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肉的故事

合集下载

孝经第二章感悟分享

孝经第二章感悟分享

孝经第二章感悟分享篇一:在孝经第二章中,提出了“孝道”的概念,强调孝顺父母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中国人,孝道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

在本章中,孔子强调了孝道的三个方面:立身行道、慈心于物、敬事长辈。

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只有在立身行道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慈心于物、敬事长辈。

我认为,孝道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父母的需求,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环境。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心和照顾其他长辈,尊重他们的意见和贡献。

在实现孝道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时刻保持谦虚、感恩和进取的态度。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也为自己的人生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总结起来,孝经第二章提出了孝道的三个方面,即立身行道、慈心于物、敬事长辈。

这些观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也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快乐和充实。

篇二:在孝经第二章中,提到了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孝顺父母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放松心情,愉悦心情,不要违背他们的意愿。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叫做“孝子买肉”。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李绩的孝子,他在一次回家的路上,看到自己的儿子正在买肉,但是儿子却因为不舍得花钱,没有买更多的肉。

李绩看到了这一幕,心疼儿子,于是自己买了更多的肉,回家孝敬父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不一定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最重要的是要体贴、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爱意和关怀。

同时,我们也要学习李绩,尽可能地多为父母着想,帮助他们减轻负担,愉悦心情。

除此之外,孝经第二章中还提到了“八悟”,分别是真也罢,假也罢,假作真时真亦假,红尘滚滚迷人眼,真的不真,假的不假。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真假难辨,所以我们需要学会分辨真假,不要被表面的假象所迷惑。

总结起来,在学习孝经第二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牢记“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的原则,尽可能地体贴、关心父母,同时学习“八悟”,学会分辨真假,不要让父母为我们担心。

关于冯玉祥买肉敬父的名人故事

关于冯玉祥买肉敬父的名人故事

关于冯玉祥买肉敬父的名人故事范文一:冯玉祥买肉敬父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名人都以其特殊的行为举止成为众人固定的故事。

其中,冯玉祥买肉敬父的事迹备受人们推崇。

这个故事让我深受启示,也让我认识到人类情感的深度与广度。

冯玉祥是什么人?他是中国早期的爱国天使,也是国共两党的优秀将领之一。

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战争中,而且体现在他的生活中。

有一天,冯玉祥买了一只公鸡和猪肉去看望他的父亲。

他抛下一切工作和军务,只想尽快回家看望他的父亲。

当他的父亲看到儿子给他买的猪肉和鸡肉时,他担心儿子会买不起这么多贵的东西,于是问他是否耗费了太多的钱。

冯玉祥回答说,他并没有多花费任何钱。

饭菜是工厂送的,猪肉和鸡肉是他用自己的工资买的。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它所传达的思想是不可否认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重家庭,孝顺长辈是最基本的人性之一。

如果我们能学习冯玉祥,那么我们也应该把家庭的幸福看作一种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不要只注重个人的成就和荣誉,还要为我们的家庭和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

在写作中,关键词:冯玉祥、买肉敬父、爱国、家庭幸福、最基本的人性。

整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由名人故事所启示出的一些思考,以及对我们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故事中所传达的思想的建议。

范文二:冯玉祥买肉敬父,践行孝道一部奠定冯玉祥伟大人物地位的故事,因他跑腿买肉送给父亲而流传至今,同时成为家庭教育中常引用的故事。

这一故事中有几个值得我们借鉴的点:孝道的传承和践行,父爱的传递,家庭观的传递。

冯玉祥是一个名将,在国共内战中,他是中国空军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地面部队的领袖。

同时,他也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在这个故事中,他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孝道之爱和家庭幸福之感。

人们认为,如果一个人没能成为好孩子,那么他可能就不是一个好人。

所以,冯玉祥想通过他的行为证明自己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他将父亲当作内心最深处的挚爱。

