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云龙的独立团看团队管理

合集下载

校长学习笔记看《亮剑》学管理

校长学习笔记看《亮剑》学管理

校长学习笔记看《亮剑》学管理校长学习笔记看《亮剑》学管理《亮剑》这部电视剧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剧情引人入胜,而李云龙的带军之道也非常值得学习。

团队需要有突击队。

李云龙在担任独立团团长之初,就想法组建成立突击队,把全团一千多人集中起来,优中选优,把全团中的顶尖高手集中在一起成立突击队,平时进行集中训练,学习各项绝技,战时作为突击队打先锋。

实践证明,李云龙组建的这支突击队在后来面对日本的特务连时,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展示出了中华军魂。

任何一个单位、一个团队都需要这样的突击队,他不仅仅是团队的领头兵,还是团队所有成员的标兵,是他们努力的方向,往往这支突击队就代表着整个团队的战斗力,也是团队对外展示自我的窗口,突击队强则团队强。

善于运用激励措施。

李云龙在组建突击队时,先把全团战士集中在一起,旁边支起一口大锅,大锅里煮的是大家都非常爱吃的猪肉,战争年代,能吃上一顿肉对于每位战士来说都是一种奢侈。

李云龙讲,如果想吃锅里的猪肉就要有真正的本领,靠本领吃肉,于是身怀绝技的人都出来跃跃欲试,最后李云龙把全团的优秀人才选拔了出来。

在后来的战役中,李云龙也多次使用激励措施,如谁先攻下敌方的基地谁就拥有什么先选战利品的权力等等,大大激发了战士的战斗力。

工作中对于每个人都是如此,有良好的激励措施就能激发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反之,很多时候就会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

敢于把自己当作标杆。

李云龙在选拔突击队队员时,以是否能够打败他作为标准,打败他的就成为突击队成员,李云龙和那些准备成为突击队的成员一一比试,李云龙的本领获得了所有战士的称道。

在学校,作为领导,我们的课讲的棒棒的,还有哪些老师会不信服呢?作为班主任,假如我们兴趣广泛、样样精通,怎会不把学生驯服得服服帖帖呢?敢于把自己当作标杆,以身作则,给身边的人做示范,管理中就不会出现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

管理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我们要善于从他人身上多学习,去悟、去用。

浅析李云龙的领导艺术和领导风格

浅析李云龙的领导艺术和领导风格

浅析李云龙的领导艺术和领导风格《亮剑》这部电视剧是一部以展现我军不怕牺牲和敢于亮剑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主旋律,同时,将传奇人物李云龙和他那战无不胜的军事领导艺术相融合的战争题材作品。

但是,与以往仅仅渲染壮烈的战争题材影片又有所不同,本片中融入了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领导艺术和管理理念,也存在这令我们钦佩的团队精神。

《亮剑》的电视剧和小说被看过无数遍,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收获,初始仅仅是被故事情节所吸引,但是学过管理学和领导学后能看到更深层次的知识,能看到李云龙的成功不是偶然,是他那丰富的领导艺术和鲜明的领导风格作用下的结果。

作为《亮剑》忠实的追随者,借此机会试着用领导艺术和领导风格的专业知识,试析李云龙在战争中的军事领导艺术和领导风格,浅析为什么李云龙带领下的部队能具有那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原因,也权当对《亮剑》的个人点评。

李云龙的领导艺术在于他深得“御心之术”,他能很好的驾驭整支部队,能让部队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才使一个团发展壮大到一万多人,他走到哪里都能带出最好的部队;他具备“登高一呼, 应者云集”的道德号召力,才使他能在战斗中强有力的贯彻他的战略意图;具备能用人长、能容人短,才使他的身边聚集着大批的优秀官兵。

关于李云龙的“御心之术”总结如下:一、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御人先御己(一)“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有什么样的将军就有什么样的士兵,李云龙的部队能够具有“逢敌必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主要在于他本人的那种不怕牺牲,敢于战斗的精神的带领。

在剿灭日军山崎大队时,李云龙下了这样的命令:“全团从我以下,一个不留,上刺刀,全都给我上。

准备白刃战,记住,见了山崎那小子谁也不许开枪,给我留着,老子要活劈了他。

”从此就能看到他能危险时和自己的部队一起战斗,试问那个兵能不感动,能不拼命,他的命令怎么会有人不听。

李云龙作为一名军队领导,能在已具备了制定了的行动的完美计划和使其贯彻落实的能力的条件下,有充足的勇气去做他应该做的事情, 不惜代价、不辞劳苦, 不惧险阻、不怕牺牲地去做。

