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酸化池设计计算书
沉淀池和水解酸化池的设计计算

溶解氧:<0.2~0.3mg/L,用氧化还原电位之-50~+20mv
PH 值:5.5~6.5
水温尽可能高,大于 25 摄氏度效果较好
配水:由配水区进入反应区的配水孔流速 v=0.20~0.23m/s;v 不宜太小,以免不均。
好氧池曝气量的计算
参数: 水量:46 吨/小时, COD:1200mg/l, 无 BOD 数据,按 BOD=0.5*COD=600mg/l 计
2.4 主要构筑物和设备 ①匀质调节池:矩形钢混结构,共 2 间,每间池子结构尺寸 20m×20m×6.5m,有效容积 5000m3。池底布有穿孔
管,以利于搅拌混合。 ②缺氧池:矩形钢混结构,共 2 间。每间池子结构尺寸 18m×14m×5.3m,有效容积 2600m3。设潜水搅拌器 4 台,
控制溶解氧 0.2~0.5 mg/L。 ③预曝气池:矩形钢混结构,共 2 座。其中一座池子分 2 间,每间池子结构尺寸 30 m × 14 m ×5.3 m,有效容
方法一:按气水比计算: 接触氧化池 15:1,则空气量为:15×46=690m3/h 活性污泥池 10:1,则空气量为:10×46=460 m3/h 调节池 5:1,则空气量为:5×46=230 m3/h 合计空气量为:690+460+230=1380 m3/h=23 m3/min 方法二:按去除 1 公斤 BOD 需 1.5 公斤 O2 计算 每小时 BOD 去除量为 0.6kg/m3×1100m3/d÷24=27.5kgBOD/h 需氧气:27.5×1.5=41.25kgO2 空气中氧的重量为:0.233kg O2/kg 空气, 则需空气量为:41.25 kgO2÷0.233 O2/kg 空气=177.04 kg 空气 空气的密度为 1.293 kg/m3 则空气体积为:177.04kg÷1.293 kg/m3=136.92 m3 微孔曝气头的氧利用率为 20%, 则实际需空气量为: 136.92 m3÷0.2=684.6m3=11.41m3/min 方法三:按单位池面积曝气强度计算 曝气强度一般为 10-20 m3/ m2h , 取中间值, 曝气强度为 15 m3/ m2h 接触氧化池和活性污泥池面积共为:125.4 m2 则空气量为:125.4×15=1881 m3/h=31.35 m3/min 调节池曝气强度为 3m3/ m2h,面积为 120 m2 则空气量为 3×120=360 m3/h=6m3/min 总共需要 37.35 m3/min 方法四:按曝气头数量计算 根据停留时间算出池容,再计计算出共需曝气头 350 只,需气量为 3 m3/h 只, 则共需空气 350×3=1050 m3/h=17.5 m3/min 再加上调节池的需气量 6 m3/min, 共需空气:23.5 m3/min
水解酸化池

水解酸化池计算书一、基本参数进水指标出水指标Q(t/d);50000变化系数 K Z (不考虑)1.38S 0—进水COD浓度(mg/L);460Se—出水COD浓度(mg/L);322SSo—进水悬浮物浓度(mg/L)216SS e —出水悬浮物浓度(mg/L)54二设计参数污泥产率Y(kgMLSS/kgCOD)0.3停留时间h 4.5污泥转换率f(kgMLSS/kgSS)0.6池体深度m 5.7污泥含水率(%)96.5管道长度L(m)140反应器数量2管径D(mm)150每天排泥时间(h)1i0.012C H61弯头局部阻力系数 1.46出水槽长度19700弯头个数8出水槽个数8最低水位绝对标高H1 6.95堰上水头h10.03最高水位绝对标高H211.6三排泥设计6930污泥体积Qs=W/[(1-P)X 1000]198四污泥泵选型污泥泵台数每台污泥泵流量99五管道计算1.5569709841.81.4446006614.65m设计流速v=Qsx 1000/3.6/(3.14xD 2)x 