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的解剖
冠状动脉解剖

对角支从前降 支斜行发出,通常2-3 支,供应左心室前侧壁 心肌。
精选2021版课件
第1、2对角支
7
对角支有时直接从左主干发 出,在前降支与回旋支发 叉之间,称中间支,形成 三分支的变异。
室间隔支(septal,S) 由前降支垂直发出,
进入室间隔供血于室间隔 前2/3心肌。
精选2021版课件
中间支从分叉 发出
8
回旋支(LCX)沿冠状沟向左行,绕过心左缘 终止于左室膈面。 主要供应左心房、左心室侧壁和膈面。 主要分支:
钝缘支(又称左边缘支,Left Marginal Branch,LMB,主要供应左心室侧 壁)
房室支 后侧支
精选2021版课件
9
右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窦,主干很长,在右心耳与 肺动脉根部之间入冠状沟,呈“C”形或“L”形, 绕过心右缘达心脏后面,至房室沟交叉处分为两支: 后降支和侧后支。
右冠状动脉主要供应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的后 1/3和左心室膈壁一部分。窦房结和房室结主要由 右冠状动脉供血(故右冠状动脉病变可致心律失 常)。
沿途主要分支有圆锥支、右缘支(锐缘支)和房室 结支等。
精选2021版课件
10
右冠呈”C”字形
精选2021版课件
圆锥支 锐缘支
11
后降支(posterior descending,PD)走行于后 室间沟并发出后室间隔支, 供应左心室壁心肌及室间 隔后1/3。在少数左优势型 分布者,后降支由左回旋 支发出。 后侧支 (posterolateral,PL)走 行于左室后侧壁。
精选2021版课件
21
冠状动脉开口异常
冠状动脉示意图

冠状动脉示意图第1章冠状动脉解剖概要冠状动脉示意图冠状动脉图冠状动脉解剖图心肌由冠状动脉供血,然后由冠状静脉回流至右心房、本章主要叙述冠状动脉得解剖概要。
ﻫ冠状动脉起自升主动脉,位于主动脉瓣环上约7mm,相当于主动脉瓣游离缘水平发出。
冠状动脉开口可呈圆形、卵圆形或狭小裂缝、左冠状动脉开口直接约5~7mm,右冠状动脉开口约1、5~3mm。
有时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与回旋支可分别开口于主动脉,右冠状动脉开口可能阙如,或开口于左冠窦内。
1.一、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得左冠状动脉窦,主干甚短,长约5~20mm,表面有少量脂肪组织覆盖,ﻫ走行于主肺动脉后方与左心耳之间, 不易显露。
主干到达主肺动脉左侧时分成两个主支:沿室间沟向下者称前降支;沿左房室沟到达左室后壁者称回旋支。
1.(一) 前降支前降支为左冠状动脉得直接延续,沿前室间沟下行至心尖部,多数经心尖切迹绕至膈面,达后室间沟下1/3。
沿途发出多条主要分支。
ﻫ1、对角支:可为1支或数支、在前降支与回旋支得分叉部(或主干远端)常发出1个较大得分支,称第1对角支,占42.3%,可认为就是左冠状动脉得主要分支之一。
2.右室前支:分布到右心室前壁。
3.左室前支:分布到左心室前壁。
4.前室间隔支:前室间隔支血液供应室间隔前部,包括右束支与一部分左束支。
前降支供血范围包括室间沟两旁得右心室前壁、左心室前壁、心尖部、膈面下1/3,以及室间隔得前2/3区、右心室得前乳头肌与希氏束、前降支有些段落可埋藏入心迹内。
ﻫ(二)回旋支ﻫ回旋支起自左主干,开始沿左心耳内侧,然后沿左房室沟向左,绕至心脏后面得左室隔面、约10%得成人回旋支到达后室间沟形成后降支,称为“左优势型”冠状动脉分布。
回旋支被心大静脉所覆盖,在施行主动脉-回旋支旁路手术时不易游离回旋支,有时甚至需结扎心大静脉以显露动脉。
同时,二尖瓣手术时要特别注意避免损伤回旋支,缝针不宜过深,否则会造成左心严重供血不足、回旋支得主要分支有:ﻫ1.窦房结支:约45%得回旋支发出窦房结支,走行于左心房顶,绕至上腔静脉得右侧供应窦房结。
冠状动脉的解剖与冠脉造影

对于开口异常应用JudkinsR导管不能完成也更换选择 AmplatzL-I或L-II.
撤导管Amplatz导管应注意事项和技法:先送后转,脱离冠状 动脉 开口后在完全撤出导管,不能直接撤除导管.
