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药用植物科属
中药与其他植物的分类

中药与其他植物的分类
中药与其他植物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1. 按植物的科属分类:
中药和其他植物可以根据它们所属的科属进行分类。
例如,中药中常见的黄芩属于马蹄草科,人参属于五加科,陈皮属于鼠李科等。
其他植物也可以根据科属进行分类,例如,玫瑰属于蔷薇科,铁观音属于锦葵科,薰衣草属于唇形科等。
2. 按植物的药用部位分类:
中药和其他植物还可以根据其药用部位进行分类。
中药一般使用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树皮、树脂等不同植物部位的部分或全部。
例如,熟地黄是中药中的根部,甘草则主要使用根和根茎,柴胡主要使用地上部分的根茎和叶子等。
其他植物也可以根据其药用部位进行分类,例如,腺叶黄杨主要使用树皮和叶子,巴戟天主要使用果实等。
3. 按植物的功效分类:
中药和其他植物还可以根据其功效进行分类。
中药根据其功效,可以分为补品、清热泻火、化湿止痛、止咳化痰、解毒等不同类别。
其他植物也可以根据其功效进行分类,例如,有些植物具有解毒作用,有些植物具有抗菌作用,有些植物具有镇痛作用等。
总之,中药和其他植物的分类可以根据植物的科属、药用部位和功效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药用植物学重点

1、木兰科:木本,有香气,单叶互生,在节上留有环状托叶痕。
花单生,两性,辐射对称,花被片3基数,多为6-12,每轮3片;雄蕊与雌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在延长的花托上;每心皮含胚珠1-2枚。
聚合蓇葖果或聚合浆果。
1)木兰属:厚朴2)五味子属:五味子3)八角属:八角、木莲2、十字花科:草本,单叶互生;无托叶。
花两性,辐射对称,多排成总状花序;萼片4 ,2轮;花瓣4,十字形排列;雄蕊6,4长2短,为四强雄蕊,子房上位,由2心皮合生,侧膜胎座,长角果或短角果,多2瓣开裂。
药用植物:菘蓝(板蓝根)、莱菔(萝卜)、葶苈(独行菜)、播娘蒿、白芥3、蔷薇科:草本或木本,常具刺,单叶或复叶,多互生,常具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花被与雄蕊合成一蝶状,杯状、坛状、花瓣与雄蕊均着生托杯的边缘;萼片5;花瓣5,分离,稀无瓣;雄蕊通常多数;心皮1至多数,分离或结合,子房上位至下位,每室1至多数胚珠。
蓇葖果、瘦果、核果或梨果。
根据花托、托杯、雌蕊心皮数目,子房位置和果实类型分为绣线菊亚科(绣线菊)、蔷薇亚科、苹果亚科(山楂、皱皮木瓜、枇杷)和梅亚科(杏、梅、桃)。
蔷薇亚科:灌木或草本。
多为羽状复叶,有托叶,心皮多数,分离,子房上位,周位花。
聚合瘦果或聚合小核果。
药用植物:龙胆草、掌叶覆盆子、金樱子、月季花、玫瑰花、地榆4、豆科:草本、木本或藤本。
叶互生,多为复叶,有托叶。
花序各种;花两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花萼5裂;花瓣5,通常分离,多数为蝶形花;雄蕊10,二体,少数分离或下部合生;稀多数;心皮1,子房上位,胚珠1至多数,边缘胎座,荚果,种子无胚乳。
根据花的对称,花瓣排列,雄蕊数目、连合等分为含羞草亚科、云实亚科和蝶形花亚科。
1)含羞草亚科:二回羽状复叶。
花辐射对称;穗状或头状花序;萼片下部多少合生;花瓣镊合状排列,基部常合生;雄蕊多数,稀与花瓣同数,荚果,有的具次生横膈膜。
药用植物:合欢、含羞草。
2)云实亚科:木本藤本,通常为偶数羽状复叶。
四种常见药用植物

(一)甘草科属:豆科甘草属药用部位:根药材性味功效:味甘,性平,无毒。
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生用泻火热,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热,缓正气,养阴血,补脾胃,润肺。
生态学特性: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
