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间隙的击穿强
高电压技术复习总结

第2章气体放点的基本物理过程(这章比较重要,要记得知识点很多,要认真看)在第二章标题下面有一句话“与固体和液体相比·········”(1.电离是指电子脱离原子的束缚而形成自由电子、正离子的过程.电离是需要能量的,所需能量称为电离能Wi(用电子伏eV表示,也可用电离电位Ui=Wi/e表示)2。
根据外界给予原子或分子的能量形式的不同,电离方式可分为热电离、光电离、碰撞电离(最重要)和分级电离。
3.阴极表面的电子溢出:(1)正离子撞击阴极:正离子位能大于2倍金属表面逸出功。
(2)光电子发射:用能量大于金属逸出功的光照射阴极板。
光子的能量大于金属逸出功. (3)强场发射:阴极表面场强达到106V/cm(高真空中决定性)(4)热电子发射:阴极高温4。
气体中负离子的形成:电子与气体分子或原子碰撞时,也有可能发生电子附着过程而形成负离子,并释放出能量(电子亲合能)。
电子亲合能的大小可用来衡量原子捕获一个电子的难易,越大则越易形成负离子。
负离子的形成使自由电子数减少,因而对放电发展起抑制作用。
SF6气体含F,其分子俘获电子的能力很强,属强电负性气体,因而具有很高的电气强度。
5.带点质点的消失:(1)带电质点的扩散:带电质点从浓度较大的区域向浓度较小的区域的移动,使带电质点浓度变得均匀.电子的热运动速度高、自由行程大,所以其扩散比离子的扩散快得多。
(2)带电质点的复合:带异号电荷的质点相遇,发生电荷的传递和中和而还原为中性质点的过程,称为复合。
带电质点复合时会以光辐射的形式将电离时获得的能量释放出来,这种光辐射在一定条件下能导致间隙中其他中性原子或分子的电离。
6。
气体间隙中电流与外施电压的关系:第一阶段:电流随外施电压的提高而增大,因为带电质点向电极运动的速度加快复合率减小第二阶段:电流饱和,带电质点全部进入电极,电流仅取决于外电离因素的强弱(良好的绝缘状态)第三阶段:电流开始增大,由于电子碰撞电离引起的电子崩第四阶段自持放电:电流急剧上升放电过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击穿)外施电压小于U0时的放电是非自持放电.电压到达U0后,电流剧增,间隙中电离过程只靠外施电压已能维持,不再需要外电离因素.自持放电7.电子碰撞电离系数α:代表一个电子沿电力线方向行经1cm时平均发生的碰撞电离次数。
非均匀电场中空气间隙的击穿场强

非均匀电场中空气间隙的击穿场强1. 引言在电气工程领域,非均匀电场中空气间隙的击穿场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涉及到电场强度和介质击穿的关系,对于电力设备的设计和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电场的基本概念开始,逐步深入探讨非均匀电场中空气间隙的击穿场强,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话题。
2. 电场的基本概念电场是由电荷引起的力场,其强度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电场强度来描述。
在均匀电场中,电场强度是恒定的,但在非均匀电场中,电场强度会随着位置的不同而变化。
当介质中存在空气间隙时,电场的分布会更加复杂,这就涉及到了击穿场强的概念。
3. 非均匀电场中的空气间隙在电气设备中,空气间隙是不可避免的。
当电场作用于空气间隙时,由于空气的击穿特性,电场强度会达到一定数值时,就会导致击穿现象的发生。
研究非均匀电场中空气间隙的击穿场强对于电器设备的设计和绝缘结构的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
4. 非均匀电场中空气间隙的击穿机理空气间隙的击穿是非均匀电场中重要的击穿形式。
当电场强度达到一定数值时,空气中的原子和分子会发生电离,形成等离子体,导致电流的流动和电场的崩溃。
