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文化与城市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中的商业与市场

中国文化中的商业与市场

中国文化中的商业与市场中国自古以来就拥有丰富的商业与市场传统,这一传统贯穿于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文化中商业与市场的特点以及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古代商业与市场古代中国商业与市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在当时,商人或商队通过国内外的贸易活动以及商品交换来推动经济的繁荣。

古代的市场常常集中在城市或交通枢纽,商人们通过在市场中摆摊设点来进行买卖。

这些市场成为了人们交流、交易和沟通的重要场所。

在商业活动中,讲究诚信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

商人应该守信用,讲究道义,以求得长远的合作和共赢。

这种价值观不仅在古代有所体现,而且至今仍然存在于中国商业文化中。

二、中国传统市场与传统商业街区传统的中国市场和商业街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消费者。

例如北京的南锣鼓巷、上海的外滩,它们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氛围成为了重要的商业旅游目的地。

这些传统市场和商业街区以其集中的商家和特色的商品而著名。

游客和消费者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各种各样的特色商品,品尝到正宗的地方小吃,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互联网时代的电商与创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中国的商业与市场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电子商务如今已成为中国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诸如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购物体验,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购物的方式与习惯。

同时,在互联网时代,创新也成为了中国商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许多年轻的创业者在互联网领域中涌现出来,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和理念,挖掘出了巨大的商机。

例如共享经济、在线教育等行业的兴起,使得中国成为了全球创业热潮的中心之一。

四、文化与市场的结合中国文化与市场之间的融合也是中国商业发展的独特之处。

中国的文化元素融入到商品的设计、包装、宣传中,为产品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这种文化与市场的结合不仅在国内市场有影响力,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备受瞩目。

城市历史文化名街保护与商业开发平衡探讨

城市历史文化名街保护与商业开发平衡探讨

城市历史文化名街保护与商业开发平衡探讨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历史文化名街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与灵魂。

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浪潮中,如何在保护这些珍贵遗产的同时,进行合理的商业开发,实现两者的平衡,成为了一个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

城市历史文化名街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它们往往凝聚着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传统风貌和人文精神。

漫步在这些街道,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过去岁月的气息。

古色古香的建筑、狭窄而富有韵味的街巷、传统的手工艺品店,都在诉说着城市的故事。

这些名街不仅是城市的文化瑰宝,也是吸引游客、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然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名街并非易事。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许多名街面临着被拆除、破坏的威胁。

一些古老的建筑因为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传统的街区格局也在城市改造中逐渐消失。

此外,人口的迁移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使得名街的文化传承面临困境。

许多传统的手艺和文化活动后继无人,名街的活力逐渐衰退。

在保护的同时,商业开发的需求也不容忽视。

合理的商业开发可以为名街带来资金和活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通过引入商业元素,可以改善名街的基础设施,提升环境品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居民。

商业活动的繁荣也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然而,商业开发如果过度或不当,就会给名街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过度开发商业,导致名街变得商业化、同质化。

原本宁静古朴的街道充斥着大量的旅游纪念品店、快餐店和酒吧,失去了原有的文化特色。

过度的商业开发还可能导致房租上涨,使得一些传统的店铺无法承受,被迫撤离,进一步破坏了名街的生态。

那么,如何实现城市历史文化名街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平衡呢?首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

规划应充分考虑名街的历史文化价值、建筑特色和居民需求,明确保护的范围和重点,合理划定商业开发的区域和规模。

同时,规划要具有前瞻性和灵活性,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

文艺复兴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城市文化

文艺复兴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城市文化

文艺复兴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城市文化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历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

在这个时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文化建设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工商业迅速兴起,进一步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这一时期,商业和金融业是欧洲经济最繁荣的领域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商业中心城市迅速发展起来。

比如威尼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威尼斯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商业中心城市。

这个城市的繁荣来源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其多元化的经济结构。

在这里,海上贸易是威尼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威尼斯的手工业也很发达。

这不仅是对当地生产力的训练,而且在欧洲和全世界市场上,威尼斯的手工业也是非常有名的。

除了威尼斯之外,其他一些欧洲的商业中心城市,如弗洛伦萨、佛罗伦萨等,也成为了欧洲经济繁荣的象征。

二、文化的建设文艺复兴时期,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在这个时期,欧洲城市的文化建设经历了一个高峰期。

