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技术基础实验思考题及答案
化工基础实验思考题

化工基础实验思考题实验一1. 实验时,当测量空气的转子流量计的转子在0刻度时,是否有气体流过?2. 转子流量计的流量曲线经过坐标原点吗?3. 当转子流量计的转子是锥形的,怎么读数?若是球形的,又如何读数?4. 当用空气校准的转子流量计测量氨气,则氨气的实际流量比转子高度的流量大还是小?为什么?5. 实验室自己制作的毛细管流量计为什么要进行校正?6. 毛细管流量计的进气活塞为什么要慢慢打开?7. 在转子流量计和湿式流量计的连接管中若积有少量水,在校正转子流量计时会出现什么现象?8. 校正湿式流量计时,若检漏时系统漏气,湿式流量计的压力会出现什么现象?9. 一个标准大气压是多少毫巴?实验二10. 离心泵在使用前,为什么要往泵内灌注满水?11.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时,流体流动总管道、测压导管、压力计为什么要进行排气处理?12. 排气时如何防止压力计中的汞溢出?13. 如何判断排气已排好?14. 在本实验中,流量和流速是如何求得的?15. Mpa、mmHg和水柱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6. 在大多数情况下,离心泵的扬程和流量之间是什么关系?流量和泵效率之间又是什么关系?17. 离心泵的η总是指什么?你实验的η是多少?18. 在本实验中转速表有一定的波动性较难稳定成为某一固定数,你是如何记录转速的?实验三19. 汽-气对流实验中的冷、热流体是在管内流动还是在管外流动?其流向如何?20. 此实验中的ρ,μ,λ,Cp各采用什么温度时的值?21. 传热关内表面与冷流体之间的平均温差△tm怎么计算?22. 什么是强制对流?什么是自然对流?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3. 流体传热的方式有哪几种?流体流动对传热有何影响?24. 简述孔板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25. 开启加热釜电源开关之前应注意什么?为什么?26. 开启气泵电源开关之前应注意什么?为什么?27. 化工生产中常有的对流给热有哪几类?28. 流体未发生相变和发生相变时哪种情况下给热系数值较大?粘度大与粘度小的流体哪种的给热系数值大些,同压时,同种物质在液态和气态时哪种给热系数值大?29. 从传质推动力和传质阻力两方面分析吸收剂流量和吸收温度对吸收过程的影响?30. 填料吸收塔为什么必须有液封装置,液封装置是如何设计的?31. 请你设计保持吸收剂流量恒定的恒压高位槽,说明其原理。
12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

2011-11-26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
9/11
七、流化床与洞道干燥实验
洞道干燥
(1)测定速率曲线有什么理论或应用意义? (2)在干燥过程中,有些物料的干燥希望热气流的相对湿度要小,而另一些物料 则要在湿度较大的热气流中干燥,这是为什么? (3)空气的进口温度是否越高越好? (4)实验中为什么要先开风机送风,而后再通电加热?
2011-11-26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 7/11
六、氧吸收实验
①阐述干填料压降线和湿填料压降线的特征。 ②比较液泛时单位填料高度压降和Eckert关系图中液泛压降值是否相符,一般 乱堆填料液泛时单位填料高度压降为多少? ③试计算实验条件下填料塔实际液气比V/L是最小液气比(V/L)min的多少倍? ④工业上,吸收在低温、加压下进行,而解吸在高温、常压下进行,为什么? ⑤为什么易溶气体的吸收和解吸属于气膜控制过程,难溶气体的吸收和解吸属 于液膜控制过程? ⑥填料塔结构有什么特点? ⑦若要实现计算机在线采集和控制,应如何选用测试传感器及仪表?
2011-11-26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 4/11
三、板框及动态过滤实验
动态过滤
①论述动态过滤速率趋势图。 ②分析、讨论操作压力,流体速度及悬浮液含量对过滤速率的影响。 ③操作过程中浆料温度有何变化?对实验数据有何影响?如何克服? ④若要实现计算机在线测控,应如何选用测试传感器和仪表?
2011-11-26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
5/温度应接近蒸汽温度还是空气温度?为什么? ②管内空气流速对传热膜系数有何影响?当空气流速增大时,空气离开热交换 器时的温度将升高还是降低?为什么? ③如果采用不同压强的蒸汽进行实验,对α的关联有无影响? ④试估算空气一侧的热阻占总热阻的百分数。 ⑤以空气为介质的传热实验中雷诺数Re应如何计算? ⑥本实验可采取哪些措施强化传热? ⑦若实现计算机在线测控,应如何选用传感器及仪表?
