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自主学习答案

合集下载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后题及答案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后题及答案

1.地球内部有什么一、我来填一填:1.地球内部有、、、等物体。

2.地球从表面到中心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

3.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球的,蛋白相当于地球的,蛋黄相当于地球的。

4.是地球的核心部分,温度约为4700摄氏度。

二.当好小法官:1.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

()2.地幔内部的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下的特殊的固态物质,温度大约有5000℃。

()3.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磁力等,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4.地幔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构成。

()5.地幔和地核主要由铁构成,所以地球上的铁是取之不尽的。

()三、我来选一选:1.地幔的下面是,它是地球的核心部分。

A.地壳 B.地核 C.地心2.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它是由组成的。

A.岩石 B.沙子 C.土壤3.地核的半径约为千米。

A.3800 B.3300 C. 3400四、科学探究:1.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构想:用炸药把地面炸开一条裂缝,然后往裂缝中注入至少10万吨熔融状态的铁水。

灌入铁水的同时,放入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探测器,从而揭开地核不为人知的真面目……地球会同意这项计划吗?你会同意吗?为什么?2.地球越往内部温度越高,甚至高达几千度,为什么从地下挖出的石油、煤的温度却不高,而且没有燃烧掉呢?参考答案一、我来填一填:1.煤石油火山喷发物金属矿藏2.地壳地幔地核3.地壳地幔地核4.地核二、当好小法官:1.√ 2.× 3.√ 4.× 5.×三、我来选一选:1.B 2.A 3.C四、科学探究:1.答:地球不会同意,我也不会同意。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她,人类要在保护她的基础上研究她,而不能破坏地球。

2.答:石油,煤只存在于地壳一层,不是存在于地球深层,所以温度不会很高,另外它们燃烧需要氧气,在地下没有足够的氧气供给它们燃烧。

2.火山一、我来填一填:1.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下会沿着裂缝上升。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自主学习指导参考答案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自主学习指导参考答案
3 地震 ★我的收获
1.填一填: (1)岩层 (2)压力 断裂 地震 2.生活中的科学: 地震发生前通常会有一些预兆,你知道哪些?(参考) 地下水位突然改变、动物惊慌不安等。
1
৿ঞࡘᙣἔᤠ ٘风化 风化作用 (2)风化作用 搬运 冲刷 摩擦、碰撞 (3)水
1.填一填。 (1)噪声 污水、废气、垃圾 (2)飞机的轰鸣声、建筑工地的声音、吵闹声 休息 烦躁 (3)改进设备和工艺流程 噪音源与生活区隔离 采用吸音与隔音设备 植树造林 2.生活中的科学。 学校里的噪声有哪些?为了消除它我们应该怎样做?(参考) 学校里的噪声有:高声谈话的嘈杂声;校园内打闹声;高音喇叭…… 为了消除学校里的噪声,我们应该:不大声喧哗;上下楼梯放轻脚步;轻声 关门等。
9 怎样听到声音 ★我的收获
1.填一填。 (1)外耳 中耳 内耳 中耳 内耳 (2)耳廓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鼓膜 耳蜗 听神经 (3)外耳道 听小骨 听神经 (4)听觉 2.生活中的科学。 怎样保护我们的耳朵呢? 一是尽量避开噪声;二是不要用尖锐的工具掏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或鼓 膜;三是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口中,以免震破鼓膜;四是鼻、咽发生炎症时,要 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五是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5 各种各样的矿物 ★我的收获
1.填一填。 (1)矿物 矿产 (2)能源 金属 非金属 (3)染料、医药、杀虫剂、燃料、合成材料等 (4)《矿产资源法》 2.生活中的科学: 煤是怎样形成的?(参考) 由图可推断:在几千万年、几亿年前,地球上的气候非常温暖湿润,生长着 松柏、银杏等许多高大茂密的树木,地球上到处覆盖着浓密的原始森林,由于气 候的变化,植物大量死亡,死去的树木被泥沙掩埋。如果这些死亡的植物被沉积 物覆盖而不透氧气,植物就不会完全分解,而是在地下形成有机地层。在细菌的 作用下,树木慢慢腐烂分解,后又经地下高温高压作用,最后变成了煤层。因埋 藏深度和埋藏时间的差异,形成的煤也不尽相同。由于地壳的运动,有些煤层被 埋的更深,而有些煤层接近或露在地表。

新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自主学习参考答案

新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自主学习参考答案

Ą ӄ自主学习指导课程·科学五上答案ἔ2.生活中的科学(1)4.彩虹的秘密1.填一填(1)光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2)小水滴 三棱镜 彩虹 小水滴(3)深蓝 (4)空中的小水滴有受热蒸发了2.小法官(1)× (2)×3.生活中的科学Ą ӄ蓝 靛 紫 (6)两 ἔ2.小法官√ × × √3.生活中的科学答:相同点:它们都是由接近地面的水蒸气形成的。

