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成功的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令世界捧腹的“流浪汉”--“幽默大师”卓别林

令世界捧腹的“流浪汉”--“幽默大师”卓别林

令世界捧腹的——“幽默大师”卓别林●吴薇1977年的圣诞节,20世纪最卓越的喜剧电影大师卓别林,留下80部 “人间喜剧”后,在瑞士安详地告别了人世。

翌日,世界各大报纸均在显著位置刊登这一句话:“永别了,卓别林。

”尽管这位天才的躯体在这个星球上消失了,但在世界上的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地方,他头戴圆顶礼帽、手拿细手杖、脚蹬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形象都永生着。

在电影史上,靠拍悲剧成为大师的人数不胜数,但靠拍喜剧片成为大师的人却是凤毛麟角。

因为一部经典的喜剧要让人发笑的同时还要给人强烈的震撼,这比悲剧要难上一百倍。

但卓别林做到了,而且百年来只此一人。

卓别林作为一个从无声片时代成功过渡到有声片时代的喜剧大师,为电影艺术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也给后世留下了难以估量的精神财富。

卓•语录我更喜欢用俏皮的姿态、丰富的想象力,而不是用粗鄙和庸俗的行为去赢得笑声。

也许我并没能实现我的意图,不过,我一直在努力。

① 强大的人格魅力来到好莱坞以后,卓别林受到许多压力,但是他不管别人怎样看待他,他都全心全意地工作着,积极创造每个人物形象。

因为卓别林在拍片的过程中总是以自己的想法为重,导致其他导演都觉得他非常傲慢。

卓别林则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要对得住自己的薪酬,那些被人赶来赶去,然后从电车上摔下来的所谓幽默,任何一个临时演员都能做。

通过努力争取,卓别林获得了自导自演的机会。

他拍出来的片子,总能让观众们开怀大笑。

而经过磨合之后,制片厂的拍片工作逐渐顺利起来,几乎所有人都喜欢卓别林,并和他积极配合。

素材写作:一切特立独行的人格,都意味着强大。

这种强大中包含着价值,即自己不会被他人所取代的价值,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不会被其他的事物所取代的价值。

