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语用题专题复习——传统文化专辑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浙江专版讲义:第三板块 专题三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三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学前启动真题体验——试考题·明考向1.(2018·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②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论语·泰伯》)[注]①才之美:美好的才华。
②使:假使。
(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答:解析:周公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之一,孔子盛年之时曾梦见他,欲行其道。
且孔子自称继承了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的道统,肩负着光大周文化的重任,却因自身衰老而“不复梦见周公”。
“梦见周公”表明了孔子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了他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
参考答案:“梦见周公”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
(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
答:解析:这则材料在于说明德更重要还是才更重要,也就是德与才之间的关系。
孔子认为一个人即使有周公那样的才华,但如果“骄且吝”,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说明孔子在德与才之间更看重德。
参考答案:①主旨在于说明德、才的关系,孔子强调德重于才。
②“周公之才之美”,是极言其才干之优异;“骄”“吝”则是恶劣的品质。
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好,即使才华出众也不足称道。
参考译文:孔子说:“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呀!我好长时间没再梦见周公了!”(《论语·述而》) 孔子说:“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华,假使骄傲自大而又吝啬小气,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论语·泰伯》) 2.(2017·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论语·公冶长》)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其中颜渊属于,子贡属于。
2021届版高三语文复习优化作业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含答案

2021届苏教版高三语文新一轮复习优化作业: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含答案2021届一轮复习苏教版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 题。
材料一: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材料二: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1.孔子认为在什么情况下能与学生谈论《诗经》?答:答案:孔子认为如果学生能够将《诗经》与礼联系起来,就可以与其谈论《诗经》了。
2.结合材料分析孔子对《诗经》的态度及其持这种态度的原因。
答:答案:孔子十分重视《诗经》在教育弟子过程中的作用。
因为《诗经》内容丰富,情感正直,具有礼乐教化功能,有助于孔子推行礼乐治国思想。
材料一:子夏问孔子说:“‘微笑的面容美好动人啊,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啊,洁白的底子上绘有文采啊.’这几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素色的底子,然后画画。
”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产生的?”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材料二: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经》呢?学《诗经》可以抒发感情,可以观察社会,了解世情民俗、政治得失,可以使人懂得与人交往的道理,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刺评论不平的事情。
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
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①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论语·卫灵公》)②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 3.分别指出孔子和老子对待“争”的态度。
孔子:老子:答案:孔子:“矜而不争”,强调不争强好胜。
高三语文语用题专题复习——传统文化专辑

高三语文语用题专题复习——传统文化专辑1.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①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②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③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④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A. ①中秋②除夕③端午④元宵B. ①中秋②元宵③重阳④七夕C. ①重阳②七夕③端午④元宵D. ①重阳②除夕③元宵④中秋2.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春节习俗的一项是()A.儿童却立避其锋,当街击地雷霆吼。
B.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屠。
D.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
3.下面四首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诗中所表示的节令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3)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元宵七夕重阳春节B.春节中秋端阳除夕C.元宵中秋清明元旦D.元旦七夕重阳元宵4.下列为中国传统节日所编写的对联,对应恰当的一组是()①入酒菊香由我醉,向秋山色带云看。
②柳枝袅袅报春意,杏花团团念祖恩。
③芳草美人屈子赋,冰心洁玉大夫诗。
④高天冬去苏万物,大地春回放百花。
A.①七夕节②重阳节③寒食节④春节B.①重阳节②清明节③寒食节④元宵节C.①重阳节②清明节③端午节④春节D.①中秋节②重阳节③端午节④元宵节5.“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 岁B.70 岁C.100 岁D.141 岁6.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高三语文语用题专题复习——传统文化专辑

高三语文语用题专题复习——传统文化专辑1.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①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②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③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④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A. ①中秋②除夕③端午④元宵B. ①中秋②元宵③重阳④七夕C. ①重阳②七夕③端午④元宵D. ①重阳②除夕③元宵④中秋2.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春节习俗的一项是()A.儿童却立避其锋,当街击地雷霆吼。
