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策略的分类和介绍
翻译目的论及其翻译策略

从以上分析可见,翻译目的论在传记文学翻译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传记文学 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播和历史的传承。为了使目标读者 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原作,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历史背景、文化差异、语 言表达特点等各个方面,根据翻译目的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技巧。
总结来说,传记文学翻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通过正确的翻译策略和 技巧,我们可以成功地将原作呈现在目标读者面前。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 传记文学的翻译不仅要注重语言的准确转换,更要文化的传播和历史的传承。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译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 传记文学翻译的挑战。
四、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翻译目的 论与翻译策略
在实践中,运用翻译目的论与翻译策略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翻译的目的和目标受众:在接受翻译任务前,需要对翻译的目的和目 标受众进行深入了解。这有助于确定合适的翻译策略和表达方式。
2、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了解 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以便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同时,能够 适当地处理文化差异和语言表达问题。
3、简洁明了:广告翻译应力求简洁明了,突出核心信息,避免冗长和复杂的 表达。在语言上要追求精炼、生动、形象,以便目标读者易于理解和记忆。
4、跨文化交流:在广告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跨文化交流的因素。对于不 同文化背景的目标读者,要善于运用文化元素和语言表达方式,以实现广告信 息的有效传播。同时,要注意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确保广告翻译的准确性和 恰当性。
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技巧的应用同样重要。词汇选择是翻译中一个关键的技 巧。对于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词汇,译者需要在目标语言中找到相 应的表达,以便目标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原作的含义。此外,语法的运用和修辞 手法的处理也是传记文学翻译中需要注意的技巧。译者的修辞手法应该尽可能 贴切地传达原作者的情感和意图,使目标读者能够感受到原作的魅力。
外国文学翻译的方法和策略

外国文学翻译的方法和策略翻译是文学创作和传播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文学作品因其语言的局限性,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流传。
而翻译可以减少这种局限性,使得文学作品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被更多的人阅读和欣赏。
外国文学翻译涉及到不同的语言、文化、身份和经验等多个层面,因此翻译者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来完成翻译工作。
本篇文章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外国文学翻译的方法和策略。
一、理解原著翻译的第一步是理解原著。
翻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著的语言、文化和文学背景,掌握原著中的主题、人物、情节和语境。
只有通过深入理解,翻译才能准确地传达原著的核心思想和情感。
因此,翻译者需要花费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对原著进行仔细的研读和分析。
二、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非常重要。
翻译策略是指翻译者在翻译时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有时翻译策略的选择甚至会影响到翻译的效果。
例如,中文和英文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翻译英文小说时,有些翻译者会采用意译的方法,对原著进行部分重构,使其更符合汉语的语言特点。
而有些翻译者则更注重保持原著的风格和原汁原味,采用直译的方式。
这些都是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注重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表达效果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至关重要。