亮剑精神与团队建设

亮剑精神与团队建设

亮剑精神与团队建设看过《亮剑》,我不由地为之震撼,尤其是李云龙将军总结出的亮剑精神,更是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强敌,要敢于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成为一道岭!多么铿锵有力的声音,多么坚强无畏的性格啊!正因为有这样坚强果敢的领军人物,才有独立团战士的骁勇善战和战功赫赫。

独立团战士对敌作战时的共同特点是出手凶狠果断,有种敢和敌人拼命地劲头,一出刺刀就痛下杀手,很少使用格挡等以求自保、招招都是要和敌人同归于尽的架势。

这种气势、这种作风,不是与生俱来的。

想想当年李云龙刚到独立团的时候,武器装备差,人员素质差,环境严酷,再加上独立团新败,士气相当低落。

然而就是这么一支团队,在李云龙的管理下,迅速成长成为装备优良,具有超强战斗力的作战部队。

这是什么原因?是李云龙在团队建设方面的特殊才能和谋略促成的。

那么我们应该借鉴他的哪些管理艺术呢?一、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一个团队的执行是否有效,领导带头是关键,成员全部参与是基础。

领导者与普通成员都是团队组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然而,领导者和普通成员的职责是不一样的,领导者的职责主要是管理团队、制定战略,另外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带头执行,为团队成员做出表率。

李云龙在这方面做得就很到位,他不仅是战略的制定者,也能亲自带队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给士兵做出表率。

我们看以前老电影中红军或解放军将领在冲锋陷阵时,通常是站在阵前喊着“同志们,跟我冲”,而剧中敌军将领则多是在阵后举枪督战,“弟兄们,给我上!”一个“跟我冲”,一个“给我上”,效果自然天壤而别。

二、唯才是举,赛马不相马李云龙给下属设立了一个平等竞技的舞台,让“有本事的”吃肉,激发了士兵人人奋勇争先。

而比赛公开公正,奖励立即兑现,无疑又使士兵争先的积极性得以有效延续。

李云龙这种唯才是举、赛马不相马,及时兑现奖励的做法很值得做企业的人学习。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企业领导者的主要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去建立一个可以出人才的机制,并维持这个机制健康持久地运行。

亮剑李云龙团队团队管理

亮剑李云龙团队团队管理

亮剑李云龙团队团队管理《亮剑》里的李云龙很会带团队。

他的队伍有战斗力,象狼一样,所向披靡。

拿破仑说过,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能战胜一头羊带领的一群狮子。

而李云龙是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狼,你说厉害不厉害?李云龙的团队管理能力很高超,有如下特色:1、思维不受限制这和我们受过高等教育的职业经理人思考问题的方式截然不同,他脑子里没那么多坛坛罐罐、条条框框,不以常理出牌,不受任何束缚,打破常规,逆向思维,出其不意。

比如:“我就不把这次突围当成突围,当成什么?当成进攻,向敌人进攻”;“没有助攻,全他娘的主攻。

现在我们的兵力是八比一,这种富裕仗我八辈子也没打过,这会咱们敞开了当回地主。

三营长,你嘴别裂的跟荷花式的,助攻改主攻,我一不给添人,二不给添**,一字之变,要给我变出杀气来,要打出个精神头来。

”2、语言犀利,比喻贴切,激发士气,巧妙向团队表达意愿和决心“我们团要象野狼团,每个人都是傲傲叫的野狼!吃鬼子的肉,还嚼碎鬼子的骨头。

狼走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咱独立团啥时候吃肉,啥时候改善伙食啊?那就是碰到小鬼子的时候!”话音一落,群情激昂,蠢蠢欲动,瞬间点燃战士们的战斗热忱。

这种战斗动员最直白,最有效果。

“我估摸着城门楼子是块难啃的骨头,老子就是崩了门牙,也要在鬼子增援部队赶到前咬开。

”3、善于做思想工作,几句话让战士卸掉思想包袱“什么他娘的精锐,老子打的就是精锐!”,“都说鬼子拼刺刀有两下子,老子就不信这个邪,都是两个肩膀抗一个脑袋,鬼子他是人养的,肉长的,大刀进入也要穿个窟窿.就算是见了阎王爷,老子也能撸它几跟胡子下来。