在冯玉祥的思想中,一个人当先考虑的应该是对自己身边亲人的爱。

在这个故事中,冯玉祥的父亲也给我们一个启示:父爱是无比伟大的,是一种上古的传统爱情。

(崇尚品德的故事)孝敬父母的故事_冯玉祥买肉孝父

(崇尚品德的故事)孝敬父母的故事_冯玉祥买肉孝父

冯玉祥将军不仅是个著名的爱国将领,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子。

旧社会当兵是个苦差事,当兵的经常发不上军饷,逢五排十还要打靶。

每到打靶的日子,父亲念其年幼身弱,总想方设法给儿子凑几个小钱,让他买个烧饼充饥。

可懂事的小玉祥看到家里日子艰难,父亲又伤了腿,正需补补身子。

但如果不要这钱,父亲会生气。

于是他就把父亲给的钱一个不花,攒了起来,过些天再把自己平时省下的一点饷钱凑在一起,到肉店买了二斤猪肉,请假回家给父亲烧了锅焖猪肉。

父亲见后顿时生疑,便质问这肉的来历。

冯玉祥深知父亲的严厉,只好如实道来。

老父亲听后一把拉过懂事的孩子,一句话也说不出,眼泪扑簌簌地掉了下来。

自古以来,孝敬父母的典型事例不胜枚举。

当今许多有高尚情操的青少年,也是孝敬父母、孝敬长辈的好楷模。

这种把孝心献给长辈,把爱心送给别人的好人好事,汇成了一首首人间完美温馨的爱的乐章,奏出了时代的强音。

冯玉祥买肉敬父的故事

冯玉祥买肉敬父的故事

冯玉祥买肉敬父的故事
爱国将领冯玉祥出身贫寒,十二岁就入伍当了兵。

那时,部队里一般逢三、五日领饷,五、十日打靶。

打靶可是件苦事,不管严冬酷暑,刮风下雨,在地上一伏就是半天。

冯玉祥的父亲冯有茂心疼玉祥年龄小,身板差,每逢打靶的日子,总要给他几个小钱,让他买两个烧饼补补身子。

玉祥虽说接过了钱,可心里老是犯嘀咕:家中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何况前些天父亲又坠马摔伤了右腿,正需改善饮食,好好调养。

这钱,怎能自己享用呢?于是,他把父亲给的钱都攒了起来,再加上省吃俭用节余下来的一点饷金,凑足二十四个钱,到肉铺买了二斤猪肉,送回家中。

晚上,父亲收工回来,发现锅里炖着香喷喷的猪肉,十分奇怪,就问站在锅灶前的玉祥:孩子,这肉是从哪儿来的?
玉祥笑着说:一不是偷的,二不是抢的,你就放心大胆地吃吧!
可正直憨厚的有茂老汉硬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没办法,玉祥只好如实讲了。

冯有茂听罢,顿时一阵心酸,眼泪夺眶而出。

这事发生在 1897 年,那年冯玉祥刚满十五岁。

二十年后,他仍没忘记此事,还专门写了一首有趣的打油诗呢!
肥肉二斤买回家,手自炖熟奉吾父。

家贫得肉良非易,老父食之儿蹈舞。

亲戚送肉故事

亲戚送肉故事

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富有的地主,他有一位亲戚经常送给他一些猪肉。

但是,这个亲戚送的猪肉总是有一股奇怪的味道,让地主非常不满意。

一天,地主决定去拜访这位亲戚,看看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当他到达亲戚家时,他发现亲戚正在将猪肉放在一个破烂的木桶里,木桶里还有一些脏兮兮的水。

地主非常惊讶,他问亲戚为什么要这样做。

亲戚解释说,他这样做是为了让猪肉更加入味。

地主听后非常生气,他认为这是不卫生的行为,而且会让他生病。

他告诉亲戚,如果他再送这样的猪肉给他,他就不会再接受了。

从那以后,亲戚开始注意猪肉的卫生和质量,再也没有让地主失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是谁,我们都应该注意食品的卫生和质量,以免给我们的亲人和朋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伤害。