翻译者需要考虑如何将原著中的语言形式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使其在翻译后依然能够传达出原著的情感与思想。
例如,中文和英文都有不同的修辞手法,而文学作品中经常运用修辞手法来营造特定的感觉和情感。
翻译者需要仔细地考虑如何将原著中的修辞手法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并确保在翻译后依然能够传达出原著中的情感和思想。
四、考虑文化和背景因素翻译不仅涉及到语言的翻译,还涉及到文化和背景因素的翻译。
因为不同的文化和背景因素会影响到文学作品的含义和情感。
例如,在翻译一篇关于围棋的文学作品时,翻译者需要了解围棋在原著所在的文化中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才能准确地传达出原著中的思想和感受。
翻译策略有哪些

翻译策略有哪些翻译策略是翻译教材和翻译教学中必须研究探讨的内容。
通过研究翻译策略的构成,分析并归纳现有的翻译策略,根据历史积淀、理论渊源和实践指向,研究专家将翻译策略分为三类,即:直译与意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
翻译策略是指翻译过程中的思路、途径、方式和程序。
翻译策略是一个舶来词,我国译坛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的。
1.直译与意译一直以来,直译与意译都是翻译讨论的中心话题。
在我国直译、意译和音译古已有之。
直译与意译之争和关于音译的讨论贯穿于中外翻译史。
现在主张直译的人一般也不完全以逐词对译或照搬原文结构。
直译可允许改动词序、改变词类在通顺达意的原则下照顾到原文的结构形式。
巴尔胡达罗夫认为逐词翻译的直译,是“层次偏低的翻译”而只有“必要的和足够层次的翻译”才能“传达不变内容并遵循译语的规范”。
“层次”是指作为翻译单位的语言等级体系中词、词组、句子之类的层次。
卡特福德认为,直译是介于意译和逐字翻译之间的一种译法。
“它可能始于逐字翻译但为恪守译文的语法规则而有所变化(如补充额外的词语、变换任何一‘级’的结构等)并过渡到以意群或句子成分为单位进行翻译。
”直译的优点是:在吸收外来有益的新因素、在反映异国客观存在的事物和情调上比意译更能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
但在表达形式上无须另辟蹊径即可达到忠实于原文内容的时候译者自然采用直译。
直译作为一种翻译策略常见用于以下领域的翻译:(1)用于翻译科技资料;(2)用于外语教学,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结构的差异;(3)也用于文学翻译,Nabokov 是文学翻译中直译的高手,在他看来,“只有直译才是真正的翻译”。
到了十九世纪初,很多作家倾向于意译,即译其神韵而不是译字母;译意义而不是译词汇;译信息而不是译形式;译事实而不是译方式。
意译法有以下特点:(1)以目的语为导向;(2)用规范的目的语语言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3)注重译文的自然流畅,不一定保留原文的结构及修辞手段。
论翻译策略及其应用

要点三
语序的调整
在法律翻译中,有时需要将原文中的 语序进行调整,以符合目标语言的习 惯用法。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 法规则和习惯用法进行调整,以确保 翻译的可读性和专业性。
06
结论
翻译策略研究的意义与实践价值
翻译策略研究的理论意义
对翻译策略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翻译过程 和规律的理解,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翻译理 论体系。
长句子的处理
科技文献中,长句子是比较多见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句子的结构和语序,确保翻 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图表和数据的翻译
科技文献中往往包含着图表和数据。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了解图表和数据的含义,并准确 地翻译它们,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法律翻译中的翻译策略应用
要点一
符合法律语境的用词
要点二
翻译策略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意义
翻译策略的发展趋势
随着语言学、文化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翻译策略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如跨文化交际翻译策略的应用 等。
翻译策略的研究意义
研究翻译策略有助于深入了解翻译过程和规律,提高翻译实践水平和质量,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02
翻译策略在语言层面的应用
直译与意译
直译
利用语言学、翻译学等规则进行翻译,但需 要人工干预和修正。
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
利用语料库进行语言模型训练和翻译模型构建,提 高自动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神经网络机器翻译
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语言表示和翻译,提 高翻译的语义理解和自然语言生成能力。
语料库与翻译策略的应用
01
平行语料库
提供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对应语 境和表达方式,帮助译者选择合 适的翻译策略。
