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基础
控制工程基础-总复习

状态空间的建立
➢由微分方程建立 ➢由传递函数建立
微分方程不含有输入项的导数项
能控标准 型
能观标准型
0 0
.
x
1
0
y 0
a0 b0
a1
x
u
1
an1
0
1 x
状态空间的建立 微分方程含有输入项的导数项
1
bn b0
an1 a0
能控标准 型
n
an1
1
0
0 1
➢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系统自身的固有特征
(结构、参数),与系统的输入信号无关。
线性定常系统
x Ax bu
y
cx
du
平衡状态 x e 0 渐近稳定的充要条件是矩阵
A的所有特征值均具有负实部。
系统输出稳定:如果系统对于有界输入u 所引起的输 出y是有界的,则称系统为输出稳定。
线性定常系统 (A,b,c) 输出稳定的充要条件是传函
交点 (2)由劳斯阵列求得(及kg相应的值);
8 走向 当 nm2,kg时 , 一些轨迹向右,则另一些将向左。
根轨迹上任一点处的kg:
9 kg计算
k g G 1 (s 1 ) 1 H 1 (s 1 )= 开 开 环 环 极 零 点 点 至 至 向 向 量 量 s s 长 长 度 度 的 的 乘 乘 积 积
控制工程基础总复习(1)
1 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2 闭环控制与开环控制的区别 3 控制系统的时域模型(微分方程、状态方程) 4 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的关系 5 R-L-C电路的模型建立(微分方程、传递函数) 6 方框图、信号流图、梅森公式应用 7 状态空间的基本概念 8 状态空间表达式建立方法
控制工程基础总复习(2)
控制工程基础_董景新_《控制工程基础》课程

第一章概论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及任务,了解系统的信息传递、反馈和反馈控制的概念及控制系统的分类,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的区别;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环节。
学会将简单系统原理图抽象成职能方块图。
例1 例图1-1a为晶体管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图。
试画出其系统方块图。
例图1-1a 晶体管稳压电源电路图解:在抽象出闭环系统方块图时,首先要抓住比较点,搞清比较的是什么量;对于恒值系统,要明确基准是什么量;还应当清楚输入和输出量是什么。
对于本题,可画出方块图如例图1-1b。
例图1-1b 晶体管稳压电源方块图本题直流稳压电源的基准是稳压管的电压,输出电压通过R和4R分压后与稳压管的电3压U比较,如果输出电压偏高,则经3R和4R分压后电压也偏高,使与之相连的晶体管基极w电流增大,集电极电流随之增大,降在R两端的电压也相应增加,于是输出电压相应减小。
c反之,如果输出电压偏低,则通过类似的过程使输出电压增大,以达到稳压的作用。
例2 例图1-2a为一种简单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图。
其中,X为输入位移,Y为输出位移,试画出该系统的职能方块图。
解:该系统是一种阀控液压油缸。
当阀向左移动时,高压油从左端进入动力油缸,推动动力活塞向右移动;当阀向右移动时,高压油则从右端进入动力油缸,推动动力活塞向左移动;当阀的位置居中时,动力活塞也就停止移动。
因此,阀的位移,即B点的位移是该系统的比较点。
当X向左时,B点亦向左,而高压油使Y向右,将B点拉回到原来的中点,堵住了高压油,Y的运动也随之停下;当X向右时,其运动完全类似,只是运动方向相反。
由此可画出如例图1-2b的职能方块图。
例图1-2a 简单液压系统例图1-2b 职能方块图1.在给出的几种答案里,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1)以同等精度元件组成的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其精度比较为_______ (A )开环高; (B )闭环高; (C )相差不多; (D )一样高。
(2)系统的输出信号对控制作用的影响 (A )开环有; (B )闭环有; (C )都没有; (D )都有。
第一篇 控制工程基础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篇控制工程基础第一章机械系统控制工程的一般概念1948年,维纳的《控制论》的出版,标志着控制理论作为一门学科正式诞生。
二战后,控制理论在化工、电力、冶金等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解决了压力、温度、流量、化学成分的各种控制问题、形成了以反馈为中心的经典控制理论体系,其主要研究基于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常系统。
上个世纪5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控制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出现了现代控制理论。
控制对象发展为导弹制导、航天、航海、航空等领域中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这些系统可以是定常的或时变的、离散的或连续的、确定的或随机的。
八十年代佾以来,控制理论正向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等方面深入发展。
本课程主要讲述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
研究对象限于线性定常系统。
§1-1自动控制理论及系统的基本概念一、实例首先,根据实例向同学们介绍自动控制理论及系统的基本概念。
实例1.(图1-1)上例的控制过程为:(1)根据图纸设定x方向加工尺寸;(2)把此数据输入机床控制器中;在控制器中把工作台行程换算成当量脉冲,即总脉冲数/脉冲当量;(3)按计算所得脉冲数(电压信号)输给步进电机;(4)步进电机输出转角通过减速齿轮传给丝杠;(5)丝杠输出,通过螺母传给工作台,工作台输出直线运动;上述过程可以用框图表示如下:实例2(图1-3)(图见教材)控制过程:(1)指令电位器W1的滑动触点确定给工作台的位置指令,即输入指令,输出电压;(2)当最初给出位置指令时;在工作台改变位置之前的瞬间,则电桥输出为偏差电压;(3)经放大器放大后,放大器输出电压;(4)输入到直流伺服电机,输出;(5)经齿轮减速器,传给丝杠,丝杠输出转角;(6)丝杠通过螺母收运动传给工作台,工作台输出直线运动;(7)工作台运动量为,使(反馈)电位器的滑动触点移动,而使于触点端输出(反馈)电压;(8)当时,,工作台停止运动,整个机械系统控制过程完毕;如果,即可知,工作台继续向前运动;反之,工作台向后运动,直到,运动停止;用框图表示:通过以上二例介绍一下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二、基本概念(1)被控对象:指人们要求实现某种确定的运动、生产过程、状态以及特定要求的机器设备;如机器人;称为对系统的输入量,也是系统输出量的希望值;如例1、2中工作台即被控对象,要求的运动是(或可把伺服电机也放在被控对象中);(2)控制装置:指对被控对象起控制作用,使之实现所要求动作的机械-电子系统总体;例子中除被控对象以外的装置。
控制工程基础第一章绪论资料

(5)滤波与预测:当系统已定, 输出已知时,识别 输入或输入中的有关信息。
page10
机电工程学院
第一章 绪论
三、控制理论的内容
经典控制理论(19世纪中叶--20世纪50年代)
控制理论 现代控自动”功能的装置自古有之,瓦
制 工
特发明的蒸汽机上的离心调速器是比较自觉
程 基
地运用反馈原理进行设计并取得成功的首例
础 。 麦克斯韦对它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于
