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技术发展系统初探(陈劲著)思维导图
技术创新管理理论框架

3、新产品生产系统 (1)柔性制造系统(FMS) (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3)敏捷制造系统(Agile Manufacturing)
(二)新产品的市场营销
九、技术转移和技术交易[5](1)
(一)技术转移的概念 (二)技术转移的过程
1、一般过程
感知与初 步判断 供需双方 沟通信息
评估
十、技术信息和知识产权[5,6](1)
(一)技术信息 1、技术信息传输过程
信源 信道 信宿
2、技术信息的分类 (二)信源
1、创新源:冯· 希普尔(Eric Von Hippel):《创新源》
2、技术信息源 3、外部智力的利用:“创新冠军法”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教授保罗· 格尔德
十、技术信息和知识产权[5,6] (2)
谈判与协调
适时转移
经营
2、技术需求方引进技术的过程
机会识别 引进决策 技术实施 运营与改进
3、技术供给方输出技术的过程
产生设想 研究开发 应用 转让
4、技术转移的典型形式及其过程
九、技术转移和技术交易[5] (2)
(三)影响技术转移的因素与障碍
(四)技术转移策略
(五)技术市场和技术中介
(六)技术商品的价格
(二)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1、吴贵生[5] 2、程源、雷家啸和杨湘玉[6]
(三)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1、吴贵生[5] 2、程源、雷家啸和杨湘玉[6]
(四)核心能力[5]
吴贵生:核心能力是指使企业能在特定行业中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性能力。
十二、技术创新的组织(1)
(一)创新组织的组成部分[4]
Joe Tidd、 John Bessant 和 Keith Pavitt
企业技术路线图原理与制定(5[1].12)
![企业技术路线图原理与制定(5[1].12)](https://img.taocdn.com/s3/m/0ee6d4cc4028915f804dc2ee.png)
• 市场需求
• 项目预研(技术/产品)
• 产品实现
13
T-plan流程-研讨会1:市场
③ SWOT分析
内部优势 内部劣势 外部机会 外部威胁
④ 检查
寻找关键性的差距
下一步的工作领域 弥补差距的信息资源 弥补差距的机制
14
T-plan流程-研讨会2:产品
15
T-plan流程-研讨会3:技术
√
√√
√
6.5 7.9
3. 产品特征
通过重要度打分、评估 确定产品关键特性
4. 竞争力打分
5. 计分表
6. 确定关键性特征
24
2011年
现状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市场/业务 产 品 关 键 特 征 1.清洁性能 2.作业噪声 3.油耗 4.清扫速度
竞争对手 威胁 领先地位
环保政策
规划
研讨会1 市场
11
技术路线图-T-plan分布图
技术路线图
时间
市场驱动因素 产品特征 市场/业务
产品特征 技术解决方案 分析矩阵 产品/服务
技术/资源
12
技术路线图-T-plan流程
Workshop 1 市场
• 产品维度 • 市场驱动 • 分组 • 优先次序 • SWOT • 检查
Workshop 2 产品
企业技术路线图原理与制定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5月
1
一
二 三
技术路线图原理概述 技术路线图T-plan方法 技术路线图制定实践 技术路线图参考资料
四
2
一、技术路线图概况 现状 市 场 驱 动 时间轴
技术路线图PPT课件

是图画表示法的一种特别的类型,一般用来叙述目标、行动和结果。
一些路线图全部或大部分是文字基础的,描述和传统的图示的路线图 (常常由文字基础的报告)同样的主题
12
技术路线图的类型
多层次路线图
条状路线图
表格式路线图
曲线图式路线图
13
技术路线图的类型
Bratislava, Slovakia
Roadmapping - Links future to present
Time
Market
M1
M2
Product
Technology R&D
programmes
Resources
P1
P2
P3
Where Ta1re
we now?
