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合集下载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水质或食品的大肠菌群检测
实验小结 实验安排
❖ 水样采取 ❖ 初发酵试验(第10周完成) ❖ 平板分离 (第10周完成) ❖ 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第11周完成) ❖ 复发酵试验 (第11周完成)
②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注入含有9ml灭菌生 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混匀,做成1:100的稀释 液,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按上述操作依次作10倍递增稀释 液
③根据食品卫生要求或对检验样品污染情况估计,选择三个 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也可直接用样品接种。
2. 乳糖初发酵试验
3.分离培养
将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种在伊红美蓝琼脂板或麦康凯琼 脂平板上,置(36±1)0C温箱内,培养18h~24h,然后取出, 观察菌落形态并作革兰氏染色镜检和复发酵试验。
4.乳糖复发酵试验
即通常所说的证实试验,其目的在于证明从乳糖初酵管 试验呈阳性反应的试管内分离到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确能发酵乳糖产生气体。
即通常所说的假定试验。其目的在于检查样品中有无发 酵乳糖产生气体的细菌。
将待检样品接种于乳糖胆盐发酵管内,接种量在1ml以上 者,用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单料乳糖 发酵管。每一个稀释度接种3管,置(36±1)0C温箱内,培 养(24±2)h,如所有乳者,则按下列程续进行
在上述的选择性培养基上,挑取可疑大肠菌群1~2个进 行革兰氏染色,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置(36±1)0C的温 箱内培养(24±2)h,观察产气情况。
凡乳糖发酵管产气,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无芽胞杆菌,即 报告为大肠杆菌阳性;凡乳糖发酵管不产气或革兰氏染色为 阳性,则报告为大肠杆菌为阴性。
5.报告
根据证实为大肠菌群阳性的管数,查MPN检索表,报告 每100ml(g)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最可能数。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附mpn检索表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附mpn检索表

实验六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一、概述(一)大肠菌群的定义及范围根据国家1994年颁布的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大肠菌群(coliform bacteria)系指一群在37℃、24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大肠菌群主要是由肠杆菌科中四个菌属内的一些细菌所组成,即艾希氏菌届、拘橼酸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及肠杆菌属,其生化特性分类见表5-4。

表5-4 大肠菌群生化特性分类表产气克雷伯氏菌+ + +n阴沟肠杆菌+ —+ + ——+/——注:+,表示阳性;一,表示阴性;+/-,表示多数阳性,少数阴性。

由上表可以看出,大肠菌群中大肠艾希氏菌i型和ni型的特点是,对靛基质、甲基红、v-P和拘橼酸盐利用四个生化反应分别为“十十一一”通常称为典型大肠杆菌;而其他类大肠杆菌则披称为非典型大肠杆菌。

(二)大肠菌群的测定意义1、粪便污染的指标细菌早在1892年,沙尔丁格(Schardinger)氏首先提出大肠杆菌作为水源中病原菌污染的指标菌的意见,因为大肠杆菌是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内的常见细菌。

一年后,塞乌博耳德“斯密斯(Theobold. Smith)氏指出,大肠杆菌因普遍存在于肠道内,若在肠道以外的环境中发现,就可以认为这是由于人或动物的粪便污染造成的;从此,就开始应用大肠杆菌作为水源中粪便污染的指标菌。

