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振动测试及振动对人体影响
生产性振动对人体造成的职业危害及预防

生产性振动对人体造成的职业危害及预防生产性振动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机械设备、工业机器人或其他设备产生的机械振动。
生产性振动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主要表现为牙齿松动、手指颤动、血管收缩等病症,严重的话还会造成肌肉麻痹、脊椎疾病等职业病。
为了减少生产性振动对人体造成的危害,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职业危害1. 骨骼和关节病生产性振动不仅会对骨骼和关节产生直接影响,还会影响到肌肉,引发骨骼和关节炎。
经常接触生产性振动的工人容易患有振动白化病、四肢僵硬、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2. 循环系统疾病生产性振动对人体循环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长期接触振动的工人容易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心脑血管意外等疾病。
3. 神经系统疾病长期暴露在生产性振动环境中,会引起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神经炎、震颤、神经痛等。
4. 普通疾病生产性振动还会对人体的消化、呼吸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运动神经元病、肝脏损伤、胃病等。
预防措施1. 设备和工具的改进采用具有降振能力的设备和工具,减少生产性振动对工人的危害。
例如,改进工业机械设备的减振装置,采用降低振动的材料等。
2. 备戴个人防护装备工人在接触生产性振动时应戴上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腰带等,减少振动对身体的直接接触。
3. 控制振动源通过采取隔振措施,如改善地基、加装减振器等,减少振动源对工人的危害。
4. 工作场所布局合理布局工作场所,尽量减少振动源对工人的直接接触。
例如,将振动源远离工人操作区域,设立挡板、隔音墙等。
5.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长时间暴露在生产性振动环境中会增加职业病的风险,因此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尽量减少暴露时间。
6. 培训和教育加强工人的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工人的防护意识,教育工人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总结生产性振动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包括骨骼和关节病、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为减少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如设备和工具改进、个人防护装备备戴、控制振动源、合理布局工作场所、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培训和教育等。
生产性振动对人体造成的职业危害及预防(4篇)

生产性振动对人体造成的职业危害及预防生产性振动是指由机械设备或工作场所引起的振动。
在许多职业中,人们可能长时间接触到生产性振动,例如在建筑工地、采矿作业、农业和制造业等领域。
虽然振动在工作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但长期暴露于振动环境中会对人体造成一系列的职业危害。
本文将探讨生产性振动对人体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首先,生产性振动对人体的职业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手臂和手部的影响。
振动会引起手部和臂部的麻木、疼痛和僵硬感,甚至导致痉挛和炎症。
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发手指末端白细胞减少症,即“白指病”。
其次,生产性振动还会对身体其他部位造成影响,例如背部、颈部和肩部等。
长期的振动暴露可导致肌肉和骨骼疲劳,增加患上骨骼、肌肉和关节疾病的风险。
此外,振动还会对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预防生产性振动对人体的职业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通过使用具有减振装置的机械设备来降低振动的程度。
减振装置可以减少机械设备的振动传导到人体的程度,从而降低职业危害的风险。
其次,对于那些需要长时间处于振动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这可以及早发现并治疗与振动相关的职业病,从而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
另外,员工教育和培训也是预防职业危害的重要环节。
员工应该了解生产性振动对身体的危害,并掌握正确的工作姿势和操作方法,以减少振动对身体的影响。
此外,定期的休息和体育锻炼也是减轻振动对身体影响的有效方法。
休息可以缓解肌肉疲劳,而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减少振动对身体的损害。
总之,生产性振动对人体造成的职业危害不容忽视。
手臂和手部的损伤以及其他身体部位的疾病都可能与长期暴露于振动环境有关。
为了预防这些职业危害,应采取减振装置、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员工教育和培训等措施。
此外,适当的休息和体育锻炼也对减轻振动对身体的影响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综合的措施,才能有效预防生产性振动对人体的职业危害。