意大利是这个时期的一个最大的文化中心。

米兰、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以及其他意大利城市都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态。

1. 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艺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形态。

各种艺术形式的兴起极大地丰富了欧洲的文化生活。

在这个时期,许多艺术家以及文化之巨涌现出来,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代表。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是一种非常自由、富有创造性的风格。

画家们采用的画面非常逼真,这种风格被称为“写实主义”。

在这个时期,像拉斐尔、达·芬奇等画家非常有名。

2. 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态。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

文学作品的主题表现出了人类文明的多方面,其中以人文主义思想最为代表性。

人文主义思想强调个人的尊严和人性的本质,这种思想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很多文艺家都非常有才华,当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威廉·莎士比亚。

近代潍县商业文化兴起对现代城市文化发展的启示

近代潍县商业文化兴起对现代城市文化发展的启示

质。 在 市委 市政府提 出 了“ 文化 潍坊 ” 的发 展 战略 下 , 研 究潍坊 商业 文化 必将 对我 们研 究现 代城 市文化发 展 以有益 的启 示和 巨大 的帮助 关 键词 : 商业 文化 ; 城 市 文化 ; 启示
中图分 类号 : C 9 1 2 . 8 1 文献 标识 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j s s n . 1 6 7 3 — 0 9 6 8 . 2 0 1 3 . 0 2 . 0 2 4
商业 的发展必须 以高 品位 的商业文化 为依 托 , 谁拥 有适 应现代 消 费者需 求 和适 应 现代商 业竞 争 的高 品位 的商业文化 , 谁 就能在全球性 的商战 中立 于不
败之地 。因此 , 实施文化带动战略 , 提升商业 文化的 品位 , 是2 1 世纪城市增强 竞争力 、 迎接 全球经济 挑

“ 市” 而产生 的联想 , 可能 就是熙 熙攘攘 、 来来 往往
的人群 , 而且大 多数 人是为利而来 。实际上也是 如 此 。“ 城” 起 源于战争 , 是 出于防卫 的需要而修建的 , 为了抵御外来 的敌 人的入侵 、 骚扰 、 攻击 , 便筑起 高 墙来 保护 自己。而“ 市” 则起源 于商 业交换 , 是 为了 互通有无而从不 同的地方 、 行业 , 集聚到一起 。 “ 城” 与“ 市” 中所 包含的不 同的文化 性格 , 更 值 得琢磨 。“ 城” , 高高的城墙 , 象征 着封 闭。“ 市” 无非 是 一个交易 的场所 , 人们在这 里交换 自己需要 的商 品, 它 不拒绝任 何人 , 相反 , 它欢 迎人们 到 来 , 来得 越 多越有利可 图。因此 , 现代城市 文化性格首 先是 开放 的 、 包容 的。

城市文化的产生的名词解释

城市文化的产生的名词解释

城市文化的产生的名词解释城市文化是指在城市环境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模式和生活方式。

它是由城市特有的地理、经济、社会和人文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城市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艺术创作、社会关系等方方面面。

一、城市文化的地理因素城市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首先,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在历史上,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往往因为资源、交通和贸易等因素而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

例如,接近海洋的城市可能形成海洋文化,而山区的城市可能形成山地文化。

其次,地理环境对城市的建筑风格、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座城市的建筑和景观往往能够反映出当地的地理特点和文化价值。

二、城市文化的经济因素城市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城市作为经济中心,吸引着大量的人口和资本。

城市的经济活动为城市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城市文化与商业、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商业文化和创新文化。

同时,城市的聚集效应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城市文化逐渐成为吸引人才和资本的重要因素。

三、城市文化的社会因素城市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城市作为一个聚集人口和社会群体的地方,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形成。

城市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工也为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提供了机会,形成了城市的文化多样性。

同时,城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方式也对城市文化产生影响。

城市居民之间的互动和社交活动,例如咖啡厅、艺术展览、音乐会等,也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城市文化的人文因素城市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也与人文因素密切相关。

