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六单元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六单元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六单元

第二学期第六单元测试卷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说明:

1、全卷四大题,共6页,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2、答卷前,考生必须将姓名、校名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方格内,不准在试卷上作

任何标志。

3、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

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25题,50分。

1、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2、根据爱迪生的发明来判断,他属于

A、地理大发现时代

B、蒸汽时代

C、电气时代

D、电子时代

3、因为汽车制造的成本大大降低,汽车开始进入普通家庭,这主要得益于

A、汽车工业的规模扩大

B、汽车制造由机器化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C、流水作业

D、降低了汽车制造厂工人工资

4、看下图,对比19世纪的柏林大学与15世纪的巴黎大学,从下设科系的不同中,可以看出19世纪重视

15世纪巴黎大学下设的四个系19世纪柏林工业大学下设的四个系文科法科医学科神学机械冶金化学造船

A、社会科学

B、医学

C、自然科学

D、神学

5、1840年前后的英国,以机器生产为主的工厂基本取代了

A、工人劳动

B、手工作坊

C、手工工场

D、家庭作坊

6、奥运会由希腊城邦之间的运动会,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现代奥运盛会,说明了

A、古希腊文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B、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运动

C、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各地之间的文化体育交流更加广泛

D、各地区之间人们的爱好越来越广泛

7、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是

A、印度

B、中国

C、日本

D、海地

8、19世纪末,占领殖民地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荷兰

9、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A、郑成功

B、林则徐

C、关天培

D、邓世昌

10、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面对列强的入侵,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斗争。这些斗争中规模最大的是

A、台湾人民抗击日军占领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辛亥革命

12、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

A、林则徐

B、魏源

C、李鸿章

D、严复

13、下面各项活动,哪些是洋务运动中开展的

①准许百姓向朝廷上书②创办新式军事工业③创建新式海军④兴办新式学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康有为等维新派与洋务派的观点明显不同

..在

A、兴办新式学堂

B、在军事上学习西方

C、实行君主立宪

D、在经济上学习西方

15、推翻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16、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光绪皇帝颁布变法诏书

D、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17、小明的爸爸是教师,他应属于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都不是

18、下面各项中说明工业化与城市化好处的是

A、贫富分化现象日趋严重

B、人们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C、城市建设发展缺乏规划

D、污染严重、交通住房拥挤

19、工业革命引起西方社会结构的改变,形成了两大阶级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B、商人和工人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D、贵族和工人

20、与空想社会主义相比,你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特点有

①批判资本主义②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③设计了理想社会的蓝图④主张走革命斗争的道路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21、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___________的发表

A、《独立宣言》

B、《共产党宣言》

C、《人权宣言》

D、《权利法案》

22、《西游记》中的唐僧去西天的天竺取经,往返花费了十多年。你认为下面谁的发明可

以使这一过程花费的时间最短?

A 、瓦特

B 、富尔顿

C 、史蒂芬孙

D 、莱特兄弟 23、“新和谐公社”这一实验的实践者是

A 、圣西门

B 、傅立叶

C 、欧文

D 、托马斯·莫尔

24、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关于英国发动这一战争根本原因问题,在学习讨论中,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分歧有以下四点,请你作一个正确的裁决

A 、 因为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

B 、 因为英国在对华贸易中,白银不是流向英国而是流向中国,因而发动“通商战争”

C 、 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需要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于是发动侵略中国的战

D 、 因为清政府坚持“闭关自守”政策,不与英国互通有无 25、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三民主义

二、 看图解题

读图,完成相关题目。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本大题有两小题,共24分。 26、请仔细阅读下面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代城市人口的变迁(单位:万人)

0100200300400500600700纽约伦敦东京上海

纽约 6.469.6191.2343.7伦敦95.9268.1476.7658.1东京80105160上海

30

25

30

60

1800年1850年1880年1900年

①从1800年到1900年,近代城市人口变迁的总体趋势是什么?这种趋势的发展,可能带来哪些负面影响?(至少举出3条)(5分)

②如上图,人口的这种变迁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5分)

③请你找出纽约、伦敦与东京、上海人口变化的明显不同,并简要分析原因。(5分)

27、《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当时有人把这种严峻局势用漫画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请你观察这幅画,在感悟民族危机的同时,解答下面问题。

①在一幅中国的版图上,爬满了各种各样的动物。这些动物代表资本主义列强。请你说一说,当时中国面临什么样的危机?你能猜出熊和狮子分别代表哪国吗?(4分)

