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稿《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伊势物语第五集100-125话

源氏物语伊势物语第五集100-125话第一百零一话从前有一个男子,对于诗歌并无素养,但对于人生颇有理解。
有一个出身高贵的妇人,现在已经当了尼姑,离开了尘嚣的都市,而住在遥远的山乡中。
这男子原是这妇人的同族人,咏了这样一首诗送给她:“有心遁俗世,不得上青云。
匿迹深山里,岂能忘世情。
”第一百零二话从前有一个男子,在深草帝(注)治下供职。
此人生性严肃而忠实,毫无一点浮薄心情。
然而不知怎地,由于一念之差,爱上了某亲王所宠幸的一个女子。
有一天,是两人欢会后的第二天,这男子咏了这样一首诗送给这女子:“难得同欢会,犹如在梦中。
回思当夜事,此梦更虚空。
”这首诗真恶俗啊!注:深草帝即仁明天皇。
第一百零三话从前有一个女子,并无明确的原因,忽然出家当了尼姑。
她的姿态虽然改变了,但是对于俗世还是不能忘情,喜欢看热闹。
有一天举行葵花会,她就出去观赏。
有一个男子看见了,咏了这样一首诗送给她:“尘嚣诚可厌,祝发为尼僧。
观赏葵花会,流盼到我身。
”第一百零四话从前有一个男子,苦闷之极,对一个女子坦白地说道:“既然如此,死了罢休。
”那女子回答他一首诗道:“白露要消散,应当散得光。
何须留几滴,当作宝珠藏。
”这男子疑心她另有所欢的男人,心情不快。
然而对这女子的恋慕之情日益加深了。
第一百零五话从前有一个男子,于凉秋九月,诸亲王出游之时,前往侍候。
他在立田川岸边咏这样的诗:“立田川上水,红叶染成纹。
似此珍奇景,古来无比伦。
”第一百零六话从前,有一个出身良好的女子,在一个略有身份的男子家里供职。
有一个掌管文件记录的男子,名叫藤原敏行的,爱上了这个女子。
这个女子容貌实甚美丽,然而年纪还轻,赠答的信也不大会写,书牍的措辞也不懂得,诗歌当然不会咏了。
要她写信,需得由主人替她起稿,叫她照抄。
藤原敏行看了别人代她写的信,欢喜赞叹,咏了这样一首诗送给她:“苦雨连朝下,泪河逐日深。
浪涛侵我袖,欲访不成行。
”答诗照例由那个主人代作:“泪水仅沾袖,泪河必不深。
《紫式部:源氏物语》第三章:语言与风格(5)

《紫式部:源氏物语》第三章:语言与风格(5)5、翻译在英美学界,曾经有学者专门做过Waley与Seidensticker这两位翻译出的《源氏物语》英文版的有趣的详细比较;而另一位译者Tyler的版本虽然与Seidensticker很相近,但是风格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而由于Tyler版本相对较新,所以至今还没有关于这个版本的相关分析。
不过,在这一节中,我们不打算沿用之前的那些老方法、老套路,我们决定说些新鲜的话题。
于是,本节将讨论一些从古到今一直困扰着各国注释家们和译者们的问题。
就算不是全部,也至少有大部份的学者认为,《源氏物语》中的最早的那些章回名称其实不是作者紫式部写出的,而是当时的读者为了阅读的方便自行添加的。
这些章回名称中的大多数,都是来源于这一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诗歌、一段对话中的某个词句、或是展现出来的整体意境。
例如,在第27回“篝火”中,“篝火”这个词就在源氏和玉鬘赠答的和歌中分别出现了,而这段和歌赠答则是这一回的中心。
英文翻译家Seidensticker抱怨说,每次要翻译章回题目时,都花了他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这些题目中的大多数都包含着日语中特有的文字游戏,而这种文字游戏是很难翻译成让英语读者一看即懂的英文的。
关于章回题目的问题其实也与书中出场的人物的那些让人头痛的名字有关。
虽然看起来很不可思义,但是在《源氏物语》中,不管出场的人是多么重要,他们都没是没有一个真正的名字的。
比如说头中将,其实这是个官名,代表了藏人所这个天皇的秘书机构的主官,而随着头中将的不断升迁,这位源氏的原配的哥哥的名字又变成了权中纳言、内大臣、太政大臣等等。
在书中,男人的名字随着阶位的变化而变化,而女人的名字则根据当时特定的语境,与她们的居所联系在了一起,比如说“西殿的那位”、“弘徽殿的女御”“丽景殿的女御”“桐壶的更衣”“六条的御息所”等等。