利用术语管理系统规范专业领 域的翻译,确保术语的一致性 和准确性。
浅谈汉译英的策略及方法

浅谈汉译英的策略及方法汉译英是翻译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因为中英文化差异极大,所以在翻译汉语时需要特别注意翻译策略和方法,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因此,在对汉译英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浅谈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些有关中英文化的特点。
中华文化是以文化纵深为特点的,强调最大限度的传统和天地人和谐。
英语文化则是以科技进步和国际化为特点的,注重实用性和现代化程度。
而在中英文化差异下,如何制定翻译策略和方法呢?以下从词汇、语法、语义和风格几个方面浅谈一下。
1. 词汇翻译策略和方法中文是一种高度象征化的语言,具有丰富的比喻和隐喻。
英语则是一种高度解释性的语言,偏好使用具体地理性词汇。
要想成功翻译中文,则需要强调原文的比喻和隐喻,同时建立准确的对应关系。
当涉及到中文词汇翻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翻译词汇的联系由于中英文的语言结构和语法形式不同,在词汇翻译时需要建立翻译词汇的联系。
比如,中文诗歌中经常使用的抒情和豪放的词汇与英文中的文雅和客观的词汇相差甚远。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应该关注中英文之间的文化差异,并尽可能保留原文的美感。
(2)识别主旨中文中有许多可以表达多重含义的词语,这使得对其翻译更加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人员应当识别主旨,在翻译时使用最适宜的词语来传达原文的含义。
(3)理解字面意思中文中有很多成语、俗语和谚语,这些常常无法直接翻译,需要理解字面意思。
翻译人员应在尊重原文的同时,尽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表达。
汉语的语法和英语的语法不同,因此在翻译时需要灵活运用语法翻译策略和方法。
以下是几点建议:(1)使用情态动词英语中的情态动词(如can、should、may等)可以表达命令、建议或可能性等含义,翻译人员可以使用这些词语来翻译汉语中的语气。
(2)调整语序英语中采用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而汉语中的语序则是主语+宾语+谓语。
在翻译中需要根据语境和句子结构调整语序,以便于传达原文的意思。
(3)保留语法结构中文和英文的语法结构不同,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尽可能地保留语法结构,在表达策略和方法时更为重要。
英语翻译的技巧与策略

英语翻译的技巧与策略说到英语翻译,其实基本上所有人在拿到英文内容的材料,会都有意识无意识的翻译英文内容,英文要完全理解掌握获取材料信息是需要语言传递和转化的,下面就和大家分享英语翻译的技巧与策略,来欣赏一下吧。
英语翻译的技巧与策略最基础的理解,也就是说要理解句子中的词汇、短语。
然后体验表达,表达是理解的结果。
影响表达的因素有译者对英语原文理解的深度、译者自身汉语修养的程度、译者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掌握程度,译者尽量摆脱原文束缚。
最后为了避免错误,仔细校对、检查。
这步要求比照英语原文和汉语译文检查句子是否准确、通顺。
1、特殊词汇短语需要切分翻译短语分译是指把原文中的一个短语分译成一个句子。
名词短语、分词短语、介词短语等有时都可以分译成句。
例如:These cheer little trams, date back to1873,chug and swai up the tower hill with bell ring and people hang from ever opening.这些令人欢快的小缆车建于1873年,嘎嚓嘎嚓摇摆爬上高耸的山峦。
车上铃儿叮当作响,每个窗口都是人。
介词短语分译)2、语言顺序特殊的调整句式顺序法词序调整法的英语inversion一词,不能译成“倒译”、“倒译法”或“颠倒词序”之类,否则容易和语法中的“倒装”概念相混淆。
inversion作为一种翻译技巧,其意思为:翻译时对词序作必要或必不可少的改变,并不只是纯粹的颠倒词序或倒装。
Americans do not like to be called materialistic because they feel that this unfairly accuses them of loving only material things and of having no religious values.美国人不喜欢被称为物质主义者, 因为他们认为指控他们只重物质利益, 没有宗教价值观是不公正的。
翻译实践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

翻译实践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
异化和归化是翻译实践中常用的策略,用来处理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
间的文化差异。
异化策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保留原文中的文化特色和表现形式,
不过度适应目标语言的习惯和规范。
通过异化策略,译者试图呈现源语言
文化的特点和风格,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原文的独特韵味。
这种策略常见
于翻译文学作品,例如保留原文的地名、人名、习俗等。
但是,过度使用
异化策略可能导致目标语言读者难以理解或感受到源语言文化的真实性。
归化策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将源语言的表达方式适应目标语言的习惯