1868年发表的论文当属最早的理论工作。
page11
机电工程学院
第一章 绪论
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形成了以时
域法,频率法和根轨迹法为支柱的“古典
”控制理论。
控
6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制 工
和航天等高科技的推动,又产生了基于状
自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为人们提供
了设计最佳系统的方法,大大提高了生产率,同时
促进了技术的进步。
page 2
机电工程学院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控制论的基本含义
一、 控制的含义
控制(Control):是指由人或用控制装置使受控对
象按照一定目的来动作所进行的操作。
控 制
例:用微型计算机控制热处理炉的炉温使之保持
第一章 绪论
控制的分类
人工控制: 指控制的任务由人来完成。
煤气灶上油煎鸡蛋时的油温控制
控 自行车速度控制 收音机音量调节 汽车驾驶
制
工 程
自动控制:
指控制的任务用控制装置来完成,
基
础
而人不经常直接参与。
电饭煲 空调 抽水马桶 声控光控路灯
电动机转速控制 导弹飞行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装置和被控对象组成。
《控制工程基础》电子教案

《控制工程基础》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解释控制工程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概述控制工程的应用领域和学科范围1.2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介绍控制系统的定义和组成解释输入、输出、反馈和控制器的概念1.3 控制工程的历史和发展回顾控制工程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讨论现代控制工程的挑战和发展趋势第二章:数学基础2.1 线性代数介绍矩阵、向量的基本运算和性质讲解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2.2 微积分复习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讲解导数和积分的应用2.3 离散时间信号介绍离散时间信号的定义和特点讲解离散时间信号的运算和处理方法第三章:连续控制系统3.1 连续控制系统的概述介绍连续控制系统的定义和特点解释连续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3.2 传递函数讲解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介绍传递函数的绘制和分析方法3.3 控制器设计讲解PID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的原理和方法讨论控制器设计的考虑因素和优化方法第四章:离散控制系统4.1 离散控制系统的概述介绍离散控制系统的定义和特点解释离散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4.2 差分方程和离散传递函数讲解差分方程的定义和求解方法介绍离散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4.3 控制器设计讲解离散PID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的原理和方法讨论控制器设计的考虑因素和优化方法第五章:状态空间方法5.1 状态空间模型的概述介绍状态空间模型的定义和特点解释状态空间模型的应用领域5.2 状态空间方程讲解状态空间方程的定义和求解方法介绍状态空间方程的稳定性分析5.3 状态控制器设计讲解状态控制器的原理和方法讨论状态控制器设计的考虑因素和优化方法第六章:频域分析6.1 频率响应介绍频率响应的定义和作用讲解频率响应的实验测量方法6.2 频率特性分析系统频率特性的性质和图形讨论频率特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6.3 滤波器设计讲解滤波器的基本类型和设计方法分析不同滤波器设计指标的选择和计算第七章:数字控制系统7.1 数字控制系统的概述介绍数字控制系统的定义和特点解释数字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7.2 数字控制器设计讲解Z变换和反变换的基本原理介绍数字PID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7.3 数字控制系统的仿真与实现讲解数字控制系统的仿真方法和技术讨论数字控制系统的实现和优化第八章:非线性控制系统8.1 非线性系统的概述介绍非线性系统的定义和特点解释非线性系统的应用领域8.2 非线性模型和分析方法讲解非线性系统的建模方法和分析技术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控性8.3 非线性控制策略讲解非线性PID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的原理和方法讨论非线性控制策略的设计和优化第九章:鲁棒控制9.1 鲁棒控制的概述介绍鲁棒控制的定义和目的解释鲁棒控制在控制工程中的应用领域9.2 鲁棒控制设计方法讲解鲁棒控制的基本设计和评估方法分析不同鲁棒控制策略的性能和特点9.3 鲁棒控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讲解鲁棒控制在工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案例讨论鲁棒控制在实际系统中的挑战和限制第十章: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践10.1 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讲解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分析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和技术选择10.2 控制系统实践案例分析不同控制系统实践案例的设计和实现过程讲解控制系统实践中的注意事项和优化方法10.3 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讨论控制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分析新兴控制技术和方法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控制系统定义和组成的理解输入、输出、反馈和控制器的相互作用重点环节2:传递函数和控制器设计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PID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应用重点环节3:差分方程和离散传递函数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离散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重点环节4:状态空间模型的建立和分析状态空间方程的定义和求解状态空间模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分析重点环节5:频率响应和滤波器设计频率响应的实验测量和分析滤波器设计方法和应用重点环节6:数字控制系统和控制器设计Z变换和反变换的应用数字PID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重点环节7:非线性系统的建模和控制策略非线性系统的建模方法非线