很明显,这样的“名字”或是说“词组”根本无法让读者在整部书中正常迅速地定位这些人物。
国学经典广播稿13篇

国学经典广播稿13篇国学经典广播稿1下面,进入《国学小讲堂》!本期《国学小讲堂》是我们的第一堂课。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弟子规》。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弟子规》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弟子规》是一本只有1080字的小册子,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包含在《弟子规》中,它们有明确的行为规范。
《弟子规》的作者是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
他在研究《大学》、《中庸》的领域里,颇有建树,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学者。
他创办了一所学校,叫敦复斋。
后来,他根据传统对蒙童规范方面的要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书实践,写成了一本教育孩子,启蒙孩子的书,叫《训蒙文》。
据传,后来有一位叫贾存仁的学者在《训蒙文》的基础上进行修定,并把书名改为《弟子规》,也就是我们今后几期将要诵读和学习的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广播稿2今天5月20日我们国家一年一度的中小学生营养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小学学生中挑食、厌食、偏食者日益增多,很多学生都养成了喜吃零食、不爱吃主食的习惯,导致学生中营养不良者日益增多。
再加上学习、精神的压力很大,这就容易患上贫血等疾病。
同时部分学生和家长缺乏合理营养知识,学生片面地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加上运动量不足,我国青少年肥胖症发生率逐年升高,有的地方高达15,3%。
小学时代是长知识、长身体、增强体质的最重要、最有利的时期。
良好的营养、适当的锻炼和合理的作息是影响其身心发育的三个重要因素。
青少年日常饮食应多样化,以提供充足、全面、均衡的营养,保证身体发育所需。
青春期饮食应注意:1、养成吃早餐的良好习惯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吃好早餐。
上午紧张的学习和活动,要求早餐必须含有充足的热量。
有些学生早晨匆匆忙忙凑合着吃一点就赶去上学,上了两节课,肚子就空了。
等到第三、四节课就出现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影响正常的学习。
因此,早餐要特别予以重视,应占一天总热量的1/3,可增加一些营养丰富的鸡蛋、牛奶、花生、大豆等,以保证学生们能精力充沛地学习。
源氏物语 23 初音

と夫人は言った。どの場合、何の言葉にもこの二人は長く変わらぬ愛を誓い合うのであった。
ちょうど元日が子《ね》の日にあたっていたのである。千年の春を祝うのにふさわしい日である。姫君のいる座敷のほうへ行ってみると、童女や下仕えの女が前の山の小松を抜いて遊んでいた。そうした若い女たちは新春の喜びに満ち足らったふうであった。北の御殿からいろいろときれいな体裁に作られた菓子の髭籠《ひげかご》と、料理の破子《わりご》詰めなどがここへ贈られて来た。よい形をした五葉の枝に作り物の鶯《うぐいす》が止まらせてあって、それに手紙が付けられてある。
源氏物語
初音
紫式部
與謝野晶子訳
-------------------------------------------------------
【テキスト中に現れる記号について】
《》:ルビ
(例)啼《な》く
|:ルビの付く文字列の始まりを特定する記号
(例)浦島|今日《けふ》
[#]:入力者注 主に外字の説明や、傍点の位置の指定