《化工基础学习知识原理》实验思考题题目及其规范标准答案

实验一流体流动阻力测定1、倒∪型压差计的平衡旋塞和排气旋塞起什么作用? 怎样使用?平衡旋塞是打开后,可以进水检查是否有气泡存在,而且能控制液体在U型管中的流量而排气旋塞,主要用于液柱调零的时候使用的,使管内形成气-水柱操作方法如下:在流量为零条件下,打开光滑管测压进水阀和回水阀,旋开倒置U型管底部中间的两个进水阀,检查导压管内是否有气泡存在。
若倒置U型管内液柱高度差不为零,则表明导压管内存在气泡,需要进行赶气泡操作。
开大流量,使倒置U型管内液体充分流动,以赶出管路内的气泡;若认为气泡已赶净,将流量阀关闭;慢慢旋开倒置U型管上部的放空阀,打开底部左右两端的放水阀,使液柱降至零点上下时马上关闭,管内形成气-水柱,此时管内液柱高度差应为零。
然后关闭上部两个放空阀。
2、如何检验测试系统内的空气已经排除干净?在流量为零条件下,打开光滑管测压进水阀和回水阀,旋开倒置U型管底部中间的两个进水阀。
若倒置U型管内液柱高度差不为零,则表明导压管内存在气泡,需要进行赶气泡操作。
知道,U型管高度差为零时,表示气泡已经排干净。
3、U型压差计的零位应如何调节?操作方法如下:在流量为零条件下,打开光滑管测压进水阀和回水阀,旋开倒置U型管底部中间的两个进水阀,检查导压管内是否有气泡存在。
若倒置U型管内液柱高度差不为零,则表明导压管内存在气泡,需要进行赶气泡操作。
开大流量,使倒置U型管内液体充分流动,以赶出管路内的气泡;若认为气泡已赶净,将流量阀关闭;慢慢旋开倒置U型管上部的放空阀,打开底部左右两端的放水阀,使液柱降至零点上下时马上关闭,管内形成气-水柱,此时管内液柱高度差应为零。
然后关闭上部两个放空阀。
4、测压孔的大小和位置、测压导管的粗细和长短对实验有无影响?为什么?有,有影响。
跟据公式hf=Wf/g=λlu平方/2d也就是范宁公式,是沿程损失的计算公式。
因此,根据公式,测压孔的长度,还有直径,都是影响测压的因素。
再根据伯努利方程测压孔的位置,大小都会对实验有影响。
(完整版)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5 精馏塔的操作和塔效率的测定⑴ 在求理论板数时,本实验为何用图解法,而不用逐板计算法?答:相对挥发度未知,而两相的平衡组成已知。
⑵ 求解q 线方程时,C p ,m ,γm 需用何温度? 答:需用定性温度求解,即:2)(b F t t t +=⑶ 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瀑沸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溶液瀑沸?如何处理?答;① 初始加热速度过快,出现过冷液体和过热液体交汇,釜内料液受热不均匀。
② 在开始阶段要缓慢加热,直到料液沸腾,再缓慢加大加热电压。
③ 出现瀑沸后,先关闭加热电压,让料液回到釜内,续满所需料液,在重新开始加热。
⑷ 取样分析时,应注意什么?答:取样时,塔顶、塔底同步进行。
分析时,要先分析塔顶,后分析塔底,避免塔顶乙醇大量挥发,带来偶然误差。
⑸ 写出本实验开始时的操作步骤。
答:①预热开始后,要及时开启塔顶冷凝器的冷却水,冷却水量要足够大。
②记下室温值,接上电源,按下装置上总电压开关,开始加热。
③缓慢加热,开始升温电压约为40~50伏,加热至釜内料液沸腾,此后每隔5~10min 升电压5V 左右,待每块塔板上均建立液层后,转入正常操作。
当塔身出现壁流或塔顶冷凝器出现第一滴液滴时,开启塔身保温电压,开至150 V ,整个实验过程保持保温电压不变。
④等各块塔板上鼓泡均匀,保持加热电压不变,在全回流情况下稳定操作20min 左右,用注射器在塔顶,塔底同时取样,分别取两到三次样,分析结果。
⑹ 实验过程中,如何判断操作已经稳定,可以取样分析?答:判断操作稳定的条件是:塔顶温度恒定。
温度恒定,则塔顶组成恒定。
⑺ 分析样品时,进料、塔顶、塔底的折光率由高到底如何排列?答:折光率由高到底的顺序是:塔底,进料,塔顶。
⑻ 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塔釜分析时取不到样品,是何原因?答:可能的原因是:釜内料液高度不够,没有对取样口形成液封。
