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气体直流击穿特性

低压气体直流击穿特性
低压气体直流击穿特性

低压气体直流击穿特性

(大连理工大学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大连 116024)

摘要:通过低气压直流辉光放电发生装置,研究了氩气的气压与击穿电压的关系,在放电极板间隙及极板材质不变的情况下,得到了氩气的帕邢曲线,给出了氩气的最小击穿电压和最佳击穿条件.

关键词:帕邢定律;放电击穿;击穿电压;直流辉光放电

Breakdown characteristics of DC

glow discharge

###(201021###)

(Dalian U niversity o f T echnology School o f P hysics a nd O ptoelectronic E ngineering, D alian 116024)

Abstract:The e lectrode v oltage v ersus g as p ressure i n g low d ischarge o f A rgon i s s tudied u sing D C g low discharge generating devi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ode voltage and argon pressure is under the law o f P aschen l aw .By c hanging t he a r p ressure ,a m inimal v oltage a nd t he b est b reakdown c ondition a re found .

key words:Paschen l aw ;discharge b reakdown ;breakdown v oltage ;DC g low d ischarge

0 引言

气体在常态下是良好的绝缘体,在直流电场下没有载流能力,但在一定激励作用下,使气体中的中性粒子发生电离形成正负电离的粒子,当粒子数达到一定数目时,气体就成了导体,在此情形下施加一定的电场,粒子在场作用下会定向移动,就发生了气体放电现象 . 气体放电分为自持放电和非自持放电,非自持放电指的是存在外致电离源的条件下才能维持放电,而支持放电指去掉外致电离源的条件下 ,仍能维持放电 .气体从非自持放电到自持放电的过程称为气体的击穿 [1].

1 辉光放电

辉光放电是气体放电现象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低压气体的辉光放电是指放电气体的压强在10—3至l torr范围的放电,放电时出现特有的光辉. 辉光放电是一种自持放电,它主要是靠正离子轰击阴极所产生的二次电子发射来维持。电极问不同放电区域的发光强度、电位、电场强度、空间电荷量和电流密度的大小是不同的。从阴极开始首先是阿斯顿暗区,在这个区域里,电子从阴极出发,但从电场中获得的能量还不足以激发原子,因此在这里出现一个很薄的暗区 .经过阿斯顿暗区之后,电子从电场中获得的能量足以使原子激发, 阴极辉光就是这

些受激发的原子发出的。阴极辉光紧贴在阴极上掩盖了阿斯顿暗区。紧接阴极辉光的是克罗克斯暗区,在该区中电子的能量大部分用于电离碰撞。由此产生的大量电子从电场重新获得激发能,与气体碰撞而产生负辉区。负辉区的边界就相当于电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去激发原子所在的范围,负辉区发光很强。在此之后又出现了法拉第暗区和正柱区,正柱区是从法拉第暗区一直向阳极伸展和气体大量被激发和电离的区域,它是辉光放电的主要区域,又称等离子体区 .当降低气压时,负辉区和法拉第暗区开始扩展, 正柱区会缩短,气压足够低时正柱区可以完全消失。如果在一定的气压下维持放电电流不变, 缩小电极间距离,当电极间的距离较近时正柱区也可以不存在 .在电子到达阳极以前的几个自由程的距离内,电子从电场得到相当大的能量,这些电子能够激发气体原子发光, 所以在阳极附近会出现阳极辉光。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各个暗区并不是绝对无光,而是对于亮的辉光区暗了一些,例如阳极暗区比阴极辉光区还要亮.[3]

2 帕邢定律

1889年,帕邢在测量气体放电击穿电压u与电极距离 d和气体压力p的关系时发现,在2个平行平板电极加上直流电压后!在两极间形成均匀电场!如果气体成份和电极材料一定,气体恒温,冷电极条件下,击穿电压U是 pd的函数,改变 pd时,有一极小值 .

根据汤生放电原理,在均匀电场中,放电电流,放电电流为

I=

I

exp(!d)

1!r[exp(!d)!1]

(1)

其中!为电子对气体的体积电离系数,即1个电子从阴极到阳极繁衍过程中,单位距离所增加的电子数;I o为初始电流;d为阴阳极间距离;r为正离子的表面电离系数,即一个正离子轰击阴极表面而发射出1个新的电子.[5]

μ=r[exp(!d)!1] (2)其中μ称为倍增系数,即1个电子从阴极到阳极会使气体电离出现 exp(!d)-1个正离子,这些正离子轰击阴极表面会打出μ个二次电子.当μ=1时,放电气体本身就可以维持放电 .因此μ=1称为自持放电的必要条件,这个条件的物理意义是,从阴极放出1个电子!在与中性原子碰撞时产生了 exp(!d)-1个正离子,当这些正离子到达阴极后,能再放出1个电子,使气体放电能持续下去.此时的电压称为击穿电压,又称起辉电压.

V B =

N

o

U

1

pd

ln(

N

ln(1+1/r)

)+ln(pd)

(3)

式中N O为电子在单位压力下1cm路程内碰撞次数。可见,U是 pd的函数.[5]

3 实验过程

实验装置为大连理工物光学院制造的低气压直流辉光放电发生装置,具备水冷系统以及氩气的控制与调节系统。放电管构造示意图见图 1.

图 1:辉光放电管构造示意图[4]

1水冷法兰 2阴极 3双探针 4等离子体 5阳极 6玻璃管 7气体流量管

实验前将玻璃管抽真空至1~2pa ,调节减压阀,改变通气流量,使放电管内的气压为20Pa ,调节输出电压,记录气体击穿瞬间的击穿电压值,放电管气压间隔10pa ,依次测量值至100pa ,得到9组线性区的气体压强与击穿电压值,而后将压强调制20pa ,在从20pa 按顺序降至5pa 测量其中5至6组非线性区的气体压强与击穿低压值。测量值如图 2所示.