据研究发现,成人粪便中的大肠菌群的含量为:108个/g —109个/g。

若水中或食品中发现有大肠菌群,即可证实已被粪便污染,有粪便污染也就有可能有肠道病原菌存在。

根据这个理由,就可以认为这种含有大肠菌群的水或食品供食用是不安全的。

所以目前为评定食品的卫生质量而进行检验时,也都采用大肠菌群或大肠杆菌作为粪便污染的指标细菌。

当然,有粪便污染,不一定就有肠道病原菌存在,但即使无病原菌,只要被粪便污染的水或食品,也是不卫生的,不受人喜欢的。

2.粪便污染指标菌的选择作为理想的粪便污染的指标菌应具备以下几个特性,才能起到比较正确的指标作用。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验.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验.
50ml管阳性数 0 0 0 10ml管阳性数 0 0 0 1ml管阳性数 0 1 2 每100ml的MPN 0 1 2
0
0 0 0 0 0
1
1 1 2 2 2
0
1 2 0 1 2
1
2 3 2 3 4
0
0 0 1 1 1
3
3 3 0 0 0
0
1 2 0 1 2
3
5 6 1 3 4
1
1 1 1 1 1
MPN
53 23 39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2 2 2 2 3 3 3
0
1 2 3 0 1 2 3 0 1 2
3
6 9 12 6 9 12 16 9 132 2
2
3 3 3 3 0 0 0 0 1 1
3
0 1 2 3 0 1 2 3 0 1
24
16 20 24 29 9 14 20 26 15 20
3
3 3 3 3 3 3 3 3 3 3
0
0 1 1 1 1 2 2 2 2 3
2
3 0 1 2 3 0 1 2 3 0
64
95 43 75 120 160 93 150 210 290 240
0
1 1 1 1 1 1 1 1
3
0 0 0 0 1 1 1 1
表2-4 10毫升、1毫升、0.1毫升检样各接种3管的大肠杆菌最近似数检索表
阳性管
10ml 0 0 0 1ml 0 0 0 0.1ml 1 2 3 3 6 9
MPN
10ml 1 1 1
阳性管
1ml 2 2 2 0.1ml 0 1 2
MPN

食品大肠菌群的测定(平板计数法)(精)

食品大肠菌群的测定(平板计数法)(精)

任务五 典型和可疑菌落计数
• 选择菌落数在15~150之间的平板,分别计 数平板上出现的典型和可疑大肠菌群菌落。
• 典型菌落为紫红色,菌落周围有胆盐与酸形 成的沉淀环,菌落直径为0.5mm或更大。
• 任务六 证实试验
• 从VRBA平板上挑取10个不同类型的典型和 可疑菌落,分别移种于BGLB肉汤管内,进 行证实试验。
任务四 平板制备
选择适宜的稀释样液 根据对标本情况的估计,选择 3 个适宜稀释度,吸取该稀释度1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内。
待培养基冷却至46℃左右,以无菌操作侵入无菌培 养皿中。每个平皿倒入约15-20mL培养基,利用培养基冲 散菌液,混匀。冷却凝固后,再在表面加3-4mL培养基。
从样品稀释到平板 涂布要求在15min 内 完成。
大肠菌群计数
1ml
1ml
1ml
生理 盐水
1:10
25g或
ml样品
1:100 1ml
1:1000 1ml
1:10000
1ml
1ml
VRBA的主要成分 乳糖、胆盐、结晶紫、 中性红及细菌生长所 必需的营养成分如:蛋 白胨、酵母膏等。 结晶紫和中性红为VRBA 的指示剂系统,在酸性条 件下为紫红色。
大肠菌群分解乳糖所 产生的酸与胆盐结合, 可形成沉淀。
加入46℃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VRBA)培养基 12~15ml待琼脂凝固后,再加3-4mL培养基覆盖。
挑选菌落接种BGLB
典型菌落为紫红色 , 菌 落周围有红色的胆盐沉 淀环。菌落直径为 0.5mm 或更大。
实践操作
任务一 仪器试剂准备
任务二 仪器试剂灭菌
任务三 样品稀释制备
全过程遵循无菌操作程序,考虑如何满足要求?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实验报告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实验报告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从食品样品中测定大肠菌群的数量,评估食品质量。

