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常见主题——谦虚
高考作文常见主题(谦虚)

高考作文常见主题——谦虚【典型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小沙弥学会了几个字,就拿着毛笔满院子写;领悟了某个禅理,就一遍遍地向其他僧侣炫耀;法师刚刚夸奖他几句,他马上就在众僧面前显摆,甚至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法师送给这位小沙弥一盆夜来香。
第二天一早,小沙弥高兴地对法师说:“夜来香真是太奇妙了,它晚上开花,清香四溢……”法师就问小沙弥:“它晚上开花的时候,吵你了吗?”“没有。
”小沙弥高兴地说,“它的开放和闭合都是静悄悄的,哪能吵我呢?”“哦,原来是这样的啊。
”法师说,“老衲还以为花开的时候得炫耀一番呢!”小沙弥的脸唰地一下子红了,讪讪地对法师说:“弟子领教了!”要求:立意自定,但不要超出材料涉及的范围;标题自拟,文体自选。
【出色标题】【常见思路】“谦虚”即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谦虚”指一个对己有自知之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居功不骄;对人能知其所长,虚心好学。
1、谦虚是对真理永恒的追求,谦虚是从一个看起来不如自己的人身上看到优点,谦虚是对不知领域不以自己的经验下评语或论断。
2、谦虚是个人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的重要道德要求,其本质特征是实事求是的真诚,而不是矫揉造作。
对己富于自我批评精神,在工作学习上能把成绩当起点,不断前进;对人能虚怀若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以小学生自居,以平等态度交往,深居于群众之中,置身于纪律之内,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3、谦虚使人得到尊重,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孔圉死后被人尊称为孔文子正因他的“不耻下问”……4、谦虚有时能给人带来机遇,谦虚甚至是你成功的必备条件。
5、谦虚也应讲究分寸,过分的谦虚就成了虚伪. 人不能不分场合地谦虚,需要表现自己,推销自己时就不能再谦虚了.【名言论据】1、三人行,必有我师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毛泽东)3、我自己只觉得好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偶尔拾到了几只光亮的贝壳——牛顿4、智慧是宝石,如果以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
谦虚高考作文

谦虚高考作文谦虚高考作文(精选5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谦虚高考作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谦虚高考作文1小学时,考试并不常见,一次小小的默写满分也能让我高兴一天,那次刚开学,新来的老师给我们来了一场摸底考试,原本在班上成绩中上的我竟一下子冲上了99分,与另一位同学并列第一,报成绩的时候,我的脑子一阵空白,紧接着,一股难言的喜悦冲上了脑海,我整个人晕乎乎的,反应过来时已经下了课。
几位玩得好的伙伴纷纷来道贺,赞美之词如潮水般涌来,托的我整个人轻飘飘的。
说话不由带上了一种骄傲的语气,试不试就要提两下考试成绩。
老师的看重让我受宠若惊,家长的表扬让我洋洋自得,渐渐对学习放松了下来,有时上课走神,有时作业忘做,但我丝毫不觉得有何不妥,考试的一次好成绩已经让我自信心无比膨胀,认为我很有天分,这些事做了没关系。
而这样的状态持续到了下一次考试后便荡然无存,无法置信的看着自己的成绩,听着老师批评的话语,我的信心与自傲彻底粉碎,只剩下满地的不信与失望,而我却百思不得其解。
那一位上次考试与我同样第一的同学却毫无困难的蝉联第一,望着她身边围满了道贺的人,不禁回想起当初的自己,也是沐浴在赞美声中,明明一样,为什么我却是如今这个下场?我在与她同行时问了这个问题。
“谦虚。
”她只是给了我这个词。
而我却没有任何头绪。
又一次考试,她再次得了第一,从上课时我就开始观察她,发现她始终表情平淡如一,似乎第一名并不是她。
老师讲题时,她也一直专注的听着,不管她是不是做对了。
下课后,面对同学们的赞美,她只是淡淡的回应了一声,转头继续沉浸题海。
“她可真谦虚,考了第一竟然没有特别开心,要是我早就得意的到处宣扬了。
”耳边是同学嘀嘀咕咕的对话,而我心中却已经掀起了狂澜。
谦虚作文(精选33篇)

谦虚作文(精选33篇)谦虚作文(精选33篇)谦虚作文篇1有很多种,真正的谦虚,不是谁都有资格享有它的。
胸无大志的人,即使极诚恳地说:“我这个人没什么志向。
”这不叫谦虚,只能叫坦率,这种坦率有时让人觉得是在叹息;毫无才学的人,即使极其认真地说:“我这个人没什么本事。