8个《伊索寓言》中的小故事,短小经典,用于作文真给力

8个《伊索寓言》中的小故事,短小经典,用于作文真给力

8个《伊索寓言》中的小故事,短小经典,用于作文真给力1.两个年轻人的诡计两个年轻人去商店买肉。

当屠夫转身时,一个人偷了一块肉,放在另一个人的怀里。

屠夫发现肉不见了,怀疑是两个人。

这时,偷肉的人发誓说他没拿,怀里抱着肉的人发誓说他没偷。

屠夫识破他们的诡计后,一时哭笑不得。

适用主题:诡计,誓言,真与假2.橄榄树与无花果树冬天,橄榄树讥笑无花果树说:“我一年四季常青,永远漂亮,而你现在光秃秃的,太丑了。

”无花果树没有说话。

不久,天气骤降,开始下雪。

枝繁叶茂的橄榄树很快被雪压垮了,而光秃秃的无花果树却安然无恙。

使用主题:优势与劣势,外在和内在,骄傲与谦卑3.黄狗的智慧狼和狗宣战了。

一只黄狗被选为狼群的首领,并被命令撤退。

狼群不断挑衅,狗要求战斗。

然而,黄狗还是挤过了人群。

他认为狼群集已久,行动一致,而狗的种类和性格不同,刚群集一段时间,彼此不熟。

所以这类群体不可能马上打起来,耐心一段时间是明智的。

适用主题:智慧,忍受(忍让),做好准备4.狐狸的伎俩一只乌鸦叼着一块肉,站在一棵大树上。

路过的狐狸看到了,口水直流,想要得到那块肉。

他站在树下赞美乌鸦,说如果他能发出声音,他将是世界上最美丽的。

乌鸦非常高兴,开始说话。

他一张嘴,肉就掉到了树下,被狐狸叼走了。

适用主题:骗子(骗术),虚荣心【备注】更多素材请关注:作文导写5.欺弱怕强的乌鸦一只乌鸦站在绵羊背上,绵羊很不情愿地载着他往前走。

后来,绵羊无法忍受,说:“你敢这样去惹有尖牙利齿的狼吗?”乌鸦说:“当然不敢,要不然我也活不到现在!”适用主题:欺弱怕强,小人与君子6.占卜者的预测占卜者坐在市场里收钱算卦,忽然有人赶来告诉他,他家的门被撬,家里的所有东西都被偷走了。

占卜者大吃一惊,连忙赶回家中。

一位旁观者见此便说:“宣称能预知别人祸福的人,怎么连自己的事情都没办法预测到呢?”适用主题:骗子(骗术),自相矛盾7.富翁保护独生儿子富人的独生子喜欢打猎,整天在森林里游荡。

猪肉摊贩先进案例分享

猪肉摊贩先进案例分享

猪肉摊贩先进案例分享案例一嘿,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讲讲一个超厉害的猪肉摊贩的故事。

这个摊贩叫阿强,他的摊位就在我们那热闹的菜市场里。

每次我去他那儿买猪肉,都感觉特别棒!阿强总是满脸笑容,那热情劲儿能把你一下子感染了。

他对每一位顾客都特别亲切,就像对待自家人一样。

“妹子,今天想吃点啥样的猪肉呀?”“大爷,这块肉适合您回去炖着吃!” 他嘴里总是能说出贴心的话。

而且哦,阿强的刀工也是一流的。

你说要多少肉,他一刀下去,准保不多不少。

有时候你想要把肉切成小块或者肉丝,他也二话不说,立马就给你弄好,那手法熟练得很!有一次,我去买肉的时候钱没带够,正尴尬着呢,阿强大手一挥说:“没事儿,先拿去吃,下次再给!” 就这么一句话,让我心里暖乎乎的。

