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工程师专业知识:废水处理
环保工程师所需具备的技能

环保工程师所需具备的技能环保工程师是负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士,他们需要具备一系列的技能和知识来进行环境监测和处理,以及制定环境保护方案。
以下是环保工程师所需具备的技能:1. 环境科学知识:环保工程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环境科学知识,包括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学等方面的知识。
他们需要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危害性,以便能够有效地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
2. 环境监测技术:环保工程师需要掌握各种环境监测技术,包括水质监测、大气监测、噪声监测等。
他们需要了解不同环境指标的检测方法和标准,能够准确判断环境质量状况。
3. 环境治理技术:环保工程师需要了解各种环境治理技术,包括废水处理、废气治理、固体废物处理等。
他们需要熟悉不同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理方案,并进行治理效果评估。
4. 环境法规和政策:环保工程师需要熟悉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法规和政策,包括环保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他们需要了解法律法规的要求和限制,以便合理制定环境保护方案,并确保企业的环保行为符合法规要求。
5. 环境影响评价:环保工程师需要具备环境影响评价的能力。
他们需要了解评估方法和指标,能够对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建议。
6. 项目管理能力:环保工程师需要具备项目管理能力,能够组织和协调环保项目的实施。
他们需要制定项目计划、安排资源、监督执行,并及时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7. 沟通和协调能力:环保工程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他们需要与公司内部各个部门、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外部合作伙伴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以确保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8. 创新思维能力:环保工程师需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力,能够提出创新的环保解决方案,并持续改进现有的环保工作。
他们需要关注环保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动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9. 技术研发能力:环保工程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研发能力,能够参与环保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初级环保工程师考试科目(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环保工程师在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选拔和培养高素质的环保工程师,我国设立了初级环保工程师考试。
本文将详细介绍初级环保工程师考试的科目设置、考试内容以及备考指南,帮助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一、初级环保工程师考试科目初级环保工程师考试科目分为以下五个部分:1. 公共基础知识2. 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3. 环境监测与评价4. 环境治理与工程技术5. 环境管理与法律法规下面分别介绍各个科目的考试内容:1. 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政治:考查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
(2)法律:考查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劳动法等。
(3)经济:考查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财政、金融、国际贸易等。
(4)科技:考查科学技术发展、创新、高新技术产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5)文化:考查我国历史、文化、艺术、体育、卫生等。
2. 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环境科学基本原理:考查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等。
(2)环境工程基本原理:考查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噪声控制等。
(3)环境监测与评价:考查环境监测方法、环境评价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等。
(4)环境管理与法律法规:考查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准等。
3. 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监测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环境监测:考查环境监测方法、监测技术、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等。
(2)环境评价:考查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评价程序、评价报告编制等。
4. 环境治理与工程技术环境治理与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水处理技术:考查给水处理、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等。
(2)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考查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废气处理技术等。
(3)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考查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资源化技术等。
环保工程师-废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一、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 二、生物脱氮的影响因素
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
概述 1、氨化作用(Nitrogen) 2、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 3、反硝化作用(Denitrification) 4、生物脱氮的新发现