”这也不叫谦虚,只能说是实在,这种实在有时让人觉得是在自责:主席台上,发言前来一句:“我水平有限。
”这不叫谦虚只能叫客套,这种客套给人的感觉是身份的炫耀;辩论场上,笑应对手一句:“我的建议可能不太成熟。
”这不叫谦虚,只能叫挑战,这种挑战是一种以退为战的宣誓;给予面前犹豫不决、左右为难的嗫嚅:“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不叫谦虚,只能叫哀鸣,这种哀鸣除了显示无能为力外,便是在患得患失之间不知所措;困境之中难做决策,跌倒后爬起来乱了方寸:“看来我是真的顶不住了。
”这部叫谦虚,只能叫无奈,这种无奈表明了穷途末路的到来。
谦虚需要一种底气来支撑。
聪慧是智者的底气。
智者的聪慧中看到局限和缺欠,他的和气中透出低调和颜中多有雅量。
善良是仁着的底气。
仁者的善良是能容纳无端的伤害和浅陋的狂妄,他的谦卑溶于忍耐之中,他的虚怀潜入慈悲之间。
博大是强者的底气。
强者的博大是能让对手心悦诚服地拥戴和情不自禁地敬仰。
谦虚的人,因为看得透,所以不燥;因为想得远所以不妄;因为站得高,所以不傲;因为行得正,所以不惧。
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谦虚的人。
谦虚作文篇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不能过分的自信,要学会谦虚,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才能使人生不偏离轨迹。
爱因斯坦拿来一张纸和一支笔,在纸上画了一个大圆与小圆后说:“在目前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使我懂得比你略多一些。
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然而整个物理学知识是无边无际的。
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给予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小,他感受到自己的未知少;而大圆与外界接触的这一周长大,所以他更感到自己未知的东西多,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谦虚的高中议论文(精选5篇)

谦虚的高中议论文(精选5篇)谦虚的高中议论文篇1谦虚是一种美德,“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及凌云处尚虚心。
”我国古代诗人曾以竹子来歌颂谦逊的品格。
谦虚也是一种求实的态度。
它能使人比较清醒地认识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比较清醒地认识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孩子也必须明白,骄傲是谦虚的对立面,是前进的大敌,是失败的阴影。
一个人的成绩都是在他谦虚好学扑下身子实干的时候取得的,当他什么时候骄傲了,自满自足了,那么他就必然会停止前迸的脚步。
而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不但是个人成长进步的障碍,而且还会造成伙伴关系的紧张。
对于一个人来说,具备了谦虚的美德,就等于是有了好名声,有了好人缘,有了更多知心朋友,被更多人接受和喜欢。
一个人学会了谦虚,具备了此种美德,在事业等各方面都会不断进步,遇到困难虚心请假也能得到更多人帮助。
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怎样聪明博学,他的知识与人类整体的知识相比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大凡才识越高的人,越是明白这个道理,因而越是虚心好学,严以律己,持之以恒,也越能成就大事业。
谦虚的人言谈举止谦恭有礼,面对陌生人也能不专断、不傲慢、不自以为是,并容易得到忠告、帮助和真诚的合作。
想当然,一个处处得到好感的人,他的事业之船等于悬挂了顺风之帆,其成功也就不言而喻。
相反,骄傲的人最喜欢自吹自擂,往往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这类人喜欢依附于他或谄媚于他,见面就对他说尽好话,拍他马屁的人,而不喜欢对他提出忠告和批评的人。
对于比自己强的人心怀忌恨,并处处排挤他人,打压打人,这样的人怎么会有真心的朋友,又怎么能得到帮助呢?骄傲的人总是会低估对手的能力而麻痹轻敌,“骄兵必败”的成语故事人们耳熟能详,这个悲剧也在不断重演。
谦虚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德。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谦虚的美德,人们有许多这方面的格言警句启迪后人。
