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

合集下载

秦观《春日》原文译文鉴赏

秦观《春日》原文译文鉴赏

秦观《春日》原文|译文|鉴赏《春日》是北宋诗人秦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随着诗人的心情用上了拟人化手法,于是花草也显得多情善感,表现得十分细腻。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春日》原文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译文及注释译文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

雨后初晴,阳光好像在刚刚被雨洗过的碧瓦间浮动。

春雨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惹人怜爱。

注释1.选自《淮海集》。

秦观(1049~1100),宋代文学家,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2.丝:喻雨。

3.浮瓦:晴光照在瓦上。

4..霁(jì)光:雨天之后明媚的阳光。

霁:雨后放晴。

5.参差:高低错落的样子。

6.芍药: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芍药花。

7.春泪:雨点。

鉴赏这首诗写雨后春景。

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

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

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诗人捕捉到春雨“万丝”的特征,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庭院一角,摄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晓日的精巧画面。

通过对偶形式,拟人手法,衬托庭院的华丽,描绘了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

芍药亭亭玉立、蔷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泪”之态、“无力卧”之状。

因其体物入微,情致蕴藉,通篇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景物、现象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摄取力、表现力。

在意境上以“春愁”统摄全篇,虽不露一“愁”字,但可从芍药、蔷薇的情态中领悟,又曲折体现了诗人由于宦途艰险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好雨知时节”,在一夕隐隐春雷的召唤下,它“随风潜入夜”,它“润物细无声”。

雷是“轻”的,雨如“丝”般,春雨的特色诗人只用两个字就揭示出来了。

那碧绿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犹如翡翠,瓦上还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辉映下,浮光闪闪,鲜艳夺目,令人心旷神怡——这是第二句所写的美最妙的是后两句,诗人采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对仗,确实是美不胜收。

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

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

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春日》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欢迎阅读。

《春日》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注释: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春日》诗意: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春日》赏析: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

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

“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

“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春日》解析

《春日》解析

《春日》解析《春日》的原文及翻译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日》的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日》解析1:原文:春日偶成程颢〔宋代〕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译文:韵译云儿淡,风儿轻,时近春日中午,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

春游愉悦的心情呀,人们并不了解,于是说我忙里偷闲,强学少年童。

散译接近正午时分,天上飘着淡淡的云,偶尔刮起一阵微风。

穿行于花柳之间不知不觉来到了前面的河边。

旁人不知道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少年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注释:偶成:偶然写成。

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指中午的太阳。

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

傍,靠近,依靠。

随,沿着。

川:瀑布或河畔。

时人:一作“旁人”。

余心:我的心。

余:一作“予”,我。

将谓:就以为。

将:乃,于是,就。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赏析:自其一首即景诗,描发素天郊游的心情以及素天的景象,也其一首发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素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开头两句发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其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素游,它所要表达的其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如细细品味,却有几层意思在其中。

其一,发自己素游所见、所感。

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寥寥数笔,不仅出色地勾画出了素景,而且强调了动感—和煦的素风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处其艳美的鲜花,到处其袅娜多姿的绿柳,可谓“人在图画中”。

其二,着重发自己留连忘返的心情。

自种心情主要其通过‘近午天”、“过前川”六字自然而然地传达出来的。

《春日》鉴赏及赏析

《春日》鉴赏及赏析

《春日》鉴赏及赏析《春日》鉴赏及赏析《春日》宋代: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译文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春日》注释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无边:无边无际。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春日》赏析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

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

“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

“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

《春日》全文及赏析

《春日》全文及赏析

《春日》全文及赏析
11 《春日》全文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11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所作。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到泗水之滨游春踏青。

然而,泗水在宋南渡时已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全诗把春天描写得生机勃勃,充满了蓬勃向上的精神。

以上是对《春日》的全文及赏析。

《春日》古诗_作者李商隐_古诗春日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春日》古诗_作者李商隐_古诗春日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欲入卢家白玉堂,新春催破舞衣裳。

蝶衔红蕊蜂衔粉,共助青楼一日忙。

《春日》译文及注释译文在草木阴阴的映照下,弯曲的小溪显得格外碧绿,一场小雨滴落在草坪上溅起细沙。

鹅鸭不知道春天已过,还争相随着流水去追赶桃花。

注释①阴阴:草木繁盛。

②趁:追逐。

《春日》赏析这首写雨后春景。

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

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

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诗人捕捉到春雨“万丝”的特征,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庭院一角,摄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晓日的精巧画面。

通过对偶形式,拟人手法,衬托庭院的华丽,描绘了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

芍药亭亭玉立、蔷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泪”之态、“无力卧”之状。

因其体物入微,情致蕴藉,通篇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景物、现象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摄取力、表现力。

在意境上以“春愁”统摄全篇,虽不露一“愁”字,但可从芍药、蔷薇的情态中领悟,又曲折体现了诗人由于宦途艰险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好雨知时节”,在一夕隐隐春雷的召唤下,它“随风潜入夜”,它“润物细无声”。

雷是“轻”的,雨如“丝”般,春雨的特色诗人只用两个字就揭示出来了。

那碧绿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犹如翡翠,瓦上还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辉映下,浮光闪闪,鲜艳夺目,令人心旷神怡——这是第二句所写的美最妙的是后两句,诗人采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对仗,确实是美不胜收。

李白笔下“一枝红艳露凝香”,白居易笔下刚出浴的“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杨妃,和第三句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雨后的牡丹,犹如多情的少女,泪光闪闪,含情脉脉。

最后一句令人想起《红楼梦·史湘云醉眠芍药铟》那段描写:湘云“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