概述
废水生物脱氮技术是70年代中期美国和南 非等国的水处理专家们在对化学、催化和生 物处理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经济 有效的处理技术。废水生物脱氮有同化脱氮 与异化脱氮。同化脱氮是指微生物的合成代 谢利用水体中的氮素合成自身物质,从而将 水体中的氮转化为细胞成分而使之从废水中 分离。通常所说的废水生物脱氮是指异化脱 氮。
(1)短程硝化反硝化作用
(2)厌氧条件下的氨氧化作用
短程硝化反硝化作用
从上面介绍的反应过程可知,在氮的微生物 转化过程中,氨被氧化成硝酸盐是由两类独 立的细菌催化完成的两个不同反应,应该可 以分开;对于反硝化菌而言,无论是NO2-还 是NO3-均可作为最终电子受体,因此整个生 物脱氮过程也可以:
NH4+ HNO2 N2这样的途径完成。
氮、磷污染的环境效应及现状
水体富营养化是继需氧型污染后我国又一 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在太湖、滇 池、巢湖及众多湖泊水库等缓流水体中,由 于藻类生长旺盛,严重影响了水体功能,破 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甚至污染和危害了饮用 水水源地。
氮、磷污染的环境效应及现状
1986~1990年对我国26个大中型湖泊及水 库的调查表明,这些湖泊和水库的总氮浓度 范围为0.08~3.383mg/L,其中含量最高的是 南四湖、巢湖和蘑菇湖水库。所调查湖泊和 水库的总氮平均值为2mg/L以上。总磷含量 范围为0.018~0.4mg/L,含量最高的是镜泊湖, 其次为南四湖、太湖和呼伦湖。26个湖泊和 水库的总磷几何平均值为0.165mg/L。
注册环保工程师:水处理方向计算公式汇总

生物处理基本公式一项目公式说明反应速度P z X y S ∙+∙→⎪⎭⎫⎝⎛-=dt dS y dt dX dS dXy =S ——底物X ——合成细胞P ——最终产物y ——又称产率系数,mg (生物量)/mg (降解的底物)S ——底物浓度,同ρSX ——合成细胞浓度或微生物浓度,同ρX 反应级数nkS dt dS v ==kS n v lg lg lg +=k ——反应速度常数,随温度而异n ——反应级数零级反应k v =,k dtdS=,kt S S -=0v ——反应速度t ——反应时间k ——反应速度常数,随温度而异一级反应kS v =,kS dtdS=,tkS S 3.2lg lg 0-=零级反应2kS v =,2kS dtdS=,kt S S +=011米氏方程(表示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SK S v v m +=maxmaxmax 111v S v K v m +⋅=v ——酶反应速度,例如dtdX v X =v max ——最大酶反应速度ρs ——底物浓度K m ——米氏常数莫诺特方程(表示微生物比增长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SK S s +=maxμμqv v dS dX y S X μ===μ——微生物比增长速度,Xv X =μμmax ——μ的最大值,即底物浓度很大,不影响微生物增长速度时的μ值S ——底物浓度K s ——饱和常数注册环保工程师:水处理方向计算公式汇总生物处理基本公式二劳伦斯迈卡蒂公式(有机物比降解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qY ⋅=μmaxmax q Y ⋅=μS K S q q s +=max又有dtX dSv q S ⋅-==X ①ρs ≯K S 时,max q q =1max K X q X dtdS⋅=⋅=-②K S ≯ρs 时,SK S q q max=2max K S X K Sq X dt dS S⋅⋅=⋅=-q——底物比降解速度,Xv q S=K 1——反应常数,max 1q K =K 2——反应常数,SK q K max 2=劳伦斯迈卡蒂第一方程由:SK Sq dt X dS q s +=⋅-=max得到:SK SX q dt dS s +⋅=-max 劳伦斯迈卡蒂第二方程X K dt dS Y dt dX d u g ⋅-⎪⎭⎫ ⎝⎛=⎪⎭⎫ ⎝⎛dug K Xdt dS Y X dt dX -⎪⎭⎫ ⎝⎛=⎪⎭⎫ ⎝⎛dK q Y -⋅='μcg V X V dt dX θμ1=⋅⋅⎪⎭⎫ ⎝⎛='故得到:dcK q Y -⋅=θ1gdt dX ⎪⎭⎫⎝⎛——微生物净增长速度uS dt d ⎪⎭⎫ ⎝⎛ρ——底物利用(或降解)速度Y ——产率系数,同yK d ——内源呼吸(或衰减)系数ρX ——反应器中微生物浓度μ′——反应器中微生物比净增长速度θc ——污泥龄,d简化版uobs g dt dS Y dt dX ⎪⎭⎫ ⎝⎛=⎪⎭⎫ ⎝⎛Y obs ——实际工程中,产率系数Y 常以实际测得的观测产率系数Y obs 替代qY obs ⋅='μ活性污泥法基本计算公式项目公式说明处理率()%100%10000⨯=⨯-=er e S SS S S ηS 0——进水BOD 5浓度,mg/L S e ——出水BOD 5浓度,mg/L S r ——进出水BOD 5浓度差,mg/L污泥负荷()VX S S Q V X S Q L e S ⋅-⋅=⋅⋅=00()VX S S Q V X S Q L V e V S ⋅-⋅=⋅⋅='00Q ——设计流量,m 3/dL S ——污泥负荷,kg (BOD 5)/[kg(MLSS)•d]L S ′——污泥负荷,kg (BOD 5)/[kg(MLVSS)•d]V ——曝气池容积,m 3X ——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mg/LX V ——挥发性曝气池污泥浓度(MLVSS),mg/L 容积负荷()'⋅=-⋅=⋅=SV e V L X V S S Q V S Q L 00L V ——容积负荷,g (BOD 5)/(m 3•d )注: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从定义来说用S 0正确,但规范中用去除量,考试中用去除量来计算污泥容积指数()610%⨯=XSV SVI X ——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mg/LSV ——污泥沉降比,mL/L (如28%,即代0.28)混合液污泥浓度rSVI X r ⋅=610rX RRX +=1SVI ——污泥容积指数,mL/g ,取值范围约100左右r ——二沉池中污泥综合系数,一般为1.2左右污泥浓度()R SVI f r R X V +⋅⋅⋅⨯=1106()R SVI r R f X X V +⋅⋅⨯==1106X ——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mg/LX V ——挥发性曝气池污泥浓度(MLVSS),mg/L R ——污泥回流比f——X V /X ,(MLVSS/MLSS )挥发性污泥浓度/污泥浓度r ——二沉池中污泥综合系数,一般为1.2左右曝气池容积()s e s L X S S Q L X S Q V ⋅-⋅=⋅⋅=00()'⋅-⋅='⋅⋅=sV e sV L X S S Q L X S Q V 00()Ve V L S S Q L S Q V -⋅=⋅=00θC ——污泥龄即污泥停留时间,dY——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 5)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X ——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mg/L X r ——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浓度,mg/L X e ——二沉池出水污泥浓度,mg/L Q ——设计流量,m 3/dQ w ——每日排出污泥量,m 3/dX V ——挥发性曝气池污泥浓度(MLVSS),mg/L L S ——污泥负荷,kg (BOD 5)/[kg(MLSS)•d]L S ′——污泥负荷,kg (BOD 5)/[kg(MLVSS)•d]()()C