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语文课(课堂PPT)

合集下载

初中趣味语文荟萃 ppt课件

初中趣味语文荟萃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选择题
❖ 3、"有板有眼"的"板"是我国传统音乐节奏中的: ❖ A、强拍 B、弱拍 ❖ (A) ❖ 4、我们常说"隔着门缝看人”,当我们隔着门缝看人
时,看到的人:
❖ A、比原来扁了 B、和原来一样 C、比原来宽了 ❖ (B)
2020/12/2
5
选择题
❖ 5、在古代,“爵”是一种什么器皿? ❖ A、食器 B、酒器 ❖ (A) ❖ 6、“白雪公主”这个形象最早来自于: ❖ A、格林童话 B、安徒生童话 C、伊索寓言 ❖ (A)
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是出 自
❖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之手
❖ 7. 《西游记》故事中唐僧的人物原型是
❖ 唐代的高僧(玄藏)
❖ 8.孙悟空学得“七十二变”和筋斗云是师从
❖ 矮子坐高凳— ❖ 够不着 ❖ 八月的核桃— ❖ 挤满了人(仁) ❖ 稻草人救火— ❖ 引火上身、同归于尽 ❖ 擦脂粉进棺材— ❖ 死要面子
❖ 2020/12/2
13
❖ 炒咸菜放盐巴— ❖ 太闲(咸)了 ❖ 厕所里挂个钟— ❖ 有始有终 ❖ 外甥打灯笼— ❖ 照舅 ❖ 猪鼻子插葱— ❖ 装象
2020/12/2
2020/12/2
17
这样读
❖ 一龙二虎望三山,五湖四海会八仙
2020/12/2

高中语文课件——语文趣味

高中语文课件——语文趣味

高中语文课件——语文趣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语文趣味》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趣味语文的定义与意义、趣味语文的表现形式、趣味语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趣味语文的概念,认识到趣味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会分析趣味语文的表现形式,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趣味语文的表现形式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趣味语文的概念、意义及其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趣味语文漫画,引发学生对趣味语文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1)介绍趣味语文的定义、意义及其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2)分析趣味语文的表现形式,如对联、谜语、成语接龙等。

(3)举例说明趣味语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生活中遇到的趣味语文现象。

(2)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对联创作等实践活动。

4. 例题讲解:以一道趣味语文题目为例,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趣味语文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并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语文趣味》2. 板书内容:(1)趣味语文的定义、意义(2)趣味语文的表现形式(3)趣味语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收集5个生活中的趣味语文现象,并简单分析其表现形式。

(2)以“春天”为题,创作一副对联。

2. 答案:(1)示例:网络流行语、广告语、宣传标语等。

(2)示例:上联:春回大地百花艳下联:雨润人心万物新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对趣味语文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关注、收集趣味语文现象,提高语文素养。

高中趣味语文课件

高中趣味语文课件

高中趣味语文课件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高中语文教材《趣味语文》的第三章第二节,主题是“成语故事”。

本节课将学习成语“杯弓蛇影”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并通过故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想象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成语“杯弓蛇影”的意思和背后的故事。

2. 学生能够通过听故事,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想象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成语“杯弓蛇影”的意思和背后的故事。

难点:通过故事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想象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成语卡片。

学具:笔记本、彩笔。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成语故事”。

二、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电脑和投影仪,向学生展示成语“杯弓蛇影”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三、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看法。

四、练习(10分钟)学生通过成语卡片,进行随堂练习,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板书设计:成语:杯弓蛇影含义:误会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业设计:一、请学生用成语“杯弓蛇影”造句,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答案:1. 他看到杯子里的弓影,以为是蛇,结果是误会了一场。

(理解:误会)2. 我觉得这个成语故事很有趣,让我明白了误会的重要性。

(感受:有趣)二、请学生通过阅读其他成语故事,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想象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高中语文教材《趣味语文》的第三章第二节,主题是“成语故事”。

本节课将学习成语“杯弓蛇影”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并通过故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成语“杯弓蛇影”的意思和背后的故事。

2. 学生能够通过听故事,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想象力。

《高中趣味语文》课件

《高中趣味语文》课件

《高中趣味语文》课件高中趣味语文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材是《高中趣味语文》,章节为第二单元第四节,为“成语故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难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成语故事书籍。

学具:笔记本、成语故事书籍。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成语动画短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2. 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对成语的含义和用法进行详细的讲解,并结合成语故事进行举例说明。

3. 练习:学生阅读成语故事书籍,理解故事内容,并尝试解释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并解释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5. 应用:教师设计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成语进行句子编写。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成语含义用法举例:画蛇添足做多余的事,反而不好他这么做真是画蛇添足。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成语,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并在下节课上分享。