”这醉卧中浑身洒满落花的史湘云,情思绵绵,百媚千娇,多像“无力蔷薇卧晓枝”。

朱熹《春日》译文《春日》鉴赏及赏析

朱熹《春日》译文《春日》鉴赏及赏析

朱熹《春日》译文《春日》鉴赏及赏析《春日》是由朱熹所创作的,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春日》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春日》宋代: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译文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春日》注释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无边:无边无际。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春日》赏析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

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

“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

“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春日》原文注释及赏析

《春日》原文注释及赏析

《春日》原文注释及赏析
【原文】
《春日》(五首选一)
[宋]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①,霁光浮瓦碧参差②。

有情芍药含春泪③,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释】
①万丝:细雨。

②霁光:雨后初晴的阳光。

③春泪: 春日的雨点。

【赏析】
作者以词人之笔赋诗,自有其清新婉约之致。

自从元好问《论诗绝句》拈出此诗称为“女郎诗后,此诗几成少游的标志性作品。

但诗境有别,不妨各擅其妙,正无需厚此薄彼。

诗写一夜春雨,晓来雨霁,光耀碧瓦,赏心悦目。

雨丝与晴光交织成一个梦幻般的背景,全力烘托出花的绰约风姿,使人从拟人化的描绘中,充分感受到春和大自然的妩媚生动。

本篇用字精警,写得情思绵绵,生动如画,体现了阴柔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日》
执教:孙国华
教材简析:
《春日》是宋代朱熹所作。

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和阅读能力,接触了一些古诗,有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所以在教学中应以读为主,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情感,在读中对诗歌进行想象,通过读去感悟。

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则需要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并点拨。

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地品读古诗,体会诗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提前预习古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复习导入
1、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谁的普通话标准,谁的声
音好听。

出示四字词语:
春光明媚春色满园春雨如丝春雨绵绵春风和煦春风化雨春意盎然桃红柳绿百花吐艳草长莺飞春暖花开万紫千红
2、出示佳句名诗: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3、同学们,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
4、齐读课题,读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认识朱熹。

出示: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二)潜心批注,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诗歌,要求读正确,通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生评价。

注意读准“胜”“泗”“滨”。

4、师范读,生评价。

5、初读古诗,这首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三)1、出示自学提示: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读准“胜”“泗”“滨”。

(2)采用结合注释、联系诗句、插图等方法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书上。

(3)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行,师巡回指导。

二、解疑合探
(一)多元对话,合探解疑----古诗意思
1、我会读:指名读古诗。

2、我理解:通过自学,你读懂了哪些词语、诗句意思?
胜日:寻芳:
滨:无边:
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
东风面:万紫千红:
总是春:
A师: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踏青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你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B“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你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我明白: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心情怎样?(快乐、愉悦、舒畅等)
师:朱熹欣赏到了春色异常快乐。

其实心情愉悦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出示:“泗水”在山东省中部,春秋时代孔子曾经在此讲学传道,教授弟子,逝世后也埋葬在这里,是文人眼中的圣贤之地。

“寻芳泗水”就是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

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

师:现在再来读这首诗,你想怎么读?
5、指导学生读书,指名读,小组读,背诵。

师:(出示)正如后人评论朱熹的诗作所说:“因他胸中先有许多道理,然后寻诗家言语衬托出来,此却别是一路。

”也就是说,朱熹是用真正的诗歌语言来
表达哲理的。

三、质疑再探
学习了这首诗,你还有什么疑问?
预设:“无边光景一时新”还包含哪些含义?师生共同解疑。

四、运用拓展
1、《春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这首诗学完了,你准备设计什么作业巩固学习呢?
板书设计:
春日
春日寻芳
书海求知
《春日》课堂作业设计
一、结合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

胜日:寻芳:
滨:无边:
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
东风面:万紫千红:
总是春:
二、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让孩子们自己走进春天,走进文本
——古诗《春日》说课孙国华
在这个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春天,我带着一份欣喜、一份期待、一份激动、一份……的心情,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朱熹写的古诗《春日》。

朱熹的《春日》诗,乃咏春诗中的精品,教学这首古诗,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上,肯定枯燥乏味、了无生趣。

考虑到诗人踏春赏春时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的心情蕴含在诗中的每一个字中,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玩味、反复品尝,我就想:何不在学生已能读得字正腔圆、有滋有味的前提下,开启他们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先对诗人写诗时的心情作一番大胆的猜测,然后再细读推敲古诗中的每一个字词,理解意思,找到猜想的证据,小组交流后,再全班反馈,并在反馈的过程中,结合感情朗读呢?我还从有关资料中发现《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于是,我就想,我要让学生通过这首诗的学习,知道不仅仅是诗人在享受春日的乐趣,春光无限好!享受读书的乐趣,书中滋味长!我和孩子们也应该是在享受春日,从诗句中寻找“美丽”的心情,诗人快乐,我们也快乐!学了这首诗,我们肯定也会有所启发。

基于自己这样的理解和思考,我又在“学习古诗并不枯燥,学习古诗也能兴趣盎然,学习古诗也能享受快乐”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制定了以下的课时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我还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步骤:
1、读春:从我们以前学过的词语、诗句中感受春天,增加积累。

2、咏春:从朱熹的《春日》中享受万紫千红的春天,感受春的喜悦。

3、惜春:从春的喜悦中感悟春光虽美,韶华易逝,激励孩子们求知。

4、绘春:将春情化为诗情,将诗情化为画意,描绘春天,赞美春天。

带着这份自信,更带着一份期望,我和孩子们一起学完了这一课。

考虑孩子们,可能平时对课外语文知识的积累比较少,因此,课前,我准备了些有关春天的好词佳句,让他们课前读读,即增加积累又营造了一种“春的气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