⑼ 若分析塔顶馏出液时,折光率持续下降,试分析原因?答:可能的原因是:塔顶没有产品馏出,造成全回流操作。
化工专业实验思考题

化⼯专业实验思考题化⼯专业实验操作考试题实验⼀:⽓体定压⽐热容的测定操作题简述本实验的操作步骤答案:实验步骤(1)开动风机,调节节流阀,使流量保持在额定值(0.5m 3/h )附近,测出流量计出⼝空⽓的⼲球温度(0t )和湿球温度(w t )。
(2)逐渐提⾼电压⾄ 50V 。
(3)待出⼝温度稳定后,读出下列数据:每10L ⽓体通过流量计所需的时间(,s τ);⽐热容仪进⼝温度(1t ,C )和出⼝温度(2t ,C );当⼤⽓压⼒(B ,mmHg )和流量计出⼝处的表压(h,2mmH O );电热器的电压(V , V )、内阻(R, Ω) 和功率值。
(4)改变电压值,重复步骤3,共测量三组数据。
(5)实验结束后,先切断电源,让风机继续运⾏⼗五分钟左右再关闭。
(指导⽼师根据学⽣实验熟练程度,相互配合情况,操作情况,平衡学⽣回答错误点多少,给出成绩,占80分)实验⼀:⽓体定压⽐热容的测定问答题:1、本实验测定⽓体定压⽐热容的基本原理是什么?(10分)答案:可将本实验装置的本体部分简化为⼀开⼝稳定流动系统,本体部分保温⾮常好,近似⽆散热损失,且系统对外并⽆功的输出,由开⼝稳定流动系统的热⼒学第⼀定律:()21m p H q c t t Q ?=-=∴ ()21p m c Q q t t =-若测定⼲空⽓的⽐热容,则:()21()pg w mg c Q Q q t t ??=--??2、实验中为什么要测取空⽓的⼲湿球温度?(10分)答案:实验中要测取空⽓的⼲湿球温度的⽬的是由可⼲湿球温度查焓湿图得湿度,从⽽计算出⽔蒸⽓的容积成分以进⾏⼲空⽓与⽔蒸⽓流量的计算。
3、本实验对输⼊电热器的电压和⽓体出⼝温度有何要求?(10分)答案:输⼊电热器的电压不得超过200V,⽓体出⼝最⾼温度不得超过300℃。
4、由实验数据计算所得的定压⽐热容与进出⼝平均温度有何关系?(10分)答案:定压⽐热容与进出⼝平均温度⼤致呈线性关系,且随温度的增加⽽增⼤。
化工原理实验课后思考题答案及习题

化工原理实验课后思考题答案及习题1. 实验题1.1 题目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丙醇和丁醇的混合物,假定在分馏塔中,只有乙醇和水会进行蒸发。
1.2 实验原理水蒸气蒸馏法是通过将底物与水一起加热,使水蒸气与底物中的某些组分发生互溶,进而在塔中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在这个实验中,乙醇和水会发生互溶,但丙醇和丁醇不会与水发生互溶,因此可以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将乙醇和水从丙醇和丁醇中分离出来。
1.3 实验步骤1.将混合物加入分馏塔中;2.加入适量的水;3.加热分馏塔,使水沸腾产生蒸汽;4.蒸汽通过分馏塔,在塔中升高并与混合物中的乙醇发生互溶;5.蒸汽冷凝成液体,乙醇与水分离出来;6.收集乙醇和水的混合液。
1.4 实验结果经过水蒸气蒸馏,我们成功地将乙醇和水从丙醇和丁醇中分离出来,得到了乙醇和水的混合液。
2. 习题2.1 问题一在实验步骤3中,为什么需要加热分馏塔?答案:加热分馏塔是为了使水沸腾产生蒸汽。
蒸汽是通过与混合物中的乙醇发生互溶,从而将乙醇与水分离出来的关键步骤。
2.2 问题二为什么乙醇和水会发生互溶?答案:乙醇和水会发生互溶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氢键的作用。
乙醇分子中的羟基(-OH)与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导致乙醇和水具有一定的相溶性。
2.3 问题三在实验步骤5中,蒸汽是如何冷凝成液体的?答案:在实验步骤5中,蒸汽通过分馏塔,在塔中升高。
在升高的过程中,蒸汽与塔壁之间有热量的交换,使蒸汽冷却。
当蒸汽冷却到达其饱和水蒸气的温度时,就会发生冷凝,由气相转变为液相。
2.4 问题四为什么丙醇和丁醇不会与水发生互溶?答案:丙醇和丁醇不会与水发生互溶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与水分子之间没有类似氢键的相互作用。
