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课件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课件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11.在某公交车燃烧事故的原因调查中,多项证据显示,有人携带 汽油上车。
(1)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 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___低___(选填“高”或“低”);汽油主要成分的 化式:学_式2_C_为8_H_C_188_H+_1_28_,5_O_完2_=_点全=_=_燃燃=_=_烧_1_6时_C_O生__2成+__1二_8_H氧__2化O__碳__和__。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2课时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基础题 能力题 突破题
基础题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知识点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甲烷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
2.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B.急速燃烧都会引起爆炸
打119火警电话,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10.如表所示为某校化学实验小组成员测定不同体积H2和空气混合 气体点燃时的实验现象。根据表中数据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H2体 积分 数/% 空气 体积 分数/%
点燃 现象
90
10 安静 燃烧
80
20 安静 燃烧
70
30 强爆
炸
B.瓶装饮料
C.书刊
D.酒精
(4)这次事故引发了人们对公共交通消防安全问题的讨论,下列观点
中,合理的是__A__B_C__。
A.公交车上要配备消防器材
B.公交车上座椅应用阻燃材料制成
C.应对司乘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11.在某公交车燃烧事故的原因调查中,多项证据显示,有人携带 汽油上车。
(1)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 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___低___(选填“高”或“低”);汽油主要成分的 化式:学_式2_C_为8_H_C_188_H+_1_28_,5_O_完2_=_点全=_=_燃燃=_=_烧_1_6时_C_O生__2成+__1二_8_H氧__2化O__碳__和__。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2课时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基础题 能力题 突破题
基础题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知识点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甲烷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
2.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B.急速燃烧都会引起爆炸
打119火警电话,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10.如表所示为某校化学实验小组成员测定不同体积H2和空气混合 气体点燃时的实验现象。根据表中数据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H2体 积分 数/% 空气 体积 分数/%
点燃 现象
90
10 安静 燃烧
80
20 安静 燃烧
70
30 强爆
炸
B.瓶装饮料
C.书刊
D.酒精
(4)这次事故引发了人们对公共交通消防安全问题的讨论,下列观点
中,合理的是__A__B_C__。
A.公交车上要配备消防器材
B.公交车上座椅应用阻燃材料制成
C.应对司乘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燃烧与灭火》燃烧与燃料(第2课时)-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PPT课件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知识点二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1.氢气的燃烧和爆炸 (1)实验探究 将一个塑料瓶的瓶底剪下, 在瓶塞处插入一根带有止水夹的尖 嘴玻璃管。用排_水_____法集满纯净的氢气后, 将塑料瓶移出水面, 固定在铁架台上。打开止水夹, 在尖嘴处点燃氢气, 一开安始静氢 气______地燃烧, 片刻后就爆发炸 生了______。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探究点二 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情景展示] (视频情景详见光盘内容)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问题探究] 氢气是如何发生爆炸的?你所了解的安 全防护措施又有哪些?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归纳提升]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 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 的热, 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不纯的氢气燃烧时, 有可能 发生爆炸。当氢气刚开始燃烧时, 只有少量氢气在玻璃管口跟氧气接触发 生反应, 产生的热量不多, 很快就散失到空气中。随着燃烧的进行, 空 气从瓶底涌入, 在瓶子中与氢气相互混合后, 大量氢分子和氧分子同时 接触, 反应瞬间释放出大量的热, 使气体体积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膨胀, 就发生了爆炸。在加油站、化工厂、煤矿的矿井和面粉厂等场所, 空气中 会含有较多的可燃性气体或粉尘, 一定要严禁烟火, 严格遵守安全规则, 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核心应用]
核心二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例2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 遇明火就 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图6-1-4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
图6-1-4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如图所示, 在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 点燃蜡烛, 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 迅速鼓 入大量空气, 不久, 便会听到“砰”的一 声, 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 请回答: (1)使在面上粉充述满实整验个中金属, 筒,鼓入与空空气气混的合均作匀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化学九级上71《燃烧和灭火》课件(共23张PPT)

因为煤块制成蜂窝状可以增加 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它更充分燃 烧。