4沿程阻力Hf=ilm局部阻力Hi=ξ x v 2/(2g)m水位差Hz=H1-H2v(m/s)污泥产量W=Q x Y x(S 0 - S e )/1000 + Q x f x(SS 0 - SSe)/1000W(kgSS/d)Qs(m3/d)2Qs(m3/h)7.894600661四反应器设计每座水解酸化池容积(m3)4687.5每座水解酸化池面积m2822.4每座反应器长度m 82.0每座水解酸化池宽度m 11.0每格水解酸化池实际面积m 902.0每格水解酸化池实际体积m 5141.4每座水解酸化池实际水力停留时间m4.9五出水槽设计每条出水槽承担的水量(m3/s)0.036169每条出水堰承担的水量(m4/s)0.018084每个溢流堰的水量m30.000218每条溢流堰个数N 82.86576每条溢流堰实际个数No129总水头损失H=Hf+Hi+Hzm污泥浓度(%)C H0.0100.02.081.04.061.06.045.08.532.010.125。
水解酸化池设计

通过对水解池进、出水有机酸分析结果表明,出水的溶解性COD已不是原来的 溶解性COD,其中挥发性有机酸浓度大幅度上升,可以从占进水溶解性组分9%
上升到出水的25%。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生化系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工业废水污染防治
Prevention & Treatment of Trade Wastewater
另外经水解处理后,溶解性有机物比例发生了很大变化,水 解出水溶解性COD比例提高了1倍。而一般经初沉池后出水溶解 性COD、BOD5的比例变化较小。众所周知,微生物对有机物的 摄取只有溶解性的小分子物质才可直接进入细胞体内,而不溶性 大分子物质首先要通过细胞外酶的分解才可直接进入微生物体内 的代谢过程。经水解处理,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上减少了 一个重要环节,无疑将加速有机物的降解。这表明水解反应器相 对于曝气池起到了预处理的作用,使得经水解处理后出水变得更 易于被好氧菌降解。
由于酸化过程的控制不能严格划分,在污泥中可能仍有少量甲烷菌 的存在,可能产生少量的甲烷,但甲烷在水中的溶解度也相当可观, 故以气体形成释放的甲烷量很少。可以看出,水解反应器集沉淀、吸 附、网捕和生物絮凝等物理化学过程以及水解、酸化和甲烷化过程等 生物降解功能于一体。这些过程在水解反应器中得到了强化,这与功 能单一的初沉池有本质的区别。
水解阶段、酸化阶段、乙酸化阶段和甲烷阶段等四个阶段。
水解池是把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完成之前,不进入第三阶
段。采用水解池较之全过程的厌氧池(消化池)具有以下
的优点。
水解、产酸阶段的产物主要为小分子有机物,可生物降解性一般较好。 故水解池可以改变原污水的可生化性,从而减少反应的时间和处理的能耗。 对固体有机物的降解可减少污泥量,其功能与消化池一样。工艺仅产生 很少的难厌氧降解的生物活性污泥,故实现污水、污泥一次性处理,不需 要经常加热的中温消化池。 不需要密闭的池,不需要搅拌器,不需要水、气、固三相分离器,降低 了造价和便于维护。由于这些特点,可以设计出适应大、中、小型污水处 理厂所需的构筑物。 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完成之前,出水无厌氧发酵的不良气味,改善处理 厂的环境。 第一、第二阶段反应迅速,故水解池体积小,与初次沉淀池相当,节省 基建投资。
水解酸化池计算

槽深h (m) 0.41
有三角堰时三角堰(90度)的设计 每个堰口流量 堰上水头h1 每米堰口数 (L/s) (m) 5 0.32 0.035
槽总深h (m) 0.445
(kgCOD/m d)
3.