如“谦受益,满招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百尺竿头,还要更进一步!”事实上也是如此,没有一个人能够有骄傲的资本,因为任何一个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面的造诣很深,也不能够说他已经彻底精通,彻底研究全了。
2020届高考作文素材之谦虚篇

2020届高考作文素材之谦虚篇谦虚(1)引言"一切真正的伟大的东西,都是淳朴而谦逊的。
"世上凡是有真才实学者,凡是真正的伟人俊杰,无一不是虚怀若谷,谦虚谨慎的人。
(2)事实论据吕岱哭徐厚三国时的吕岱位高权重,名声显赫,但能虚心听取批评意见。
他的朋友徐厚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评吕岱的缺点。
吕岱的部属对徐厚不满,认为徐厚太狂妄,并将此告诉了吕岱。
可吕岱反而更加尊重和亲近徐厚。
徐厚死后,吕岱失声痛哭,边哭边诉:"徐厚啊!以后我从哪儿去听到自己的过失啊!"写我一生的错误受世人崇敬的周恩来,一生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身为总理虽日理万机、公务繁忙,但每到一处都要深入群众了解情况。
60年代他有一次到上海考察,与电影演员们会面,在亲切交谈中,有同志热情向他建议:"总理,您给我们写一本书吧!"可他回签说:"如果我写书,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让活着的人们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梅兰芳拜师京剧大师梅兰芳,他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是丹青妙手。
他拜名画家齐白石为师,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经常为白石老人磨墨铺纸,全不因为自己是外名演员而自傲。
有一次齐白石和梅兰芳同到一家人家作客,白石老人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宾朋皆社会名流或西装革履或长袍马褂,齐白石显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
不久,梅兰芳到,主人高兴相迎,其余宾客也都蜂拥而上,一一同他握手。
可梅兰芳知道齐白石也来赴宴,便四下环顾,寻找老师。
忽然,他看到了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他就让开别人一只只伸过来的手,挤出人群向画家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向他致意问安。
在座的人见状很惊讶,齐白石深受感动。
几天后特向梅兰芳馈赠《雪中送炭图》并题诗道:记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贵动公卿。
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梅兰芳不仅拜画家为师,他也拜普通人为师。
他有一次在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喝彩叫好声中,他听到有个老年观众说"不好"。
谦虚有关作文

谦虚有关作文谦虚有关作文篇1“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要知道天外有天,切不可恃才傲物,自恃其高,切不可因一点才华便自夸举世无双,切记人外有人。
谦虚不是软弱,更不是讨好,而是渗着自信的力量。
当我们是最为谦卑的时候,便使我们更加接近伟大。
少时学会低头,有时我们在风最华绝代的时候不能掩饰锋芒,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低调。
我们之所以要学会谦虚,是因为我们需要清醒地与庸俗保持距离,我们面对生命不会骄傲,才能够接近伟大。
我们垂下的头,是为了我们思想的发扬;我们弯下的腰,是为了我们德行的昂首。
只有经历酸甜苦辣,才能取得成功。
当获得谦虚的高贵品质,它才能给予我们成倍的回报。
我们在别人面前低头,别人在我们面前抬头,这时候我们早已成为了能够攀上高峰的赢家。
自己有对成功的渴望和追求,但同时谦虚的时候,才能获得他人的赞赏与尊敬。
当人向下坡走的时候,头是抬起来的;可当人向上坡走的时候,头却是低的。
似是永远不知道所谓“满招损,谦受益”为何意。
谦虚的人能想到来时,能闻到花香,能有着见解,因为他们在低调中存在着大智慧。
骄傲会招来害处,谦虚能得到益处,这即是人生道理。
每个人都很平庸却又不平庸,但同样在一个平凡的世界,每一天却都不同。
有些人会将自己的位置放低,但不会妄自菲薄,这便是最大的智慧——谦卑。
所谓“安于低调是自信”,有才华会谦虚的才智是如明月般的。
世间纷乱而疯狂,太过华丽而失去了朴实,只有不弄不烈的声调才能够换去一片寂静的天地,不急不躁,安之若素。
傲骨峥嵘,入眼的便是星辰大海。
谦怀谷梅,只有低调为高的赞赏。
谦虚有关作文篇2初夏的麦地,无边无际,微风吹拂着金色的麦田,一浪一浪涌向天际。
置身麦田之中,不难发现,越是饱满的麦穗,头垂得越低;而那些粒少干瘪的麦子,却总是高傲地昂着头。