②当时中国的资产阶级,为了摆脱这种局面,进行了种种探索。你能举出两个吗?这些探索的结果怎样?你认为只有什么样的道路才能救中国?(5分)

三、材料分析题

本大题共14分

28、请认真阅读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英开战(鸦片战争)已有两年,道光皇帝还不知道英国地有多大,国在何方。战争中,清军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弓箭、刀矛;还有一些落后的抬枪、鸟枪等火器。英军使用的则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燧发枪、击发枪。

材料二在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在战略上举棋不定,主帅无能、无勇、无谋,战争停

停打打。沿海4省交战,7省设防,事事都要向皇帝请旨,由皇帝独断。而谕旨需要“驿马”一站一站传递。当命令传达到前线时,形势已发生了变化。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清朝官兵接到命令赶到时,英军已经走了。当英军到了某一地时,官兵又因接到命令走了。

材料三 1862年至1887年,中国的近代军事工业体系基本建成,火枪、大炮、弹药、蒸汽战舰都已能够在国内建造。1888年,北洋舰队的建立更使清朝的国防力量上了一个台阶。中国军队从使用大刀长矛的中世纪军队一变而为使用先进兵器的近代军队。

材料四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中日战争一触即发。

面对突发的危局,为了不影响庆贺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清政府采取“避战求和”的方针,寄希望于列强出面“调停”,但事与愿违。日本挑起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应战。结果是一败涂地,北洋舰队也全军覆灭。

①请你根据材料一、二分析:鸦片战争中,英军先后参战的不过两万人,却击败了几十万清军,原因有哪些?(4分)

②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统治者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4分)

③材料四反映的是什么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2分)

④结合材料二、四,分析中国近代在反抗外来侵略中,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你认为要摆脱这种状况,首要的任务是什么?(4分)

四、活动探究题(共12分)

29、随着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以交通工具为例,如果你或你的家人要出行,无论是求学、经商、出差,还是探亲、访友、游玩,可以选择的种类十分多。

①本学期你在学校的进步很大,爸爸为了奖励你,决定暑假带你去北京参观北大、清华,同时也领略一下故宫的庄严、长城的宏伟。你会选择哪种交通工具?请解释你选择某

一交通工具的理由。(4分)

②当你享受着工业文明的成果时,想想在农业社会中,人们出行方式有哪些?(至少举出6种)与现在相比有哪些落后的地方?(6分)

③根据你平时的调查与积累,请你说说与工业革命时期相比,今天又出现了哪些新的交通工具?(至少举出4种)(4分)

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C C C C A B A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C C D B C B C D

题号21 22 23 24 25

答案 B D C C D

二、看图解题

26、①总趋势是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化的负面影响:人口高度集中造成环境污染;交通、住房拥挤;失业率上升;犯罪率升高等;

②工业化的作用。工业化需要大量的雇佣劳动力,促使农业人口流向工业,乡村人口流向城市,从而促进了城市化。

③纽约、伦敦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比东京、上海要快。这是因为19世纪工业革命首先在欧美完成,亚洲相对落后。

27、①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熊代表俄国;狮子代表英国。

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结果都失败了。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

三、材料分析

28、①失败的主要原因:随着共和制的建立,西方各国先后进入工业革命,经济不断发展,国力日益壮大,而清朝自大无知,并且腐败无能,国家经济实力贫弱。与资本主义列强的强大军事优势相比,自然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②洋务运动;目的是使中国由此富强,以维护清朝的统治。结果失败。

③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④根本原因是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贫弱是因为实行闭关自守政策,而这是导致战争的失败的关键。落后又无知,腐败加上战争指挥的无能,结果可想而知。