4 实验数据与分析

图2 帕邢曲线p ,d ,U B 测量值

氩气压强

P/pa 7.2 9.0 11 13 15 17 20 30 Pd/cm.pa 36 45 55 65 75 85 100 150 击穿电压/v 309 294 305 304 310 318 320 356 氩气压强

P/pa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Pd/cm.pa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击穿电压/v 356 387 412 445 473 508 523 554

由测量值绘制帕邢曲线(附页坐标纸),从帕邢曲线极小值点A(47.5,293),pd的最佳值为47.5cm.pa,此时达到最小击穿电压,为293V,实验时出于安全考虑,极板间隙是固定值,为5.00cm。从实验数据绘制的帕邢曲线验证了,pd值低于100cm.pa时处于非线性区,当pa值大于100cm.pa时,进入线性区.

5 实验结果与讨论

由帕邢曲线,找到最小击穿电压约293V,最佳击穿条件在P=9.5pa,d=5.00cm时。此外,氩气压强太大或太小都不利于气体起辉,当压强较大时,放电管内中性粒子束较多,当电压较小时,已电离的粒子碰撞中性粒子,由于粒子在单位路程内碰撞的粒子束多,很难使中性粒子电离,因此必须提高极板电压,而当气体压强过小时,带电粒子碰撞中性粒子的概率大大降低,也很难起辉.

另外,实验时需要注意几个地方,首先,测量顺序必须严格遵守,第一组数据从20Pa 开始测量,而后依次增加10Pa至100Pa,进行线性区测量,而后调回20Pa,从20Pa开始逐渐降低气压测量,否则,如果在测完100Pa后直接测5Pa左右的时候,之前100Pa时在管内残留有较多的电离的粒子,会对试验产生很大影响。而且在每次读取完击穿电压值后,必须先调回100V以下,使放电熄灭,去除部分电离的粒子,也避免了在调节气压过程中出现再次击穿,使下一组数据的测量的初始条件较上一组变化不大。由于气压小于20Pa时处于非线性区,所以在此区间测量间隔应减小.

在读数过程中发现,电压值在击穿后会出现下降,当气压值较高时尤为明显,这是由于击穿后,电流电流自动增加,放电电压借助回路自动适应调整,特别是亚辉光放电模式下的伏安特性呈现负阻性,导致电压降低[2].另外,在气压较低时,可以观察到辉光放电发光先在阳极附近建立,随着气压的增大,击穿时辉光放电逐渐向阴极附近扩散.

参考文献

[1] 余虹,张家良,等. 大学物理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95~199

[2] 余虹,张家良,等. 大学物理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99~204

[3]赵永莉.变气压直流辉光放电的数值模拟,2008

[4]龙珏,胡振辉等,低气压直流辉光等离子体实验装置[J],大学物理实验,2009,22(1):75~78

[5]侯清润,茅卫红等.气体放电实验与帕邢定律[J],物理实验,2004,24(1):3~5

化学危险物品燃爆特性-可燃气体(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化学危险物品燃爆特性-可燃气 体(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化学危险物品燃爆特性-可燃气体(新版)备注说明: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与生产在实施过程,两 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进行共同管理的基础。 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可能导致火灾事故的气体主要是各种燃气,包括管道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甲类可燃气体(爆炸浓度下限<10%)有:氢气、硫化氢、甲烷、乙烷、丙烷、丁烷、乙烯、丙烯、乙炔、氯乙烯、甲醛、甲胺、环氧乙烷、炼焦煤气、水煤气、天然气、油田伴生气、液化石油气等;乙类可燃气体(爆炸浓度下限≥10%)有:氨、一氧化碳、硫氧化碳、发生炉煤气等。可燃气体具有以下的危险性: 1.燃烧性。可燃气体一般遇到明火极易发生燃烧,容易引起大面积的火灾。 2.爆炸性。可燃气体与空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后,遇明火可发生爆炸。另外,液化可燃气体在容器中因受热等外界因素影响,体积迅速膨胀,也会引起爆炸。 3.受热自燃性。可燃气体有时不需要接触明火,只要受热达到

一定温度就可能发生燃烧。 4.扩散性。可燃气体一旦泄漏很容易向四周扩散,一旦成灾,往往波及面较大。 5.毒害腐蚀性。可燃气体大部分有毒,人体吸入后能引起中毒。有的气体燃烧时消耗掉空气中的大量氧气,也会导致人因缺氧而窒息。 由于有了以上的危险性,一旦可燃气体导致火灾的发生,其产生的危害更大。因为气体火灾具有以下特点: 1.容易蔓延扩展。气体比液体和固体物质更容易着火,而且燃烧速度快,特别是有可燃气体泄漏的火场,能迅速蔓延扩展到气体所能充满的有限空间以及所波及的区域,造成大面积火灾。 2.容易发生爆炸。如果未燃烧的可燃气体大量扩散,积累到一定的浓度,就容易爆炸;盛在容器中的可燃气体再受到一定压力或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也容易爆炸,危及人的生命。 3.容易复燃。可燃气体在很多情况下是处于高压状态和压缩状态的,扑救从高压喷出的燃烧气体而导致的火灾是十分困难的,因

几种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及预防

几种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及预防常见有毒有害气体按其毒害性质不同,可分为: ①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 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②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氢等。 1.刺激性气体的危害与预防 许多工业生产过程都存在刺激性气体,如电焊、电镀、冶炼、化工、石油等行业。这些气体多具有腐蚀性,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可造成急性中毒。刺激性气体对机体的毒作用的共同特点,是对眼、呼吸道粘膜及皮肤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一般以局部损害为主,但也可引起全身反应。“三酸”蒸气既可刺激呼吸道粘膜,也可引起皮肤烧伤;长期接触低浓度酸雾,还可刺激牙齿,引起牙齿酸蚀症。氯、氨、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水溶性大,遇到湿润部位即易引起损害作用。如吸入这些气体后,在上呼吸道粘膜溶解,直接刺激粘膜,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和分泌增加,产生化学性炎症反应,出现流涕、喉痒、呛咳等症状。氮氧化物、光气等水溶性小,它们通过上呼吸道粘膜时,很少引起水解作用,故粘膜刺激作用轻微;但可继续深入支气管和肺泡,逐渐与粘膜上的水分起作用,对肺组织产生较强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严重时出现肺水肿。 刺激性气体的预防重点,是杜绝意外事故,防止跑、冒、滴、漏,并作好废气回收及综合利用。 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化和管道化采用自动控制技术,自动调节以维持正常操作条件,防止事故发生;提高设备的密闭性,防止金属设备腐蚀破裂;根据生产工艺特点选用合适的通风方法。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教案首页 题目:固体、液体和组合绝缘的电气强度 讲授内容提要: 1.固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 2.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 教学目的:掌握固体液体电击穿、热击穿理论 教学重点:理解影响固体液体击穿电压的因素及提高击穿电压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各种电场在不同电压下的击穿电压 采用教具和教学手段:多媒体及板书 授课时间:2014年9月1日授课地点:新教学楼1108 教室注:此页为每次课首页,教学过程后附;以每次(两节)课为单元编写教案。