”本来有些战士还有点畏惧日本鬼子,让他这么一说,去他娘的,日本鬼子算个屁?4、爱兵如子他说,独立团成立以来,从没丢过一个弟兄。

他为“和尚”报仇的行动,无疑成为爱兵的典范之举,赢得了广大官兵的爱戴。

正因如此,段鹏在他受重伤后才急成那样,爱是相互的!5、适当放权让独立团化整为零,各营自己发展队伍,大大调动了营长们的积极性。

学习李云龙式团队心得体会

学习李云龙式团队心得体会

学习李云龙式团队心得体会
《亮剑》这部电视剧可谓是家户喻晓,李云龙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的形象,这个敢作敢为、有血有肉、个性十足的铁血军人让许许多多的人折服,亮剑精神成了许多大小公司学习的精神,激励了许许多多有志人士。

明明知道打不赢也要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

这是一个强者的心态,也是一种强者的精神,告诉我们不要轻言放弃,永不言败,要有拼搏奋斗,一战到底的决心。

就像一支军队打仗一样,靠得住的就是士气,若是没有了士气,没有了敢作敢为的决心,那么给你再多的机会,再好的武器你也打不了胜仗。

发扬亮剑精神,塑造狼性团队。

在很多时候要的是一种气魄,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斗志。

这是亮剑精神给我们的启迪:不管是敌强我弱,还是已经身陷重围了,但是只要还有一息尚存,我们就应该绝不倒下,决不放弃。

在自己的心中装满了一个梦想,哪怕子弹穿透了胸膛。

在如今这个时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们也要敢于亮剑,有条件我们要上,没条件我们也要上。

只有敢于走上去才会有机会,才能够有机会在国际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才能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要有亮剑一般的精神,要有狼一样的精神。

善于抓住任何一个机会,不迟疑,主动出击;要懂得发起进攻,别总是等着事情到来了再想办法处理,很所时候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要坚定自己的目标,坚守自己的目标,有了目标才更加有方向、有动力向前冲;任何环境中都要学会与人相处,懂得什么叫做适者生存;永远
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不要总是给自己留下退路,因为很多时候你给自己留下的退路就是绝路;永不言败,学会忍耐和懂得执着,坚定不会失败,只是还没有成功。

[经营管理] 《亮剑》精神之团队建设

[经营管理] 《亮剑》精神之团队建设

《亮剑》精神之团队建设----打造魂魄精神《亮剑》一部战争艺术和传奇色彩融会贯通的主旋律作品,上演以后,成为世界很多500强企业研究的教材,成为很多国内外大学研究的课题,其精神文化值得我们去学习,本人通过再次观看及对其相关视频的学习之后,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引言(《亮剑》中经典的台词)1、李云龙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典礼的发言--同志们:我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亮剑”。

什么叫亮剑?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

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

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

事实证明,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形式出现。

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和气质。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空军第十六航空团P三十九飞蛇战斗机大队竟产生了二十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王牌飞行员。

与此同时,苏联空军某部施乌德飞行中队产生了二十一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模范飞行员。

任何一只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

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

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只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

他给这只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只部队灵魂永在!同志们,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军魂!我们进行了二十二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

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得就是这种军魂!我们靠得就是我们军队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深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只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2、政委赵刚与团长李云龙的一幕对话:赵刚:“我发现一支部队也是有气质有性格的,而这种气质和性格与首任的军事主官有关,他的性格强悍,这支部队就强悍,就嗷嗷叫,就有灵魂,从此以后,这支部队不管换了多少茬人,它的灵魂仍在。

亮剑精神-团队决胜的灵魂

亮剑精神-团队决胜的灵魂

亮剑精神-团队决胜未来的灵魂长沙人民中路营业部:刘哲记得才接触团队管理的时候,就听过这么一句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刚开始只是朦朦胧胧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当我经历了这几年的团队管理工作后,才慢慢体会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一个优秀团队的成败,关键是在于领导者。

“羊带狼群与狼带羊群”的故事大家都明白,什么样的将军带出什么样的兵!某一次团队长交流会上,有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你心目中最理想的团队是什么样的?”。

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云龙带领的独立团,我相信看过《亮剑》的都知道,独立团的战士在对敌时,无论对手多么强大,都会以一种视死如归、招招都是要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气势来面对敌人。

每当我想到李云龙、想到独立团都不由的为之震撼,他们的“亮剑精神”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正是因为拥有这样坚强无畏的领导者,被注入了灵魂的团队,才造就了独立团的骁勇善战和战功赫赫。

