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仪的种类

合集下载

常见16种仪器对样品的要求

常见16种仪器对样品的要求

常见16种仪器对样品的要求1.核磁共振波谱仪(1)送检样品纯度一般应>95% ,无铁屑、灰尘、滤纸毛等杂质。

一般有机物须提供的样品量:1H谱>5mg,13C 谱>15mg,对聚合物所需的样品量应适当增加。

(2)本仪器配置仅能进行液体样品分析,要求样品在某种氘代溶剂中有良好的溶解性能,送样者应先选好所用溶剂。

本室常备的氘代溶剂有氯仿、重水、甲醇、丙酮、DMSO、苯、邻二氯苯、乙腈、吡啶、醋酸、三氟乙酸。

(3)请送样者尽量提供样品的可能结构或来源。

如有特殊要求(如,检测温度、谱宽等)请于说明。

2.红外光谱仪为了保护仪器和保证样品红外谱图的质量,送本仪器分析的样品,必须做到:(1)样品必须预先纯化,以保证有足够的纯度;(2)样品须预先除水干燥,避免损坏仪器,同时避免水峰对样品谱图的干扰;(3)易潮解的样品,请用户自备干燥器放置;(4)对易挥发、升华、对热不稳定的样品,请用带密封盖或塞子的容器盛装并盖紧,同时必须在样品分析任务单上注明;(5)对于有毒性和腐蚀性的样品,用户必须用密封容器装好。

送样时必须分别在样品瓶标签的明显位置和分析任务单上注明。

3.有机质谱仪适合分析相对分子质量为50~2000 μ的液体、固体有机化合物样品,试样应尽可能为纯净的单一组分。

4.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仪均使用毛细管柱(不能使用填充柱)。

进入气相色谱炉的样品,必须是在色谱柱的工作温度范围内能够完全汽化。

5.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1)易燃、易爆、毒害、腐蚀性样品必须注明。

(2)为确保分析结果准确、可靠,要求样品完全溶解,不得有机械杂质;未配成溶液的样品请注明溶剂,已配成溶液的样品请标明浓度。

(3)请尽可能提供样品的结构式、分子量或所含官能团,以便选择电离方式;如有特殊要求者,请提供具体实验条件。

(4)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时,所有缓冲体系一律用易挥发性缓冲剂,如,乙酸、醋酸铵、氢氧化四丁基铵等配成。

凡要求定量分析者请提供标准对照品。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原理及分类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原理及分类

⽓相⾊谱质谱联⽤仪的原理及分类2019-08-22【摘要】从J.J. Thomson制成第⼀台质谱仪,到现在已有近90年了,早期的质谱仪主要是⽤来进⾏同位素测定和⽆机元素分析,20世纪40年代以后开始⽤于有机物分析,60年代出现了⽓相⾊谱-质谱联⽤仪,使质谱仪的应⽤领域⼤⼤扩展,开始成为有机物分析的重要仪器。

GCMS(⽓相⾊谱-质谱联⽤)在分析测定有机化合物⽅⾯,以其快速、灵敏、选择性好的特点,倍受分析⼯作者青睐,是环境监测、卫⽣防疫、⽯油化⼯、⾷品⽣产等⾏业作为⽔质分析的标准仪器。

计算机的应⽤⼜使质谱分析法发⽣了飞跃变化,使其技术更加成熟,使⽤更加⽅便。

现以美国热电公司⽣产的DSQII质谱仪和Trace GC Ultra⽓质联⽤仪为例,分析⼀下相关的分类及应⽤情况。

【关键词】⽓相⾊谱;质谱;分类;应⽤1 ⽓相⾊谱的原理及应⽤⽓相⾊谱法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项重⼤科学技术成就。

这是⼀种新的分离、分析技术,它在⼯业、农业、、建设、科学研究中都得到了⼴泛应⽤,是⼀种以⽓体为流动相的柱⾊谱法,根据所⽤固定相状态的不同可分为⽓-固⾊谱(GSC)和⽓-液⾊谱(GLC)。