第四章 固体、液体和组合绝缘的电气强度 本次课主要内容: 1.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 2.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 固体电介质击穿的机理 气、固、液三种电介质中,固体密度最大,耐电强度最高。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过程最复杂,且击穿后是唯一不可恢复的绝缘。 普遍规律:任何介质的击穿总是从电气性能最薄弱的缺陷处发展起来的,这里的缺陷可指电场的集中,也可指介质的不均匀性。 1. 固体电介质击穿特性的划分 2. 电击穿 电击穿理论建立在固体电介质中发生碰撞电离基础上,固体电介质中存在少量传导电子,在电场加速下与晶格结点上的原子碰撞,从而击穿。 3. 热击穿 由于介质损耗的存在,固体电介质在电场中会逐渐发热升温,温度 10-1 1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010 1011 1012时间(μs ) 500450400350300250200150100500击穿电压为一分钟耐压的百分比数(%)

升高导致固体电介质电阻下降,电流进一步增大,损耗发热也随之增大。在电介质不断发热升温的同时,也存在一个通过电极及其它介质向外不断散热的过程。如果同一时间内发热超过散热,则介质温度会不断上升,以致引起电介质分解炭化,最终击穿,这一过程称为电介质的热击穿过程。 影响固体介质击穿电压主要因素 电压的作用时间 温度 电场均匀度和介质厚度 电压频率 受潮度的影响 机械力的影响 多层性的影响 累积效应的影响 提高电介质击穿电压的方法 改进绝缘设计如采取合理的绝缘结构,使各部分绝缘的耐电强度能与共所承担的场强有适当的配合;改善电极形状及表面光洁度,尽可能使电场分布均匀,把边缘效应减到最小;改善电极与绝缘体的接触状态,消除接触处的气隙或使接触处的气隙不承受电位差。 改进制造工艺清除固体电介质中残留的杂质、气泡、水分等 改善运行条件注意防潮,加强散热冷却等。 固体电介质的老化

TVOC气体基本特性.

1. VOCs 的定义 VOCs 的学术定义:是指在正常状态下(20℃,101.3kPa ),蒸气压在0.1mmHg (13.3Pa )以上沸点在260℃(500℉以下的有机化学物质。 2.VOCs 的特性 ●均含有碳元素,还含有H 、O 、N 、P 、S 及卤素等非金属元素。● 熔点低,易分解,易挥发,均能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在阳光下产生光化学烟雾。

●常温下,大部分为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或特殊气味。● 大部分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 种类达数百万种,大部分易燃易爆,部分有毒甚至剧毒。● 相对蒸气密度比空气重。 3.VOCs 的分类 VOCs 按其化学结构,可以分为:烃类(烷烃、烯烃和芳烃)、酮类、酯类、醇类、酚类、醛类、胺类、腈(氰)类等。 4. 常见VOCs 的理化性质 所列部分VOCs 选自GBZ2.1《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 VOCs 的主要危害

1. 总体危害 (1)危害环境 ①在阳光和热的作用下参与氧化氮反应形成臭氧,导致空气质量变差并且是夏季光化学烟雾、城市灰霾的主要成分; ② VOCs 是形成细粒子(PM2.5)和臭氧的重要前体物质,大气 中VOCs 在PM2.5中的比重占20%~40%左右,还有部分PM2.5由 VOCs转化而来; ③ VOCs 大多为溫室效应气体--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升温。 (2)危害健康 ①刺激性&毒性 VOCs超过一定浓度时,会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道,使皮肤过敏、 咽痛与乏力; VOCs 很容易通过血液-大脑的障碍,损害中枢神经;VOCs 伤害人的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 ②致癌性、致畸作用和生殖系统毒性 2. 常见毒性VOCs 的具体危害

气体电介质的击穿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

第5章电介质的击穿气体电介质的击穿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

?电介质的击穿 介质发生击穿时,通过介质的电流剧烈地增加,通常以介质伏安特性斜率趋向于∞(即dI/dU=∞)——击穿发生的标志。 ?击穿电压 ?击穿场强: 电介质的击穿场强是电介质的基本电性能之一,它决定了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保持绝缘性能的极限能力。

5.1 气体电介质的击穿 ?正常气体中的载流子(离子和电子)在外电场作用下迁移,形成电流电流随电压增加而增加 电离产生的载流子来不及复合,全部到达电极 气体中出现碰撞电离,载流子浓度增大,电流不再保持恒定而迅速上升载流子数剧增,气体中的电流无限增大(dI/dU→∞)——丧失绝缘性能。 气体击穿(气体放电):气体由绝缘状态变为良导电 状态的过程。 击穿场强: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气体间隙距离之比.