(例)[#地から3字上げ]
-------------------------------------------------------
[#地から3字上げ]若やかにうぐひすぞ啼《な》く初春の衣《きぬ》くば
[#地から3字上げ]られし一人のやうに (晶子)
新春第一日の空の完全にうららかな光のもとには、どんな家の庭にも雪間の草が緑のけはいを示すし、春らしい霞《かすみ》の中では、芽を含んだ木の枝が生気を見せて煙っているし、それに引かれて人の心ものびやかになっていく。まして玉を敷いたと言ってよい六条院の庭の初春のながめには格別なおもしろさがあった。常に増してみがき渡された各夫人たちの住居《すまい》を写すことに筆者は言葉の乏しさを感じる。春の女王《にょおう》の住居はとりわけすぐれていた。梅花の香《かおり》も御簾《みす》の中の薫物《たきもの》の香と紛らわしく漂っていて、現世の極楽がここであるような気がした。さすがにゆったりと住みなしているのであった。女房たちも若いきれいな人たちは姫君付きに分けられて、少しそれより年の多い者ばかりが紫の女王《にょおう》のそばにいた。上品な重味のあるふうをして、あちらこちらに一団を作っているこうした女房らは歯固《はがた》めの祝儀などを仲間どうしでしていた。鏡餠《かがみもち》なども取り寄せて、今年じゅうの幸福を祈るのに興じ合っている所へ主人《あるじ》の源氏がちょっと顔を見せた。懐中手《ふところで》をしていた者が急に居ずまいを直したりしてきまりを悪がった。
源氏物语伊势物语第二集26-50话

源氏物语伊势物语第二集26-50话源氏物语/伊势物语第二集26-50话第二十六话从前有一个男子,到一个女子家里只宿一夜,不再去了。
女子的母亲非常愤怒,等女儿早上起来盥洗的时候,走过去拿起她盖在脸盘上的竹席子,把它丢掉了。
女儿哭起来,她无一种看见哭泣着的自己的面貌反映在水盘里,就咏一首诗:“唯我多愁思,人间无等伦。
岂知清水下,更有一愁人。
”那个不再来的男子听到这首诗,和他一首道:“青蛙无友谊,也解共同鸣。
照影盆中者,多半是我身。
”第二十七话从前有一个女子,厌恶她的男子,出家而去。
男的无可奈何,咏了这样一首歌:“山盟海誓应犹在,何故相逢似此难?”第二十八话从前,皇太子的母后的宫女(注一)在樱花贺宴上招待许多官人的时候,有一个近卫府的官人(注二)咏了这样一首诗:“年年花共赏,常恨太匆匆。
今岁看花日,此情特别浓。
”注一:皇太子的母后的宫女,乃暗指清和天皇的宫女,即二条的皇后高子。
注二:近卫府的官人,近卫是宫中的武官。
乃暗指在原业平。
第二十九话从前有一个男子,咏了这样一首歌,送给他偶然遇见过一次的女子:“相见匆匆如短梦,君心虽苦似长绳。
”第三十话从前,有一个男子在宫中,经过一个身份相当高的宫女的房间门口时,听见这宫女在说话:“好吧,忘记了我而专门向别人通情的男子,不久就要像草叶一般枯死在霜露之下,我也只得冷遇他了。
”她大约是有所怨恨而说这话的。
这男子听见了这话,即刻咏诗曰:“我身无罪愆,谴责太无情。
不久君被弃,心头忘草生。
”这宫女听见了这首诗,觉得可憎。
第三十一话从前有一个男子,曾经和一个女子亲切地立下盟誓,但是隔绝了好几年。
他咏一首诗曰:“旧日恩情重,往来密如梭。
安能今返昔,欢叙似当初。
”那女子大约没有发生什么感情吧,连答诗都没有给他。
第三十二话从前有一个男子,和住在摄津国菟原郡的一个女子通情,着女子察知这男子正在考虑,今后倘回京都去,大概不会再到这地方来,她就怨恨这男子无情。
男的咏了这样一首诗送给她:“可恨情难忘,思君多苦辛。
关于传统文化广播稿(5篇)

关于传统文化广播稿(5篇)关于传统文化广播稿篇1各位同学:大家好!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
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
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初中美文欣赏广播稿 (2)

初中美文欣赏广播稿初中美文欣赏广播稿 1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美文欣赏”栏目,我是主持人xxx,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舜帝的故事》。