这是卓别林能特立独行的原因。

② 创新的艺术作品基于一个艺术家的敏锐,卓别林开始意识到幽默讽刺对社会生活的特殊意义。

于是,随着艺术能力的逐级深入,卓别林开始从早期的滑稽电影中摆脱出来,逐渐把严肃的题材和喜剧片的传统手法巧妙地结合起来。

卓别林的伟大在哪里

卓别林的伟大在哪里

卓别林的伟大在哪里在中国要做一个文学艺术大师,谈何容易?因为我们当下的文化本身就是残缺的,不人性的。

很早就知道卓别林,也看过他的电影片段。

真正看完他的主要作品,却是这两年。

看完了,就感动了,甚至被深深地打动了。

从他那里,我更清楚地知道什么才是一个艺术家应有的品质,什么是高贵,什么是艺术。

也痛彻地看到中国当代艺术的没落、低俗。

《摩登时代》,表现了工业化时代对人的异化,里面的精彩片段,经常在电视里看到。

卓别林的演技真是登峰造极,他对时代的把握非常之敏锐,在大家都歌颂科学技术的时候,他已经看到了它的另一面。

《大独裁者》,讽刺希特勒,不仅外貌像,也达到了神似。

里面他玩地球仪的那一段,真是精彩绝伦。

《舞台生涯》,写了一个过气的老年喜剧演员卡贝耳,与一个沦落底层的芭蕾舞女演员泰莉的悲酸经历。

看完这个电影,我好久无语,作品里那种人性的光辉深深地触动了我。

我明白卓别林为什么伟大,因为他不仅是搞笑,或者说他不是搞笑,他是通过喜剧的形式挖掘、张扬人性的善良与光明,人的尊严与对艺术的执著。

电影里充满着底层人的悲欢,充满着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对人的尊严的渴望。

通过电影,我们真的看到人性也能如此博大与宽容,如此美丽而光耀。

不管哪种艺术,都是需要技术的,这毫无疑问。

但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那只是做一个工匠而已,与艺术无关。

庄子说“进乎技”,就是这个道理。

卓别林电影的技术是高超的,但是它们能作为伟大的艺术被全世界的人所喜爱,却不仅仅因为他的演技,而更是因为想象力与情感。

作为集导演、主演、编剧、音乐等于一身的卓别林,他的想象力是超人的,而作为艺术家,他的情感更是丰富而厚重的。

他真正在为人类创作。

他说了他是世界公民。

他为底层人服务,为被侮辱与被损害者服务,他反对强权,反对战争,他为自由而创作,而战斗。

在希特勒还没有完全暴露真面目的时候,他就感觉到了他的邪恶,他编剧、主演、导演的《大独裁者》上演,在电影里他淋漓尽致地讽刺了这个战争狂人,歌颂了自由,呼吁为自由而战斗。

卓别林的影响力在哪里

卓别林的影响力在哪里

卓别林的影响力在哪里
卓别林是一位伟大的喜剧演员、导演和制片人,在好莱坞电影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如今仍然被人们所喜爱和研究。

卓别林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喜剧表演风格
卓别林的喜剧表演风格独特而富有创造力。

他通过滑稽搞笑的动作、夸张的表情和幽默的对白赢得了观众的心。

他的表演技巧和喜剧天赋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演员和喜剧创作者,成为他们的灵感和研究对象。

2. 社会和政治评论
卓别林的作品经常以幽默的方式讽刺和批评社会和政治问题。

他以影像形式表达对不公正、剥削和权力滥用的关注,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他的电影作品中的社会和政治评论影响了后来的电影制作和评论。

3. 艺术创新
卓别林是电影史上的创新者之一。

他早期的无声电影作品,如《摩登时代》和《大者》,在电影表演、剧情和导演技术方面引入
了许多新的元素和技巧。

他的影片展示了他对电影艺术的独特理解
和创新思维,对后来的电影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人道主义价值观
卓别林的作品常常关注弱势群体和社会的不公正。

他倡导人道
主义价值观,通过他的作品展现了对人性的关怀和同情。

他的作品
激励了观众关注社会问题,并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变革。

总而言之,卓别林的影响力在于他独特的喜剧表演风格、社会
和政治评论、艺术创新和人道主义价值观。

他的作品不仅娱乐了观众,还启发了后来的电影创作者,并对电影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逆境成长查理卓别林的励志人生

逆境成长查理卓别林的励志人生

逆境成长查理卓别林的励志人生查理卓别林是20世纪最著名的喜剧演员和导演之一,他的励志人生故事鼓舞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尽管生活中经历了许多逆境和困难,但他依然敢于挑战自己,追逐梦想,并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的人生故事向我们展示了逆境如何成长并成就非凡事业的重要性。

查理卓别林的早年生活并不顺遂。

他在伦敦的一个贫困家庭出生,并在父亲早逝后,由于母亲无法承担生活费用,他被迫在非常年幼的时候就开始工作。

然而,这些艰苦的生活经历没有让查理卓别林失去对生活美好的追求,相反,它们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对演艺事业的热情。

在青年时期,查理卓别林开始涉足戏剧界,并很快展示出他的天赋和创造力。

他很快通过表演引起了观众的关注,并开始在舞台上展示他独特的喜剧风格和形象。

然而,正当他的事业开始蓬勃发展时,一次家庭悲剧的发生使他陷入了巨大的逆境,并对他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21年,查理卓别林的母亲因精神疾病而被送进了疯人院,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他陷入了极度的绝望和悲伤,但并没有放弃。