悬浮固体 (mg/L) SS 300 60 80 可控
酸碱度 PH 6~8
温度(℃) T 25
可控
可控
表面负荷 (m3/m2.h) Ns 1
水力停留时 间(h) HRT 4
Nv 2
4.池体有效容积 公式 有效容积(m3)
V=KQHRT
1668
5.池的面积 公式 S=Qmax/Ns
151.8 87.6
10.出水堰设计 单格出水流量 物理意义 (m3/h) Q0 公式 数值 208.5 无三角堰的波水槽宽深设计 槽内流量 流量安全系数 (m3/h) 1.3 271.05
出水堰负荷 (L/s.m) q' 1.6
出水堰长 (m) Q0/q' 36.2
槽宽B (m) 0.32
槽自由跌水 临界水深hk 起端水深h 高度(m) (m) (m) 0.1 0.18 0.31
有效面积(m2) 417
6.池的几何尺寸(内净尺寸) 池内水深(m) 池长宽系数 h L/B 4 2
池组数 n 2
每组池设计尺寸(内净尺寸) H(m) B(m) L(m) 4.3 10.21 20.42
7.水解池上升流速核算 公式 上升流速(m/h) 判别可行性 v=h/HRT 1 可行 8.容积负荷核算 公式 Nv=Q*So/V 有机负荷
三、水解(酸化)池设计 1.设计条件 进水流量 名称 (m3/h) 符号 Q 进水 417 2.水质条件
总变化系数 Kz 1
水解酸化池设计计算书(免费)

水解酸化池设计计算书(免费)1.XXX1.1 Hydrolysis XXX VolumeTo calculate the volume of the hydrolysis tank。
we use the formula V=KZQHRT。
where V is the volume of the tank in cubic meters。
Kz is the total n coefficient (1.5)。
Q is the design flow rate in cubic meters per hour。
and HRT is the hydraulic n time in hours (6 hours)。
For example。
if we take a n coefficient of 1.5.a flow rate of 5 cubic meters per hour。
and a hydraulic n time of 6 hours。
we get a volume of 45 cubic meters.In the case of dyeing and printing wastewater。
the hydrolysis tank is divided into four compartments with a length and width of 2 meters each。
The effective depth of the tank is 3 meters。
so the volume of each compartment is 16 cubic meters。
and the total volume of the four compartments is 48 cubic meters.1.2 n of Upward Flow XXXXXX。
we use the formula ν=QVH/AHRT。
水解酸化池设计计算书

目录1水解酸化池设计计算 (1)1.1水解池的容积 (1)1.4.1堰长设计 (2)1.4.2出水堰的形式及尺寸 (2)1.4.3堰上水头h (3)11.4.4集水水槽宽B (3)1.4.5集水槽深度 (3)1.4.6进水堰简略图 (4)1水解酸化池设计计算1.1水解池的容积 水解池的容积VQHRT K V Z =式中:V ——水解池容积,m 3;z K ——总变化系数,1.5;Q ——设计流量,m 3/h ;HRT ——水力停留时间,h ,取6h ;则345655.1m V =⨯⨯=印染废水中水解池,分为4格,每格的长为2m ,宽为2米,设备中有效水深高度为3m ,则每格水解池容积为16m 3,4格的水解池体积为48m 3。
1.2水解池上升流速校核已知反应器高度为:m H 4=;反应器的高度与上升流速之间的关系如下:HRTH HRTA V A Q ===ν 式中: ν——上升流速(m/h );Q ——设计流量,m 3/h ;V ——水解池容积,m 3;A ——反应器表面积,m 2;HRT ——水力停留时间,h ,取6h ;则)/(67.064h m ==ν水解反应器的上升流速h m /8.1~5.0=ν,ν符合设计要求。
1.3配水方式采用总管进水,管径为DN100,池底分支式配水,支管为DN50,支管上均匀排布小孔为出水口,支管距离池底100mm ,均匀布置在池底。
1.4进水堰设计已知每格沉淀池进水流量s m hm Q /00035.036004/533'=⨯=; 1.4.1堰长设计取出水堰负荷)/(2.0'm s L q ⋅=(根据《城市污水厂处理设施设计计算》P377中记载:取出水堰负荷不宜大于)/(7.1m s L ⋅)。
''qQ L =式中:L ——堰长m ;'q ——出水堰负荷,)/(m s L ⋅,取0.2)/(m s L ⋅;'Q ——设计流量,m 3/s ;则75.12.010*******.0''=⨯==qQ L m ,取堰长m L 2=。
