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压铸课程设计

压铸课程设计

《压铸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设计任务书模具0801/02班压铸模是进行压铸生产的主要工艺装备,生产过程能否顺利进行,铸件质量有无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结构的合理性和技术上的先进性。

压铸生产时,压铸工艺参数的正确采用,是获得优质铸件的决定因素,而压铸模则是正确地选择和调整有关工艺参数的基础。

压铸模与压铸工艺、生产操作存在着极为密切而又互为制约、互相影响的特殊关系。

其中,压铸模的设计,实质上是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所以,在设计压铸模时,必须全面分析铸件结构,熟悉压铸机操作过程特性及工艺参数可调节的范围,掌握在不同压铸条件下金属液的充填特性和流动行为,并考虑到加工性和经济性等因素。

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实际、满足生产要求的压铸模。

一、压铸模设计的步骤:(1) 根据产品使用的材料种类、产品形状、结构和精度等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工艺分析,制定工艺规程。

(2) 确定型腔数量、铸件在模具内的放置位置,进行分型面、浇注系统和排溢系统的设计。

(3) 确定镶块与型芯的镶拼形式和固定方法,进行成型零件的设计。

(4) 确定抽芯距和抽芯力,进行抽芯机构的设计。

(5) 确定推出元件的位置,进行推出机构的设计。

(6) 选定压铸机,进行模架、加热和冷却系统的设计。

(7) 校核模具与压铸机的相关尺寸,设绘模具总装图及零件图。

(8) 编制技术文件。

二、组织实施:在设计过程中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每班根据学生对本课程掌握的实际水平,结合设计题目,分成相应小组,每组由6—7名学生组成设计小组,由专业教师担任指导。

四、本组人员名单:组长:组员:。

题目:。

五、题目:(压铸件均为大批量生产)根据压铸件零件图完成下列工作:(1) 进行工艺分析。

设计分型面、浇注系统和排溢系统。

(2) 选定压铸机,并进行校核。

(3) 计算成型尺寸,设计并绘制压铸模装配图。

(4) 设计并绘制抽芯机构和推出机构。

(5) 设计并绘制压铸模部分零件图。

端盖压铸件课程设计

端盖压铸件课程设计

端盖压铸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端盖压铸件的基本概念,包括压铸工艺原理、端盖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端盖压铸件的常见缺陷类型及其产生原因,如气孔、夹渣、变形等。

3. 学生能够解释端盖压铸件的材料选择标准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端盖压铸件的简单设计,并生成相应的加工图纸。

2. 学生通过实验或模拟操作,掌握端盖压铸件的铸造过程,提高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质量控制标准对端盖压铸件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制造工艺的兴趣,增强对工程制造职业的认同感。

2.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进行有效沟通,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程素养。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端盖压铸件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及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本课程目标设计考虑了学生的年级特点,结合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端盖压铸件基本概念:讲解压铸工艺原理、端盖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金属压铸工艺》第二章第四节。

2. 端盖压铸件缺陷分析:分析气孔、夹渣、变形等常见缺陷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教材章节:《金属压铸工艺》第三章第二节。

3. 端盖压铸件材料选择:介绍端盖压铸件的材料选择标准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教材章节:《金属压铸工艺》第四章第一节。

4. 端盖压铸件设计与绘图:运用CAD软件进行端盖压铸件的简单设计,并生成加工图纸。

教材章节:《CAD/CAM技术》第二章。

5. 端盖压铸件铸造过程:通过实验或模拟操作,掌握端盖压铸件的铸造过程。

教材章节:《金属压铸工艺》第五章。

6. 端盖压铸件质量控制:运用质量控制标准对端盖压铸件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材章节:《金属压铸工艺》第六章。

金属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金属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金属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金属压铸的工艺流程及模具设计的技术要点,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运用金属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开展工程实践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金属压铸工艺(1)金属材料的性能及选择(2)铸造合金的化学成分及特性(3)金属压铸工艺流程(4)金属压铸模具的材料和制作方法(5)金属铸件质量控制2.模具设计(1)金属压铸模具的类型及选择(2)模具结构设计(3)模具材料的选择及热处理工艺(4)模具表面处理技术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及选择方法,了解铸造合金的化学成分及特性。