d V e CK X S S Q Y V θθ⋅+⋅-⋅⋅⋅=10()XX Q Q X Q V ew r w C ⋅-+⋅⋅=θL V ——容积负荷,g (BOD 5)/(m 3•d )停留时间QV=θ()Q R V s ⋅+=1θθ——水力停留时间(名义),d θS ——水力停留时间(实际),d污泥龄XV X c ∆⋅=θdcK Y q -=θ1θC ——污泥龄即污泥停留时间,dΔX ——每日排出污泥量即污泥产量,g/d Y——污泥理论产率,kg(MLVSS)/kg(BOD 5)q——有机物比降解速率,d -1,有些手册上q=L S ′(即kgBOD 5/kgMLVSS ·d )稳态条件下的完全混合式曝气池e S K q ⋅=2K 2——动力学参数(参见上面公式,Se单位为mg/L )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污泥产量CXV X θ⋅=∆Vd r V X V K S Q Y X ⋅⋅-⋅⋅=∆Cd r r obs K S Q Y S Q Y θ⋅+⋅⋅=⋅⋅=1Cd obs K Y Y θ⋅+=1f X X V ∆=∆rW X X Q ∆=()e w r w X Q Q X Q X ⋅-+⋅=∆'⋅=⋅=Sdd L K Y q K Y x ΔX ——每日排出污泥量即污泥产量(MLSS ),gMLSS/dΔX V ——每日排出挥发性污泥量即挥发性污泥产量(MLVSS ),gMLVSS/dY obs ——实际工程中,产率系数Y 常以实际测得的观测产率系数Y obs 替代f——X V /X ,挥发性污泥浓度/污泥浓度Q w ——每日排出污泥量,m 3/d ,即剩余污泥湿量X r ——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浓度,mg/L X e ——二沉池出水污泥浓度,mg/LY——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 5)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θC ——污泥龄即污泥停留时间,d x ——去除每kgBOD 5产泥量,(kgVSS/kgBOD 5·d )y ——每kg 活性污泥日产泥量,(kgVSS/kgVSS ·d )dS K L Y y -'⋅=负荷法①设定污泥负荷L s ,取值SVI 、R 、r 、f ②设定曝气池数量n 、池深H ③设定曝气池宽度B④取值a ′、b ′,及根据总系数K Z ⑤取值α、β、ρ、C st 、C s20、C ⑥设定E A⑦设定二沉池表面负荷q 此表参见三废手册例题P527→求得污泥浓度X/X V (注意统一用MLSS 或者MLVSS)→求得曝气池体积→求得单座曝气池体积,及表面积→求得单座曝气池长度,并验算宽深比、长宽比→曝气时间→求得需氧量,及最大时需氧量→求得标态需氧量→求得标态空气量→求得二沉池表面积→得出二沉池直径需氧量计算公式除碳需氧量Vr VX b QS a O '+'=⨯21000()V e X COD COD b Q O ∆--⋅⋅=⨯42.1100002V r X S Q O ∆-⋅=⨯42.147.110002b L a O S a '+'⋅'=∆''+'=∆Sb L b a O O 2——需氧量,kg/da′——氧化每kgBOD 5所需氧量,取值:生活污水0.42~0.53,有机工业废水0.35~0.75b′——污泥自身氧化需氧率,d -1,取值:生活污水0.09~0.11,有机工业废水0.06~0.341.47——碳的氧当量,当含碳物质以BOD 5计时,取1.47,符号为aS r ——进出水BOD 5浓度差,mg/LΔX v ——每日排出挥发性活性污泥量(微生物),g (MLVSS )/d1.42(c)——细胞的氧当量,(gO 2/gMLVSS ),取1.42,符号为cΔO a ——每kg 污泥日需氧量,kgO 2/kgMLVSS ·d ΔO b ——去除每kgBOD 5需氧量,kgO 2/kgBOD 5·dL S ′——污泥负荷,kg (BOD 5)/[kg(MLVSS)•d]除碳和硝化反硝化需氧量()[]100012.057.442.147.12V ke k V r X N N Q X S Q O ∆--⋅+∆-⋅=()[]100012.057.442.147.12V ke k V r X N N Q X S Q O ∆--⋅+∆-⋅=4.57——氧化每g 氨氮所需氧量,(gO 2/gN ),取4.57,符号b2.86——反硝化系数N k ——进水总凯氏氮(TKN 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 N ke ——出水总凯氏氮(TKN ),()[]100012.086.2V oe ke t X N N N Q ∆---⋅-mg/LN t ——进水总氮,mg/LN oe ——出水总硝态氮,mg/L 0.12ΔX v ——排出生物处理系统的微生物含氮量,g/d供氧量计算公式曝气池供氧量计算供氧量时单位折算成kg/h ,注意除24O 2——计算需氧量,kgO 2/h O S ——标态需氧量,kgO 2/h基本原理()C C K dtdCS La -⋅=dC/dt ——单位体积清水中氧的转移速率,kgO 2/m 3•hK La ——清水中氧的总转移系数,1/h C S ——清水中饱和氧浓度(对应某一温度),kgO 2/m 3C ——清水中氧的实际浓度,kgO 2/m 3()C C V K OTR S La -⋅⋅=OTR ——体积为V 的液体中氧的转移速率,kgO 2/h V ——曝气系统液体体积,m 3温度因素()()()2020-⋅=T La T La K K θT ——设计的工艺温度,20为标准状态的温度,℃K La (T )——温度为T ℃时氧的总转移系数,1/h K La (20)——温度为20℃时氧的总转移系数,1/h θ——温度系数,取值范围1.008~1.047,一般取值为1.024污水因素LaLaK K '=αα——氧转移折算系数,其值小于1取值范围0.2~1.0K La ——清水中氧的总转移系数,1/h K La ′——污水中氧的总转移系数,1/h其他组分对饱和溶解度的影响SSC C '=ββ——氧溶解度折算系数,其值小于1取值范围0.8~1.0C S ——清水中氧的溶解度,kgO 2/m 3C S ′——污水中氧的溶解度,kgO 2/m 3压力的影响SP P =ρρ——压力修正系数P S ——标准大气压,1.013×105Pa P ——当地大气压,Pa标态需氧量()()VC K R O S La S ⋅⋅==20200()()()()VC C K R O T S T La ⋅-⋅⋅==-βρθα20202()()()()FC C C O O T T S S S ⋅⋅-⋅⋅=-20202θβρα鼓风曝气和表面曝气不同,应按给排水手册计算O S /R 0——标态下转移到曝气池中的总氧量,kgO 2/h O 2/R——实际状态下转移到曝气池中的总氧量,kgO 2/hF ——安全系数,不要求时取1θ——温度系数,取值范围1.008~1.047,一般取值为1.024C ——T ℃时工艺系统中污水的溶解氧浓度,mg/L ,多数情况为2C S (T )——T ℃时曝气池混合液的平均饱和溶解氧浓度,mg/L ,如未告知取值,则查三废P501C S (20)——20℃时清水中氧的溶解度,9.17mg/L空气量ASA S S E O E O G ⨯=⨯⨯=28.033.121.0G S ——供气量,m 3/h ,注意单位换算O S ——供气量,kg/h ,注意单位换算0.21——氧在空气中的百分数1.33——20℃时氧的密度,kg/m 3E A ——曝气器的氧利用率二沉池计算公式表面负荷法vQ q Q A 6.32424maxmax ⨯=⨯=t q AtQ H ⋅=⋅=max QK K Q K Q d h z ⋅⋅=⋅=max A ——二沉池面积,m 2Q max ——废水最大时流量,m 3/d q ——水力表面负荷,m 3/(m 2·h )H ——澄清区水深,/mt ——二沉池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为1.5~2.5h Q ——设计流量,m 3/d K z ——总变化系数K h ——时变化系数K d ——日变化系数固体通量法tG X Q A ⨯⋅=1000maxX ——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mg/L