性控制策略的设计和优化重点环节8:鲁棒控制的设计和评估鲁棒控制的基本设计和评估方法鲁棒控制策略的性能和特点重点环节9: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和实践案例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控制系统实践案例的设计和实现过程重点环节10: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新兴技术控制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新兴控制技术和方法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前景本教案涵盖了控制工程基础的十个重点环节,包括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传递函数和控制器设计、差分方程和离散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模型的建立和分析、频率响应和滤波器设计、数字控制系统和控制器设计、非线性系统的建模和控制策略、鲁棒控制的设计和评估、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和实践案例以及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新兴技术。
控制工程基础董景新第四版

控制工程基础董景新第四版简介《控制工程基础董景新第四版》是董景新教授所著的一本控制工程入门教材,通过全面介绍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帮助读者建立起对控制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内容第一章:引言本章主要介绍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首先对控制系统和控制工程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控制工程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其次,对控制系统的分类进行了介绍,包括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最后,介绍了控制系统的相关术语和符号,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章:数学基础本章主要介绍控制工程所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首先介绍了常见的数学函数和符号,包括常用数学函数、求和符号、积分符号等。
其次,介绍了常用的数学运算法则,包括加法、乘法、指数运算等。
最后,介绍了常见的数学方程和常用的数学方法,包括线性方程组、矩阵运算、微积分等。
第三章:信号与系统本章主要介绍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首先介绍了信号的定义和分类,包括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
其次,介绍了信号的表示与分解方法,包括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
最后,介绍了系统的定义和分类,包括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因果系统和非因果系统。
同时,介绍了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和频域分析方法。
第四章:传递函数与系统响应本章主要介绍传递函数和系统的响应特性。
首先介绍了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包括零极点分布和传递函数的单一性。
其次,介绍了系统的稳定性和系统的稳定判据,包括极点位置的判断和Nyquist判据。
最后,介绍了系统的时域响应和频域响应,包括单位冲击响应、单位阶跃响应、频率响应等。
第五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本章主要介绍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首先介绍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和判据,包括极点位置的判断和Nyquist稳定性判据。
其次,介绍了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法和频率响应法,用于稳定性分析和设计。
最后,介绍了控制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增益裕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控制工程基础》电子教案

《控制工程基础》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控制工程的概念、内容和研究方法理解控制工程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和重要性1.2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定义系统、输入、输出和反馈区分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1.3 控制工程的目标掌握稳定性、线性、非线性和时变性等控制系统的特性学习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第二章:数学基础2.1 线性代数基础掌握向量、矩阵和行列式的基本运算学习线性方程组和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求解方法2.2 微积分基础复习极限、连续性和微分、积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应用微积分解决实际问题2.3 复数基础了解复数的概念、代数表示法和几何表示法学习复数的运算规则和复数函数的性质第三章:控制系统分析3.1 传递函数定义传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学习传递函数的绘制和解析方法3.2 频率响应分析理解频率响应的概念和特点应用频率响应分析方法评估系统的性能3.3 根轨迹分析掌握根轨迹的概念和绘制方法分析根轨迹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第四章:控制系统设计4.1 控制器设计方法学习PID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了解模糊控制器和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方法4.2 控制器参数调整掌握控制器参数调整的目标和方法应用Ziegler-Nichols方法和频域方法进行参数调整4.3 系统校正和优化理解系统校正的概念和目的学习常用校正方法和优化技术第五章:现代控制理论5.1 状态空间描述了解状态空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学习状态空间方程的求解和状态反馈控制5.2 状态估计和最优控制掌握状态估计的概念和方法学习最优控制的目标和求解方法5.3 鲁棒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理解鲁棒控制的概念和特点了解自适应控制的设计方法和应用场景第六章: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6.1 