麦子如此,现实中的人与麦子是那么惊人的相似。
那些博学多才的人总是谦虚而又低调,而那些见识短浅的人却骄傲而又自负。
季羡林,从他温和的笑容中,我们看到了他的谦逊。
谦虚的作文_做人要谦虚的作文高三5篇

谦虚的作文_做人要谦虚的作文高三5篇“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由此可见,谦虚是求学之路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他的加入往往会给我们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起来看看关于谦虚的作文_做人要谦虚的作文高三5篇,欢迎大家查阅!做人要谦虚的范文1“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记得小时上学教室里就贴着这样的格?言。
谦虚自古称美德,我崇尚谦虚。
而这谦虚,不是盲目的,不是怯让的,更不?是矫情的。
“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
”诸葛亮写有一封?《诫外甥》的信,信中写道:“夫志当存高远……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他主要是主张树立崇高远大的志?向的,但我们从中足可强烈地感受到谦虚的重要性。
我们谦虚,是因为我们奋发?进取,是缘于“志存高远”,摒弃了浮躁的虚荣心,没有庸俗地只看到眼前的一?切。
我们尊重所有在这方面或在那方面超过我们的人,但不顶礼膜拜,为了维护?我们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我们绝不蔑视在这方面或在那方面稍逊于我们的人,因?为他们也有人格和尊严。
谦虚的力量是巨大的。
它既让我们的头脑保持清醒,品行不入蛮俗,又会为?我们创造左右逢源的生存和成长、立业的环境。
《东周列国志》中有个的?“将相和”的故事,赵国蔺相如两屈秦王被拜为上相,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
相如不骄不躁,以国家大局为重,对廉颇发难多番避让,后廉颇终悟,深受?感动,“肉袒负荆,自造于蔺氏之门请罪”。
近日亦有报载,中国围棋协会秘书?长说:“按说一个人出众很容易遭人嫉妒,但据我所知,在韩国棋界,不敢说人?人都喜欢李昌镐,但起码没有人烦他,这与他谦虚做人、不事张扬有很大的关?系。
”对体育界的事情我知之甚少,不过晓得李昌镐是韩国世界有名的围棋高?手。
“谦虚过度等于骄傲自满。
”“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都是严重的错误。
”盲?目的谦虚如梦中呓语,没什么意义;怯让的谦虚压抑人的个性,损伤人的自信;?矫情的谦虚,是把肉麻当有趣,不但无用反而使人起腻。
以谦虚为题高考优秀作文7篇

以谦虚为题高考优秀作文7篇谦虚,指不自满,肯接受批评,并虚心向人请教。
谦虚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明智之举,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以谦虚为题高考优秀作文,希望大家喜欢!以谦虚为题高考优秀作文篇1名言就像我心中的路标,为我指引前进的方向;名言又如路灯,为我照亮前行的道路。
莎士比亚说过的那句“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宛若黑夜里的明星,时刻提醒着我,要做一个谦虚的人。
去年暑假,我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辛勤教导,在声乐考级中取得了浦西第一名的好成绩。
当我拿到证书的那一刻,心中激动万分,周围的小草似乎都在向我弯腰鞠躬,小鸟在枝头为我唱着胜利的凯歌。
然而今年的声乐考级时,当评委点到了我的名字,我却是一步步不情不愿地挪进了考场,心底发虚,从来没有那么紧张过。
伴奏响起,我连开头都没有掐准,评委眉头一皱,我更加不自在了,磕磕巴巴唱完了,落荒而逃。
考级结束后,我垂头丧气地走出了考场,不禁想起了这半年来自己上声乐课的表现。
自从连续拿了两次证书,我便懈怠了不少,觉得唱歌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有时作业拖拉,还请了几次假,本来已经不多的课时就更少了,上课也没有尽心尽力。
记得一次我在教室里练声,妈妈坐在门外。
练着练着,妈妈敲了敲门,提醒我:“嘿,你用心点,我在外面都可以听出你心不在焉了!”回家的路上,妈妈还在絮叨个不停,我觉得妈妈太唠叨了,不耐烦地打断了她。
妈妈生气了:“行,我以后再也不提醒你了。
”只是有时,妈妈实在看不下去了,还是会扔一句话,试图警醒我:“你自己看看墙上的座右铭,你羞不羞吧?”墙上贴着我自己亲手写上去的莎翁名言:“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可我却毫不在意。