阿强就是靠着他的热情、诚信和优质的猪肉,赢得了大家的心。

他的摊位前总是挤满了人,生意那叫一个红火!案例二来,朋友们,听我给你们唠唠另一个猪肉摊贩的先进事儿。

这位摊贩叫阿珍,是个风风火火的大姐。

她的摊位虽然不大,但是名气可不小。

阿珍特别会吆喝,“新鲜猪肉嘞,刚到的!”这一嗓子,能把周围人的目光都吸引过来。

而且她吆喝得一点都不让人觉得烦,反而觉得特别有趣。

她卖猪肉可有一套自己的窍门。

她总是能记住常客们的喜好,“李阿姨喜欢瘦一点的,王大哥爱买排骨。

” 每次顾客一来,她不用人家开口,就能把合适的肉推荐出来。

阿珍还特别爱干净。

她的摊位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猪肉摆放得整整齐齐。

她说:“咱卖吃的,就得干净卫生,让大家放心!”阿珍还经常跟大家分享一些猪肉的烹饪小窍门,“这块肉适合红烧,加点冰糖,味道美极啦!” 大家都觉得从她这儿买肉,还能学到不少做菜的本事。

所以啊,阿珍的生意越来越好,大家都愿意去她那儿买猪肉,不只是因为肉好,更是因为她这个人让人觉得亲切、靠谱!。

孟母买肉的故事

孟母买肉的故事

孟母买肉的故事《孟母买肉》从前有个孟母,她呀,特别疼自己的儿子孟子。

有一天,孟子看着邻居家吃肉,那小眼神,直勾勾的,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

孟母一看,哎呀,这孩子馋肉了呀。

于是呢,孟母就决定去集市上买肉。

她一路上哼着小曲儿,心里想着:“我得给我宝贝儿子买块最好的肉,让他吃得开开心心的。

”到了集市,那叫一个热闹啊,卖啥的都有。

孟母东瞅瞅西看看,找了个肉摊。

“老板,你这肉新鲜不?”孟母问。

那老板连忙说:“新鲜着呢,大娘,我这肉都是今早刚杀的猪。

”孟母一听,点点头:“行,那给我来一块。

”老板麻溜地割了一块肉递给孟母,孟母付了钱,开开心心地拎着肉就往家走。

一路上还碰到几个熟人,都笑着跟她说:“又给孟子买肉啦?”孟母笑着回答:“是啊,我儿子爱吃。

”回到家,孟母就开始给孟子做香喷喷的肉。

孟子在旁边闻着味儿,那小表情,别提多期待了。

等肉做好了,孟子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一边吃一边说:“娘,太好吃了!”孟母看着孟子吃得香,自己心里也美滋滋的。

从那以后啊,孟母隔三差五就去买肉给孟子吃。

孟子呢,也长得越来越壮实。

这就是孟母买肉的故事,虽然很简单,但这里面包含着孟母对孟子深深的爱呀。

就像咱自己的妈妈一样,总是想把最好的给咱。

现在想想,小时候妈妈为了让咱吃好穿好,那可真是操了不少心呢。

咱也得好好孝敬咱的妈妈,就像孟子后来成为了一个有出息的人,报答他妈妈一样。

嘿嘿,咱也得努力,让妈妈为咱骄傲呀!以后呀,咱也得给妈妈买好多好多好吃的,就像孟母给孟子买肉一样。

怎么样,这个故事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其实生活中的小事往往最能打动人心,也最让人回味无穷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身边的变化
4.身边的变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多角度地了解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经济状况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状况。

2、情感:感受经济不发达,人们生活的窘困,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树立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能力:通过自己对长辈的采访,调查生活小故事,收集有关购物票证,学会思考和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收集一些购物票证,了解一些计划经济时代的小故事,为教学做准备。