答案:略2. 请学生运用所学的成语,编写一个有趣的句子,并分享给同学。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成语的来源和含义,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部分学生对成语的用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可以通过阅读更多的成语故事书籍,或者观看成语动画短片。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成语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学习成语的积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高中趣味语文》第二单元第四节“成语故事”,通过讲述成语的来源和故事,使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趣味语文》课件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趣味语文》课件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趣味语文》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成语、对联、歇后语等趣味语文的基本知识,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成语、对联、歇后语的含义和用法。

重点:成语接龙、趣味对联的创作和欣赏、歇后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成语卡片、对联纸、画笔、彩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成语接龙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趣味语文的世界。

2. 讲解:讲解成语、对联、歇后语的基本知识,结合课件展示,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趣味语文的特点和魅力。

3. 实践:a. 成语接龙: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比赛,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参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b. 趣味对联:学生自由创作对联,互相欣赏、评价,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c. 歇后语:给出一个情境,让学生用歇后语来形容,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成语接龙的规则和技巧2. 趣味对联的欣赏和创作方法3. 歇后语的含义和用法七、作业设计1. 成语接龙:至少完成5个成语接龙,每个成语都要写明意思。

作业答案:1. 成语接龙示例:海阔天空→空谷幽兰→兰心蕙质→质疑问难2. 趣味对联示例:上联:阳光明媚;下联:春暖花开。

3. 歇后语示例:(1)今天天气很好:风和日丽;(2)小明跑得很快:风驰电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成语、对联、歇后语的掌握程度,以及课堂参与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积累成语、对联、歇后语,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趣味语文知识竞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讲解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5. 作业设计及答案的合理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讲解1. 成语的讲解:不仅要解释成语的意思,还要介绍成语的出处、用法和故事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趣味语文》课件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趣味语文》课件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趣味语文》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趣味语文》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语文趣味故事欣赏、成语接龙游戏、趣味诗歌创作以及语文智力大比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趣味故事,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拓展他们的词汇量。

3. 引导学生进行趣味诗歌创作,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成语接龙游戏的灵活运用以及趣味诗歌的创作。

重点: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成语卡片、诗歌素材。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趣味语文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语文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成语接龙游戏(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利用成语卡片进行成语接龙游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解释成语含义。

3. 趣味诗歌创作(10分钟)给学生发放诗歌素材,引导他们进行趣味诗歌创作。

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 语文智力大比拼(10分钟)利用PPT展示题目,进行语文智力大比拼。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六、板书设计1. 成语接龙游戏规则2. 趣味诗歌创作步骤3. 语文智力大比拼题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今天学到的成语编写一个故事。

(2)仿写一首趣味诗歌。

2. 答案:(1)故事示例:略。

(2)诗歌示例: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趣味故事、成语接龙游戏、诗歌创作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趣味语文故事,积累成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组织一次语文知识竞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成语接龙游戏的灵活运用2. 趣味诗歌创作的引导和辅导3. 课后作业的设计与拓展延伸一、成语接龙游戏的灵活运用2. 教师引导: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发音、成语含义掌握等方面,及时纠正错误。

《小学趣味语文》课件

《小学趣味语文》课件

《小学趣味语文》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趣味语文》教材的第四章,主要涉及成语的学习。

具体内容包括成语的定义、成语的来源、成语的分类以及成语的应用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定义和来源,掌握成语的基本分类。

3.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成语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其应用。

难点:成语的来源和分类,以及如何正确运用成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一个含有成语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成语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其应用,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魅力。

3. 例题讲解:分析几个典型成语的用法,让学生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成语进行句子仿写,检验学习效果。

5. 课堂互动: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成语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其应用。

板书形式:采用结构图的形式,清晰展示成语的学习要点。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成语知识。

2. 成语收集:让学生课后搜集感兴趣的成语,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语文竞赛,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1. 内容解析:通过讲述一个含有成语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成语,理解成语。

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导入法,让学生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成语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

4. 难点解析:如何巧妙地将成语融入故事,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二、知识讲解1. 内容解析:讲解成语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其应用,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魅力。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成语的知识。

4. 难点解析: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成语的定义,理解成语的来源,以及如何正确运用成语。

趣味语文常识课件

趣味语文常识课件

趣味语文常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趣味语文常识》。

本课主要向学生介绍了一些有趣的语文知识,包括成语、谚语、俗语、古诗词等,通过讲解这些语文知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语文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成语、谚语、俗语、古诗词等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语文、喜欢阅读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成语、谚语、俗语、古诗词等语文知识。

难点:使学生能够理解成语、谚语、俗语、古诗词的含义,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解成语故事,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趣味语文常识》。

2. 教学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成语,通过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成语。

(2)教师向学生介绍谚语、俗语,让学生了解这些语文知识的特点和魅力。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通过讲解古诗词的意境和韵律,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

3.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成语、谚语、俗语、古诗词进行口语表达,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趣味语文常识成语:快速、准确、生动谚语:简练、深刻、实用俗语:亲切、通俗、有趣古诗词:意境、韵律、美感七、作业设计1. 请用你今天学的成语造句。