甘草喜光照充足,雨量较少,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的生态条件,具有喜光、耐旱、耐热、耐盐碱和耐寒的特性。
甘草的生产一般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栽培、采收:用种子或根茎繁殖,但以根茎繁殖生长快。
种子繁殖3~4年,根状茎繁殖2~3年即可采收。
在秋季9月下旬至10月初,地上茎叶枯萎时采挖。
甘草根深,必须深挖,不可刨断或伤根皮,挖出后去掉残茎。
泥土,忌用水洗,趁鲜分出主根和侧根,去掉芦头、毛须、支杈,晒至半干,捆成小把,再晒至全干;也可在春季甘草茎叶出土前采挖,但秋季采挖质量较好。
初加工技术:加工时做到皮净身干,单条顺直,两头见刀,口径整新,根茎分拢,按类归等。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贮藏方法: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发展现状及前景:除药用外,甘草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大量用甘草做糕点添加剂,精制糖果、蜜饯和口香糖。
甘草浸膏是制造巧克力的乳化剂,还能增加啤酒的酒味及香味,提高黑啤酒的稠度和色泽,制作某些软性饮料和甜酒;香烟矫味。
在化工、印染工业中,甘草也广有用途。
在西部大开发的时机,甘草作用更好,退耕还林,建山川秀美工程,水土保持作用更强。
由于甘草的多种良好用途,激发了人们对甘草的热情,使甘草的到迅速发展,必有广阔前景。
(二)艾蒿科属:菊科蒿属药用部位:叶药材性味功效: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
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
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
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生态学特性:全国各地都有,适应范围广,适合雨量较少,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的生态条件,具有喜光、耐旱、耐热、耐盐碱和耐寒的特性。
常用中药科属汇总

常用中药科属汇总一、概述中药是中国独特的传统药物资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中药的研究和使用中,常用中药科属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药的特点和功效。
本文将对常用中药科属进行汇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药。
二、常见中药科属1. 葫芦科葫芦科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具有药用价值。
常见中药科属包括葫芦属、苦瓜属等。
葫芦属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退黄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和黄疸等症状;苦瓜属植物具有清热解毒、降血糖的作用,常用于调节血糖水平和治疗糖尿病。
2. 薄荷科薄荷科植物通常具有清凉解暑、消炎止痛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和药物制备中。
常见中药科属包括薄荷属、藿香属等。
薄荷属植物具有清凉解暑、除湿消炎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等症状;藿香属植物具有驱虫、祛湿解表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腹泻、痢疾等症状。
3. 白菊科白菊科植物常被用作药用花卉。
常见中药科属包括菊属、蒲公英属等。
菊属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敛疮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热毒疾病和外伤出血;蒲公英属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等症状。
