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小学1-3年级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
三年级古诗词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全册

上学期第一单元读书志向篇1、开卷有益2、勤学惜时3、告诫劝勉4、成长励志第二单元修身养性篇1、勤俭知足2、正直诚信3、仁义善恶4、雅量容人下学期第三单元为人处世篇1、良师益友2、谦虚谨慎3、团结合作4、和谐友爱第四单元人生哲理篇1、世事看法2、命运伦理3、生活态度4、闲情逸趣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第二课:勤学惜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为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
释:努力学习才能明白世间道理,不学习则什么也不懂。
黑发不知勤学早,看看又是白头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不患老而无成,只怕幼而不学。
见者易,学者难。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释: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
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里吸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则必须要“勤奋”、“潜心”才行。
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
释:我们不能虚度光阴,一定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这样到老财不会追悔莫及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释: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声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他却能毁于随随便便.故事分享会:孙敬是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
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
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孙敬读书时,随时记笔记,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时间长了,有时不免打起瞌睡来。
一觉醒来,又懊悔不已。
有一天,他抬头苦思的时候,目光停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
随即找来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拴在房粱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
这样,每当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一疼就会惊醒而赶走睡意。
从这以后,他每天晚上读书时,都用这种办法,发愤苦读。
小学一年级古诗诵读校本教材

1、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赏析)第一句开头两字“空山”立刻让人想到一个仿佛映入眼帘的画面,连亘数里,方圆数里的山,让人顿生寂寥幽深之感。
山里不见人,只有诗人在静静的看着。
他眺望远方,他思索人生,他的思想可以恣意的随心而飘。
可这虽“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人在此山中虽然没有看到人的踪影,但听到了人的说话声,不知道是山里太死寂了,还是诗人的心太超脱尘世了?按理来说,山里有生灵,有鸟儿喳喳,有溪水潺潺,可这在诗人那里好像都不存在了,只有人语响,可能是诗人的心太寂静了。
从另一方面,此种衬托的手法,即以动衬静更能达到写静的效果,把诗人心中想要追求的静表达了出来,虽有人语,但给人感觉是一种超脱尘世的静,好比经常形容静的一句话“静的连根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到”这里把静与针掉地上联系起来,而诗中是把静与人语响联系起来,都能够印证“禅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是以有声来描写无声,以此显示是多么的寂寥。
此诗一二句是声的描写,三四句是光的描写,光,声相交融,仿佛一幅可以变换的画在读诗之中慢慢的飘进你的眼帘2、凉州词(王之涣)唐王之涣(688─74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又名】《出塞》【翻译】远望黄河像丝带一般好像飘到了天空中,在高山脚下,一座孤单的城池坐落在那里。
何必用羌笛吹奏《折杨柳》这首哀怨的思念家乡的曲子,就算是春风也吹不到玉门关外的。
3、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
江雪是一首描写冬天的诗,诗人借蓑笠翁这一形象寄托自己(超尘绝俗,悠然自得)的情感《江雪》,即江上雪景。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绝:绝迹。
人踪:人的踪迹。
灭:消失,没有了。
千山:虚指所有的山。
万径:虚指所有的路。
这两行的意思是: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小路,都没有人的踪影。
小学《古诗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