丙醇和丁醇分子中的羟基(-OH)与水分子之间没有足够强烈的氢键形成,导致丙醇和丁醇与水相互之间的相溶性较低。
2.5 问题五除了水蒸气蒸馏法,还有哪些常用的分馏方法?答案:除了水蒸气蒸馏法,常用的分馏方法还有真空蒸馏法、气相色谱法和液液萃取法等。
化工原理专业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1.本实验测定聚合速率的原理是什么?膨胀计法的原理是利用聚合过程中体积收缩与转化率的线性关系。
2.本实验应注意哪些实验操作?①选择膨胀计时要注意磨口的配套。
②单体和引发剂要混合均匀,引发剂充分溶解。
③膨胀计内要检查有无气泡④要明确诱导期的测量方法,在实验前了解开始计时的时间,避免实验产生错误。
⑤反应物加入膨胀计后,毛细管与反应器要耳朵对耳朵,对上后将磨口转动一下,橡皮筋一定要扎紧,严格防止实验时水进入膨胀计。
⑥膨胀计需要完全插入恒温槽内,膨胀计内的最高液面应该在恒温槽液面以下⑦反应结束马上取出样品,迅速使反应器与毛细管分离,以免膨胀计粘结;用丙酮将反应器与毛细管清洗干净实验二1、实验中怎样判断气液两相已达到平衡?答案:体系温度一段时间内(约5分钟)不再发生变化时,则可判定气液两相达到平衡。
2、影响气液平衡测定准确度的原因有那些?答案:①装置的气密性;②平衡温度的读取;③由阿贝折射仪读取混和液折射率的误差;④在阿贝折射仪工作曲线上由折射率读取气液相组成存在读数误差;⑤取样时气液是否达到平衡;⑥是否选取了合理的取样点。
3、为什么要确定模型参数,对实际工作有何作用?答:由于温度变化,但参数不会变,确定模型参数后,对于同样的物系,都可以使用,省去了实验的时间,直接计算就可,获得数据更快速、更方便。
模型参数对于实际工作中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而且Wilson方程有了二元参数后,可以用来预测多元混合物的性质。
实验三1. 怎样提高酯化收率?答:采用连续式操作,即是在塔的某处进料。
在塔上部某处加带有酸催化剂的乙酸,塔下部某处加乙醇。
釜沸腾状态下塔内轻组分逐渐向上移动,重组分向下移动。
具体地说,乙酸从上段向下段移动,与向上段移动的乙醇接触,在不同填料高度上均发生反应,生成酯和水。
塔内此时有4组分。
由于乙酸在气相中有缔合作用,除乙酸外,其它三个组分形成三元或二元共沸物。
水-酯,水-醇共沸物沸点较低,醇和酯能不断地从塔顶排出。
(完整版)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汇总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1.在测量前为什么要将设备中的空气排尽?怎样才能迅速地排尽?为什么?如何检验管路中的空气已经被排除干净?答:启动离心泵用大流量水循环把残留在系统内的空气带走。
关闭出口阀后,打开U形管顶部的阀门,利用空气压强使U形管两支管水往下降,当两支管液柱水平,证明系统中空气已被排除干净。
2.以水为介质所测得的λ~Re关系能否适用于其他流体?答:能用,因为雷诺准数是一个无因次数群,它允许d、u、、变化3.在不同的设备上(包括不同管径),不同水温下测定的λ~Re数据能否关联在同一条曲线上?答:不能,因为Re=duρ/μ,与管的直径有关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1.试从所测实验数据分析,离心泵在启动时为什么要关闭出口阀门?本实验中,为了得到较好的实验效果,实验流量范围下限应小到零,上限应到最大,为什么?答:关闭阀门的原因从试验数据上分析:开阀门意味着扬程极小,这意味着电机功率极大,会烧坏电机(2)启动离心泵之前为什么要引水灌泵?如果灌泵后依然启动不起来,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答:离心泵不灌水很难排掉泵内的空气,导致泵空转而不能排水;泵不启动可能是电路问题或是泵本身已损坏,即使电机的三相电接反了,泵也会启动的。