4. 黄连科黄连科植物具有抗菌、抗炎的作用,常被用作中药材。
常见中药科属包括黄连属、栀子属等。
黄连属植物具有清热燥湿、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病和热毒疮疡;栀子属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和痢疾等症状。
5. 人参科人参科植物中的人参是一种重要的滋补药材,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肺的功效。
常见中药科属包括人参属、朝鲜参属等。
人参属植物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肺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气血不足、脾肺虚弱等症状;朝鲜参属植物与人参类似,有类似的药用功效。
三、结语通过对常用中药科属的汇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药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葫芦科、薄荷科、白菊科、黄连科和人参科都是常见的中药科属,各自具有特定的药用功效,可以根据临床需求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应用。
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中药科属的认知有助于发挥中药的疗效,为人们的健康提供帮助。
药用植物学科属特征口诀

药用植物学科属特征口诀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研究药用植物的分类、特征、化学成分、药用性质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方便记忆和学习,可以用一些口诀来帮助记忆。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草药学科属特征的口诀,供参考:1.脉状:禾、莎、莎、香莎禾:紫花、果胚、简单茎莎:扁茎、基鞘、分枝少莎:无叶舌、穗小、茎软硬香莎:香花、叶、扁茎2.穗类:黍、蓖、稈藁黍:狗牙、小穗、花簇蓖:单莢、两瓣、稀疏穗稈藁:叶、比蓖更疏散3.雀尾:新、艺、橐、穗新:节体、花圆、小穗耳艺:喇叭口、无舌、籽橐:节体、疏散、扁穗耳穗:绒毛、圆锥、密耳4.蒿母:二、藨、鱼二:茎直、分枝多、包被少藨:茎直、叶毛多、穗疏散鱼:四棱、茎直、毛密5.毛茛:白、金、王、我白:直立、分枝多、叶复叶金:直立、花黄、总苞单列王:直立、分枝多、花密集我:茎下伏、单叶、高度矮6.龙胆:猪、死、钟、碗猪:木本、叶对生、花毛多死:木本、简单茎、花听来钟:全草、对生叶、大花冠碗:木本、对生叶、花色显7.蔷薇:蔷薇、梅、栎、桐蔷薇:子房凹、小果多、叶假羽状复叶梅:子房凹、小果少、叶小羽状复叶栎:子房凹、橡果、叶互生桐:子房下位、来梳、叶互生8.葫芦科:葫芦、丹参、扁豆葫芦:藤本、总脉对生、白色花丹参:草本、总脉对生、紫色花扁豆:藤本、总脉对生、紫蓝色花这只是一小部分的口诀,药用植物学的科属特征非常广泛且复杂,一篇字数限制的回答不足以涵盖全部。
如果你对该学科感兴趣,建议你根据教材中的科属特征表格,结合实地观察和练习,多进行反复记忆和理解,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药用植物大全

凤尾蕨
又名:鸡爪草 凤尾蕨属于凤尾蕨科,凤尾
蕨属;它的别名是井栏草、小叶 凤尾草
[功能主治] 凤尾蕨全草都可以供 药用,它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 毒、强筋活络等效,民间多用于 治痢疾和止泻
药用植物大全
布渣叶:椴树科 破布叶属
【别名】 蓑衣子、破布叶、麻布叶 【功能主治】清热消滞, 利湿退黄,化痰。只要 用于感冒,中暑,食欲 不振,消化不良,湿热 食滞之脘腹痛,食少泄 泻,湿热黄疸。
火炭母
蓼科 蓼属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
