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常见名词和问题释疑
关于寿山石的一些常见名词解释1

∙关于寿山石的一些常见名词解释1∙目前有感于广大网友对寿山石一些名词及质地缺乏了解,现转载并整理一些关于对寿山石常见名词的文章,本着交流学习的目的,以飨诸网友。
砂和肉砂就是寿山石矿石的围岩,有各种岩石,但大多为花岗岩.硬度比寿山石硬得多,所以被称为砂。
肉就是寿山石矿石中一般雕刻的部分,也就是常说的寿山石.也有多种成分叶腊石,地开石,伊犁石等等.砂随寿山石石种不同也不同,所以可以作为鉴别寿山石的一个依据,当然是在这个寿山石有砂的情况下.就这张图可以看出,下面不透明的部分是砂,上面有漂亮色泽和质地的是肉.在这个二号矿上,肉是这样的二号矿的砂是寿山石围岩中,最坚硬的一种,色彩多是带各种颜色的浅灰色。
砂(围岩)随寿山石石种不同也不同,所以可以作为鉴别寿山石的一个依据,当然是在这个寿山石有砂的情况下.这里最典型的是,以前一些无流水纹的杜陵石和高山的鉴别,其中一个手段就是鉴别他们的砂,总的来说,他们的围岩是颜色类似,构成也类似,都是表现为由水晶砂构成,但最大的区别是杜陵的围岩水晶砂很密集,而高山系石头的水晶砂会稀疏一些。
杜陵的砂高山系石头会有棉砂(杜陵不会有)而且一些高山系的石头,砂中的水晶砂密度没有杜陵高,也没有杜陵的砂坚硬。
一些砂的名称砂,指石头中大块的围岩。
砂丁,就是寿山石中包裹的零散围岩颗粒或硬质包裹体,由于很小所以被称为砂丁,也跟随寿山石品种的不同,出现不同的砂丁,因此砂丁也可以作为寿山石石种的一个鉴定依据.芙蓉的砂丁多是一种棉砂。
而高山系和杜陵系的常见的是水晶砂丁,水晶砂丁其实是石英晶体,和沙滩的砂子是一种东西。
本图是杜陵的白色水晶砂丁杜陵系和马背,房拢岩这两个质地很类似杜陵的石种都有紫红色的水晶砂丁,高山没有这种紫红的水晶砂丁,所以这也是一个鉴别的依据。
杜陵的紫红色砂丁。
而高山则有他们特殊的砂丁,黑针。
黑针在寿山石高山,芙蓉系等石头中常见一种黑色小包裹体,俗称"黑针"他的颗粒很微小的时候,并不太影响刀感,呈现黑色,有的时候会有反光,这就是为什么称为黑金沙,如果其颗粒较大的时候,会呈现明显方形特征,并有铜状金属光泽,很多朋友以为这是铜矿石,其实并不是铜矿石,这是方铁矿的晶体.这种晶体很坚硬,大粒的会导致雕刻刀崩裂。
寿山石标准矿物组成商榷

《寿山石标准》矿物组成商榷《寿山石标准》规定:寿山石是指产自本标准第3章规定的区域内,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l2O3、Fe2O3、TiO2、K2O、Na2O,主要矿物组成为高岭石族矿物(包括地开石、高岭石、珍珠陶石)、叶蜡石或伊利石的天然多晶质宝玉石,具有色彩多样,硬度较小,质地细腻及可雕性强等特性。
(3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寿山石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范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0年第108号公告),即福州市晋安区宦溪镇、寿山乡、日溪乡及连江县小沧畲族乡、蓼沿乡现辖行政区域,见附录A。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原产地寿山石资源停止开采,依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的实施细则,相关部门至今没有批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寿山石专用标志”。