⽓相⾊谱是⽤⽓体作为流动相的⾊谱法,由于样品在⽓相中传递速度快,因此样品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可以瞬间地达到平衡。

另外加上可选作固定相的物质很多,因此⽓相⾊谱法是⼀个分析速度快和分离效率⾼的分离分析⽅法。

近年来采⽤⾼灵敏选择性检测器,使得它⼜具有分析灵敏度⾼、应⽤范围⼴等优点。

⽓相⾊谱由以下五⼤系统组成:⽓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检测记录系统。

组分能否分开,关键在于⾊谱柱,分离后组分能否鉴定出来则在于检测器,所以分离系统和检测系统是仪器的核⼼。

在⽯油化学⼯业中⼤部分的原料和产品都可采⽤⽓相⾊谱法来分析;在电⼒部门中可⽤来检查变压器的潜伏性故障;在环境保护⼯作中可⽤来监测城市⼤⽓和⽔的质量;在农业上可⽤来监测农作物中残留的农药;在商业部门可和来检验及鉴定⾷品质量的好坏;在医学上可⽤来研究⼈体新陈代谢、⽣理机能;在临床上⽤于鉴别药物中毒或疾病类型;在宇宙舴中可⽤来⾃动监测飞船密封仓内的⽓体等等。

质谱仪的种类

质谱仪的种类

质谱仪的种类质谱仪是一种用于分析样品化学组成和结构的仪器。

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可以将质谱仪分为以下几类:1. 质子传导质谱仪(Proton Transfer Reaction Mass Spectrometry,PTR-MS):通过质子传导反应实现离子化的一种质谱仪,主要用于气相样品的分析。

2. 电离源种类:- 电子轰击电离质谱仪(Electron Impact Mass Spectrometry,EI-MS):通过电子轰击样品分子使其离子化,常用于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分析。

- 化学电离质谱仪(Chemical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CI-MS):在电子轰击的基础上,加入化学反应物质使样品分子产生离子化,常用于高分辨质谱和毒理学分析。

- 电喷雾电离质谱仪(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ESI-MS):通过液体喷雾中带有高电场分子使样品分子离子化,常用于生物大分子和极性化合物的分析。

- 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仪(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APCI-MS):通过高压气雾中带有高电场分子使样品分子离子化,常用于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分析。

- 甲烷化化学离子化质谱仪(Methane Chemical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MCI-MS):使用甲烷作为化学反应物离子化样品分子,常用于大环化合物和天然产物的分析。

3. 质谱分析器种类:- 扇形时间质谱仪(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TOF-MS):根据质量-时间关系分析离子质量的质谱仪,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特点。

- 四极杆质谱仪(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er,QMS):通过调节电场和磁场的大小,选择性地将离子与质量-电荷比符合条件的通行,常用于快速扫描和全扫描分析。

中药复方的质谱条件 -回复

中药复方的质谱条件 -回复

中药复方的质谱条件 -回复
中药复方的质谱条件常常会根据不同复方的组成成分和分析目的而有所差异。

但一般而言,以下是常见的中药复方质谱条件:
1. 质谱仪种类:常用的质谱仪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和飞行时间质
谱仪(TOF-MS)等。

2. 质谱仪参数:根据分析目的和样品特性,需要设置适当的参数。

如离子源温度、碰撞能量、溶剂流速、质谱检测器类型等。

3. 电离方式:根据样品的性质,常见的电离方式有电喷雾离子化(ESI)和化学电离(CI)等。

4. 扫描范围和扫描速度:质谱仪可选择总离子流(TIC)扫描
或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

扫描速度可以根据目标物的含
量和目标物含量的程度进行选择。

5. 质谱检测模式:可以选择正、负离子模式或多反应监测(MRM)模式等。

此外,为了提高质谱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需进行一些前处理操作,如样品制备、提取、浓缩等。

具体的质谱条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调整。

质谱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质谱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质谱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质谱仪器是一种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其主要技术指标有质量分辨力、质谱检测器、质谱仪的稳定性和灵敏度等。

1. 质量分辨力(Mass Resolution): 质量分辨力是质谱仪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示仪器能够分辨的两种离子的质量之间的差异程度。

