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的分级与分类

合集下载

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室性早搏(或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指在窦房结冲动尚未抵达心室之前,由心室中的任何一个部位或室间隔的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电冲动引起心室的除极。

病因病理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均可发生室早。

正常人发生室早的机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心肌炎、缺血、缺氧、麻醉、手术和左室假腱索等均可使心肌受到机械、电、化学性刺激而发生室早。

洋地黄、奎尼丁、三环抗抑郁药中毒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之前常先有室早出现。

电解质紊乱、精神不安、过量烟、酒、咖啡亦能诱发室早。

室早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与二尖瓣脱垂病人。

疾病分类(1)良性室性早搏:指经各种检查找不到心脏病证据的室性早搏,临床十分常见,对健康不产生太大影响。

大量饮酒、吸烟、喝浓茶、咖啡、着急、紧张、睡眠不好等可诱发。

治疗上可选用安定,心率快时选用倍他乐克。

不主张用太多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免发生较严重的副作用。

(2)有预后意义的室性早搏:是指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出现的室性早搏,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和心肌病。

除了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外,还应针对以下诱发原因进行治疗,如心肌缺血、心衰、低血钾、低血镁等。

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

类似电梯快速升降的失重感或代偿间歇后有力的心脏搏动,有时会有心前区重击感及头晕等感觉。

如果触发其它快速性心律失常则可出现黑蒙及晕厥症状。

听诊时,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较长的停歇,仅能听到第一心音,第二心音微弱,或者听不到。

如果每次正常心搏后均随一个室性早搏,则形成二联律,多见于洋地黄中毒。

心电图特征:(一) 提前发生的QRS波群,时限通常超过0.12s、宽阔畸形,ST段与T波的方向与QRS 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二) 室早与其前面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称为配对间期)恒定。

(三) 室早很少能逆传心房,提前激动窦房结,故窦房结冲动发放未受干扰,室早后出现完全性代偿间歇,即包含室早在内的两个下传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等于两个窦性RR间期之和。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VPB),又称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extrasystole)、室性过早收缩(ventir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VPC)等,然而,室性早搏一词则是广为通用的术语。

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过早发生的单个或成对、无保护机制的心搏,称为室性早搏。

希氏束电图示V前无H波,为肌性室性早搏;V前有H波,H-V间期缩短者,为分支性室性早搏。

根据起源部位不同而分类:(1)、室间隔早搏(2)、右室肌性早搏:右室流出道早搏,右室心尖部早搏等。

(3)、右束支性早搏(4)、左束支性早搏(5)、左前分支性早搏(6)、左后分支性阻搏(7)、左室肌性早搏(8)、心室前壁早搏(9)、心室后壁早搏(见表—1)表—1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I、aVL II、III、aVF V1 V5 心电图表现———————————————————————————————————————右室上部上下上类似RBBB下部下下上类似LBBB右束支上上下上呈L BBB左束支主干上上上上呈RBBB左前分支上下上上RBBBLPH左左后分支下上上上RBBBLAH前壁下下室后壁上上侧壁上下室间隔与窦性QRS—T波形大同小异———————————————————————————————————————注:上:指QRS主波向上下:指QRS主波向下现将发自心室不同部位早搏的心电图特征、产生原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介绍如下:一、室间隔早搏早搏起自室间隔上、中、下部,位置越高QRS形态越接近室上性QRS波群。

(一)心电图特征1、窦性心律窦性节律、房性节律或交界性节律下传QRS—T波形、振幅及时间均正常,而伴发的早搏形状与室上性QRS—T波形大同小异,QRS时间小于110ms。

室早surawicz分级法

室早surawicz分级法

室早surawicz分级法室早Surawicz分级法是一种常用于心电图(ECG)解读的方法,用于评估心室内传导延迟和复极异常的程度。

它将心室内传导延迟分为三个等级,以及将复极异常分为两个等级。

本文将详细介绍室早Surawicz分级法的各个等级及其特点。

一、室早Surawicz分级法的基本原理室早Surawicz分级法是根据心电图上QRS波群和T波形态的特点来判断心室内传导延迟和复极异常的程度。

QRS波群代表心室的传导情况,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情况。

通过分析QRS波群和T波的形态,可以判断心室内传导延迟和复极异常的严重程度。

二、室早Surawicz分级法的等级及其特点1. QRS波群延迟等级a. 一度传导阻滞:QRS波群持续时间轻度延长,但形态正常;b. 二度传导阻滞:QRS波群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形态可有变异;c. 三度传导阻滞:QRS波群完全脱离窦性节律,形态不规则。