“福州个别寿山石鉴定机构却将此地方标准适用范围扩大到未被批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寿山石专用标志”的寿山石,将严重误导行业,以此标准出具大量的没有法律效力的“田黄石鉴定证书”,将给购买者造成经济损失。
”(见寿山石石种鉴定:国家和地方均无标准, 2016-04-13 10:33,来源:中诺珠宝招商网)。
同时,有专家指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适用于正在开采的原产地寿山石,而原产地寿山石早已停止开采。
因此,寿山石获得地理标志保护只有宣传意义,而没有实际意义。
”尽管如此,有些鉴定机构,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引用《寿山石标准》的矿物组成,并“以此标准出具大量的田黄石鉴定证书”,因此,有必要再对这个标准进行讨论。
《寿山石标准》规定的寿山石是“主要矿物组成为高岭石族矿物(包括地开石、高岭石、珍珠陶石)、叶蜡石或伊利石”,与历史上的寿山石,包括田黄石的研究成果有明显出入。
历史上,有30多种古籍记载过寿山石,以宋·梁克家《三山志》卷三地理类三记录较详,其后,有清·王士祯《分甘馀话》-卷三/康熙四十八年序刊本、清·王士祯《香祖笔记》-卷十二/清代笔记丛刊本、清·郭白阳《竹间续话》-卷三/福建省图书馆藏手抄本等等。
寿山石常见词汇

但个人以为,以珍罕度来说,通灵莹澈的红色冻产量更少,红色冻色泽红艳、晃朗摄人心魄,比起黄色冻的明媚可爱,不遑多让。
优质水坑石往后的价格稳定上扬是一定的,但要成为「田黄石」第二的可能性并不大。反而目前绝产的石种,例如产期短的「荔枝冻」,符合了以上这几种的条件。
,水晶洞及坑头洞,比较早开采的水晶洞,所产的石头质地莹澈而洁美,但这个矿洞已经在清代洞塌而绝产了。我们常说的水坑石,是指百年前水晶洞所产的石头而言。目前坑头占坑头洞所产的石头,已经挖到后面高山矿区,都只能称为坑头石,而不能称为水坑石。
□何谓「地開石」?
寿山石的矿物成份以叶蜡石为主,其次石英、水铝石和高岭石,还有少量的黄铁矿。近年来由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地质博物馆对于田黄石、高山石(含坑头、杜陵坑类、小高山)矿脉进行了矿物岩石学研究,才将其主要矿物成份归类于地开石、石英、水铝石和高岭石,而且矿物成份与高山石的工艺美术特征有一定的关系。
□寿山石真有一百多个品种吗?
寿山石最早是以色泽、色象来定名分类的,后来发现各产地的质性有很大的差别,例如蜜腊,就极可能出现田黄、旗降与连江黄等不同的石种,原先那种以色取名的方法,已无法符合实际的需要,才逐渐改为冠予产地及矿洞来命名。到目前为止,寿山石仍出现以色泽、质地色象、矿洞、矿状来命名的紊乱情况,例如田坑石仍以色泽来分类;水坑石仍以色象来分类;山坑石则依产地矿洞,配合色泽、质地色象来分类,故种类繁多而紊乱。
□何谓「溪性石」?
就是礦塊經採礦崩落,或被石農取礦後棄置於溪水中的碎礦塊,經溪水沖流、遷移、翻滾、會磨掉稜角逐漸成為圓蛋狀,如月洋溪蛋、壽山溪高山系石碎礦塊...等,可由從溪水中撿到,稱為「溪性石」。「溪性石」因為受到溪水的浸漬,依時間長短,也會形成薄薄的石皮,但石性通常性燥而不穩定。
寿山石的“六德”和“三贱”

寿山石的“六德”和“三贱”寿山石的“六德”和“三贱”品评印石的方法不是听其名,也不是观其色,而是辩其质。
当然颜色有时可以作辨别的佐证,同时鲜艳的颜色也是欣赏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毕竟它是处于从属地位。