答案:略2. 请用你今天学的谚语解释一下。

答案:略3. 请用你今天学到的俗语写一段话。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谚语、俗语、古诗词等语文知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语文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对语文知识的浓厚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教学古诗词时,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运用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深千帐灯。
,身向榆关那畔行
山一程,水一程,
48.补充诗句:
生江上几人还?
江南几度梅花发
,春
49.补充诗句:
落叶他乡树,

寒灯独夜人
50.补充诗句:
,切切故乡情。
悠悠天宇旷
生活中的古诗
5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 年:“更上一层楼 ”
52、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 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 吟》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出自( D )一诗。
A.《江南春》 B.《春日》 C.《夏 日绝句》 D.《清明》
1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九月


日”就是现在的(
)。
A.端午节 B.重阳节 D.清明节
C.中秋节
17.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
不同。”诗中写的名胜是( D )。
A、泰山 B、华山 C、黄山 D、庐山
29、《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
句“海内存知己 “的下一句是 ( 天涯若比邻 )
30. 龚自珍《乙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的下 一 化作春泥更护花 句是————————
31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 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 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 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下谁人不识君”出自B( )
的《别董大》。
A. 岑参
B. 高适
C. 王昌龄
4.我国第一个女诗人是:( C )
A、李清照 B、舒婷 C、蔡琰
我国第一个专业词人是:( A )
A、柳永 B、晏殊 C、苏轼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 自(A )。
A.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B.王昌龄《出塞》 C.杜牧《江南春》
A.张飞 B.李广 C.霍去病 D.岳飞
21.填空题
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的上句是
(洛阳亲友如相问)
22. 王维的《山居秋暝》的“明 月松间照”的下一句是(清泉石上流 )
23. 蜡炬成灰泪始干” 的上一句是
( 春蚕到死丝方尽 )
24.出自杜甫《登高》的“无边落木萧萧
下”的下一句是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寺”的下句是( C )。
A.多少楼台烟波中 B.多少楼台风雨中 C. 多少楼台烟雨中
13.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
是元代的( B )。
A.张养浩 B.马致远 C.元好问
14.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是( A)的词句。
A.岳飞 B.辛弃疾 C.陆游
15.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亲人的怀念。
56、前天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 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穷水尽疑无路 ” 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 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
57、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 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的诗句
58、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
6、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
的下句是( )。
A.似曾相识鸟归来 B.似曾相识雁归来
C
C.似曾相识燕归来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自(
)的名句。
A、李白 B、王维 C、王昌B龄
D、杜牧
8选择题
“海内存知己,天涯
若比邻”是(A )的诗句。
A. 王勃 B. 李白 C. 白居易
25.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的“春
色满园关不住”的下一句是
( 一枝红杏出墙来 )
26.杜牧的《山行》里的“停车
坐爱枫林晚”的下一句是 ( 霜叶红于二月花)
27.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 下一句是
( 千树万树梨花开

28、“人 生自古谁无死” 是一句是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61.在下列横线上填出有关色彩的 词
一枝_红__杏出墙来 日照香炉生_紫__烟
_白__云生处有人家 千里莺啼_绿__映红
62.给诗句填上数字
三____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白发__三_千___丈,缘愁似个长。 南朝四百_八__十___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__三____人。
的诗句劝他:“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9、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 东
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60、人们常用李白《赠汪伦》里的名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表 达分别时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抢答题
答对一题加一个贴纸 答错不扣分
趣味语文知识竞赛
必答题 抢答题 风险题
必答题
每个人分别回答1道题, 答对奖励一个小贴纸,答错则 下一个同学继续回答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B )
A、《离骚》 B、《诗经》 C、《楚辞》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 胡
马度( A )”。
A.阴山 B.边关 C.燕山
3.选择题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
18. “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
别亦难”分别是(C )的诗句。
A.李煜、柳永 B.柳永、李清照 C.李煜、李商隐
19.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是( B )的诗句。
A.李商隐 B.王安石 龄 D.孟浩然
C.王昌
20.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
山”中的“飞将”指像(B
士。
)那样的将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B )”出自
<汉乐府 长歌行>:
A、悲伤
B、伤悲
C、忧伤 D、伤痛
10.<七步诗>的作者是( B )
A、曹丕
B、曹植
C、曹操
1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出自叶绍翁的( B )
(A)《春望》 (B)《游园不值》 (C)《春夜喜雨》
12.,只缘身在此山中
32.诗句接龙: 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_
路转溪桥忽见
33.补充诗句:
,下笔如有神 。
读书破万卷
34.补充诗句:
,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
45.补充诗句: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46.补充诗句: 洛阳城里见秋风, 。
欲作家书意万重
47.补充诗句:
53、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
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来 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
54、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经 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55、当我们在外地生活思念故乡时,常引
用唐代诗人李白《静夜思》中的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来表达对家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