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与为政修身》练习题
论语复习及训练之为政以德

论语复习及训练之为政以德————————————————————————————————作者:————————————————————————————————日期:2第一课为政以德二、本节内容●1、孔子以德为政主张包含以下具体内容:①德治、礼治百姓②富民、教民思想(先富后教)③诚信爱民,诚信为先④节用爱人,使民以时⑤反对横征暴敛,主张仁义治国⑥使民富足,藏富于民⑦正己修身,以身作则⑧反对战争,重视礼乐仁义教化⑨举贤任能⑩以民为本●2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他坚持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但他的主张却被当时的人们视为迂腐。
你怎么理解孔子的这种坚持?请简述之。
——在历史进步与道德堕落的二律背反中,孔子毅然选择了以道德作为评价社会的价值准则。
从现象上来看,孔子是文化保守主义者,但他的真正目的是追求建立道德至上的理想社会。
在孔子学说保守的现象后面,包含着对人类永恒精神的追求。
●3、孔子为什么反对季氏攻打颛臾?——孔子的理由有三:一是颛臾是先王封国,不可伐;二是颛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三是颛臾乃社稷之臣,不当伐。
第一点是从历史上讲的,第二点是从地理上讲的,第三点是从政治地位上讲的。
●4、古代儒家主张以德治国,现代社会更强调依法治国。
治国应以“德”为重还是以“法”为重?请结合《论语》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
不断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而生产的发展是以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前提的。
实行“依法治国”正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一项重要举措。
德治是实行法治的根本保证。
(1)从两者实质看,并不互相排斥,而是互相兼容、联系的。
(2)从具体内容看,法律中有道德,有的法律本身以道德判断为基础;而道德中也有守法、执法的内容。
(3)从历史和实际看,我国经过了人治——加强法制——法治——法治、德治的结合的过程。
老子论语今读考试题目及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30,共 60.0 分)1孔子在《论语》里有云:“吾道一以贯之。
”这句话中“一”指的是:()2.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2“知常容,容乃公”中“容”的意思是:()2.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3“孔子思想的合理性,不是形式逻辑的合理性,而是具体生命中的理性所展开的合理性。
”出自()之口。
2.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4“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中“谷神”指:()2.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5“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的《和董传留别》。
2.0分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6“小人之言鲜浓柔则,务于可人。
”这句话与下列那句话意思相近:()2.0分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7“山梁雌雉,时哉时哉”这句话的关键词是:()2.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8下列哪项不是西周的封建制度:()2.0分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9“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中“复”的意思是:()2.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10“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是()针对信而言。
2.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11“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指的是《诗经》中的:()2.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2在孟子看来“圣之时者”是:()2.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3成语“愚不可及”出自论语。
()2.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14“子四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这句话中“意”的意思是:()2.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15《道德经》里“曲则全,枉则直”中“枉”的意思是:()2.0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16下列哪章被称为“道论之纲”:()2.0分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17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这句话向君子提出三点要求不包括()。
2.0分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18下列哪句话告诫我们要想成大事需从小事做起:()2.0分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19老子认为做好的管理者是:()2.0分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20“是可忍,孰不可忍。
为政以德(复习)..

⑨风行草偃: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旧时比喻用仁德感 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风行,风吹过。偃,倒伏。
⑩化若偃草: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草倒一般 。偃草,草被风吹倒。
思考:2.3章提出哪两种治理百姓的方法? 孔子认为哪一种更好?
• 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法治、礼治。 • 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 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 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 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治的特点。 • 但也应认识到: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了道 德,却忽视了刑政、法治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 • • • • • • • • • • 一、通假字(4) 1.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拱) 2.道之以政(导) 3.道千乘之国(导) 4.无乃尔是过与(欤) 二、词类活用(10) 1.足食,足兵(使动用法) 2.富之(使动用法) 3.于斯三者何先(形作动) 4.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使动用法) 5.如杀无道,以就有道(形作名) 6.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名作动) 7.举善而教不能(形作名)
• (1)从两者实质看,并不互相排斥,而是互相兼容、联系的。 “法治”属于政治建设,是规范人们行为准则的强制性的“外 律”、“他律”,其主要功能是“惩恶”,对道德建设有引导 作用,也是道德建设的保证,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养成有培养和 引导作用。“德治”属于思想建设,是规范人们行为准则、自 觉遵守社会秩序的“内律”、“自律”,其主要功能是“扬 善”,它是立法的基础,是保证和调节各行各业人们生活、工 作的重要因素,它可以解决许多法律无法解决的问题,它可以 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 • (2)从具体内容看,法律中有道德,有的法律本身以道德判 断为基础;而道德中也有守法、执法的内容。 • (3)从历史和实际看,我国经过了人治——加强法制——法 治——法治、德治的结合的过程。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新 的道德体系正在建设和形成,提倡德治尤为必要。古代的“德 治”是建立在“人治”基础上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 “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别。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 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与民主、法治是不兼容 的。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 (包括统治者与百姓)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这种做法 还是有其积极的意义,对今天也有借鉴作用,值得研究总结。
论语问答

