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中医特色疗法及操作规范
眼科中医诊疗方案

眼科中医诊疗方案引言眼科疾病是指与眼睛相关的各种病症,如近视、远视、散光、弱视、眼睑炎等。
传统中医在眼科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擅长运用中药、针灸和推拿等疗法,以改善眼睛的功能和缓解眼部不适。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眼科中医诊疗方案,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中医治疗眼科疾病的方法。
近视防治方案方案一:中药治疗针对近视患者,中医推荐使用如下中药:•菊花:具有清热解毒、明目降压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近视引起的眼部疲劳和充血。
•眉豆:可用来制作眉豆粥,具有明目、滋润眼睛的作用。
•玫瑰花:具有活血化淤、舒经止痛的特性,可用于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缓解近视引起的眼睛酸涩疼痛。
方案二: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之一,可用于改善近视患者的视力。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睛明穴:位于眼球外侧眼角与眼外侧尾的交点,通过针灸刺激可以增强视力,减轻近视的程度。
•支离穴:位于眼睑下方,针灸该穴位可以缓解眼疲劳和眼压,改善近视。
方案三:眼保健操眼保健操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眼部锻炼方式,适用于近视患者。
以下为一组常用的眼保健操:1.闭目保眼操:闭上眼睛,用掌心轻轻按压眼窝,做着闭目养神的动作,可以缓解眼部疲劳。
2.轻揉太阳穴:用双手的食指、无名指轻轻按摩太阳穴,有助于舒缓眼部不适。
3.远近视眼操:目视远处,再突然转向看近处的物体,重复几次,可锻炼眼睛的调节能力。
散光防治方案方案一:中药治疗散光是指眼球屈光不正,导致近距离视觉模糊的疾病。
中医建议使用以下中药进行治疗:•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明目退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散光引起的视觉模糊。
•独活:具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特性,可用于调理散光患者的眼部循环,缓解眼疲劳,改善视力。
方案二:针灸疗法以下是几个常用的针灸穴位,用于治疗散光:•四白穴:位于眉毛外侧眼角与脑门发际交点,针灸刺激该穴位可以增强眼部的血液循环,改善散光患者视力。
•眼窝穴:位于眼眶下缘的凹陷处,针灸刺激该穴位可以调和眼睛的阴阳气血,缓解散光引起的眼睛干涩不适。
中医眼科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眼科技术操作规范中医眼科技术操作规范一、前言中医眼科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分支,主要针对眼部疾病开展中医诊断和治疗,其技术操作需要严格遵循规范和要求,才能确保诊疗质量和安全。
本文主要介绍中医眼科技术操作规范,以供参考和借鉴。
二、技术操作规范1. 眼外形检查:先让患者闭上眼睛,检查两只眼睛是否一致,眼裂大小是否对称,角膜是否有大小不一的瘤块,白睛是否出现糜烂,若出现可用目镜具体观察大小及形状;眼球上端及下端的是否有结膜颜色改变,若有必须给予详细记录。
2. 视觉功能检查:使用暗室或者半暗的室内,要求患者面向视力检查表,并用挡住一个眼睛的方法练习读字,然后换另一个眼眼测验,另一只眼要完全覆盖住。
注意检查距离和大小,尽力确认读取字母和数量。
3. 眼底检查:执行条件是必须使用目镜,小孔光源;首先让患者低头俯卧平板床,将音量调至室内安静,然后用不同放大的目镜观察视盘及黄斑区的颜色、状况是否正常,先检查一只眼,然后再检查另一只眼,最后将两只眼视力进行比对,得出检查结论。
4. 色觉检查:这项测试主要用于检测红绿色盲和蓝黄色盲。
如果没有特别的测试设备,测试点可以使用数码显示屏幕。
测试流程如下:显示一些颜色混合的图形,将其隐藏部分突出,要求患者尝试将其识别并点击特定区域。
5. 角膜曲率测量:通过使用角膜曲率测量仪,描出角膜的曲率,观察是否过于弯曲或平坦,这些情况可导致近视或远视。