“六德”是:细,结,润,腻,温,凝。
“细”,指其组成分子极微,极小,即粗之反。
“结”,指其分子紧密,即松之反。
石结则光泽好,作印耐用,雕刻花纹不易模糊。
细又结则入手有滑感。
“润”,如久经浸在水里,有如露之欲滴。
“腻”,如久经泡在油里,有如油之欲滴。
“温”,如久经蕴藏在土里,田里,有出土之气,或曰宝气。
“凝”,指结而润。
凝灵即成冻状,半透明。
凝灵至甚,则晶莹,全透明如水晶,有如宝玉。
石之六德具备者,唯有田石,斯谓上品,无怪乎人称之为“印石之王”。
石之有四德,五德者为中上品。
例如鸡血石之地纯者;都成坑,尼姑寮,没醉寮之如杏黄,栗黄,枇杷黄而泥如脂者;蛇匏红或黄之温凝者,此数种石,同属高山系上乘石,具有细,结,润或腻或凝灵之品质。
坑头水晶冻。
坑头水晶冻,《后观石录》貌之谓如杏黄,如瓜瓤红,视之令人食指动;天蓝冻,如青天散彩,如湖波晚照,《后观石录》谓衣拂之有痕者,具有细,结,润,腻,晶莹之品质,均佳品也。
白芙蓉石细,结,凝,润之处均甚突出。
诸石皆不可忽视,收藏家,鉴赏家宜珍重之。
如此认真品鉴,则佳支大致可得也。
石之有三德四德者即中品。
如高山系之桃花,似胭脂之渍粉,娇艳为寿山石之冠。
玛瑙红,月尾紫,月洋系之半山,绿箬通,旗山系之老岭晶,旗降等均中品。
“三贱”即粗、松、脆粗:指印石构成的颗粒粗糙,包括呈干粉状的“死灰地”(犹如古玉上的钙化斑点,刻之即剥落)、干涩的“甘蔗渣点”以及肌理内混杂异物(如围岩、马牙石、砂、钉等)。
质粗的印石多见于彩石中,是这种石头形成过程中,蚀变、固压和结晶不彻底所致。
一般说来,石头蚀变次数愈粗。
质粗的印石无光泽,呈土地状集合体,入手感觉涩滞,更无油腻可言,这也是低档印石中质次者的通病。
GAF寿山石鉴定师应会知识

GAF寿山石鉴定师应会知识1、寿山石的形成:在地质的中生代(距今约2.3亿年至6700万年),在今日福建东部的范围内,曾出现过一次地质大变动,大量岩浆突破地核冲出地表形成了烈焰冲天,浓雾腾腾的火山大爆发。
伴随火山喷发带来大量的酸性气体、液体,交替分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长石类矿物,将其原先含有的比较活跃的钾、钙、镁和铁等元素分化,而保留下较为稳定的铝、硅等元素。
这些含铝、硅元素的溶液,后来重新冷却结晶成矿,成为叶腊石矿。
由于这种叶腊石矿产于福州北郊(距福州市区约30公里)的寿山村,因此又称之为寿山石。
工艺用寿山石,其质地细腻,脂润柔软,经过雕琢做加工之后,外表光滑明亮,色彩斑斓,纹理自然,既属名贵彩石,又是珍贵艺术品,可供观赏,亦宜收藏。
3、寿山石的地质年龄为约1.2—1.5亿年(中生代,晚侏罗世)。
寿山石在矿物学里属彩石类,岩石亚类。
在矿床地质分类中上,寿山石主要属于叶蜡石矿床。
在矿床成因上属火山热液型。
4、寿山石资源开采存在着很大随意性和盲目性,存在开采量与使用的需求日益突出的矛盾。
有的石种,特别是高品位石种出现断产,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个别高档石开采量严重超出市场承受力,造成品位,价格下滑。
有的高档石却被生产为低档产品,一些可供雕刻用石却被当作工业原料等等。
5、寿山石学术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寿山石文化、寿山石艺术、寿山石经济和寿山石人才等四大板块。
寿山石资源恰恰就与这四大板块血肉相连,又起主导作用的重要的学术课题,现正引起社会高度重视和关注。
6、人们发现并开发利用寿山石,约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期(已得到考古出土文物和史料记载证实,福建省博物馆有实物)。