G t ——固体表面负荷值,kg/m 2·d Q max ——废水最大时流量,m 3/d回流污泥浓度Vr X f R R X R R X ⋅+=+=11rSVI X r ⋅=-610()610%⨯=XSV SVI SVI ——污泥容积指数,mL/g ,取值范围约100左右X r ——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浓度,mg/L X ——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mg/L f——X V /X ,挥发性污泥浓度/污泥浓度X V ——挥发性曝气池污泥浓度(MLVSS),mg/L SV ——污泥沉降比,mL/L (如28%,即代0.28)r ——二沉池中污泥综合系数,一般为1.2左右污泥斗容积计算()()()()R R Q R X X X Q R V r S 2124142414+⨯⋅⋅+⨯=+⨯⋅⋅+⨯=X r——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浓度,mg/L X ——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mg/LR ——污泥回流比此公式规定泥斗的储泥时间为2h Q——设计流量,m3/d污泥回流量RQQr⋅=Q——设计流量,m3/dQ r——回流污泥流量,m3/dR——污泥回流比,此时按最大回流比100%算污泥产量及剩余污泥排放量曝气池容积、污泥产量及泥龄的计算见前面曝气池部分污泥由曝气池排放时CVWθ=当污泥从二沉池排放时()CRRVWθ⋅+⋅=1W——剩余污泥排放量,m3/dR——污泥回流比θC——污泥龄即污泥停留时间,dV——曝气池容积,m3SBR计算公式曝气时间内BOD负荷法nttF=XLSmtSR⋅⋅⋅=024XLVtStQXLVtStQVSRFVSRF⋅⋅⋅⋅⋅⋅=⋅'⋅⋅⋅⋅⋅=02424nXLVttSQVSR⋅⋅⋅⋅⋅⋅⋅=024一个周期所需时间:bdSRttttt+++=——有疑问周期数:tN24=反应池容积另一公式:mnNQV⋅⋅⨯=24Q——设计的流量,m3/hV——SBR池总容积,m3S0——进水有机物浓度,mg/Ln——每个系列反应池个数L S——污泥负荷,kg(BOD5)/[kg(MLSS)•d]X——污泥浓度(MLSS),mg/Lm——充水比(一次进入反应槽内的污水量与充水结束时混合液容积的比值,同排出比)t——一个运行周期所需要的时间,ht F——一个周期的进水时间,ht R——一个周期的反应时间,ht S——一个周期的沉淀时间,ht d——一个周期的排水时间,ht b——一个周期的闲置时间,hN——周期数氧化沟活性污泥法计算公式硝化菌生长速率()()[]pH DO K DO N N e O T ke keT n --⋅⎥⎦⎤⎢⎣⎡+⋅⎥⎦⎤⎢⎣⎡+⋅⨯=--2.7833.011047.02158.1051.015098.0μ泥龄算法一nCm μθ1=CmC SF θθ⋅=μn——硝化菌的生长率,d-1N ke ——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 ),mg/L T ——计算温度,℃DO——溶解氧的浓度,mg/L,一般按2mg/L 计K O2——氧的半速常数,mg/L,0.45~2.0mg/L,15℃时为2θCm ——最小污泥龄,dSF——安全系数,通常取2.0~3.0θC ——污泥龄,d ,此值也可按经验取值S r ——进出水BOD 5浓度差,mg/LY——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 5)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f b ——可生物降解VSS 占VSS 的比例(与f 不同)泥龄算法二bd r V C f K S Y X ⋅=⋅=77.0θ存疑问θC ——污泥龄,d ,此值也可按经验取值S r ——进出水BOD 5浓度差,mg/LY——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 5)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f b ——可生物降解VSS 占VSS 的比例(与f 不同)好氧区容积()()C d V e C K X S S Q Y V θθ⋅+⋅-⋅⋅⋅=101()'⋅-⋅=SV e L X S S Q V 01V 1——好氧区有效容积,m 3Q ——废水流量,m 3/dX V ——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mg/L Y——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 5)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S 0——进水BOD 5浓度,mg/L S e ——出水BOD 5浓度,mg/LL S ′——污泥负荷,kg (BOD 5)/[kg(MLVSS)•d]注意此处为MLVSS ,如为MLSS 需对应X 反硝化速率()()O D r r T DN DN '-⨯⨯='-109.120T ——计算温度,℃r DN ′——实际的反硝化速率,gNO 3-N/gVSS ·d r DN ——反硝化速率,gNO 3-N/gVSS ·d ,温度15~27℃时城市污水取值0.03~0.11,20℃可取0.07DO ′——反硝化时的溶解氧浓度,可取0.2mg/L 生物污泥产量Cd r V K YS Q X θ⋅+⋅⋅=∆1算法参见活性污泥法ΔX V——每日排出挥发性污泥量即挥发性污泥产量(MLVSS ),gMLVSS/dS r ——进出水BOD 5浓度差,mg/L Q ——废水流量,m 3/d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Y——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 5)除氮量核算()Voe ke k NO X N N N Q ∆---⋅=∆12.030.12ΔX V ——生物合成所需的氮,gMLVSS/d N t ——进水总氮,mg/LN oe ——出水总硝态氮,mg/LN k ——进水总凯氏氮(TKN 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 ke ——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 ),mg/L ΔNO3——所需去除氮量,g/d缺氧区容积(脱氮)V DN NO X r V ⋅'∆=32V 2——缺氧区有效容积,m 3X V ——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mg/Lr DN ′——实际的反硝化速率,gNO 3-N/gVSS ·d ΔNO3——所需去除氮量,g/d厌氧区容积(除磷)2413θ⋅=Q V V 3——厌氧区有效容积,m 3θ1——厌氧区水力停留时间,h ,一般根据试验确定,可取2h氧化沟总容积321V V V V ++=V ——氧化沟总容积,m 3水力停留时间QVHRT ⨯=24HRT ——水力停留时间,h碱度的校核剩余碱度=进水碱度+3.57×反硝化NO 3-N 的量+0.1×去除BOD 5的量-7.14×氧化沟氧化总氮的量其中:反硝化NO3-N 的量:QX N N N Voe ke k ∆---12.0去除BOD 的量:e S S -0氧化总氮的量:QX N N Vke k ∆--12.0⎪⎪⎭⎫ ⎝⎛⋅+⋅⨯=∆C d r V K YS Q X θ112.012.0剩余碱度——通常系统中应保证有大于100mg/L 的剩余碱度(即保持pH≧7.2),以保证反硝化所需环境,所有碱度均以CaCO 3计3.57——反硝化NO 3-N 产生的碱度0.1——去除BOD 5产生的碱度7.14——氧化NH 4-N 消耗的碱度0.12ΔX V ——生物合成所需的氮,gMLVSS/d Q ——流量,m 3/dS r ——去除BOD 5的量,mg/L N t ——进水总氮,mg/LN oe ——出水总硝态氮,mg/LN k ——进水总凯氏氮(TKN 