舜是黄帝的后代,自幼在历山一带以耕田打渔为生,因其勤劳智慧,孝名远播,深受当地人民爱戴。
然而,舜的家世却非常不幸。
母死父盲,继母又奸诈,异母弟名象,也常欺侮他。
一次,盲父令他挖井,并趁他在井下之机和象一起用土把井填上了。
他们以为这次舜必死无疑,就开始高高兴兴地瓜分舜的遗产:象霸占了舜的琴、屋和娇妻(即尧的两个女儿),盲父与继母则抢走了舜的牛羊和粮食。
然而,正当象安坐在舜的屋中弹琴时,舜却意外地出现在他面前了——原来,聪明的舜在挖井时就已在井旁开了一个出口,当盲父和象下毒手时,他便从旁边的出口逃生了。
象见舜还活着,吓得面如土色,双手僵在琴弦上,磕磕巴巴地说:“哥——哥,我一直都都都很想念你。
”舜明知是假,却仍笑着安慰象,并一如既往地孝敬父母,爱护弟弟。
这需要多大的'肚量啊!尧帝听说此事后,对他更加钦佩。
便让他主管百官,代替自己管理天下。
二十八年后尧帝驾崩,三年守孝期满后,舜顺天应人,荣登帝位,国号有虞,故后世也称其为虞舜。
舜即帝位后,广泛征求四岳等大臣的意见,惩罚奸佞,举贤任能。
一方面,他把共工、獾兜、三苗三人分别流放到北、南、西三方,又在羽山处死了鲧,使得边疆皆服,民族和睦。
另一方面,他启用皋陶等二十二位贤人,使其各建奇功,百业兴旺。
其中著名的,要数启用禹了。
当时,舜已61岁了,很想找一个品德高尚、聪明仁爱的继承人。
这时,曾经向尧举荐过舜的四岳又出班奏道:“臣以为禹可用。
”舜想了想说:“就是那个治水无功被我杀死的鲧的儿子吗?”“正是”,四岳说,“大王切不可根据父亲来评价儿子,这禹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啊!”舜笑道:“放心吧,我明白你的意思。
”不久,舜不避前嫌,启用禹子承父业去治理洪水,也想借此验证一下四岳的话。
禹深感舜的信任,力图报答,因而治理洪水时不辞劳苦,兢克业业。
国学经典广播稿

国学经典广播稿国学经典广播稿13篇在学校广播站锻炼的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广播前都会预先准备好广播稿,没有广播稿就不会有好的节目效果,那么优秀的广播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广播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学经典广播稿1A: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成了一本本的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底蕴丰厚,蕴藏丰富的为人处事的经验和道理,其思想内涵的核心就是仁、义、礼、智、信。
B:是的,作为儒家所谓的“五常”,“ 仁、义、礼、智、信”的提出有一个历史过程,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扩展为“仁、义、礼、智”,董仲舒完善为“ 仁、义、礼、智、信”。
汉代以后,“五常”贯穿于整个中华伦理的发展过程,成为中华传统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
A:嗯嗯,没错,提起“五常”,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古代的名人故事。
唐太宗仁德布于四海,让我们知道什么是“仁”;关云长“义薄云天”,让我们知晓什么是“义”;花木兰替父从军,让我们知道什么是“礼”;文与可“胸有成竹”,让我们懂得什么是“智”;“千金难买季布一诺”,让我们理解什么是“信”。
B:那么今天,我们将带着大家重新认识“五常”,体会其新的时代内涵。
仁“仁”: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是人与人相互亲爱。