相反,他把这段困境作为自己的创作灵感,创作了他最为著名的电影之一《闲逛者(The Kid)》,这也是他第一次担任导演的作品。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孤儿与一个流浪汉之间的温暖故事,不仅展示了人性的善良与温情,也反映了查理卓别林在逆境中寻找到的力量和勇气。

逆境成长是查理卓别林故事的重要主题之一。

虽然他经历了许多逆境,但他从未放弃自己对演艺事业的梦想。

他用自己的喜剧才华和创作天赋为世人带去欢乐,并在困境中找到力量和勇气。

正是通过这些逆境的磨砺,他才逐渐成长为世界级的喜剧大师。

查理卓别林的励志人生不仅体现在他的事业上,也体现在他对社会正义的追求上。

他的作品经常以喜剧的方式揭示社会问题和不公正现象,并试图引起观众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他在电影《大独裁者(The Great Dictator)》中扮演了一个反对法西斯主义的犹太理发师的角色,这部影片成为了他事业的巅峰之作,也传达了他对和平、自由和人权的强烈信念。

关于成功的故事和启发

关于成功的故事和启发

关于成功的故事和启发别人的故事总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使我们也能打开成功的大门。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成功的故事和启发,一起来和小编看看吧。

关于成功的故事和启发篇1故事:卓别林开始拍电影时,那些导演们都让他模仿当时一位非常有名的德国喜剧演员。

卓别林却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本色,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创造出一套自己的表演方法而名垂青史。

启示:其实实现价值的方法很简单,做事别失去真正的自我就可以了。

感悟:凡英雄豪杰必有某种高尚品质,平庸之辈绝难赢得掌声。

保持本色,在成就高尚事业上必将出类拔萃,最终成为卓绝的人物。

关于成功的故事和启发篇2故事:一个农场主悬赏100美元寻找他丢失在谷仓里的一只名贵手表。

金表太小,谷仓太大,稻草太多。

人们在夜晚来临时还没有找到金表,一个个放弃重赏的诱惑离去了,只有一个小男孩还在坚持寻找着。

在一切喧闹静下来后,一个奇特的声音“滴答、滴答”不停地响起。

小孩循声找到了金表,最终得到了100美元。

启示:其实寻找财富的方法很简单,只要保持宁静的心灵就可以了。

感悟:一个看得透、断的准的人可驾驭事物而不被事物所驾驭。

他可以洞察到事物的深处,了解并能把握其本质。

观察严谨,思考细致,推理明晰,所以天下没有什么东西他不能发现。

关于成功的故事和启发篇3故事:一个文学青年给马克.吐温写信,问道:“听说鱼骨头里含有大量的磷质,而磷质有助于补脑子。

那么,要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作家,是不是就必须吃很多鱼才行?请问,您是否也吃过很多的鱼?吃的是哪种鱼呢?”马克.吐温回信说:“看来,你得吃一对鲸鱼才行!”启示:其实成就事业的方法很简单,别相信吃鱼能吃成作家就可以了。

感悟: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断的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才能让我们丰富和深刻起来。