只有推翻腐败清政府的统治,中华民族才有希望。

四、活动探究题

29、①学生能根据出行的目的,某一交通工具的优势来发挥即可。

②有步行、骑马、骑驴、骑大象等,坐轿、坐马车、牛车等,乘船、竹木筏、雪橇等。

机器动力代替了人力、畜力,效率高、速度快,出行更安全、舒适、快捷。

③喷气式飞机、气垫船、磁悬浮列车、载人航天飞船等。

【优质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

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乡镇企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 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②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④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史料展示: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教案:第6课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 主备人:薛力 时间2014.2.26 地点305室召集人薛力 课题6课探索建设社会 主义的道路 课时 1 课时 (总第课时) 科任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先进人物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讨论探索。认识“大跃进”时期的壁画,了解“左”倾错误实质;通过先进人物图片,感受他们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 重难点重点: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 1)、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 1 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在哪些行业里进行? 2“三大改造”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2)、出示学习目标: 1. 知道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 线的提出。 2.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国民经济 的全面调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3.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培养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分钟左右) 1)、出示自学提纲: 1. 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时间、主要任务、意义是什 么? 2 .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 开端? 3. 严重失误的表现、主要标志、失误的原因、党是如 何纠正的? 4 .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有哪些? 5.我们应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2)、按自学提纲自学。自学时,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 注,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指导学生自学,并适当点拨。 三.、合作探究,建构知识(15--20分钟) 1、组内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在组内互相交流。 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质疑时提出,听其他学 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教研活动记录自主备课记录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六单元

第二学期第六单元测试卷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说明: 1、全卷四大题,共6页,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2、答卷前,考生必须将姓名、校名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方格内,不准在试卷上作 任何标志。 3、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 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25题,50分。 1、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2、根据爱迪生的发明来判断,他属于 A、地理大发现时代 B、蒸汽时代 C、电气时代 D、电子时代 3、因为汽车制造的成本大大降低,汽车开始进入普通家庭,这主要得益于 A、汽车工业的规模扩大 B、汽车制造由机器化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C、流水作业 D、降低了汽车制造厂工人工资 4、看下图,对比19世纪的柏林大学与15世纪的巴黎大学,从下设科系的不同中,可以看出19世纪重视 15世纪巴黎大学下设的四个系19世纪柏林工业大学下设的四个系文科法科医学科神学机械冶金化学造船 A、社会科学 B、医学 C、自然科学 D、神学 5、1840年前后的英国,以机器生产为主的工厂基本取代了 A、工人劳动 B、手工作坊 C、手工工场 D、家庭作坊 6、奥运会由希腊城邦之间的运动会,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现代奥运盛会,说明了 A、古希腊文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B、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运动 C、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各地之间的文化体育交流更加广泛 D、各地区之间人们的爱好越来越广泛 7、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是 A、印度 B、中国 C、日本 D、海地 8、19世纪末,占领殖民地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荷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 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 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党做了哪些工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图片展示: 中共八大主席台 (一)中共八大——良好的开端 2.教师讲述:中共八大的基本情况。 1956年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提示:中共八大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4.教师过渡: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所以在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展示总路线内容: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总路线? 提示:一方面它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 3.史料展示: 材料: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学生分组讨论:①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②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③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提示1:以钢为纲,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提示2: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提示3: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5.史料展示: 这个人们所不敢想的早稻高产纪录,是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风格大胆革新的成果。……插秧的密度,实际上已经很难用多少棵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的稻子都是一根紧靠一根的。在验收时,人们曾选一平方尺的面积进行实测,据实测结果推算,平均每亩约有七百六十八万穗。把鸡蛋随便地放在覆盖着稻穗的田上面滚动,鸡蛋始终不会掉到田里去。可见这块田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 6.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人民群众和很多党员干部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题。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了挽回损失,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7.提出问题: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原因:①对国情分析不够,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启示: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目标导学二:“文化大革命” (一)“文革”的开始 1.史料展示: 材料一:1966年5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五一六通知》。通知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大旗,夺取他们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 材料二: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编制:审核:班级:姓名:时间:编号: 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标要求】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学习目标】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时间、历史意义。2、理解十一届三中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3、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习难点】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召开的内在联系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 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合作探究】 讨论:说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哪些重大影响。 【课堂小结】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意义) 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①1980年②成果③意义) 【当堂检测】 填一填: 1、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引起全国上下不满的方针是。 2、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3、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 4、新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是年颁布的第四部《》。 5、1980年,党中央为___________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选择题: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 2、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B阶级斗争上来C工人队伍的整顿上来C解决工人下岗问题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 3.知道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学习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 【学习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分析了当时国内的,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 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变为先进的。 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 3.严重失误:“________”和__________运动。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至1961 年,我国的发生严重困难。 4.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____________。 5.中共中央提出“”的八字方针。 6.1966年,“”全面发动起来。年,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革”。 7.“文革”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8.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基础。 9.大庆石油工人“铁人”、党的好干部、解放军好战士。 10.193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星;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 二、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018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检测试题