小明在一本参考书上发现,镁居然能在二氧化碳气体 中燃烧!于是他进行了验证实验: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 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 热,产生一种白色粉末和一种黑色粉末。
⑴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消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B烧杯中的蜡烛与空气(氧气)接触而不会熄灭;
(1)、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为了更有效的灭火,人们还使用其他灭火材料。
(
),木船燃烧的条件( )和(
)
CO 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水蒸发吸热,提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而且水蒸气又起着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的作用
2
点燃
2Mg+CO2
2MgO+C
⑵这个实验还引发我们对某些知识的反思,从而有些新
的发现: 在一定条件下,CO2也能支持燃烧;活泼金属 着火时,不能用CO2灭火。
本课回眸 一、燃烧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 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可燃物 2、条件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
清除可燃物 隔绝氧气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C、降低温度
D、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A、消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1)、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3、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
(2)二氧化碳是一种灭火的好材料,它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而且密度比空气大。
分析原因:
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
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 氧化碳
小明在一本参考书上发现,镁居然能在二氧化碳气体 中燃烧!于是他进行了验证实验: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 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 热,产生一种白色粉末和一种黑色粉末。
⑴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消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B烧杯中的蜡烛与空气(氧气)接触而不会熄灭;
(1)、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为了更有效的灭火,人们还使用其他灭火材料。
(
),木船燃烧的条件( )和(
)
CO 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水蒸发吸热,提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而且水蒸气又起着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的作用
2
点燃
2Mg+CO2
2MgO+C
⑵这个实验还引发我们对某些知识的反思,从而有些新
的发现: 在一定条件下,CO2也能支持燃烧;活泼金属 着火时,不能用CO2灭火。
本课回眸 一、燃烧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 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可燃物 2、条件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
清除可燃物 隔绝氧气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C、降低温度
D、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A、消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1)、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3、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
(2)二氧化碳是一种灭火的好材料,它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而且密度比空气大。
分析原因:
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
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 氧化碳
初三化学《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ppt课件

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1 可燃物质
可燃物质是指能够与氧气 反应产生燃烧的物质,如 木材、石油等。
2 氧气
氧气在燃烧中起着促进、 维持和燃料与氧气反应的 作用。
3 足够的温度
足够的温度是指能够使燃 烧反应发生的最低温度, 也称为着火温度。
热传导的作用
1 传导热量
2 扩大燃烧范围
燃烧物质释放的热量通过 传导方式传递给周围物质, 引起燃烧物质周围的物体 升温。
初三化学《燃烧条件与灭 火原理》ppt课件
本课程将介绍燃烧的定义和条件,包括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以及热传导和氧 气在燃烧中的作用。还将探讨灭火的基本原理,不同灭火器材的种类和使用 方法,以及常见灭火器材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燃烧的定义和条件
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一种现象。燃烧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可燃物质、氧气和足够的温度。
传导热量可以使燃烧物质 的温度升高,进而扩大燃 烧范围。
3 促进燃烧反应
传导热量可以增加燃烧反 应的速率,使燃烧更加剧 烈。
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
氧气是燃烧反应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它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分子参与反应,促进燃烧的进行。
灭火的基本原理
灭火的基本原理包括截断火源、隔离氧气、降低温度和抑制链式反应。
• 适用范围:办公室、车 辆、家庭等。
二氧化碳灭火器
• 优点:不留残留物,对 电子设备无损害。
• 缺点:只能用于电气设 备火灾。
• 适用范围:计算机房、 电气设备室等。
泡沫灭火器
• 优点:喷射Biblioteka 泡沫可以 隔绝空气,有效扑灭可 燃液体火灾。
• 缺点:只适用于可燃液 体火灾。
• 适用范围:厨房、化工 厂等。
灭火器材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燃烧和灭火》燃料及其利用PPT(第2课时)

布置作业
家用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为防止燃气泄漏,可以在厨房安装漏气报警器。 (1)报警器应安在厨房上方还是下方?为什么? (2)燃气燃烧不充分时火焰就会显黄色还有黑烟,这时可以调整气灶中空气或燃气 的进入量,怎么调整?