(3)泵启动后,出口阀如果不开,压力表读数是否会逐渐上升?随着流量的增大,泵进、出口压力表分别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答:当泵不被损坏时,真空表和压力表读数会恒定不变,水泵不排水空转不受外网特性曲线影响造成的恒压过滤常数的测定1.为什么过滤开始时,滤液常常有混浊,而过段时间后才变清?答:开始过滤时,滤饼还未形成,空隙较大的滤布使较小的颗粒得以漏过,使滤液浑浊,但当形成较密的滤饼后,颗粒无法通过,滤液变清。
?2.实验数据中第一点有无偏低或偏高现象?怎样解释?如何对待第一点数据?答:一般来说,第一组实验的第一点Δθ/Δq会偏高。
因为我们是从看到计量桶出现第一滴滤液时开始计时,在计量桶上升1cm时停止计时,但是在有液体流出前管道里还会产生少量滤液,而试验中管道里的液体体积产生所需要的时间并没有进入计算,从而造成所得曲线第一点往往有较大偏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孔板流量计的Re ~C关系曲线应在 单对数 坐标纸上标绘。
2.孔板流量计的R V S ~关系曲线在双对数坐标上应为 直线 。
3.直管摩擦阻力测定实验是测定 λ 与 Re_的关系,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
4.单相流动阻力测定实验是测定 直管阻力 和 局部阻力 。
5.启动离心泵时应 关闭出口阀和功率开关 。
6.流量增大时离心泵入口真空度 增大_出口压强将 减小 。
7.在精馏塔实验中,开始升温操作时的第一项工作应该是 开循环冷却水 。
8.在精馏实验中,判断精馏塔的操作是否稳定的方法是 塔顶温度稳定9.在传热实验中随着空气流量增加其进出口温度差的变化趋势:_进出口温差随空气流量增加而减小 。
10.在传热实验中将热电偶冷端放在冰水中的理由是 减小测量误差 。
11.萃取实验中_水_为连续相, 煤油 为分散相。
12.萃取实验中水的出口浓度的计算公式为 E R R R E V C C V C /)(211-= 。
13.干燥过程可分为 等速干燥 和 降速干燥 。
14.干燥实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 掌握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 。
15.过滤实验采用悬浮液的浓度为 5% , 其过滤介质为 帆布 。
16.过滤实验的主要内容 测定某一压强下的过滤常数 。
17.在双对数坐标系上求取斜率的方法为: 需用对数值来求算,或者直接用尺子在坐标纸上量取线段长度求取 。
18.在实验结束后,关闭手动电气调节仪表的顺序一般为: 先将手动旋钮旋至零位,再关闭电源 。
19.实验结束后应 清扫现场卫生,合格后 方可离开。
20.在做实验报告时,对于实验数据处理有一个特别要求就是: 要有一组数据处理的计算示例 。
2-1.为什么实验测定前首先要赶尽设备和测压管中的空气?怎样排气?答:若不排气,则实验过程中流量计与U 形管示数不稳,不易读数,且实验误差大。
启动泵,打开局部阻力测定阀,直管阻力,三通阀值水平位置,将测压阀全部打开,将流量调至最大,排出导管中气泡,然后关闭流量至0,若倒置U 形管中两液柱高度差为0,则气泡排尽,反之则没排尽。
2-2.试验中如何选择用差压变送器和倒置U 形管压差计?为什么?写出差压计算公式?答:当Δp 较小时,U 形管能满足时用倒置U 形管压差计;当Δp 较大时,U 形管无法满足时用压差变送器。
U 形管压差计:P 1-P 2=ρgR,换算得1mmH 2O=9.80665Pa 。
压差变速器:Δp=(31.03V-1.84)*12.6mmH 2O 。
2-3.单相流动阻力测定实验所得的Re ~λ曲线能否用于空气?为什么? 答:不能,由λ=l d ρ22u f ρ∆∙ 及 Re=μρdu 而空气水ρρ≠,µ空气≠µ水。
2-4.单相流动阻力测定实验中测定局部阻力系数的方法原理是什么?答:如图由2222u p u p h f f f ρζζρ'∆=='∆='得)()(2a A b B f p p p p p ---='∆其中设计线段AB=Bc ,线段cb=abA B c b a3-1.在流量计标定实验中,得到孔板流量计的标定曲线为一直线,其理论依据是什么?测定流量计标定曲线有什么意义? 答:5.002KR gR CA V S == 等式两边取对数:K R V S log log 5.0log +=为一直线方程;测定流量计标定曲线后,可根据R 值直接查取Vs 。