实验材料和设备:1.食品样品:选取自超市购买的鸡胸肉、蔬菜和熟食。

2.蒸馏水:用于洗涤器皿和稀释。

3.无菌平板:用于接种样品。

4.无菌移液枪和滴管:用于转移样品。

5.培养箱:用于培养菌落。

6.细菌计数器:用于计数菌落。

实验步骤:1.用酒精灯消毒操作台、无菌平板和蒸馏水瓶等器皿和仪器。

2.将样品洗净,切成小块,加入100ml蒸馏水中,进行融解和均匀混合。

3.将每份样品分别进行10倍、100倍和1000倍的稀释,每次稀释前,用无菌移液枪取20μl的样品,转移到10ml蒸馏水中。

4.在无菌平板上接种100μl、1ml和10ml,封口后分别进行孵育。

5.在恰当温度下孵育48小时后,观察平板上菌落的数量,并使用细菌计数器进行计数。

6.根据每份样品最接近的平板菌落数量计算其大肠菌群的数量。

并按照汉生、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相关标准得出评估结论。

实验结论:食品样品大肠菌群的测定结果如下:鸡胸肉:大肠菌群数量为2.1×10³ CFU/g,未达到汉生标准(≤1×10⁵ CFU/g),但超过了FDA标准(≤1×10³ CFU/g)。

蔬菜:大肠菌群数量为3.5×10³ CFU/g,也未达到汉生标准,但符合FDA标准。

熟食:大肠菌群数量为4.8×10³ CFU/g,达到了汉生标准但未达到FDA标准。

综上所述,鸡胸肉和熟食存在较高的大肠菌群数量,不健康,蔬菜样品数量较为合规。

建议消费者购买高品质、优良质检合格的食品,注意食品安全与健康。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实验报告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实验报告

以下是一个示例的食品中大肠菌群测定实验报告的结构,你可以根据实际实验结果和要求进行相应的填写和修改:实验报告标题: 食品中大肠菌群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在本实验中,我们旨在测定食品样品中的大肠菌群的数量,以评估食品的卫生质量和食品安全性。

实验原理:大肠菌群是一类存在于肠道中的细菌,其存在于食品中可能是由于不良的卫生条件或食品受到污染导致的。

本实验将使用培养基和平板计数法来估算食品样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

实验材料:食品样品:[填写食品样品的名称和来源]生理盐水或缓冲液大肠菌群选择性培养基(例如,MAC琼脂培养基)灭菌的培养皿移液器、微量环针或滤纸片烧杯、试管、无菌培养皿微量移液器或移液枪实验步骤:准备样品:称取适量的食品样品,并在无菌条件下将其加入到烧杯或试管中。

样品预处理:向样品中加入一定体积的生理盐水或缓冲液,并使用搅拌或振荡等方法将样品与溶液充分混合均匀。

稀释:从样品中取出适量的稀释液,依次进行稀释,制备一系列浓度逐渐减少的稀释液。

培养基接种:将每种稀释液分别接种于含有大肠菌群选择性培养基的无菌培养皿上。

培养:将接种的培养皿倒置,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通常为24-48小时)。

计数:在培养箱中观察培养皿,记录上面出现的典型大肠菌群菌落的数量。

数据处理:根据所使用的稀释倍数和接种量,计算出每克或每毫升食品样品中的大肠菌群菌落形成单位(CFU)。

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测定了食品样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

结果如下:样品1:大肠菌群数量为X CFU/g (或CFU/mL)。

样品2:大肠菌群数量为X CFU/g (或CFU/mL)。

...结论:根据我们的测定结果,食品样品中的大肠菌群数量符合/不符合相关卫生标准。

结合食品的使用和处理建议,可以评估食品样品的卫生质量和食品安全性。

结果讨论:讨论实验结果,包括与卫生标准的比较、潜在污染原因、可能的改进措施等。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并提出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实验报告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大肠菌群在食品卫生检验中的意义。

2. 学习并掌握大肠菌群的检验原理和方法。

3. 通过实验判别食品的卫生质量。

二、实验原理大肠菌群是一群能在37℃经24小时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该菌群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因此常被用作粪便污染指标,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

大肠菌群的存在反映了食品是否被粪便污染,同时也间接指出食品中是否有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

食品中大肠菌群数的测定采用最近似数法。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多次稀释至无菌,然后接种于培养基中,经培养后根据结果查阅MPN检索表,得到原样品中微生物的估计数量。