心肌桥下面的血管称为壁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中 的各种技巧
股动脉穿刺部位
股动脉穿刺点的选择
髂前上棘
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韧带下 动脉穿刺区域
股静脉 股总动脉 耻骨联合 股深动脉
股浅动脉 隐静脉
Figure 2: Optimal Femoral Puncture Zone
股动脉穿刺技巧(1)
左手探查和固定股动脉走行,力量不要太大 穿刺针与皮肤成30-450角,斜面向上,穿刺
顺利进入钢丝后方可进入鞘管 送入鞘管应轻柔缓慢,有阻力可适当旋转以
减少阻力.
桡动脉穿刺部位
桡动脉穿刺技巧
➢选择桡动脉最表浅、搏动最强、走行直的部位,尽量避开腕部. ➢进针方向与皮肤呈45°,尽量与血管走行一致 ➢尽量避免反复试穿
➢ 一旦出现血肿,在原部位穿刺部位近心端1-2厘米再行穿刺 ➢穿刺成功,一定注意固定,接近皮肤的部位固定穿刺针 ➢插入钢丝困难,稍撤穿刺针或稍微旋转
如果导管难以到达所需部位,可更换支撑力强的引 导钢丝或旋转导管加强导管支撑力.
发生逆行夹层时应重新选择进入通路,避开发生夹 层的部位.
冠状动脉造影技巧
造影导管的选择: 根据主动脉宽窄程度 冠状动脉开口部 位 开口方向 合理选择导管.
导管进入:引导导丝出露导管4-5厘米,到达窦底部后固定 引导导丝,以便导管进入或防止导丝进入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的ct解剖课件

冠状动脉CT扫描的应用
冠心病筛查
CT扫描可以用于早期发现冠心病。
导管植入前评估
CT扫描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指导导管植入手术。
冠状动脉CT解剖学异常
1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出现狭窄,可能导致心肌缺血。
2
冠状动脉瘤
冠状动脉壁出现扩张,可能破裂引起出血。
3
冠状动脉钙化
冠状动脉血管壁上出现钙沉积,增加心管事件风险。结论冠状动脉CT扫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快速诊断工具,对冠状动脉相关临床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资料
• Smith A, et al. (2019). Advances in coronary artery CT angiography imaging: technical principles, clinical results, and future directions. European Radiology, 29(1), 170-179.
右冠状动脉
负责供应右心室和右房。
冠状动脉CT扫描原理
冠状动脉CT扫描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通过构建图像来观察冠状动脉及 其血流情况。
冠状动脉CT扫描的优势
1 非侵入性
相比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T扫描无需插管。
2 快速
CT扫描可以快速获取冠状动脉图像,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3 详细
CT扫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冠状动脉图像,帮助医生精确诊断。
• Zhou X, et al. (2020).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or Know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urrent State of the Evidence. JACC: Cardiovascular Imaging, 13(2), 476-492.
冠状动脉解剖学

冠状动脉解剖学左冠状动脉1.左主干: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上部的中央,向左或后伸展,长度5~40毫米,然后分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有时尚发出第三支血管,即中间支。
冠状动脉解剖学左冠状动脉2. 左前降支:沿肺动脉前行至前间沟,下行至心尖或绕过心尖。
其主要分支包括:(1)间隔支动脉室间隔穿支:几乎成直角发出,第一室间隔穿支较粗大,越接近心尖部越细小,且与前降支成角越锐利。
(2)对角支:成锐角发出,位于左心室表面,一般有2-6支,相互平行,自近端至心尖,逐渐变细小。
偶然一支粗大的角支可以与前降支相似或更粗大。