而击穿场强就是指在这种情况下,电场强度达到使介质击穿的临界值。
我们通常用特定的实验方法来测量空气间隙的击穿场强,以便在电器设备中合理地应用。
5. 非均匀电场中空气间隙的影响因素在研究非均匀电场中空气间隙的击穿场强时,需要考虑到许多影响因素,比如空气间隙的形状、尺寸、表面状态,电场的分布情况以及气体的密度和湿度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击穿场强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全面的考虑和合理的控制。
6. 个人观点和总结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充分理解非均匀电场中空气间隙的击穿场强,以便合理设计电气设备,确保设备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电场的基本理论,结合实际工程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电气设备的发展做出贡献。
结语通过本文的探讨,相信读者对非均匀电场中空气间隙的击穿场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气体间隙的击穿强度

钢 铜
铝 锌
稍不均匀电场中高真空的直 流击穿电压与电极材料的关
系 在完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击穿电压随电极材料熔点的 提高而增大,因为强场发射电流达到临界电流密度,致使金 属微细突起物迅速熔化成金属蒸气导致击穿。
钢电极T=293K 铜电极T=80K 铜电极T=293K
电极材料与电极温度对高真空交流击穿 对电极电采压取的冷影却响措施具有与提高电极材料熔点相同的 效果,也可使击穿电压提高。
(3)其他形状的电极布置
球状电极的电场不均匀系数 大于相同半径的圆柱电极;
间隙距离增大时,电场不均 匀系数也增大。
U b=Em
d f
➢ 极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
不对称布置的极不均匀场间隙的极性效应很明显,而且 其击穿的极性效应与稍不均匀场间隙相反。
尖-板和尖-尖空气间隙的直
棒-棒和棒-板空气间隙 的工频
(3)极不均匀电场中屏障的使用
直流电压下尖-板空气间隙的
击穿电压和屏障位置的关系
屏障应靠近尖电极,使比较均
正尖-板间隙中屏障
匀的电场区扩大。但离尖电极过
屏障的靠作近用尖电极或板 近时,屏障上空间电荷的分布将
电极时,屏障效应消失,正、 变得不均匀而使屏障效应减弱,
负极性下出现很大差别。 因此屏障有一最佳位置。
400 100
10
10.01 0.1
1
10 d/cm
Ub=24.22 d+6.08 d (kV )
(1)均匀电场中电极布置对称, 击穿无极性效应;
(2)均匀场间隙中各处电场强 度相等,击穿所需时间极短, 其直流击穿电压、工频击穿电 压峰值、50%冲击击穿电压相同;
(3)击穿电压的分散性很小。
➢ 稍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
气体间隙的击穿

颗粒的大小和分布对击穿电压有显著 影响。大而密集的颗粒会导致局部电 场增强,从而降低整体的击穿电压。
04
气体间隙击穿的预防与控制
提高气体纯度与压力
总结词
提高气体纯度与压力可以有效降低气体间隙的击穿概率。
详细描述
气体纯度越高,气体间隙中的杂质和污染物就越少,从而降低了气体间隙的击穿概率。同时,提高气体的压力也 可以增加气体分子的密度,进一步降低击穿的可能性。
击穿过程具有瞬时性、随机性和复杂 性,与气体压力、温度、气体类型、 电极形状和电压波形等因素有关。
气体间隙击穿的物理过程
电场增强
在强电场的作用下,气体分子中 的电子被激发,形成传导电流。
电离与雪崩效应
随着电场的增强,气体分子中的 电子被加速并获得足够的能量, 与气体分子碰撞产生电离,形成 更多的电子和正离子,导致电流
迅速增加。
放电通道的形成