乾隆年间,藏石家郑杰最先写出《寿山石石谱》。
7、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寿山石雕应始于南朝,距今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到了唐朝,中国的佛教在南方勃兴,寿山地区寺院林立,出家人广集寿山石,雕琢成礼品,馈赠给游客,寿山石雕开始流向四方,传名于世。
到了宋朝,随着我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福州也成为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寿山石雕得到了高速的发展,除了各种欣赏品之外,还大量地用作殉葬品。
寿山石标准商榷之一(文)

寿山石标准商榷之一----样本来源与“将今论古”的局限自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福建寿山石尤其是田黄石市场,在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的关注下,逐步红火起来。
为了规范福建省范围内生产和销售的寿山石、寿山石雕的石种鉴定、标识内容与标识方法,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利益福建省技术监督局1998年发布了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313—1998《寿山石雕石种名称标识规定》,3月1日起实施。
毫无疑问,《寿山石雕石种名称标识规定》的问世,为寿山石市场的发展,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 78号 )第一章第二条中规定:“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
它包括来自该地区的种植、养殖产品和原材料全部来自该地区或部分来自其他地区,并在该地区按照特定工艺生产和加工的产品。
”福建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寿山石(DB35/T419—2012),说明了该标准的起草和主要内容,并详细讨论了新标准中采用的寿山石分类方法,主要特征和鉴别方法。
新标准中将寿山石分为田黄石类、高山石类、芙蓉石类和汶洋石类。
这个新标准,虽然大大细化了1998年的标准,比如,标准中以附录的形式,列举了目前寿山石四大类型的 89个主要品种,其中田黄石类 10个品种,高山石类 61个品种,芙蓉石类 15个品种,汶洋石类 3个品种,可以说是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没有弥补原《规定》的缺失。
寿山石“其他特性”是历史文化特性,这极其明显地有别于一般的“种植、养殖产品和原材料”,地理标志产品寿山石(DB35/T419—2012)生搬硬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不免令人有“盲人摸象”之叹。
众所周知,寿山石的开发利用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出土文物表明,南北朝时已将寿山石用作工艺美术材料,南宋时,寿山石矿开采已具规模,经元、明、清各代的发展,已形成独立的寿山石雕产业。
影响寿山石成品价值的主要因素