B.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屠。
D.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
3.下面四首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诗中所表示的节令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3)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元宵七夕重阳春节B.春节中秋端阳除夕C.元宵中秋清明元旦D.元旦七夕重阳元宵4.下列为中国传统节日所编写的对联,对应恰当的一组是()①入酒菊香由我醉,向秋山色带云看。
②柳枝袅袅报春意,杏花团团念祖恩。
③芳草美人屈子赋,冰心洁玉大夫诗。
④高天冬去苏万物,大地春回放百花。
A.①七夕节②重阳节③寒食节④春节B.①重阳节②清明节③寒食节④元宵节C.①重阳节②清明节③端午节④春节D.①中秋节②重阳节③端午节④元宵节5.“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 岁B.70 岁C.100 岁D.141 岁6.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八 传统文化创新题 新人教版

金牌教程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八传统文化创新题新人教版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题目提示对联悬挂在“杜甫草堂”,即对联要体现杜甫的人生经历或精神特质,并表达尊敬、缅怀之情。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庐岳”即庐山,“隐”即隐居。
“别有天地”符合《桃花源记》的意境。
此联是劳鸣勋题桃花源的对联。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十年幕府悲秦月”,是对杜甫在成都十年的幕府生活中,看到朝廷昏庸、国家混乱、民生疾苦而痛心疾首、哀婉叹息的总结。
“一卷唐诗补蜀风”指出诗人希冀用一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胸臆,企求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来实现“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望。
此联适合悬挂于杜甫草堂。
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由“狂”“醉”“天子不能呼”,可知此联赞美李白,为姚恭泶所撰,显然不能用于杜甫草堂。
上下联均出自杜甫的诗句,上联“世人皆欲杀”出自《不见》,下联化用《饮中八仙歌》。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秋天一鹄先生骨”,从《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杜甫流传千古的诗篇中,提炼出“秋天”这一典型意象;“鹄”比喻先生;“骨”既指其尸骨,也言其骨气。
此联概括了杜甫的精神风骨,暗含景仰之意。
“春水群鸥野老心”,杜甫自称“少陵野老”,“春水”出自杜甫《旅夜书怀》诗,“鸥”出自杜甫《野老》诗。
此联是对杜甫人生志趣的恰当概括。
把这一对联悬挂于杜甫草堂是恰当的。
2.[2017·江苏高考]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 )A.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B.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C.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
D.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答案 D解析首先,观察漫画构图要素,把握其体现的意境;其次,分析选项,找出适合漫画意境的诗句。
高考语文复习题:考点集训十六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Word版含答案

考点集训十六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时间:120分钟满分:127分)(67分)1.(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
浩然,盛大流行之貌。
气,即所谓体之充者。
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
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 (1)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吾___________”一句的注释。
(2分)(2)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201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
夫以百亩之不易[注]为己忧者,农夫也。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孟子·滕文公上》) 【注】易:修治,耕种。
(1)尧、舜的“忧”与农夫有什么不同?请简述。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为什么说“为天下得人难”?请根据选段谈谈你的理解。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2015·北京卷)《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素材:传统文化专题及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素材:传统文化专题阅读①向我们的文化传统致敬春节前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力求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春节之际,催动无数人返乡脚步的,也正是重视家庭、重视亲情的“文化基因”。
近年来,从教育部提出“书法进课堂”,到编纂“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从语文教材中加大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比例,到各种以传统文化建设乡村的实践……越来越多人饮水思源,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追寻文化水脉、瞩望文化复兴。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想象共同体”的地基和屋顶,都因文化而来。
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滋养“不虚、不私、不妄”的真情;以古代典籍中的典故、名句,讲述治国理政的道理;要求“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念兹在兹,正是因为其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因而视之为“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喻之为“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
毋庸讳言,我们有过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困惑与犹疑。
中国历史上,有“三晚”之说——晚周、晚明、晚清,都是社会文化断裂期。
1842年,英军陈兵南京城下,中国被抛入“全球时间”。
在这“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经抗争、变法,经革命、战争,经建设、改革,不到200年时间里,中国文化经历着剧烈的变革。
及至今日,面对传统,人们往往有“雾里看花”之惑;面对世界,又难免有“乡愁何寄”之困。
在不少人那里,“中国风”不过是丝绸、水墨、大屋檐的符号堆砌,节日的行礼如仪敌不过电商促销的广告,人际的传统美德被消费社会的物质战车甩在身后。
在现代化的轨道上疾驰,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游弋,我们急需重新定义自身。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包括文化的复兴。