通常用质谱仪中的质荷比(m/z)对应的相对质量分辨力(RPM)来评估。

质量分辨力越高,仪器能够分辨的离子种类越多,分析结果越准确。

2. 质谱检测器(Mass Spectrometer Detector): 质谱检测器是质谱仪的核心部件,它负责检测、测量质谱仪中的离子信号。

常见的质谱检测器包括电子倍增器(Electron Multiplier)、离子半导体检测器(Ion Semiconductor Detector)、飞行时间检测器(Time of Flight Detector)等。

不同的检测器具有不同的灵敏度、响应速度和线性范围,因此选择合适的质谱检测器对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有重要影响。

3. 稳定性(Stability): 质谱仪的稳定性是指仪器在长时间运行或者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测量时的稳定性。

质谱仪的稳定性可以通过观察基线的漂移程度来评估。

稳定性好的质谱仪在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方面表现优秀。

4. 灵敏度(Sensitivity): 质谱仪的灵敏度是指仪器对目标物质的检测能力。

灵敏度高的质谱仪能够检测到低浓度的目标物质,对于微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提高质谱仪灵敏度的方法包括增加电子倍增器电压、改善离子抽取效率、使用更高性能的质谱检测器等。

5. 特异性(Specificity): 质谱仪的特异性指分析方法对目标物质的识别能力。

质谱仪具有高特异性,可以准确识别复杂样品中的目标物质,并与其他干扰物进行区分。

6. 快速扫描速度(Fast Scanning Speed): 质谱仪的快速扫描速度是指仪器对样品进行扫描和分析的时间。

化学分析中的质谱技术使用注意事项

化学分析中的质谱技术使用注意事项

化学分析中的质谱技术使用注意事项质谱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质谱技术通过对样品中化合物的质量和相对丰度进行测量,可以提供有关样品成分和结构的重要信息。

然而,在使用质谱技术进行化学分析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选择合适的质谱仪和检测模式非常重要。

质谱仪的种类繁多,包括质谱质谱仪(MS/MS)、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液相色谱质谱仪(LC-MS)等。

不同的仪器和检测模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样品和分析目标。

使用者需要根据需要选择最合适的仪器和检测模式,以确保所得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其次,样品的准备和处理过程需严格控制。

质谱技术对样品的纯度和浓度要求高,任何杂质或者干扰物都可能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样品准备和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样品处理、提取、纯化等步骤,以确保样品的质量和纯度。

同时,样品的浓度也需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浓度对质谱仪的性能产生影响。

另外,仪器的使用和维护也是化学分析中质谱技术使用的重要环节。

质谱仪是一种复杂的仪器设备,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操作才能熟练使用。

使用者需要了解和掌握仪器的各种参数和功能,设置适当的仪器条件和操作参数。

同时,定期进行仪器的校准和维护,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及时更换仪器中的消耗品和关键部件,减少因仪器老化和磨损造成的影响,也是保证结果可靠性的重要步骤。

在进行质谱分析时,还需要注意样品的测量环境和条件。

质谱分析通常需要在高真空环境下进行,以避免空气中的干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此外,适当的温度、湿度和压力等环境条件对实验结果也可能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掌握并控制这些条件。

同时,在进行质谱分析时,需要避免样品与仪器材料发生反应,导致结果的失真。

最后,在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时,需要谨慎对待。

质谱分析的数据量庞大,需要借助计算机和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解读。

高分辨质谱种类

高分辨质谱种类

高分辨质谱(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HRMS)是一种分析化学技术,用于确定化合物的分子质量和结构。

高分辨质谱能够提供比常规质谱更高的分辨率和准确性,从而可以更精确地识别和定量化合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分辨质谱的种类:1.飞行时间质谱(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TOF-MS):TOF-MS测量离子从离子源到检测器所需的飞行时间,以计算质量。

它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快速的数据获取速度。

2.电子喷雾离子化质谱(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ESI-MS):ESI-MS适用于生物分子分析,如蛋白质、肽段和核酸。