振动的危害与评价

振动的危害与评价振动是指物体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做来回运动的现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振动是无处不在的,例如机器运转、车辆行驶、音乐演奏等等。
虽然振动对于一些应用有着积极的作用,但长期接触或过度暴露于某些形式的振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本文将从生物效应、工作环境、危害评价等方面对振动的危害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评价方法。
一、振动的生物效应1. 体感效应人体对振动的感受受到不同频率、振幅和方向的影响。
频率低的振动通常引起人体颤抖,而高频振动则可能引起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
振动的强度、频率和方向也可能影响到人体的平衡感和运动协调能力。
2. 器官损伤长期接触高强度振动可能会对人体的内脏器官造成损伤。
例如,长期驾驶重型机械设备的人员可能会出现骨质疏松、肌肉损伤等问题。
此外,高强度振动还可能对某些特定的器官和系统产生刺激和压力,如对视觉、听觉和平衡感官的影响。
3. 精神状态长期接受强烈振动刺激可能会对人们的精神状态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过度暴露于振动会增加人们的情绪波动和疲劳感,从而对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二、工作环境中的振动危害1. 噪音振动通常伴随着噪音。
噪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机械能传导到周围介质(如空气、固体等)中而引起的声波振动。
高强度噪音会造成听力损伤和耳聋,并可能引起其他健康问题,如失眠、心血管疾病等。
2. 肌肉骨骼疾病长期接触振动的工作环境可能对肌肉骨骼系统产生压力,导致各种疾病和损伤。
振动引起的震动会传导到骨骼和关节,导致肌肉疲劳、关节疼痛、腱鞘炎等问题。
长期的震颤也可能导致慢性损伤,如振动白指病。
3. 消化系统问题一些工作环境中的强烈振动可能会对消化系统产生影响。
长期接触振动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食欲减退等问题。
振动对消化器官的刺激还可能导致胃酸过多,从而导致消化不良、溃疡等问题。
三、振动危害评价为了评估工作环境中的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对振动进行评价。
1. 振动暴露评估振动暴露评估是对工作环境中的振动暴露情况进行量化和记录的过程。
2024年振动的危害及预防(3篇)

2024年振动的危害及预防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然而,新兴科技所带来的便利和进步也伴随着一些潜在的危害。
其中之一就是振动,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振动不当使用或者长期暴露于振动环境中,都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了解振动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2024年振动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第一部分:振动的危害1. 对人体的危害振动是一种机械波,可以通过物体的传递和传播。
当人体暴露在较大振动环境中时,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健康反应。
首先,长期暴露于强烈振动环境中会导致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疲劳和损伤,从而引发振动病。
其次,振动还可能影响人的冠心病发生率,并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展有关。
此外,振动还会影响人的消化系统,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长期的振动暴露还会引发心理上的压力和焦虑。
2. 对环境的危害振动不仅对人体有害,还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例如,巨大的振动力量可能导致地震,给地球造成破坏。
振动还可能引起建筑物的损坏,特别是对于那些未经充分考虑震动环境的建筑。
此外,振动还会对水体、土壤、植物和动物等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振动对环境的危害,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振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二部分:振动的预防1. 对人体的预防为了减少振动对人体的危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1)工程措施:在设计机械设备、交通工具等时,要考虑减振装置的设计。
例如,在汽车中安装悬挂系统,减少汽车行驶中产生的振动。
此外,对于机械工作场所,可以采取隔振吸震等措施减少振动的传递。
(2)人身防护:对于长时间暴露在振动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应该佩戴振动防护装备,如耳塞、手套、靴子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减轻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3)工时和休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暴露在振动环境中。
工作时长一般不宜超过每天8小时,并定期进行体检。