(1)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如果某家庭用的是天然气,报警器的位置应安在 厨房上方; (2)燃烧不充分是因为氧气不足,燃气过量,所以燃气燃烧不充分时火焰就会显黄 色或有黑烟,这时可调大气灶空气进入量或调小气灶燃气进入量。
归纳小结
1、可燃性气体或可燃物的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 火会在有限空间里剧烈燃烧,导致爆炸。 2、在可燃物存在的场所一定要严禁烟火!
强化练习
1、为避免矿井中发生瓦斯(含甲烷和一氧化碳)爆炸,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A )
A、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B、严禁烟火 C、检查电路是否损坏D、提高通风能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题1燃烧和灭火 第二课时
新课引入
“爆竹声声一岁除”,燃放烟花爆竹是由来已久的春节习俗之一, 欢快的爆竹声给愉快祥和的春节增添了许多节日的气氛。 实际上,燃放鞭炮就是使火药在极小的空间燃烧而引起的 爆炸。
新课讲解
一、爆炸的成因及防爆措施
新课讲解
1、爆炸的成因: 可燃性气体或可燃物的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就会剧烈 燃烧,导致在有限空间里,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从 而引起爆炸。
【方法点拨】了解爆炸的成因和防爆措施。 【解析】A、为防止液体沸腾溅出伤人,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故A错误;B、 CO是空气污染物,不能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故B错误;C、油库、面粉厂、纺 织厂、煤矿矿井内的空气中都有大量可燃物,遇明火可能引起爆炸,所以都要严禁烟火, 故C正确;D、夜间厨房发生天然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以清除可燃物,但 不能开灯,这样会产生明火,容易点燃泄漏的天然气,故D错误。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课件(共17张PPT)

压死,也会被毒死。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为什么点燃纯净的氢气会安静的燃烧,点燃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有可能爆炸?
为什么点燃纯净的氢气会安静的燃烧,点燃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有可能爆炸?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小凯, 在学习“燃烧和灭火”
你有哪些收获?请解答一下我
提出的下列3道选择题吧!
加油!
情景假设
假设小凯妈妈在做饭时,发现有煤气泄漏,小 凯立即点燃了一支蜡烛准备帮妈妈向煤气管道 周围试一试,看哪一个地方漏气,请同学们分 析这种做法对吗?说明理由。
小凯最近关注中国新闻报到时发现:近年来,中国发生了多起瓦 斯爆炸和煤井爆炸事件,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引 起了社会的重视。
了解瓦斯爆炸和煤井爆炸的原理是非常重要的,瓦斯特指可燃性气体,主要成 分是甲烷,甲烷具有可燃性,它与空气混合在其爆炸极限内,遇明火会引起爆 炸。瓦斯爆炸和煤井爆炸的原理相似,
的爆炸视频演示。
小组汇报活动2:
同学们都知道,爆炸一旦发生,就会导致火灾, 一旦发生火灾,你该采取哪些自救措施?(学 生安全教育)
小组汇报活动3:
思源学校每个学期给同学们至少进行一次安全 消防演练,在演练过程中,你接触过哪些灭火 材料?它们的灭火原理分别是什么?它们的适 用范围如何?
总结归纳(课外扩展):不同种类灭火器
燃烧和灭火
阅读:一些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P72——氢气的爆炸视频演示。
1.知道爆炸是如何发生的,能识别日常生活中的易燃物和易爆物;
“课堂训练2--《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
2.通过对不同灭火材料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及适用范围;
第二课时
2.通过对不同灭火材料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及适用范围;
燃烧和灭火PPT课件(2)

A
B
C
演示[实验7-8] 问题1 请你根据实验填写下表
A
B
C
现象 烛焰熄灭 烛焰不灭 烛焰熄灭
原因 氧气耗尽 接触空气 CO2可以灭火
P126页: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 其它 物品隔离; (2)隔绝空气或氧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请你说一说
用燃烧和灭火化学知识解释下面的成语?