(2)能够熟练掌握金属压铸工艺流程及金属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3)具备金属铸件质量控制的能力。

(4)理解金属压铸模具的类型及选择方法,学会模具结构设计和表面处理技术。

四、授课方式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授课方式。

通过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金属压铸工艺和模具设计的基本知识。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考勤、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其中,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

六、参考教材(1)陈传辉. 金属压铸[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7.(2)王俊杰. 模具设计实用教程[M]. 科学出版社, 2018.七、实验内容1.金属压铸实验选定一种金属材料进行金属压铸实验,实验要求包括从材料的性能到铸件的加工制作等全过程。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铸件质量控制。

2.模具制作实验通过对金属压铸模具材料、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学习,设计并制作一款金属压铸模具。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技术。

八、课程总结本课程主要介绍了金属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的相关知识,通过掌握与实践,学生可以开展相关工程实践,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技能水平。

在不断实践中,精益求精,为我们创造更多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效益。

吊线夹板压铸件课程设计

吊线夹板压铸件课程设计

吊线夹板压铸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吊线夹板压铸件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用途;2. 了解吊线夹板压铸件的制作工艺流程,理解其中涉及的材料、设备、模具等基本知识;3. 掌握吊线夹板压铸件的性能要求及其检测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吊线夹板压铸件图纸的绘制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压铸设备进行吊线夹板压铸件的制作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检测工具对吊线夹板压铸件进行性能检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吊线夹板压铸件及相关行业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3. 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技术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实践活动有较高的兴趣,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吊线夹板压铸件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吊线夹板压铸件的定义、功能、分类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压铸工艺及设备:讲解吊线夹板压铸件的制作工艺流程,包括模具设计、熔炼、压铸、冷却、去毛刺等环节,并介绍相关设备。

3. 材料选择与性能要求:分析吊线夹板压铸件常用的材料,如铝合金、锌合金等,以及材料的性能要求。

4. 图纸绘制与CAD软件应用:教授吊线夹板压铸件的图纸绘制方法,运用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和二维出图。

5. 吊线夹板压铸件制作实践:指导学生使用压铸设备进行吊线夹板压铸件的制作,掌握操作技巧。

6. 性能检测与质量控制:介绍吊线夹板压铸件性能检测方法,如尺寸检测、强度检测、硬度检测等,并讲解质量控制措施。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吊线夹板压铸件基本概念与分类;第二周:压铸工艺及设备;第三周:材料选择与性能要求;第四周:图纸绘制与CAD软件应用;第五周:吊线夹板压铸件制作实践;第六周:性能检测与质量控制。

北方工业大学压铸课程设计说明书

北方工业大学压铸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1 设计前准备工作 (1)1.1 零件分析 (1)1.2 初步确定设计方案 (2)2 压铸件工艺分析 (2)2.1 压铸合金工艺分析 (2)2.2 压铸件工艺分析 (3)2.3 分型面的选择 (4)3 浇注系统和排溢系统的设计 (5)3.1 浇注系统的设计 (5)3.1.1内浇口的设计 (5)3.1.2直浇道设计 (8)3.1.3横浇道设计 (10)3.2 排溢系统的设计 (11)3.2.1溢流槽的设计 (11)4 压铸模结构设计 (12)4.1 压铸机的选择 (12)4.2 型腔和型芯的结构设计 (13)4.2.1 型腔结构设计 (13)4.2.2 型芯结构设计 (13)4.3推出机构、复位机构的设计 (14)4.4 压铸模的技术要求 (15)5 参考文献 (18)1 设计前准备工作1.1 零件分析压力铸造是将液态或半液态的金属,在高压作用下,以高的速度填充压铸模的型腔,并在压力作用下快速凝固而获得铸件的一种方法。