一支拥有灵魂的团队,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支团队永存!对于营销团队而言,亮剑精神才是团队决胜未来的关键,是团队的灵魂所在。

李云龙刚到独立团的时候,武器装备差、人员素质差而且战士们的士气低落。

然而就是这么一支谁也不看好的团队,在李云龙的带领下,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一支具有超强战斗力的部队。

李云龙是如何做到的?他的身上具备了哪些优秀领导者的素质?如何才能成为像李云龙那样的优秀领导者呢?放到营销团队的管理中,有能够借鉴的地方吗?答案是肯定的。

从李云龙的身上,我学到很多东西,我认为一名优秀团队长的基本素质是从立德、立信、立行,这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一、立德。

一个团队的执行力是否有效,成员的认可度是关键。

要让成员认可你、认可团队,团队领军人物的个人品德尤为重要。

团队长应该有责任心,以踏实肯干立德;平常心,以内心和谐立德;公共心,以乐于奉献立德;同时还要以人为本,发掘成员的闪光点,培养人才和关爱下属,体现血浓于水的亲情。

二、立信。

团队里最大的忌讳就是领导者说话不算话,经常给团队成员说一些无法兑现的承诺。

亮剑精神李云龙的七大管理秘籍

亮剑精神李云龙的七大管理秘籍

亮剑精神与企业管理:李云龙的7大管理秘笈一、随时随地招录人才人才来源于三种途径:一是被吸引来的,二是被筛选出来的,三用重金挖过来.李云龙身边的人,和尚本是国民军的,一听说是李云龙,就马上同意跟他干,这叫吸引来的;张大彪是在战中表现很好,是筛选出来的;骑兵连的孙连长是用五挺机枪换来的.李云龙的部队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两件事,一是招兵买马,二是筹备武器装备工具.这才后来的由千多人的团队发展到将近万人.在团队中,常常出现一种现象,团队只有在人员短缺或是有人离职才开始招人,平常是不会招聘的.用他们的话说,这叫节约人力资源,降低成本.事实真是这样吗当一个团队没有人才储备时,团队内的人才没有危机感,所以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做事的效率就不高.表面上好像节约了成本,可是这群员工每天不能尽心尽责,绩效不佳,弄出的问题倒是不少,如此一来花费的成本更高.另外当每个重要岗位只有一个员工,没有储备,如何筛选好的员工.当有一天重要岗位的员工要离职,你哪里有时间去招聘优秀的人才,那时可能就是随便找一个顶一下算了.这在管理中叫没有计划,一个好的团队是随时随地招聘人才,团队内部只要有不适合的人就马上更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团队正常发展,领导者永远要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让下面的人牵着你走二、魂、价值观团队文化“要有一股气势,要有一种拼到底的劲头.就像一个剑客,和对手狭路相逢,他发现对手竟是天下第一剑客,这时他明知是死,也必须亮出宝剑,没有这样的勇气就别当剑客,倒在对手的剑下不丢人,那叫虽败犹荣,咱中国人决不当孬种,逢敌必亮剑.”这种精神在军队中叫魂——军魂,如果用在团队中就叫价值观.在团队中如果有一种这样的文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处于何种不利的形势,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它,并且是团队中每一个员工,就好像亮剑中的每一个战士一样.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团队中当遇到困难时,往往想方设法的只有总裁,只有老板,其余的人到了时间就下班,事不关己,反正解决不了对自己没有损坏,工资不会少一分.这难道不像楚云飞的部队.打不赢没关系,实在不行就跑,因为有退路.总裁,老板只能向前,他们没有退路,要么胜利要么战死三、行动力在团队中,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行动力,一旦发现风吹草动,就要立刻调查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比如作为一个部门负责人,要随时观察员工的行为和情绪,一旦出现异常,要立刻想办法纠正和解决.李云龙的行动力还表现在,有一次同赵刚商议挑选会武功的战士组成一支特别的队伍,当时赵刚说:“那好,这事你尽快去办”李云龙说了另外一句:“不用尽快,我马上就去”假设团队中每个人或者作为管理者有这样的行动力,团队想不发展都不行.