论语问答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仁者爱人‛或‚仁‛)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被誉为什么?(圣人)3、孔子的弟子约有多少人?( B )A、二千 B、三千 C、四千 D、五千4、‚君子惠而不费‛下面四句是什么?(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5、孔子认为生活的最高原则是什么?(仁)6、‚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试问是哪五者?(恭、宽、信、敏、惠)7、‚匹夫不可夺志也‛上面一句是什么?(三军可夺帅也)8、对于富贵,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取之以义)9、孔子提倡哪两种教学方法?(学思结合温故知新)10、孔子十五岁开始立志于学,到了三十岁左右,通晓‚六艺‛,试问哪‚六艺‛?(《书》《诗》《易》《春秋》《礼》《乐》)11、说出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至少三个。
(仁、义、礼、智、信、勇)12、孔子弟子中贤达者多少?(七十二)13、‚君子成人之美‛后一句是?(不成人之恶)14、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仁政)15、孔子的消极思想是什么?(忠君尊王)16、孔子被封为什么王?(B)A、文惠王B、文宣王17、孔子名什么?孔子字什么?(丘,仲尼)18、孔鲤是孔子的第几个儿子?(A)A、第一个 B、第二个C、第三个D、第四个19、孔子首创了什么教育?(B)A、贵族教育 B平民教育 C、素质教育2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各是什么意思?(愤:想弄明白而弄不明白。
悱:想说而说不出来)21、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下列哪一位?(C)A、子路 B曾皙 C、颜回 D、公西华22、哪一年是孔子诞辰2555周年?(D)23、孔子的生日是哪一天?(9月28日)24、儒家讲人生过程有八个过程,也称‚八条目‛,请至少讲出三条。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5、‚六十而耳顺‛‚耳顺‛是什么意思?(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蜚。
26、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多少年?(14年)27、孔子的母亲的名字是什么?(颜征在)28、现存《论语》共多少篇?(B)A、19 B、20 C、25 D、28 29、孔子在何处设教?(A)A、杏坛 B、桃坛 C、梨坛 D、田园30、孔子把什么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仁、义)31、孔子整理、编订了哪些古代典籍?(《诗》《书》《礼》《易》《乐》《春秋》)32、孔子的思想什么时候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汉朝以后)33、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什么?(国老)34、下列三项中,哪项与孔子无关?( A )A、孔杯 B、孔林 C孔道(注:孔杯:兄弟的代称。
第12课 《论语十二章》(分层作业)(原卷版)

第12课 《论语》十二章【名句默写】1.(12分)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
(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 ”来表示。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
(6)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
【课内阅读】(12分)(23-24七年级上·安徽黄山·期中)阅读《论语》,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⑤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2.(4分)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说:(2)人不知而不愠.愠:(3)传.不习乎传:(4)博学而笃.志笃:3.(2分)翻译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2分)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传/不习乎C.可以为/师矣D.择其善者/而从之5.(4分)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
(18分)(20-21七年级上·江苏常州·期中)阅读《论语》,回答问题。
论语的期末试题及答案

论语的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论语》的作者?A. 孔子B. 孟子C. 墨子D. 老子答案:A2. 《论语》共有多少篇?A. 15篇B. 20篇C. 25篇D. 30篇答案:B3. 孔子的弟子们将《论语》中的言论整理为一部书是在哪个历史时期?A. 春秋战国时期B. 三国时期C. 南北朝时期D. 秦朝时期答案:A4. 以下哪个不是《论语》中的一本?A. 《为政》B. 《乡党》C. 《公冶长》D. 《颜渊》答案:B5. 孔子是哪个国家的思想家?A. 中国B. 印度C. 日本D. 希腊答案:A第二部分:填空题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一章。
2.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是《论语·学而》的第一句话。
3. 孔子的学说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三部分:简答题1. 简要介绍《论语》的内容和影响。
答案:《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包括孔子的学说、行为准则以及对于君臣、父子、朋友关系等的论述。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对于中国的政治、伦理、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答案:孔子的核心思想包括“仁”,即人际关系的和谐与道德情操的高尚,以及“礼”,即一种规范行为的制度与仪式。
他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道义的精神境界。
3. 《论语》中的哪些故事和格言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答案:例如,《论语·述而》中的故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永远保持学习和谦卑的心态,不断从他人身上学习和进步。
这个故事使我认识到,无论是什么环境下,我们都应该保持谦虚与学习的态度,不自满或自负。
4. 孔子的教诲在当代社会有何意义?答案:孔子的教诲强调了道德、礼仪、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重要性。
在当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着道德沦丧、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等问题,而孔子的教诲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学习和应用孔子的教诲,我们可以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做出贡献。
高中语文选修上册《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有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上册《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有答案)1.《论语·学而》篇中提到,曾子每日“三省吾身”,在此孔子又提出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修养方法。
两者的“省”有什么不同?答:曾子的“三省吾身”注重内在的感悟。
而孔子在这里提出的方法是由外而内的,“见贤思齐焉”实际上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以正面形象作指引;“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即以反面教材为镜,不重蹈覆辙。
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这样做避免了独坐枯思可能带来的疲倦和迷茫,从而使自省变得生动和活泼起来。
2.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该章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答:比喻论证。
这句话用了两个比喻,来说明做人、做学问、做事情要靠自己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第一个比喻是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成功了,如果这时候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其咎在己);第二个比喻是填平洼地,即使只是刚刚倒下第一筐土,有志于前进,也是我自己前进的(进益在己)。
孔子强调,人与人境遇不同、机会不等、时运有别,但个人的主观努力决定自己的一生。
3.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在这段对话中,孔子认为“礼”与“仁”具有怎样的关系?答:“仁”是内在的道德观念,“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礼”以“仁”为基础,“仁”用“礼”来维护。
人们的言语和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
4.怎样正确理解孔子的“恕”的内涵?我们从中可以悟出怎样的为人处世的人生道理?答:①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而“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它在根本上与“仁”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仁”的实践原则。
②人活于世,要学会相互理解,要设身处地地看待问题,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只有多替别人考虑,别人才会把你的事情放在心上。
《论语》名著导读 (答案版)