RD 1
RD 2
How can
技术路线图的类型
2、根据技术路线图的格式的分类
a. 多层次
b. 条状
c. 表格 d. 曲线图 e. 图画表示法 f. 流程图 g. 文字
技术规划路线图最常见的形式,由一系列层次构成,如技术、产品和 市场。该路线图研究每个层次内部的变革,以及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 系,有助于技术和产品、服务及业务系统的整合。
统
移动式彩 色图像查 放射性物
质系统
移动式彩 色成像高 能集装箱 检测系统
移动式快 速高能集 装箱检测
系统
快速化的 检测平台
低能耗的 快速检测
系统
对低能射 线的检测 物质性能
的研究
国际市场 对液体检 测设备的 需求推动
不祥(或保密)
美国市场 对集装箱 快速检测
的需求
重大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七版)》精品课件教材解读-思维导图与多媒体演示文稿

“举行”动物运动会 制作电影介绍
思维导图 多媒体演示文稿基础 多媒体演示文稿进阶
PART 05
评价建议
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基于信息技术学 科核心素养展开。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在教学中 起到有效导向的作用。
目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
评价时应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互评、自评、教师评等多种方式 相结合。在项目活动的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知识 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确定学生这一部分内容的总评成绩。
感谢观看
软件版本: PowerPoint2016
PART 04
教学建议
做好“转变教学方式”的准备
面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合性学习
越来越多的跨学科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
小组学习协作完成任务
全新学习环境
现实与虚拟交织学习环境
深度学习评价
面向解决问题的学习评价
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
手绘思维导图 利用软件制作思维导图
手绘思维导图的方法
1. 一张白纸
2. 色彩鲜艳的画笔 3. 白纸中心画出“中心思想”或“主题” 4. 选择一种颜色,然后从中心图像延伸出一条大纲主干,这条 大纲主干代表你认为与主题有关的第一个想法。对于其它的想 法也用同样的方法写出来,每个想法用不同的颜色表达。 5. 思考更多的内容分支。从大纲主干上画出更细的分支,然后 在每个分支的末端画一幅小插图。在分支上用较小的字呈现想 法。图像会帮助大脑记住信息并且变得更加专注,同时也会给 你更多的自由空间和灵活性。 6. 如果你有更多的想法要添加,可以从这些已有的主干上延伸 出更多的分支,随之增加关键词和关键图像。 7. 现在,你已经把所有需要记住的信息画在了一张白纸上,图 像和色彩能够帮助你的大脑进行记忆。
中国至2050年生物质资源科技发展路线图[1]
![中国至2050年生物质资源科技发展路线图[1]](https://img.taocdn.com/s3/m/5266b25e312b3169a451a4b7.png)
前i,’科学(季刊)2009・3第3卷・总第”期圃墨盈歪匪躅中国至2050年生物质资源科技发展路线图生物质资源是地球上再生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是维系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保障。
中国是全球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21世纪冲国实现由生物质资源大国向生物质资源及生物经济强国转变将成为必然趋势。
生物质资源是人类繁衍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既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宝库,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生物资源,除了人类现已经利用的少部分生物质资源外,绝大部分有着更大经济和社会价值的生物质资源尚未被人类认识和利用,数以万计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蕴涵着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需的衣、食、住、行所依赖资源需求的巨大潜力。
21世纪,资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未来:全球化石能源将逐渐耗竭、生物资源高速消亡、气候变暖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能源资源问题深刻影响人类经济社会及我国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
生物质资源将终究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基础。
我国是全球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从我国国情出发,面向未来。
综合考虑需求、资源、环境、科技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明晰我国生物质资源未来3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对前瞻性部署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生物质资源科技领域发展路线图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国家未来生物质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中国21世纪生物资源科技、生物产业和生物经济的发展提供资源安全保障,实现中国由生物质资源大国向生物质资源及生物经济强国的根本转变。
生物质资源科技领域发展路线图的主线思维是:系统认知生物界的生物物质资源、功能性资源、基因资源和生物智能资源。
通过基础性地部署生物质资源产生、演变、代谢调控等机理的目标研究;战略性地实施从生物群落一居群—个体一组织一细胞一基因完整性的需求研究和学科交叉融合;前瞻性构建生命规律研究的系统生物学理论和应用技术体系,从宏观生物资源和微观分子生物水平开发新型生物质资源的利用和发掘途径,为未来新能源和新材料、农业及食品、营养及健康、生态及环境领域发展提供生物质资源的科技支撑。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画册》-(七年级)第一讲《走近科学》知识思维体系科学画册•你相信吗?空调的发明居然沾了印刷机的光说起对盛夏湿热的体验,人们大多会用酷暑难耐来形容!多亏有了空调相伴,才使人们摆脱了暑热之苦。
然而,空调最初并不是为人类研发的。
1902年,世界上第一个空调系统诞生了,但它是按照印刷机的“体验”进行设计的。
说起空调的发明,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他就是美国工程师及发明家威利斯·开利(Willis Haviland Carrier,1876年-1950年)。
由于他是现代空调系统的发明者,因此被誉为是“空调之父”。
那么,空调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呢?人类又是如何享用到这个伟大发明的呢?知冷知热的印刷机1901年,开利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并获得机械工程硕士学位。
他入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锻造公司担任供暖工程师。