影响寿山石的保养因素1、温度:寿山石适宜存放在温差小,常温环境中,如室内陈列,或近量接近地表环境存放,避免置于高温环境中,如日光下。
2、光照:寿山石应避免长期在阳光直接照射、曝晒,长期这样会降低寿山石颜色纯度,适宜于室内存放。
3、污染:最好放置在玻璃柜内,避免被灰尘、污物所沾染,若被灰尘、污物所沾染,外表只要用细绸布轻轻抹擦,即可恢彩,切不可用金属片或其他硬物修刮。
4、油养:尤其是质细而通灵,质地稍松,石色丰富,鲜艳多彩的石类,如“高山石”。
每遇严夏酷暑,或秋冬气燥,作品表易变得枯燥,甚至出现裂纹,色彩亦变黝暗无光,一般以“油养”为上。
最好经常用手摩掌抚玩,使石面附着一层极薄的手油深月久,渐变灰暗色,古意盎然。
也可将其浸入白茶油(或液体石腊、花生油)中,经过一段时间,让石表吸收透油质,变得洁净莹澈。
凡长期陈列的高山石雕刻品,需经常抹油,办法是,先用软刷清除作品表面的灰尘,如果油污很厚,难于清除,可碱水冲洗,直至完全干净。
田黄石的特性与形成原因:一、石皮及其形成过程。
田黄石的母矿在生成时,由于地开石和辉锑矿原共生于低热矿液矿,而后辉锑矿在长期表生作用下,转化为锑的氧化物。
自从田黄石由矿床分离埋藏水田中,这种锑的氧化物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因地下水的作用,对其长期浸润,使石表染色形成石皮。
同时,田黄石中所含的氧化铁也对自身浸润,促其形成特有的色泽变化,因此田黄石不仅有特有的石皮,而且其质地与寿山石的质地也是有区别的。
二、格纹及其形成过程。
田黄石是从山上母矿中分离出来的寿山石,从山巅经漫长的雨水和溪水冲击,沿沟溪经无数次滚落,最后流至田中,在这运动过程中,外表难免会受到损伤,出现一些裂纹。
而这些裂纹在埋藏土壤里,受氧化铁渗透形成了特有的格纹、因此格与无菱角是田黄石重要的特征。
三、田黄石雕刻“度”的问题。
“格”与“皮”是田黄石的重要特征,也是辨别真伪的依据之一,所以在加工时要注意适当保留。
但是格纹过多、石皮过厚,毕竟会影响田黄石的品质,因此雕刻高手都巧妙地狩其加以利用,既保留它的特色,又可化弊为利。
寿山石收藏的常见问题及解释

砂线
砂线就是寿山石中呈现条状的砂,一般在松柏岭,二号矿,大山的石头上出现,有的时候会非常细长,其实砂线不是一条线,更多的时候应该是一个砂的薄面,只是从侧面来看就非常像一条线了.松柏岭的大砂线大山的杂质中经常夹杂着砂丁,这种杂质线也被认为是砂线图中黄褐色并有黑点的部分就是砂线
玻璃地其实是玻璃光演化来的,就是在石很结实的时候如果有很好的磨光,那么最后的成品反光很强,就像玻璃反光一样,这就是玻璃光的由来,玻璃地就是可以磨成玻璃光的质地的意思.当然有很高的透明度就更符合玻璃地的含义了.这些名词都是最近出现的,并不是传统有的名词.也许以前的寿山石因为磨光技术无法发到现在的光泽水平的缘故吧.还有就是以前不喜欢把石头磨的太光,如果光泽太强,会被称为"贼光"当然和石种也有关系. 奥妙无穷。
何谓「冻石」?
冻石一般泛指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及他省所产的叶蜡石种,摩式硬度约二至三度,非常容易下刀治印。因为这类石,质地细腻温润、色彩瑰丽、晶莹华滋、凝灵如冻,故也被人称为「冻石」,这种名称也被认定为是这种叶蜡石的另一种称谓。至于其他宝石、玉石或雅石类,即使透度再高,亦无人以此号名。
筋、格、根怎么区别呢?掘性和独石一样吗?