击穿场强反映了气体耐受电场作用的能力,即气体的电气强度。 平均击穿场强:不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间隙距离之 比称 ?气体发生击穿时除电流剧增外,通常还伴随有发光及发热等现象。

5.1.1 均匀电场中气体击穿的理论 1.气体击穿的汤逊(Townsend)理论 电子崩形成过程(电子倍增过程)(1)电子崩与电流倍增 外界电离因子在阴极附近产生了一个初始电子,如果空间电场强度足够大,该电子在向阳极运动时就会引起碰撞电离,产生一个新的电子,初始电子和新电子继续向阳极运动,又会引起新的碰撞电离,产生更多的电子。

α 如电离系数为,则从阴极出发的一个电子,行经单位距离后增加为2α个电子。类似雪崩似地发展,这种急剧增大的空间电子流被称为电子崩。

气体介质击穿

气体介质击穿-正文 气体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碰撞电离而导致电极间贯穿 性放电的现象。气体介质击穿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主要的影 响因素为作用电压、电极形状、气体的性质及状态等。气体介 质击穿常见的有直流电压击穿、工频电压击穿、冲击电压击穿、 高气压电击穿、高真空电击穿、负电性气体击穿。 直流电压击穿直流电压作用下的气体介 质击穿。可分为以下两种。 ①在电极间电场是均匀的情况下,气压低于1大气压(约0.1兆帕)时,间隙击穿电压服从于帕邢定律。对于空气介质,击穿电压U b可按经验公式 进行计算。式中d为电极间距离(cm),δ为空气相对密度。一般情况下,空气介质击穿电压也可近似地用30kv/cm的击穿场强来估计。对于稍不均匀电场,如两球电极的间隙,当电极距离d与球直径D之比d/D<1/4时,可看作均匀电场,超过此限度时就不能这样考虑了。 ②在极不均匀电场的情况下,如棒-板电极的间隙,击穿场强E b 大为降低,并且还会出现极性效应,即正极性棒对负极性板的间隙击穿 电压小于相反极性的情形,如图1所示。引起极性效应的原因是由于正离子比电子运动慢很多,在间隙中形成正极性空间电荷,改变了电场分 布而引起不同的放电发展过程。在 0.3~3m电极间距离范围内,棒对板间隙的平均击穿场强E b分别约为:正极性棒电极时,E+≈4.5kV/cm;负极性棒电极时,E-≈10kV/cm。

工频电压击穿工频交流电压作用下的气 体介质击穿。在均匀电场(见不均匀电场)的间隙 中,工频击穿电压和直流击穿电压相等。在极不均匀电场的间隙中(如棒-板间隙),击穿总是发生在棒电极处于正极性的状态,因而交流击穿电压幅值与正极性棒对负极性板间隙的直流击穿电压相近。棒-板空气间隙的交流平均击穿场强为Eа≈4.8kV/cm,与上述E+很接近。为提供高电压输电线或变电所空气间隙距离的设计依据,近年来很多人研究长空气间隙的工频击穿电压(见长间隙击穿)。图2为1~ 10m间隙距离的击穿电压曲线。图中,曲线1、2是棒-棒电极间隙,上棒电极均为5m,下棒电极分别为6m及3m,两者的击穿电压稍有差异。这是因为曲线2的下棒电极短,大地的影响大。曲线3是棒-地间隙的击穿电压,它比棒-棒间隙的数值低许多,并且有“饱和”的趋势。这些试验是在室内进行的,后来由户外试验说明,并未出现“饱和”现象。“饱和”现象是由于试验室墙的影响引起的。进行长间隙的试验需要很大的试验室,投资很多。因此许多人在研究用理论模型计算或试验模拟来代替实际尺寸的试验。 冲击电压击穿冲击电压作用下的气体介质击穿现象。冲击电压可分两类:一类是雷电冲击电压,其标准波形为1.2/50,是模拟雷闪放电时造成的雷电过电压;一类是操作冲击电压,标准波形为 250/2500或波前时间为2000~3000的衰减振荡波,为模拟开关操作或系统故障时产生的操作过电压(见过电压)。不同电极形状空气间隙的雷电冲击击穿电压如图3 所示。由于冲击击穿电压有随机分散性,一般

易燃易爆气体、危化品-危险化学品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目录 表-1氩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 2乙炔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 3氧气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 4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 5苯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 6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 7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 8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 9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3) 10粗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 112-丁氧基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 121,2-二甲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7) 131,3-二甲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8) 141,4-二甲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9) 15二甲苯异构体混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1) 表7.6-132,2-二甲基丙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22) 表7.6-14二甲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3) 表7.6-15二甲氧基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4) 表7.6-161,2-二乙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5) 表7.6-171,3-二乙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6) 表7.6-181,4-二乙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7) 表7.6-19环己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8) 表7.6-20 1,3-环戊二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0) 表7.6-21环戊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1) 表7.6-22环辛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2) 表7.6-231,2-环氧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3) 表7.6-24环氧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4) 表7.6-25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5) 表7.6-26甲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6) 表7.6-272-甲基-1-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7) 表7.6-282-甲基-2-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9) 表7.6-292-甲基丁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0) 表7.6-30甲基叔丁基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1) 表7.6-31 甲醛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3) 表7.6-32 煤焦沥青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4) 表7.6-33 煤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5) 表7.6-34 汽油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6) 表7.6-35 柴油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7) 表7.6-36 溶剂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8) 表7.6-37 溶剂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9) 表7.6-381,2,3-三甲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0) 表7.6-391,2,4-三甲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2) 表7.6-401,3,5-三甲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3) 表7.6-41石脑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5)

pn结的特性,PN结的击穿特性,PN结的电容特性

pn结的特性,PN结的击穿特性,PN结的电容特性 PN结的击穿特性: 当反向电压增大到一定值时,PN结的反向电流将随反向电压的增加而急剧增加,这种现象称为PN结的击穿,反向电流急剧增加时所对应的电压称为反向击穿电压,如上图所示,PN结的反向击穿有雪崩击穿和齐纳击穿两种。 1、雪崩击穿:阻挡层中的载流子漂移速度随内部电场的增强而相应加快到一定程度时,其动能足以把束缚在共价键中的价电子碰撞出来,产生自由电子—空穴对新产生的载流子在强电场作用下,再去碰撞其它中性原子,又产生新的自由电子—空穴对,如此连锁反应,使阻挡层中的载流子数量急 剧增加,象雪崩一样。雪崩击穿发生在掺杂浓度较低的PN 结中,阻挡层宽,碰撞电离的机会较多,雪崩击穿的击穿电压高。 2、齐纳击穿:当PN结两边掺杂浓度很高时,阻挡层很薄,不易产生碰撞电离,但当加不大的反向电压时,阻挡层中的电场很强,足以把中性原子中的价电子直接从共价键中拉出来,产生新的自由电子—空穴对,这个过程称为场致激发。 一般击穿电压在6V以下是齐纳击穿,在6V以上是雪崩击穿。