四、职责分工与制度1、在李家坡战斗中,李云龙在与政委赵刚讨论作战方案时,李云龙安排自己带突击队打前锋,等到前锋打光了全部牺牲再让赵刚补上.这时赵刚有一段话:“你指李云龙这叫擅离职守,团长就应该在指挥的位置上,而不是带突击队冲锋,我要是给旅长打电话……”这在团队管理中叫岗位职责不明确,部队同团队一样,不同的分工有不同的职责.如果一个部队中,炮兵去做骑兵的事,骑兵去做步兵的事那只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个部队的人差不多阵亡的时候,否则就叫乱了套.在团队中,如果老板去做员工做的事,或者总裁去做下属该做的事,那这个团队离关门也就不远了,特别是总裁,只能做自己该做的事.总裁应该做什么事呢总裁应该做最重要的事,比如思考——团队的战略方向,哪里做得好哪里还可以做得更好学习——学习同行中好的经验方法,掌握行业内外大量的资讯;提升自己的领导力;随时随地为团队挖掘招聘优秀人才等等.2、李云龙等军级首领去南京军事学院学习遇到两件事,让他很是恼火.一是学习不准带枪,二是迟到一天要扫一天的马路.李云龙尽管不愿意,但是也没办法.这叫做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的职位多高,不管你曾经有多大的贡献.五、领导力1、主人公李云龙是一个性情刚烈,不喜欢循规蹈矩的人,但是他为什么偏偏听旅长的话李云龙为他惹了不少的麻烦,而为什么旅长在关键的时候还是重用李云龙例子:李云龙被撤职到服装厂,后来上级又派他去当团长,他不服气,不愿去,结果旅长马上赶到给他一阵臭骂,他竟然不敢再说一句话,乖乖上任.原因:旅长非常清楚李云龙的性格特点,他没有什么文化,这种人往往痛恨别人给他讲大道理,所以你不能给他讲道理.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他自己的办法去对付他自己,他平常总是骂骂咧咧的,所以遇到一个比他还厉害的旅长他就服了.结论:领导者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能力.作为一个领导你除了要知道下属的能力,还要了解他的性格,并且把他放在有用的地方.同时要用人之长,避人之短,不能因为某人有缺点就把他的优点全部给否定了.2、李云龙本身就是一个领导力很强的人,他的领导力主要表现在他深得人心,以及他有一股领导者的特质,那就是人格魅力,他能让他的部下既爱他又怕他,爱是因为他体恤部下,关心部下,能和下属同甘共苦;而怕他是因为他那表面粗暴的性格,和那张得理不饶人的嘴巴.又如:李云飞在战场上的原则是从不丢下一个兄弟,即便自己杀出重围,如果知道还有一个兄弟没有出来,他都会返回去把他救出来.六、人际关系的沟通能力大凡领导者都是沟通力和反应能力特强,李云龙当然不例外.尽管他平常脾气暴躁,但是有一个优点是从不记仇.所以即便发飚了,也可以马上转怒为喜,从来没有隔夜仇,这一点在作为领导来说是非常可贵的,不管是对上级,还是下属,或许是同级之间,在问题的沟通上几乎从来就没有他干不成的事,尽管有时他的方法看起来有些另类,但毕竟是解决问题,只要不违背原则.七、学习力中央通知高级军官全部到南京学习,当时很多人不理解,日本鬼子被打跑了,蒋介石也被打垮了,还有什么学的只有一个人明白为什么那就是孔捷,因为他被派到支持朝鲜打美国.他出去见了世面,见识到了别人的战争方法的确比我们的厉害.正如很多团队,刚刚创业时感觉很好,比周围同行业的都好,一旦上了一个台阶同别的团队一比,或是去到国外看到别的大的企业才感觉自己是井底之蛙.中央高级领导意识到,不能靠原来那些经验和理论同别人抗衡.必须学习更好的军事战略,这才有了李云龙他们去南京军事学院学习的故事.作为团队来说,不断向比自己更成功的团队学习是当前团队发展的必要趋势.你可以不学习,但你的竞争对手会帮你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亮剑》这部电视剧热播数年仍长盛不衰,不仅仅是军事迷和电视剧迷,很多企业管理者也把它奉为经典教材、反复学习。

究其原因,这部电视剧确实有太多可取之处,在工作和人生的方方面面均能给到我们意味深长的启迪。

我本人就曾完整地看过不下十遍,对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前后几集,更是看了数十遍之多。

每一次观赏,都有新的启发和触动。

从该片中,我看到了一个卓越的团队管理者--即李云龙。

下面就通过李云龙对独立团的管理方法来谈谈团队管理的4个重要方面。

个人浅见,权当抛砖引玉。

首先李云龙非常重视团队文化和性格的塑造。

独立团的成功,首先在性格塑造上。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说过:“一个人的性格是难于改变的,但一个组织的性格是可以塑造的”。