2. 对环境的预防为了减少振动对环境的危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1)环境评估:在选择振动源的位置时,应该对周围环境进行评估,避免振动对周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冲击与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冲击与振动对人体的影响201012466 徐文超人体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且具有生物活性主动调节的系统。
从医学角度看,人体是由多节骨骼和肌肉或器官组成的,其中肌肉和骨骼是运动的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从机械的角度看,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柔弹性多体系统,人体的骨骼框架具有一定的刚性。
因此,近似条件下,人体是可用若干柔性或弹性与刚性体组成的系统模型予以描述[1-3],人体可视为一种机械系统。
通过对人体的振动实验来看,2Hz以下振动时,人体可视为一个整体;2Hz带宽时,机械能将通过人体以波的形式传播,波长远大于人体尺寸,基于此种原因,人体可以简化为多自由度的集中参数模型。
坐姿时,人体系统基频为4~6Hz,立姿时为5Hz和12~15Hz。
在100Hz以上时,人体可作为具有分布参数的复杂系统,机械能可能以剪切波、表面波或复杂波得形式传播。
人体波传播的形式取决于频率成分和传播条件。
人体可视为一个多自由度的振动系统。
人体是具有弹性的组织,因此对振动反应与一个弹性系统相当。
为了准确预测动态环境下人体系统的响应,对于人体坐姿来说,通常可以分为头部,上躯干、下躯干(包括臀部)、左下肢、右下肢五个部分。
如不考虑水平、侧向振动的影响,可把人体系统动力学模型简化为5-DOF的垂直振动模型[4]。
人体全身振动模型是一种机械振动响应等效模型,它将人体各部分等效为质量、刚度、阻尼等机械元件。
如图1所示,该模型的动力学参数主要有:12345,,,,m m m m m ————人体头部、上躯干、下躯干(包括臀部)、左下肢、右下肢的质量,kg ;12345,,,,k k k k k ————上述人体各部分的刚度,1kN m -•;12345,,,,c c c c c ————上述人体各部分的阻尼系数,1Ns m -•;12345,,,,z z z z z ————上述人体各部分重心的位移,m ;66,k c ————座椅的刚度,1kN m -•;座椅的阻尼,1Ns m -•;0z ————车体的输入位移激励,m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5-DOF 坐姿人体全身振动模型的振动微分方程为:M Z C Z KZ Bq •••++= M ,C ,K ,B 分别为人体系统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激励矩阵;Z 为输出矩阵,q 为激励矩阵。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振动是在机械、建筑、矿山等工作场所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也是一种常见的危害因素。
长期受到振动的影响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继发性尘肺、骨关节疾病、听力损伤等,并且可能引发慢性病和职业病。
因此,对振动的危害进行认识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一、振动的危害1.对人体的直接危害长时间、高强度的振动对人体产生的主要危害有耳聋、神经功能障碍、胃肠功能紊乱、视力、心理及心血管症状。
具体表现为头痛、耳鸣、恶心、心悸、失眠、血压升高、视力模糊、注意力不集中等。
2.对人体骨骼、肌肉的损伤振动会影响人体骨骼和肌肉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其受到持续或者间断的震动刺激。
长期受到振动的影响会导致骨质疏松、骨折、关节炎等疾病。
另外,振动还会导致肌肉疲劳和肌肉损伤,使肌肉功能减弱,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3.对内脏器官的影响振动会对内脏器官产生直接的刺激作用,如振动能通过胃、肠壁的振动传导,引起胃肠道运动紊乱,导致胃痛、腹泻等症状。
此外,振动还会导致心功能紊乱,引发心血管病。
二、预防振动危害的措施1.工程控制针对振动源进行改造或者采取隔离措施。
例如,在机械设备上安装减振装置,减少振动的传导,降低对工人的直接影响。
在建筑施工中,采用隔离带和缓冲措施,避免振动传递到周围土地和建筑结构。
2.人工控制为防止振动对工人造成危害,应严格控制工人的暴露时间和强度,采取合理的工作安排和轮班制度,避免长时间连续进行振动作业。
此外,还要配备相应的防护装备,如防振手套、防振鞋等,保护工人身体受到振动的最小化。
3.人体适应性强化通过适度地锻炼和训练,增强人体的适应性,提高抗振能力。
根据工作特点,科学制定人员轮岗和工作强度,避免工人长时间暴露于高强度振动环境中。
4.个体防护对于直接接触振动的工人,可以佩戴防护耳塞、耳罩、护目镜等防护设备,避免直接受到振动的影响。
另外,也可以进行定期体检,尽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5.加强监测和评估需要对工作场所的振动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振动超标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机械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保护

机械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保护机械振动是指物体振动时产生的机械波动,它可以是人为产生的,如机械设备的运转,也可以是自然产生的,如地震。
然而,长期接触机械振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机械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机械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 肌肉疲劳和损伤: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机械振动环境中,如搬运重物的工人、机械操作员等,可能导致肌肉疲劳和损伤。