也可以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发动学生查找,收集有关资料,为教学做相应的铺垫。

教学过程:
(一)爸爸的回忆
1、投影出示:一张肉票,你们见过吗,它有什么作用?
这张肉票是一个叫王玲的同学在帮助家里整理东西时发现的,就是这张肉票还引起了一代人的回忆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2、引出“爸爸的回忆”――《买肉的故事》
(1)谈话:现在有没有同学跟爸妈去过超市买过肉啊,能介绍介绍吗?
(2)老师讲《买肉的故事》
(3)为什么买肉要票呢,有票买到肉了吗,全班讨论。

(4)爸爸每次买肉的经历为什么会让他记住一辈子啊,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
3、班级小调查:
(1)每天家里要吃几个鸡蛋,父母多长时间买次肉?什么样的肉?家里有多少块肥皂?你有几件过冬的棉衣?家里有白糖吗?有盐吗?
填写调查表:
物品
数量
鸡蛋

米或面
衣服
( )个/月
( )斤/月
( )斤/月
人均( )件
(2)你最爱吃什么?吃得最过瘾的一次,吃了多少?
4、试想这样的生活,假如一个月都吃不到几个鸡蛋,每月只吃二两肉(相当于一顿麦当劳套餐中的肉类食物),一家人合用小半块肥皂(不是香皂),有的人家一年都吃不上一回白糖,平时烧菜看不到油花……有什么感受?
出示有关图片:这样的日子,离我们并不很遥远,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经历过。

你们想了解那个时代吗?
(二)琳琅满目的票证
投影:各种票证。

同座位讨论:这些票证的用途。

学生观察感叹:
粮食――粮票、棉布――布票、食油――油票、食糖――糖票、猪肉――肉票、肥皂――肥皂票……票证名目繁多,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连春节吃的花生、瓜子、馒头,用的火柴、肥皂、食盐等也离不开票证,冬季的萝卜、土豆、白菜、大葱有时也要凭票或凭证供应。

这一大把花花绿绿的票证,构成了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一种风景。

再观察:
票证上的几行小字:“凭票购买,遗失不补”或“节日专供,过期无效”等字样。

如果不细心保管好,不小心弄丢了或过期了,该买的东西买不到,日子也就不好过了。

四人小组讨论:离不开票证时代人们的生活情景。

全班交流。

(三)小采访
1、小记者的采访。

2、播放采访过程。

(这部分教学要渗透采访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出示“采访记录”。

4、谈谈感受。

5、小结:票证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不便。

(四)讨论会
组织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每个年代人们购买日常用品要用票证?
教师启发:
在社会主义初期,我国经济还不发达,政府为了保证每个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采取了计划供应的政策,按户或按人发放各种购物票证,于是凭票证排队购物就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票证是计划经济的一种象征。

(五)课后延伸
1、自己当一回小记者,就30多年前人们日常物品供应的情况,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并记录采访内容,注意采访时的语言。

2、收集各种票证,并仔细观察,进一步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如何产生并推广的。

针对农村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进一步了解我国农村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2、情感:感受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人们生活的变化,体验农民们的喜悦之情,同时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3、能力:通过调查农民承包责任田的情况,进一步训练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投影仪、录像资料、表演道具。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领访谈
1、图片:一片农作物生长茂盛的农田,一眼望去没有边际,你的眼前是什么?是怎样的农田?(学生自由描述)想象一下,农田的主人此刻的心情怎样?(一定很美好,畅想着丰收的情景)
2、再现:同样的是这一片农田,曾经有过这样的状况,出现庄稼瘦小的情景,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3、听听李老爹的故事吧。

(二)讨论交流
你们知道什么叫“工分”吗,工分是生产队对不同劳力平日出勤干活的记载,一般在年终时进行累计决算,算出一个劳力全年干活得到的工分总数,然后按工分值的多少,凭工分算钱分粮分柴草等,所以说工分是农民的命根子。