3、击穿电压的温度特性:温度升高后,晶格振动加剧,致使载流子运动的平均自由路程缩短,碰撞前动能减小,必须加大反向电压才能发生雪崩击穿具有正的温度系数,但温度升高,共价键中的价电子能量状态高,从而齐纳击穿电压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具有负的温度系数。6V左右两种击穿将会同时发生,击穿 电压的温度系数趋于零。 4、稳压二极管:PN结一旦击穿后,尽管反向电流急剧变化,但其端电压几乎不变(近似为V(BR),只要限制它的反向电流,PN结就不会烧坏,利用这一特性可制成稳压二极管,其电路符号及伏 安特性如上图所示:其主要参数有:VZ 、Izmin 、Iz 、Izmax 电压才能发生雪崩击穿具有正的温度系数,但温度升高,共价键中的价电子能量状态高,从而齐纳击穿电压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具有负的温度系数。6V左右两种击穿将会同时发生,击穿电压的温度系数趋于零。 PN结的电容特性: PN结除具有非线性电阻特性外,还具有非线性电容特性,主要有势垒电容和扩散电容。 1、势垒电容:势垒区类似平板电容器,其交界两侧存储

氮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氮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名称氮;氮气 分子式N2 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209.8 ;沸点(℃):-195.6; 临界温度(℃):-147;临界压力(MPa):3.40; 相对密度(水=1):0.81(-196℃);相对密度(空气=1):0.97; 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 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不燃。 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储运条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的空气中。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以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学品等混装混运。应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泄漏处理: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的空气中。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以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学品等混装

混运。应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用雾状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毒性及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的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潜水员深潜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微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 急救方法: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瓶装气体的危险特性

气体的危险特性 2004-5-29 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开心网人人网 工业气体的危险特性系指易燃烧、易爆、有毒、腐蚀以及可能发生的分解、氧化、聚合倾向等性质。这种危险特性既不是气体瓶装以后才有的,也不是所有瓶装气体的共有现象。由于气瓶属于移动式压力容器,流动范围广,使用条件复杂,且常常是无专人监督使用,因而在客观上比固定式压力容器更难管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以及事故的危害性就会更大,因此,需要特别注意,高度警惕。 一、燃烧性 在已实行瓶装的78种工业纯气中,可燃气体有42种,占53.8%,其中又以烃类气体居多。它们燃烧热大都在2.39MJ/kg以上,比TN T炸药的燃烧热(0.39MJ/kg)高好几倍。尽管爆破力不能与燃烧热作简单的类比,但由此可以看出,一个普通液化烃气瓶一旦泄漏爆炸,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液化气体的特点是沸点低,极易气化,因而突然泄压时造成的闪蒸(即瞬间的迅速气化)是一般气体所没有的特殊现象。一般情况下,闪蒸量约为泄漏量的20%~30%,已蒸发气体自然地向大气扩散。这种闪蒸现象对于可燃的液化气体来说特别危险,因为迅速蒸发使气体来不及扩散而滞留在一定的空间范围里与空气混合形成了爆炸性气体,这就意味着已具备发生爆炸的先决条件。 通常比空气轻的气体在接近地面的大气中垂直扩散大于水平扩

散;而比空气重的气体在大气中则容易沉降,因而主要是水平扩散。水平扩散的结果会使气体在下风向沿地面大范围的空间里分散,如果是毒性或可燃性气体,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可燃性液化气体的燃烧危险性远比易燃液体大得多。汽油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易燃液体,沸点在50℃以上,闪点在-45℃左右,易挥发,爆炸性很强,挥发后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即可引爆。而瓶装可燃性液化气体的沸点低于常温,极易气化,已不能测定其闪点,并以此来衡量其危险级别。可见火灾危险性比汽油大得多。详见表2—3。 表2—3 几种液化气体的燃烧性能

第二章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1)

第二章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本章节教学内容要求: 气体分子的激发与游离,带电质点的产生与消失 汤森德气体放电理论:电子崩的形成,自持放电的条件,帕邢定律。 流注理论:长间隙击穿的放电机理,极性效应,先导放电,雷云放电及电晕。 必要说明:1)常用高压工程术语 击穿:在电场的作用下,由电介质组成的绝缘间隙丧失绝缘性能,形成导电通道。 闪络:沿固体介质表面的气体放电(亦称沿面放电)。 电晕:不均匀电场条件下的气体自持放电现象。 击穿电压(放电电压)Ub(kV):使绝缘击穿的最低临界电压。 击穿场强(抗电强度,绝缘强度)Eb(kV/cm):发生击穿时在绝缘中的最小平均电场强度。Eb=Ub/S(S:极间距离) 放电 辉光放电:当气体压力低,电源容量小时,放电表现为充满整个气体间隙两电极之间的空间辉光,这种放电形式称为辉光放电。 火花放电:在大气压力或更高的压力下,电源容量不大时变现出来的放电。主要表现为:从一电极向对面电极伸展的火花而不是充满整个空间。火花放电常常会瞬时熄灭,接着有突然出现。 电晕放电:在不均匀电场中,曲率半径很小的电极附近会出现紫兰色的放电晕光,并发出“兹兹”的可闻噪声,此种现象称为电晕放电。如不提高电压,则这种放电就局限在很小的范围里,间隙中的大部分气体尚未失去绝缘性能。电晕放电的电流很小。 电弧放电:在大气压力下,当电源容量足够大时,气体发生火花放电之后,便立即发展到对面电极,出现非常明亮的连续电弧,此称为电弧放放电。电弧放电时间长,甚至外加电压降到比起始电压低时电弧依然还能维持。电弧放电电流大,电弧温度高。 电气设备常常以一个标准大气压作为绝缘的情况,这是可能发生的是电晕放电,火花放电或者是电弧放电。 2)常见电场的结构 均匀场:板-板 稍不均匀场:球-球 极不均匀场:(分对称与不对称) 棒-棒对称场 棒-板不对称场 线-线对称场 §2-1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和消失 一.带电粒子的产生(电离过程) 气体中出现带电粒子,才可在电场作用下发展成各种气体放电现象,其来源有两个:一是气体分子本身发生电离,二气体中的固体或液体金属发生表面电离。 激励能:一个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到较远的轨道上去的现象称为激励,其值为两个能级之间的差值。 电离能:当外界加入的能量很大,使电子具有的能量超过最远轨道的能量时,电子就会