测试过程如下:先将麻醉药润湿眼球,距离仪器3mm放置一根眼睛测量棒,让患者保持注视,等待仪器发送声音,测试完成后记录测试结果。
6. 角膜厚度测量:使用超声波技术测量角膜厚度,可以发现青光眼和近视等等眼科疾病。
测试流程如下:涂上眼药水,然后将探头轻轻触碰到角膜,记录下数据。
7. 眼压测量:眼压测量通常是使用医用眼压计设备,测量眼压。
因为青光眼会导致眼压增加,因此这项测试非常重要。
测试方法如下:首先涂上眼药水麻醉眼眶,在眼睛表面放上药棉,然后由医生在药棉上施加一定的压力,检测测试结果。
中医医院点眼药法操作指南

中医医院点眼药法操作指南将眼药水和眼药粉、眼药膏点入眼内,治疗眼病的方法称为点眼法。
具有清热解毒、退翳明目、扩瞳、缩瞳、麻醉、保护角膜等作用。
—、适应症眼部疾病。
二、物品准备治疗盘、眼药、玻璃棒或滴管、蒸馏水或冷开水少许、小药杯(内装干棉球数个)、治疗碗(内盛1 :1000新洁尔灭溶液棉球)。
三、操作方法(一) 点眼前术者洗净并消毒双手。
(二) 病人端坐在靠背椅上,头向后仰,术者用左手拇指向下牵拉下眼睑,食指分开上睑。
(三) 嘱病人目睛上视,玻璃棒蘸蒸馏水或冷开水,再蘸上药粉,轻轻点入下睑穹窿部,然后闭眼,嘱病人转动眼球后再睁开;滴眼药水时,持滴管将眼药水滴于下结膜囊内,嘱病人轻闭眼;涂眼药膏时,将眼药膏置于玻璃棒上,玻璃棒与睑缘平行,将眼药轻轻纳入下结膜囊内,嘱病人闭眼,轻轻转动退出玻璃棒。
也可直接持小支眼药膏,将眼膏挤入下结膜囊内。
(四) 用干棉球将眼睛周围的眼泪及分泌物擦拭干净。
四、注意事项(一) 严格执行査对制度。
(二) 眼药粉必须研制极细,防止发生异物感及加重病情。
(三) 滴混悬液时,要反复摇匀;滴药液时必须压迫泪囊区2~3分钟,以防药液流入鼻腔,失去药效。
滴毒性及麻醉药液时,尤应注意,以免引起吸收中毒。
(四) 使用玻璃棒点眼吋,应检查其头部有无破损,防止损伤角膜、结膜;用滴管及眼膏原装点眼时,注意勿使滴管及眼膏口触及眼睛及它物,以防污染。
(五) 双眼点药时,必须先点好眼,再点患眼。
(六) 凡为两个以上的患者点眼时,每点完一人,术者应用1 :1000新洁尔灭消毒手指,避免交叉感染。
中医外科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独特疗法有哪些

中医外科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独特疗法有哪些中医外科在眼科疾病的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独特的疗法为许多眼部疾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医外科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一些独特疗法。
中药熏洗法是中医外科治疗眼科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将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明目退翳等功效的中药煎汤,利用其蒸汽熏蒸眼部,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再用其冲洗眼部。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作用于眼部,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消退,缓解眼部的干涩、疼痛、红肿等症状。
例如,对于结膜炎、角膜炎等炎症性眼病,常用金银花、菊花、蒲公英等中药进行熏洗,能够起到清热解毒、消炎杀菌的作用。
中药敷贴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将调配好的中药膏或药粉敷贴于眼部周围的穴位,如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等。
药物通过穴位的渗透和吸收,能够调节眼部的气血运行,改善眼部的生理功能。
比如,对于麦粒肿、霰粒肿等眼睑疾病,可以使用金黄散等中药敷贴,有助于消肿散结。
针灸疗法在中医外科眼科疾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针灸通过针刺眼部周围的穴位以及身体其他相关穴位,如肝经、肾经上的穴位,来调节经络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眼病的目的。
例如,针刺睛明、承泣、瞳子髎等穴位,可以改善视力、缓解视疲劳;针刺太冲、涌泉等穴位,可以滋补肝肾,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引起的眼病。