3-2.孔板流量计的特点是什么?测定Re ~C 关系曲线有什么意义?答:孔板流量计制造简单、安装方便、反应灵敏,但流体流经孔板的能量损失大。
通过测定的C~Re 关系曲线,可选定流量计的测量范围(C 为定值的区域)。
3-3.为什么测试系统要排气,如何正确排气?答:(1)若测试系统未进行排气,流量计管径中有气泡,则所测得的压力差并非定值,从而对结果产生影响。
(2)加紧夹子B 、C ,打开A 、D 、E ,将试样管内流量开至最大,当导管中水从A 中流出时,加紧D 、E ,再缓缓打开夹子B ,使左侧液面下降至中间左右,加紧B ,再打开C ,直至液面下降至中间左右,加紧C ,最后加紧A ,关闭流量调节阀,让试管内流量为0,打开夹子D 、E ,看倒置U 形管的读数是否为0,若为0,则说明空气被排尽,若不为0,则继续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读数为0为止。
3-4.在使用涡轮流量计时,用公式Vs=f/k,由f 值求Vs 时,若Vs 小于或大于流量计标定时的测量范围,所求之Vs 值可靠吗?为什么?答:不可靠,因为用涡轮流量计在其量程内的特性曲线魏直线,若不在标定范围,则误差较大,所求Vs 不可靠。
4-1.什么情况下,开泵前要给泵灌水?为什么?什么情况下,开泵前不需给泵灌水?答:离心泵的安装高度高于水槽中液面高度的普通离心泵,因为离心泵不灌水很难排掉泵内的空气,导致泵空转而不能排水。
离心泵的安装高度低于水槽中液面高度或自吸泵已排完气时开泵前不需给泵灌水。
4-2.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气蚀现象?答:离心泵是靠贮液槽液面与泵入口压力差(P0-P1)吸入液体,若P0一定,则泵安装位置离液面的高度越高,P1越低,当安装高度达到一定值,使泵内最低压力降至输送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汽压时,液体在该处气化,或者是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形成气泡。
含气泡的液体进入叶轮的高压区后,气泡迅速凝聚或者破裂,气泡的消失产生局部真空,周围液体以高速涌向气泡中心,产生压力极大,频率极高的冲击,即出现气蚀。
泵会因漏入空气而使泵内流体的平均密度下降,若平均密度下降严重,泵将无法吸上液体,称为“气缚”现象4-3.为什么调节离心泵的出口阀门可调节其流量?这种方法有什么利弊?是否有其它方法调节流量?答:调节泵的出口阀的开度便改变了管路特性曲线,从而改变了泵的工作点。
此法操作简便,工程上广泛采用,其缺点是关小阀门时,额外增加了动力消耗,不够经济。
其它方法有:(1)改变泵的特性:在冬季和夏季送水量相差较大时,用比例定律或切割定律改变泵的性能参数或特性曲线,此法甚为经济。
(2)泵的并联或串联操作:泵的并联或串联操作按下列三个原则选择:单台泵的压头低于管路系统所要求的压头时,只能选择泵的串联操作;对高阻型管路系统(即管路特性曲线较陡,如图2-3中曲线1),两台泵串联时可获得较大流量,如图中的Q '(串联)> Q ''(并联)>1Q (单台);对低阻型管路系统(即管路特性曲线较平坦,如图2-3中曲线2),两台泵并联时可获得较大流量,如图中的Q ''(并联)> Q '(串联)>2Q (单台)。
4-4.为什么离心泵启动时要关闭出口阀?答:开阀门时,扬程极小,电机功率极大,可能会烧坏电机。
4-5.流量增大时,离心泵入口处真空表读数与出口处压力表的读数如何变化?试分析之。
答: 离心泵入口处真空度由小变大,出口处压强由大变小。
在水槽面与入口列机械能衡算方程得:102112-++=-f g a H g u H g p p ρ,随着Q 增大,动压头及摩擦压头增加而位压头不变,故真空表的读数将变大。
根据离心泵的基本方程,对于后弯叶片,在泵的叶轮尺寸和转速一定的条件下,流量加大,泵的压头下降,因而泵的出口压强表的读数P 2将流量Q 的加大而降低。
