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成都高三一诊语文试题和答案

合集下载

2021年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材料一: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以来,小到建立中医馆,大到打造产业研发平台,全国各地不论是政府、医疗机构还是企业,都在积极投身中医药健康领域,打造中医药健康服务新模式,抢占千亿级市场。

与此同时,中医药的发展也走入了一个商业化怪圈——商业化太重,需要好好治理。

管理者过于商业物质利益化,将医生收入与日常工作相挂钩,无论是在医疗水平、医生资源还是服务质量上都大打折扣。

所以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中医药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这很有必要,以防“莆田系医院”事件再次发酵。

其次,备案制实施后,滋生了大批中医诊所行业,让人才(医师专家、馆长、技术人员等)的竞争更加激烈。

人们经常把中医大夫称之为“老中医”,顾名思义是中医大夫越老越有经验,诊疗水平越高,在临床上就越吃香。

受此传统习惯的影响,一些刚刚从大专院校毕业的年轻中医大夫们,往往门前冷落。

所以医疗机构应在人才培育上下足功夫,培养自己的人才梯队。

最后,诊疗手段比较单一,中医诊治疾病,坚持的是“望闻问切”四大原则,医生的主观判断成分居多,对现代仪器设备的要求和依赖相对较少,并且服务简便。

未来诊所的形态不仅仅是治疗,同时也包括诊断、康复、保健等,所以医疗机构应该跟上互联网发展的潮流,引进科学的现代技术诊疗,从体检、健康咨询、治病、康复、美容、财富管理等多维度融合中医理念,营造“医康养”三位一体的健康管理模式。

虽然在现实政策推进中有些地方并不容乐观,中医对于疾病的预后、疗效、副作用也远没有西医那么直白单一,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国家政策的扶持、中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医药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都给中医的发展带来了美好的前景!(摘编自搜狐网《浅谈中医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材料二:(摘自动脉网《中医药产业2017现状数据报告》)材料三: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

2021年成都七中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2021年成都七中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2021年成都七中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画者的悲哀王鱼洋李先生自认为算是个画家,他画了很多画,人物、风景、还有想象中的场景,可惜没卖出过几幅。

李先生总在想:是自己画得不够好吗?以前他有幸参加过一次画展,他的画夹在很多画家的画之间,很多看画的人站在他的画前停留了很长时间,也会感叹一句:“这幅画画得不错,很有意境。

”可是最后看了画的署名后,最终没人买他的画,因为没人见过他的名字,于是没人确定他的画未来是否会增值。

从此再没有画室愿意为他展示画作,因为觉得他的画不会卖出的。

他在自己的绘画世界里坚持了两年,而后家人都劝他放弃这项事业。

李先生看着自己快要接近于零的存折,也决定放弃画画了,虽然放弃画画就像让自己放弃生命一样难受,但他还是决定选择明智的放弃了,他去电器公司做了名普通的业务员,过了一个月波澜不惊的生活后他病倒了,因为他的身心都被巨大的空虚笼罩着,是一种离开了自己狂爱生活像被抽走半条命似的空虚。

他有气无力地在床上躺着,沉沉地睡去。

突然他觉得自己的脑袋被什么砸了一下,于是他醒了,却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小了,而且在一个小学课堂里。

只听见老师严厉地对他说:“李云!你怎么又在课堂上睡着了!你知道这道题怎么做么?”虽然李先生震撼了好一会儿,但他渐渐反应过来自己穿越回了自己的小学时代,也就是说,他要重新从小学开始成长了。

记得小时候他不喜欢学习,只喜欢画画,但是老师从来不说他画得好,只说他玩物丧志,不务正业,一天不好好学习只知道画画,甚至连市里的画画比赛也不让他参加,反而推荐了画画一般,但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参加了比赛。

但既然时光重来了,李云不想让悲剧重演,他努力学习,成为了三好学生,虽然他不像从前那样业余时间画大量的画,但是老师还是马上发现了他在画画上的天赋,并对他说:“李云,你真了不起,不光学习好而且画画也很棒,你是我见过的最有出息的学生,最近市里有画画比赛,你代表咱们班参加吧。

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语文一诊试卷(附解析)

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语文一诊试卷(附解析)

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语文一诊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文学究竟在哪个时期开始“自觉”的?学者们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所持理由各不相同,相持不下,大多也能自圆其说。

有学者干脆声称“文学的自觉”是一个“伪命题”,根本不值得讨论。

笔者以为,“中国文学的自觉”不妨分解为“人的自觉”和“文体的自觉”两部分,两者互有联系,但不可混淆。

首先说“人的自觉”。

严格地说,只有“人的自觉”而不是“文学的自觉”。

文学只是人使用的一种工具,工具何来“自觉”?“文学的自觉”表述为“自觉的文学”更为恰当,“自觉”的主语永远是人而不是某种工具,正如一辆牛拉车不走,我们应该“鞭牛”而不是“鞭车”。