中医外科还有一种独特的疗法叫放血疗法。
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达到疏通经络、祛瘀生新的效果。
对于一些急性炎症性眼病,如麦粒肿初期、急性结膜炎等,在耳尖或太阳穴等部位放血,能够迅速减轻炎症反应。
推拿按摩疗法也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按摩眼部周围的肌肉和穴位,如用手指轻轻按揉睛明、四白、太阳穴等,能够缓解眼部肌肉的紧张和疲劳,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环,增强眼部的调节功能。
对于近视、远视、老花眼等屈光不正的患者,以及长期用眼导致的视疲劳,推拿按摩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此外,中医外科还注重饮食调理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中医对眼科疾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眼科疾病的治疗方法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对眼睛的依赖。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眼科疾病也日益增多。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眼科疾病治疗经验。
本文将探讨中医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方法以及其原理。
一、针灸疗法针灸作为古老的中医疗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眼科疾病的治疗。
其原理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和平衡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眼疾的效果。
常用的眼科针灸穴位包括内关、丝竹空、四白等。
二、中药药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眼科疾病的方法多种多样。
针对不同的疾病,中医会选择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
如治疗干眼症,常用的中药有麦冬、百合、地黄等,其功效在润泽眼睛、滋养肝肾、清热解毒等方面。
治疗视网膜脱落,中医则常用丹参、川穹、鱼腥草等药物,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视网膜的正常功能。
三、中医推拿疗法中医推拿疗法是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眼周的特定部位,达到治疗眼科疾病的效果。
常见的推拿手法包括人中穴推拿、太阳穴按摩、睛明穴按摩等。
这些手法可以刺激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眼疲劳,改善视力。
四、中医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因此在治疗眼科疾病时,中医也会根据疾病特点给出相应的饮食调理建议。
比如,治疗青光眼,中医建议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食物,如柠檬、橙子、胡萝卜等,以增强眼睛的抵抗力。
五、中医养生守则在日常生活中,中医也提出了一系列养生守则,帮助人们预防和治疗眼科疾病。
比如,应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并定期进行远离设备的视力休息;保持充足睡眠和良好的作息时间表,以维护眼睛的健康;避免暴晒,佩戴合适的太阳镜等。
综上所述,中医对于眼科疾病的治疗方法涵盖了针灸疗法、中药药物治疗、中医推拿疗法、中医饮食调理以及养生守则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方法,中医能够从整体和根本上调理人体的气血和脏腑,达到治疗眼科疾病的目的。