毒。用于湿热泄泻、痢疾,黄疸, 咽喉肿痛,湿热疮疹。
药用植物大全
【性状】 藤浅红
色,节膨大,红 色。叶互生,椭 圆形,叶脉紫红 色,叶面有人字 形暗紫色斑纹, 叶柄浅红色。花 小,白色或粉红 色,集成头状花 序。果熟时浅蓝 色,半透明,汁 多,味酸,可食。
药用植物大全
秋海棠
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秋海棠Begonia evansiana Andr
药用植物大全
【性味归经】酸、涩, 凉。
【功能主治】凉血止 血,散瘀,调经。用 于吐血,衄血,咳血, 崩漏,白带,月经不 调,痢疾;外用治跌 打损伤。
山熊胆:性味 苦、寒。
功用 清热利湿、凉血散痰,排除肝脏毒素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 湿退黄,消肿散瘀。用于湿 热黄疸,肠痈,目赤肿痛, 热毒疮肿;近有用于急慢性 肝炎、早期肝硬化、肝区疼 痛,阑尾炎,乳腺炎,肺脓 肿。外用治痈疖肿毒,外伤 积瘀肿痛,毒蛇咬伤,带状 疱疹。
药用植物大全
三叉苦 芸香科吴茱萸属
别名:三丫苦(岭南采药 录),三叉虎(福建), 三桠苦,斑鸠花,小黄散, 三岔叶(云南、广西), 三枝枪,跌打五(广西), 鸡骨树(广东)
药用植物

校园药用植物1、小叶榕:科名:桑科属名:榕属药用功效:叶药用,其中药用成分对治疗心血管疾病、抗炎、抑菌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效果,民间早有使用,并且用其浸膏作为主成分的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治疗药咳特灵胶囊已收载在部颁标准中。
叶、气生根具清热,解表,化湿,发汗,透疹之功效,叶主治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百日咳。
2、咸虾草:科名:芸香科属名:臭草属药用功效:苦,辛,寒。
祛风退热,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活血化瘀,凉血止血,行气渗湿。
治感冒发热,风湿热痹,小儿发热惊风,热毒疮痈,虫蛇咬伤,癃闭,水肿,闭经,衄血,便血,跌打损伤,疝气,湿疹。
3、羊蹄草(一点红):科名:菊科属名:一点红属药用功效:性凉,味微苦。
清热,利水,凉血,解毒。
治痢疾,腹泻,便血,水肿,肠痈,聘耳,目亦,喉蛾,疔疮,肿毒。
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及支气管肺炎4、长叶甘草蕨(蜈蚣草):科名:肾蕨科属名:肾蕨属药用功效:叶或全草药用,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治黄疸,淋浊,小便涩痛,痢疾,疝气,乳痈,瘰疬,烫伤,刀伤。
5、海金沙:科名:海金沙科属名:海金沙属药用功效:干燥成熟的孢子或全草药用,性寒,味甘。
归膀胱,小肠经。
清利湿热,通淋止痛。
用于热淋、砂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
为著名饮料“王老吉”的主要原料。
6、了哥王:瑞香科,荛花属。
药用功效:茎叶药用,性味归经,苦辛,寒。
有毒。
清热解毒,散结逐水。
用于肺热咳嗽、痄腮、瘰疬,风湿痹痛,疮疖肿毒,水肿腹胀。
7、鬼针草:菊科鬼针草属,药用功效:味苦;性微寒,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用于阑尾炎,肾炎,胆囊炎,肠炎,细菌性痢疾,肝炎,腹膜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喉炎,闭经,烫伤,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皮肤感染,小儿惊风、疳积等症8、三点金:豆科蝶形花亚科山蚂蝗属,药用功效:全草:苦、微辛,温。
行气止痛,温经散寒,解毒。
用于中暑腹痛,疝气痛,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关节痛,狂犬病。
9、山指甲:木犀科女贞属,药用功效:果实可酿酒,种子可制肥皂,茎皮纤维可制人造棉;药用,抗感染,止咳,紫株治血,止而不淤,内服外敷,出血无虑。