城市作为人类创造的环境,人们的思想、信仰、价值观念在城市中不断碰撞和演化。

城市给予人们更多的机会和自由,从而孕育出不同的思潮和文化观念。

同时,城市也是文化创作的重要场所,许多文艺作品、文化机构和文化活动都集中在城市中形成。

论城市广场的文化休闲与商业性结合

论城市广场的文化休闲与商业性结合

进 企 业 经 营 模 式 转 变 。鼓 励 集 群 企 业 对 非 核 心 业 务 采 取 联 [ ]阿弗里德 ・马歇尔.经济 学原理[ , 1 M] 廉运杰译.北京 : 华夏_ 出版
社 , 0 5 2 3 2 3 2 0 1 1 -4 . . 营 、 盟 、 包 等 方 式 开 展 虚 拟 经 营 , 高 市 场 竞 争 力 和 抗 联 外 提 z M] 李 陈 张 风 险 能 力 。鼓 励 本 地 优 势 特 色 产 业 建 设 一 批 行 业 网 上 商 [ 3阿 尔 弗雷 德 ・韦伯 .工 业 区位 论 [ . 刚刽 , 志人 , 英保 译 .
之 间能形 成很好 的互补效应 ; 次是 科学 的总体 规划 定位 , 其 把商业 地产整体 布局 的各 种要 素 结合 起 来 , 设新 颖 多 变 增 的服务 功能 , 打造集 合购物 、 饮 、 乐 、 务办 公 和小 型观 餐 娱 商
演 等 多 重 功 能 为 一 体 的商 务 中 心 区 。 方 便 舒 适 的 购 物 环 境 能 吸 引 更 多 的 消 费 群 体 更 长 时 间 的 停 留 , 鲜 明 的 个 性 特 而 征 又 能 创 造 富 有 自身 特 色 的 商 业 文 化 , 加 上 结 合 当 地 文 再 化 , 能作 出 一 定 的 品 牌 效 应 。 通 过 陈 列 装 置 或 者 包 装 袋 就
到人流聚合 效应 , 迅速提 高广场及周边 区域 的商业价值 。 在广 场地下 商场 的 经 营策 略与 规 划定 位 上 , 考 虑其 应 周边环境 及商业情 况 , 据周边 人群 所需 要 的商业 环境 、 根 类
型 做 出 经 营 的 决 策 , 足 消 费 者 一 次 性 购 买 多 种 商 品 的 需 满 求 。首 先 必 须 考 虑 和 地 上 商 圈 互 动 , 上 和 地 下 空 间 相 互 地

上海城市进化论 如何平衡商业与文化

上海城市进化论 如何平衡商业与文化

上海城市进化论如何平衡商业与文化城市区别于农村,学者们普遍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

然而城市的发展,必然遇到新旧交替的命题,巴黎、伦敦、纽约、米兰,这些世界老牌超级城市之后,上海正在飞速崛起,城市进化,究竟如何平衡商业与文化?文/壹周记者杨扬卢晓欣摄影/陆杰贺祺城市区别于农村,学者们普遍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

然而城市的发展,必然遇到新旧交替的命题,巴黎、伦敦、纽约、米兰,这些世界老牌超级城市之后,上海正在飞速崛起,城市进化,究竟如何平衡商业与文化?砍树和栽树:迥异的城市态度不久前,南京“梧桐树事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南京政府为建地铁三号线和十号线,决定在近期“移植走”沿线数百株有七、八十年树龄的法国梧桐。

网上流传甚广的一组对比照片显示,昔日南京太平北路两旁绿冠遮阳、树高或甚于上海思南路、岳阳路行道树的南京梧桐,如今被砍光了枝桠,连根挖出,七零八落躺在地上等待运输。

此举触动了当地民间神经,大家纷纷请求“放过南京的梧桐”,还有市民走上街头,给大树系上绿丝带,并在微博上发起保护南京梧桐的活动。

由树引发的争议,追根溯源,来自于居住于这个城市的市民保护意识。

城市的进程必然会遇到新老对抗的挣扎,没有哪一座超级城市是一蹴而就的。

巴黎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其改造工程历时数年,露天咖啡座是香榭丽舍最具代表性的街景之一,为了让露天咖啡座得到更多的面积,把人行道还给行人,在改造中取消了路边侧道和停车场,所有的停车都迁移到地下,地面的梧桐树一棵也不能少,施工单位要负责每棵树的存活。