请选择你要的号码
请你想一想:
家里炒菜时油锅着 火了,你会怎么做?
请你想一想:
救火时是否应打开门窗, 减少室内的有害气体?
不要,因为打开会使室内空气流通, 为燃烧提供更多的氧气,燃烧更旺, 火势更大。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的作用是防止燃 烧产生的烟尘被吸入人体内。
请你想一想:
为什么使用扇子 扇炉火越扇越旺,而 用扇子扇烛火一扇就 灭了?
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火给人类 带来光明,火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 热量,火把我们带进未知的世界。 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 存条件。火也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 损失和灾难。
一、燃烧的条件
活动与探究一:P124
活动与探究二:P124
P125讨论: 1、说明燃烧需要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
2、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再次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4、两种物质、一个温度。(划书P125)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着火点:使物质开始燃烧所需的最 低温度叫做着火点,各物 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 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光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错 )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课件)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知识导学分(完整版)

种灭火器。如图显示了这种灭火器的原理。
(1)请你解释这个装置及灭火的原理。
装置正立时放在小试管中的浓盐酸 与放在吸滤瓶中的碳酸钠溶液不能接触, 因而不能引发反应。
装置倾斜倒置时,浓盐酸会与碳酸 钠溶液接触,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气体,强大的气压使二氧化碳气体夹带 液体一并从装置中溢出,喷射在可燃物 的表面,以达到隔绝空气及降温的作用。
出干粉——
2 . 距 火 3 米 处 ,隔绝空气
对准火焰根部
3.压下把手,
扫射
适用范围
一般失火及油、 气等燃烧引起 的失火
压力表 喷管
灭火器压柄 保险销
桶体
干粉灭火器的结构
灭火器
二氧化碳 灭火器
使用方法
灭火原理
1.拔出保险销 2.按下压把 注意:手一定 要先握在钢瓶 的木柄上,防 止冻伤
加压时将液态 二氧化碳压缩 在小钢瓶中, 灭火时再将其 喷出,有降温 和隔绝空气的 作用
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
爆炸
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爆炸极限 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
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可燃2%
CH4
5%~15%
CO
12.5%~74.2%
2.粉尘爆炸实验
实验现象
出现爆炸气浪, 掀开盖子。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
扑救火灾
燃烧是一把“双刃剑”,既 可以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 灾难,如何扑灭一般的火灾呢?
灭火原理 ➢ 隔绝氧气(或空气) ➢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 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思考 这个活动利用的化学反应原理是什么?
隔绝氧气(或空气)可以灭火。
探究灭火器的原理 根据灭火原理及上述活动所利用的化学反应原理,可以设计一
(1)请你解释这个装置及灭火的原理。
装置正立时放在小试管中的浓盐酸 与放在吸滤瓶中的碳酸钠溶液不能接触, 因而不能引发反应。
装置倾斜倒置时,浓盐酸会与碳酸 钠溶液接触,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气体,强大的气压使二氧化碳气体夹带 液体一并从装置中溢出,喷射在可燃物 的表面,以达到隔绝空气及降温的作用。
出干粉——
2 . 距 火 3 米 处 ,隔绝空气
对准火焰根部
3.压下把手,
扫射
适用范围
一般失火及油、 气等燃烧引起 的失火
压力表 喷管
灭火器压柄 保险销
桶体
干粉灭火器的结构
灭火器
二氧化碳 灭火器
使用方法
灭火原理
1.拔出保险销 2.按下压把 注意:手一定 要先握在钢瓶 的木柄上,防 止冻伤
加压时将液态 二氧化碳压缩 在小钢瓶中, 灭火时再将其 喷出,有降温 和隔绝空气的 作用
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
爆炸
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爆炸极限 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
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可燃2%
CH4
5%~15%
CO
12.5%~74.2%
2.粉尘爆炸实验
实验现象
出现爆炸气浪, 掀开盖子。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
扑救火灾
燃烧是一把“双刃剑”,既 可以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 灾难,如何扑灭一般的火灾呢?