今天,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借助现代技术,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用专题训练-填写恰当成语+

语用专题训练-------填写恰当成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蔚然成风,由此兴起的古风插画借助互联网广泛传播,受到许多年轻人的喜爱,也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
中国古风插画起步虽晚,但一直在有序前进,它的发展是一个①的过程。
一些作品从传统文人画中汲取营养,以水墨淡彩表达情感,营构意境;还有一些作品则继承传统工笔画的艺术精髓,以细腻的线条和雅致的色彩逼真地描绘艺术形象,打造的艺术形象可谓②。
科技的发展也为古风插画开拓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今,不少插画师都以电脑为主要工具进行插画设计。
为满足“网生代”在创作中③的需求,3D插画、VR插画等各种不同形态被引入古风插画创作,使其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近期在短视频平台吸引百万网友关注的《山海经》系列3D插画,不仅融合中国传统文人画、民间美术画的绘画风格重新诠释了神话传说,还辅以动态3D效果,带给读者全新的视觉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古风插画的受众多呈年轻化趋势,其创作者也以“90后”甚至“00后”为主。
古风插画将传统底蕴和现代表达交融,唤起年轻群体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湖笔①,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沉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湖笔生产逐渐恢复生机。
到上世纪90年代,湖州、杭州等地的湖笔生产厂、笔庄及个体湖笔作坊已有60余家,从业人员约1万余人,年产湖笔700万支以上。
走进位于湖州闹市区的王一品斋笔庄,四周②的湖笔让人③。
大的、小的、长的、短的、胖的、瘦的,各种类型应有尽有,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心仪的湖笔。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店员整天与湖笔相伴,似乎也沾染了湖笔身上的书卷气。
他(她)们说话轻声细语,服务面面俱到。
这里,湖笔的品名也十分庄重,“玉兰蕊”“缶庐妙颖”“鼎堂遗爱”“元白锋”等等,深受国内外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的喜爱。
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语用题专题复习——传统文化专辑A.儿童却立避其锋,当街击地雷霆吼。
B.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屠。
D.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
3.下面四首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诗中所表示的节令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3)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元宵七夕重阳春节B.春节中秋端阳除夕C.元宵中秋清明元旦D.元旦七夕重阳元宵4.下列为中国传统节日所编写的对联,对应恰当的一组是()①入酒菊香由我醉,向秋山色带云看。
②柳枝袅袅报春意,杏花团团念祖恩。
③芳草美人屈子赋,冰心洁玉大夫诗。
④高天冬去苏万物,大地春回放百花。
A.①七夕节②重阳节③寒食节④春节B.①重阳节②清明节③寒食节④元宵节C.①重阳节②清明节③端午节④春节D.①中秋节②重阳节③端午节④元宵节5.“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 岁B.70 岁C.100 岁D.141 岁6.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7.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
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法分别是()A. 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B. 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C. 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D. 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8.下列地名“江阴”“汉阳”“衡阳”“华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长江南岸、汉水的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B. 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北边、华山的南边C. 长江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D. 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南边9.中国古代文化中定义的“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
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古代的“史圣”“医圣”“书圣”“画圣”“茶圣”“诗圣”分别是()A. 张仲景、王羲之、吴道子、陆羽、杜甫、司马迁B. 司马迁、张仲景、王羲之、吴道子、陆羽、杜甫C. 王羲之、吴道子、陆羽、杜甫、司马迁、张仲景D. 吴道子、陆羽、杜甫、司马迁、张仲景、王羲之10.清代张鹏翮撰写的三苏祠的门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其中“千古文章四大家”中“四大家”是()A. 韩愈、欧阳修、苏轼、王安石B. 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王安石C. 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D.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11.中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即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法。
下列以“年号干支兼用法”为纪年方法的是()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②“庆历四年春”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④“天启壬戌秋日”⑤“淳熙丙申至日”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④⑤12.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
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下面关于“月相纪日法”用法分析正确的是()①《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望”阴历三月十五日。
②《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晦朔”,晦:阴历每月初的一天;朔:阴历月末的一天。
③《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就是阴历七月十六日。
④“今当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诞辰。
”“朔日”指六月初一至初九。
⑤“道光元年辛巳冬十月朔五日”,“朔五日”指这个月初五。
⑥“正月晦日巷死。
”“晦日”,正月末的一天。
⑦“宋嘉定宁宗八年乙亥四月朔四日”,“朔四日”指这个月初四。