色筋可以包括色格和色根,至于筋一般就是指根。所以筋是一种不规范的说法,因为不明确。格就是裂,根是和石头主题质地不同的线性条纹,不是裂。 掘性和独石掘性从广义上说包括独石,掘性的意思就是从土中挖掘的石头的意思,所以包括独石。但从现在的习惯上来区分的话独石应是形成较久(不论是自然原因还是人工原因,不过大多数是自然原因),外形成卵形.形成石皮,一般质地较老.产地多在山脚,溪底,或溪流的冲击平原,离原矿脉距离较远。而掘性石头是矿洞开采遭抛弃后埋藏于开采地附近,时间较短.。大多保持有开采的块形形状和很薄的石皮或没有石皮。产地多在矿洞附近或稍下一点的山坡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寿山石常见名词和问题释疑砂和肉砂就是寿山石矿石的围岩,有各种岩石,但大多为花岗岩.硬度比寿山石硬得多,所以被称为砂.* 肉就是寿山石矿石中一般雕刻的部分,也就是常说的寿山石.也有多种成分叶腊石,地开石,伊犁石等等.砂随寿山石石种不同也不同,所以可以作为鉴别寿山石的一个依据,当然是在这个寿山石有砂的情况下就这张图可以看出,下面不透明的部分是砂,上面有漂亮色泽和质地的是肉.在这个二号矿上,肉是这部分的,其他自然全部是砂了二号矿的砂是寿山石围岩中,最坚硬的一种,色彩多是带各种颜色的浅灰色。
砂(围岩)随寿山石石种不同也不同,所以可以作为鉴别寿山石的一个依据,当然是在这个寿山石有砂的情况下.这里最典型的是,以前一些无流水纹的杜陵石和高山的鉴别,其中一个手段就是鉴别他们的砂,总的来说,他们的围岩是颜色类似,构成也类似,都是表现为由水晶砂构成,但最大的区别是杜陵的围岩水晶砂很密集,而高山系石头的水晶砂会稀疏一些。
杜陵的砂而高山系石头会有棉砂(杜陵很少会有)而且一些高山系的石头,砂中的水晶砂密度没有杜陵高,也没有杜陵的砂坚硬。
如下面这个黄色鸡母窝石。
一些砂的名称砂,指石头中大块的围岩。
砂丁,就是寿山石中包裹的零散围岩颗粒或硬质包裹体,由于很小所以被称为砂丁,也跟随寿山石品种的不同,出现不同的砂丁,因此砂丁也可以作为寿山石石种的一个鉴定依据.芙蓉的砂丁多是一种棉砂。
而高山系和杜陵系的常见的是水晶砂丁,水晶砂丁其实是石英晶体,和沙滩的砂子是一种东西。
本图是杜陵的白色水晶砂丁杜陵系和马背,房拢岩这两个质地很类似杜陵的石种都有紫红色的水晶砂丁,高山没有这种紫红的水晶砂丁,所以这也是一个鉴别的依据。
杜陵的紫红色砂丁。
而高山则有他们特殊的砂丁,黑针。
在寿山石高山,芙蓉系等石头中常见一种黑色小包裹体,俗称"黑针"他的颗粒很微小的时候,并不太影响刀感,呈现黑色,有的时候会有金色反光,这就是为什么称为黑金沙,如果其颗粒较大的时候,会呈现明显方形特征,并有铜状金属光泽,很多朋友以为这是铜矿石,其实并不是铜矿石,这是方铁矿的晶体.这种晶体很坚硬,大粒的会导致雕刻刀崩裂。
细小的黑金沙,比较多石种都常见,如高山系大多石种,一些芙蓉。
此图为高山系坑头石的细小黑针,带有一定方向性的分布是坑头石的特征。
颗粒较大的时候,会呈现明显方形特征,并有铜状金属反光,这是方铁矿的晶体.这颗粒大的一般不叫黑针了,叫砂丁,作为包裹体一般只有高山和坑头这两者才有,以坑头为典型。
方铁矿的砂丁,本图是坑头石杜陵也有小黑点,一般不叫黑针,因为杜陵的黑点,不影响刀感,而高山系的刀刮了会缺口二号矿的砂丁也非常出名,出名的坚硬,金刚砂上去都冒火星。
而且还很密集,不过,如果有这种砂丁的二号矿,性是最稳的,也是最润泽的。
当然,能找到没有或很少砂丁的这种二号矿是最好不过了砂线砂线就是寿山石中呈现条状的砂,一般在松柏岭,二号矿,大山的石头上出现,有的时候会非常细长,其实砂线不是一条线,更多的时候应该是一个砂的薄面,只是从侧面来看就非常像一条线了.松柏岭的大砂线大山的一些斑纹中经常夹杂着砂丁,这些斑纹很坚硬,也被认为是砂线,而只有这些砂线附近的大山质地才特别好,才会有大的结晶。
图中灰黄色并有黑点的斑纹就是砂线。
