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的鉴别标准及处理原则
混凝土裂缝等级标准

混凝土裂缝等级标准
混凝土裂缝等级标准通常根据裂缝的宽度和性质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般的混凝土裂缝等级标准:
1. 微细裂缝:裂缝宽度小于0.1mm,通常不需要修复。
2. 细裂缝:裂缝宽度在0.1mm到0.2mm之间,可能会对外观
产生轻微影响,可以通过填充或施加表面处理材料进行修复。
3. 中等裂缝:裂缝宽度在0.2mm到1mm之间,可能会对结构
强度和耐久性产生一定影响,通常需要进行修复。
修复方法包括填充、搬运或注浆等。
4. 大裂缝:裂缝宽度大于1mm,可能对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产生较大影响,需要进行及时的修复。
修复方法可能包括填充、搬运、注浆、甚至可能需要进行结构性补强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只是一般性的指导,实际的等级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和具体工程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修复。
混凝土裂缝处置方案

混凝土裂缝处置方案咱要是发现混凝土有裂缝了,可别慌,按下面这些法子来处理就成。
一、裂缝检查。
首先得好好瞅瞅这裂缝。
看看裂缝是长啥样的,是细细的一条缝,还是比较宽的大口子;是就浅浅地在表面,还是看着好像深得很,都要搞清楚。
拿个小尺子量量裂缝的宽度啊,长度啥的,记下来。
再仔细看看这裂缝周围的混凝土,有没有啥变色、掉渣或者鼓包的情况,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咱得把症状摸得透透的。
二、裂缝分类。
1. 微小裂缝(宽度小于0.2毫米)这种小裂缝就像小伤口,一般来说不太严重。
很多时候可能就是混凝土干的时候收缩了一下造成的。
2. 中等裂缝(宽度在0.2 0.5毫米之间)这就稍微严重点了,可能是受力有点不均匀,或者混凝土本身质量有点小问题。
3. 大裂缝(宽度大于0.5毫米)这种大裂缝就像是大病了,可能是基础下沉啦,或者结构承受了太大的压力,得特别小心对待。
三、处置方法。
1. 微小裂缝处置。
对于这种小裂缝,咱们可以用表面封闭法。
就像给小伤口贴个创可贴一样。
先把裂缝周围清理干净,不能有灰尘、杂物啥的。
然后用那种专门的修补胶,像环氧树脂胶之类的,把裂缝填满、抹匀。
等胶干了,这小裂缝就被封住了,不会再继续发展啦。
2. 中等裂缝处置。
这种裂缝得稍微费点事。
可以采用压力灌浆法。
先在裂缝上钻几个小孔,就像给混凝土打针一样。
然后把那种适合的灌浆材料,像水泥浆或者化学灌浆材料,用压力泵灌进去。
灌浆的时候要慢慢灌,保证浆能把裂缝填得满满的。
等灌浆材料凝固了,这裂缝也就被修复得差不多了。
3. 大裂缝处置。
大裂缝可不能掉以轻心。
如果裂缝比较深,可能得先把裂缝周围已经松动或者损坏的混凝土凿掉,就像把烂肉割掉一样。
然后用新的混凝土重新浇筑。
在浇筑之前,要在新旧混凝土的结合面做好处理,比如说涂上界面剂,让它们能更好地粘在一起。
如果裂缝是因为结构受力有问题导致的,那还得找个专业的结构工程师来看看,说不定得给这结构加个支撑或者加固一下才行呢。
四、后续观察。
混凝土裂缝的鉴别标准及处理原则

混凝土裂缝的鉴别及处理原则裂缝是固体材料中的一种不连续现象,许多钢筋混凝土形式建筑物在建设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缝,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也是长期困扰土木技术人员的一项技术难题。
在工程鉴定加固中,经常遇到各种形式的混凝土裂缝,准确地对混凝土裂缝进行鉴别不仅是工程鉴定一项主要内容,也是对裂缝进行加固修补处理的重要依据,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二、混凝土裂缝的主要类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基本原因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荷载变化引起的裂缝,包括施工和使用阶段的静荷载、动荷载;一类是由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包括温度、湿度变化、不均匀沉降、冻胀、钢筋锈蚀、化学反应膨胀等等(1)。