和规范。
通过归化策略,译者试图让读者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翻译文本,以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
这种策略常见于商务翻译、科技翻译等领域,目的是使翻译结果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习惯和口味。
然而,过度使用归
化策略可能导致原文的独特之处和文化内涵丧失。
在实践中,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异化和归化策略。
在保证
准确传达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应适当考虑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以及文
化差异对翻译结果的影响。
同时,译者还需要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跨文
化交际能力,以便更好地处理异化与归化之间的平衡关系。
翻译策略的种类及选用

文化教育 IIl
翻译 策 略 的种 类及选 用
王 妍
( 枣庄学院外国语 系, 山东 枣庄 2 70 ) 7 0 0
摘 要: 近年来, 翻译界对翻译的研 究越 来越趋向于把其放在文化 交流和融合的 总体环境 中进行研究。文化与翻译之 间的关系密切 但 文化 对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翻译 的制约表现在影响译 者对翻译 策略 的选择 。对翻译 中的文化 因素存在 两种不 同处理方法即主要 以源语文化 为归宿和主要 以 目 的语文化为 归 宿, 因此译者的翻译 策略 大致可分 为异化与归化 。译者在翻译 中选择哪种策略 , 了受到译者 自身的翻译 目的、 除 思维模 式、 值观 念 文化 态度等 因 价
、
素影响外 , 还受到作者、 读者等 因素影响。 关 键 词 : 译 策略 : 翻 归化 : 化 异 l翻译策略 的种类: 异化翻译与归化 翻译 早在 1 1 8 3年, 德国古 典语言学家 、 翻译理 论家施莱尔马赫在《 论翻译的方法> 中提 出翻译 途径有两种,一种是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 者去接近者;另一种是让读者安居不动而 引导 作者去接近读 者【 文中施莱尔 马赫只是描述 了 I l 。 两种方法, 并未对之冠 以名称 。19 年, 国翻 95 美 译理论 家韦努 蒂O w ec V n t在其 《 a l eu ) le i 译者 的 隐形 ) h r s t ' Iv i l ) 书 中. ( eTa l o s n ib i - T n a r s it y 将上 述 两 种 方 法 明 确 为 “ 化 法 ”f egin 异 (rlnz g o i m t呻 和“ eh 归化 法”dmet an ehd ̄ (o sct g m to )。概 i i 括而言, 异化法 以源语或原 文作 者为归宿. 要求 译者偏 离本 土主流 价值观 , 留原文的语言和 保 文化差 异, 而归化法则 以 目的语或译 文读 者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策略的分类和介绍
引言
一般的翻译教材在讨论翻译问题时,都离不开讨论翻译方法与技巧。
我国在八十年代初出版的统编翻译教程(即张培基等编著的教程),主要是讲述常用的翻译方法与技巧,其中包括:词义的选择、引伸和褒贬;词类转译法;增词法;重复法;省略法;正反、反正表达法,分句、合句法;被动语态的译法;名词从句的译法;定语从句的译法;状语从句的译法;长句的译法,和习语、拟声词、外来词语等特别语词的译法等。
九十年代出版的翻译教程也基本上沿用这些方法与技巧,或在此基础上有些改进,例如,柯平编著的《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除了提出与张培基教程大同小异的方法外,还提出了变通和补偿手段:加注、增益、视点转换、具体化、概略化、释义、归化和回译。
( )
性”
关于直译之争持续了几个世纪,赞同者坚定不移,反对者(也即意译的赞同者)坚持已见,互不让步。
其实,英文和中文“直译”的定义都不是十分确定,既可指逐词译 ( ),也包括逐句译()。
直译作为一种翻译策略常见用于以下领域的翻译:()用于翻译科技资料;()用于外语教学,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结构的差异;()也用于文学翻译,是文学翻译中直译的高手,在他看来,“只有直译才是真正的翻译”(见)。
然而,在现代文学译者中,赞同直译的人为数不多,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所说,“因为没有哪两种语言是完全相同的,无论是符号所指的意义或语言符号的排列方式都会有差异。
可以说,语际之间没有绝对的一致。
因而,也就没有绝对准确的翻译”(:)。
八十年代初,张培基等学者在当时的统编教材《英汉翻译教程》中这样下定义:“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
但直译不是死译或硬译。
……应当指出,在能够确切地表达原作思想内容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直译法显然有其可取之处。
直译法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亦即鲁迅所说的保持‘异国情调’和‘洋气’,另一方面又有助于不断从外国引进一些新鲜、生动的词语、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使我们的祖国语言变得日益丰富、完善、精密”(张培基等:)。
九十年代出版的翻译教程,对直译又有了不同的阐释:“直译指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原作的语言形式、包括用词、句子结构、比喻手段等等,同时要求语言流畅易懂”(范仲英:)。