2018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是日本发动的侵华事变,其中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事件是 (B) A.八一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一二八事变 2.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迅速沦陷的主要原因是(B) A.日本侵略军大规模进攻 B.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 D.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 3.下列事件中,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是(C) A.八一三事变 B.华北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 4.1936年12月13日早晨,南京市民王大妈出门买菜,听到报童叫卖:“特大新闻——张、杨发动兵变,蒋总司令遇险。”“张、杨发动兵变,蒋总司令遇险”的地点是(B) A.沈阳 B.西安 C.北平 D.上海 5.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出发点是(C)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C.为全民族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D.基于国民党亲英派对蒋介石积极营救的考虑 6.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C) ①西安事变②七七事变③华北事变④一二·九运动 A.③④②① B.④②①③ C.③④①② D.①②④③ 7.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A) A.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 B.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

8.1933年,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与红军签订反蒋抗日军事协定;1935年12月,北平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呼吁停止内战,共赴国难;1936年8月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呼吁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7月蒋介石庐山演讲,誓言不惜一切牺牲,抗战到底。上述信息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A) A.民族危机促使民族意识觉醒 B.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C.国民党内部的分化逐渐加剧 D.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日益坚决 9.“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与巴金先生的这点“感想”直接相关的事件是(D) A.华北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淞沪会战 10.电视剧《中国兄弟连》中有一处情境:一次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此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D) A.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地区 B.华北事变后的华北地区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的西北地区 D.七七事变后的江南地区 11.据日军《步兵第10团战斗详报》记载,台儿庄战役中国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士兵依靠堑壕顽强抵抗直到最后”“睹其壮烈者亦为之感叹”。台儿庄战役中国守军的总指挥是(A) A.李宗仁 B.彭德怀 C.张学良 D.杨虎城 12.结合“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最能说明的信息是(C)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抗战后期中国军队开始局部反攻 C.国共两党为抵御外侮,共赴国难 D.解放军与国民的军队展开主力决战 13.国民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 A.都是在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时建立的 B.都有各阶级阶层的广泛参加 C.都是为了实现全民族抗战 D.都是为了抗击外来侵略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主要任务及意义;归纳探索中出现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出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 2、分析失误出现的原因及危害并思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学习重点:中共八大的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学习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课前布置) 二、合作交流 (一)组织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 1 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在哪些行业里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2“三大改造”的历史作用是什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三大改造”的后期,存在着哪些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所以,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党和政府自己纠正失误,调整国民经济,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组织(二)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此,中共在当年9月召开八大,开始探索。) 2 八大确定了什么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 为什么说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三大改造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私人生产资料转变为合作社集体所有,资产阶级大多数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八大对上述国情作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生产力,完全符合实际需要,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4 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5 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它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因大家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教师指出:三大改造后期就已经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现象,这时人们的思想情绪更加狂热起来,终于导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6 根据插图《“大跃进”时的壁画》和相关课文讨论: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画中诗句里,“肥猪赛大象”属于浮夸,“全社杀一口”的“社”指人民公社,“足够吃半年”是社员共同吃“大锅饭”,属于“共产”风。) 7 根据“动脑筋”:你怎么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种宣传是错误的,违背了客观规律。)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学模式介绍: 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说明: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目标导学: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文化大革命-建设成就,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探索失误带来启示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其主要涉及了三大改造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等错误。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昭示过去启迪未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2)知道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革”的发起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课题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课题研究生本教育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①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②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探索建议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就⑤邓稼先、王进喜 等先进模范人物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以及邓稼先、王进喜等先进模范人物, 培学生的快速阅读、查找、识图和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寻找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分组学习,加 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分析材料和图片,正确评价历史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的学习, 使学生认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教学难点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课题研究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多媒体演示:机床、喷气式飞机、红 旗轿车、武汉长江大桥、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新藏公路 看到这幅图片同学们能回想起我们学 过的哪些知识? 1.三大改造都改造了哪三个方面? 2.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及标志? 过渡: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 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党和人民 是如何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呢? 请同学翻书到第6课。 现在给大家3分钟时间认真阅读教材 并尽快找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 题。 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中共八大召开的时 间?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是什 么? 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 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制定的 这一任务是否符合中国的国情、世界 学生看图思 考 中共八大把 经济发展放 在首位。中共 八大制定的 任务是符合 当时国情。中 共八大解决 对学生的回 答,巧用表 扬,最大限 度地调动孩 子学习的积 极主动性, 让他们扬起 自信的风 帆,学会学 习,学会生 活。 让学生 进入情境,调 动他们的兴 趣,来更好的 复习旧知识 巩固学 过的旧知识 与新知识做 到自然的链 接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模式介绍: 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说明: 通过结合现代经济发展的态势,推出紧跟时代步伐,邓小平时代必然加入市场经济因素的必要性,引出当时的经济体制改革。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块: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经济体制改革》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教学难点】 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美国周刊》邓小平封面 教师提问:这是1979年1月1日的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正确评价毛泽东等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二)能力目标 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二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取的伟大成绩,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 分析真理标准讨论是如何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培养历史分析的思维能力; 综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综合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 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 通过正确评价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培养客观冷静,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的理性精神。