稳定性的定义和性质理解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和重要性学习稳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6.2 劳斯-赫尔维茨准则掌握劳斯-赫尔维茨准则的原理和应用应用劳斯-赫尔维茨准则判断系统的稳定性6.3 李雅普诺夫方法了解李雅普诺夫方法的原理和分类学习李雅普诺夫第一和第二方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第七章:线性系统的控制器设计7.1 控制器设计概述理解控制器设计的目标和重要性学习控制器设计的基本方法7.2 PID控制器设计掌握PID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应用PID控制器进行系统控制7.3 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了解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学习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和应用第八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8.1 非线性系统概述理解非线性系统的概念和特点学习非线性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8.2 非线性系统的描述方法学习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描述方法应用非线性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系统的性质8.3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应用了解非线性控制系统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学习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法第九章:鲁棒控制理论9.1 鲁棒控制概述理解鲁棒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学习鲁棒控制的基本方法9.2 鲁棒控制设计方法掌握鲁棒控制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应用鲁棒控制设计方法设计控制器9.3 鲁棒控制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了解鲁棒控制在实际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学习鲁棒控制在控制系统中的设计和优化方法第十章: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10.1 控制系统仿真概述理解控制系统仿真的概念和重要性学习控制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10.2 MATLAB控制系统仿真掌握MATLAB控制系统仿真工具的使用应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仿真和分析10.3 控制系统实验了解控制系统实验的目的和重要性学习控制系统实验的方法和技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系统、输入、输出和反馈区分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掌握稳定性、线性、非线性和时变性等控制系统的特性重点环节2: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分析传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传递函数的绘制和解析方法频率响应的概念和特点,频率响应分析方法分析根轨迹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重点环节3:控制器设计方法和参数调整控制器设计方法,包括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和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控制器参数调整的目标和方法,应用Ziegler-Nichols方法和频域方法进行参数调整重点环节4:状态空间描述和最优控制状态空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状态空间方程的求解和状态反馈控制状态估计和最优控制的目标和求解方法重点环节5: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和鲁棒控制理论非线性系统的概念和特点,非线性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鲁棒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鲁棒控制的基本方法重点环节6: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控制系统仿真的概念和重要性,控制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MATLAB控制系统仿真工具的使用,应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仿真和分析控制系统实验的目的和重要性,控制系统实验的方法和技巧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涵盖了控制工程基础的十个章节,主要包括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分析、控制器设计方法和参数调整、状态空间描述和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和鲁棒控制理论以及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
控制工程基础(主编_彭珍瑞_董海棠)课件(精)

第一章 绪论内容提要一、基本概念1.控制:由人或用控制装置使受控对象按照一定目的来动作所进行的操作。
2.输入信号:人为给定的,又称给定量。
3.输出信号:就是被控制量。
它表征对象或过程的状态和性能。
4.反馈信号:从输出端或中间环节引出来并直接或经过变换以后传输到输入端比较元件中去的信号,或者是从输出端引出来并直接或经过变换以后传输到中间环节比较元件中去的信号。
5.偏差信号:比较元件的输出,等于输入信号与主反馈信号之差。
6.误差信号:输出信号的期望值与实际值之差。
7.扰动信号:来自系统内部或外部的、干扰和破坏系统具有预定性能和预定输出的信号。
二、控制的基本方式1.开环控制: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无控制作用,或者说系统中无反馈回路的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
2.闭环控制: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有控制作用,或者说系统中存在反馈回路的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
三、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1.给定元件:用于给出输入信号的环节,以确定被控对象的目标值(或称给定值)。
2.测量元件:用于检测被控量,通常出现在反馈回路中。
3.比较元件:用于把测量元件检测到的实际输出值经过变换与给定元件给出的输入值进行比较,求出它们之间的偏差。
4.放大元件:用于将比较元件给出的偏差信号进行放大,以足够的功率来推动执行元件去控制被控对象。