就这样一学期很快过去了,考级的日子临近时,我连歌词都没背会,伴奏的调也没配合过,我看出了妈妈的怒气,这次她一定要看我出丑了,只是没把话说出来而已。
果然网上查询成绩时,我的成绩仅仅是及格,这下我才当头一棒,后悔莫及!妈妈还是没说什么,但我的眼前却浮现了莎士比亚的那句名言:“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常见主题——谦虚
【典型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小沙弥学会了几个字,就拿着毛笔满院子写;领悟了某个禅理,就一遍遍地向其他僧侣炫耀;法师刚刚夸奖他几句,他马上就在众僧面前显摆,甚至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法师送给这位小沙弥一盆夜来香。
第二天一早,小沙弥高兴地对法师说:“夜来香真是太奇妙了,它晚上开花,清香四溢……”
法师就问小沙弥:“它晚上开花的时候,吵你了吗?”“没有。
”小沙弥高兴地说,“它的开放和闭合都是静悄悄的,哪能吵我呢?”
“哦,原来是这样的啊。
”法师说,“老衲还以为花开的时候得炫耀一番呢!”
小沙弥的脸唰地一下子红了,讪讪地对法师说:“弟子领教了!”
要求:立意自定,但不要超出材料涉及的范围;标题自拟,文体自选。
【出色标题】
【常见思路】
“谦虚”即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谦虚”指一个对己有自知之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居功不骄;对人能知其所长,虚心好学。
1、谦虚是对真理永恒的追求,谦虚是从一个看起来不如自己的人身上看到优点,谦虚是对不知领域不以自己的经验下评语或论断。
2、谦虚是个人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的重要道德要求,其本质特征是实事求是的真诚,而不是矫揉造作。
对己富于自我批评精神,在工作学习上能把成绩当起点,不断前进;对人能虚怀若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以小学生自居,以平等态度交往,深居于群众之中,置身于纪律之内,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3、谦虚使人得到尊重,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孔圉死后被人尊称为孔文子正因他的“不耻下问”……
4、谦虚有时能给人带来机遇,谦虚甚至是你成功的必备条件。
5、谦虚也应讲究分寸,过分的谦虚就成了虚伪. 人不能不分场合地谦虚,需要表现自己,推销自己时就不能再谦虚了.
【名言论据】
1、三人行,必有我师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毛泽东)
3、我自己只觉得好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偶尔拾到了几只光亮的贝壳——牛顿
4、智慧是宝石,如果以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
(高尔基》
5、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
分母愈大,则分值就愈小。
(列夫·托尔斯泰)
6、满招损,谦受益。
语出《尚书·大禹谟》。
意为: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虚谨慎会得到益处。
7、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语出《老子》。
意为:江海之所以能成为一切小河
的领袖,是因为它甘于处在下游。
比喻谦虚可以使人变得伟大。
【事例论据】
1、李相的一字师
唐代的李相读《春秋》时,念错了一个字,在一旁侍候的小吏皱了一下眉头。
李相见后即问因何皱眉,小吏含蓄地说:“我的老师教我读此书时,我读错了一个字,今天听您一念我就明白怎样读了。
”听出了这话的言外之意后,李相说:“不对。
我没有受到老师的指点,如果错了,一定是我不是你。
”说完,就向小吏请教,待小吏详述原委后,李即称小吏为“一字师”,
2、富兰克林的墓铭志
美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一生勤于创造发明,赢得过不下一百个学位和头衔;但他的墓碑上,却刻着他生前为自己撰写的几个简单文字:印刷工富兰克林之墓。
3、白居易虚心请教
相传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每当作好了一首诗,总是先念给牧童或老妇人听,然后再反复修改,直到他们听了拍手称好,才算定稿。
像白居易这样一位著名的诗人,并不因牧童和村妇的无知而轻视他们,因为他懂得真正的文学作品,必须得到人民的承认,所以他虚心求教于人民群众,这才使他的诗通俗易懂,为后人传诵。
4、克雷洛夫是俄国18世纪伟大的寓言作家,他的寓言写得既多又好。
有一次,他的一位朋友夸赞说:“你的书写得真好,一版销完又印一版,比谁的都印得多。