然而,每个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都是因具体情况而异的,因此,在接受中医治疗时,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眼科中医特色疗法与操作规范

眼科中医特色疗法及操作规范目录:1.点眼法---治疗各种眼表疾病2.洗眼法---治疗结膜、角膜异物及化学性眼外伤3.熏眼法---角膜炎、巩膜炎、前葡萄膜炎4.浸眼法---过敏性结膜炎、眼睑皮肤炎症、化学性眼外伤5.眼部注射,穴位注射---治疗角膜深层疾患,神经视网膜疾病6.针刺疗法---各种外眼炎症性疾病、麦粒肿7.敷眼法---眼睑疖肿、角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眼外伤(钝挫伤)8.穴位敷贴(冬病夏治)联合针灸科开展---治疗功能性溢泪9.耳压---眼科慢性疾病,近视10.拔罐法---儿童弱视,视疲劳11.饲鼻法---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12.发泡法---角膜炎、角膜翳等眼病13.药枕法---慢性眼病伴睡眠不佳的病患14.摩顶法---巩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视力疲劳、眶上神经痛及眼病兼头昏沉重或头顶痛者15.刮洗法---沙眼、结膜炎1.点眼法[简介]本法是将药物直接点于眼部,多用以消红肿、去眵泪、止痛痒、除翳膜。
适用于外障眼病及部分内障眼病。
常用的有眼药水、眼药粉与眼药膏三种。
(一)滴眼药水[适应症]外障眼病及部分内障眼病。
[禁忌症]无[操作规范] 如患者为坐位,令头部稍微仰起,先在其下眼睑下方放置一块棉球;如患者为卧位,则令头微偏向患眼侧,先置棉球于小眦侧。
令患者双目上视,医生用左手轻轻向下拉开下睑,右手持滴管或滴瓶,将药水滴人大眦角或白睛下方1—2滴。
然后轻轻将上睑提起,并同时放松下睑,使药物充分均匀地分布于眼内,轻轻闭目数分钟即可。
一般每日3—4次。
遇急重眼病,次数可增加。
[注意事项] 滴眼前要细心查对眼药瓶上的药名标签与所滴的眼别,滴管头部勿触及胞睑的皮肤与睫毛,以免污染滴管与药液;如滴人毒性药物,则滴后需用手指压迫睛明穴下方l一2分钟,以防药液通过泪窍流人鼻腔,引起中毒。
(二)点眼药粉[适应症]外障眼病及部分内障眼病。
[禁忌症]无[操作规范] 将药物制成极为细腻的粉末后应用。
中药熏蒸治疗眼科疾病操作规范

中药熏蒸治疗眼科疾病操作规范
中医五官科专科
中药熏蒸是借助药力和热力作用于机体的一种治疗方法。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依据疾病的治疗需要,选配一定的中药组成熏蒸方剂,将中药煎液趁热在患处进行熏蒸、熏洗,而达到治疗效果,是一种祖国医学最常用的传统外治方法。
一、目标通过中药熏蒸局部治疗加强疗效。
1、核对姓名、床号、医嘱、治疗卡、。
二、适应症聚星障、瞳神紧小等
三、禁忌症重症高血压、重症贫血、高热、结核病、大失血、精神病、青光眼等。
四、操作过程
1、物品准备中药药液(银翘散加减煎水:金银花、连翘、贯众、赤芍、薄荷、板蓝根、芦根、当归、甘草)、盛放药液容器、水温等。
2、患者准备核对姓名,做好解释,取合适体位。
3、将中药倒入器具(不锈钢的,瓷的,瓷砂的)。
然后加些水煮沸。
找好合适的姿势,把要熏蒸的部位放在器具以上用蒸汽熏蒸,气温控制在50-55℃,注意避免烫伤,熏蒸时间大约20分钟到半小时,最后关火。
待药液冷却后,冲洗双眼。
4、观察患者情况。
5、清洁局部皮肤,擦干。
6、帮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整理清洗物品放回原位,洗手。
7、询问患者感受记录。
五、注意事项
1.注意温度,以防烫伤。
2、熏蒸结束后适当休息饮水。
3、熏蒸器具注意酒精清洁。
中医眼科学中医治疗眼科疾病的方法

中医眼科学中医治疗眼科疾病的方法眼睛是人体中一对重要的感觉器官,负责接收外界的光线和信息,并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眼科疾病的挑战。
中医眼科学以其独特而有效的方法而闻名,下面将介绍几种中医治疗眼科疾病的方法。
一、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眼科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通过采用中药内服和中药外用的方式,中医可以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从而缓解和治疗眼科疾病。
例如,对于视力疲劳、眼睛干涩、红眼病等症状,可以采用中药配方进行口服治疗。
对于眼睛疼痛、结膜炎等症状,可以使用中药眼药水进行局部治疗。