当电流达到一定阈值时,放电通 道形成,气体间隙由绝缘状态变
为导电状态。
气体间隙击穿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高压设备
气体间隙击穿在高压设备 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高 压变压器、断路器、绝缘 子等。
电子设备
气体间隙击穿在电子设备 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 电容器、电子管、晶体管 等。
水平和击穿阈值。
详细描述
新型气体介质如氩气、氦气等惰性气体,以及混合气体如SF6、CF4等,由于其高电负 性和不活泼的化学性质,具有很好的绝缘性能和耐电弧侵蚀能力。这些新型气体介质在 高压电气设备中广泛应用,如GIS、变压器、断路器等,以提高设备的绝缘水平和运行
可靠性。
高电压气体间隙的击穿特性研究
在高温下,气体分子 会吸收热量并获得足 够的能量,从而发生 热电离。
第3章 气体间隙的击穿强度

(a)SF6和一些氟里昂气体属于强电负性气体,其绝缘强度比空气高得 多,因此用于电气设备时其气压不必太高,使设备的制造和运行得以简 化。
(b)氟里昂12(CCI2F2)的绝缘强度与SF6相近,其液化温度也可满足 户内设备的条件,但为保护大气中的臭氧层,国际上早已将氟里昂12列 入第一批需限制和禁用的氟里昂。
学
3.2 雷电冲击电压下的击穿
Ø 冲击电压的标准波形
高电压工程基础
大 Ø 放电时延
工气体击穿的必备条件: (1)电场足够高或电压足够大 (2)气隙中存在有效电子
理 波前时间
半峰值时间
标准雷电波的波形: T1=1.2μs±30%, T2=50μs±20% 对于不同极性:+1.2/50μs或-1.2/50μs
(3)一定的时间
高电压工程基础
安 操作冲击波的波形: T1=250μs±20%, T2=2500μs±60%
对于不同极性:+250/2500μs或-250/2500μs
西 高电压工程基础
高电压工程基础
Ø 放电时延
Ø 50%击穿电压及冲击系数
临界 击穿电压
统计时延:从外施电 压达Uo时起,到出现 一个能引起击穿的初 始电子崩所需的第一 个有效电子所需时间
高电压工程基础
学
高电压工程基础
3.1 稳态电压下的击穿
大 Ø 均匀电场中的击穿
Ub/kV
eg:高压静电电压表的电极布置
静电电压表
特点:
400
工 100
10
理 10.01 0.1
1
10 d/cm
(1)均匀电场中电极布置对 称,击穿无极性效应;
(2)均匀场间隙中各处电场强 度相等,击穿所需时间极短, 其直流击穿电压、工频击穿电 压峰值、50%冲击击穿电压相
高电压 第3章 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

1-U0%
2-U100%
3-U50%
图3-13 空气间隙冲击伏-秒特性示意图
二、伏秒特性的用途
1. 间隙伏秒特性的形状决定于 电极间电场分布 2. 伏秒特性对于比较不同设备 绝缘的冲击击穿特性具有重 要意义 3. 伏-秒特性比50%击穿电压 提供了更完整的击穿特性数 据,因而在绝缘配合中伏- 秒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击电压来进行高压试验
我国采用如图所示的±250/2500us标准操作冲 击波形。
四、操作冲击电压 下的击穿
电力系统在操作或发生事故时,因状态发生突然变
化引起电感和电容回路的振荡产生过电压,称为操 作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峰值有时可高达最大相电压 的3-3.5倍
额定电压超过220kV的超高压输电系统,应
按操作过电压下的电气特性进行绝缘设计
超高压电力设备(>330kV)也应采用操作冲
图3-6 空气中尖-板和尖-尖电极的直流 击穿电压与间距的关系
二、工频交流电压
升压方式: • 电压慢电压慢慢升高,直至发生击穿。升 压的速率一般控制在每秒升高预期击穿电 压值的3%。 • “棒-棒”气隙的工频击穿电压要比“棒板”气隙高一些,因为相对而言,“棒-棒” 气隙的电场要比“棒-板”气隙稍为均匀一 些。