不但如此,还在两旁补种了230棵左右树龄超过30年的大树。

因为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树不是某些人的,它们是大家的。

因为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树不是某些人的,它们是大家的。

复兴天地:小心翼翼的改造之路南京市民挽留梧桐树前夕,上海网友也曾联名“留下复兴路”。

今年大年初七的傍晚,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发了一条微博:“我们在上海的复兴路SOHO今天开工了。

商业对城市的意义

商业对城市的意义

商业对城市的意义商业对城市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也是城市文化、社会交流和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的繁荣息息相关,它为城市带来了繁荣、活力和机会。

下面将从经济、文化和社会三个方面来探讨商业对城市的意义。

商业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商业活动是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商业活动带来的就业机会,使得人们有了收入来源,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商业的繁荣促进了城市内的消费,带动了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如餐饮、娱乐、物流等。

商业中的企业和机构也为城市带来了税收,增加了城市财政收入,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此外,商业还可以吸引外来投资和人才,促进城市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发展。

商业对城市的文化意义也不可忽视。

商业活动不仅仅是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更是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商业区域聚集了各种各样的商店、餐馆、咖啡馆等,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氛围和文化景观。

商业活动为城市带来了多样性和创新性,人们可以在商业区域体验到不同地域和文化的特色。

此外,商业活动还促进了文化产品和艺术的推广,商业机构常常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为城市的文化生活增添了色彩。

商业对城市的社会意义也非常重要。

商业区域是人们交流和社交的重要场所。

商业活动为人们提供了社交的机会,人们可以在商业区域与朋友聚会、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商业区域还是人们了解城市动态和社会信息的重要渠道,人们可以通过商业活动了解到城市的最新动态和社会发展。

商业活动的繁荣也可以改善城市的环境和公共设施,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居住品质。

商业对城市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商业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促进了城市的社交和交流。

商业活动的繁荣不仅仅是城市经济的繁荣,更是城市的繁荣和发展的象征。

因此,城市应该积极发展商业,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为商业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发展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古代历史的观点来看,城与市是互不分离、相辅相成的,有的是有了城再有市,有的是有了市再有城;二是马克思曾说过,在文明状态中,人人是商人,而社会是商业社会。

在我看来,商业文化是大市场、大商业、大流通、大文化的概念,而不是小商业、小文化。

我今天讲四个问题:商业文化的源起及基本内涵、经济文化一体化、商业文化与海洋文化、商业精神与公民精神。

一、商业文化的源起及基本内涵商业文化学的提出是在1989年2月,距今近二十年,我在资料里找过,之前世界上没有人讲过商业文化学,也很少有人讲商业文化。

在这之前,我到商业部工作,新华社的记者采访我,你这个商业部长到任之后能不能把物价平下来?我说:“物价要平中求不平,不平中求平”(1988年4月),我跟记者讲,就象北京每年春天到来之前要刮一场风沙,用老百姓的话讲:风沙过后,春天就会到来,物价也是这样。

他又问:你的目标是什么?我说我的目标是将现在的市场经济框架给建立起来,记者将原文都报道出去了。

1992年国家决定放开物价,社会上出现了抢购风,全民下海经商。

当年《中国妇女报》还组织全民经商大讨论,当年有个说法:“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思考”,批判全民经商潮。

记者采访时任商业部长的我,让我发表意见,我说:“全民经商热是中华民族觉醒的表现,‘皮包公司’将来还是有的,经纪人也是要有的。

”我的观点在报纸上公开发表后,引起巨大的反响。

到6月份,我有机会创建了中国特色的商业文化学,因为我预感到新的时代的到来,我们从计划经济时代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期。

商业文化学的观点提出之后,很多人都不理解,不接受。

就是商业部也有很多人反对,很多人没有理解商业文化。

认为你商业部长不当,当什么商业文化部长?中央用错人了!很多人认为商业就是购、销、调、存,不需要文化,多数人不赞成我的观点,有人把我带到文化用品柜说:“部长,这是您的商业文化!”。

郑州亚细亚的王遂舟问我:商业文化能产生利润吗?有经济效益吗?也有不少正面报道的,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这是商业文化的源起。

商业文化学是研究商品流通和商业行为过程中的文化学科。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商品文化。