水解酸化池

3.3水解酸化池3.3.1设计说明印染废水中含有大量高分子有机物,较难直接被好氧微生物降解,而水解酸化可大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在水解酸化阶段,通过缺氧降解,使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易生化的小分子有机物,从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保证后续生化处理效果。
水解池中设计安装高速潜水推流器,以保证厌氧微生物和废水能充分接触,均匀水质。
3.3.2设计参数(1)容积负荷N V =3.2kgCOD/(m 3·d);(2)配水孔流速v=0.2m/s ;(3)设计水量Q=10000m 3/d ;(4)进水COD 浓度1600mg/L ;(5)有效水深h 2=5m ;(6)保护高度h 1=0.8m 。
3.3.3设计计算1.水解酸化池尺寸(1)总有效容积350003.2000016.1m N Q S V V =⨯=⨯= 式中:S ——进水COD 浓度,gCOD/L 。
(2)总表面积水解池高h 取5m ,则水解池表面积A 为:2100055000m h V A ===将水解池分为两大格,则每格体积312500250002m V V ===;每格表面积21150052500m h V A ===。
所以每大格外形尺寸取为L×B×H=50m×10m×5m 。
2.水力停留时间h Q V HRT 1224100005000=⨯== 3.填料设计池内填料采用由聚丙烯、聚乙烯制成半软性复合填料,它具有散热性能高,阻力小,布水、布气性能好,易长膜,又有切割气泡的特点。
取填料层为2.5m 高,距进水边池壁1.6m ,则填料体积为:32420.5210.61502m V =⨯⨯-⨯=)(填料4.污泥产生量水解酸化池的COD 去除率为30%,污泥的产生量按照每公斤COD 产生0.2kg 干污泥进行计算,产生的污泥主要在二沉池及气浮池进行泥水分离。
(1)干污泥产生量d kg W /9602.010000%306.1=⨯⨯⨯=(2)湿污泥产生量湿污泥含水率以99%计,则湿污泥产生量:d t d kg W W /96/9600001.096099.011===-= 换算成污泥体积,即:d m V /953=污泥5.污泥斗设计每大格设计五个污泥斗,共10个。
水解酸化+SBR的设计计算

1 前言SBR工艺早在20世纪初已有应用,由于人工管理的困难和烦琐未于推广应用。
此法集进水、曝气、沉淀在一个池子中完成。
一般由多个池子构成一组,各池工作状态轮流变换运行,单池由撇水器间歇出水,故又称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该工艺将传统的曝气池、沉淀池由空间上的分布改为时间上的分布,形成一体化的集约构筑物,并利于实现紧凑的模块布置,最大的优点是节省占地。
另外,可以减少污泥回流量,有节能效果。
典型的SBR工艺沉淀时停止进水,静止沉淀可以获得较高的沉淀效率和较好的水质。
由SBR发展演变的又有CASS和CAST等工艺,在除磷脱氮及自动控制等方面有新的特点。
但是,SBR工艺对自动化控制要求很高,并需要大量的电控阀门和机械撇水器,稍有故障将不能运行,一般必须引进全套进口设备。
由于一池有多种功能,相关设备不得已而闲置,曝气头的数量和鼓风机的能力必须稍大。
池子总体容积也不减小。
另外,由于撇水深度通常有 1.2—2米,出水的水位必须按最低撇水水位设计,故总的水力高程较一般工艺要高1米左右,能耗将有所提高。
SBR工艺一般适用于中小规模、土地紧张、具有引进设备条件的场合。
我国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国家建设部属市政设计研究院和上海、北京、天津等市政设计研究院,开始了SBR工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但大部分处于试验研究和小型污水处理厂的应用阶段。
目前,只有几座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SBR法工艺处理城市混合污水,其处理效果较好,如:昆明市日处理污水量15万吨的第三污水处理厂,其工艺为SBR法ICEAS技术,自投产以来,运行正常,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了设计标准。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所采用的DAT-IAT工艺是一种SBR法的变形工艺和中国目前最大的SBR法城市污水处理厂。
该工艺为方案的确定是根据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和开发区、以及国内有关污水处理专家共同完成的,经过对国内外污水厂的考察并充分论证,认为SBR法DAT-IAT工艺能够克服天津开发区工业废水比重大、水质水量变化幅度大的水质特征,其处理后的水质能够满足国家的排放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构筑物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专业: _____ 环境工程 _________ 班级:环工1211 ________ 题目: _____ 水解酸化池 _______ 指导教师:黄勇/刘忻