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 ke ——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 ),mg/L ΔNO3——所需去除氮量,g/d回流污泥量计算rSVIX r ⋅=-610参见活性污泥法计算()()XQ Q Q X Q TSS r r r ⋅+=⋅+⋅QQ R r =r ——二沉池中污泥综合系数,一般为1.2左右SVI ——污泥容积指数,mL/g ,取值范围约100左右X r ——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浓度,mg/L Q r ——回流污泥量,m 3/dX ——污泥浓度(MLSS),mg/L R ——污泥回流比,%W——总的剩余污泥量,g/d()QX Q X K f YS Q W e C d r ⋅-⋅+⋅+⋅⋅⋅=11θX 1——污泥中的惰性物质,mg/L,为进水总悬浮物浓度(mg/L)与挥发性悬浮物浓度之差X e ——随出水流出的污泥量,mg/L污水脱氮除磷计算公式硝化菌生长速率()()[]pH DO K DO N N e O T ke keT n --⋅⎥⎦⎤⎢⎣⎡+⋅⎥⎦⎤⎢⎣⎡+⋅⨯=--2.7833.011047.02158.1051.015098.0μ一、好氧区计算泥龄算法一nCmμθ1=CmC SF θθ⋅=μn ——硝化菌的生长率,d-1N ke ——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 ),mg/L T ——计算温度,℃DO——溶解氧的浓度,mg/L,一般按2mg/L 计K O2——氧的半速常数,mg/L,0.45~2.0mg/L,15℃时为2θCm ——最小污泥龄,dSF——安全系数,通常取2.0~3.0θC ——污泥龄,d ,此值也可按经验取值S r ——进出水BOD 5浓度差,mg/LY——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 5)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f b ——可生物降解VSS 占VSS 的比例(与f 不同)泥龄算法二V VC X X V X X V ∆⋅=∆⋅=θ计算参见活性污泥法公式此处ΔX V =0.5~0.7×Q×S r ,即1kgBOD 产生0.5~0.7kgVSS负荷法VS X V S Q L ⋅⋅='10XV S Q L S ⋅⋅=10S0适当的情况下可以用SrV 1——好氧区有效容积,m 3Q ——废水设计流量,m 3/dL S ′——有机负荷,kgCOD/(kgMLVSS ·d )L S ——有机负荷,kgCOD/(kgMLSS ·d )X ——污泥浓度(MLSS),mg/L X V ——污泥浓度(MLVSS),mg/LS 0——进水有机物浓度COD (或者BOD ),mg/L 好氧区容积()()C d V e C K X S S Q Y V θθ⋅+⋅-⋅⋅⋅=101()()X L S S Q L X S S Q V S e SV e ⨯-⋅='⋅-⋅=001VVC X X V ∆⋅=θ1V 1——好氧区有效容积,m 3Q ——废水流量,m 3/dX V ——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mg/L Y——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 5)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S 0——进水BOD 5浓度,mg/L S e ——出水BOD 5浓度,mg/LL S ′——污泥负荷,kg (BOD 5)/[kg(MLVSS)•d]注意此处为MLVSS ,如为MLSS 需对应X二缺氧区计算甲醇投加量计算1087.053.147.2D N N C m +⨯+⨯=注意:此公式未考虑氨氮的变化N 0——起始硝酸盐浓度,mg/L N 1——起始亚硝酸盐浓度,mg/L D 0——起始溶解氧DO 浓度,mg/L C m ——所需甲醇浓度,mg/L反硝化速率()()O D r r T DN DN '-⨯⨯='-109.120T ——计算温度,℃r DN ′——实际的反硝化速率,gNO 3-N/gVSS ·d r DN ——反硝化速率,gNO 3-N/gVSS ·d ,温度15~27℃时城市污水取值0.03~0.11,20℃可取0.07DO ′——反硝化时的溶解氧浓度,可取0.2mg/L 生物污泥产量Cd r V K YS Q X θ⋅+⋅⋅=∆1算法参见活性污泥法ΔX V——每日排出挥发性污泥量即挥发性污泥产量(MLVSS ),gMLVSS/dS r ——进出水BOD 5浓度差,mg/L Q ——废水流量,m 3/d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Y——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 5)除氮量核算()Voe ke k NO X N N N Q ∆---⋅=∆12.030.12ΔX V ——生物合成所需的氮,gMLVSS/d N t ——进水总氮,mg/LN oe ——出水总硝态氮,mg/LN k ——进水总凯氏氮(TKN 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 ke ——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 ),mg/L ΔNO3——所需去除氮量,g/d缺氧区容积(脱氮)VDN NO X r V ⋅'∆=32V 2——缺氧区有效容积,m 3X V ——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mg/Lr DN ′——实际的反硝化速率,gNO 3-N/gVSS ·d ΔNO3——所需去除氮量,g/d三厌氧区计算厌氧区容积(除磷)2413θ⋅=Q V V 3——厌氧区有效容积,m 3θ1——厌氧区水力停留时间,h ,一般根据试验确定,可取2h 氧化沟总容积321V V V V ++=V ——总容积,m 3水力停留时间QVHRT ⨯=24HRT ——水力停留时间,h碱度的校核剩余碱度=进水碱度+3.57×反硝化NO 3-N 的量+0.1×去除BOD 5的量-7.14×氧化沟氧化总氮的量其中:反硝化NO3-N 的量:QX N N N Voe ke k ∆---12.0剩余碱度——通常系统中应保证有大于100mg/L 的剩余碱度(即保持pH≧7.2),以保证反硝化所需环境,所有碱度均以CaCO 3计3.57——反硝化NO 3-N 产生的碱度0.1——去除BOD 5产生的碱度7.14——氧化NH 4-N 消耗的碱度0.12ΔX V ——生物合成所需的氮,gMLVSS/d N t ——进水总氮,mg/L去除BOD 的量:e S S -0氧化总氮的量:QX N N Vke k ∆--12.0N oe ——出水总硝态氮,mg/LN k ——进水总凯氏氮(TKN 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 ke ——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 ),mg/L ΔNO3——所需去除氮量,g/d回流污泥量计算r SVIX r ⋅=-610参见活性污泥法计算()()XQ Q Q X Q TSS r r r ⋅+=⋅+⋅QQ R r =()QX Q X K f YS Q W e C d r ⋅-⋅+⋅+⋅⋅⋅=11 r ——二沉池中污泥综合系数,一般为1.2左右SVI ——污泥容积指数,mL/g ,取值范围约100左右X r ——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浓度,mg/L Q r ——回流污泥量,m 3/dX ——污泥浓度(MLSS),mg/L R ——污泥回流比,%W——总的剩余污泥量,g/dX 1——污泥中的惰性物质,mg/L,为进水总悬浮物浓度(mg/L)与挥发性悬浮物浓度之差X e ——随出水流出的污泥量,mg/L混合液回流计算10--='oekek N N N R N oe ——出水总硝态氮,mg/LN k ——进水总凯氏氮(TKN 