杰出的人物几乎都是学有所成之士,只有无知的人才会轻视学习。

关于成功的故事和启发篇4故事:古希腊神话中有两位女神:一个叫美德女神,一个叫恶德女神。

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小的时候,碰见了她们。

《神奇的魔术师》阅读答案

《神奇的魔术师》阅读答案

《神奇的魔术师》阅读答案篇一:魔术师阅读答案篇一:魔术师阅读答案篇二:魔术师阅读答案篇三:魔术师阅读答案④男主人却不问不闻,衔着雪茄,独自去河边散步了。

约当茨这次远航归柬,郁郁寡欢,心事重重。

自约当茨从河边回来时,魔术表演己近尾声。

看来的确很精彩,院子里不时爆出哄笑声、鼓掌声。

妻子嗔怒地瞟了他一眼,连忙让出座位,“哎,你到哪儿去了?到处找不到你。

这魔术太奇妙了!你不看,真可惜啦!”“骗小孩子而已!”约当茨鄙夷不屑地哼了一声。

⑥约当茨也忍不住鼓起了掌,笑出了眼泪,吩咐妻子送上丰厚的酬金。

魔术师却不肯收受,只和约当茨干了一杯葡萄酒。

他说,年轻时他是名消防队员,火灾中,为抢救医院里的病人,被砸下的横粱压断双腿。

他拉起裤管露出金属假肢,寒光凛凛,使约当茨全身一震。

⑦一切都明白了。

他是从医院里知道了约当茨的情况,才特意赶来。

与这位神奇的魔术师相比,约当茨作最坏的打算,也仅仅将据去一条腿,难道就到了世界末日?⑧夕阳下,约当茨目送魔术师的汽车渐渐远去,轻轻用口哨吹起了《手手进行曲》。

天空明净,微风拂面,远处的青山更青了!阅读题:1.文中妻子说“他自己找上门”,请从文中找出与此句相呼应的句子。

(2分)2.文中约当茨在不同的时间段,对魔术师持有不同的态度。

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双音节词语。

(2分)约当茨在魔术师到来之前的态度是a,他在看完魔术师的表演后的态度是赞扬,最后他目送魔术师远去时,对魔术师的态度是b。

3.文中妻子的言语和动作均不多,但她的形象却跃然纸上。

请结合文中的一处具体的语言或动作描写分析妻子的形象。

(2分)4.文章结尾说:“天空明净,微风拂面,远处的青山更青了!”有什么深层含义?(2分)5.文章标题是“神奇的魔术师”,从全文来看,魔术师“神奇”在哪些方面?(2分)6.文中魔术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形象,正像陆游笔下的梅花,即使被压成泥,也不忘向人间措撒芳香。

请你写出《卜算子·咏梅》中含有此意的两句词。

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成就是什么_喜剧大师卓别林简介

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成就是什么_喜剧大师卓别林简介

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成就是什么_喜剧大师卓别林简介卓别林是英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喜剧家,主要从事的行业就是影视行业,主要表演领域是喜剧。

那大师卓别林的成就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成就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成就是什么卓别林的成就还要从1919年开始说起,自从成为一个制片人和导演之后,他陆续拍摄了许多经典的影片,其中比较著名的作品有《淘金记》、《摩登时代》等等,根据统计可以得知他的一生总共制作了大概八十多部影片,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财富。

这些作品也反映出了他从一个普通人逐渐成为一名伟大的表演大师的过程,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快乐,同时也对社会上存在的不断进行了讽刺和批判。

另外卓别林还曾经获得奥斯卡颁发的终身成就奖,这也是他的伟大成就之一。

因为他对希特勒进行过批判,所以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攻击和批评,在1952年的时候因为受到严重的迫害,他不得不离开美国,回到瑞士地区生活,在这段时间内他创作了非常尖锐的作品《一个国王在纽约》。

卓别林的一生和默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他将默片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也可以说是默片造就了伟大的卓别林。

卓别林当艺术家的原因卓别林能够成为一个艺术家的原因是有许多方面的,首先他出自一个演员家庭,父亲和母亲都是唱歌的艺人,他的父亲去世之后母亲只能一个人唱歌抚养他和一个哥哥,卓别林在很小的时候就登台代替母亲唱歌,这让他从小就有了接触舞台的机会。

之后母亲因为精神失常而被关了起来,卓别林不得不继续在剧团打杂,后来他有了正式成为演员的机会,卡尔诺是第一个提携他的人,这些为他之后的演艺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卓别林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艺术家还在于之前的辛酸生活让他有了很多的灵感,在之后的演艺活动中,他凭借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终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他的作品也因为寓意深刻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喜剧大师卓别林简介卓别林出生于1889年,卒于1977年。

卓别林淘金记影评分析

卓别林淘金记影评分析

世界电影史上著名的喜剧大师卓别林,他的喜剧成就是举世公认的。

[淘金记]是查尔斯·卓别林1924年的作品,此片可谓他艺术水准最高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本人最钟爱的一部作品。