图3-12 确定间隙伏-秒特性的方法
一、伏秒特性曲线的制作
保持一定的冲击电压波 形不变,而逐级升高电
压,以电压为纵坐标, 时间为横坐标 电压较低时,击穿一般 发生在波尾,取该电压 的峰值与击穿时刻,得 到相应的点 电压较高时,击穿一般 发生在波头,取击穿时 刻的电压值及该时刻, 得到相应的点
图3-8 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形 T1-波前时间 T2-半峰值时间 Umax-冲击电压峰值
5-1提高气体间隙击穿电压的方法

高电压绝缘技术第三章:气体间隙击穿电压及提高方法引言:击穿电压的影响因素气体种类:空气和高介电强度气体电压种类:持续作用电压(直流、交流);冲击电压(雷电冲击、操作冲击)电场分布:当间隙距离相同时,电场越均匀击穿电压越高气体状态:一般要折算到标准大气状态分散性小:直流、交流、50%冲击击穿电压基本相同均匀电场中空气的电气强度大致为30kV(峰值)/cm经验公式为:d :间隙距离;:空气相对密度一、持续作用电压下空气的击穿电压1 均匀电场中的击穿电压)(08.622.24峰值kV d d U b δδ+=δ一、持续作用电压下空气的击穿电压2 稍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电压一般规律:极性效应不明显;直流、交流、冲击电压下击穿电压相同;击穿电压和电场不均匀程度有极大关系,越均匀击穿电压越高。
球-球间隙和球-板间隙当不均匀程度增加时,不接地电极电场强;由于电晕起始电压=击穿电压,不接地电极为正时击穿电压高。
一、持续作用电压下空气的击穿电压3 极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电压一般规律:间距很大时,电极影响不大,都接近于棒-板间隙;极性效应明显;分散性很大,不同电压波形下差异明显。
1)极性效应直流电压:正棒负板<棒-棒<负棒正板。
平均击穿场强:正极性棒-板间隙:4.5kV/cm负极性棒-板间隙:10kV/cm正极性棒-棒间隙:4.8kV/cm负极性棒-板间隙:5.0kV/cm(略微不对称)1)极性效应交流电压:棒-板间隙击穿总是在棒的极性为正、电压达到峰值时发生,击穿电压与直流正极性击穿电压相近平均击穿场强:棒-棒间隙:3.8kV(有效值)/cm5.36kV(峰值)/cm棒-板间隙:3.35kV(有效值)/cm4.8kV(峰值)/cm2)饱和现象工频电压:长间隙中棒-板间隙的“饱和”现象尤为明显2)饱和现象a 、雷电冲击电压波国标规定:%20s 50T t ±μ=%30s 2.1T f ±μ=二、冲击电压作用下气隙的击穿特性1、冲击电压波形b 、操作冲击电压波国标规定:%60s 2500T %20s 250T t f ±μ=±μ=二、冲击电压作用下气隙的击穿特性1、冲击电压波形f S L t t t +=统计时延:从电压达到的瞬时起到气隙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止放电发展时间:从形成第一个有效电子的瞬时起到到气息完全击穿止升压时间:电压从零升到静态击穿电压的时间s t 0U f t 0U 0t 二、冲击电压作用下气隙的击穿特性2、放电时延放电时延特点:a 、小间隙、均匀场:短,占主要部分b 、大间隙、极不均匀场:长,占主要部分C 、随着冲击电压幅值的不断升高,将越来越短L t s t f t L t L t 间隙中出现一个能引起电离过程并最终导致击穿的电子称为有效电子统计时延服从统计规律的原因:1)、有效电子的出现具有统计特性,有些自由电子被中和,有些可能扩散到间隙外。
气体间隙的击穿强度

碰撞电离击穿模型
总结词
碰撞电离击穿模型认为气体间隙的击穿是由于气体分子在强电场下被加速并与其他气体分子发生碰撞 ,导致气体分子电离,形成导电通道。
详细描述