右室前支左圆锥支冠状动脉解剖学左冠状动脉3.左回旋支:绕向后于左心耳下到达左房室沟。
其分支包括:1)钝缘支: 1-4支,绝大多数情况下第一钝缘支较粗大,其分支后的左回旋支明显变细。
约10%的回旋支到达后室间沟,下行至心尖,称为后降支。
回旋支尚发出分支供应房室结,50%的窦房结动脉分支来源于左回旋支,还可发出左心房支提供大多数心房血供。
左室前支左室后支冠状动脉解剖学右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右冠窦中部,也可发自近主动脉瓣或右冠窦-主动脉交接处。
下行至右房室沟,绝大多数以一支传导血管至后室间沟。
其分支包括:圆锥支:为第一分支,约半数发自于右冠状动脉开口前方1-2cm处,沿右心室圆锥部到达肺动脉瓣。
窦房结动脉:约50%的心脏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脉近端右上方,与圆锥支径路相反。
以后分支常成直角发出,供应右心室前侧壁或右心房。
锐缘支:较粗大,行向心尖,供应室间隔。
远端分为2支:(1)后降支:于室间沟内下行至心尖;(2)左室后支:进入心肌呈U型,然后下行至心尖时发出1~2·分支供应左心室后部。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注释: Ao(Aorta主动脉) MT(main Trunk左主干) Rc(Right coronary右冠状动脉) LAD(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左前降支) LCx( Left Circumflex artery左回旋支) Diag.(Diagnoal branch对角支) LMB(Left Marginal Branch左钝缘支) Spyder View(“蜘蛛位”) PLA(Posterior Left ventricle artery左室后支) PDA( 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后降支)四、关于冠心病的基本知识: 1、斑块形成分四个阶段:脂质沉积;纤维斑块;粥样斑块;复合性斑块。
冠状动脉解剖

冠状动脉解剖冠状动脉走行及分支个体间差异较大。
主要有两大分支,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
一、左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窦外侧壁,主干长0.5~3.0cm,行至前室间沟时分成前降支(LAD)和左回旋支(LCX)。
也可没有主干,前降支和回旋支各自开口于左冠状窦。
1.前降支:为左冠状动脉主干的延续,沿心脏左前缘于前室间沟内下行至心尖。
通常供应部分左室、右心室前壁及室间隔前2/3的血液。
分支包括斜角支、前(室)间隔支、右室支。
(1)斜角支:又称左室支,1~5支,供应左室前侧壁,较大且呈斜角走行者为最大而恒定的分支。
开口于前降支与回旋支之间的斜角支称为对角支。
(2)前(室)间隔支:非常细小,6~10支,由前降支向深面几乎垂直角度发出,供应室间隔的前上2/3部分。
其中第一支最大,起于前降支近段,此支最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3)右室支:数支短小分支供应右室前壁,造影片上不易辨认。
2.回旋支:由主干发出后,几乎呈直角走行于左房室沟内,从前绕向后,终止于心脏膈面。
主要供应左心房壁、左心室外侧壁、左心室前后壁的部分血液。
回旋支分为左边缘支和心房旋支两组分支。
(1)左边缘支:其近侧的边缘支为心室前支,远侧的分支为心室后支。
左边缘支以钝缘支较粗大且恒定,钝缘支为行走于左室外缘的边缘支。
(2)心房旋支:按其分布部位和走行分别称为心房前支和后支。
临床意义冠状动脉前降支是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好发部位,在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狭窄或阻塞部位后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常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肌梗死。
二、右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RCA)发自右冠状窦外侧壁,开口距窦底1.5~2.0cm,在肺动脉干和右心耳之间沿右房室沟行走,主干很长,又称右旋支,沿心脏右缘(锐缘)绕至心后转而左行主心十字处(房室沟与室间沟交叉处),血管随之内陷形成“U”形的弯曲,为一主要标志,此处发出后降支后,就成为远侧右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分支包括动脉圆锥支、窦房结支、心室支、后降支、房室结支和心室后支。