《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测试题一、填空题:1、孔子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
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3000)人,身通六艺者(72)人。
2、《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宋儒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3、《论语》中能统率全书的词是(仁),一共出现了104次。
4、孔子在谈自己的生平时,曾说过:“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主张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从治学的角度看,孔子主张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和②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
7、《论语》中孔子强调的学习规律(温故而知新)8、孔子强调的学习方法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9、孔子强调的品德修养: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二、判断题:1、《论语》每章的篇名都取第一句话的开头两个字。
(√)2、《论语》是先秦儒家语录体典籍,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在孔子生前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共二十篇。
(×孔子死后)3、孔子年轻时曾经做过“委吏”与“乘田”,这两个官职分别是“管理牲畜”和“管理粮仓”的。
鲁定公时,曾担任司寇(主管司法)。
(×分别是“管理粮仓”和“管理牲畜”的)4、《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删修,用“春秋笔法”成就了其儒家经典的地位,而春秋也便以此命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思想与为政修身》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体现了孔子()的思想。
A.礼
B.义
C.政、刑
D.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体现了孔子“政、刑”的思想。
2.孔林属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至圣林,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坐落于()。
A.北京
B.山东曲阜
C.河南信阳
D.福州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孔林属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至圣林,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坐落于山东曲阜。
3.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
A.“直”
B.“礼”
C.“义”
D.“法”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
4.“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是孔子作品()中的内容。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是孔子作品《大学》中的内容。
5.孔子()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为政以德”
B.“天下为公”
C.“有教无类”
D.“安贫乐道”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的名言。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名言。
7.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
A.“礼”与“仁”
B.“礼”与“道”
C.“法”与“仁”
D.“礼”与“直”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
8.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体现了孔子()的思想。
A.“仁”
B.“道”
C.“义”
D.“礼”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
9.孔子是()学派的创始人。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0.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A.春秋末期鲁国人
B.战国人
C.秦朝人
D.东汉人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春秋末期鲁国人。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孔子名言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D.“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D选项是战国时期庄子的名言。
2.属于孔子政治思想的内容的是()。
A.为政以德
B.天下为公
C.有教无类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为政以德”、“天下为公”属于是孔子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3.以下属于儒家思想的有()。
A.仁者爱人
B.有教无类
C.天人感应
D.依法办事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仁者爱人、有教无类、天人感应等都属于是儒家思想。
4.以下属于孔子语录的内容有()。
A.“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B.“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C.“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以上选项均属于孔子语录。
5.属于孔子的人生观念的有()。
A.安贫乐道
B.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C.直道而行
D.法不阿贵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安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直道而行,这些均属于是孔子的人生观念,而法不阿贵是韩非子的观念。
6.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有()。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为政以德
D.重义轻利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7.“六经”的内容包括()。
A.《诗经》
B.《尚书》
C.《礼仪》
D.《春秋》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六经”的内容包括《诗经》、《尚书》、《礼仪》、《春秋》、《周易》、《乐经》。
8.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
A.大思想家
B.大教育家
C.军事家
D.音乐家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9.孔子的主要思想包括()。
A.仁
B.义
C.礼
D.信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孔子的主要思想包括仁、义、礼、信等。
10.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包括()。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董仲舒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儒家的思想代表人物主要包括孔子、孟子、董仲舒。
三、判断题
1.孔子主张旅游,提倡佚游。
()
【正确答案】错
【答案解析】孔子主张旅游要健康有度,反对佚游。
2.孔子一生游历丰富。
他从漫长的旅游生涯中悟出精辟的人生哲理,并形成对旅游的独特见解。
()
【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孔子一生游历丰富。
他从漫长的旅游生涯中悟出精辟的人生哲理,并形成对旅游的独特见解。
3.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4.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居于统治地位,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
()
【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居于统治地位,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
5.《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
()
【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
6.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不但要重视根据,而且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他竭力反对那些狂妄不直的人。
()
【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不但要重视根据,而且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他竭力反对那些狂妄不直的人。
7.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8.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礼”与“仁”。
()
【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礼”与“仁”。
9.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0.孔子被后世尊为“太上老君”。
()
【正确答案】错
【答案解析】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