不同点:露形成是地面温度高于0℃,霜形成时地面温度低于0℃;露是Ą ӄ(1)因为地球上的水是在不断循环的。

海洋中的水总是在不断的蒸发减少,所以总也不会溢出来;除了海洋,陆地上的水也在不断蒸发,所以空气中总是有ἔ2.答:没有。

因为水在自然界中是循环的。

3.答:这种现象和自然界中露的形成相类似。

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汽水温度比周围空气要低的多,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汽水瓶就凝结成了小水珠。

4.答:陆地和海洋中的水不断的蒸发,分散到空气中。

接近地面的空气遇冷Ą ӄ11.热辐射ἔ第四单元 12.地球引力我的收获1.填一填(1)地球引力 落叶 跳高运动员跳起后落地Ą ӄ(4)√ (1)在房间躲避时可选择“生命三角区”如墙角、坚固家具附近、卫生间ἔ17.地表的变化我的收获1.填一填(1)地表形态 (2)青藏高原 (4)地表塌陷 (5)停止围湖造田 Ą ӄἔ2.小法官(1)× (2)× (3)√ (4)3.生活中的科学(1)轻,内部有空气等。

 (2)救生材料 20.陶瓷材料Ą ӄ22.居室甲醛哪里来ἔ(6)② (7)② (8)①二、生活中的科学(仅作参考)1.答:棉花不易导热,可以有效阻隔热气,让冰柜里的温度保持最低,节省电源。

2.答:瓷砖、陶罐、陶瓷餐具、高压电线上的绝缘材料等。

Ą ӄ单元活动。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认识自己》练习汇总自测题一、填空:1.人体骨骼可以分为()、()、()三部分。

躯干骨包括()、()、(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

2.人体共有()块骨组成,全身共有()块肌肉。

人体中最大的骨头是(),最小的骨头是()。

3.人体的皮肤下面有()和(),胸腹部有()、()、()、()、()、()、()等器官。

4.人体能够做出各种动作,是因为骨与骨之间相连接的地方有()。

如在人体的手腕部分有(),在人的膝部有()。

5.人体需要的营养很多,其中主要有()、()、()、()、()和()等。

6.()、()和()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材料;()和()为生命活动供给能量;()是人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物质。

7.脂肪含量高的东西会在纸上留下();淀粉有遇到碘变()的性质,人需要的()就是由淀粉转化来的;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的气味。

8.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等。

9.食物的消化一靠()的咀嚼和()的蠕动,将食物粉碎;二靠()、()、()、()、()等消化液的帮助,将食物变成可以被吸收的物质。

()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

10.人的口腔附近有(),它能分泌()。

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能把淀粉分解成()。

11.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组成。

12.呼吸包括()和()两个过程,呼吸是生物吸取(),呼出()的过程。

13.消化器官吸收的()与呼吸器官吸收的()在人体内“燃烧”并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要的()。

14.人呼出的气体比呼进的气体含有的()多、()少。

15.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包括()和()。

16.我们的心脏位于(),形状像一个(),上宽下窄,大小和自己的()差不多。

17.血管可分为()、()和()。

血管之佰全身,形成()结构。

18.心脏总是在有规律地()和()。

收缩时,把血液压入();舒张时,让血液从()血管流回心脏。

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感觉到心跳()次。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自主学习答案(精品资料).doc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自主学习答案(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7 声音的产生我想研究的问题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如何让声音停下来?观察实验※声音产生的秘密。

我的猜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我的方案:利用双响筒、铃铛、音叉等材料制造声音,猜想声音产生的原因。

我的记录:物品名称方法现象双响筒敲打发出声音,双响筒震动。

铃铛摇发出声音,铃铛震动。

音叉音叉发音后放入水中水中有波纹。

我的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我的收获1、填一填。

(1)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喜鹊的叫声、风声、汽车的喇叭声、钢琴声等构成了奇妙的世界。

(2)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叉、鼓面、玻璃杯的振动都能产生声音。

(3)各种物体,只要振动,就必然发出声音。

若想让声音停止,必须让物体停止振动。

2、生活中的科学。

和小伙伴研究一下为什么有的声音好听?有的声音不好听?音色不同加上振幅,导致声音不同8 谁能传播声音我想研究的问题1、声音是怎样传播的?2、声音离开空气、固体、液体还能传播吗?观察实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我的猜想:声音是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的。