【淘金记】讲述了一批贫困人士为了改变自身的命运,前往环境恶劣的美国西部去淘金。

许多人失败了,不是被狂烈的暴风雪天气吓倒,便是缺乏坚定的意志让自己留在这片土地上。

而头戴圆顶礼帽、足登大皮靴、手持一条竹手杖、走路象鸭子的小流浪汉夏尔洛不畏艰险,留在了阿拉斯加,并且遇上了一系列有趣又惊险的事。

最后,他幸运地成为了百万富翁,并且抱得美人归。

在电影中,卓别林显露出他那惊人的天赋和丰富的创造力。

电影中有两处地方别具特色。

一处是夏尔洛饿得头晕眼花,夏尔洛将自己的一只皮鞋当作食物来煮。

他绅士般优雅地吃着皮鞋,将鞋钉当作骨头来吸允,在旁人看来,他完全是在享受一顿美味的午餐。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在淘金未成功前,与夏尔洛一样的淘金者们正饱受着身体和精神上双重的煎熬。

夏尔洛在面对困境时,则表现出了他的豁达坦然,落魄到极致,又生出淡然的心态。

反观后来失去理智、将夏尔洛当成大公鸡来对待的吉姆,夏尔洛的品质更显难能可贵。

电影另外一处极具特色的地方是夏尔洛在梦境中所跳的“面包舞”。

配合着夏尔洛丰富的表情,叉子上的两只面包在他的手下欢快灵活地跳着舞。

结局的时候,夏尔洛凭借着他的善良与真挚赢得了舞女乔治亚得芳心。

在默片时代,因为无声,电影演员更多的是靠个人肢体动作来完成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到了卓别林的电影里,全景镜头,让卓别林个人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卓别林也特别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演绎小人物的底层诉求、抒发悲悯情怀。

在喜剧的表象下面,埋藏着深层的心酸。

电影的结局颇具讽刺意味。

虽然说,夏尔洛和吉姆这样不畏艰险的淘金者,凭借自己的毅力,理当能够实现自己的富翁梦。

但是,夏尔洛还是那个夏尔洛,穿上华贵的衣服,他还是会蹲下身去捡别人丢弃的雪茄头。

淘金这一行为本身就体现出了金钱至上的个人信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卓别林成功的原因分析
1900年,人们经常看到一个叫查理•卓别林的黑发小男孩在伦敦各大剧院的后门外等待。

他看上去十分饥饿,但那双蓝色的眼睛却透着坚定。

他期望在演艺圈找到工作。

他能歌善舞,尽管自己的童年痛苦艰辛,他却懂得如何让人欢笑。

他的父亲死于饮酒过量,母亲实际上无法照顾查理和他的异母哥哥锡德,她常常因精神问题不得不被送进医院。

查理找不到工作时就在街上闲逛,到处寻找食物和住所。

有时候他会被送到孤儿院,在那儿他又冷又可怜,孩子们犯一丁点错误就会遭到责骂和惩罚。

他恨那个地方。

三十年后,就是这个查理•卓别林受到了国王般的礼遇,人人都秒想和他谋面,和他合影的人中甚至还有丘吉尔、爱恩斯坦和甘地这样的名人。

在耀眼的电影新世界,他几乎成了皇家级的人物——喜剧之王查理查里•卓别林。

(对于自己的成功)他曾写道:“你得相信自己,这就是秘诀,即使我在孤儿院或沿路要饭果腹的时候,我都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棒的演员。