李云龙给独立团塑造了一个非常利于在当时环境下生存和成功的性格。

用八路军总部参谋的评价就是说:“这支部队桀骜不训、性如烈火,整支部队就像一堆干柴,平时堆在那并不起眼,但只要有一颗火星,轰的一下就是冲天大火,能点着这堆火的人就是李云龙。

往往在投入战斗时,李云龙几句话一煽,全团人就嗷嗷叫的往上冲,这样的部队往往战斗力很强”。

应该说,在当时环境下,部队很需要这种的性格,具有这样性格的部队是非常有生命力的。

我们从许多片断中可以看出,作为团队的李云龙非常注重独立团性格的塑造,他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并运用他魅力很强的个性来充分把他的部队培育出他所希望和喜欢的性格。

独立团的性格是什么:“除了性如烈火之外,还有重情重义、灵活机敏、快意恩仇、服从指挥等等”。

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来看对李云龙在塑造团队性格时的用心,比如有一次
突围时,他和张大彪各率一队,后来张大彪被鬼子包围了,他又率队打回来营救,并亲自背着张大彪突围。

一般的指挥员能做到这一步就算很不错了,但李
云龙还说出了关键性的一句话:“我们独立团绝不抛下一名弟兄”。

在那个时刻,那句话,该有多么大的份量和意义!相信在场的每一个人听到后都会感入肺腹、刻骨铭心,而这些人就是李云龙传播文化、塑造性格的火种。

李云龙就是一个
善于利用关键时刻传播思想的人。

只要是有这样的机会,他绝不放过。

另外李
云龙做思想工作时,不呆板、不做作、独具特色、能深入士兵们的心里。

有一
个片断,讲的是当八路军部队遭到日军拉网式清剿,损失惨重,开始深入山区
打游击、谋发展时,李云龙就专门做了一次转变斗争观念和方式的讲话。

这次
讲话对独立团从剩下不足1000人到攻打平安县城时已发展上万人的兵力起到了
关键的作用。

当时他说:“全团从我以下,要端正态度,要放下正规军的架子......以连排为单位,独往独来,仗怎么打我不管,你们连排长说了算。

伏击、摸营、挖陷井、打闷棍、绑票,只要是对付鬼子、汗奸,你们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李云龙只有一个原则,只许占便宜,不许吃亏。

赔本的买卖咱不干,只要枪声一响,你们都得给我捞点东西回来......”类似这种教育方式,一个没有思想、没有魄力、对人性不了解的管理者是做不到的。

所以独立团成员对李云龙
既敬又爱,整个独立团就是在他这种反、持续的、无孔不入的教育下,塑造出
一种“逢敌必亮剑、出手必伤人”的彪悍性格。

其次,李云龙非常重视士兵训练。

关于训练,李云龙有一句经典的话:宁可在训练时受伤,也不要在战场上送命。

这句话不仅透露出日常训练的重要性,也道出了训练的方法,即围绕实战
开展训练,而不是摆形势、走过场。

应该说,独立团的战斗力强悍,除了战斗
精神和战斗意志外,和该团士兵的军事素质也是有关的。

再次,李云龙对人才十分重视。

李云龙求丁伟把张大彪给他,又用五挺机枪换回了孙得胜,他看到段鹏有
一身好武艺时就想马上招进来,从这几件事中可看出李云龙对人才的格外重视。

因为他知道,优秀的人才可以以一抵百,在战斗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部队
只有多引进、多培养出优秀人才,才能够在战争中多胜而少败。

最后,李云龙一直追求先进的武器装备。

这一点,在我们现代管理上,可
以理解为重视技术和研发。

李云龙充分认识到武器装备对战争的重要性,决不像当时很多干部一样只
凭着一腔热血打仗。

因此,他不管带任何部队,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弄”武
器装备。

他偶尔会赖着后勤部讨要,更多的是从敌人手中抢。

方法多种多样,
但目的只有一个“欲善其事,必利其器”。

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看出,李云龙把独立团带成战斗力一流的部队绝非偶然。

虽然他只是作者和编剧塑造的一个角度,但我相信在那个年代一定有很多“真实的李云龙们”,他们用优秀的带兵方法和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创造了大量
的战争奇迹,从而成就了我们新中国。

这些好的思想、观念、方法,对今天的企业管理,具有莫大参考价值。


之愈深、受益愈多、钦佩愈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