“自觉”是指主体在清醒意识和具有支配能力下的一种自由的和具有超越性的活动。

“自觉的文学”也是这样,创作者必须具备来自个体生命经验又超越个体生命经验的主体意识,在这种主体意识和充分的支配能力下创作出来的作品,是真情流露而非虚情假意,是超越一己之喜怒哀乐而具有推已及人的普适性和永恒性的。

同时,这些作品又广泛借鉴了前人的创作经验或教训,有着成熟的艺术技巧。

这样的作品,也就是历史上那些具有原创性和永恒价值的千古佳作。

有生命意识只是“自觉”的开端。

《古诗十九首》确实流露出较为强烈的生命意识,但基本上属于对生命的感伤、无奈,导向的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的及时行乐思想。

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说依靠酒精麻醉自己是“自觉”的。

文学中的生命主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伤感”主题,所表达的是对生命的迷惘、迷惑、感伤一类是“超越”主题,面对短暂而痛苦的人生,洞察到纷繁表象背后的永恒、自由与美好,从而超越了人类对自身生命的无能为力,这样的作品从“生命意识”角度说才称得上真正的自觉。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自觉的人”和“不自觉的人”。

“自觉”是个体生命的行为意识和内心体验。

那些最杰出的文学作品,绝大多数是创作主体在“自觉”的意识下创作出来的,它与时代没有必然关系,而是与创作主体的意识状态有关,因此不能笼统地说哪个历史时期“文学自觉”。

2021年成都市第十八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成都市第十八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成都市第十八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理学家张载之志堪称具有崇高的学术担当,然而“尊德性而道问学”的思想方法注定了理学家们没有也不可能“为万世开太平”。

理学的最大弊端就是虽有学术担当,也不乏人文情怀,却没有科学精神。

比如,理学家们将“天地”解释为尊卑等级关系,宇宙万物也都有尊卑等级,如天冠地履、星空列阵、大雁成行、羊羔跪乳等都反映尊卑等级,然后依据“天人合一”论证三纲五常符合“自然之理”。

这种缺失科学精神的“人文情怀”会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甚至造成了“以理杀人”的社会现象。

宋元之后,理学占据社会思想意识的统治地位,而中国古代文明却从鼎盛走向衰落。

在应对民族内争或外敌入侵方面,中原政权的统治者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与时俱进、改革变法、富国强兵的欲望、能力和进程都受到四书之学的严重抑制。

当西欧的精英们致力于创新文化、发展科学、变革社会的时候,中国的精英们却把“为往圣继绝学”“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当作“为万世开太平”的灵丹妙药,大大延误了中国的发展。

当下,有些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也是人文情怀有余、科学素养不足,研究中不注重证据,一些研究成果在形式逻辑上经不起分析,至于历史逻辑、辩证逻辑就更谈不上了。

正是由于缺乏科学素养,一些观点明显简单化,一些观点甚至可以说有害无益。

可见,缺失科学素养的人文情怀会带来很多问题。

近年来,学术界和学校一直强调人文情怀的培养、道德的培育,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如果只是强调道德教育、国学教育,而没有把培养科学素养摆在重要位置,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精神,那就会出现很多偏差。

就立人而言,立德无疑是最重要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德以及培养什么样的德。

科学素养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可以说,实事求是是人类一切优秀素养之本。

一个能将实事求是精神融入灵魂、植入骨髓的人,一般而言其道德情操、人文情怀和其他素养也不会差。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1届高三12月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1届高三12月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1届高三12月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022.12.12第Ⅰ卷(单项选择题,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逡巡/疏浚喋血/吐血帷幄/伪装臧否/否极泰来B.劲爆/痉挛刨除/刨冰涟漪/绮丽混浊/混水摸鱼C.绯闻/菲薄躯壳/贝壳拘泥/忸怩怨艾/方兴未艾D.揣摩/喘气卷曲/卷轴琳琅/稂莠当选/安步当车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殴打常春藤险相环生草菅人命B.煤炭高粱秆俯首帖耳各行其是C.批露圆舞曲嬉笑怒骂不假思考D.惊蛰敞蓬车绵里藏针一塌糊涂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基于小班化教学是现代训练改革的大势所趋,学校将制定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方案,乐观探究适合于小班化要求的教学模式。