《礼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仁”是以亲子之爱的心理根基,而又高于亲子之爱的人性的自觉。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聚集在一体,形成了以“仁”为中心的伦理道德结构,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牺牲生命,即“杀身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儒家讲的“仁”,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美好的情操。
《礼记》说,“上下相亲谓之仁。
”有时候,用“仁”来指对万物生育的事物有恩情。
古代特别推崇仁政,认为行使仁义的人才可以叫做王。
从孔子倡导“仁”学以来,“仁”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的品德”。
孔子把“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氏物语
开头:这些风华绝代的女子的喜怒哀乐,在早莺声与八重樱一般,繁盛的开了七日,
然后便悠然惨烈地坠落于宫墙后的期盼中。
关注《源氏物语》多年,平安时代的衣香
鬓影,繁华奢靡,风流艳雅。
光彩夺目的光源氏固然是全书的主角,也是女性向乡下
的一种极致美好精致的适合做情人的人物。
但我心里更多牵念的是紫式部笔下万紫千
红的却命运多舛的女人们。
紫式部从女人的视角。
浅浅勾勒了一册群芳谱。
那么今天
为大家推荐的是日本名著《源氏物语》。
背景作者:《源氏物语》成书于公元1001-1008年之间,“物语”是日本的文学体裁,它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是三千万日本家庭不朽的国民文学,是世界上公认的亚
洲文学十大理想藏书,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件珍品。
它对于日本文学的
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是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被誉为日本的红楼梦。
在日本开启
了“物哀”的时代。
小说描写了平安时期日本的风貌,揭露人性与宫廷斗争,反映了
平安时代的宫廷生活。
作者紫式部(约973年—约1019年至1025年),日本平安时代著名
女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出身贵族文人世家,父兄皆善汉诗、和歌。
本姓藤原,一般认为其名不可靠,亦有人认为其本名为藤原香子或藤原则子。
幼时从父学习汉学,通晓音律和佛典。
1004年4月,紫式部丧夫寡居,同年秋开始创作《源氏物语》。
36岁那年冬天,紫式部受召入宫侍奉一条天皇的中宫藤原彰子。
“紫”取自物语中主要人物紫之上,“式部”来自其父兄的官职“式部丞”。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源氏物语》,作品描写人物心理细腻,文字典雅,情节曲折,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长篇小说,对往后日本文学之影响极大。
另著《紫式部日记》,成书于公元1010年秋。
内容简介:《源氏物语》主要讲述了平安时代里日本贵族的生活,以光源氏的故事为
核心,带出了众多与之关系暧昧的女性。
葵姬是他的正室,出身高贵气质冷淡,光源
氏冷落她,陆续有了藤壶、紫姬、明石姬等多位心爱的女子。
相继和光源氏亲近的女
人还包括栊月夜、夕颜、六条御息所等十数位贵族女性。
或因偶遇生情,或有宿世之缘,书中大量写实的白描让贵族们糜烂而又出奇优雅美丽的生活横陈在读者眼前,相
隔千年却始终魅力不减。
《源氏物语》中围绕美男子光源氏,光源氏之子夕雾、熏君(实际上不是源氏之子)描写了他们与众女子的种种或凄婉或美好的爱情生活,铺陈
了复杂纷繁的男女爱情纠葛事件。
书中引用白居易的诗句90余处,及《礼记》、《战国策》、《史记》、《汉书》等中国古籍中的史实和典故,并巧妙地隐伏在迷人的故
事情节之中,使该书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气氛,我国读者读来有读本国小说那
种强烈的亲近感。