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 ke ——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 ),mg/L R ′——混合液回流比,%A/O 法脱氮计算公式-负荷法生化反应池总容积X L S Q L X S Q V S SV ⨯⋅='⋅⋅=0S0适当的情况下可以用SrV ——生化池总有效容积,m 3Q ——废水流量,m 3/dX V ——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mg/L S 0——进水BOD 5浓度,mg/L S e ——出水BOD 5浓度,mg/LL S ′——污泥负荷,kg (BOD 5)/[kg(MLVSS)•d]注意此处为MLVSS ,如为MLSS 需对应X 生化反应池容积比21V V V +=4~221=V V V 1——好氧区有效容积,m 3V 2——好氧区有效容积,m 3水力停留时间甲醇投加量计算1087.053.147.2D N N C m +⨯+⨯=注意:此公式未考虑氨氮的变化N 0——起始硝酸盐浓度,mg/L N 1——起始亚硝酸盐浓度,mg/L D 0——起始溶解氧DO 浓度,mg/L C m ——所需甲醇浓度,mg/L反硝化速率()()O D r r T DN DN '-⨯⨯='-109.120T ——计算温度,℃r DN ′——实际的反硝化速率,gNO 3-N/gVSS ·d r DN ——反硝化速率,gNO 3-N/gVSS ·d ,温度15~27℃时城市污水取值0.03~0.11,20℃可取0.07DO ′——反硝化时的溶解氧浓度,可取0.2mg/L生物污泥产量Cd r V K YS Q X θ⋅+⋅⋅=∆1算法参见活性污泥法ΔX V——每日排出挥发性污泥量即挥发性污泥产量(MLVSS ),gMLVSS/dS r ——进出水BOD 5浓度差,mg/L Q ——废水流量,m 3/dK d ——污泥内源呼吸率,d -1Y——污泥理论产率,kg(VSS)/kg(BOD 5)除氮量核算()Voe ke k NO X N N N Q ∆---⋅=∆12.030.12ΔX V ——生物合成所需的氮,gMLVSS/d N t ——进水总氮,mg/LN oe ——出水总硝态氮,mg/LN k ——进水总凯氏氮(TKN 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 ke ——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 ),mg/L ΔNO3——所需去除氮量,g/d缺氧区容积(脱氮)VDN NO X r V ⋅'∆=32V 2——缺氧区有效容积,m 3X V ——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mg/Lr DN ′——实际的反硝化速率,gNO 3-N/gVSS ·d ΔNO3——所需去除氮量,g/d三厌氧区计算厌氧区容积(除磷)2413θ⋅=Q V V 3——厌氧区有效容积,m 3θ1——厌氧区水力停留时间,h ,一般根据试验确定,可取2h 氧化沟总容积321V V V V ++=V ——总容积,m 3水力停留时间QVHRT ⨯=24HRT ——水力停留时间,h碱度的校核剩余碱度=进水碱度+3.57×反硝化NO 3-N 的量+0.1×去除BOD 5的量-7.14×氧化沟氧化总氮的量其中:反硝化NO3-N 的量:QX N N N Voe ke k ∆---12.0去除BOD 的量:e S S -0氧化总氮的量:QX N N Vke k ∆--12.0剩余碱度——通常系统中应保证有大于100mg/L 的剩余碱度(即保持pH≧7.2),以保证反硝化所需环境,所有碱度均以CaCO 3计3.57——反硝化NO 3-N 产生的碱度0.1——去除BOD 5产生的碱度7.14——氧化NH 4-N 消耗的碱度0.12ΔX V ——生物合成所需的氮,gMLVSS/d N t ——进水总氮,mg/LN oe ——出水总硝态氮,mg/LN k ——进水总凯氏氮(TKN 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 ke ——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 ),mg/L ΔNO3——所需去除氮量,g/d回流污泥量计算rSVIX r ⋅=-610参见活性污泥法计算()()XQ Q Q X Q TSS r r r ⋅+=⋅+⋅QQ R r =()QX Q X K f YS Q W e C d r ⋅-⋅+⋅+⋅⋅⋅=11θr ——二沉池中污泥综合系数,一般为1.2左右SVI ——污泥容积指数,mL/g ,取值范围约100左右X r ——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浓度,mg/L Q r ——回流污泥量,m 3/dX ——污泥浓度(MLSS),mg/L R ——污泥回流比,%W——总的剩余污泥量,g/dX 1——污泥中的惰性物质,mg/L,为进水总悬浮物浓度(mg/L)与挥发性悬浮物浓度之差X e ——随出水流出的污泥量,mg/L混合液回流计算10--='oekek N N N R N oe ——出水总硝态氮,mg/LN k ——进水总凯氏氮(TKN 凯氏氮=有机氮+氨氮),mg/LN ke ——出水总凯氏氮或氨氮(TKN ),mg/L R ′——混合液回流比,%厌氧计算公式负荷法V S Q L V ⨯⋅=10000V S X V S Q L ⋅⋅='0XV S Q L S ⋅⋅=0XL S Q X L S Q L S Q V S VS V ⨯⋅=⨯'⋅=⨯⋅=001000QV HRT ⨯==24θHA V ⋅=24D A ⋅=πθθHA V A Q v =⋅=⨯=241V ——反应器有效容积,m 3Q ——废水设计流量,m 3/dL V ——容积负荷,kgCOD/(m 3·d )L S ′——有机负荷,kgCOD/(kgMLVSS ·d )L S ——有机负荷,kgCOD/(kgMLSS ·d )X ——污泥浓度(MLSS),mg/L X V ——污泥浓度(MLVSS),mg/LS 0——进水有机物浓度COD (或者BOD ),mg/L θ即HRT ——水力停留时间,h H ——反应器高度,m A ——反应器截面积,m 2D ——反应器直径,mv 1——反应器内液体上升流速,m/h注: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从定义来说用S 0正确,但规范中用去除量,考试中用去除量来计算投配率法100⨯=PVV n V n ——每日需要处理的污泥或废液体积,m 3/d P ——设计投配率,%/d ,通常采用5~12%/d 动力学公式法适用于厌氧生物滤池⎪⎪⎭⎫ ⎝⎛⨯=e S S K t 0ln 1Qt V ⋅=t——水力停留时间,d K——反应动力学常数,d -1S 0——进水有机物浓度COD ,mg/L S e ——进水有机物浓度COD ,mg/L Q ——废水设计流量,m 3/d污泥处理计算公式含水率12122121100100C C P P W W V V =--==P 1、V 1、W 1、C 1——含水率为P 1的污泥体积、重量、固体物浓度P 2、V 2、W 2、C 2——含水率为P 2的污泥体积、重量、固体物浓度适用于含水率大于65%的污泥可消化程度%10012112⨯⎪⎪⎭⎫ ⎝⎛⋅⋅-=S V S V d P P P P R R d ——可消化程度P S1、P S2——生污泥及消化污泥无机物含量,%P V1、P V2——生污泥及消化污泥有机物含量,%湿、干污泥比重PP S S-+⋅=100100γγγVS P ⨯+=5.1100250γγ——湿污泥比重,g/L P——湿污泥含水率,%γS ——干污泥比重,g/LP V ——干固体物质中,有机物所占百分比,%初沉污泥产量可根据人口数,或者悬浮固体去除率计算二沉污泥产量V d r V X V K S Q Y X ⋅⋅-⋅⋅=∆Cd r r obs K S Q Y S Q Y θ⋅+⋅⋅=⋅⋅=1见活性污泥法计算公式污泥重力浓缩计算MW M C Q A =⋅=()1000100100⨯-⨯=⋅=P Q C Q W n A A =1()21100100P P Q Q --⋅='24/Q H A t ⋅=A ——浓缩池总面积,m 2Q ——污泥体积流量,m 3/dM ——浓缩池污泥固体通量,kg/m 2·d W ——污泥质量流量,kg/d C ——污泥固体浓度,g/LA 1——单个浓缩池总面积,m 2n ——浓缩池数量,个Q ′——浓缩后污泥体积流量,m 3/d P 、P 1、P 2——均为含水率,%t ——停留时间,hH ——有效水深,常数可取4m ,m1000——P 含水率时的污泥密度,1000kg/m 3气浮浓缩计算污泥厌氧消化计算100⨯=P VV n 投配率法'=⋅=SSC L W Q V θ泥龄及负荷法V n ——每日需要处理的污泥或废液体积,m 3/d P ——设计投配率,%/d ,通常采用5~12%/d V——消化池有效容积,m 3W S ——挥发性干固体重量,kgVSS/dL S ′——挥发性固体负荷,kgVSS/m 3·d()100100bS f P Q W ⋅⋅-⨯=γ此处γ为干泥密度,kg/m3,fb 为VSS 所占比例,用前面VSS 比例和含水率求WsQ ——污泥体积流量,m 3/dθC ——污泥龄即污泥停留时间,d沼气产量0.35m3(标准)/kgCOD城市污水中COD/有机物=1.6~1.8两级厌氧消化'=SSL W V 总321总V V ⨯=312总V V ⨯=V1和V2为2:1的时候板框污泥脱水计算vQ P A ⨯⨯⎪⎭⎫ ⎝⎛-⨯=2410011000A ——板框压滤机过滤面积,m 2P ——压滤污泥含水率,%Q ——污泥体积流量,m 3/d v ——过滤速度,kg/m 2·h 带机污泥脱水计算Tv Q P B 110011000⨯⨯⎪⎭⎫ ⎝⎛-⨯=B ——带机滤带宽度,m P ——湿污泥含水率,%Q ——污泥体积流量,m 3/d v ——污泥脱水负荷,kg/m ·h T ——每天工作时间,h/d气浮计算公式名称公式说明0.1Mpa 下所需释放的空气量()10001PS Q P f C A ⋅-⋅⋅⋅=γ(kg/d )C S 单位为mg/L 时,不需要空气密度γ——空气密度,g/L ,20℃时为1.164C S ——20℃时空气溶解度,18.7ml/Lf ——实际空气溶解度与理论空气溶解度之比,一般为0.5~0.8,多取0.5P ——溶气压力(绝对大气压,0.1Mpa ),如0.5Mpa 时P=0.5/0.1=5气浮的污泥干重a S Q S ⋅=(kg/d )S a ——污泥浓度,kg/m 3加压溶气水量QR Q P ⋅=(m 3/d )()11000-⋅⋅⋅⨯⎪⎭⎫⎝⎛⋅⋅=P f C S A S Q Q S a P γ(m 3/d )Q ——气浮池设计水量,m3/d R ——溶气压力下的回流比,%SA——气固比,一般在0.01~0.04之间,常取0.03标态空气供应量ηγ⋅'='A A (m 3/d )A ——所需空气量,kg/dγ′——0℃时,0.1Mpa 下空气密度,kg/m3,取值1.252η——溶气效率,可采用0.5接触室平面面积1186400v Q Q A P⨯+=(m 2)v 1——接触室水流平均上升速度,m/s气浮池容积()t Q Q V P ⋅+=分离室平面面积2286400v Q Q A P⨯+=(m 2)v 2——分离室水流平均下降速度,m/s气浮浓缩池表面积MS F =(m 2)M ——气浮浓缩池固体负荷,kg/m 2·d。
污水处理常用名词

污水处理常用名词标题:污水处理常用名词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指将含有污染物的废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工艺,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可以循环利用的过程。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涉及到许多专业名词,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中常用的名词及其含义。
一、污水处理工艺1.1 水解:水解是指将有机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质通过水解反应,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过程。
1.2 混凝:混凝是指在污水中加入混凝剂,使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凝聚成较大的颗粒,便于后续处理。
1.3 沉淀:沉淀是指通过重力作用或添加沉淀剂,使悬浮物或胶体颗粒沉降到底部,以便去除。
二、污水处理设备2.1 曝气池:曝气池是一种用来增加水体溶解氧浓度的设备,通过气泡将氧气传递到水中,促进有机物的降解。
2.2 滤池:滤池是一种用来过滤水中悬浮物和颗粒物的设备,通常采用砂滤或活性炭滤料。
2.3 污泥浓缩机:污泥浓缩机是用来将污泥中的水分脱除,减少污泥体积,便于后续处理和处置。
三、水质监测参数3.1 生化需氧量(BOD):BOD是指水中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所需的氧量,是衡量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3.2 氨氮:氨氮是指水中的氨和氨基化合物的总和,是衡量水体中氨类污染物含量的指标。
3.3 总氮:总氮是指水中所有形态氮的总和,包括氨氮、硝态氮和有机氮等,是评价水体氮污染程度的指标。
四、处理效果评价指标4.1 去除率:去除率是指污水处理过程中某种污染物在处理后被去除的百分比,通常用来评价处理效果的好坏。
4.2 COD:COD是指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指标,也是评价处理效果的重要参数。
4.3 水质达标率:水质达标率是指经过处理后的水体达到排放标准的比例,是评价整个处理系统运行效果的指标。
五、环保政策法规5.1 排放标准:排放标准是指国家或地方对污水处理厂排放水质的要求,包括各种污染物的限量排放标准。
5.2 环保执法:环保执法是指环保部门对污水处理厂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确保其按照法规要求运行。
环保工程师考试:废水分析监测的特点

化肥
磷肥 pH、COD、BOD5、悬浮物、磷酸盐、氟化物、总磷 砷、油类
氮肥 COD、BOD5 、悬浮物、氨氮、挥发酚、总氮、总磷 砷、铜、氰化物、油类
合成氨工业 pH、COD、悬浮物、氨氮、总有机碳、挥发酚、硫化物、氰化物、石油类、总氮 镍
橡胶 COD、BOD5、油类、总有机碳、硫化物、六价铬 苯系物、苯并(a)芘、重金属、邻苯二甲酸酯、氯化物等
医药生产 pH、COD、BOD5、油类、总有机碳、悬浮物、挥发酚 苯胺类、硝基苯类、氯化物、铝
染料 COD、苯胺类、挥发酚、总有机碳、色度、悬浮物 硝基苯类、硫化物、氯化物
颜料 COD、硫化物、悬浮物、总有机碳、汞、六价铬 色度、重金属
火力发电(热电) pH、悬浮物、硫化物、COD BOD5
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 pH、悬浮物、硫化物、COD、挥发酚、油类 BOD5
煤炭采造业 pH、悬浮物、硫化物 砷、油类、汞、挥发酚、COD、BOD5
焦化 COD、悬浮物、挥发酚、氨氮、氰化物、油类、苯并(a)芘 总有机碳
石油开采 COD、BOD5、悬浮物、油类、硫化物、挥发性卤代烃、总有机碳 挥发酚、总铬
航天推进剂 pH、COD、BOD5、悬浮物、氨氮、氰化物、甲醛、苯胺类、肼、一甲基肼、偏二甲基肼、三乙胺、二乙烯三胺 油类、总氮、总磷
船舶工业 pH、COD、BOD5、悬浮物、油类、氨氮、氰化物、六价铬 总氮、总磷、硝基苯类、挥发性卤代烃
制糖工业 pH、COD、BOD5、色度、油类 硫化物、挥发酚
电池 pH、重金属、悬浮物 酸度、碱度、油类
兵器工业 弹药装药 pH、COD、BOD5 、悬浮物、 梯恩梯(TNT)、地恩锑(DNT)、黑索今(RDX) 硫化物、重金属、硝基苯类、油类
环保工程师-专业基础真题二

1【题型】单项选择题【类目】注册环保工程师 - 专业基础【题干】某铁矿企业单位产品浮选废水排放量为2.4m3/t矿石,生产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就近排入河流,下列水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的是()。