它不同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没有讲商品,讲企业形象、理念等。

我的理论是商品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附加在商品上。

商品有了文化的附加,它的身价就提高了,文化有了商品这个载体,文化就得到了传播。

当年计划经济有个说法:“酒香不怕巷子深”、“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各种商品功能不一样,使用价值不一样,商品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还有一个文化价值,体现在商品文化上。

二是商业营销文化。

我们中国当时没有营销概念,只有推销,我们是计划经济,不懂得也不需要营销,那时没有做广告的。

现在不同了,但也有的搞过头了,如欺诈。

计划经济时代我们不注意营销,只能推销,更不懂营销文化。

商业营销文化不仅仅是推销,更要经营。

三是商业环境文化。

经商有个环境问题,有了环境,别人愿意看。

当年百货商店橱窗光线暗淡,无法展示商品。

当年我们就要在上海滩要“让南京路亮起来”。

现在时代不一样了,环境变化了。

霓虹灯产生了效应,即环境文化。

现在的百货商场完全不一样,商业环境文化得到普遍重视,城市建筑是一张名片,是流动的音乐。

商业文化与城市文化胡平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6..四是商业伦理文化。

经商做生意要遵守社会伦理,古今中外都是如此,要处理好竞争与盈利的关系,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五是商人文化和企业家文化。

企业家文化是后来加的,是对商人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新的企业家是新的商业文化代表。

1993年我的一篇文章《论共产党下海》中提到:“共产党又要执政,又要下海,下海掌握资本,谁掌握了资本,谁就有了领导权”。

我现在反思有两种商业文化:即绿色商业文化与黑色商业文化之分,绿色商业文化是文明健康的商业文化,是和谐的、环保的;黑色商业文化是欺诈、落后的商业文化。

商品过度包装、营销广告的成本最后落到了商品消费者身上,给你的营销手段抹了黑。

我们要发扬绿色商业文化,反对黑色商业文化。

现在商业文化中传统的中国元素很少,而外国的元素愈来愈多。

外来文化的进入,体现不出中国文化,对中国传统的商业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一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我们有很多宣传是为他人作嫁衣,如商场的服装、化妆品,大街上有很多不伦不类的东西和广告。

外国的文化元素跟着它的商品大量进入,而中国元素愈来越少,这样潜移默化会带来很大的问题。

这次在汶川地震灾区救出一个小学生,开口要喝可口可乐,冰镇的,可乐公司的副老总专门来看他,可见外来品牌文化渗透之深。

如何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商品文化、营销文化、商业环境文化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体现得比较好的是“中华老字号”,甚至还有创新。

二、经济文化一体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中国文化的主流不是与经济结合,而只注重文化与政治的结合、与社会结合。

因而在中国经济与文化是分离的,是“两张皮”。

经济和文化的关系我们历来是两张皮,这是由于我们传统文化形成以来,我们的文化注重与政治的结合、与社会的结合,而不是与经济结合,那么现在社会的发展必须要把两者揉和在一块。

而西方文化通过文艺复兴,文化与经济相结合,成一体化。

西方将文化与经济融合为一体后,就开拓其市场,发展其经济,产生最大效益,如可口可乐文化,麦当劳文化就是典型的例子。

例如用中国文化包装汉堡包,卖汉堡包搭售中国娃娃,价格却提高了很多。

中国人没有将文化与经济很好的结为一体,孙悟空与米老鼠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孙悟空的历史悠久,大闹天空,名气很大;米老鼠是1968年才出世的,而现在米老鼠的名气大很多,原因就在于米老鼠的形象与商业营销比孙悟空成功很多;日本的阿童木的知名度也远远超过了孙悟空。

1994年,我提出“经济文化化,文化产业化”,实际上是要补“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课。

“两张皮”的问题从新民主主义以来一直未解决,直到邓小平提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命题才得以解决,如何理解?我认为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左手也抓,右手也抓,两手都要硬,要彻底粉碎“两张皮”的思想,不能象某宣传语“历史为未来开路,文化为经济喝彩”,这宣传语不是把经济与文化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任何一个经济活动除了要有经济思维,更要有文化思维。

带上文化思维,体悟就不一样了。

经济文化一体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需要深入的研究。

经济和文化的关系有点手心手背的关系,就像一把扇子的两面是不能分离的一样,就像老子讲的阴阳关系:“一阴一阳为之道,独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共生。