第二年,他接手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处理纽约市沙克特威廉印刷厂的温度和湿度问题。
“空调之父”——威利斯·开利原来,这家印刷厂是锻造公司的客户单位。
这家印刷厂在生产中遇到了一个大难题,由于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使得纸张的伸缩不定,这样就导致了油墨对位不准,自然就无法生产出清晰的印刷品了。
于是,这家印刷厂就求助于关联公司了。
印刷也是一个细活,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是十分苛刻的。
比如,对室内温度和湿度都是有要求的,一般冬季要保持在21℃,夏季要保持在27℃,全年相对湿度要保持在55%。
威利斯·开利对于只有26岁的开利来说,这个问题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不过,开利是个聪明人。
他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原来都是湿热波动惹的“祸”。
但是,要想用机器装置来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付出努力的。
大雾让他茅塞顿开开利的一次经历开阔了他的思路。
有一天的傍晚,开利在某火车站等火车的时候,那弥漫天空的大雾启发了他,使得他对温度、湿度和露点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说起雾,可以说是无人不晓,然而,真正能从大雾中捕捉灵感的人并不多。
1技术路线图FigureTech...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是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保险市场也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保险市场之一。
根据国际经验,保险业快速发展时期也是问题集中暴露的时期,现阶段,我国保险业有效需求不足,缺乏服务创新和高素质人才,区域发展失衡的结构性矛盾也愈来愈突出。
2011年,国际国内经济金融环境复杂,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波动较大,债市供求失衡,收益难以提升,股指跌幅位居全球首位,对投资收益造成严重影响,总体来看,无论国外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保险资金运用的压力和风险都在加大,监管部门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①本文在参阅了大量有关保险业发展的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上阐述了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非经济影响因素,并选取2002—2011年全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GDP、城乡居民存款储蓄年底余额、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总保费收入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存款储蓄余额、GDP均和总保费收入存在正相关关系,且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总保费收入的贡献度最大,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次之,GDP对保费收入的贡献度最小。
然后从保险业的发展规模、保险业的发展程度和保险业的发展速度三方面比较东中西三大区域的保险业发展情况,选取2011年全国30个省市的8项指标构建评价体系,运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根据保险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把30个省市划分为4类,结果表明:影响保险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其动力因子;保险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明显,整体表现为东部发达、中西部落后。
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保险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保险业自身发展看,应加快信息化建设,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完善再保险服务体系等。
从区域视角看,东部地区应凭借资金优势积极培育核心技术,推动产品服务创新;中西部应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开发特色险种使其潜在的保险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此外,区域保险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保险业发展的新要求。
地理必修3鲁教版第2单元第2节课件30张

判断以下现象体现了什么(shén me)原则?
1、联合国推广“人与生物圈”计划 公平性
(jìhuà) 2、拯救濒临灭绝的动植物 3、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公平性 持续性
4、创建全球环保同盟 共同性
7、ISO14000和环境管理体系
共同性
第十七页,共31页。
5、为了儿童——没有破坏的发展 公平性
6、世界万物,生命(shēngmì公ng平)之性网 7、只有一个地球 共同性 8、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共同性
调
第十一页,共31页。
3、共同性原则
——从全球利益(lìyì)
出发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需要 国际(;guójì)
合作
开发利用人类共有(ɡònɡ 要;
yǒu)的国 合资际 作源需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的国发际展合目作
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
。
第十二页,共31页。
4、阶段性原则 可持(y续u发á展n是z一é个)由低级阶段向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 水平不再增长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 生活需求
第十九页,共31页。
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循环 经济即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cuòshī)。读某地循环经济示意 图,回答2~3题。
目的
发展 生态的可
持续发展 基础
发展的目的是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 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平等、自由的 社会环境
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好环境;以 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
第七页,共31页。
二、可持续
预 (chíxù)发展的基
习 本公原平则性原则(yuánzé) (y 持续性原则(yuánz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