二、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眼科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流动,从而改善眼睛的症状和功能。
针灸疗法可以用于治疗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还可以改善眼睛疲劳和干涩等症状。
除了传统的针刺疗法,现代医学还发展出了电针、光针等针灸疗法,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和舒适度。
三、中医推拿中医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和推拿来调整身体的方法。
在眼科疾病的治疗中,中医推拿可以通过按摩眼部和周围穴位,促进眼睛的血液循环和气血流动,从而改善疲劳、干涩、结膜炎等症状。
此外,中医推拿还可以通过按摩头部和颈部的穴位,调节全身气血循环,对眼科疾病的治疗有辅助作用。
四、中医眼保健操中医眼保健操是一种结合中医理论和运动的眼睛保健方法。
通过一系列眼部运动和按摩手法,可以有效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提高视力。
中医眼保健操不仅可以作为眼科疾病的治疗方法,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眼科问题的发生。
综合来看,中医眼科学提供了一系列针对眼科疾病的治疗方法。
这些方法基于中医的理论和实践,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气血循环和穴位的刺激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医治疗眼科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作为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有机结合,为人们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治疗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科中医特色疗法及操作规范目录:1.点眼法---治疗各种眼表疾病2.洗眼法---治疗结膜、角膜异物及化学性眼外伤3.熏眼法---角膜炎、巩膜炎、前葡萄膜炎4.浸眼法---过敏性结膜炎、眼睑皮肤炎症、化学性眼外伤5.眼部注射,穴位注射---治疗角膜深层疾患,神经视网膜疾病6.针刺疗法---各种外眼炎症性疾病、麦粒肿7.敷眼法---眼睑疖肿、角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眼外伤(钝挫伤)8.穴位敷贴(冬病夏治)联合针灸科开展---治疗功能性溢泪9.耳压---眼科慢性疾病,近视10.拔罐法---儿童弱视,视疲劳11.饲鼻法---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12.发泡法---角膜炎、角膜翳等眼病13.药枕法---慢性眼病伴睡眠不佳的病患14.摩顶法---巩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视力疲劳、眶上神经痛及眼病兼头昏沉重或头顶痛者15.刮洗法---沙眼、结膜炎1.点眼法[简介]本法是将药物直接点于眼部,多用以消红肿、去眵泪、止痛痒、除翳膜。
适用于外障眼病及部分内障眼病。
常用的有眼药水、眼药粉与眼药膏三种。
(一)滴眼药水[适应症]外障眼病及部分内障眼病。
[禁忌症]无[操作规范] 如患者为坐位,令头部稍微仰起,先在其下眼睑下方放置一块棉球;如患者为卧位,则令头微偏向患眼侧,先置棉球于小眦侧。
令患者双目上视,医生用左手轻轻向下拉开下睑,右手持滴管或滴瓶,将药水滴人大眦角或白睛下方1—2滴。
然后轻轻将上睑提起,并同时放松下睑,使药物充分均匀地分布于眼内,轻轻闭目数分钟即可。
一般每日3—4次。
遇急重眼病,次数可增加。
[注意事项] 滴眼前要细心查对眼药瓶上的药名标签与所滴的眼别,滴管头部勿触及胞睑的皮肤与睫毛,以免污染滴管与药液;如滴人毒性药物,则滴后需用手指压迫睛明穴下方l一2分钟,以防药液通过泪窍流人鼻腔,引起中毒。
(二)点眼药粉[适应症]外障眼病及部分内障眼病。
[禁忌症]无[操作规范] 将药物制成极为细腻的粉末后应用。
用时以小玻璃棒头部沾湿生理盐水,再蘸药粉约半粒到一粒芝麻大小,医生用手指轻轻分开胞睑,一般将药物轻轻放置于大眦角处,令患者闭目,以有凉爽感为度。
