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韩愈《山石》17、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张先《青门引·春思》18、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19、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20、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戴叔伦《兰溪棹歌》21、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99唐诗《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

99唐诗《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99唐诗《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评析此诗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载于《全唐诗·卷一四四》,并入选《唐诗三百首》。
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注释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
通:一作「遇」。
幽:幽静。
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俱:一作「都」。
但馀:只留下。
一作「惟馀」、又作「唯闻」。
鐘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韵译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鐘击磬的声音。
赏析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原文及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原文及鉴赏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原文及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解题】此诗作年不详。
破山寺:即兴福寺,故址在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
后禅院:寺后院。
寺庙一般分前、后院。
前院为佛堂,作法事所在;后院为僧人生活居住之区。
常建以善写静境著名,此诗为代表作。
中间二联被殷璠《河岳英灵集》称为“警策”。
欧阳修则激赏“竹径”一联,以为不可及(《欧阳文忠公集》外集卷二三)。
此诗首联对仗,却为意复。
颔联则对仗不工整。
颈联的“空”字应为仄声却用平声,这都说明这首律诗还带有些古诗作法。
古寺:指兴福寺,即破山寺。
破山位于今江苏常熟。
兴福寺始建于南齐,至唐已为古寺。
高林:山上树林。
佛教称众生聚积的居所为“丛林”,故这里的高林亦含有称颂古寺之意。
禅房:修禅的屋所。
籁:本指孔穴中发出的声音,泛指自然界一切声音。
磬:佛家的打击器具。
清晨登山入寺,正值旭日东升,光照山林。
曲回竹径通向幽深,花木繁茂笼簇禅房。
青山日照绚丽多彩。
鸟儿于林间欢悦啼鸣,水潭清澈,映现身影,顿感天地物我融为一体,心境豁然澄明。
山寺此时万籁俱寂,唯有寺院的钟磬之音悠然而鸣,更显幽邈静谧。
此诗朴素自然而意旨深远,虽写澹逸情致,却深含禅机理趣,即使不主观地以禅心去感悟,也会自然地获得一种禅心的空明澄静。
【全诗】《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注释】①竹径:一作“曲径”。
禅房:僧人的住房。
②二句意谓禅院幽美的环境使鸟儿感到愉悦,使人消尽杂念。
山光:指阳光在山岩上的反射。
潭影:指山色和青天在水中的倒影。
③万籁(lai):各种声响。
钟磬(qing):两种打击乐器。
鸣钟击磬,寺庙中用为作息信号,鸣钟表示开始,击磬表示结束。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翻译赏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翻译赏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翻译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诗文解释】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译文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唱经礼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欢悦,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全部消除净尽。
万物静寂,身边乃至整个世界是那样的清净,只偶尔听到仿佛是天外传来的一两声缓慢的钟磬声【词语解释】禅房:僧侣的住房。
万籁:各种声响。
⑴破山寺:又名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树林。
佛家称僧徒聚集地为“丛林”,此有称颂禅院之意。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
通:一作“遇”。
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空人心: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此都寂: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这里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此:在此。
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⑼但余钟磬音: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磬,古代用玉、石或金属制成的打击乐器。
【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
以写景表达“禅意”,独突一个“静”字。
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翻译赏析

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翻译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常建。
其古诗全文如下: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前言】《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载于《全唐诗》卷一四四,并入选《唐诗三百首》。
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注释】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
通:一作“遇”。
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
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翻译】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赏析】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
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
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
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
此生着几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
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1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赏析题画之作有类咏物,既要有物又要有人,
人物交融,不即不离,方为佳构。
本篇即可谓有如此特色的一首。
此中之物是作画者所画之图,人是赏画之作者。
清人将所题之画于词中作了传神的描绘,又于画景之中表达了感受和心情。
上片侧重画图之景与境的描写,下片侧重观画之感受与心情的刻画。
由此篇所表达的情趣来看,纳兰厌于荣华富贵的贵公子、侍从官的生涯,向往清心寡欲。
远离尘嚣,像图画中的老僧一样去生活,同对也表达了所愿难以求得的矛盾与无奈的心情。
1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翻译及注释全文翻译
空山梵呗,水月洞天,这世外幽静的山林,不惹一丝世俗的尘埃。
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
在悬崖绝顶之上的茅草屋中,一位老和尚正在沉吟。
行走在云山之中,垂钓于溪头之上,弹琴于涧水边,真是快活无比。
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