二、教学要点 (一)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难点:如何掀起这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 三、过程和方法 1、以大家熟悉的音乐入手,采用诱导的方式导入新课。 2、对课文内容进行分述,再详细解释相关知识点。 3、利用图片资料和电教手段播放电影和新闻中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准备 1、“文化大革命”视频片段 2、视频资料“两个凡是” 3、视频资料《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书影 4、视频资料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讲话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图片、影响资料 6、视频歌曲《走进新时代》 7、中共中央给刘少奇开追悼会的影视资料 8、视频歌曲《社会主义好》 四、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1、【教师活动】:教师播放“文化大革命”动乱视频片段 2、【教师活动】: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毛泽东亲自发动、被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的政治运动。这场历时十年的内乱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民主法制被践踏无遗,整个社会出现严重混乱的局面。1976年10月6日,

历史八年级新教材下册第6课教案

.图片展示:

提示:中共八大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4.教师过渡: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所以在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展示总路线内容: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总路线? 提示:一方面它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 3.史料展示: 材料: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学生分组讨论:①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 ②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③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提示1:以钢为纲,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提示2: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提示3: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5.史料展示: 这个人们所不敢想的早稻高产纪录,是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风格大胆革新的成果。……插秧的密度,实际上已经很难用多少棵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的稻子都是一根紧靠一根的。在验收时,人们曾选一平方尺的面积进行实测,据实测结果推算,平均每亩约有七百六十八万穗。把鸡蛋随便地放在覆盖着稻穗的田上面滚动,鸡蛋始终不会掉到田里去。可见这块田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 6.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人民群众和很多党员干部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题。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了挽回损失,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7.提出问题: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原因:①对国情分析不够,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启示: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目标导学二:“文化大革命” (一)“文革”的开始 1.史料展示: 材料一:1966年5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五一六通知》。通知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1.中国近代工业主要集中在什么部门 A.手工业B.轻工业C.重工业D.农业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哪三座大山的压迫? ①帝国主义②清政府③北洋军阀④封建主义⑤官僚主义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④ 3.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A.唐胥铁路B.淞沪铁路C.滇越铁路D.京汉铁路 4.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 A.《民报》B.《大公报》C.《文汇报》D.《申报》 5.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A.商务印书馆B.同文馆C.三联出版社D.人民出版社 6.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是 A.徐寿B.华衡芳C.冯如D.詹天佑 7.严复译述的宣传西方生物进化观点和社会进步理论的著作是 A.《四洲志》B.《天演论》C.《海国图志》D.《三国志》 8.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是 A.龚自珍B.魏源C.林则徐D.严复 9.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是在什么时候废除的? A.1905年B.1911年C.1919年D.1949年 10.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基础的是 A.陈独秀B.胡适C.鲁迅D.郭沫若 11.下列关于张謇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清朝状元 B.创办大生纱厂 C.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D.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12.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出现在 A.19世纪末B.一战期间C.一战后D.二战期间 13.19世纪中国人交往和交流的速度大大加快了,这是因为有了