冠状动脉解剖学简介

冠状动脉解剖学简介左、右冠状动脉是从主动脉发出的,也是极端重要的第一个分支,完全靠它向心脏提供血液。
它们的开口深处主动脉根部,分别在左、右主动脉窦内。
若以主动脉瓣附着缘连线为界,可将主动脉窦分为窦内和窦外,开口的绝大多数(80%~91%)均处于窦内,其余的开口在窦外或窦线上。
一、左冠状动脉初为一总干,长约0.1 ~ 2.8cm,埋藏在肺动脉起始部与左心耳之间心外膜深层脂肪组织中,但也有极个别人无总干,此时的前降支和旋支并列分别开口于左主动脉窦内。
总干在左房室沟内分为前降支和旋支,42%的人在两支之间发出一对角支,个别也有发出两个对角支的。
1.前降支和旋支它们是左冠状动脉的主干,前降支沿前纵沟在心外膜下走向心尖,到前纵沟末端向后绕过心缘终于心脏隔面的下三分之一附近,或与后降支发生吻合。
提起左心耳、可见心外膜下脂肪深部的旋支沿左房室沟左行绕过心左缘,到心脏的后面。
有的旋支甚短,只达心左缘,有的较长甚至分布到左室正后或部分右心室。
前降支和旋支之间形成一定角度(40~150度),但多呈直角。
它们在途中又分出心房分支和心室分支:2.左房分支均来自旋支,计有:(1)左房前支于左心耳根部发自旋支的初始部,向上行走在主动脉根部和左心房之间,分布到左心房前内侧壁。
有时它还发出一较大的窦房结动脉,向上后至上腔静脉终部并环绕上腔静脉口,且沿途发出许多小支到左、右心房之间,组成心房动脉网络。
(2)左房中间动脉较恒定地起自心左缘处的旋支,分布到左心房侧后面。
(3)左房后支较小,发自旋支的膈面,分布左心房后壁。
3.左室分支大致可分为左室前和左室后两组,它们分别是:(1)对角支多起自前降支与旋支分叉处,有长有短,分布左室前壁,长者可达心尖区。
(2)左室支沿前降支而下向左室前壁发出3~5支(最多可达9支),较大的左室支,可分布到心左缘和心尖区,以及从旋支向下分出的左室前支,供应左室前壁和侧壁血运。
(3)左缘支系由旋支在房室沟左缘处分出,一般较大,分布到左心缘侧壁,或它本身就是旋支的终末分布。
冠状动脉的ct解剖文档

均衡型
(Balanced)
➢ 均衡型: 右冠到达后十字交叉发出后降支 和其终端分支;左室后支则起源于左回旋 支,成为其终端分支。亦有左室后支及后 降支均由左右冠状动脉双重发出者。
➢ 简单的说就是:左、右冠状动脉各自发出 一支后降支供应左、右心室后壁。
均衡型
(Balanced)
右圆锥支
(Right Corus Artery)
(Right Dominance)
➢ 右冠状动脉优势:右冠状动脉走行于右房 室沟并到达后十字交叉处,在后十字交叉 处或近后十字交叉处分出后降支后向左室 隔面走形并发出1个或多个左室后支后终止。
➢ 简单的说就是:RCA粗而长,其后降支供 应部分左心室后壁和室间隔后部。
右优势型
(Right Dominance)
右冠走行于右心室圆锥部和主动脉之间而受到挤压
左 主 干 起 源 于 右 冠 窦
单只冠状动脉
右侧冠状沟内未见血管 影,LCX粗大,经房室交 点进入右侧房室沟
心肌桥
(Myocardial Bridging,MB)
➢ 正常心肌走形于心脏表面,偶尔部分冠脉 走形于心肌之下,这部分心肌纤维就像桥 一样搭在血管表面,故称这部分心肌为心 肌桥。心肌桥下的血管称壁冠状动脉。
short axis view
2-chamber view
3-chamber view
4-chamber view
冠状动脉的解剖变异
➢ 优势冠状动脉 ➢ 圆锥动脉起源 ➢ 窦房结动脉起源 ➢ 房室结动脉起源 ➢ 后降支的解剖变异 ➢ 左主干短小或缺如
➢ 中间支(Ramus medianus)
前降支,LAD
对角支
(Diagonal Branches,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定冠脉血流的两个十分关键性因素。
冠状动脉与心脏供血关系
右房、右室:由右冠状动脉供血。 左室:其血液供应50%来自于左前降支
,主要供应左室前壁和室间隔,30%来 自回旋支,主要供应左室侧壁和后壁, 20%来自右冠状动脉(右优势型),供应范 围包括左室下壁(膈面) 、后壁和室间隔 。但左优势型时这些部位由左旋支供血 ,均衡型时左右冠脉同时供血。
CAG-RCA(均衡型)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ⅪV Ⅳ
CAG-LCA(均衡型)
Ⅴ
Ⅵ
Ⅶ
Ⅺ
Ⅸ
Ⅷ
Ⅻ
Ⅹ
XIII
Ⅴ
Ⅺ
Ⅵ
Ⅶ Ⅷ
XIII Ⅸ
Ⅻ Ⅹ
左冠优势型
PDA
CT-RCA
右侧位
1
2
CT-RCA
膈面
3 4
14
1
5
11
13
6
9 12
7
10
8
左侧面观
C T L C A
10
9
11
13 12
14
右侧面观
左室后支(posterolateral,PL):为RCA越过 后十字交叉后的延续,沿途发出数支分支, 末端与LCX吻合。供应左室后壁的右侧部分 和后乳头肌。