2. T波复极异常等级a. 早复极异常:T波顶峰提前出现,幅度增高;b. 晚复极异常:T波顶峰延迟出现,幅度降低。

三、室早Surawicz分级法的应用1. 通过室早Surawicz分级法可以对心室内传导延迟和复极异常进行定量评估,帮助医生判断心电图的异常情况。

2. 室早Surawicz分级法可以指导心律失常的治疗和预后评估。

不同等级的传导延迟和复极异常对心脏的影响程度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3. 室早Surawicz分级法对于预测心律失常的发展趋势和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等级的传导延迟和复极异常可能意味着心脏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四、室早Surawicz分级法的局限性1. 室早Surawicz分级法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不能替代临床医生的临床判断和诊断。

2. 室早Surawicz分级法只适用于心电图解读,对其他检查方法如心脏超声等无法提供评估。

3. 室早Surawicz分级法对于某些特殊情况的解读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心脏起搏器患者、心肌梗死患者等。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doc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doc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室性早搏(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 ,VPB ),又称室性期前收缩( ventricular extrasystole )、室性过早收缩( ventir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 , VPC )等,然而,室性早搏一词则是广为通用的术语。

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过早发生的单个或成对、无保护机制的心搏,称为室性早搏。

希氏束电图示V 前无 H 波,为肌性室性早搏;V 前有 H 波, H-V 间期缩短者,为分支性室性早搏。

根据起源部位不同而分类:(1)、室间隔早搏(2)、右室肌性早搏:右室流出道早搏,右室心尖部早搏等。

(3)、右束支性早搏(4)、左束支性早搏(5)、左前分支性早搏(6)、左后分支性阻搏(7)、左室肌性早搏(8)、心室前壁早搏(9)、心室后壁早搏(见表— 1)表— 1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I、 aVL II、 III、 aVF V1 V5 心电图表现———————————————————————————————————————右室上部上下上类似RBBB下部下下上类似LBBB右束支上上下上呈LBBB左束支主干上上上上呈RBBB左前分支上下上上RBBB+LPH左左后分支下上上上RBBB+LAH前壁下下室后壁上上侧壁上下室间隔与窦性 QRS — T 波形大同小异———————————————————————————————————————注:上:指QRS 主波向上下:指QRS主波向下现将发自心室不同部位早搏的心电图特征、产生原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介绍如下:一、室间隔早搏早搏起自室间隔上、中、下部,位置越高QRS 形态越接近室上性QRS 波群。

(一)心电图特征1、窦性心律窦性节律、房性节律或交界性节律下传QRS — T 波形、振幅及时间均正常,而伴发的早搏形状与室上性QRS — T 波形大同小异,QRS 时间小于110ms 。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及治疗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及治疗

15
(2)AMI发生室早的机制
早期:损伤电流有关 数小时后:以舒张期自动去极化(自律性增高)为主。 数天、数周后:主要是折返机制
(3)AMI患者病死率与分级的关系
①一级报告AMI后室早>10次/小时者猝死率是无室早者早搏的临床意义及治疗
16
②Anderson、Bpis报道:24小时心电图无成对和/或 无成串室早者病死率为4%和4.3%;有1—10次成对和 /或成串室早病死率达9.9%和9.5%;>10次/小时病死 率分别为22.2%和14.8%
11
1、对Lown分级的评价与争论
认为分级越高,预后越差,猝死机会越多,也有很 多研究认为不足之处:
(1)将室早的频率指标(0—2级)和复杂指标 (3—5级)混在一起进行分级,如以室早的最高级 别为其结果时,又容易低估频率对预后的影响。
(2)对30次/小时的频率。Mukharji对AMI后猝死 危险因素2年随访结果室早≥10次/小时是AMI患者 猝死的独立预测因素。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及治疗
46
(二)器质性室早的基本条件 亦称病理性室早或具有临 床意义的室早。
室早多见于器质性因素所致。
1、同时存在心脏病的临床依据,如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发作等。 2、伴有基础心电图异常,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 肥厚或其它严重的器质性心律失常等。 3、室早呈“病理性”改变 如梗死性室早(室早呈qR、 QR或Qr型,ST段弓背样抬高,T波对称倒置或直立);肌 性室性早搏,QRS畸形增宽≥0.16s。 4、伴发长QT综合征时的室早
8、器质性早搏具有病理基础,它可发生室速、室颤,故 应认为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恶性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及治疗

【文章】如何判断室性早搏的危险级别

【文章】如何判断室性早搏的危险级别

【文章】如何判断室性早搏的危险级别
一般的室性早搏是没有生命危险的,但如果是频发的室性早搏那么就需要引起重视了,情况严重的会引起猝死。

我们都知道几乎所有人都会有患早搏的可能,而且会随着年龄增长早搏的次数也会随之增加。

对于室性早搏,Lown′s将其分为若干级别,级别越高猝死的危险性越大,特别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以下的分级和判断标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美国Lown的分级如下:0级:无室性早搏。