三、实验材料1. 样品:乳、肉、禽蛋制品、饮料、糕点、发酵调味品或其他食品。

2. 菌种:大肠埃希氏菌产气肠杆菌。

3. 培养基及试剂: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乳糖胆盐发酵管、伊红美蓝琼脂、革兰氏染色液、蛋白陈水、靛基质试剂、麦康凯(MA)。

4. 其他设备和材料:高压湿热灭菌器、显微镜、载玻片、灭菌培养皿、灭菌吸管、试管、三角瓶、接种环、恒温培养箱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预处理:取适量样品,加入适量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均质处理。

2. 稀释:将均质后的样品进行系列稀释,稀释度可根据样品污染程度进行调整。

3. 接种:将稀释后的样品接种于乳糖胆盐发酵管中,每支试管接种3-5ml。

4. 培养:将接种后的发酵管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5. 检查:观察发酵管内是否有气泡产生,如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样品中含有大肠菌群。

6. 计数:根据发酵管内气泡产生的情况,计算出样品中大肠菌群的近似数量。

7. 验证:对疑似大肠菌群进行革兰氏染色和生化试验,以确定其是否为大肠菌群。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样品中大肠菌群数量:根据实验结果,样品中大肠菌群数量为每克样品含有1000个左右。

2. 验证结果:对疑似大肠菌群进行革兰氏染色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呈杆状,符合大肠菌群的特性。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1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1

实验三十二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1.目的要求(1)学习和掌握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

(2)了解测定过程中每一步的反应原理。

2.基本原理大肠菌群是一群能在37。

C下培养48h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或兼氧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杆菌。

以大肠杆菌为主,包括肠细菌属、柠檬酸细菌属、埃希氏菌属和克雷伯氏菌属等。

大肠菌群数可用来判断水源或食品被粪便污染的可能性和程度。

因为大肠菌群在肠道和粪便中数量非常高,且与肠道和粪便中的病原菌生活习性相近,抗逆能力稍强,在数量上两者具有一定相关性,且大肠菌群易于培养和检测,所以非常适合用来作为判断样品是否被人、畜粪便污染的标志。

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一般采用多管发酵法。

此法是根据大肠菌群具有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特性,利用含乳糖的培养基培养不同稀释度的样品,经初发酵、平板分离和复发酵3个检测步骤,最后根据结果查最大自然数表,算出食品中的大肠菌群数。

3.器材(1)被检样品-根据不同需要选择被检样品,如自来水、酱油、食醋、酸乳、啤酒等。

(2)培养基: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伊红美蓝固体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

(3)试剂:革兰氏染色液,芽孢染色液。

(4)其他物品:显微镜,天平,培养箱,水浴锅,研钵,平皿,杠氏管,试管‘,刻度吸管,涂布器等。

4.操作步骤(1)初发酵实验。

在3倍浓缩乳糖培养基中加入稀释度为10~,10~,10。

的被检样品10mL(如大肠菌群超出检测限,则可取更高的稀释度),每个稀释度进行5次重复,混匀置于370C下培养24h。

(2)平板分离。

培养24h后如不产酸(乳糖发酵液变黄色)、产气(小指管底部有气泡)和不变浑浊者为阴性反应,产酸、产气或仅产酸的乳糖发酵管为阳性反应。

将阳性反应划线接种于伊红美蓝平板上,在370C下培养24h。

在伊红美蓝平板上大肠菌群的典型菌落为深紫黑色,具有金属光泽;或者紫黑色,不带或略带金属;或者淡紫红色,中心较深的菌落。

将带有上述典型特征的菌落做革兰氏染色镜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肠菌群(M.R.N.)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大肠菌群在食品卫生检验中的意义
(2)学习并掌握大肠菌群的检验原理和方法,以判别食品的卫生质量
二、实验原理: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能在37℃经24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该菌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具有广泛的卫生学意义。