5.执行元件:用于直接驱动被控对象,使被控量发生变化。
6.校正元件:亦称补偿元件,它是在系统基本结构基础上附加的元部件,其参数可灵活调整,以改善系统的性能。
四、控制系统的分类(一)按给定信号的特征分类1. 恒值控制系统2. 随动控制系统3. 程序控制系统(二)按系统的数学描述分类1. 线性系统2. 非线性系统(三)按系统传递信号的性质分类1. 连续系统2. 离散系统(四)按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信号的数量分类1. 单输入单输出系统2.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五)按微分方程的性质分类1. 集中参数系统2. 分布参数系统五、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1. 稳定性:指系统重新恢复稳态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工程基础交卷时间:2016-05-31 14:01:38一、单选题1.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则此系统()A. 稳定B. 临界稳定C. 不稳定D. 稳定性不确定。
/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A2.超前校正装置频率特性为,其最大超前相位角为()A.B.C.D./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A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时间响应只能分析系统的瞬态响应B. 频率特性只能分析系统的稳态响应C. 时间响应和频率特性都能揭示系统的动态特性D. 频率特性没有量纲/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C4.如题10图所示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_______A.B.C.D./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C5.根轨迹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公式为()A.B.C.D./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D6.已知其原函数的终值()A. 0B. ∞C. 0.75D. 3/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C7.离散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p k=-1,则动态响应为______。
A. 单向脉冲序列B. 双向发散脉冲序列C. 双向等幅脉冲序列D. 双向收敛脉冲序列/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C8.在系统对输入信号的时域响应中,其调整时间的长短是与()指标密切相关。
A. 允许的峰值时间B. 允许的超调量C. 允许的上升时间D. 允许的稳态误差/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D9.已知某些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属于最小相位系统的是( )• A.• B.• C.• D./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C10.关于线性系统稳态误差,正确的说法是:( )• A. 稳态误差计算的通用公式是• B. 一型系统在跟踪斜坡输入信号时无误差;• C. 增加积分环节可以消除稳态误差,而且不会影响系统稳定性;• D. 增大系统开环增益K可以减小稳态误差。
/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D11.以下关于系统稳态误差的概念正确的是()• A. 它只决定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 B. 它只决定于系统的输入和干扰• C. 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输入和干扰有关• D. 它始终为0/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B12.若两个系统的根轨迹相同,则有相同的:______• A. 闭环零点和极点• B. 开环零点• C. 闭环极点• D. 阶跃响应/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C13.已知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
• A. 相位迟后校正;• B. 迟后超前校正;• C. 相位超前校正;• D. A、B、C都不是/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C14.设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则单位阶跃响应的模态有:_______• A.• B.• C.• D./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C15.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斜率初始值是____。
• A. 0• B. T• C. 1/T• D. 1/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C16.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则系统属于_____。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 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C17.典型欠阻尼二阶系统,当开环增益K增加时,系统( )。
• A. 阻尼比ζ增大,超调量σ%增大;• B. 阻尼比ζ减小,超调量σ%增大;• C. 阻尼比ζ增大,超调量σ%减小;• D. 无阻尼自然频率ωn减小。
/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B18.二阶振荡环节乃奎斯特图中与虚轴交点的频率为()• A. 谐振频率• B. 截止频率• C. 最大相位频率• D. 固有频率/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D19.离散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0<p k<1,则动态响应为( )。
• A. 双向脉冲序列• B. 发散脉冲序列• C. 等幅脉冲序列• D. 收敛脉冲序列/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D20.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其奈氏图如下,则闭环系统( )。
• A. 稳定• B. 不稳定• C. 条件稳定• D. 无法判别/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B二、判断题1.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是由系统的极点决定的,与系统的零点无关。
••/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对2.闭环系统的根轨迹增益和开环系统的前向通路根轨迹增益是一致的。
••/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对3.系统的自由运动模态是由系统的零点决定的。