它产生的离子有助于高分辨质谱分析。

3.飞行时间-四极杆质谱(Time-of-Flight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TOF-QMS):TOF-QMS结合了TOF和四极杆技术,提供了高分辨质谱和离子选择的能力。

4.高分辨质谱仪(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er):这是一类专门设计用于高分辨质谱的仪器,例如Orbitrap、Ion Cyclotron Resonance(ICR)等。

5.磁扇质谱(Magnetic Sector Mass Spectrometry):使用磁场将离子根据其质荷比分离,提供高分辨能力。

6.三重四极杆质谱(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通常用于定量分析,可以选择性地过滤离子并测量其丰度。

7.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Q-TOF-MS):结合了四极杆的离子选择和TOF的高分辨能力,用于精确的质谱分析。

这些只是高分辨质谱技术中的一些常见种类。

每种技术都有其特定的优势和适用范围,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高分辨质谱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准确地分析和解释复杂的样品。

四极质谱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四极质谱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四极质谱的工作原理及分类四极质谱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离子源,四极虑质器,离子收集极。

离子源中阴极源发射的电子加速后,气体分子电离子被分离成不同的质荷比。

通过改变加在四极上的交流和DC电压比来分离离子;该收集器用于收集飞出的离子,并通过离子流的大小来指示一定的分气压,以指示一定的分气压的大小。

图:分压力质谱计校准装置原理图由四极质谱计测量的气体的测量值是通过离子流的灵敏度与某种气体的灵敏度的比值来计算的。

为了描述四极质谱仪的测量特性,灵敏度的变化被用来表示仪器的测量性能。

质谱仪最重要的应用是分离同位素并测量它们的原子质量和相对丰度。

原子质量的测量精度超过了化学测量方法,大约2/3以上原子的质量是用质谱测量的。

由于质量和能量的当量关系,它可以获得有关核结构和核结合的知识。

为了分析和测量从矿石中提取的放射性衰变产物,可以确定矿石的地质年龄。

质谱方法还可用于有机化学分析,特别是微量杂质分析,测量分子的分子量,为确定化合物的分子式和分子结构提供可靠的依据。

因为化合物有着像指纹一样的质谱,所以质谱仪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固体火花源质谱:高纯度材料的杂质分析。

可应用于半导体材料、有色金属和建材部门;气体同位素质量谱:稳定同位素碳、氢、氮、氧、硫和放射性同位素铷、锶、铀、铅、钾、氩的测量,可应用于地质石油、医学、医药、环保、农业等部门。

Eurofa-Obi是智能检漏行业领导者!致力于提供先进的气体(含氦气)检漏回收及稀释提纯技术方案!使我们全球用户更高效!更节能!更领先!有机质谱仪有机质谱仪的基本工作原理:以电子轰击或其他方式使被测物质电离,形成各种离子(M/E)离子,然后利用电磁科学的原理测量各种离子的强度,从而确定被测物质的分子量和结构。

有机质谱仪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化鉴定。

它可以提供化合物的分子量、元素组成以及官能团等结构信息。

它分为四极杆质谱仪、离子阱质谱仪、飞行时间质谱仪和磁质谱仪等。

有机质谱仪的发展对使用各种联用仪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热分析等)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谱仪的种类
一、质谱仪种类非常多,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也有很大的不同。

从应用角度,质谱仪可以分为下面几类:
1、有机质谱仪
由于应用特点不同又分为:
①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在这类仪器中,由于质谱仪工作原理不同,又有气相色谱-四极质谱仪,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仪等。

②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同样,有液相色谱-四器极质谱仪,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仪,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以及各种各样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

③其他有机质谱仪,主要有: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富立叶变换质谱仪(FT-MS)
2、无机质谱仪
包括:
①火花源双聚焦质谱仪。

②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③二次离子质谱仪(SIMS)
除上述分类外,还可以从质谱仪所用的质量分析器的不同,把质谱仪分为双聚焦质谱仪、四极杆质谱仪、飞行时间质谱仪、离子阱质谱仪、傅立叶变换质谱仪等。