房室结支(AVM):在房室后交叉处多由左 室后支发出,供应房室结和房室束。
冠状动脉正常解剖
CRA90°
AP
左头位
右头位
右足位
冠状动脉正常解剖
冠状动脉与心脏供血关系
室间隔:前上2/3由前降支供血,后下1/3由后 降支供血。
传导系统:窦房结的血液60%由右冠状动脉供 给,40%由左旋支供给;房室结的血液90%由 右冠状动脉供给,10%由左旋支供给;右束支 及左前分支由前降支供血,左后分支由左旋支 和右冠状动脉双重供血,所以,临床上左后分 支发生传导阻滞较少见。左束支主干由前降支 和右冠状动脉多源供血。
左前降支(LAD): 由LM向前下沿前室间沟行 走于左右心室间,远抵心尖部,在78%的心脏中 折向心脏膈面的后室间沟与后降支吻合。主要 向部分左室、右室前壁及室间隔前2/3供血。沿 途发出对角支、前间隔支和右室前支。
对角支(diagonal):从LAD发出3~5支至左室 游离壁,向左室前侧壁、前壁供血。部分心脏 的第1对角支由左主干上LAD和LCX之间发出, 称中间支(intermediat ramus,IR)。
冠状动脉的类型(Schlesinger分类 )
右优势型:右冠状动脉在膈面除发出后降支外 ,并有分支分布于左室膈面部分或全部。
均衡型:两侧心室的膈面分别由本侧的冠状动 脉供血,它们的分布区域不越过房室交点和后 室间沟。
左优势型:左冠状动脉除发出后降支外,还发 出分支供应右室膈面的一部分。
一般认为,右优势型约占85%,均衡型约占78%,左优势型约占8-15%。我国:右优势型约 占86%,均衡型约占9.5%,左优势型约占4.5% 。(2007年姚民等报告4173例冠脉造影记录)
右圆锥支(conus branch,CB):右冠状动 脉的第1分支,向左前上方经右室流出道走 行,向右室左前上方和肺动脉圆锥供血。约 50%的心脏CB单独开口于RCA开口上方。
窦房结支(sinus branch,SB):向右后上 方走行,供应窦房结和右心房。
右室支(right ventricular,RV):向左前方 行走,通常为1支,供应右室前壁。
前间隔支(septal):从LAD向室间隔垂直发出 8~22支,向室间隔前上2/3和心尖部供血。
左回旋支(LCX)呈近乎直角从LAD发 出,沿左房室沟向左后行走至后室间沟 。向左室侧壁、后壁供血。约8-15%的 呈左优势型,此时,LCX延伸至后降支 (posterior descending)中止在心尖部与 前降支终末端吻合。
锐缘支(acute marginal,AM):向右下方 行走,有1支或以上,供应右室侧壁。
后降支(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PDA) :从RCA由后十字交叉处分出,沿后室间沟 下行至心尖与LAD吻合。沿途发出数支后间 隔支与前间隔支吻合。供应左、右室后壁、 右室下壁、后室间隔。
钝缘支(OM):从LCX发出1~3支,向 左室游离壁和心尖行走,向左室侧壁、 后壁供血。
左室后支:分布于左室膈面的外侧部。 左房支:从LCX近侧端发出左房前支、
左房中间支、左房后支。向左房供血。 40%的左房前支供应窦房结。
右冠状动脉(RCA): 开口于右Valsalva窦的外侧中上部,窦 嵴下约1cm处,位于主动脉根部的右前 方。发出后,行走于主肺动脉干和升主 动脉根部间的右房室沟内,绕向心脏右 后方再向左后行走至后十字交叉处,分 成后降支和左室后支。直径约2~7mm。
冠状动脉分段标准
根据AHA制定的冠状动脉造影的血管分 段标准
15段
15段法
Austen WG,Edwards JE,Frye RL,et al. A reporting system on patients evaluated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irculation 1975,51 (suppl): 5-40.
正常冠状动脉CTA图像
右冠优势型
左冠优势型
冠状动脉正常解剖
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artery,LCA) : 左冠状动脉开口于左Valsalva窦的中上部 ,窦嵴下约1cm处,位于主动脉根部的左 后方。发出后为左主干(LM),行走于 主肺动脉和左心耳间的左房室沟内,右 室流出道的后面。LM直径4~7mm,长度 多在6~10mm,再分支成左前降支(LAD )和左回旋支(LCX)。
冠状动脉的解剖与冠脉造影
定义
心的形状如一倒置的、 前后略扁的圆锥体, 如将其视为头部,则 位于头顶部、几乎环 绕心脏一周的冠状动 脉恰似一顶王冠,这 就是其名称由来。
冠状动脉的功能
冠状动脉和静脉形成冠脉循环,供给心 脏营养。
冠状动脉如何供血?
左室收缩期:冠脉血流急剧减少,心肌深层(心 内膜下心肌)的血管受压最大而血流最少,甚至 一些血流因受压而向心外膜血管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