荔枝也是一种高山呀,所以在黑针上,两者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他们的区别主要在质地和萝卜丝上砂一般就是寿山石的围岩,由于大多是花岗岩,很硬,所以叫砂,福州话叫墰。
棉砂就是寿山石中硬度比较低的砂,被叫成棉砂的一共有两种,其中常见的一种绵砂是相对寿山石中其他比较硬的砂而言比较软的一种砂,当然既然被称为砂那肯定比寿山石硬的多,小刀无法雕刻.但金刚砂的钻头可以比较轻松雕刻,这种绵砂多是微小石英组成的松散岩石,由于结构比较松散,所以能用机器雕刻。
另一种是硅化叶蜡石,由于硅化叶蜡石比普通寿山石坚硬,这种硅化叶蜡石也经常被称为有绵砂的寿山石,常见的有硅化芙蓉。
绵砂优质寿山石中比较经常出现,有时是围岩,有时是内部的杂质.常见白色或淡黄色的绵砂这个芙蓉石中,白色部分就是棉砂,棉砂作为石头上常见的成分,一般被视为杂质,需要去除,但这不是绝对的,由于棉砂是可以进行雕刻的,如果能充分利用,未必就是废物。
例如这件作品,本身材质并不大,棉砂占到整个石头的一半,如果完全去掉棉砂,其个头也就很小了,换个思维,棉砂也是能雕刻的,如果作为一种巧色看待,表现的器物和棉砂本身的质感类似的话,为什么还要去掉呢?这家作品下半部分的浴缸,椅子,肥皂盒和香波都是用棉砂雕刻的,由于棉砂的质感和瓷浴缸很接近,和其他材料也很适合,用芙蓉的肉雕刻人物,水流,肥皂泡,用红巧表现发色。
作品完成后,棉砂是一种亚光的陶瓷感,更增加了作品的魅力,可以说这件作品的成功,这块棉砂的功劳非凡。
寿山石中砂的雕刻处理同样道理,砂虽然很坚硬,雕刻不了,但其中形状好的,也可以作为作品一部分,这件二号矿的青蛙就是其中的代表,砂用来表现岩石,而剩下的良好肉质可以雕刻动物题材,作品在完成后显得自然生动,也是一种处理手法。
另一种寿山石棉砂还有一种绵砂是隐形的,他是一种微小硅颗粒,它经常和寿山石共生,这种寿山石的名称就是硅化叶腊石,比较常见的有硅化叶腊石芙蓉.整体由于比较坚硬,能达到摩氏硬度6度或7度,远比普通芙蓉石的摩氏硬度2.5来得硬得多.所以也被称为绵砂.老性芙蓉含棉砂的比较常见,按硅化程度不同,这些硅化寿山石硬度也不同,完全硅化的寿山石色彩比一般寿山石黯淡,带有灰气,坚硬.一般不适合作为寿山石雕刻材料使用.硅化叶腊石芙蓉石金沙金沙是寿山石中比较珍贵的一种特殊现象.有金沙的石头价值不但不会降低,还会因为金沙的存在而有所升高.金沙就是寿山石中的白色或金色反光包裹体,其颗粒比较微小,在强光下有明显反光,效果类似日光石,,并不是砂丁,成分是绢云母的晶体,由于晶体形状为薄片,所以有一个晶面比较大而且能反射光芒,强光照射下,某一角度会透过表面的肉质反射出金色和银色的光芒,所以取名金沙,金沙的个体有大有小,对寿山石来说,金沙应该以微小,细密为上品,过大的金沙可以看见晶体形状,由于大,在刀感上会阻碍雕刻(这种大晶体只出现在金沙地善伯上)。
寿山石中有金沙的都是老性品种,有金沙的石头在寿山石中以金沙地善伯最为著名,质地润泽,色彩稳重,内部的点点金沙更是为此石种增加了无尽魅力,其他例如杜凌,迷翠寮,善伯旗,房拢岩等石种也有金沙.在外省石中,昌化的金沙也非常多,而巴林的一些石头红色部分也有金沙。
现在市面有些叫金沙的其实是上篇所说的黑针,方铁矿包裹体,磨光后也能反射金光(铜状反光),多出现在高山系寿山石上(高山系石种未发现有金沙),并不是真正的寿山石金沙。
金沙地善伯金沙善伯善伯歧的金沙朱砂和桃花与金沙不同,金沙如果颗粒较大,还会稍稍影响刀感,朱砂和桃花颗粒无论大小完全不影响刀感,因为朱砂并不是砂,朱砂的砂并不是岩石的意思,是颗粒的意思,朱砂就是朱色(红色)的颗粒.朱砂和桃花的成分其实就是矿物丹砂(氧化汞)的颗粒,和鸡血是一样的。
朱砂与桃花在大多寿山石品种内都有出现.如高山系,杜凌系,善伯系,芙蓉系中的一些石种内都有出现,其中以高山系品种最多.但在一些如旗降,田黄,大山等石种上是不可能出现的。