按裂缝产生的机理分,建筑物中常见的裂缝基本类型有:塑性收缩裂缝,沉降收缩裂缝,温度裂缝,干燥收缩裂缝,碳化收缩裂缝,化学反应裂缝,沉陷裂缝,冻胀裂缝,徐变裂缝,凝缩裂缝等等。
三、混凝土裂缝鉴别的主要内容建筑物的破坏,特别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往往是从裂缝开始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裂缝都是建筑物危险的征兆,只有那些影响结构承载能力、稳定性、刚度以及节点连接可靠性等的裂缝才可能危及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而大量常见的裂缝,如温度、收缩裂缝等,并不危及建筑结构安全。
因此,各类裂缝对建筑物的危害是不同的,故对各类裂缝的处理应有区别。
所以准确鉴别不同类型的裂缝是十分重要的。
裂缝鉴别一般从裂缝现状、开裂时间和裂缝的发展变化三个方面调查分析(2),其鉴别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裂缝现状调查包括对所处理裂缝调查其产生形式、裂缝宽度、裂缝长度、是否贯通、缝内有无异物及裂缝宽度的变化等情况。
裂缝末端位置是推断混凝土应力状态的重要参数,一定要仔细观察到看不见为止。
1、裂缝宽度裂缝宽度是判断裂缝对混凝土结构物影响程度的重要参数,应预先查明裂缝宽度是否发展变化,因为它是分析开裂原因、决定修补及补强加固方法的重要项目。
2、裂缝位置与分布特征一般应调查清楚裂缝位于建筑物的第几层,出现在哪类构件(梁、板、柱、墙等)上,裂缝在构件的位置,如梁的两端或跨中,板的顶面或底面等。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判断与处理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判断与处理1、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判断应在本节所列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因胶凝材料安定性引发的膨胀性裂缝,可按下列规定判断与处理:(1)当有剩余胶凝材料时,应对其进行安定性的试验或检验;(2)当没有剩余胶凝材料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的有关规定判断其继续发展的可能性;(3)对于大面积出现严重裂缝的构件,可采取重新浇筑混凝土或外包混凝土加固等处理措施;(4)对于裂缝较少且没有明显发展的构件,可按本规程附录H规定的方法进行裂缝处理,也可采取局部剔凿修补的处理措施。
3、施工期间,在梁、板类构件钢筋保护层上的顺筋裂缝,及墙、柱类构件箍筋外侧的水平裂缝,可采取封闭处理措施。
4、高温、干燥条件下,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后出现的龟裂,应对裂缝进行灌缝或表面封闭的处理。
5、对混凝土固化过程中因水化热造成的表面与内部的温差裂缝,应待其稳定后向裂缝内灌注胶粘剂封闭。
当构件有防水要求时,应检查灌胶后的渗漏情况,或在构件表面增设弹性防水涂层。
6、混凝土硬化后,在表面积较大构件、形状突变部位、高度较大梁的腹部、门窗洞口角部、长度较大构件的中部和浇筑混凝土的施工缝等处出现的干缩裂缝,应在其稳定后采取封闭处理措施。
7、混凝土结构中由于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可根据下列特征进行判断:(1)裂缝顺钢筋的方向发展并有黄褐色锈渍;(2)对锈蚀钢筋边的混凝土取样,进行氯离子含量测定。
8、对混凝土结构中由于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在构件承载力尚符合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应按下列方法进行处理:(1)采取遏制钢筋锈蚀继续发展的措施;(2)对于发展缓慢的钢筋锈蚀裂缝,应采取封闭裂缝的处理措施或将开裂处混凝土剔除,用高强度等级的砂浆或聚合物砂浆进行修补。
9、对有热源影响的混凝土构件上的温差裂缝,应在对造成温度变化的原因采取治理措施后,对构件温差裂缝进行处理。
10、对碱骨料反应引起的裂缝,可根据下列特征进行判断:(1)骨料出现反应开裂;(2)混凝土碱含量超过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的限值;(3)混凝土中骨料具有碱活性。
混凝土中裂缝检测及处理技术规程

混凝土中裂缝检测及处理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但由于各种原因,混凝土中可能会出现裂缝。