高压力和高速度是压铸时熔融合金充填成型过程的两大特点,也是压铸与其它铸造方法最根本的区别所在。

压铸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较好,铸件轮廓清晰,有致密的表层,比内层有更好的机械性能,内部存在气孔和缩孔缺陷。

此铸件为中心对称件,抽芯方便使用压力铸造的方法比较适宜,但应避免上述的缺陷。

压铸区别于其它铸造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高压和高速。

①金属液是在压力下填充型腔的,并在更高的压力下结晶凝固,常见的压力为15—100MPa。

②金属液以高速充填型腔,通常在10—50米/秒,有的还可超过80米/秒,(通过内浇口导入型腔的线速度—内浇口速度),因此金属液的充型时间极短,约0.01—0.2秒(须视铸件的大小而不同)内即可填满型腔。

压铸是一种精密的铸造方法,经由压铸而铸成的压铸件之尺寸公差甚小,表面精度甚高,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压铸件不需再车削加工即可装配应用,有螺纹的零件亦可直接铸出。

从一般的照相机件、打字机件、电子计算器件及装饰品等小零件,以及汽车、机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复杂零件大多是利用压铸法制造的。

压铸课程设计模拟

压铸课程设计模拟

压铸课程设计模拟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压铸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对压铸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1)了解压铸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掌握压铸工艺的基本流程;(3)了解压铸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并解决压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能够运用压铸技术进行简单的零部件制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压铸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3)增强学生对我国压铸产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压铸的基本原理:介绍压铸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使学生了解压铸工艺的基本概念。

2.压铸工艺流程:详细讲解压铸工艺的各个环节,包括模具设计、铸造、冷却、开模、取件等,使学生掌握压铸工艺的全过程。

3.压铸技术的应用领域:介绍压铸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压铸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应用领域,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压铸案例,让学生了解压铸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压铸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针对压铸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压铸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压铸技术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生动展示压铸工艺流程和应用领域。

4.实验设备:准备压铸实验所需的设备,让学生亲身体验压铸过程。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沈阳理工大学压铸教案

沈阳理工大学压铸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压铸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设备。

2. 使学生掌握压铸材料的选用、模具设计和生产过程。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压铸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 压铸材料的选用和模具设计。

3. 压铸生产过程。

教学难点:1. 压铸模具设计。

2. 压铸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压铸设备图片、压铸模具图片、压铸材料样品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压铸技术的背景和重要性。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压铸基本原理1. 讲解压铸的基本原理,包括压铸的定义、工作原理和特点。

2. 通过PPT展示压铸设备的图片,使学生了解压铸设备的基本结构。

三、压铸工艺流程1. 讲解压铸工艺流程,包括熔化、浇注、压射、冷却、取件等环节。

2. 通过PPT展示压铸工艺流程的步骤,使学生了解压铸工艺的全过程。

四、压铸材料选用1. 讲解压铸材料的分类、性能和选用原则。

2. 展示压铸材料样品,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

五、模具设计1. 讲解压铸模具的设计要点,包括模具结构、材料、加工工艺等。

2. 通过PPT展示压铸模具的图片,使学生了解模具的基本结构。

第二课时一、压铸生产过程1. 讲解压铸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包括温度、压力、速度等参数的调整。

2. 通过PPT展示压铸生产过程的图片,使学生了解压铸生产的实际操作。

二、案例分析1. 分析一个典型的压铸案例,让学生了解压铸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2. 讨论案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三、实验操作1. 组织学生进行压铸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压铸过程。

2.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压铸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材料选用和模具设计。

2. 强调压铸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一份压铸技术报告,内容包括压铸原理、工艺流程、材料选用、模具设计等。

压模铸造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压模铸造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压模铸造二、课程目标:1. 理解压模铸造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2. 掌握压模铸造设备的操作方法;3. 学会压模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和调整;4. 能够独立完成压模铸造工艺设计。

三、课程内容:1. 压模铸造基本原理(1)压模铸造的定义及分类;(2)压模铸造的工艺流程;(3)压模铸造的特点及应用。

2. 压模铸造设备(1)压模铸造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2)压模铸造机的操作方法;(3)压模铸造机的维护与保养。