B.由于假期光顾着玩了,我遗忘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开学时面对老师的拷问,我一问三不知,格外惭愧,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C.这家IT公司以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先进的经营理念为依托,亦步亦趋地紧跟世界信息产业进展潮流,创下了骄人的业绩。

D.家具市场产品鱼目混珠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网购平台上售卖仿冒家具也越来越多,有关部门有必要开放一轮彻查严打的行动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假如我们的作家动辄与市场接轨,轻易认为“卖书比写书重要”,怎么期望他们沉潜静思,写出具有独特思想和情怀的优秀作品来呢?B.老舍经典话剧《茶馆》将首次在我市艺术中心大剧院上演,这出由濮存昕等众多大腕共同演绎的话剧日前正在紧急的排练之中。

C.新生代农夫工除了关注工资待遇外,对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也更加重视,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他们将说“不”。

D.智能运动手环为用户利用智能技术供应人性化的便捷服务,并且依据消费者的生活习惯、操作习惯来满足其功能诉求和心理需求。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2021年成都市第十二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成都市第十二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成都市第十二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

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

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

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

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

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

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

如《孔乙己》。

《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

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

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

2021届成都市第十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届成都市第十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届成都市第十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静沈从文日头十分温暖,景象极其沉静,两个人一句话不说,望着远处。

小孩子快乐得如痴,女孩子似乎想到很远的一些别的东西。

他们是逃难来的,这地方并不是家乡,也不是所要到的地方。

母亲,大嫂,姐姐,姐姐的儿子北生,小丫头翠云。

一群人中,就只五岁大的北生是男子。

他们要去的地方被围困了,过上海或过南京的船车全已不能开行。

他们不能前行但又不能再回去,因此照妈妈的主张,就找寻了这样一间屋子权且居住下来,打发随来的兵士过宜昌,去信给北京同上海,等候各方面的回信。

爸爸是一个军部的军事代表。

哥哥也是个军官。

母亲原是一个多病的人,到此一月来各处还无回信,路费剩下来的已有限得很,身体原来就很坏,加之路上又十分辛苦,自然就更坏了。

想着母亲的病和一直没有消息的爸爸,岳珉的眼神落在了外面的河上。

河中有一只渡船,懒懒的搁在滩上。

常常半天还不见一个人过渡。

守渡船的人,这时正躺在大坪中大石块上睡觉。

那船在太阳下,灰白憔悴,也如十分无聊十分倦怠的样子,浮在水面上,慢慢的在微风里滑动。

“为什么这样清静?”女孩岳珉心里想着。

这时节,对河远处却正有制船工人,用钉锤敲打船舷,发出砰砰的声音。

还有卖针线飘乡的人,在对河小村镇上,摇动小鼓的声音。

声音不断的在空气中荡漾,正因为这些声音,却反而使人觉得更加分外寂静。

岳珉到房里去时,看到躺在床上的母亲,静静的如一个死人,很柔弱很安静的呼吸着,又瘦又狭的脸上,为一种疲劳忧愁所笼罩。

母亲像是已醒过一会儿了,一听到有人在房中走路,就睁开了眼睛。

望到母亲日益消瘦下去的脸,同那个小小的鼻子,女孩岳珉说:“妈,妈,天气好极了,晒楼上望到对河那小庵堂里桃花,今天已全开了。

”病人不说什么,微微的笑着。

“你咳嗽不好一点吗?”“好了好了,不要紧的,人不吃亏。

早上吃鱼,喉头稍稍有点火,不要紧的。

成都市2021级一诊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成都市2021级一诊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成都市2021级一诊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成都市2021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美好生活?是一种生活,要正确理解?美好生活?,首先需要正确理解?生活?。

一般来说,生活是人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是人生存发展的整个过程,既指人当下的生活,也包括人整个一生的全部生活。

因此,生活即人生,美好生活既指当下生活美好,也指一辈子生活美好,即美好人生。

这就是中国古典?五福?幸福观所表达的意思。

人的生活受家庭、社会等外在条件影响和制约,但其状况更直接取决于生活者自己的主观条件。

影响生活状况的主观条件包括许多方面,而其集中体现就是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人性察赋、环境影响和个人作为等因素交互作用所达到的人生境界。

它是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的标志,也是一个人会过什么样的生活、人生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人格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人生活得好坏来说至关重要。

有好的人格才会有好的作为,有好的作为才有高品格的生活,而这种高品格的生活才是真正意义的美好生活。

人格由观念、知识、能力、品质等主要个性心理特征构成,表现为一个人具有一致性、稳定性的总体个性特征和完整精神面貌。

人格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社会环境、教育、个人修为等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人性现实化的结果。

人格是判断一个人及其生活的内在根据,而判断的标准则是人格对人性实现的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