裂缝的存在对混凝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都会产生影响,因此混凝土中裂缝的检测和处理非常重要。
本技术规程旨在提供一套全面、具体、详细的混凝土中裂缝检测及处理技术规程,以供工程实践参考。
二、混凝土中裂缝的形成原因1. 混凝土自身原因:混凝土内部存在的孔隙、缺陷、松散区域等;2. 外部原因: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环境影响、地基变形等;3. 施工原因:浇筑不均匀、养护不当等。
三、混凝土中裂缝的分类1. 按照裂缝宽度分类:微裂缝(小于0.1mm)、细裂缝(0.1-0.5mm)、中裂缝(0.5-1mm)、大裂缝(1-5mm)、极大裂缝(大于5mm);2. 按照裂缝形态分类:直线型、弧形、网状、分叉型等;3. 按照裂缝位置分类:混凝土表层、深层、交界处等。
四、混凝土中裂缝的检测方法1. 目视检查法:通过目视观察混凝土表面及其裂缝,初步判断裂缝的类型和性质;2. 声波检测法:利用声波检测仪器,对混凝土进行扫描,测量声波反射时间和强度,判断混凝土中的裂缝和缺陷;3. 比色法:通过在混凝土表面涂上液态染料,等待一定时间后观察染料在裂缝中的渗透情况,判断裂缝的宽度和深度;4. 热释光法:利用热释光仪器,对混凝土进行扫描,测量混凝土中的热释光信号,判断混凝土中的裂缝和缺陷。
五、混凝土中裂缝的处理方法1. 微裂缝和细裂缝的处理:(1)清理裂缝:将混凝土表面上的杂物、尘土、油污等清理干净,使裂缝明显;(2)填缝剂处理:选用合适的填缝材料,按照说明书进行填缝,填充到混凝土表面,确保填充充分;(3)养护处理:填缝后需进行养护,使填缝材料充分固化,保证填缝效果。
2. 中裂缝、大裂缝和极大裂缝的处理:(1)清理裂缝:将混凝土表面上的杂物、尘土、油污等清理干净,使裂缝明显;(2)凿开裂缝:用锤子、凿子等工具将裂缝扩大,以便填缝材料充分填充;(3)填缝剂处理:选用合适的填缝材料,按照说明书进行填缝,填充到混凝土表面及裂缝内部,确保填充充分;(4)养护处理:填缝后需进行养护,使填缝材料充分固化,保证填缝效果。
混凝土裂缝检测及处理标准

混凝土裂缝检测及处理标准一、前言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裂缝,这些裂缝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对混凝土裂缝进行检测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裂缝检测及处理标准,以帮助工程师有效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
二、混凝土裂缝检测标准1.检测时间混凝土裂缝的检测时间应该在混凝土结构完工后的一个月内进行,如果需要在使用中进行检测,则应尽量在停用期进行。
2.检测方法混凝土裂缝的检测方法包括目视检测、仪器检测和拍照检测。
目视检测是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肉眼观察混凝土表面的裂缝情况。
仪器检测包括超声波检测、X射线检测等,可以更加准确地检测出裂缝位置和裂缝大小。
拍照检测则是通过拍摄混凝土表面的照片,再通过软件分析出裂缝情况。
3.检测标准混凝土裂缝的检测标准应该根据混凝土结构的用途和重要性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裂缝的宽度应该小于0.2毫米,深度应该小于混凝土厚度的10%。
如果混凝土裂缝的宽度和深度超过了上述标准,则需要进行处理。
三、混凝土裂缝处理标准1.处理时间混凝土裂缝的处理应该尽早进行,以防止裂缝扩大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2.处理方法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包括填充、封闭和加固。
填充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使用聚合物、环氧树脂等材料将裂缝填充。
封闭则是在裂缝附近加固混凝土结构,使其能够承受裂缝带来的应力。
加固则是在混凝土结构周围加固,以减少混凝土结构受裂缝影响的程度。
3.处理标准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标准应该根据混凝土结构的用途和重要性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填充混凝土裂缝的材料应该具有强度和耐久性,并且应该与混凝土结构相容。
封闭和加固混凝土裂缝的方法应该经过专业的设计和计算,确保其能够承受裂缝带来的应力。