灭火原理 ➢ 隔绝氧气(或空气) ➢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 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思考 这个活动利用的化学反应原理是什么?
隔绝氧气(或空气)可以灭火。
探究灭火器的原理 根据灭火原理及上述活动所利用的化学反应原理,可以设计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有毒,对环境有污 染,它真的没有用吗?
由于它具有可燃性,通常可被用于 做燃料 ,煤气的主要成分就是CO 。
它从哪里 来的呢?
交流与讨论
为什么要使燃料完全燃烧?
完全燃烧 放出热量多
不完全燃烧会生 成CO等有毒气 体,污染大气
完全燃烧能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 你能对下列现象作出解释吗
1、为什么刨花、小木块比大木块好燃烧?同是木材,着 火点不变,那么原因是什么?
CO等有毒气体和 炭黑等小颗粒
如果是碳的燃烧
问题一
谁能说出悲剧发生的原因?
O2
CO与Hb的结合能力是O2与Hb的结合能力的
200~300倍
OO2O2O2O2O2O2O2O2O2O22
问题二
如何避免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呢?
问题三
为什么称一氧化碳为“隐形杀手”呢?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
燃烧与灭火
第二课时
1、了解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及其危 害,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
2、知道发生爆炸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1、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缺一可以吗?举例说明) 2、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3、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采取什么方法灭火? ①家用电器线路短路而发生火灾 ②炒菜锅中食油起火 ③在实验室不慎碰翻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起火
有水珠生成
2、而后发生爆炸
问题:
为什么刚开始时氢气在导管的尖嘴处能够安静燃 烧,而片刻后瓶内的氢气就发生爆炸呢?
2.爆炸的条件:
①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 ②产生急速的燃烧 ③在有限的空间内 ④达到爆炸极限 思考:
火药平摊在铁板上,点燃能否发生 爆炸?为什么?
3.爆炸极限:
可燃性气体占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
关于爆炸,我们 可以举出许多例 子:
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爆炸、 节日燃放的烟花爆竹、用于拆除旧 建筑物的定向爆破(右图)
生活中的爆炸现象:
轮胎爆炸, 气球爆炸, 锅炉爆炸, 火药爆炸, 汽油桶等燃料的爆炸,……
那么你知道爆炸是怎么一回事吗?
实验:
现象:
1、开始平静的燃烧: 产生淡蓝色火焰、
1、在空气中点燃蜡烛
2、用一空烧杯罩住 火焰的上方
3、将燃烧的蜡烛伸入 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发出黄白色火焰, 黑烟较少
火焰渐小,黑烟增多
发出明亮的白光, 无黑烟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比较
完全燃烧 不完全燃烧
发生条件 燃烧速率
O2充足 快
O2不足 慢
放出热量 多
少
燃烧产物
二氧化碳和水
燃气类别 氢气
爆炸极限 (%)
4---75
燃气类别 天然气
爆炸极限 (%)
5---15
一氧化碳 12.5—74 丁烷气 1.9---8.44
液化石油气 1.5---9.5 乙炔气 2---82
上限:只燃不炸
下限:不燃不炸
常见几种消防安全标记
禁止烟火
禁止吸烟
禁止放鞭炮 禁止带火种 当心爆炸 当心火灾
2、家庭用的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煤 3、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 4、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锅炉中吹入空气 4、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不会燃烧;如果在纯氧气
中加热铁丝,就会火星四射,剧烈燃烧。
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 (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2)增大氧气的浓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些 什么呢?
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问题:
• 问题一:许多工厂特别是化工厂,工人上 班、来人参观时都会被告知:“不允许穿 有铁钉的鞋子”。为什么?
工厂内空气中有易燃、易爆物质,铁钉与 地面摩擦,产生火花,引燃易燃、易爆物质, 引起火灾或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