持续的振动会影响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加重工作负荷,导致肌肉痉挛、肌肉酸痛等问题。
2. 骨骼和关节问题:机械振动传导到骨骼和关节,可能引起骨折、关节炎等疾病。
特别是高频率和高幅度的振动,对骨骼和关节的损害更为明显。
3. 循环系统问题:机械振动可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
长期接触低频振动可能引起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风险。
4. 神经系统问题:过度的机械振动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
持续的振动刺激可能导致手部震颤、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等症状。
二、机械振动对人体健康的保护措施1. 工程控制措施: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和设备设计,减少机械振动对人体的暴露。
例如,使用减振材料、降低振动源的振动频率和振幅等。
2. 个人防护措施:工作者可以采取个人防护措施来减少机械振动对身体的影响。
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减震手套、减震鞋垫等。
3. 工作时间控制:控制机械振动暴露的时间和频率,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振动环境中。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有助于减轻对身体的负荷。
4. 培训教育:对从事机械振动环境的工作者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他们对机械振动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导正确的工作姿势和操作方法,减少机械振动对身体的伤害。
5. 定期检查:及时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关注身体是否有与机械振动相关的问题。
早期发现和治疗可减轻症状并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结论机械振动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并可能导致肌肉疲劳、骨骼关节问题、循环系统问题和神经系统问题等。
通过工程控制措施、个人防护措施、工作时间控制、培训教育和定期检查等综合手段可以减少机械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举例说明振动的危害和益处

举例说明振动的危害和益处振动是物体在空间中来回做周期性运动的现象,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振动既有危害,也有益处。
本文将以举例的方式,详细探讨振动的危害和益处。
一、振动的危害1. 健康问题:长期暴露在高强度振动环境下,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长时间在高速汽车或火车上行驶,人体会受到车辆振动的刺激,导致乘客出现头晕、恶心、肌肉疲劳等不适感。
2. 器官损伤:某些频率的振动会对人体内部器官产生破坏性影响。
例如,长时间使用不合适的电动工具,手部会受到震动,引起振动白指病,严重时可能导致手部血管病变和组织坏死。
3. 噪音污染:振动通常伴随着声音,高强度振动会产生噪音污染。
例如,机械设备的振动会引起噪音,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会导致听力受损、失眠等问题。
4. 结构破坏:振动对建筑物和结构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威胁。
例如,地震是一种强烈的振动现象,会导致房屋倒塌、桥梁垮塌等严重后果。
5. 设备故障:振动会对机械设备的运行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设备故障、损坏甚至停机。
例如,振动会引起设备的松动、疲劳破坏,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二、振动的益处1. 振动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检测设备,可以用于监测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
例如,在发动机中安装振动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发动机的振动情况,及时发现故障并采取措施修复。
2. 振动按摩器:振动按摩器可以缓解肌肉疲劳、促进血液循环,对身体健康有积极作用。
例如,电动按摩椅通过模拟人工按摩的振动,可以舒缓身体的疲劳感,改善睡眠质量。
3. 振动筛分:振动筛分是一种常用的固体物料分选技术,可以将粒状物料按照大小进行筛分。
例如,在建筑工地中,振动筛分机可以将石子、沙子等物料进行分级,提高施工效率。
4. 振动仪器:振动仪器可以用于科学研究和实验室测试。
例如,地震仪通过测量地壳的振动情况,可以监测地震活动,为地震预警提供数据支持。
5. 振动器械:振动器械是一种常见的健身器材,可以帮助人们锻炼肌肉、塑造身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振动测试及振动对人体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经常接触到振动。
从我们最常见的交通系统,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很多情况下会使我们的身体处于振动的环境中。