四、混凝土裂缝预防标准1.预防措施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包括施工质量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和混凝土结构的伸缩缝设置。
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混凝土裂缝评判和处理规定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标准三峡工程混凝土裂缝评判和处理规定TGPS011-19981总则三峡工程混凝土工程最大,结构复杂,质量要求高,施工时间长。
本地区虽属气候温和地区,但根据本地区统计资料分析,夏季5月~9月最高气温高于35OC,平均每年45d;极端最高42OC。
春秋冬季节温度变化大,一年内2d~3d 日平均气温降低6OC~8OC及以上次数共11次,一次降温最大值达,因此温控防裂任务十分艰巨。
本工程既有大体积混凝土,也有板、梁、墩墙等薄壁结构,受气温等各种因素影响存在发生混凝土裂缝的可能性,视处处部位及对结构运行安全影响程度应进行必要的处理。
为对裂缝进行危害性评估和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案,拟对裂缝所处部位、裂缝产状、形状、原因进行分析、分类。
裂缝统计:对运行和结构应力及稳定无影响的表面I类裂缝可不作统计,对运行和结构应力及稳定安全系数有影响或影响较大的危害性和重要裂缝必须统计,且应进行认真处理,并将处理情况记录统计,以资备查。
凡产生III~IV类缝的混凝土单元不能评为合格,经处理后满足运行要求,可评为合格。
裂缝评判和处理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裂缝调查----裂缝原因分析和分类评判----裂缝危害性评定----裂缝处理补强----裂缝处理检查。
2裂缝分类评判标准按大体积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所产生的裂缝性质及对结构应力和安全影响程序进行分类评判。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分类及评判标准:Ⅰ类:一般缝宽δ<,缝深h≤30cm,性状表现为龟裂或呈细微规则性.多由于干缩、沉缩所产生,对结构应力、耐久性和安全基本无影响;Ⅱ类:表面(浅层)裂缝,一般缝宽≤δ<,缝深30cm>h≤100cm,平面缝长3m<L<5m,呈规则状。
多由于气温骤降期温度冲击且保温不善等形成。
视裂缝所在部位对结构应力、耐久性和安全运行有一定程序影响;Ⅲ类:表面深层裂缝,缝宽0.3mm≤δ<0.5mm,缝深100cm>h≤500cm,缝长大于500cm,或平面大于、等于三分之一坝块宽度,侧面大于1~2个浇筑层厚,呈规则状。
混凝土裂缝的鉴别及处理原则

混凝土裂缝的鉴别及处理原则混凝土裂缝是建筑物中常见的问题,它可能会导致结构不稳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因此,及早鉴别和处理混凝土裂缝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裂缝的鉴别和处理原则,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
一、混凝土裂缝的鉴别1. 观察裂缝的形态:混凝土裂缝有多种形态,包括直线状、弧形、网状、分叉等。
观察裂缝的形态可以初步判断其产生的原因。
2. 测量裂缝的宽度:测量裂缝的宽度可以了解其程度和扩展情况。
通常,裂缝宽度大于0.3mm可以被认为是结构性裂缝,需要及时处理。
3. 检查裂缝的位置:裂缝的位置有助于确定可能的原因。
例如,墙体顶部的裂缝可能是由于地基沉降引起的,而水平裂缝可能是由于结构受力不均匀引起的。
4. 注意裂缝的颜色和纹理:裂缝的颜色和纹理可以提供一些线索。
例如,水渗透会导致裂缝周围有水渍和湿润的痕迹,而裂缝周围的纹理变化可能表明有结构问题。
二、混凝土裂缝的处理原则1. 分析裂缝的原因:在处理混凝土裂缝之前,首先要找出裂缝产生的原因。
裂缝的原因可能包括结构设计不合理、材料质量问题、施工工艺不当等。
只有了解了裂缝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2. 补充缺陷材料:对于宽度较小的裂缝,可以使用缺陷修补材料进行填充。
修补材料应选择与原混凝土相似的材料,以确保修补后的效果与周围的混凝土一致。
3. 加固结构:对于结构性裂缝,需要进行加固处理,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加固方法可以包括增加钢筋、加固构件等。