我的方案:用闹钟、塑料袋、桌子、水槽等简单的器材做声音的传播实验。

到声音,也就是说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我的收获1、填一填。

(1)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2)声音是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3)制作简易电话时,使用铜线做电话线,效果会更好一些。

拓展与应用下雨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闪电和雷声虽然同时产生,但是光的传播速度要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得多所以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9、怎样听到声音我想研究的问题1、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2、耳朵由哪几部分构成的?观察实验※耳朵的构造。

我的交流: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

鼓膜是椭圆形的、半透明的薄膜。

内耳由耳蜗等构成。

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我的发现: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我的猜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以声波的方式传递的,据此推测耳朵里可能有收集声波的构造和把声波传送转换为振动的构造。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答案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一、探究填空( 18分)1、从地面到地球中心约 6300千米。

地壳越深,其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2、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进行探知。

3、卵石的现状都近似圆形,表面光滑。

4、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能源矿产;铁、铜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属于非金属矿产。

5、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6、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科学家在这个地方发现一些远古时代的海洋化石。

7、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二、探究选择( 16分)1、地震危害很大,但人们目前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这说明③。

①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②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准确预测地震③地震预报是十分复杂的世界性科学难题2、到目前为止,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通过②。

①岩石分析方法②地震波研究③电波测试3、我国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地震是①。

①汶川大地震②唐山大地震③台湾大地震4、下列属于地质作用的对地表改变的是①。

①岩浆活动②毁林活动③开山修路5、地核温度约为②。

① 2000℃② 4700℃③ 3400℃6、地震发生前,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是②。

①日食或月食②地下水位突然改变③太阳黑子突然爆发7、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上层,中间一层是②。

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8、下列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利的活动是③。

①乱砍乱伐②毁林开荒③植树造林三、探究判断( 16分)1、地壳各处的厚度是一样的。

(×)2、地球的表面不是一成不变的。

(√)3、雨水对岩石没有破坏。

(×)4、煤、石油都是可以再生的能源。

(×)5、地球内部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的特殊的固体物质。

(√)6、地球的结构如同鸡蛋。

(√)7、火山的喷发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8、我们要研究,开发新能源,才能适应将来社会的需要。

(√)四、名词简答(6分)地震: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填空。

(每空2分,共34分)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把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会看到(),这是因为音叉在()。

2.根据声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声音一般可以分为()和()两类。

3.在宇宙飞船中,宇航员之间交谈要靠无线电。

这说明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4.声音能在()、()和()中传播,以()方式向着()传播的。

5.耳朵分为()、中耳和()三部分。

6.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口,以免震破();鼻.咽发生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

7.()与污水、()、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二、判断。

(每题2分,共20分)1.要使物体的发生立刻停下来,最好的方法是让物体立刻停止振动。

()2.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如电视机播放的声音。

()3..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在月球上听不到人们的对话声。

()4.次声波因为有它独特的优点,所以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

()5.次声波振动频率高于20赫兹。

()6.植树造林是城市降低噪音的有效方法之一。

()7.把闹钟放到真空玻璃罩里,我们也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8.噪声污染会影响人们的心情。

()9.自然界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而产生的。

()10.只有固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而气体、液体振动都不能发出声音。

()三、选择。

(每题2分,共20分)1.潜入水中仍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传到耳朵里的。

①水②空气③游泳池2.声音是以()方式传播的?①水波②声波3.蝙蝠能利用()探测障碍物。

①超声波②次声波③声呐4.停止敲鼓后还能听到鼓声,这是因为()。

①人的错觉②鼓面仍然在震动③震动虽然停止了,但声音要持续一段时间5.用手拨动两把疏密不同的梳子,()发出的声音高,()发出的声音低。

①梳齿密的梳子②梳齿疏的梳子6.用嘴向玻璃瓶内吹气,玻璃瓶会发出声音,这主要是()原因。

①空气震动②瓶子振动7.把耳朵贴在桌上,用手轻轻挠桌腿,听到的声音主要是由()传播的。

①空气②桌子8.在月球上不借助其他东西,()听到声音。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答案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答案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答案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涵盖了广泛的科学领域,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以及技术与工程等。

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基本的科学概念,还鼓励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和验证科学原理。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答案,它们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首先,物质科学部分,学生需要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他们应该能够解释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例如熔化、凝固、蒸发和凝结。

此外,学生还应该学习物质的基本属性,如密度、磁性和导电性。

在生命科学领域,学生将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长、繁殖和对环境的适应。

他们需要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以及如何根据生物的特征将它们分类到不同的群体中。