典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特性(新编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特性 (新编版)

典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特性(新编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化工事故的高发性与高危害性 目前,世界各国化工产业都在飞速发展,化工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同时火灾、爆炸、中毒等化工事故也在频繁发生,化工史是一部经济发展史,但同时也是一部化工事故史。2007年全年我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504952起,死亡98340人。 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典型性的气防事故来说明: 1、雾都劫难 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因几日无风,大雾笼罩,居民和工厂排放物质在无风状态下蓄积不散,导致许多人中毒,仅仅4天时间,死亡人数达4700多人。2个月之内,又有8000多人陆续丧生。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可悲的是,烟雾事件在伦敦出现并不是独此一次,相隔10年后又发生了一次类似的烟雾事件,造成1200人的非正常死亡。直到70年代后,伦敦市内改用煤气和电力,并把火电站迁出城外,使城市大气污染程度降低了80%,骇人的烟雾事

高电压技术第2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液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2-1电介质极化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2-2如何用电介质极化的微观参数去表征宏观现象? 2-3非极性和极性液体电介质中主要极化形式有什么区别? 2-4极性液体的介电常数与温度、电压、频率有什么样的关系?2-5液体电介质的电导是如何形成的?电场强度对其有何影响?2-6目前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理论主要有哪些? 2-7液体电介质中气体对其电击穿有何影响? 2-8水分、固体杂质对液体电介质的绝缘性能有何影响? 2-9如何提高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电压?

2-1电介质极化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电介质极化的基本形式有 (1)电子位移极化 图(1) 电子式极化 (2)偶极子极化 图(2) 偶极子极化 (a )无外电场时 (b )有外电场时 1—电极 2—电介质(极性分子) 2-2如何用电介质极化的微观参数去表征宏观现象? 答:克劳休斯方程表明,要由电介质的微观参数(N 、α)求得宏观参数—介电常数r ε,必须先求得电介质的有效电场i E 。 (1)对于非极性和弱极性液体介质,有效电场强度 0233r i P E E E εε+=+= 式中,P 为极化强度(0(1)r P E εε=-)。 上式称为莫索缔(Mosotti )有效电场强度,将其代入克劳休斯方程[式(2-11)],得到非极性与弱极性液体介质的极化方程为

01 23r r N εαεε-=+ (2)对于极性液体介质,由于极性液体分子具有固有偶极矩,它们之间的距离近,相互作用强,造成强的附加电场,洛伦兹球内分子作用的电场2E ≠0,莫索缔有效电场不适用。 2-3非极性和极性液体电介质中主要极化形式有什么区别? 答:非极性液体和弱极性液体电介质极化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电子位移极化,偶极子极化对极化的贡献甚微;极性液体介质包括中极性和强极性液体介质,这类介质在电场作用下,除了电子位移极化外,还有偶极子极化,对于强极性液体介质,偶极子的转向极化往往起主要作用。 2-4极性液体的介电常数与温度、电压、频率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1)温度对极性液体电介质的r ε值的影响 如图2-2所示,当温度很低时,由于分子间的联系紧密,液体电介质黏度很大,偶极子转动困难,所以r ε很小;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电介质黏度减小,偶极子转动幅度变大,r ε随之变大;温度继续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阻碍极性分子沿电场取向,使极化减弱,r ε又开始减小。 (2)频率对极性液体电介质的r ε值的影响 如图2-1所示,频率太高时偶极子来不及转动,因而r ε值变小。其中0r ε相当于直流电 场下的介电常数,f>f 1以后偶极子越来越跟不上电场的交变,r ε值不断下降;当频率f=f2 时,偶极子已经完全跟不上电场转动了,这时只存在电子式极化,r ε减小到r ε∞,常温下, 极性液体电介质的r ε≈3~6。 2-5液体电介质的电导是如何形成的?电场强度对其有何影响? 答:液体电介质电导的形成: (1)离子电导——分为本征离子电导和杂质离子电导。设离子为正离子,它们处于图2-5中A 、B 、C 等势能最低的位置上作振动,其振动频率为υ,当离子的热振动能超过邻近分子对它的束缚势垒0u 时,离子即能离开其稳定位置而迁移。 (2)电泳电导——在工程中,为了改善液体介质的某些理化性能,往往在液体介质中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

题目:固体、液体和组合绝缘的电气强 讲授内容提要: 1.固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 2.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 教学目的:掌握固体液体电击穿、热击穿理论 教学重点:理解影响固体液体击穿电压的因素及提高击穿电压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各种电场在不同电压下的击穿电压 采用教具和教学手段:多媒体及板书 授课时间:2014年9月1日授课地点:新教学楼1108教室注:此页为每次课首页,教学过程后附;以每次(两节)课为单元编写教案。