一般说来,采用直译所产生的译文看起来肯定有翻译的痕迹,读起来也不是那么通顺。
如
() ’
原文玩了个文字游戏,很风趣,凡是了解艾尔弗雷德·希契科克曾导演的读者,看到这句话时,大概都会忍俊不禁。
但是这样的文字游戏却造成翻译上的极大困难,如直译成“艾尔弗雷德·希契科克使一位淑女失踪”,其意思就会与原文相悖。
王先生采用意译的方法,表达了原文的一层意义,说明了一个事实,可惜其双头语的形式消失了,原文的风趣味道也完全丧失了。
对此,王先生深有感触地说,“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性,都有自己独有的声音、文学、修辞手法和社会习惯,这是无法移植的。
古书说,‘橘逾淮而北为枳’。
橘子好吃,枳可是酸苦的。
翻译正是如此。
一篇好文章,翻译过来往往读不得。
你可以把大意译出,可是原文那些音乐和形象性,原作者那些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你会丢了一大半”(王宗炎:)。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是(英国翻译理论家)提出的两种翻译模式之一,其目的是“在目的语语言结构和语义许可的范围内,把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意思准确地再现出来( )。
语义翻译重视的是原文的形式和原作者的原意,而不是目的语语境及其表达方式,更不是要把译文变为目的语文化情境中之物。
由于语义翻译把原文的一词一句视为神圣,因此有时会产生前后矛盾、语义含糊甚至是错误的译文。
语义翻译通常适用于文学、科技文献和其他视原文语言与内容同等重要的语篇体裁。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本人也认为,语义翻译并非一种完美的翻译模式,而是与交际翻译模式一样,在翻译实践措施中处于编译与逐行译之间的“中庸之道” ( : ),( : )。
(见图一)
图一: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 )
直译
原文基础,坚守在源语文化的阵地之中,只是解释原文的涵义,帮助目的语读者理解文本的意思。
交际翻译强调的是译文的“效果”;而语义翻译强调的是保持原文的“内容”。
纽马克(: ;)曾列举两个例子说明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差别(中文是本书作者加):
原文语义翻译交际翻译
()! () . !
é! () . !
() ! . () ! ()
湿油漆!油漆未干。
小心油漆!
析:例,如果用语义翻译,把德语原文译为“那条狗咬人。
”;法语原文则变为“凶狗。
”。
这两则译文都成了陈述句,为读者提供信息。
而用交际翻译法,把两者都译为“小心恶狗!”,译文成了命令句,有警告的作用。
例是一条告示,德语版本看来是采用了语义翻译法。
英、德两个版本都只为读者受众提供信息,告诉人们“油漆未干”。
法语版本没有按照英语原文的形式,而是用交际翻译法传递了此告示的功能,即请人们要小心油漆。
交际翻译所产生的译文通常是通顺易懂,清晰直接,规范自然,符合特定的语域范畴。
交际翻译常常是“欠额翻译”。
换句话说,即使翻译难度较大的语篇,交际翻译也会较多地使用通用的词汇。
语义翻译所产生的译文通常比较复杂、累赘、罗嗦和过于详尽。
译者尽
“隐匿性”使译文自然而然地归化于目的语文化而不被读者发觉(:)。
归化翻译法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谨慎地选择适合于归化翻译的文本;()有意识地采取一种自然流畅的目的语文体;()把译文调整成目的语篇体裁;()插入解释性资料;()删去原文中的实观材料;()调协译文和原文中的观念与特征。
指出,归化翻译法是英美文化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翻译策略。
这种策略与该文化社会和其他文化社会的非对称文学关系相一致。
由于归化翻译法流行于英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因此有必要有意识地选择其他翻译策略,以挑战其统治地位。
以下分析一个归化翻译的例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从希腊译本回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析:原文是霍金(. )的《时间简史》,属于科普著作,阅读对象为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读者。
其文本类型和读者类型决定了其语言特点是朴实明了,不带太多的修饰成分。
译文(希腊语)的目的读者显然是少年儿童,译者根据目的语的文化背景,采用了归化翻译法,对译文进行了特殊的处理:()采用了形象替代法,套用了少年儿童熟悉的“”(《爱丽丝游记》)故事中的人物来讲原文中的故事。
爱丽丝()是一个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强、爱思考的女孩子,译者用她来代替原文中的科学家,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更加有吸引力。
《爱丽丝游记》中有一段是讲爱丽丝与一个扑克王国的故事,而这个王国中最主要的人物就是皇
结语
.
[] , . . ’ – . : .
[] 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罗新璋(主编),,《翻译论集》。
北京:商务印书馆。
[] 王宗炎,,辨义为翻译之本。
《翻译通讯》第四期。
[] 杨自俭主编,,《翻译新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 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张美芳,,《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