中国一级保护植物名录及简介

中国一级保护植物名录及简介中国一级保护植物名录及简介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人参、金花茶、银杉、珙桐、水杉、望天树、秃杉、桫秽。
1、人参:为五加科,属多年生宿性根双子叶植物,为“东北三宝”之首。
是驰名中外的名贵药材。
东北是我国出产人参最有名的地方,而真正人参的老家又在长白山上,这里出产的野生人参(称为山参)和栽培的人参(称为园参)几乎占全国的90%以上。
人参之所以很稀奇,很名贵,主要与它的药用价值有关。
人参对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效果极佳,几千年来,中草药中人参都被列为”上品”。
加上人参形状特异,特别是野生的老山参,往往有人的形状,由此更产生了种种神秘感,所谓”人参精”,”人参娃娃”,并编撰出了不少动人的故事。
由于人参的巨大作用,人参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
2、金花茶(C.Nitidissma):为山茶科、山茶属、金花茶组、金花茶系植物,与中国名茶同科属,是国家8种一级保护植物之一。
有很高的观赏、科研和开发利用价值,素有“植物界的大熊猫”、“茶族皇后”之称,在国际上负有盛名。
1960年在广西十万大山中首次发现黄色山茶,1965年由中国著名植物学家胡先肃先生将此黄色山茶命名为“金花茶”,从此金花茶一举成名,震惊世界花坛。
金花茶金瓣玉蕊,腊质金黄,晶莹光洁,鲜丽俏艳,点缀于绿叶琼枝间,风姿绰约,美艳怡人,高贵雅致,其观赏价值无与伦比,被荣称“茶族皇后”,花卉中的“超级明星”,又因是一种古老植物,结果率极低,世界稀有,故又称之为植物界的“大熊猫”,被国家列为一级重点保护珍稀植物。
3、银杉:是一种古老的孑遗植物,在植物分类学的拉丁学名中,银杉的属名Cathaya,译成中文是伟大中华的古称”华夏”的意思。
200万年以前,银杉曾经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自从受到第四纪冰川的袭击遭到灭顶之灾以后,人们对银杉的探索便只有借助植物化石。
1955年5月,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广西花坪发现了一种奇特的树木,似松非松,似杉非杉,经过有关专家鉴定,这正是那种外国科学家认为早已绝迹的珍贵树种——银杉的活标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蓼科(Polygonaceae)1.植物特征:多为草本,茎节常膨大。
托叶包于茎节形成托叶鞘。
单被;子房上位。
瘦果或小坚果,常包于宿存花被内。
2.重要化合物:蒽醌类、黄酮类、鞣质及氏类化合物;本科植物细胞中常见有草酸钙簇晶。
3.代表植物:何首乌(块根)、药用大黄(根茎)、虎杖(根茎和根)。
二、小檗科(Berberidaceae)1.植物特征:草本或小灌木。
花两性,辐射对称;萼片与花瓣相似,2~4轮,每轮常3片;雄蕊常3~9;子房上位,常1心皮。
浆果或蒴果。
2.重要化合物:多含有异喹啉型生物碱,某些属植物尚含有三萜皂苷和淫羊藿苷。
3.代表植物:黄芦木(根和茎)、箭叶淫羊藿(三枝九叶草:全草)、阔叶十大功劳(根茎叶)。
三、罂粟科(Papaveraceae)1.植物特征:草本,体内常含乳汁或黄色液汁。
花两性;萼片2,早落,花瓣4~6;雄蕊多数;子房上位,1室,侧膜胎座,胚珠多数。
蒴果,孔裂或瓣裂。
2.重要化合物:均含生物碱,以异喹啉类生物碱为主,几乎均含原阿片碱。
3.代表植物:罂粟(未成熟果实)、延胡索(块茎)、白屈菜(全草)。
四、十字花科[Cruciferae (Brassicaceae)]1.植物特征:草本。
花两性,多排成总状花序;花瓣4,十字形排列;为四强雄蕊;子房上位,心皮2,合生,由假隔膜分为2室,侧膜胎座数。
长角果或短角果。
2.重要化合物:含有硫苷——芥子苷类化合物,有些植物含有吲哚苷和强心苷。
3.代表植物:白芥(种子)、独行菜(种子)、菘蓝(根:板蓝根)。
五、蔷薇科(Rosaceae)1.植物特征:常具托叶。
花两性,辐射对称;花托呈各种类型:凸起、平展或下凹;花萼下部与花托愈合成盘状、杯状、坛状、壶状的萼筒;萼片、花瓣多各位5蓇葖果、瘦果、核果及梨果。