姓名: _______ 姚亚婷_________ 学号:1220103136 _________
2015年1月3日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目录
1.1水解池的容积 (1)
1.2水解池上升流速校核 (1)
1.3配水方式 (2)
1.4堰的设计 (2)
1.4.1 堰长设计 (2)
1.4.2 出水堰的形式及尺寸 (2)
1.4.3 堰上水头h1 (3)
1.4.4 集水水槽宽B (3)
1.4.5 集水槽深度 (3)
1.5进水管设计 (4)
1.6出水管设计 (4)
1.7污泥回流泵设计计算 (5)
水解酸化池设计计算
1.1水解池的容积
水解池的容积V
V K z QHRT
式中:V ——水解池容积,m3;
K z——总变化系数,1.5;
Q ---- 设计流量,Q=130m3/h;
HRT ——水力停留时间,设为6h;
则水解酸化池容积为V K Z QHRT =1.5*130*6=1170m3,
水解池,分为2格,设每格水解酸化池长18米,每格的宽为6.5m,
设备中有效水深高度为5m,则每格水解池容积为18*6.5*5=585m3
设超高为0.5m,则总高为5.5m
1.2水解池上升流速校核
已知反应器高度为:H=5.5m;反应器的高度与上升流速之间的关系如下:
Q V H
式中:
A HRTA HRT
上升流速(m/h);
Q 设计流量,m3/h ;
V 水解池容积,m3;
A 反应器表面积,m2;
HRT——水力停留时间,h,取6h;
则v=5.5/6=0.92(m/h)
水解反应器的上升流速0.5 ~1.8m/ h ,符合设计要求
1.3配水方式
采用总管进水,管径为DN100,池底分支式配水,支管为DN50,支管上均匀排布小孔为出水口,支管距离池底200mm,均匀布置在池底,位于所服务面积的中心。
1.4堰的设计1.4.1堰长设计
取出水堰负荷q' =1.5L/(sm)(根据《城市污水厂处理设施设计计算》P377中记载:取出水堰负荷不宜大于1.7L/(s m))。
式中:L——堰长m;
q 出水堰负荷,L/(s m),取1.5L/(s m);
Q'--- 设计流量,每格流量为0.018m3/s;
则L Q -M0 12m,取堰长L 12m。
1.4.2出水堰的形式及尺寸
出水收集器采用UPVC自制90o三角堰出水。
直接查第二版《给
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常用资料P683页,当设计水量为Q=0.018m3/s 时,过堰水深为77mm,每米堰板设3个堰口,过堰流速为。
取出水堰负荷q' 1.5L/(s m)(根据《城市污水厂处理设施设计计i 1.395m/s
算》P377中记载:取出水堰负荷不宜大于1.7L/(s m))。
每个三角堰口出流量为q 15 0.5(L/s) 0.0005(m3/s)
6 3
1.4.3堰上水头h i
h i Yr
式中:h i ——堰上水头m;
q ---- 每个三角堰出流量,m3/h ;
则h i辄匸#F)2诃叽取代50^。
1.4.4集水水槽宽B
'0.4
B 0.9 Q
式中:B——堰上水头m;
Q'------- 设计流量,m3/s;
为了确保安全集水槽设计流量Q。
二(1.2~1.5) Q'则
B 0.9 (1.5 0.018)040.2 m,因此水槽宽取200mm。
1.4.5集水槽深度
集水槽的临界水深:
2 式中:B ——堰上水头m ;
Qo ---- 安全设计流量,m 3/s ;
0.19m 。
集水槽的起端水深:h ° 1.73h k
式中:h° ------- 起端水深m ;
则 h 0 1.73h k 1.73 0.19 0.33 m ;取 h 0 350mm ;
设出水槽自由跌落高度:h 2 0.10m 100mm 。
则集水槽总深度h A h 2 h 0 0.05 0.1 0.35 0.5 m
1.5进水管设计
已知每格沉淀池进水流量 Q'=130/( 2*3600)=0.018m 3/s 查水力计算表得,管径DN=200mm
1.6出水管设计
取水在管中的流速为 2 0.6m/s ,(数据取自《建筑给排水设计手 册》)
4Q
式中:d 1 ------------- 出水管直径,mm
2 ――过堰流速,m/s ;
h k
2
Q 0 2
3 gB d 1 则h k I 2 3 (1.5 0.036) .9.8 0.22
1.7污泥回流泵设计计算
在水解酸化池中,按污泥回流泵的流量为 Q p 取污泥回流管设计流速 3 0.5m/s ,(数据取自 手册》),污泥回流管的直径为
d 2
式中:d 2 —出水管直径,mm
3 ――过堰流速,m/s ;
则 d 2 4Q 4 130 0.3m ,取 DN300 管
3 0.5 3600
则d i 4 0.036 、0.6 0.28 m ,取 DN300 管。
Q 130m 3 / h 计算。
《建筑给排水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