”任何一个电影院的常客想必都看过几部查理•卓别林的电影,世界各地的观众坐在屏幕上总是笑得泪流满面。

他第一次亮相就让人们看好这个和善的小个子——一撮僵硬的小胡子,双目圆睁,头戴黑色圆礼帽,还有那双大得过头的皮鞋。

在卓别林演过的几百部电影里,“流浪汉”是任何人都看得懂的角色。

那个可怜的流浪汉处处犯傻出错,总是麻烦不断,可他胸怀远大的理想。

他想摆脱残酷的命运,他的疯狂尝试让我们捧腹不止。

他总能找到怪招摆脱困境,生活也从未真正将他打垮。

从前那个无家可归、挨饿受冻的又衣衫褴褛的孩子拒绝绝望,这个流浪汉和他没什么不同,他像那个小孩一样弱小、胆怯和愚蠢,但他从没放弃过。

不懂英语的人也能够欣赏他的电影,因为它们大多都是无声片。

让我们发笑的并不是他说的话,他的喜剧效果来自那些细微的一举一动,它们的含义对全世界的人来说都是一样的。

卓别林在影片中时而抬起浓黑的眉毛或者转动那双眼珠,时而抻一抻外套或在空中晃一晃他的文明棍;为了逃避对手,他会躲在肥胖女士的身后或钻到桌子底下;本来想英勇一次,却晕倒在地;他抖掉破衣上的灰尘自豪地出现在盛大的社交场合;他派头十足,俨然一个富有、成功的重要人物——一个他做不到也永远不可能企及的人物。

所有这些都是卓别林获得巨大成功的秘密。

他得到流浪汉这个角色纯属偶然。

年轻的他和哥哥随着一小队演员到美国各个城市巡回演出,一家新电影公司邀请他加盟拍喜剧片,他接受了邀请并迅速走红。

他很快就为这家公司拍了几使部电影,不过使他一举成名的是第二部影片中他的那身行头——黑色礼帽,紧身外套,肥大的裤子,尺码超大的皮鞋,外加一撮小胡子和一根文明棍。

他的这一形象一炮打响。

不过他最初的那些电影都没有多少故事情节,全
靠动作取胜,他极其滑稽的神情和举动使观众们捧腹大笑。

三十岁时,卓别林成了世界上最棒、最有名、最受青睐的喜剧演员,他拍一部电影片酬达到数千美元。

他组建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并自己写剧本、拍片子。

他所到之处受到夹道欢迎,但他仍然努力工作,也没有什么知心朋友。

也许正因为如此,他的影片中流浪汉的悲哀一面更显突出。

那个小人物需要的不仅仅是食物和头顶的屋檐了,他开始需要爱情。

在他最知名的电影《淘金记》中,一个女孩作弄了这个小个儿男人,事后又觉得对不起他。

于是对他友善起来,而他却将她的怜悯误作了爱情。

《城市之光》中的女孩是盲女,虽然她看不见他的模样,却认为他是自己遇到的最棒的男人。

可是她恢复视力后,看到的他却十分愚蠢。

这种悲哀赋予了卓别林的电影一种很深刻的人生意味,摸样几个喜剧演员能与之并肩。

卓别林经历了几次婚姻。

名利双收的他在爱的愿望满足之时已不再年轻。

后来他娶了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女儿欧娜,并与之白头到老。

渐渐地,他厌倦了美国——这个他生活了四十年又功成名就的地方。

他携同妻子和一大家子人去了瑞士。

他说自己是个世界公民,不属于任何特定的国家。

在他漫漫人生的最后几年,他重返美国和英国,接受他在电影事业上的各种荣誉。

1977年圣诞节,这个喜剧之王在瑞士辞世,享年88岁。

噩耗传来,全世界都为之悲痛。

说起卓别林,想必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喜剧大师。

在他身上当然还有一些小故事:
有一天,卓别林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小镇,他忽然觉得自已该理发了,据当地人介绍,由于这个小镇很偏僻,只有两家理发店,每家店只有一个理发师,至于到哪家店就由他自己决定吧。