而且该书与《红楼梦》一样,所涉人物都是贵族。
虽然所展示的场
景是日本的贵族阶层,但对爱情生活的着墨点染却与《红楼梦》有异曲同工之妙,但
却比《红楼梦》早了700多年,因此,被认为是日本的《红楼梦》。
精彩语句:1、有一个阵雨初歇,诱人伤感的夜晚,中将将浅墨色的外褂和布裤换穿为浅色的衣裤来访源氏。
他看来英姿焕发、令人羡慕。
当时源氏正在西侧妻户边凭栏欣
赏着霜冻的庭前花草。
风飒飒地吹着,时雨阵阵,诱人禁不住也要泪簌簌。
他那托着
腮帮子喃喃自言"为雨为云今不知"的绝妙姿态,真个叫人着迷。
中将不愧为风流解
趣之人,故而默默凝视,坐近其身边,心想如果自己是女儿身,如何舍得留下这样的
人离开这世间呢?源氏依然从容地坐着,只是稍加整顿衣带而已。
他穿的是浅墨色的
夏衣,下面的红裳衬出炜然的光彩。
2、入室就寝之后,还是念念不忘藤壶母后。
似梦非梦、似醒非醒之间,恍惚看见藤
壶母后出现眼前。
她愁容满面,恨恨地言道:“你说决不泄露秘密,然而我们的恶名终于不能隐藏,教我在阴间又是羞耻,又是痛苦,我好恨啊!”源氏公子想回答,然
而好象着了梦魔,说不出活,只是呻吟。
紫姬怪道:“哎呀,你为什么?怎么样了?”源氏公子醒来,不见了藤壶母后,非常可惜。
心绪缭乱,不知所措。
努力隐忍,不觉
两泪夺眶而出,后来竟濡湿了枕袖。
紫姬弄得莫名其妙,百般慰问,源氏公子只悬一
动不动地躺着,后来吟道:
“冬夜愁多眠不稳,
梦迢人去渺难寻。
”
无法续梦,心甚悲伤。
次日一早起身,不说原由,只管吩咐各处寺院诵经礼忏。
他想:“梦见她恨我,说‘教我在阴间痛苦’,想来事实确是如此。
她生前勤修佛法,其他一切罪孽都已消除,只有这一件事,使她在这世间染上了污浊,无法洗刷。
”他
想象藤壶母后来世受苦之状,心中更觉悲伤。
便仔细考虑:有何办法可到这渺茫的幽
冥界中去找到她而代她受罪呢?然而公然为藤壶母后举办法事,又恐引起世人议论。
况且冷泉帝正在烦恼,闻知了得不怀疑?于是只得专心祷祝阿弥陀佛,祈求往生极乐
世界,与藤壶母后同坐莲台。
只是:
“渴慕亡人寻逝迹,
迷离冥途影无踪。
”
这恐怕又是迷恋俗缘的尘襟了。
成就分析:《源氏物语》极端绚烂,甚至倾向于衰颓。
打开《源氏物语》就如同掉进了花丛,一大片一大片的华丽,衣香鬓影,曲终人散,出场人物达四百之多,再现了
平安时代日本贵族的生活,作者用散文的结构,白描的手法表现了贵族们糜烂而又出
奇优雅美丽的生活。
“一张漂亮的脸蛋,一个高贵的身份,一趟风流的人生,”这就是紫式部笔下享誉日本的美男子光源氏,他的迷惘、无奈、对人生和美的叹息,令人难以忘
怀。
那些围绕在光源氏周围的女子,即使就是名字吧,也具有平安朝的奢华色彩和无常的朦胧:紫姬、空蝉、夕颜、花散里、末摘花、浮舟、云居雁、胧月夜……每个美丽的名字中都有深意,每个美丽的名字都有一个美丽的悲情的女子在沉鱼落雁、闭月
羞花之后或遁入空门,或打入冷宫,或郁郁寡欢,或香消玉殒……用日本式的唯美,描
写了一段段华丽的哀伤的爱情。
行文之间充满了纤细,清雅而幽怨的情调。
悲意如烟雾,朦胧淡色,浪漫幽怨,展现了颓废而多姿多彩的生活。
《源氏物语》有八百多首
日本和歌并有大量的唐诗,充满了诗意和优雅。
如中国研究《红楼梦》成了一门学问
一样,《源氏物语》一书在日本乃至世界也一直是一个文学研究的热门话题。
评论界
公认,《源氏物语》在艺术上是一部有很大成就的作品。
它开辟了日本物语文学的新
道路,使日本古典现实主义文学达到一个高峰。
还有人说它是日本文学的灵感之源。
中国的《红楼梦》,写的是男人眼中的一帮贵族小姐的命运。
而日本的《源氏物语》,写的是女人眼中的一帮贵族小姐的命运。
《源氏物语》通过主人公源氏的生活
经历和爱情故事,描写了当时日本贵族社会政治上的互相倾轧,生活上的奢侈和放纵,以及一夫多妻制下妇女任人摆布的命运。
结尾:《源氏物语》是我第一次读了近一个月都没有的放下的书,她的语言太唯美,人物太唯美,场景也太唯美。
紫式部是个极致唯美主义的作者,无论是人物、礼仪还
是自然。
她笔下的源氏“容颜如玉,盖世无双”,他的舞姿“美丽之极,令人惊恐”;情书、绘画、庭院、服装无一不是精致的。
更甚的,在她笔下源氏的淫荡与忠贞可以
归为一体,体现出她试图调和一切对立因素,以达到美的最高境界的心态。
“不似明灯照,又非暗幕张。
朦胧春月夜,美景世无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