由机械能衡算方程也可得到这一结论。
4-6为什么在离心泵进口管下要安装底阀?答:底阀是一个单向阀,只能进不能出。
由于离心水泵没有抽真空的功能,而离心泵在水面超过叶轮才能工作,所以使前必须向水泵内灌水,安装的底阀是为了防止灌入的水漏掉。
.4-7流量调节阀可以安装在吸入管上吗?为什么?答:流量调节阀不可以安装在吸入管上。
因为,如果流量调节阀设在吸入管上可能引起离心泵空转或是产生空洞引起剧烈震动,从而损坏设备。
5-1在恒压过滤实验中,为什么过滤开始时,滤液常常有一点混浊,过一定时间才转清?答:过滤开始时由一些细小颗粒穿过过滤介质使滤液混浊,过一段时间后,颗粒在过滤介质孔间发生“架桥”现象,阻碍细小颗粒通过,则滤液变清。
5-5.过滤压强增加一倍后,得到同一滤液量所需的时间是否也减少一半?为什么?答:不是,V 一定的条件下, θs P -∆∝11,θ不仅与ΔP 有关还与滤饼压缩指数s 有关,对不可压缩滤饼s=0,θ与ΔP 成反比。
6-1、随着空气流量的变化,空气出口温度有何变化?为什么?答:温度逐渐降低,因为由于Q=W c C pc (t 2-t 1)= ρV c C pc (t 2-t 1),当Q 一定时,V c 增加,t 2降低。
6-2.为什么要将热电偶冷端插入冰水中?答:将热电偶冷端插入冰水中是为了保证冷端补偿电偶恒为0℃,以便于作参考。
6-3传热准数关联式Nu=0.023Re 8.0Pr 4.0适用什么条件? 答:流体无相变,低黏度流体在圆形直管中作强制对流 Re>104 Pr=0.7-120 60〉D L8-1、从干燥速率曲线看,干燥基本上可分为等速干燥(水分含量高时)和降速干燥(水分含量低时),试讨论其原因。
答:当物料表面温度升至空气状态的湿球温度时,干燥进入恒速阶段,此时空气传给物料的显热等于水分气化所需的潜热,物料表面温度维持在湿球温度不变,物料含水量下降,干燥速率不变;干燥进入降速阶段后,物料开始升温,热空气传给物料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加热物料,另一部分用于水分气化在此阶段内干燥速率随物料含水量减少而下降。
8-2.在保证干燥质量的前提下,怎样可以合理地提高干燥速率?答:影响干燥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固体物料的种类和性质;固体物料层的厚度或颗粒大小;空气的湿度、温度和流速;空气与固体物料的相对运动方式。
因此,提高空气温度和流速,降低空气的湿度,减少物料层的厚度或增大物料层的表面积都可以提高干燥速率.9-1.板式塔气液两相的流动特点是什么?答:液相为连续相,气相为分散相。
9-3.实验结果表明,当回流比由R=4增加至无穷大时,塔顶产品的浓度增加,塔顶产品的产量减少,这对于化工设计和生产中回流比的选择有什么指导意义?答:精馏操作中,由精馏塔塔顶返回塔内的回流液流量L与塔顶产品流量D的比值,即R=L/D。
回流比的大小,对精馏过程的分离效果和经济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增大回流比,可减少分离所需的理论塔板数,同时回流比的增大,必要求塔釜产生的蒸汽量相应增加。
当减少回流比至某一数值时,理论上为达到指定分离要求所需板数趋于无穷大,这是回流比的下限,称为最小回流比。
9-4.是否精馏塔越高产量就越大?将精馏塔加高,能否得到无水酒精?答:不一定,因精馏塔的产量由进料量及分离要求而定;不能得到无水酒精,因塔顶浓度还受物料衡算及理论版限制。
9-5.精馏塔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塔顶采出率太大而造成产品不合格时,恢复正常最快,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答:保持塔釜加热负荷不变,增大进料量和塔釜出料量,减少塔顶采出率,使得精馏塔在DX d<FX f<WX w条件下操作一段时间,使之尽快达到正常浓度,等塔顶温度正常的时候,再将进料量,塔顶塔底出料量调到正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