于是,卓别林走进了第一家理发店一看,不禁皱了皱眉,怎么啦?原来这个理发店房子小,座椅旧,地上还撒了不少头发渣,最糟糕的是那个理发师自己的头发非常难看,该长的地方很短,该短的却又很长,上面像个麻雀窝,旁边像是被老鼠刚啃过似的。

卓别林退了出来。

他走进了第二家理发店。

这儿的情况可大不一样,房子宽敞明亮,座椅是弹簧垫子,店内地上非常干净,再看这理发师的头发,端端正正、大大方方的……这时,你一定认为卓别林会在这家理发店理发了。

错啦!卓别林想了想,又返回到第一家去理发了。

是第一家理发店价格便宜吗?不是。

是卓别林喜欢自己理成“麻雀窝”、“老鼠啃”吗?更不是。

那么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卓别林在想,小镇这么偏远,只有两家理发店,所以就可以推断:第一家理发师的“麻雀窝”、“老鼠啃”头发就是第二家理发师理的,另外,从第一家理发店的地上撒满的头发渣也可以说明顾客很多,也就是理发师的技术与服务肯定比第二家好。

卓别林早就想拍一部关于流浪汉的喜剧,然而,虽然做了很多努力,仍是不够满意。

一天,卓别林在旧金山的大街上遇到了一位流浪汉。

他灵机一动,
迎上前去:“你好,我看你一定很饿了,我也饿了。

一块到饭店吃一顿吧!”流浪汉十分高兴,心想这一定是遇到一位乐善好施的虔诚的基督徒了。

于是两人走进了一家饭店。

卓别林特意多要了一些酒。

流浪汉不客气地狼吞虎咽大吃起来。

酒足饭饱之后,两人便乘酒兴侃侃而谈。

流浪汉便把自己如何漫游,如何搭便车,如何在“上等客车”上被抓住等等趣闻全部告诉了卓别林,同时还表演给卓别林看。

卓别林认真地听着,仔细地研究他的表情、姿势和性格。

在吃饭的过程中,一部新的影片的大体轮廓已经在卓别林的脑子里构思出来了。

后来,这部影片获得了巨大成功。

1929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决定把奥斯卡奖的“特别荣誉奖”颁给卓别林。

卓别林得知后公开声明不接受。

他说,少数几个人做出的决定,这对我并不是什么荣誉。

我所期望的是人民的评价,如果人们爱看我的影片,那是对我最高的奖赏。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在获悉卓别林的声明后不以为然,认为是“明星的虚架子”,仍通知他来领奖。

但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卓别林真的没来!学院在尴尬之余决定把金像送到卓别林家里。

卓别林在家门口挡住了送奖人,并再次声明:“不靠这尊小像撑门面。

”这尊小金像至今仍存在该学院的地下室里。

我认为:他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是在于他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他早年生活困难,没读过几年书,为了弥补知识上的不足,他下决心自学,在演出的空隙,甚至在化妆室里也分秒必争地埋头读书。

他对于艺术要求十分严格,从不敷衍了事。

在拍摄《城市之光》时,有一段流浪汉把盲女的花打翻又拣起的戏,放映时仅75秒钟,但卓别林反复拍摄了五天才通过。

如果在拍片中发生了问题,他便在化妆室里来回踱步,或在背景后面独自冥思苦想,直到获得满意的解决。

卓别林出身低微,对下层人民怀着深切的爱和同情。

他曾批评莎士比亚的戏剧里都是些王公贵族,宣称:“我所构思的喜剧情节非常简单,那就是普通人陷入困境并解脱困境的过程。

”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人民性。

正因为如此,人们对这位天才的艺术大师十分崇敬。

法国人称他为“我们永远的夏尔洛”。

在他的故乡英国,卓别林每次回归,都受到人们热情的欢迎。

1952年9月23日他在伦敦萨伏依饭店下榻这天,全城的公共汽车驶过饭店门口,都毫无例外地亮一下灯,向他们的“老查利”致敬,今天,卓别林虽然已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和他的艺术将永远存留在人们心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