在强电场的作用下,气体分子被加速并获得能量。这些能量使得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变得更加剧烈。 当气体分子与其他气体分子发生碰撞时,碰撞会产生足够的能量,使气体分子电离,形成导电通道。 随着导电通道数量的增加,气体间隙的击穿最终会发生。
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谢谢
THANKS
04 气体间隙击穿的未来研究方向
CHAPTER
高压气体间隙的击穿特性研究
总结词
高压气体间隙的击穿特性研究是当前研究的 热点之一,对于理解气体间隙的击穿机制和 优化高压设备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随着电力和能源领域的发展,高压气体间隙 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高压电容器、气体绝 缘开关等。然而,高压气体间隙的击穿特性 研究仍存在许多挑战,如高电场强度下的电 子崩塌机制、气体分子与电极表面的相互作 用等。未来的研究需要深入探讨这些机制,
气体间隙 气体间隙击穿强度概述 • 气体间隙击穿的理论模型 • 气体间隙的实际应用 • 气体间隙击穿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气体间隙击穿强度概述
CHAPTER
定义与特性
定义
气体间隙的击穿强度是指气体在电场 作用下,从绝缘状态转变为导电状态 所需的最低电场强度。
特性
气体间隙的击穿强度与气体的种类、 压力、温度、电场均匀程度以及气体 中的杂质和水分等因素有关。
影响因素
气体压力
气体压力越高,击穿强度越大。
电场均匀度
电场越均匀,击穿强度越高。
气体种类
不同气体的击穿强度存在差异, 如空气、氮气、氦气等,其击 穿强度依次递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0.01Eb来自Ub0.040.1
0.4
12
4
100 80 60 40
20
10 8 6 4
2
1
10 d / cm
图 稳态电压作用时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的峰值Ub与极间距离d的关系
均匀电场的击穿特点是击穿前无电晕,无极性效应,直流、交流 、正负 冲击电压的击穿电压是相同的,均可用此经验公式计算。
特点:
气体放电理论可以解释规律,不能准确计 算间隙击穿电压。
怎么办呢?
典型电极结构 试验数据
实际电极布置
3.1 稳态电压下的击穿
稳态电压:直流与工频电压均为持续作用的电压, 这类电压随时间的变化率很小,在放电发展所需 时间内(以微秒计),外施电压的变化可忽略不 计的电压。
3.1.1 均匀电场中的击穿
静电电压表
均匀场工程实践中非 常少见!为什么呢?
均匀电场中空气的击穿场强 (峰值)为30kV/cm。
Ub 24.22d 6.08 d
式中 d —间隙距离,cm; δ —空气相对密度。
在均匀电场中,从自持放电开始到间隙完全击穿的放电时延可以忽 略不计,因此相同间隙的直流击穿电压与工频击穿电压(幅值)都 相同,且击穿电压的分散性也较小。均匀电场中空气间隙的击穿电 压经验公式为:
前者是由雷电造成的幅值高、陡度大、 作用时间极短的冲击电压;后者是由
,分散性不大; ④ 击穿电压和电场均匀程度关系极大,电场越均匀,同样间隙
距离下的击穿电压就越高。
若两球对称布置,其中任何一球都不接地,测量对地对称的直流电 压时,无极性效应,但通常是一球接地使用,如图1.12所示,由于 大地的影响,电场分布不对称,因而有极性效应。
8
(1)球间隙 (eg:高压实验室中的测量球隙)
在电气设备上,应尽量采用 棒-棒类对称型的电极结构, 而避免棒-板类不对称的电极 结构。
“棒一棒”气隙的工频击穿电压要比“棒一板”气隙高 一些,因为相对而言,“棒 -棒”气隙的电场要比
“棒一板”气隙稍微均匀一些,(后者的最大场强区完 全集中在棒板附近,而前者则由两个棒极来分摊 )
小 结:
1、均匀电场的击穿特点
+
-
正棒—负板间隙的击穿电压最 低
负棒—正板间隙的击穿电压最 高
棒—棒间隙的击穿电压介于两 者之间。(间隙距离减小,不 均匀度减小)