”克雷洛夫却这样回答:“不,不是我的书写得好,是因为我的书是给孩子们读的,谁都知道,孩子们是容易弄坏书的,所以版次多一些。
”
【佳作示例】谈谦虚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虚就是面对成绩不自满,面对错误肯接受别人的批评而改正,不自以为是,不满足。
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的新时代,竞争激烈的时代,谦虚不仅没过时,而且更有其重要意义。
古人云:“满招损,谦得益。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才华横溢,但他几乎每写完一首诗都要谦虚地向人甚至老太婆讨教,虚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不断改进,他的诗作通俗易懂,精简而意深,以至流下了“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的美名。
刘备三顾茅庐,虚心地向诸葛孔明讨教天下形势极其对策,敬之如师。
隆中对策,不仅使孔明声名远扬,更是彰显刘备礼贤下士的美德。
只是后来,刘备在孔明的帮助下,势力日益强大,但他的骄傲之心也日益膨胀,不听孔明的苦劝,发兵东吴,被火烧夷陵,几乎全军覆没。
夷陵一战不仅使自己病逝于白帝城,而且使蜀国元气大伤。
有了一点成绩就骄傲起来,不可一世起来,其结果可想而知。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西楚霸王自以为自己盖世无双,刚愎自用,不接受范增的多次劝告,最终落得一个自刎乌江的下场;李自成可谓战功赫赫,他推翻了昏暗的明朝,建立起一个农民政权,然而胜利后他却日益骄固起来,结果兵败而流亡自杀,大好河山拱手让给了满清;尼采狂妄自大,自诩为太阳,结果发了疯,他们下场的可悲,就是因为他们骄傲自满,在错误面前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不能正确地对待成绩和错误。
在成绩面前骄傲自满,在错误面前又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他的思想就会封闭和僵化,就会刚愎自用。
人无完人,别人总有比自己强的地方,应该承认且正确面对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应该谦
虚地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博采众长,取长补短,才能使自己得以进步和发展。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向郯子请教过官职的名称,向苌弘请教过音乐,向师襄请教弹琴,向老聃请问过礼,他博采众长,使自己学问更加渊博,使自己的思想更加深邃。
终成一代宗师。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不正是他谦虚好学的写照吗?
现在,正处于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就必须要不断地去创新,虚心地向外国学习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经验,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壮大自己,发展自己,否则就要受外族的侵略和欺凌。
满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满清可谓人众、地广、物博,然而,满清却夜郎自大,自以为帝国,闭关锁国,结果任人宰割,究其原因就是他们不能虚心地向别人学习,国力日益衰弱而落到被挨打的境地。
这一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不思进步、毫无谦虚的民族终将被历史所淘汰。
[后记] 本文是一篇高考作文复习例文,以破为切入点,先破几个曲解谦虚的表现和实质,以正谦虚之真义。
由此引出中心论点。
破得深,立才能实。
紧接着以《尚书》中的一句话作为立论的角度(此者,既是论点,又是论据,一箭双雕)从事实上加以论述。
白居易、刘备的事例的处理是夹叙加夹议,项羽、李自成、尼采这些例子是从中到外、从远到近历史的顺序,举例方法是先叙后议,整个这一段是从正到反面来论叙的,正反对照。
随后一段则从这一角度的另一面:退一步论述自己有长处,更有短处,应该谦虚,只一例,但有说服力。
第四段则是从另一角度进行议论的:谦虚使人进步。
从大到小,先从国家这一大方面来论述,列举一例,足以醒人,然后就势谈到个人。
在论述个人时,注意将其与国家联系起来,说明了青年人更有谦虚。
全文这两个角度是相辅相成的,在论述中心论点时,始终紧扣谦虚这一话题。
文章结构:第一层为第1段,结合原材料,先破后立,提出中心论点;第二层为第2-4段,论述谦虚的意义和作用;第三层为第5段,作为学者,我们还是谦虚点为好。
论证方法:例证法,对比法,引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