第四章 固体、液体和组合绝缘的电气强度 本次课主要内谷: 1.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 2.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 固体电介质击穿的机理 气、固、液三种电介质中,固体密度最大,耐电强度最高。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过程最复杂,且击穿后是唯一不可恢复的绝缘。 普遍规律:任何介质的击穿总是从电气性能最薄弱的缺陷处发展起 来的,这里的缺陷可指电场的集中,也可指介质的不均匀性。 1. 固体电介质击穿特性的划分 2. 电击穿 电击穿理论建立在固体电介质中发生碰撞电离基础上,固体电介质 中存在少量传导电子,在电场加速下与晶格结点上的原子碰撞,从而击 穿。 3. 热击穿 由于介质损耗的存在,固体电介质在电场中会逐渐发热升温,温度 升高导致固体电介质电阻下降,电流进一步增大,损耗发热也随之增大C 在电介质不断发热升温的同时,也存在一个通过电极及其它介质向外不 断散热的过程。如>%城比分百 的 压耐 钟 分 一 为 压 电 穿 击 00 时间(LS ) 5500550055005500550 44 3 3 2 2 1 1

果同一时间内发热超过散热,则介质温度会不断上升, 以致引起电介质分解炭化,最终击穿,这一过程称为电介质的热击穿过程。 影响固体介质击穿电压主要因素 电压的作用时间 温度 电场均匀度和介质厚度 电压频率 受潮度的影响 机械力的影响 多层性的影响 累积效应的影响 提高电介质击穿电压的方法 改进绝缘设计如采取合理的绝缘结构,使各部分绝缘的耐电强度能与共所承担的场强有适当的配合;改善电极形状及表面光洁度,尽可能使电场分布均匀,把边缘效应减到最小;改善电极与绝缘体的接触状态, 消除接触处的气隙或使接触处的气隙不承受电位差。 改进制造工艺清除固体电介质中残留的杂质、气泡、水分等 改善运行条件注意防潮,加强散热冷却等。 固体电介质的老化 老化一一电气设备的绝缘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变化(如固体介质软化或熔解,低分子化合物及增塑剂的挥发)和化学变化(如氧化,电解,电离,生成新物质),致使其电气,机械及其他性能逐渐劣化。 1.环境老化:光氧老化(主要)、臭氧老化、盐雾酸碱等污染性化学老

危险气体的危险性研究

危险气体的危险性研究 摘要工业气体的危险特性主要有燃烧性、毒害性、窒息性、腐蚀性、爆炸性以及可能发生氧化、分解、聚合等产生的危险特性。由于工业气体用气瓶属于移动式压力容器,流动范围广,使用条件复杂,无专人监督其日常使用,因此工业气体的危险特性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及危害性会很大,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熟悉掌握工业气体的各种危险特性,对于预防事故和减少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危险气体;危险性;研究 The risk of dangerous gases FuMing Summary Hazard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ustrial gas combustion, toxic, asphyxiating, corrosive, explosive, and may occur oxidation, decomposition, polymerization of the hazardous characteristics. Industrial gas cylinders is a mobile pressure vessel, a wide flow range, and the complexity of the conditions of use, no staff to monitor their daily use of the hazardous properties of industrial gases lead to the likelihood of accidents and hazardous, must pay sufficient attention. Familiar with industrial gases, hazardous properti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accidents and disaster reduction,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Keywords dangerous gases; the risk;study 1 前言 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工厂的功能日益强大,安全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危险气体每一个角落所隐蔽,所以我们必须对那些危险气体有所认识有所了解 2对危险气体的划分 在工业气体的实验阶段和生产阶段面临的主要危险性包括以下几点: 2.1. 燃烧性 可燃气体的燃烧往往同时伴有发光、发热的激烈反应,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很大,危险性十分明显。根据燃烧条件,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而对易燃气体而言,一旦泄露,与空气接触,就已存在两个条件,如若存在点火源,则燃烧就无法避免。由此可知,要消除易燃气体的燃烧危险性,就必须严防易燃气体泄露到空气中,同时阻止点火源引入其中;或在易燃气体容易泄露的场所,严格控制点火源的出现。能导致易燃气体燃烧的点火源种类很多,主要有:撞击、摩擦、绝热压缩、冲击波、明火、加热、高温、热辐射、电火花、电弧、静电、雷击、紫外线、红外线、放射线辐射、化学反应热、催化作用等,必须处处注意、时刻防备。在国家标准GB16163-1996中,列入可燃气体的工业纯气