极不均匀电场的击穿特性-工频交流电压
由于棒—板间隙的击穿总是 发生在棒级为正时的半个周 期且电压达幅值时,故其击 穿电压(峰值)和直流下正 棒—负板时的击穿电压相近。
加拿大魁北克省水电局 研究所高电压试验室 尺寸 82×67×51.2 m3
Ub/kV (峰值)
正极性直流电 压与冲击电压 负极性直流电 压及冲击电压 气隙距离已超 出用以测量电 压时所推荐的 变动范围
d/cm
图 一球接地时,直径为D的球隙的 击穿电压Ub与间隙距离d的关系
当d<D/4时,击穿特性
与均匀电场相似,无极性 效应;
(1)均匀电场中电极布置对称,击穿无极性效应;
(2)均匀场间隙中各处电场强度相等,击穿所需时间极短, 其直流击穿电压、工频击穿电压峰值、50%冲击击穿电压相 同;
(3)击穿电压的分散性很小。
3.1.2 稍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
典型电极 球—球间隙、球—板间隙、圆柱—板、同轴圆柱间隙
⒈ 特点
① 击穿前不能形成稳定的电晕放电; ② 电场不对称时,有极性效应,不很明显; ③ 直流、工频下的击穿电压(幅值)以及50%冲击击穿电压相同
击穿前无电晕、无极性效应、各种电压作用时其击穿电压 (峰值)都相同。
2、稍不均匀电场的击穿特点
击穿前无稳定电晕、极性效应不明显、各种电压作用下的击 穿电压几乎一致。
3、极不均匀电场的击穿特点
击穿前有稳定的电晕、有明显的极性效应、各种电压波形对 击穿电压影响很大。
冲击电压就是作用时间极为短暂的电
压,一般指雷电冲击和操作冲击电压。
(1)r/R<0.1时,极不均匀电场,
击穿前先出现电晕,且Uc的值很 低,因此上述电气设备均不设计
在这一r/R范围内。
U b=Em
d f
(2)r/R >0.1时,稍不均匀电场, 击穿前不出现电晕,且由图可见, 当r/R ≈0.33时击穿电压出现极大 值(上述电气设备在绝缘设计时 尽量将r/R选取0.25~0.4的范围 内)。
Ub随着d的增大而 显著增加;
Eb基本不变,但 随着d过大,电场 的均匀强度减弱 ,则Eb会稍稍下 降。在d=1~10cm 的范围内,其击 穿场强约30kV/cm 。
Ub 24.4d 6.1 d (kV)
Ub / kV Eb /kV c·m-1
400
200 100
80 60 40
20
10 8 6 4
dD/4时,电场不均匀
度增大,大地对球隙中电 场分布的影响加大,平均 击穿场强减小,击穿电压 的分散性增大。
极性效应:稍不均匀电场 中,电晕起始电压就是其 击穿电压,所以起晕电压 较低的负极性下击穿电压 略低于正极性下的数值。
10
(2)同轴圆柱电极
(eg:高压标准电容器、单芯电缆、GIS分相母线)
d:间距 f:不均匀系数 Em:最大场强
同轴圆柱
击穿电压随r变化出现极大值可解释 为:当r很大时虽然电场均匀度接近1, 但因气隙距离d=(R-r)很小,所以Ub 很低;若r过小,虽然此时d增大,但由 于电场不均匀度增大,也会使Ub下降。
(3)其他形状的电极布置
U b=Em
d f
球状电极的电场不均匀系数 大于相同半径的圆柱电极;
间隙距离增大时,电场不均 匀系数也增大。
3.1.3 极不均匀场中的击穿
在间隙很大时,不同形状电极的间隙击穿电压差别并不 大,在一极接地时都接近于棒-板电极击穿数据。因此 通常选取尖-板和尖-尖作为典型电极,分别用来估算工 程中不对称布置和对称布置时所需的绝缘距离。
不对称布置的极不均匀场间隙的极性效应很明显,而且 其击穿的极性效应与稍不均匀场间隙相反。
在各种各样的极不均匀电场气隙中:
➢ “棒-棒”气隙:完全对称性 ➢ “棒-板”气隙:最大不对称性 其它类型不均匀电场气隙击穿特性介于这两种之
间。 对于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各种极不均匀电场气隙来
说,均可按其电极的对称程度分别选用“棒棒”或“棒-板”两种典型气隙的击穿特性曲 线来估计其电气强度。
极不均匀电场的击穿特性-直流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