此外,学生还应该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生物体如何在生态系统中相互作用和依赖。

地球与宇宙科学部分,学生将探索地球的结构和运动,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以及板块构造理论。

他们需要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太阳系的组成,包括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以及它们在宇宙中的运动。

技术与工程领域,学生将学习基本的工程设计过程,包括问题定义、设计、测试和改进。

他们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和它们的用途,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材料来制造简单的机械和结构。

此外,学生还应该学习能源的类型和转换,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和保护能源资源。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科学知识,还能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技能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声音的产生我想研究的问题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如何让声音停下来?观察实验※声音产生的秘密。

我的猜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我的方案:利用双响筒、铃铛、音叉等材料制造声音,猜想声音产生的原因。

我的记录:物品名称方法现象双响筒敲打发出声音,双响筒震动。

铃铛摇发出声音,铃铛震动。

音叉音叉发音后放入水中水中有波纹。

我的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我的收获1、填一填。

(1)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喜鹊的叫声、风声、汽车的喇叭声、钢琴声等构成了奇妙的世界。

(2)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叉、鼓面、玻璃杯的振动都能产生声音。

(3)各种物体,只要振动,就必然发出声音。

若想让声音停止,必须让物体停止振动。

2、生活中的科学。

和小伙伴研究一下为什么有的声音好听?有的声音不好听?音色不同加上振幅,导致声音不同8 谁能传播声音我想研究的问题1、声音是怎样传播的?2、声音离开空气、固体、液体还能传播吗?观察实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我的猜想:声音是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的。

我的方案:用闹钟、塑料袋、桌子、水槽等简单的器材做声音的传播实验。

我的记录: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我的收获1、填一填。

(1)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2)声音是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3)制作简易电话时,使用铜线做电话线,效果会更好一些。

拓展与应用下雨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闪电和雷声虽然同时产生,但是光的传播速度要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得多所以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9、怎样听到声音我想研究的问题1、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2、耳朵由哪几部分构成的?观察实验※耳朵的构造。

我的交流: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

鼓膜是椭圆形的、半透明的薄膜。

内耳由耳蜗等构成。

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我的发现: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我的猜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以声波的方式传递的,据此推测耳朵里可能有收集声波的构造和把声波传送转换为振动的构造。

我的方案:用纸筒(长约15厘米,直径约3厘米)、橡皮膜、火柴、细线、小镜子等简单的实验器材验证假设耳朵的内部构造进行了解。

1.把纸筒去底当外耳道,在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块橡皮膜,绷紧后用橡皮筋固定,当作鼓膜。

2.把一根火柴系在细线上,并固定在橡皮膜的中央,对着镜子在纸筒的另一端发出各种声音,观察火柴棍的现象。

3.将橡皮膜扎破,再对着镜子在纸筒的另一端发出各种声音,观察火柴棍的现象。

我的发现:1.橡皮膜振动带动火柴棍跳动起来。

2.破了的橡皮膜不能形成振动,不能带着火柴棍跳动。

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声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我的收获1、填一填。

(1)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

(2)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

鼓膜是椭圆形的、透明的薄膜。

内耳由耳蜗等构成。

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3)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4).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如果受到伤害,人的听力就会下降,甚至丧失。

2、生活中的科学。

怎样保护我们的耳朵呢?一是尽量避开噪声;二是不要用尖锐的工具掏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或鼓膜;三是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口中,以免震破鼓膜;四是鼻、咽发生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五是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重点是保护耳膜,防止因尖硬物体的刺激、巨大的声响、病菌的感染损坏耳膜,使听力下降甚至丧失。

拓展与应用狗的听觉特别发达。

因为:犬不仅可分辨极为细小的高频率的声音,而且对声源的判别能力也很强。

据有人测试,它的听觉是人的16倍。

它可以区别出节拍器每分钟振动数为96次与100次、133次和144次。

这对人而言,是难以想象的。

晚上,它即使睡觉时也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性10、各种各样的声音我想研究的问题1、声音有什么不同?2、影响声音大小的因素。

观察实验※声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我的猜想:声音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我的方案:敲鼓实验。

在鼓面上放些纸屑,第一次轻轻敲,观察鼓面纸屑振动情况以及声音的大小,第二次用力敲,观察鼓面纸屑振动情况以及声音的大小。

拨动橡皮筋的实验,两次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振动情况,听声音的大小。

拨锯条实验。

我的记录:※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我的猜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幅快慢有关。

我的方案:压尺子、滴水两个对比实验进行探究。

我的记录:我的收获1、填一填。

(1)声音有大小和声调的高低的不同。

(2)声音的高低,我们称为音调。

(3)打锣时,用力大发出的声音大,用力小发出的声音小;压锯条时,锯条伸出桌面长时音调低,伸出桌面短时音调高。

(4)正常人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赫兹。

当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超过一定的频率,即高于人耳听觉上限时,人们便听不到了,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5)次声波是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的一种低频率波。