典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特性

典型有毒有害气体(蒸气)的危害与处置 大家好: 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气防工作中我们比较注重的一些内容。讲的如有不到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今天我们主要探讨两个方面的内容:气防事故的现场急救;典型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与救护。 前言 一、化工事故的高发性与高危害性 目前,世界各国化工产业都在飞速发展,化工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同时火灾、爆炸、中毒等化工事故也在频繁发生,化工史是一部经济发展史,但同时也是一部化工事故史。2007年全年我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504952起,死亡98340人。 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典型性的气防事故来说明: 1、雾都劫难 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因几日无风,大雾笼罩,居民和工厂排放物质在无风状态下蓄积不散,导致许多人中毒,仅仅4天时间,死亡人数达4700多人。2个月之内,又有8000多人陆续丧生。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可悲的是,烟雾事件在伦敦出现并不是独此一次,相隔10年后又发生了一次类似的烟雾事件,造成1200人的非正常死亡。直到70年代后,伦敦市内改用煤气和电力,并把火电站迁出城外,使城市大气污染程度降低了80%,骇人的烟雾事件才没在伦敦再度发生。 2、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无色清亮液体,有强刺激性。属剧毒类。主要经呼吸道吸入。低浓度引起流泪和咳嗽, 高浓度可引起眼红肿和化学性灼伤。也能破坏鼻粘膜,使嗅觉丧失,上呼吸道粘膜也可致化学损伤。超过50mg/m^3的浓度,可引起皮肤水肿,组织坏死。还可导致化学性肺炎与肺水肿,甚至引起ARDS呼吸困难综合症。未死者常伴继发感染致呼吸窨迫,肺功能受损,日久尚可形成肺纤维化。浓度很高时,也可因支气管痉挛致窒息。此外,尚可引起呼吸道过敏反应,加重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除不锈钢、镍、玻璃、陶瓷外其他材料与其接触均有被腐蚀危险。尤其不能使用铁、钢、锌、锡、铜或其合金作为盛装容器。容易与包含有活泼氢原子的化合物: 胺、水、醇、酸、碱发生反应。遇热、明火、氧化剂易燃。燃烧时释出MIC蒸气、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氰化氢。高温 (350~540℃)下裂解可形成氰化氢。)泄漏事故,致使2万人死亡,危及人数达50万,其中5万人失明,孕妇大都死胎流产,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社会发生动荡,善后处理达5年之久。 这起事故对当地人来说,不亚于一场战争,MIC在泄漏5分钟后,工人就采取了措施,但仍有30万吨跑料,MIC在地面流淌扩散,一个小时内就笼罩了25平方公里的土地,300多人在睡梦中丧生,惊醒过来的人纷纷逃离,大路上到处是开着车、拉着板车、奔跑的人们,有人在逃离中双目失明,十几个人手拉手跌跌撞撞走着,有人一头倒在地上长眠不醒,路边到处是中毒死者。侥幸活下来的人,也生活质量极其低下,MIC导致肺部纤维化,最后窒息死亡。这起事故对博帕尔人民来说,就是一场醒不来的噩梦。 1999年,绿色和平组织在一份题为《博帕尔的遗产》的报告中说,根据对博帕尔地区泥土的取样分析,它们的污染程度高出正常泥土2万至600万倍。而当地地下水中的四氯化碳的含量比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高出1705倍。长期饮用含有这种致癌物质的地下水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损害。据悉,毒气泄漏事故的受害者至今仍有头晕、疲劳、胸闷、眼痛以及呼吸紊乱等症状。 世界著名的新闻照片《博帕尔的灾难》([印]帕布劳·巴塞洛缪摄)获1985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大奖 事故原因: 1)厂址选址错误。建在居住密集区。 2)安全装置失效或关闭。冷却系统因省电而关闭。火炬因检修切除。喷淋系统设计不足。 3)没有预警系统,周围群众对毒物不了解。 联碳公司赔偿4.7亿,人均370~530美元。 3、1979年9月7日13时55分,浙江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急性氯中毒事故,造成59人死亡,779人中毒,经济损失63万元。该起事故是当时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起化工事故。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 作者:安全管理网来源:安全管理网点击: 23601 评论:1更新日期:2012年11月20日化工生产危险的原因: 1. 化工生产的物料绝大多数具有火灾、爆炸、毒性等危险性; 2. 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工艺条件苛刻,高温、高压、强腐蚀; 3. 生产规模大,积聚的危险物质数量大; 4. 生产设备高大等特点。 何谓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毒害、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人生伤亡、财产毁损、环境污染的化学品均属危险化学品。 第一节危险化学品分类 ?第l类:爆炸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有毒品; ?第7类放射性物品; ?第8类:腐蚀品。 ?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 第二节爆炸品 ?爆炸品——指在外界触发因素作用下,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 ?外界触发因素——如受热、压、撞击等 ?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或仅产生热、光、声响或烟雾等一种或几种作用的烟火物品。 ?按危险性分为5项。 ①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如梯恩梯(2,4,6-三硝基甲苯)、黑索金(环三次甲基三硝胺)、泰安(季戊四醇四硝酸酯)、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硝化甘油等烈性炸药,无烟火药、硝化棉等火药,黑火药及其制品,爆破用雷管、非电雷管、弹药用雷管等火工品均属此项。

电介质击穿

电介质击穿 dielectric breakdown 在强电场作用下,电介质丧失电绝缘能力的现象。分为固体电介质击穿、液体电介质击穿和气体电介质击穿3种。 固体电介质击穿导致击穿的最低临界电压称为击穿电压。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介质厚度之比称为击穿电场强度(简称击穿场强,又称介电强度)。它反映固体电介质自身的耐电强度。不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击穿处介质厚度之比称为平均击穿场强,它低于均匀电场中固体介质的介电强度。固体介质击穿后,由于有巨大电流通过,介质中会出现熔化或烧焦的通道,或出现裂纹。脆性介质击穿时,常发生材料的碎裂,可据此破碎非金属矿石。固体电介质击穿有3种形式:电击穿、热击穿和电化学击穿。电击穿是因电场使电介质中积聚起足够数量和能量的带电质点而导致电介质失去绝缘性能。热击穿是因在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内部热量积累、温度过高而导致失去绝缘能力。电化学击穿是在电场、温度等因素作用下,电介质发生缓慢的化学变化,性能逐渐劣化,最终丧失绝缘能力。固体电介质的化学变化通常使其电导增加,这会使介质的温度上升,因而电化学击穿的最终形式是热击穿。温度和电压作用时间对电击穿的影响小,对热击穿和电化学击穿的影响大;电场局部不均匀性对热击穿的影响小,对其他两种影响大。 液体电介质击穿纯净液体电介质与含杂质的工程液体电介质的击穿机理不同。对前者主要有电击穿理论和气泡击穿理论,对后者有气体桥击穿理论。沿液体和固体电介质分界面的放电现象称为液体电介质中的沿面放电。这种放电不仅使液体变质,而且放电产生的热作用和剧烈的压力变化可能使固体介质内产生气泡。经多次作用会使固体介质出现分层、开裂现象,放电有可能在固体介质内发展,绝缘结构的击穿电压因此下降。脉冲电压下液体电介质击穿时,常出现强力气体冲击波(即电水锤),可用于水下探矿、桥墩探伤及人体内脏结石的体外破碎。 气体电介质击穿在电场作用下气体分子发生碰撞电离而导致电极间的贯穿性放电。其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作用电压、电板形状、气体的性质及状态等。气体介质击穿常见的有直流电压击穿、工频电压击穿、高气压电击穿、冲击电压击穿、高真空电击穿、负电性气体击穿等。空气是很好的气体绝缘材料,电离场强和击穿场强高,击穿后能迅速恢复绝缘性能,且不燃、不爆、不老化、无腐蚀性,因而得到广泛应用。为提供高电压输电线或变电所的空气间隙距离的设计依据(高压输电线应离地面多高等),需进行长空气间隙的工频击穿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