朱砂相对桃花来说颗粒比较集中。
本图是寿山石高山系高山朱砂朱砂冻就是透明度较高的带朱砂冻石。
本图是寿山石高山系高山朱砂冻桃花相对朱砂来说颗粒和颗粒之间的距离相隔比较远,看上去是一个个独立的小红点,颇像盛开的桃花,因此得名.本图是寿山石高山系水洞高山桃花桃花由于大多都生长在透明度高的冻石内,所以大多桃花都是桃花冻本图是寿山石高山系高山桃花冻金沙杜陵一般都是矿洞向山顶延伸的时候开采到的,比如迷醉寮(迷醉寮也是一种都灵,他的矿洞在杜陵山的最高处),所以有金沙,但是很少很少。
格格就是微小的裂絮 ,包括自然形成裂纹和人工开采,磕碰形成的裂纹.一般为白色.一些石种吃油后会在裂纹两边形成透明的一层.格的图片本图是善伯系善伯石的照片,肉中的那条白线,两边微透明的就是格。
皮格就是石头表面的侧向格,一般可以用刀挑掉。
本图是大山石内格一般出现在石头内部,内部有格,而没有透到表面,叫做内格。
本图是田黄石的内格横切面,内部有格,但没有裂到石头表面。
色格色格是早先的格被自然填充物充填过,所以一般不会像裂一样那么容易分开,但是大多山料色格填充的物质结构比较疏松,因此很容易从色格处再次断开,其中也有少部分还保留裂纹,一般色格有黄色,红色,褐色,黑色等颜色.黄格,有黄格的大多都是掘性石,一般来说黄格都是土沁的,沁色时间比较短或在水边的独石一般呈现是黄格。
本图是高山系鲎箕石的黄格,由于是土壤沁入的,土味比较重,也叫土格红格这些色格中,颜色发红的叫红格各种深浅的赭色的色格是山料和独石都常见的。
本图是高山系高山石的赭色色格深颜色的山料色格一般是紫红色的。
本图是高山太极的紫红色色格黑格黑色的色格在山料中是夹着铁砂皮(黑色)的格纹,也是常见的。
本图是高山山料白田的皮格有可能是因为环境里面有淤泥的关系,也会呈现出黑色裂和格格和裂的区别就是,裂是比较大的裂絮,表面已经可以看出裂开的口子了。
格和色格可以通过薄意,衣折等不同处理方法来化解,因为基本上只要是原石,难免有格,不能都扔掉呀,妥善的处理能使那些不很重要的格被化解掉,不成为石病。
裂一般来说,处理的方法就是掰开,分成两个,没有什么好化解的。
色根和色筋色根和色筋就是寿山石中同一种质地,或其他非砂非杂质质地形成的根形,线形的条状物.有各种颜色,如果是红色叫红根,红筋,黄色叫黄根,黄筋等等红筋在田坑独石上指的是红色的色格,其他时候指的是红色的色根.一般来说色筋指的是各种颜色的色根.少数情况下田黄等其他独石的很细小并被填充的非常结实的色格也叫色筋.如果上油后会吸油而且挤压会挤出油的色格是不能叫色筋的. 红根或红筋,本图为寿山石善伯系红花善伯石的红根田黄的红筋而田黄的红筋一般是两种一种是在田黄表皮上的红筋,是氧化铁聚积在田黄表面形成的纹理,其一般只出现在正田上,所以被作为田黄重要特征之一(石皮,萝卜丝,红筋),但这种红筋是很少的,不是每个田黄上面都有。
红筋是色格的惟一情况就是在田坑石上,比如田黄,那些田黄上的红色色格也被叫做红筋。
萝卜丝萝卜丝是一种寿山石内部的特殊的纹理,由石头的内部其他成分构成,能形成各种形状,但大多类似萝卜内部的纹理而得名,但由于非常美观,所以没有人把萝卜丝当杂质看待。
萝卜丝以高山系最为常见,例如荔枝,鸡母窝等石种中就常有,少数的马背,杜陵等石种也有萝卜丝,独石里面,田黄石大多具有萝卜丝,坑头田也有一部分有萝卜丝,而像芙蓉,善伯这些石种基本没有见过有萝卜丝。
田黄的其中一种萝卜丝高山系鸡母窝的萝卜丝结晶线结晶线,也叫水线,水痕,透明线,是寿山石中结晶体形成的线形纹理,由于比较透明,看上去有些类似裂痕,其实中间是结晶体充填的,在寿山石各种石种中均有分布,比较常见的有杜陵,大山,善伯,二号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