点毕,患者以手按鱼尾穴数次,以助气血流行,闭目数分钟后,渐渐放开。
每日3次。
[注意事项] 一次用药不可太多,否则容易引起刺激而带来不适,甚至可致红肿刺痛等反应。
同时注意玻璃棒头部要光滑,点时不能触及黑睛,尤其是黑睛生翳者,更应慎重。
(三)涂眼药膏[适应症]外障眼病及部分内障眼病。
[禁忌症]无[操作规范] 现一般皆用软管药膏,用时将药膏挤出少许,置于胞睑皮肤患处或眼内白睛下方,轻轻拉提下睑后,令患者闭眼,用棉球轻轻按揉胞睑2—3分钟即可。
如用玻璃棒取药,则当患者闭眼时,将玻璃棒横向徐徐自眦角方向抽出。
每日3次或临睡前用一次。
[注意事项] 当抽出玻璃棒时,切勿于黑睛表面擦过,以防擦伤黑睛。
本方法为眼科常用方法,熟练掌握。
2.洗眼法[简介]本法一般以清水、淡盐水、药物煎液洗涤眼目。
当结膜或角膜受伤时,冲洗结膜囊可除去结膜囊内的异物或分泌物,减少对眼的损害。
可清除灰尘或细菌,避免感染。
[适应症]外障眼疾刺痒多痂、眵泪胶粘等证。
[禁忌症]角膜有炎症及溃疡患者慎用[操作规范]1.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以塑料布置于枕后或前胸。
2.病人自持接水器并紧贴洗眼一侧的颧弓下,保持水平。
3.操作者左手4、5指挟棉球,拇指和食指翻上睑,并使拇指固定于眼眶上缘,再以食指翻下睑,将上下眼睑分开。
右手持洗眼壶,让病人作眼球转动以配合冲洗。
4.冲洗完毕,用干净柔软的毛巾擦干冲洗时留下的液体。
5.将接水器中的污水倒出,并将接水器消毒。
[注意事项]1.操件者操作前必须严格消毒双手,避免交叉感染。
2.冲洗时不要直接冲在角膜上,以免损伤角膜上皮。
3.冲液水温以32—37℃为宜,过热或过冷均会引起眼睛不适。
4.洗眼壶壶嘴在冲洗时不要距眼过近,以免失手损伤眼球。
本法古代眼科医家颇为重视,积累了大量的外用洗方,如:洗眼方、洗眼散等。
现在临床多用本法于术前冲洗及异物入眼,化学性眼外伤等。
3.熏眼法[简介]本法是用中药煎剂的热气蒸腾上熏眼部的治疗方法,具有物理温热敷及药物治疗的双重作用。
适用于角膜炎、巩膜炎、急慢性葡萄膜炎等。
[适应症]适用于角膜炎、巩膜炎、急慢性葡萄膜炎等[禁忌症]眼部恶性肿瘤、出血性眼病初期或是有复发倾向的、急性结膜炎[操作规范]将煎好的中药端离火炉,立即用厚纸或有孔厚纸罩住药罐,在热气蒸腾上熏眼部。
其温度以能忍受而不烫伤为佳,温度过低不起作用,可重新加温后熏眼,每次15分钟左右,每日1~3次。
[注意事项]温度要控制好,过凉起不到治疗效果,过热容易烫伤。
常用方剂:①角膜溃疡:血竭儿茶洗剂(《熏洗疗法》) 血竭、儿茶、山奈、自然铜、铜绿、五味子各6g,上药煎汤过滤去渣,乘热熏患眼,每日3~5次,7天为1疗程。
功能清热活血。
主治角膜溃疡。
②黄液上冲:清热解毒洗剂(《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中》) 银花15g,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防风15g,荆芥15g,薄荷(后下)15g,生地15g,板蓝根15g,大青叶15g,上药煎汤趁热熏洗患眼约20分钟,每日2~4次,7天为1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黄液上冲。
临床多熏洗配合,或先熏后洗,或先洗后熏,用于瞳神紧小症,可缓解患者的疼痛不适。
4.浸眼法[简介]本法是指将药物制成水溶液,将眼部浸泡于水液中的一种外治方法。
[适应症]适用于过敏性结膜炎、眼睑皮肤炎症、化学性眼外伤[禁忌症]眼部恶性肿瘤、出血性眼病初期或是有复发倾向的、急性结膜炎[操作规范]选择适当的药物煎成药汁,也可将内服药渣再度水煎,煎水后用消毒纱布过滤,滤液温度适宜时,用消毒眼杯盛装过滤后的药液,将杯口扣住眼眶,胞睑不停眨动,使眼部组织广泛与药液接触,可维持数分钟,以便药力渗入眼部组织,还能机械的清除眼部浅表有害物质,本法可起到洗眼、热敷、药疗的作用。
[注意事项]使用此法,一定要将药液严格过滤,以免造成结膜角膜异物和角膜擦伤。
常用方药:龙胆草,苦参,枯矾,白鲜皮,煎水洗眼,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及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配合局部眼液,止痒效果良好。
5.眼部注射、穴位注射一.眼部注射(一)球结膜下注射[简介]本法是将药物注射人结膜下的方法。
它多用来治疗黑睛深层病变及其他眼内病变,起到滴剂较难达到目的的治疗作用。
此外,还常用于手术前的麻醉。
[适应症]适用于葡萄膜炎、视神经及视网膜疾病[禁忌症]急性结膜炎等[操作规范]用0.5%一1%地卡因溶液作表面麻醉。