3. 压模铸造工艺参数(1)压模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原则;(2)压模铸造工艺参数的调整方法;(3)压模铸造工艺参数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4. 压模铸造工艺设计(1)压模铸造工艺设计的基本步骤;(2)压模铸造工艺图的绘制;(3)压模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4)压模铸造工艺方案的优化。

四、课程安排:1. 理论教学:12学时(1)压模铸造基本原理(4学时)(2)压模铸造设备(4学时)(3)压模铸造工艺参数(4学时)2. 实践教学:24学时(1)压模铸造设备操作(8学时)(2)压模铸造工艺参数调整(8学时)(3)压模铸造工艺设计(8学时)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40%):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2. 期末考试(60%):包括笔试和实操考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压模铸造》;2. 教学课件;3. 实践教学设备:压模铸造机、模具、铸件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1-4周:压模铸造基本原理;2. 第5-8周:压模铸造设备;3. 第9-12周:压模铸造工艺参数;4. 第13-16周:压模铸造工艺设计;5. 第17-18周:实践操作;6. 第19-20周:复习与考试。

八、教学特色: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2. 采用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铸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设计任务书
模具0801/02班压铸模是进行压铸生产的主要工艺装备,生产过程能否顺利进行,铸件质量有无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结构的合理性和技术上的先进性。

压铸生产时,压铸工艺参数的正确采用,是获得优质铸件的决定因素,而压铸模则是正确地选择和调整有关工艺参数的基础。

压铸模与压铸工艺、生产操作存在着极为密切而又互为制约、互相影响的特殊关系。

其中,压铸模的设计,实质上是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所以,在设计压铸模时,必须全面分析铸件结构,熟悉压铸机操作过程特性及工艺参数可调节的范围,掌握在不同压铸条件下金属液的充填特性和流动行为,并考虑到加工性和经济性等因素。

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实际、满足生产要求的压铸模。

一、压铸模设计的步骤:
(1) 根据产品使用的材料种类、产品形状、结构和精度等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工艺分析,制定工艺规程。

(2) 确定型腔数量、铸件在模具内的放置位置,进行分型面、浇注系统和排溢系统的设计。

(3) 确定镶块与型芯的镶拼形式和固定方法,进行成型零件的设计。

(4) 确定抽芯距和抽芯力,进行抽芯机构的设计。

(5) 确定推出元件的位置,进行推出机构的设计。

(6) 选定压铸机,进行模架、加热和冷却系统的设计。

(7) 校核模具与压铸机的相关尺寸,设绘模具总装图及零件图。

(8) 编制技术文件。

二、组织实施:
在设计过程中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每班根据学生对本课程掌握的实际水平,结合设计题目,分成相应小组,每组由6—7名学生组成设计小组,由专业教师担任指导。

四、本组人员名单:
组长:组员:。

题目:。

五、题目:(压铸件均为大批量生产)
根据压铸件零件图完成下列工作:
(1) 进行工艺分析。

设计分型面、浇注系统和排溢系统。

(2) 选定压铸机,并进行校核。

(3) 计算成型尺寸,设计并绘制压铸模装配图。

(4) 设计并绘制抽芯机构和推出机构。

(5) 设计并绘制压铸模部分零件图。

(6) 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
题目一
壳体压铸件
技术条件:
1.未注铸造圆角为R1;
2.未注公差为IT14级;
3.脱模斜度为1º;
4.材料为YL102。

题目:二
端盖压铸件
技术条件:
1、材料为YL102。

2、未注铸造圆角为R2。

3、未注公差为IT14级。

题目(三)
上盖压铸件图
技术条件:1、材料为YL102(铝硅合金)。

2、未注铸造圆角为R2。

3、未注公差为IT14级。

题目(四)
衬套铸件图
技术条件:1、材料为YL102(铝硅合金)。

2、未注铸造圆角为R1。

3、未注公差为IT14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