它反映了食品是否被粪便污染,同时间接地指出食品是否有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

食品中大肠菌群数系以每100g(或ml)检样内大肠菌群最近似数(the most p robable number-简称MPN)表示。

最近似数(most probable number-简称MPN)法是一种将样品“多次(管)稀释至无菌”的计数方法。

将3个稀释梯度的检样稀释液接种于9支或15支试管培养基中,每个稀释度接种3支或5支。

经培养后,根据结果查阅MPN检索表,就可得到原样品中微生物的估计数量。

MPN测定方法尤其适用于带菌量极少、其他方法不能检测的食品。

如水、乳制品及其他食品中大肠菌群的计数。

三、材料
1、样品
乳、肉、禽蛋制品、饮料、糕点、发酵调味品或其他食品。

2、菌种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ia aerogenes)
3、培养基及试剂
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乳糖胆盐发酵管、伊红美蓝琼脂(EMB)、
革兰氏染色液、蛋白陈水、靛基质试剂、麦康凯(MA)
4、其它设备和材料
温箱(36土1)℃、水浴锅(44土0.5)℃、天平、显微镜、均质器或乳钵、温度计、平皿、试管、发酵管、吸管、载玻片、接种针。

四、实验步骤
(一)检验程序
大肠菌群检验程序见图
(二)操作步骤
1.采样及稀释(具体材料)
①以无菌操作鲜橙多饮料(具体根据实验室提供的确定)25g(或25mL)放于含有225mL 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固体检样最好用无菌均质器,以8000r/mjn—10000r/min的速度处理1min,做成1:10的稀释液。

②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混匀,做成1:100的稀释液,换用1支lmL灭菌吸管,按上述操作依次作10倍递增稀释液。

③根据食品卫生要求或对检验样品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

也可直接用样品接种。

2.乳糖初发酵试验
即通常所说的假定试验。

其目的在于检查样品中有无发酵乳糖产生气体的细菌。

将待校样品接种子乳糖服盐发酵管内,接种量在1mL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单料乳糖发酵管。

每一个稀释度接种3管,置(36土1)℃培养箱内,培养(24土2)h,的所有乳糖胆盐发酵管都不产气,则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生者,则按下列程序进行。

如有产生者,则按下列程序进行。

3.分离培养
将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种在伊红美蓝琼脂板,置(36土1)℃温箱内,培养18h~24h,:然后取出,观察菌落形态并作革兰氏染色镜检和复发酵试验。

4.乳糖复发酵试验
即通常所说的证实试验,其目的在于证明从乳糖初酪管试验呈阳性反应的试管内分离到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确能发酵乳糖产生气体。

在上述的选择性培养基上,挑取可疑大肠菌群1—2个进行革兰氏染色,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置(36士l)℃的温箱内培养(24土2)h,观察产气情况。

凡乳糖发酵管产气.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反应的无芽胞杆菌,即报告为大肠杆菌阳性;凡糖发酵管不产气或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则报告为大肠杆菌为阴性。

5.报告
根据证实为大肠菌群阳性的管数,查MPN检索表(见表5—4),报告每100mL(8)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最可能数。

5.1试验结果表
注:填写初发酵与复发酵结果应以下列符号表示。

“-”表示不产酸也不产气,培养基为紫色;“+”表示只产酸而不产气,培养基变黄色;“⊕”表示产酸又产气,培养基变黄,并有气泡。

5.2 结果报告
根据证实大肠菌群的阳性管数,查MPN检索表(见附录)报告每100ml(克)大肠菌群的最可能数.
6.附件
1g检样中最近似值(MPN)表
使用三管法,接种量分别为0.1,0.01和0.00lg。

②表内所列检样量如改用1g(mL)、0.10(mL)和0.01g(mL)时,表内数字应相应降低10倍:如改用0.01g(mL)、0.001g(mL)和0.0001g(mL)时,则表内数字应相应增加10倍,其余类推。

查表注意:在MPN检索表第一栏阳性管数下面列出的1ml(g),系指原样品的1ml(g)数,并非样品稀释后的1ml(g)数,对固体样品更应注意.如固体样品1g经10倍稀释后,虽加入1ml量,但实际其中只含有0.1g样品,故应按0.1g计,不应按1ml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