二、质谱仪中离子源的分类
质谱分析是一种丈量离子荷质比(电荷-质量比)的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使试样中各组分在离子源中发生电离,天生不同荷质比的带正电荷的离子,经加速电场的作用,形成离子束,进进质量分析器。

在质量分析器中,再利用电场和磁场使发生相反的速度色散,将它们分别聚焦而得到质谱图,从而确定其质量。

离子源的性能决定了离子化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质谱仪的灵敏度。

常见的离子化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样品在离子源中以气体的形式被离子化,另一种为从固体表面或溶液中溅射出带电离子。

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离子化(ICP)
等离子体是由自由电子、离子和中性原子或分子组成,总体上成电中性的气体,其内部温度高达几千至一万度。

样品由载气携带从等离子体焰炬中心穿过,迅速被蒸发电离并通过离子引出接口导进到质量分析器。

样品在极高温度下完全蒸发和解离,电离的百分比高,因此几乎对所有元素均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

由于该条件下化合物分子结构已经被破坏,所以ICP仅适用于元素分析。

2.大气压电离源(API)
API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最常用的离子化方式。

常见的大气压电离源有三种:大气压电喷雾(APESI),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和大气压光电离(APPI)。

电喷雾离子化是从往除溶剂后的带电液滴形成离子的过程,适用于轻易在溶液中形成离子的样品或极性化合物。

因具有多电荷能力,所以其分析的分子量范围很大,既可用于小分子分析,又可用于多肽、蛋白质和寡聚核苷酸分析。

APCI是在大气压下利用电晕放电来负气相样品和活动相电离的一种离子化技术,要求样品有一定的挥发性,适用于非极性或低、中等极性的化合物。

由于极少形成多电荷离子,分析的分子量范围受到质量分析器质量范围的限制。

APPI是用紫外灯取代APCI的电晕放电,利用光化作用将气相中的样品电离的离子化技术,适用于非极性化合物。

由于大气压电离源是独立于高真空状态的质量分析器之外的,故不同大气压电离源之间的切换非常方便。

3.化学电离(CI)
引进一定压力的反应气进进离子化室,反应气在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流的作用下电离或者裂解。

天生的离子和反应气分子进一步反应或与样品分子发生离子分子反应,通过质子交换使样品分子电离。

常用的反应气有甲烷,异丁烷和氨气。

根据反应气压力不同,化学电离源分为大气压、中气压(0.1~10mmhg)和低气压(10-6mmhg)三种。

大气压化学电离源适合于色谱和质谱联用,检测灵敏度较一般的化学电离源要高2~3个数目级,低气压化学电离源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分析难挥发的样品,并能使用难挥发的反应试剂,但是只能用于傅里叶变换质谱仪。

4.快原子轰击(FAB)
将样品分散于基质(常用甘油等高沸点溶剂)制成溶液,涂布于金属靶上送进FAB离子源中。

将经强电场加速后的惰性气体中性原子束(如氙)对准靶上样品轰击。

基质中存在的缔合离子及经快原子轰击产生的样品离子一起被溅射进进气相,并在电场作用下进进质量分析器。

如用惰性气体离子束(如铯或氩)来取代中性原子束进行轰击,所得质谱称为液相二次离子质谱(LSIMS)。

5.电子轰击电离(EI)
气化后的样品分子进进离子化室后,受到由钨或铼灯丝发射并加速的电子流
的轰击产生正离子。

离子化室压力保持在10-4~10-6mmhg。

轰击电子的能量大于样品分子的电离能,使样品分子电离或碎裂。

电子轰击质谱能提供有机化合物最丰富的结构信息,有较好的重现性,其裂解规律的研究也最为完善,已经建立了数万种有机化合物的标准谱图库可供检索。

其缺点在于不适用于难挥发和热稳定性差的样品。

6.场电离(Field Ionization,FI)和场解吸(Field Desorption,FD)
FI离子源由间隔很近的阳极和阴极组成,两极间加上高电压后,阳极四周产生高达107~108v/cm的强电场。