2.重要化合物:含有多种活性成分:氰苷,黄酮类化合物,其他尚含有皂苷、有机酸等,但很少含生物碱。
3.代表植物:蔷薇亚科:金樱子(果实、根)、掌状覆盆子(果实)、龙牙草(全草);梅亚科:杏(种子)、梅(近成熟果实)、桃(种子);苹果亚科:山里红(果实)、贴梗海棠(果实:木瓜)、枇杷(叶)。
六、豆科[Leguminosae (Fabaceae)]1.植物特征:根部常有根瘤。
叶常互生;多为羽状或掌状复叶;多具托叶和叶枕(叶柄基部膨大的部分);雄蕊多为10枚,常成二体雄蕊(9+1或5+5);心皮1,子房上位,1室,边缘胎座荚果。
2.重要化合物:药用成分以黄酮类及生物碱最为重要。
黄酮类在本科中分布很广,几乎包罗了各种类型,有些为本科所特有,有些具有重要生理活性。
3.代表植物:含羞草亚科:合欢(树皮、花)、含羞草(全草);云实亚科:决明、皂荚(果实)、紫荆(树皮);蝶形花亚科:甘草(根、根茎)、槐、野葛(根、花)。
七、芸香科(Rutaceae)1.植物特征:乔木或灌木。
叶或果实上常有透明油点(腺点),多含挥发油。
复叶或单生复叶。
花辐射对称,两性,雄蕊与花瓣同数或为其倍数,;花盘发达。
子房上位,心皮2~5或更多。
蓇葖果、蒴果、核果或柑果。
2.重要化合物:主要含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香豆素及木脂体类。
一些呋喃喹啉类、吡喃喹啉类和丫啶酮类的生物碱几乎仅限存于该科植物。
3.代表植物:橘(果实)、黄柏(树皮)、芸香(全株)。
八、大戟科(Euphorbiaceae)1.植物特征:常含有乳汁。
花单性。
雌雄同株或异株;排成穗状、总状、聚伞或杯状聚散花序;无花瓣或稀有花瓣;有花盘或腺体;子房上位,心皮3,组成3室。
蒴果。
2.重要化合物:主要有生物碱、氰苷、硫苷、二萜、三萜类化合物。
3.代表植物:巴豆(根)、蓖麻(种子)、大戟(根)。
九、茄科(Solanceae)1.植物特征:单叶互生,茎顶部有时呈大小叶对生状。
花两性,辐射对称;萼常5裂或平截,宿存,常果时增大;花冠5裂,呈辐射、钟状、漏斗状或高脚碟状;子房上位,2心皮2室,中轴胎座。
蒴果或浆果。
种子盘形或肾形。
2.重要化合物:以含多种托品类、甾体类和吡啶类生物碱为特征。
3.代表植物:宁夏枸杞(果实、根皮)、白花曼陀罗(花)、颠茄(全草)。
十、葫芦科(Cucurbitaceae)1.植物特征:草质藤本,具卷须。
多为单叶互生。
花单性,同株或异株,辐射对称;雄花有雄蕊5枚,分离或各式合生,合生时常为2对合生,1枚分离,药室直或折曲;雌花子房下位,3心皮1室,侧膜胎座。
夸果。
2.重要化合物:特征性活性成分为四环三萜类葫芦烷型皂苷;五环三萜类齐墩果烷型皂苷、黄酮及其皂苷在本科植物中存在较普遍;绞股蓝属植物中含有四环三萜类达玛烷型皂苷。
3.代表植物:罗汉果(果实)、绞股蓝(全草)、木鳖(种子)。
十一、桔梗科(Campanulaceae)1.植物特征:草本,常具有乳汁。
花两性;花冠5裂,钟状或管状,稀二唇形;花药聚合成管状或分离;子房下位或半下位,2~5心皮合生成2~5室,中轴胎座,胚珠多数;蒴果,稀浆果。
2.重要化合物:多数含有皂苷和多糖,而半边莲属植物普遍含生物碱,某些种类含有菊糖。
3.代表植物:党参(根)、桔梗(根)、杏叶沙参(根)。
十二、菊科(Compositae (Asteraceae))1.植物特征:草本。
有的种类具有乳汁或树脂道。
成头状花序,外有由1层或数层总苞片所组成的总苞围绕;花萼退化成冠毛状、鳞片状、刺状或缺如;花冠管状、舌状或假舌状(先端3齿、单性)。
头状花序中的小花有异形(外围舌状、假舌状或漏斗状花,称缘花;中央为管状花,称盘花)或同型(全为管状花或舌状花)。
花药结合成聚药雄蕊,连成管状抱在花柱外面;子房下位,2心皮1室,1枚胚珠,柱头2裂。
瘦果。
2.重要化合物:常见的活性成分有倍半萜内酯、黄酮类、生物碱、香豆素、三萜皂苷、倍半萜、菊糖等。
最具特征性的为倍半萜内酯和菊糖。
3.代表植物:红花(管状花冠)、菊花(花序)、白术(根茎)、苍术(根茎)。
十三、禾本科(Gramineae (Poaceae))1.植物特征:多为草本,少木本(竹类)。
地上茎称秆,节间常中空。
单叶互生;叶鞘抱秆,通常一侧开裂。
花小,常两性,集成小穗再排成穗状、总状或圆锥状。
下方的称外颖,上方的称内颖;小花外包有外稃和内稃(小苞片);雄蕊通常3枚;雌蕊子房上位,1室,1胚珠;花柱2,柱头常羽毛状。
颖果。
2.重要化合物:有杂氮噁嗪酮类、生物碱类、三萜类、氰苷、黄酮类。