A、总硒的监控位置为车间的废水排放口B、总镍的监控位置为企业的废水总排放口C、氟化物的排放浓度为8.5mg/LD、总砷的排放浓度为0.4mg/L【答案】D【解析】(1)《铁矿采选工业污染排放标准》(GB28661-2012)表1,可知总硒的监控位置为企北的废水总排放口,总镍的监控位置为车间的废水排放口,A、B项错误。
(2)对照4.1.2和4.1.3,可知目前应执行《铁矿采选工业污染排放标准》(GB28661-2012)表2,氟化物的排放限值为10mg/L。
浮选基本排水量为2.0m3/t矿石,实际排水量为2.4m3/t矿石,按照4.1.6中公式(1)换算:大于限值10mg/L,不符合标准。
C项铺误。
(3)总砷限值为0.5mg/L,符合标准。
D 项正确。
2【题型】单项选择题【类目】注册环保工程师 - 专业基础【题干】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格栅产生的栅渣是一种固体废物,最终可用填埋法或焚烧法进行处置B、旋流式沉砂池为中间进水、周边出水的构筑物C、沉淀分为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拥挤沉淀和压缩沉淀,不同性质的污水在不同处理阶段或构筑物不同位置会经历不同的沉淀类型D、异向流斜板沉淀池的处理能力与颗粒下沉速度和斜板效率成正比【答案】B【解析】(1)栅渣可以填埋或焚烧,A项正确。
(2)参考《废水污染控制技术手册》P394图2-1-12,涡流沉砂池进水和出水均在周边,进水沿切线进入。
涡流沉砂池是旋流沉砂池。
B项错误。
(3)《教材》第1册P32~33,沉淀分为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拥挤沉淀(分层沉淀)和压缩沉淀。
P33的第3段文字描述可知,不同性质的污水在不同处理阶段或构筑物不同位置会经历不同的沉淀类型。
C项正确。
(4)斜板沉淀池下沉速度越大,去除效率越高。
2019年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知识考试(上)》真题及详解

2019年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知识考试(上)》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某废水处理工程拟釆用Fenton工艺深度处理高浓度难生物降解废水,下列关于运行控制不合理的是哪项?()A.投加H2O2和催化剂Fe2+的质量比为2∶1B.调节废水pH值为2.5~4C.冬季适当增加H2O2投加量D.使溶液中Fe2+的量超过H2O2量答案:D解析:D项,根据《水处理工程师手册》P211页,在Fenton体系中,Fe2+为催化剂,应该H2O2过量。
2.下列关于超滤系统影响因素描述错误的是哪项?()A.夏天产水量比冬天高B.当压力值在0.3MPa~0.5MPa时,压力升高产水量随之显著增加C.进水浊度越大则产水量越小D.进水流速快慢影响产水量答案:B解析:A项,根据《膜分离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79—2010)第6.2.3.1条公式(2),温度修正水量的公式,温度下降,产水量会降低。
B项,根据《新三废》P546页,当溶液性质符合渗透压模型时,膜的水通量与压力成正比关系。
当处理介质为高浓度有机废水或废液时,溶液的透过量用凝胶极化模型表示,膜透过量与压力无关,此时的透过通量为临界透过通量,相对应的压力称为临界压力。
C项,根据《膜分离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79—2010)第5.1.1条规定,为了防止膜降解和膜堵塞,须对进水中的悬浮固体、尖锐颗粒、微溶盐、微生物、氧化剂、有机物、油脂等污染物进行预处理。
第4.1.2条表1和第4.1.3条表2,也对进水浊度进行了阐述,可见,进水的浊度对产水量有不良影响。
D项,影响膜通量的因素有进水流速、操作压力、温度、进水浓度和原水预处理等。
进水流速快慢会影响产水量。
3.下列关于活性炭吸附描述正确的是哪项?()A.活性炭对甲酸的吸附能力强于对四氯化碳的吸附能力B.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性能不受pH值的影响C.活性炭的孔隙可分为微孔、中孔和大孔,中孔孔径在100nm~200nm之间D.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再生法再生活性炭时,可以回收吸附质答案:D解析:A项,根据相似相吸的规律,活性炭为非极性吸附剂,吸附非极性的四氯化碳能力强于吸附极性的甲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保工程师专业知识:废水处理
由于工业发达,国民生活品质提咼,废污水产量提咼,为维护国民健康及环境品质卫生,废污水处理是必须。
所谓废水依照 ''水污染防治法〃中定义为事业于制造、操作、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或作业环境所产生含有污染物之水。
而污水则指事业以外所产生含有污染物之水,废污水的来源很多前面已有详述,以下就家庭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作进一步说明:
1•家庭污水处理
合法地区一般家庭采用冲洗式厕所,粪尿经冲洗后流入化粪池
处理,惟化粪池构造简陋,处理效果低,通常对于B0D5去除率不及50%,效果不佳。
因此解决家庭污水的污染问题,惟有杜绝其排入水体兴建卫生下水道系统,将污水收集到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予以放流,使其不再污染水体,并彻底解决都市环境卫生问题。
(1)化粪池处理
化粪池处理为国人作前处理粪尿废水的主要方法,化粪池主要由腐化槽,过滤槽及立体式或平面式氧化槽组成,腐化槽主要之处理作用为沉淀与厌氧作用,粪尿经冲水进入槽内,固体物质沉淀或浮升藉厌
氧细菌或好氧细菌予以分解,经过滤槽后之污水,经散水装置流入氧化槽,由槽中好氧性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2)家庭污水处理
家庭污水的处理目前普遍使用之方法,依处理程度可分初级处理、二级处理及三级处理。
初级处理乃物理沉淀或浮除作用以去除或榨碎污水中较大的固体物,使污水中大部份可沉降物或悬浮固体去除,若配合化学加药沉淀,则胶状物质亦可去除。
二级处理是污水经初级处理沉垫后的污水,再经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及最终沈淀池或其它好氧性生物处理及最终沈垫池处理后才予以放流的。
所谓的活性污泥法(Activatedsludge process )为悬浮性生长之生物处理法,经最
初沈垫池处理后之污水引入曝气槽内,与悬浮性好氧性微生物群相接触进行氧化分解有机物,之后再流经最终沈波池分离污泥及处理水;分离之污泥一部分废弃,另一部份回流至曝气槽内,以保持曝气槽内一定的微生物量。
三级处理又称高级处理,污水可以直接用物理或化学处理,以获得良好的处理水质或利用特别的生物处理设备,以去除一般未能去除之不纯物。
三级处理法一般有离子交换法,折点加滤法以去除氨氮、生物处理脱氮法,逆渗透法、活性碳吸附等。
2.工业废水之处理
工业废水之处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
物理处理利用机械设备、构造简单为最廉价之处理法,一般处理方法有沉淀过滤、热交换、蒸发干燥及燃烧等。
化学处理法即加药于废水中与污染成分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无害物质或胶羽而去除,例如加酸碱剂以调整pH值、加
氯、加臭氧处理、混凝沉淀、离子加换法等。
生物处理法为污水及有机性工业废水处理之常用方法,利甩微生物分解水中之有机物成为无污染性之简单化合物。
有效之废水处理往往需要多种处理单元作适当之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