这些广泛存在的机械振动,在生产实践中对我们的人体生理活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为了保障人的身体健康并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研究振动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巨大意义的。
一.振动的定义和分类
机械振动,是指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做重复的运动,是机械系统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量值的大小随时间在其平均值上下交替重复变化的过程,根据振动信号的数学特征,机械振动可分为确定性振动和随机振动两大类,确定性振动的振动位移是时间的函数,可用明确的数学关系式来描述,而随机振动因其振动波形呈不规则变化,一般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来描述。
二.振动的测试方法
在工程振动测试领域中,测试手段与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按各种参数的测量方法及测量过程的物理性质来分,可以分成三类。
1.机械式测量方法
振动传感器将工程振动的参量转换成机械信号,再经机械系统放大后,进行测量、记录,常用的仪器有杠杆式测振仪和盖格尔测振仪,它能测量的频率较低,精度也较差。
但在现场测试时较为简单方便。
2.光学式测量方法
将工程振动的参量转换为光学信号,经光学系统放大后显示和记录。
如读数显微镜和激光测振仪等。
3.电测方法
将工程振动的参量转换成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显示和记录。
电测法的要点在于先将机械振动量转换为电量(电动势、电荷、及其它电量),然后再对电量进行测量,从而得到所要测量的机械量。
三.振动的测量系统
上述三种测量方法的物理性质虽然各不相同,但是,组成的测量系统基本相同,它们都包含拾振、测量放大线路和显示记录三个环节。
1.拾振环节把被测的机械振动量转换为机械的、光学的或电的信号,完成这项转换工作的器件叫传感器。
2.测量线路。
测量线路的种类甚多,它们都是针对各种传感器的变换原理而设计的。
比如,专配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线路有电压放大器、电荷放大器等;此外,还有积分线路、微分线路、滤波线路、归一化装置等等。
3.信号分析及显示、记录环节。
从测量线路输出的电压信号,可按测量的要求输入给信号分析仪或输送给显示仪器(如电子电压表、示波器、相位计等)、记录设备(如光线示波器、磁带记录仪、X—Y 记录仪等)等。
也可在必要时记录在磁带上,然后再输入到信号分析仪进行各种分析处理,从而得到最终结果。
四.振动传感器
振动传感器在测试技术中是关键部件之一,它的作用主要振动传感器原理是将机械量接收下来,并转换为与之成比例的电量。
由于它也是一种机电转换装置。
所以我们有时也称它为换能器、拾振器等。
振动传感器并不是直接将原始要测的机械量转变为电量,而是将原始要测的机械量做为振动传感器的输入量,然后由机械接收部分加以接收,形成另一个适合于变换的机械量,最后由机电变换部分再将变换为电量。
因此一个传感器的工作性能是由机械接收部分和机电变换部分的工作性能来决定的。
五.振动对机器的影响
1.强烈而持续的振动,尤其是随机振动会导致结构的疲劳损坏。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在结构损坏中80%是属于疲劳损坏。
交通车辆的车轴、弹簧、轴承、构架、钢结构等损坏都是在随机载荷作用下引起的,绝大多数都属于疲劳损坏。
2.强烈持续的振动会导致动态特性欠佳的结构、设备的总体性能和总体水平下降。
工程中很多机械设备、电器设备或者武器都是在振动环境下工作的。
3.强烈的振动会导致仪器设备的功能失效。
例如,强烈的振动会使仪器仪表的精度降低、元器件参数发生变化,甚至损坏,造成功能失灵。
六.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机械振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振动产生的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二是使人体产生振动疾病。
机械振动使机械本身及其基础产生上下、前后、左右变位,如果人体处在该条件下,亦将随之产生相应的变位。
人们通过操作振
动工具的手、站立时的脚、坐下时的臀部或躺卧时的躯干而感受到振动。
人体各部位都有其共振频率,在引起共振的部位会有异样的感觉。
当振动超过一定的频率时,会引起人体局部的或全身性疾病,当振动比较强烈时,会造成人体骨骼、肌肉、关节及韧带的严重损伤,消化系统肠胃蠕动增加、胃液分泌和消化系统能力下降,肝脏的解毒功能代谢发生障碍,还会使神经系统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腱反射减退或消失、手指颤动和失眠等症状。
其次,许多人对振动都很敏感,易发生心情烦躁、心理失衡现象。
七.减振,隔振措施
(1)减轻车辆的簧下质量避免车辆与轨道产生共振,这样可降低振动强度(2)对于地铁而言,适当增加埋深,使振动振幅随距离(深度) 增加而加大衰减,采用较重的隧道结构也可降低振动幅度。
(3)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利用一定的材料和装置,把振源封闭,使其与周围环境隔绝起来,如隔振罩、隔振墙。
隔振结构应该严密,以免产生共振影响隔振结果。
为了防止通过地板和墙壁等固体材料传播的振动噪声,在机器的基础和地板、墙壁联结处设减振装置,如胶垫、沥青等。
六.结束语
机械振动对人体的危害不仅是振动产生的机械噪声的影响,还可能会使我们产生振动疾病。
假如我们把隔振墙运用到学校的建筑里,那样下课同学走楼梯引起的振动就不会影响其他同学上课了。
因此,了解我们周围环境的振动,研究它对我们的影响,最后进行测试并合理的控制和预防,对我们的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测试技术基础》江征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机械振动与冲击测试技术》胡时岳、朱继梅主编科学出版社
《浅谈机械振动的危害问题》王连诚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