接近阳极的气态样品分子产生电离形成正分子离子,然后加速进进质量分析器。

对于液体样品(固体样品先溶于溶剂)可用FD来实现离子化。

将金属丝浸进样品液,待溶剂挥发后把金属丝作为发射体送进离子源,通过弱电流提供样品解吸附所需能量,样品分子即向高场强的发射区扩散并实现离子化。

FD适用于难气化,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

FI和FD均易得到分子离子峰。

7.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MALDI)
将溶于适当基质中的样品涂布于金属靶上,用高强度的紫外或红外脉冲激光照射可实现样品的离子化。

此方式主要用于可达100000DA质量的大分子分析,仅限于作为飞行时间分析器的离子源使用。

三、质谱仪中质量分析器的分类
质谱的基本原理是使试样中各组分在离子源中发生电离,天生不同荷质比的带正电荷的离子,经加速电场的作用,形成离子束,进入质量分析器。

在质量分析器中,再利用电场和磁场使发生相反的速度色散,将它们分别聚焦而得到质谱图,从而确定其质量。

质量分析器将带电离子根据其质荷比加以分离,用于纪录各种离子的质量数和丰度。

质量分析器的两个主要技术参数是所能测定的质荷比的范围(质量范围)和分辨率。

1.离子阱分析器
由两个端盖电极和位于它们之间的类似四极杆的环电极构成。

端盖电极施加直流电压或接地,环电极施加射频电压(RF),通过施加适当电压就可以形成一个势能阱(离子阱)。

根据RF电压的大小,离子阱就可捕捉某一质量范围的离子。

离子阱可以储存离子,待离子累积到一定数目后,升高环电极上的RF电压,离子按质量从高到低的次序依次离开离子阱,被电子倍增监测器检测。

目前离子阱分析器已发展到可以分析质荷比高达数千的离子。

离子阱在全扫描模式下仍然具有较高灵敏度,而且单个离子阱通过期间序列的设定就可以实现多级质谱(MSN)的功能。

2.扇形磁分析器
离子源中天生的离子通过扇形磁场和狭缝聚焦形成离子束。

离子离开离子源后,进进垂直于其前进方向的磁场。

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在磁场的作用下,前进方向产生不同的偏转,从而使离子束发散。

由于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在扇形磁场中有其特有的运动曲率半径,通过改变磁场强度,检测依次通过狭缝出口的离子,从而实现离子的空间分离,形成质谱。

3.飞行时间分析器
具有相同动能,不同质量的离子,因其飞行速度不同而分离。

假如固定离子飞行间隔,则不同质量离子的飞行时间不同,质量小的离子飞行时间短而首先到达检测器。

各种离子的飞行时间与质荷比的平方根成正比。

离子以离散包的形式引进质谱仪,这样可以同一飞行的出发点,依次丈量飞行时间。

离子包通过一个脉冲或者一个栅系统连续产生,但只在一特定的时间引进飞行管。

新发展的飞行时间分析用具有大的质量分析范围和较高的质量分辨率,尤其适合蛋白等生物大分子分析。

4.四极杆分析器
因其由四根平行的棒状电极组成而得名。

离子束在与棒状电极平行的轴上聚焦,一个直流固定电压(DC)和一个射频电压(RF)作用在棒状电极上,两对电极之间的电位相反。

对于给定的直流和射频电压,特定质荷比的离子在轴向稳定运动,其他质荷比的离子则与电极碰撞湮灭。

将DC和RF以固定的斜率变化,
可以实现质谱扫描功能。

四极杆分析器对选择离子分析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5.傅里叶变换分析器
在一定强度的磁场中,离子做圆周运动,离子运行轨道受共振变换电场限制。

当变换电场频率和回旋频率相同时,离子稳定加速,运动轨道半径越来越大,动能也越来越大。

当电场消失时,沿轨道飞行的离子在电极上产生交变电流。

对信号频率进行分析可得出离子质量。

将时间与相应的频率谱利用计算机经过傅里叶变换形成质谱。

其优点为分辨率很高,质荷比可以精确到千分之一道尔顿。

分析化学闫潇娜201010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