注射时,患者的头应固定不动,注射者用一手的拇指或食指牵开下睑,另一手持盛有药液的注射器,嘱患者向上注视,充分暴露下方球结膜,然后将注射针头(常用皮内针头)针孔向上,在角膜缘与穹窿部之间,使针头与角膜缘平行,避开血管,约呈45℃角,刺人球结膜下,勿刺伤巩膜(若为散大瞳孔药物,应尽量靠近角膜缘进针)。
缓缓注人药液,一般用量为0.2—0.5毫升。
如需在上方球结膜下注射者,则嘱患者向下注视,并牵拉上睑,方法同上。
注射后闭目2—3分钟,再涂人抗生素眼膏,加眼垫包眼。
[注意事项]结膜下注射可多次反复进行,但注射部位需经常更换,以免造成粘连。
对患眼有较多眼眵者,不可用此法。
(二)球后注射[简介]本法是将药物注入眼球后部的方法。
多用来治疗眼底病变,或用于内眼手术的麻醉。
[适应症]治疗眼底病变,或用于内眼手术的麻醉[禁忌]急性结膜炎等[操作规范]常规消毒患眼下睑及近下睑的眶缘皮肤。
嘱患者眼球尽量向内上方注视,在眶下缘外、中l乃交界处,将盛有药液的注射器,用齿科5号针头(长约35—40毫米)垂直刺入皮肤(亦可从外下方穹窿部进针)约10—15毫米,然后将针尖倾斜向鼻上方,指向眶尖部,缓缓推进,深达25—30毫米,针尖恰好在肌椎内睫状神经节与球壁之间(当针进入肌椎时,有轻微抵触感),抽吸无回血后,即可缓缓注入药液,一般注射量为1.5—2.5毫升。
出针后稍压针孔,并轻轻按摩眼球,促进药液迅速扩散。
[注意事项]出现眼球突出,转动受限,则为球后出血现象,应迅速以绷带加压包扎1—2天,并给用止血药。
二穴位注射眼部注射是眼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
[简介]是在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中注入某种药物,通过针刺和药液的双重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适应症]治疗眼底病变,或用于内眼手术的麻醉[禁忌]伴有全身疾患,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的患者,慎用[操作规范]将药液吸入1-20ml的消毒注射器中,一般穴位用牙科5号针头或7号针头,常规消毒皮肤后,按毫针刺入法刺入相应的穴位至得气后,回抽注射器无血液返流,则缓慢注入药液。
通常头面部注入0.3-0.5ml,四肢部可注1-2ml,胸背部0.5-1ml,腰臀部2-10ml。
刺激性小的药物可较大量,刺激性的药物,用量尽可能的小。
[注意事项]①注射针头刺入后,应确认针头不在血管内方可注药。
②注药速度不可过快,一次注入的药量不宜过多,注药次数以隔日1次或3日1次为宜。
③作项部、脊背部及胸腹部腧穴注射时,应注意针刺深度及角度,以防伤及内脏及神经。
本法古人就已灵活应用,现代加入提炼的药物,治疗效果更佳。
常用穴位及药物:穴位有太阳穴、足三里、三阴交、曲池、肾腧、肝腧、球后、风池等。
药物如复方丹参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维生素B1、B12等,酌情选用。
6.针刺疗法一三棱针法[简介]以三棱针点刺穴位部分的皮肤,使其放出少量血液。
有攻逐邪毒、邪热破瘀之功,达到消肿、止痛、退赤的目的。
[适应症]治疗眼部红肿热痛等实热症[禁忌]病久及寒症忌用[操作规范]先行消毒皮肤,用三棱针点刺穴位,放出少量血液。
多选太阳穴、耳尖、指尖、丝竹空等部位。
[注意事项]必须辩证属实证、热证方可用此法。
只可暂用,不宜重施。
点刺也不宜太深,以免出血过多。
二挑刺法[简介]用三棱针将一定部位反应点,或皮肤红点,将皮肤挑破,挤出粘液或血水,从而人为的对穴位或反应点造成创伤而起刺激作用,从而治疗疾病。
止痛、退赤的目的。
[适应症]治疗眼部红肿热痛等实热症[禁忌]病久及寒症忌用[操作规范]根据疾病,找到一定部位反应点,或皮肤红点,将皮肤挑破,挤出粘液或血水,如针眼患者,在背部肺腧穴附近,通常能发现有皮肤红点,将其挑破放血,或粘液,多可加速针眼的恢复。
[注意事项]进针位置不宜太深此法是中医的独特治疗方法,早在<<证治准绳.开导说>>、<<审视瑶函>>中便有详细的记载。
临床灵活应用,可促进眼部红肿热痛的消退。
7.敷眼法[简介]是用冷、热敷或用药直接敷于眼的外部的一种治疗方法一热敷[简介]湿热敷是用药液或热水浸湿纱布趁热敷眼,还可用湿毛巾包热水袋外敷;干热敷与熨烫法类似,以热水袋裹毛巾外敷熨也可[适应症]眼睑疖肿、角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眼外伤48小时后的眼睑及结膜瘀血以及非器质性眼病喜温喜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