Ⅰ级:室性早搏<30次/小时。

Ⅱ级:室性早搏>30次/小时。

Ⅲ级:多形性室性早搏。

Ⅳa级:成对(成联律)早搏。

Ⅳb级:室性心动过速。

Ⅴ级:R波落在T波上(RonT)的室性早搏。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判断室性早搏危险性,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1)基础心脏病变,如严重的心肌梗塞,严重的缺血,心肌炎或室壁瘤等;
(2)心功能状态;
(3)电解质是否紊乱。

心脏功能状态良好,无器质性心脏病病人的室性早搏一般属于良性的心律失常。

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明显受损的病人,如室早≥Ⅲ级,则认为是危险性高,有猝死可能的心律失常。

以上就是对室性早搏的危险性的级别判定标准,希望您了解之后会有所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观察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老年人尤其应当注意。

如有更多想要了解的请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他们会为您更全面的解答。

室性早搏的风险评估和处理

室性早搏的风险评估和处理

室性早搏的风险评估和处理Document number : 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室性早搏的风险评估和处理L S2J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人群广泛,临床症状差异颇大,患者的临床预后各不相同,正确的临床处理有赖于对室性早搏的危险性评估。

以下简要简绍几种室性早搏的风险评估。

1 Lown氏分级1971年由L”n提出,该分级法是针对心肌梗死,患者伴发室早的危险评估。

HI级以下:轻度室早;艮111级:室早危险度高,有看较高的猝死预警意义,并应进行适当的干预性治疗CL<mi氏分级简明施要,为临床医生认识和防治室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 亦认识到Lwn氏分级的局限,首先Lown氏分级未结合临床情况判断预后,而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对室早患者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2.考虑基础电生理机制,而折返激动,后除极与异位自律性增强所致室早的预后也不尽相同;3•过分夸大了R on T 室早的危险性;所以,不应把Lown氏分级推广至AMI以外的情况, 特别是无器质性心脏病个体。

2 Schamaroth室早的分类根据室早的QRS-ST-T形态,Schamaroth提出了功能性室早和病理性室早的心电图鉴别要点,其也适用于动态心电图°3室早指数室性早搏指数(PI)是指室性早搏的朕律间期与前次心律QT间期的比值,其计算公式如下:室性早搏指数(PI)=RR'(联律间期)ST间期,室性早搏指数与室速和室颤的发生密切相关,当PI< :容易引发室速或室颤,而PI> :相对安全,而同一患者同次或不同次心'电图记录中,室性早搏指数可能不同,可从室性早搏的联律间期判断室性早搏的风险,室早的联律间期100ms,室早指数;室早的联律间期350ms,室早指数,该次室早诱发了室颐。

4心室的易颤指数有学者根据室早的联律间期计算心室的易颤指数,该指数=RR' XQT/RR,易顫指数〉的室早易引发室败易颐指数为的室早易引发室速。

室性早搏的分类是什么?

室性早搏的分类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室性早搏的分类是什么?
导语:什么是心脏早搏,为什么有的时候心脏早搏一点征兆都没有,今天就让我们带着疑惑从事性早搏的分类和原因以及一些产生的方面来了解一下,心脏
什么是心脏早搏,为什么有的时候心脏早搏一点征兆都没有,今天就让我们带着疑惑从事性早搏的分类和原因以及一些产生的方面来了解一下,心脏早搏在医学上面的概念,主要是指心脏移位,从而引起的过早冲动,从而引起心脏过早的搏动,今天就让我们来教大家了解一下。

心脏早搏的分类:根据早搏部位不同,心脏早搏被分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和结性早搏三种。

其中,室性早搏是最常见的,而房性早搏和结性早搏比较少见。

心脏早搏的原因:很多人问心脏早搏怎么回事,有什么原因。

心脏早搏的原因很多,情绪激动、疲劳、消化不良、吸烟、饮酒、浓茶等均可引起心脏早搏的发生,这种原因下的心脏早搏是偶然的,患者注意克服诱因即可逐步恢复。

另外,心脏早搏还可由药物、麻醉、缺钾、心脏手术等机械刺激引起。

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心中早搏则见于冠心病、二尖瓣病变、心肌炎、二尖瓣脱垂等疾病。

心脏早搏的发生机理:这是从心脏本身来解说心脏早搏怎么回事。

心脏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异位心律,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心律的基础上。

心脏自律性异常可导致形成异常冲动,包括某些条件下窦性冲动导致异位起搏点阈电位降低;病变心细胞膜对不同离子通透性改变等。

具有抗疲劳作用的饮料中普遍含有咖啡因,由于咖啡因能使人呈兴奋状态,具有一定的提神作用,所有患有心脏方面的基础疾病人群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