3.代表植物:薏苡(种子)、芦苇(根状茎)、淡竹(秆中层)。
十四、天南星科(Araceae)1.植物特征:多年生草本;叶柄基部常有膜质鞘,叶脉网状。
花小,两性或单性,成肉穗花序,具佛焰苞;单性花同株或异株;雌蕊子房上位。
浆果,密集与花序轴上。
2.重要化合物:聚糖类、生物碱、挥发油、黄酮类、氰苷。
3.代表植物:半夏(块茎)、天南星(块茎)、石菖蒲(根茎)。
十五、百合科(Liliaceae)1.植物特征:多年生草本,稀灌木或亚灌木,常具鳞茎或根茎。
花两性,辐射对称;花被片6,花瓣状,排成两轮;雄蕊6枚;子房上位,3心皮合生成3室。
蒴果或浆果。
2.重要化合物:生物碱、强心苷、甾体皂苷、蜕皮激素、蒽醌类、黄酮类化合物。
3.代表植物:百合(鳞茎)、浙贝母(鳞茎)、麦冬(块根)。
十六、姜科(Zingiberaceae)1.植物特征:多年生草本,通常有方向或辛辣味的块茎或根茎。
单叶,常2列状排列;多有叶鞘和叶舌;两侧对称;花被片6枚;退化雄蕊2或4枚,内轮2枚联合成显著而美丽的唇瓣,能育雄蕊1;雌蕊子房下位;花柱细长,被能育雄蕊花丝的槽包住。
蒴果。
2.重要化合物:多含挥发油,其成分多为单萜和倍半萜,此外还含有黄酮类与甾体皂苷(闭鞘姜属)。
3.代表植物:姜(根状茎)、姜黄(根茎)、阳春砂(果实)。
十七、兰科(Orchidaceae)1.植物特征:多年生草本。
花两性,两侧对称;花被片6,排成2轮;内轮侧生2片称花瓣,中间的1片称唇瓣,常特化成各种形状;雄蕊和花柱合生成合蕊柱;能育雄蕊通常1枚,花粉粒粘结成花粉块;雌蕊子房下位,3心皮,1室,侧膜胎座。
蒴果。
种子极多,微小粉状。
2.重要化合物:倍半萜类生物碱、酚苷类;此外尚含有吲哚苷、黄酮类、香豆素、甾醇类和芳香油等。
3.代表植物:天麻(块茎)、白及(块茎)、石斛(茎)。
十八、毛茛科(Ranunculaceae)1.植物特征:草本。
;叶片多缺刻或分裂。
花多两性;雄蕊和心皮多数,分离,常螺旋状排列。
聚合瘦果或蓇葖果。
2.重要化合物:生物碱在本科植物中广泛地分布。
毛茛苷是一种仅存与毛茛科植物中的特殊成分,分布在毛茛属、银莲花属、铁线莲属中。
此外,侧金盏花属和铁筷子属中含有强心苷。
三萜皂苷在本科植物中也较广泛分布。
3.代表植物:黄连(根茎)、乌头(根)、芍药(根)。
十九、木兰科(Magnoliaceae)1.植物特征:木本,稀藤本,体内常具油腺体。
单叶互生,通常全缘,托叶大而早落,托叶环明显。
花单生,多两性,稀单性,辐射对称;花被3基数,多为6~12;雄蕊和雄蕊多数,分离,螺旋排列在延长的花托上;子房上位。
聚合蓇葖果或聚合浆果。
种子具胚乳。
2.重要化合物:皆含挥发油,区别于毛茛科的成分特征之一;此外还含有异喹啉类生物碱;五味子属含木脂素类成分五味子素;八角属含有毒的倍半萜内酯。
3.代表植物:厚朴(树皮、根)、北五味子(果实)、望春玉兰(花蕾)。
二十、五加科(Araliaceae)1.植物特征:叶多互生。
花两性,稀单性或杂性;辐射对称,排成伞形花序,或再集合成圆锥状或总状花序;雄蕊和花瓣同数;花盘位于子房顶部;子房下位。
浆果或核果。
2.重要化合物:大多含皂苷、黄酮类及香豆精,其中以富含三萜皂苷为期特点。
3.代表植物:人生(根)、三七(根)、刺五加(根、根状茎、茎皮)。
二十一、伞形科(Umbelliferae)1.植物特征:草本,常含挥发油而有香气。
茎中空,表面常有纵棱。
叶柄基部扩大成鞘状;两性或杂性,多辐射对称,集成复伞形花序或单伞形花序;花瓣5;雄蕊5;子房下位,2心皮合生,2室,每室胚珠1;花柱2。
双悬果。
2.重要化合物:主要有挥发油、香豆素、三萜皂苷、生物碱及黄酮类等。
香豆素为本科特征性成分,类型较多。
3.代表植物:当归(根)、柴胡(根)、防风(根)。
二十二、夹竹桃科(Apocynaceae)1.植物特征:具乳汁或水液。
单叶对生或轮生,全缘。
花两性,辐射对称;花冠5裂,裂片旋转状排列,花冠喉部常有鳞片状或毛状附属物,花药常呈箭头状;子房上位,2心皮离生或合生。
果实多为2个并生蓇葖果,少为核果状、浆果装或蒴果、种子一端常具毛或膜翅。
2.重要化合物:特征性活性成分为吲哚类生物碱和强心苷。
3.代表植物:萝芙木(全株)、长春花(全株)、黄花夹竹桃(全株)。
二十三、萝藦科(Asclepiadaceae)1.植物特征:藤本、多年生草本或灌木,具乳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