2、生活中的科学。

想一想,我们的周围有哪些听不见的声音?听不见的声音指超声波、次声波。

拓展与应用为什么男女同学说话声音不一样?因为男女说话的声调是不一样的。

男人声音粗而低,女人的声音则细而高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我想研究的问题1、什么是噪声?2、噪声主要来源有哪些?观察实验※噪声的来源。

我的交流:正在飞行的飞机、建筑工地机器轰鸣、城市道路上汽车喇叭声、生活中迪厅高声播放的流行音乐都是噪音来源我的发现:环境噪音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及社会生活。

※噪声有哪些危害呢?。

我的交流:一是影响听力,;二是影响学习工作,干扰睡眠;三是影响心血管功能和内分泌系统,;四是危害中枢神经系统,;五是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

我的发现:噪声对人类的影响和危害很大。

我的收获1、填一填。

(1)声音一般可分为乐音和噪声两类。

(2)噪声与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3)我们周围有许多噪声,如飞机的轰鸣声、建筑工地的声音、吵闹声等。

这些噪声有的妨碍人们休息,有的使人烦躁。

(4)控制、清除噪声污染的措施有采用无噪音设备和工艺、采用吸音与隔音设备、植树造林等。

2、生活中的科学。

学校里的噪声有哪些?为了消除它我们应该怎样做?高声谈话的嘈杂声;校园内打闹声;高音喇叭……不大声喧哗;上下楼梯放轻脚步;轻声关门等。

单元活动一、我的收获1.填一填(1)气体、液体、固体的振动都能产生声音。

(2)铃声响了,校园各处的同学都能听到。

这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3)物体振动发声时,形成了声音的“波浪”,就像石子投入水中形成的水波一样。

(4)在宇宙飞船中,宇航员之间交谈要靠无线电。

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听到巨大响声时要张口,以免震破鼓膜;鼻、咽发生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6)次声波自被发现以来,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

(7)根据声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声音分为乐音和噪声。

2.小法官:(1)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如电视机播放的声音。

(错)(2)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声波方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

(对)(3)把闹钟用塑料袋扎好,放到水槽中。

将耳朵紧贴水槽,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

(错)(4)声音只有大小之分,没有高低之分。

(错)(5)鼓膜震碎后,声波就不能传到中耳、内耳,人就聋了。

(对)(6)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对)(7)消除噪音的最好方法是在耳中塞上一小团棉花。

(错)3.我会选。

(1)游泳时,潜入水中仍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A)传播到耳朵里的。

A、水B、空气C、游泳池(2)我们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可以清晰地听到指甲划桌面的声音,声音是通过(A)传到耳朵里的。

A、桌子B、空气(3)用抽气机抽净玻璃鈡罩里的空气,我们(B)听到闹钟声。

A、能B、不能(4)耳廓的作用是(A)。

A、收集声波B、传递声波(5)使劲敲鼓面,鼓发出的声音(A),轻轻敲鼓面,鼓发出的声音(B)。

A、大B、小(6)把敲响的音叉放在水面上,会看到(B)。

A、水面没有变化B、水面有变化(7)声音是以(B)方式传播的。

A、水波B、声波(8)用同样的力敲打长短不同的两根铁管,长铁管发出的声音音调(B),短铁管发出的声音音调(A)。

A、高B、低(9)耳朵是人的(A)。

A、听觉器官B、视觉器官C、触觉器官(10)蝙蝠能利用(B)探测障碍物。

A、次声波B、超声波C、声纳二、生活中的科学1、风声是怎样产生的?用所学知识解释。

风是空气的流动,流动时的振动频率若在人耳听觉范围之内(20赫兹~20000赫兹),人就能听到风声。

2、调查超声波的作用与危害。

超声波被广泛运用,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

超声波有许多优点,但是它的危害很少很少,而且即便有危害,也是人们完全可以接受的,甚至可以忽略的。

次声波可预报火山爆发、沙尘暴、龙卷风等次声波自然灾害,可以了解人体或其他生物相应器官的活动情况,制造出能穿透坦克、装甲车的武器的次声武器。

次声波会干扰人的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危害人体健康。

3、噪声对人们有什么危害?影响人的神经系统, 使人急躁、易怒。

影响睡眠, 造成疲倦。

三、探究能力噪声的防治反思回顾1、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气体、液体、固体的振动都能产生声音。

2、噪声对人们有什么危害?噪声主要来源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