①火车②轮船③飞机④电报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4.中国人剪掉辫子、停止裹脚是在 A.鸦片战争后B.洋务运动后C.戊戌变法后D.辛亥革命后 15.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詹天佑B.侯德榜C.李四光D.冯如 16.严复介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点的主要目的是 A.介绍西方科学技术B.提高中国的思想水平 C.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D.激励中国人民变法自强 17.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出现在 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D.辛亥革命后18.我国废除科举制度是在 A.维新变法中B.清王朝统治时期C.辛亥革命后D.新中国成立后19.近代中国文学家中,其杂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空前高度的是A.鲁迅B.郭沫若C.丁玲D.赵树理 20.我国开始使用电报应在 A.19世纪60年代B.19世纪70年代以后C.19世纪末D.20世纪初 二、看图学史(共25分) 21.(1)图中的军警正在行人_____。(2分) (2)这幅图片出在于 _________以后。(2分) (3)当时的政府是___________政府,为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而颁布的法令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这些改革内容的影响延续到今天的有哪些,请你列举出来。(7分) 22、看下面两幅图,回答(14分) (1)图一中的人物是,图二的书名是 《》(4分) (2)作者写这部书的目的是什么?(4分) (3)该书有什么地位和影响?(6分) 图二图一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第6课 课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 备课时间月日执行时间月日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2)讲述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重点难点重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 难点:(1)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为什么未能全面贯彻执行?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的严重失误和某些成就。 教具准备 教学程序个人随笔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自学与交流:(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 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背景:①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②对社会主义建设缺少经验。 (2)中共八大:①时间:1956年;②主要内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 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主要任务:集中力 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 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④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 进的经济建设方针;⑤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⑥意义:八大的决策是正确 的,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3)(一)失误: ①1958年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忽视了经济发展 的客观规律。 ②大跃进:目标: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口号:“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结果: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政社合一;平均主义和“共产风”。结果:挫伤 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结果:造成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原因除“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外,还有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背信弃义的行为) (二)左倾错误的纠正:①实行全面调整。提出“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 高”②结果:从1962年开始,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2、10年经济建设的成就:1957—1966年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尽管发生 了严重失误,但仍取得了重大成就。(如大庆油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等)而且还出 现了众多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雷锋、焦裕禄。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名师教案 一、课标内容 了解农村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出生在21世纪,对上世纪农村经济改革不熟悉,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更是陌生。但是他们的父母或祖父母都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人,对本课中涉及的历史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可以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这是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基本掌握了多渠道搜集资料并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调查访问作业,让学生对长辈进行访谈,搜集口述资料,了解身边的历史。 三、教材分析 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4 年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全面展开;1992 年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经济体制向纵向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 1.登陆优教同步学习网,在同步备课下,设置版本章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人教版; 2.在课程目录下选择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3.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浏览《经济体制改革》名师教案; 4.在课前预习——名师预习,将《经济体制改革》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并提醒学生在我的作业中查收完成学习;(或者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下将WORD 版本课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 5.在同步备课——课堂教学——名师课件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名师课件,并将本课名师课件一键加入我的课件。 6.在同步备课——随堂训练——名师训练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自学检测、互动训练、提升检测试卷。 7.授课预览处点击进入授课端名师课件或我的课件中进行预览。注意要在授课端选择本课的对应目录。 五、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阅读材料、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基本史实;目标2:回顾改革开放前发展农村政策的弊端,说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因、影响。(重点、难点) 目标3:阅读材料,归纳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影响。(重点、难点) 目标4:比较农村与城市改革,认识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难点) 六、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旧知回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哪一年召开的?内容是什么? 生回答。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从当年的“两弹一星”精神到今天的载人航天精神,都是我们中学生应当继承和发扬的。据此完成1~4题。 1.据国际在线2016年4月1日电:2016核安全峰会美国东部时间3月31日在华盛顿开幕。中国向峰会提交了《中国核安全领域进展报告》,详尽介绍了中国在国家核示范中心建设和运营、强化核材料和放射性材料管理、打击核材料非法贩运、提升核应急水平、加强涉核网络安全、建立辐射环境监测体系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我国拥有核武器是在 ( ) A.1964年 B.1966年 C.1967年 D.1970年 2.丽丽同学在互联网上搜索“邓稼先”的相关资料,据此可以判定他查找的信息最有可能属于下列哪一项 ( ) A.中国研制原子弹的历程 B.中国第一颗卫星发射成功 C.中国第一艘导弹护卫舰下水 D.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上天 3.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指() A.大庆油田 B.“籼型杂交水稻” C.“两弹一星” D.核潜艇 4.据新华网消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再次开启新征程。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载人飞船。这距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A.46年 B.45年 C.49年 D.39年 5. 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已获得国际海事组织的认可。2017年1月10日,中国北斗系统预计于2018年率先覆盖“一带一路”国家,2020年覆盖全球。下列关于我国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它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 1970年被送入太空轨道 C. 用“长征1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D. 世界上最早的人造卫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