••/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错4.已知某离散系统的结构图我们一定能求出它的脉冲传递函数。
••/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错5.某高阶系统存在主导极点,那么该主导极点一定是距离虚轴最近的极点。
••/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错6.零阶保持器不影响离散系统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
••/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对7.系统只要参数b大于零系统就是稳定的。
••/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对8.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则开环增益是2。
••/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对9.线性系统输出的拉氏变换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定义为系统的传递函数。
••/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错10.典型二阶欠阻尼系统的超调量是由阻尼比和自然频率共同决定的。
••/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错控制工程基础交卷时间:2016-05-31 14:04:59一、单选题1.=1处提供最大相位超前角的是( )。
下列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中,能在ωc• A.• B.• C.• D./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B2.离散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0<p k<1,则动态响应为( )。
• A. 双向脉冲序列• B. 发散脉冲序列• C. 等幅脉冲序列• D. 收敛脉冲序列/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D3.关于线性系统稳定性的判定,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 A. 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闭环特征方程的各项系数都为正数;• B. 无论是开环极点或是闭环极点处于右半S平面,系统不稳定;• C. 如果系统闭环系统特征方程某项系数为负数,系统不稳定;• D. 当系统的相角裕度大于零,幅值裕度大于1时,系统不稳定。
/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C4.已知某系统的劳思表如下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 A. 系统稳定• B. 系统不稳定,有一个正实部根• C. 系统不稳定,有两个正实部根• D. 系统不稳定,没有正实部根/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C5.设开环系统频率特性,当ω=1rad/s时,其频率特性幅值A (1)=()• A.• B.• C.• D./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D6.一般为使系统有较好的稳定性,希望相位裕量γ为()• A. 0~15°• B. 15°~30°• C. 30°~60°• D. 60°~90°/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C7.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高频段决定系统的______。
• A. 型别• B. 稳态误差• C. 动态性能• D. 抗干扰能力/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D8.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系统的开环增益和型次分别为。
• A. 7,Ⅱ型• B. 7,Ⅰ型• C. 1.4,Ⅱ型• D. 1.4,Ⅰ型/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D9.已知某些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属于最小相位系统的是( )• A.• B.• C.• D./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C10.在电压—位置随动系统的前向通道中加入()校正,使系统成为II型系统,可以消除常值干扰力矩带来的静态误差。
• A. 比例微分• B. 比例积分• C. 积分微分• D. 微分积分/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B11.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则此系统()• A. 稳定• B. 临界稳定• C. 不稳定• D. 稳定性不确定。
/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A12.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A. (-2,-1)和(0,∞)• B. (-∞,-2)和(-1,0)• C. (0,1)和(2,∞)• D. (-∞,0)和(1,2)/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D13.超前校正装置频率特性为,其最大超前相位角为()• A.• B.• C.• D./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A14.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则系统属于_____。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 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C15.一阶系统的闭环极点越靠近S平面原点,则( )。
• A. 准确度越高• B. 准确度越低• C. 响应速度越快• D. 响应速度越慢/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D16.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其奈氏图如下,则闭环系统( )。
• A. 稳定• B. 不稳定• C. 条件稳定• D. 无法判别/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B17.相角条件是根轨迹存在的()。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A,B,C都不对/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C18.若两个系统的根轨迹相同,则有相同的:______• A. 闭环零点和极点• B. 开环零点• C. 闭环极点• D. 阶跃响应/oxer/page/ots/javascript:;答案C19.闭环离散系统的输出C(z) 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