经济和文化是共生的,是不可分离的。

三、商业文化与海洋文化中国的海洋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秦始皇时期,3000名童男童女出海、八仙过海是当年中国人在海洋中的一种文化,“龙文化”我看就是一种海洋文化,舞龙、东海龙王等。

公元987年,我国出现了第一个海洋文化“妈祖”,史学家认为“妈祖”是中国由农耕文化向海洋文化过渡的一个标志。

郑和下西洋就带着“妈祖”,内地很多地方有妈祖庙,桂林、遵义、云南、河南丹江口上游都有,“妈祖”是渔民的航海经商之神,商业到哪里,就把她带到哪里。

我们看记录片《大国崛起》的时候就看出来欧洲资本主义的形成就是因为海洋文化兴起,从西班牙开始,到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美国,都鼓励老百姓海外扩张。

现在国际的游戏规则都是从那时候来的,无论海运也好、合同法、会计制度、专利法等等,都是从那里过来的。

但是我们中国没有参加这个历史过程,现在入世了,但是有的国家还不承认我们是市场经济,其原商业文化胡平:商业文化与城市文化7..不知不觉间,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曲折历程。

三十年间,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

对此,人们已经谈了许多。

但我觉得,总结那些名噪一时、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终于在改革的大潮中翻了船的名人的教训,对于今天仍在改革的浪潮中弄潮的人们,意义同样重要。

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有几个名字是不应该被忘记的:曾经创造了“步鑫生神话”的步鑫生(他的改革措施使一个县级小小缝纫社在短时间里一跃成为全省第一流的专业衬衫厂,根据他的事迹写成的报告文学《中国的回声》曾获第三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曾经打造出“中国第一庄”———大邱庄的农民改革家禹作敏(他以“专业承包,联产计酬”和一系列不合常规的做法缔造了一段中国农村改革的“神话”,曾被评为全国当代最佳农民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92'中国十大新闻人物之一,根据他的事迹写成的中篇小说《燕赵悲歌》曾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还有曾经因为以“组装市场”理论创造了“空手套白狼”奇迹(以上千车皮的中国轻工业品换回了四架苏制T-154型飞机,成功地完成了中俄间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因就是当代的海洋文化造就了资本主义,形成了现在的国际环境。

邓小平说落后要挨打的,什么落后?我看就是海洋文化落后了,从乾隆皇帝开始的,认为中国地大物博,什么都不缺,不需要跟外国做生意,闭关锁国。

到顺治年代,八国联军就打进来了。

武汉租界1860年就有海关,海关就是海洋文化的标志,可我们比别人落后几百年。

我们现在要补上这个课,所以我们的商业文化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的企业卖品牌,四流的企业卖劳动力。

我们现在大搞加工,接受国际订单,如当前彩电加工,我们仅得到极少的加工费,这说明我们的海洋文化做得不够。

商业文化要参与国际竞争,不提高自己的商业文化水平,回报率就是很低。

跨国公司要走出去,双向推进对外开放,出去以后不仅要适应当地的文化,还要把国内的商业文化带出去,搞国际公关,参与制订国际游戏规则,把商业文化提高到国际水平,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做到“继承、融合、创新、超越”,将传统文化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商业精神与公民精神四川汶川地震许多感人事例说明: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正在形成,中国公民的意识正在确立,武汉的“九头鸟”就是一个商业精神。

商业精神与公民精神两者如何融合,值得深入探讨。

过去我们不提公民社会,认为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其实公民社会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服务意识、公民意识是一致的。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立党为公是对的,执政为民即为民执政,民是主体,而官不是主体。

我认为理想中的公民社会是“天下为公,地上谋私”的社会。

“天下为公”应理解为“公平、公正、公开”,公民意识是公民参与公共利益、公共道德、公共事务、公共财政等都是公民社会应解决的;“地上谋私”是指家里的财产,按法律规定私人财产、私人利益、隐私权等等,法律都要保护;要在“地上”合理合法地“谋私”,而不是在“地下”谋私。

民营、私营经济称为“非公经济”我认为不合适,它有“公”的成分在里面,它有“公”的贡献在里面,有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