4. 防止裂缝扩展:对于已经出现的裂缝,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其继续扩展。
可以使用膨胀胶或其他密封材料填充裂缝,以防止水分渗透和进一步损坏。
5. 加强维护管理:混凝土裂缝的处理不仅包括修补和加固,还需要加强维护管理。
定期巡检和维护可以及早发现和处理裂缝问题,避免进一步损坏。
三、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注意事项1. 根据裂缝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避免盲目进行修复。
2. 在进行修复前,应对混凝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处理,以确保修复材料的粘结和附着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裂缝的鉴别及处理原则
裂缝是固体材料中的一种不连续现象,许多钢筋混凝土形式建筑物在建设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缝,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也是长期困扰土木技术人员的一项技术难题。
在工程鉴定加固中,经常遇到各种形式的混凝土裂缝,准确地对混凝土裂缝进行鉴别不仅是工程鉴定一项主要内容,也是对裂缝进行加固修补处理的重要依据,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二、混凝土裂缝的主要类型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基本原因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荷载变化引起的裂缝,包括施工和使用阶段的静荷载、动荷载;一类是由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包括温度、湿度变化、不均匀沉降、冻胀、钢筋锈蚀、化学反应膨胀等等(1)。
按裂缝产生的机理分,建筑物中常见的裂缝基本类型有:塑性收缩裂缝,沉降收缩裂缝,温度裂缝,干燥收缩裂缝,碳化收缩裂缝,化学反应裂缝,沉陷裂缝,冻胀裂缝,徐变裂缝,凝缩裂缝等等。
三、混凝土裂缝鉴别的主要内容
建筑物的破坏,特别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往往是从裂缝开始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裂缝都是建筑物危险的征兆,只有那些影响结构承载能力、稳定性、刚度以及节点连接可靠性等的裂缝才可能危及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而大量常见的裂缝,如温度、收缩裂缝等,并不危及建筑结构安全。
因此,各类裂缝对建筑物的危害是不同的,故对各类裂缝的处理应有区别。
所以准确鉴别不同类型的裂缝是十分重要的。
裂缝鉴别一般从裂缝现状、开裂时间和裂缝的发展变化三个方面调查分析(2),其鉴别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裂缝现状调查
包括对所处理裂缝调查其产生形式、裂缝宽度、裂缝长度、是否贯通、缝内有无异物及裂缝宽度的变化等情况。
裂缝末端位置是推断混凝土应力状态的重要参数,一定要仔细观察到看不见为止。
1、裂缝宽度
裂缝宽度是判断裂缝对混凝土结构物影响程度的重要参数,应预先查明裂缝宽度是否发展变化,因为它是分析开裂原因、决定修补及补强加固方法的重要项目。
2、裂缝位置与分布特征
一般应调查清楚裂缝位于建筑物的第几层,出现在哪类构件(梁、板、柱、墙等)上,裂缝在构件的位置,如梁的两端或跨中,板的顶面或底面等。
3、裂缝的方向与形状
一般裂缝的方向同主拉应力方向是相互垂直的,因此要注意分清裂缝的方向。
要注意区分裂缝的形状是上宽下窄、上窄下宽、两端窄中间宽或宽度变化不大等不同情况,因为由不同的原因导致的裂缝的形状是不同的。
4、裂缝的深度和长度
检查裂缝的深度主要区别裂缝是浅表裂缝、保护层裂缝、还是较深的甚至贯穿性裂缝。
裂缝长度与分析裂缝开裂原因及判断是否加固修补关系不大,然而根据裂缝的长度可以大致搞清楚裂缝是局部原因引起的还是较广范围原因引起的。
(二) 裂缝的开裂时间
裂缝的开裂时间是判断开裂原因的重要依据,所以必须慎重判断。
一般来说,发现裂缝的时间和裂缝的开裂时间是不一致的,因此,必须多方搜集线索,参考裂缝宽度的变化情况记录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三) 裂缝的发展变化