教师简要介绍。

(三)历史一幕
1、这样下去农民干活会有积极性吗?吃饭问题成为头等大事,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了。

2、于是,小岗村的举动引发了全国农村的改革,读小岗村的故事。

3、讨论研究:这一张契约与之前的工分有什么不同?
4、为什么这小小的契约,会有惊天动地的意义呢?
小岗村的农民们用契约的形式,表明他们破釜沉舟为生存而奋斗的决心,从此以后,农村人民公社制度解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普遍推广,使我国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我们的责任田
1、你们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什么吗?
教师简要介绍。

2、你知道责任田和以前的田地有什么不同吗?看图听听“我们家的责任田”。

针对农村的学生设计小调查:请每组同学依照自己的兴趣确定一个考察地点,根据资料及已有知识对目的进行考察,并以各种形式来展示你们在考察中的收获。

针对城市的学生设计:读一读小调查,分析农民承包责任田的情况,感受农民们喜悦的心情,想象此刻在田间的农民心情怎样?会怎么想呢?
(五)家庭的变化
农村实行改革政策,推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以来,你家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可以写也可以画出来,(城市的孩子说说自己的见闻)
读小资料。

教师小结农村巨大变化。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城市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2、情感:让学生感受祖国、家乡的巨大变化,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能力:学生收集有关家乡社区变化的素材,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教学准备:
1、每人准备一张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家福”照片。

收集一些家庭老照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放。

2、中国地图。

3、城市变化照片。

4、歌曲《春天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照片导入
1、投影20世纪60年代初的一张“全家福”照片,再让学生展示自己家庭的照片。

2、从这些照片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3、家庭的变化使我们心中流淌着一首首欢乐的歌。

整个中国的变化就像一首春天的歌,大家想了解改革开放后,我国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吗?
(二)城市新貌
1、小渔村的变迁
深圳原是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后来成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城市。

出示中国地图:谁能准确地说出深圳的地理位置?
简要介绍:深圳古时候是流放犯人的地主,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也只是边陲小镇。

现在大家对深圳的印象是……(繁荣、美丽、发达、发展迅速)
深圳迅速崛起的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位置靠近香港、政策优势、吸引资金、技术、人才)
2、地图显示:深圳迅速崛起,深圳附近的珠海、中山、东莞等城市也迅速发展形成一个城市带,这个以深圳、珠海、广州为核心的三角形经济地带,我们通常称它为什么?(珠海三角洲,随之,东南沿海也崛起了)
3、小结:改革开放给城市带来了繁荣。

4、你还了解哪个城市的变化发展,四人小组讨论。

(三)自己身边的变化
1、出示歌词《春天的故事》,你会唱吗?唱出来给大家听听。

2、在歌声中看着自己带来的照片,想想自己身边所发生的变化。

3、班级小调查:全班同学家庭电话普及率、家庭手机合用率,拥有两台电视机、拥有私家车的有多少个家庭,教师及时调查结果记录在黑板上,注意格式,为学生课后展开调查做好铺垫。

4、读一读:人们生活今非昔比,说说自己感受最深的话题。

5、进一步思考: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填写
教师小结:家庭的变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窗口,同样,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家庭,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从一个家庭的变化可以见证一段历史。

(四)家庭叙事
当你翻开旧影集时,一定也想听听它背后的故事吧!
1、听朗读《奶奶的影集》
2、在你收集自己家的老照片或纪念物品时,了解到它背后的故事吗?说一说,和我们大家分享。

总结:我们今天讲述了一个春天的故事,我们要格外珍惜今天、努力学习,让我们明天共同谱写一曲新的“春天的故事”。

在优美的“春天的故事”旋律中结束本课学习。

(五)课后延伸
社会小调查:社区人们生活的变化。

学生分四大组讨论:
从社区人们和生活――衣、食、住、行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化,(学生分为服饰组、食物组、住房组、交通组)进行调查,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引导、调控、指导等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