A. ①③④B. ②⑤⑥C. ③④⑦D. ③⑤⑦13.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下面对传统节日习俗描述正确的是()A.寒食禁火、祭祖扫墓、踏青插柳——重阳节B.扫尘守岁、爆竹门神、祭祀神佛、祭奠祖先——清明节C.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春节D.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端午节14.三教九流(亦作九流三教)泛指古代中国的宗教与各种学术流派,是古代中国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划分的等级。
其中“三教”通常是指()A. 儒教、道教、佛教B.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C. 天主教、基督新教、东正教D. 儒教、基督教、佛教15.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
下面关于传统节日描述正确的是()A.七夕节,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以乞巧为主。
B.上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在阴历七月十五日,以祭鬼为主。
C.清明节,亦称“禁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以禁烟、冷食祭日为主。
D.中元节,农历正月十五,以吃元宵、赏灯、舞狮和未婚男女交往为习俗。
16.下面关于“桃李”、“巾帼”、“须眉”、“伉俪”、“布衣”含义理解正确的是()A. 男子、夫妻、百姓、学生、妇女B. 妇女、男子、夫妻、百姓、学生C. 学生、妇女、男子、夫妻、百姓D. 夫妻、百姓、学生、妇女、男子17.古代散文中很多地理名称与现代地理名称含义不同,对下面句子的古代地理名称理解正确的是()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山东”是指“泰山以东”。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河南、河北”是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C.“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关中”是指“潼关以西”地区。
D.“以攻山西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山西”是指“泰山以西”。
18.中国封建社会有三大选官制度,分为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下列材料中体现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理解正确的是()①《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晋宣帝集》有司马懿除九品、州置大中正议:“案九品之状,诸中正即未能料究人才,以为可除九制,州置大中正”。
③《旧唐书•房玄龄》载:“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
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A. ①察举制②科举制③九品中正制B. ①九品中正制②察举制③科举制C. ①察举制②九品中正制③科举制D. ①科举制②九品中正制③察举制19.用典,也就是用事,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
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下面诗句运用的典故理解恰当的是()①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即遇,奏流水以何惭?②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③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④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⑤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A. 杨得意、钟子期、周公、刘裕、五丁开山、曹操B. 杨得意、钟子期、刘裕、周公、五丁开山、曹操C. 杨得意、钟子期、刘裕、曹操、五丁开山、周公D. 杨得意、钟子期、曹操、刘裕、五丁开山、周公20.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化正确的一项是()A.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陈情表》)——除:免除授职。
B.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传》)——拜:改任官职。
C.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D.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
(《张衡传》)——出:出任京官。
21.下列诗词描写的内容与江苏地域无关的一项是()A.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D.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22.下面关于“桑梓”“社稷”“烽烟”“桑麻”“汗青”含义理解正确的是()A. 战争、农事、史册、家乡、国家B. 国家、战争、农事、史册、家乡C. 家乡、国家、战争、农事、史册D. 史册、家乡、国家、战争、农事23.对《欧阳文忠公文集》、《诚意伯文集》、《杜工部集》、《柳河东集》、《李太白全集》、《惜抱轩诗文集》这几部作品集命名理解正确的是()A. 谥号式、封号式、官爵式、籍贯式、表字式、书斋式B. 封号式、官爵式、籍贯式、表字式、书斋式、谥号式C. 官爵式、籍贯式、表字式、书斋式、谥号式、封号式D. 籍贯式、表字式、书斋式、谥号式、封号式、官爵式1.C(各诗分别为:①(唐)王缙《九日作》;②(唐) 罗隐《七夕》;③(宋)梅尧臣《五月五日》;④(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2.D(D项是元宵习俗)3.A4.C5.D (花甲,即 60,花甲重逢就是 120;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 141;古稀,即 70,古稀双庆就是 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 141。
)6.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是唐代温庭筠的《苏武庙》说的苏武的事,而颂王昭君的对联是“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7.D(《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房名。
《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谥号“文正”。
《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
《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号稼轩。
《王右丞集》,作者王维,官至右丞。
《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此集为唐穆宗长庆年间编辑。
)8.C(“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
”江阴:处于长江南岸。
汉阳:汉水的北边。
过去的汉阳与汉口连成一片,在《明史》中说到,汉水一直是从龟山之南流入长江的,河口大致就在今天的鹦鹉洲头汉阳汽车渡口。
大约十五世纪初,汉水在郭茨口改道。
河水的特点就是裁弯取直,这次汉水径直向东流经龟山之北入长江,形成了今天的模样。
所以,今天的汉阳应该改称为“汉阴”才是。
衡阳:处于南岳衡山的南边。
华阴:西岳华山的北边。
)9.B(史圣: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医圣:张仲景,名机,南阳郡(今河南邓州人一带人),东汉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著有《兰亭集序》。
画圣:吴道子,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有“吴带当风”之美誉。
茶圣:陆羽,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