裂缝的发展变化是指裂缝长度、宽度、数量等方面的变化。
在对裂缝处理前一定要分清裂缝是活动裂缝还是静止裂缝。
四、混凝土裂缝的处理界限和处理原则
(一)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界限
1、国内标准规范的规定
(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3)GB50010-2002规定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
允许受拉边缘出现裂缝,构件在开裂状态下工作,但规定了最大裂缝宽度限值,见表(一)。
表(一) 我国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2)《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4)GBJ144-90
该标准规定可靠性等级划分为四级,将混凝土裂缝作为一个子项鉴定评级,分为a、b、c、d四级,其中a、b两级不必处理;c级影响安全或影响正常使用,应采取措施;d级危及安全或不能正常使用,必须处理。
受力主筋处横向和斜向裂缝宽度按表(二)评定等级;因主筋锈蚀产生的沿主筋的裂缝宽度按以下要求评定其等级:a和b级无裂缝,c级裂缝宽度小于等于2mm,d级裂缝宽度大于2mm。
表(二) Ⅰ、Ⅱ、Ⅲ级钢筋配筋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裂缝宽度评定等级
(3)《危险房屋鉴定标准》(5)JGJ125-99
该标准中规定混凝土构件裂缝有下列现象之一者,应评定为危险点:
1) 梁、板产生超过L0/150的挠度,且受拉区裂缝宽度大于1mm;
2) 简支梁,连续梁跨中部位受拉区产生竖向裂缝,其一侧向上延伸达梁高的2/3以上,且缝宽大于0.5mm,或在支座附近产生剪切斜裂缝,缝宽大于0.4mm。
3) 梁、板受力主筋处产生横向水平裂缝和斜裂缝,缝宽大于1mm,板产生宽度大于0.4mm的受拉裂缝;
4) 梁、板因主筋锈蚀,产生沿主筋方向的裂缝,缝宽大于1mm,或构件混凝土严重缺损,或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严重脱落、露筋;
5) 现浇板周边产生裂缝,或板底产生交叉裂缝;
6) 预应力梁、板产生竖向通长裂缝;或端部混凝土松散露筋,其长度达主筋直径的100倍以上;
7) 受压柱产生竖向裂缝,保护层脱落,主筋外露锈蚀;或一侧产生水平裂缝,缝宽大于1mm,另一侧混凝土被压碎,主筋外露锈蚀;
8) 墙中间部位产生交叉裂缝,缝宽大于0.4mm。
2、国外的一些标准
日本混凝土工程协会制定的裂缝宽度的规定见表(三)。
美国、瑞典、英国钢筋混凝土裂缝宽度限制值见表(四)(1)。
表(三) 是否需要修补的混凝土裂缝宽度限制值
①主要从钢筋生锈的条件来考虑环境因素。
②环境要素(大、中、小)表示混凝土构筑物的耐久性、防水性以及有毒性的程度。
表(四) 美国、瑞典、英国钢筋混凝土允许的裂缝宽度
英
国
CP-110 一般环境0.30
侵蚀性环境(主筋的公称保护层厚度)
×0.04以下综合以上国内外资料表明:同一构件按不同国家规范规定或计算,最大裂缝限制值是不完全相同的,有的差别还比较大;试验条件与结果,与工程实际也不尽相同。
(二)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原则
1、全面认真的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裂缝的性质,正确区别受力和变形两类不同性质的裂缝。
2、仔细观察裂缝的变化,寻找裂缝变化规律,以此作为选择处理方法的依据。
3、选择恰当的时间处理裂缝。
若是受力裂缝则应及时进行处理;若是地基变形引起的裂缝则最好待裂缝稳定后再进行处理;温度变形裂缝宜在裂缝最宽时处理。
4、针对不同的裂缝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既要严格遵循设计和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又要经济合理,切实可行。
5、裂缝处理后应保证结构原有的承载能力、整体性以及防水抗渗性能。
处理时要考虑温度、收缩应力较长时间的影响,以免处理后再出现新的裂缝。
五、结束语
本文中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程鉴定加固经验,着重论述了混凝土裂缝鉴别的主要内容以及裂缝处理的界限和原则,以期望能对工程界同仁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