三年级诵读校本教材目录上卷目录第一单元1.宿建德江(唐)孟浩然2.千字文13.《笠翁对韵》一东第二单元1.凉州词(唐)王之焕2.千字文23.《笠翁对韵》一东第三单元1.凉州词(唐)王翰2.千字文33.《笠翁对韵》一东第四单元1.竹里馆(唐)王维2.千字文43.《笠翁对韵》二冬第五单元1.题西林壁(宋) 苏轼2.千字文53.《笠翁对韵》二冬第六单元1.千字文62.《笠翁对韵》二冬3.自己能念多好第七单元1.千字文72.《笠翁对韵》三江3.明天要远足第八单元1.千字文82.《笠翁对韵》三江3.妈妈有多大第九单元1.千字文92.《笠翁对韵》四支3.太阳的话第十单元1.千字文102.《笠翁对韵》四支3.春之消息第十一单元1.千字文112.《笠翁对韵》四支3.积雪第十二单元1.千字文122.《笠翁对韵》四支3.轮船第十三单元1.千字文132.《笠翁对韵》五微3.林中月夜第十四单元1.千字文142.《笠翁对韵》五微3.天上的老爷爷第十五单元1.千字文152.《笠翁对韵》五微3.我学写字假期:千字文剩余13篇,复习《笠翁对韵》下卷第一单元1.清明(唐)杜牧2.千字文293.《笠翁对韵》六鱼第二单元1.秋夕(唐)杜枚2.千字文303.《笠翁对韵》六鱼第三单元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2.千字文313.《笠翁对韵》六鱼第四单元1.游园不值(宋)叶绍翁2.千字文323.《笠翁对韵》七虞第五单元1.千字文332.《笠翁对韵》七虞3.善良第六单元1.千字文342.《笠翁对韵》七虞3.向着明亮那方第七单元1.千字文352.《笠翁对韵》七虞3.星星第八单元1.千字文362.《笠翁对韵》八齐3.小草第九单元1.千字文.372.《笠翁对韵》八齐3.母亲节第十单元1.千字文.382.《笠翁对韵》八齐3.就我一个人的时候第十一单元1.千字文.392.《笠翁对韵》九佳3.蜗牛第十二单元1.千字文.402.《笠翁对韵》九佳3.老师,你是百变魔术师第十三单元1.千字文.412.《笠翁对韵》九佳3.白天鹅第十四单元1.千字文.422.《笠翁对韵》九佳3.啄木鸟第十五单元1.千字文.432.《笠翁对韵》十灰3.我们的六月假期:千字文剩余13篇,复习《笠翁对韵》三年级诵读校本教材上卷第一单元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小学低年级古诗诵读校本教材

第1篇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解释】:汝:你第2篇芦 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解释】:水滨:水边。
秋日:秋天。
西风:秋天的风。
选文欣赏:《枫叶》香山多枫树。
秋日赏景,一片鲜红,西风袭来,叶落如火。
第3篇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提示: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用笔画下来。
第4篇菊选文导读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译文:菊花盛开的时候,香气四处飘溢。
它的花瓣呈丝状或是爪状。
它的颜色有黄、白、 赭、红等。
种类很多。
它天生不怕寒冷,严霜来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零了,只有菊花开的最为茂盛。
猜谜语:瓣儿弯弯像卷发, 寒风冷雨它不怕. 百花凋谢它开花, 中秋时节到万家。
——猜一植物 (谜底:菊花)第5篇儿歌 《 午休歌 》小朋友进寝室,脚步轻轻悄悄的,排好队不说话,轻轻上床鞋脱下,慢慢躺下闭上眼,一会睡着梦甜甜。
第6篇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儿歌《妈妈》下雨了,别让小松鼠淋着,松鼠妈妈用她的大尾巴,给小松鼠撑着伞。
老鹰来了,别让小鸡给老鹰抓走,母鸡妈妈用她的翅膀,把小鸡紧紧地抱住。
天黑了,别让宝宝害怕,妈妈用她好听的声音,给宝宝哼着摇篮曲。
第7篇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第8篇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第9篇孔融让梨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注释】:诸:各位 食:吃 择:选择 故:原因 曰:说简介:孔融是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
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三字经》里有“融四岁,能让梨”的故事。
说的是生于东汉末年的孔融,性情宽厚容上,他四岁的时候,就懂得礼让兄长的道理。
(完整)小学1-3年级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

校长寄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国学经典,诵读不衰。
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又升华于现代的社会,它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腹有诗书气自华”。
开展好古诗文诵读活动,加厚和刷新人生底色,提升文化品位,为人生夯实深厚的文化底蕴。
与经典同行,和圣贤对话,为民族增辉!我们满怀憧憬创办这本教材,衷心希望能以此为媒,面向师生,服务教学,忠实记录我们的成长历程,为我们新的成绩加油鼓劲,成为学校架设的心桥、沟通的平台和求知的乐园。
我坚信这朵新绽的希望的教材必在未来的岁月里明艳无限,茁壮成长,从稚嫩、蹒跚走向稳重、成熟!目录寻隐者不遇 (1)古原草 (2)登乐游原 (3)鹿柴 (4)江雪 (5)江南 (6)敕勒歌 (7)梅花 (8)望天门山 (9)早发白帝城 (10)望庐山瀑布 (11)咏柳 (1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3)出塞 (14)绝句 (15)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背景】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字浪仙。
范阳(今北京附近)人。
【注词释义】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者,……的人。
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
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言:说,告诉。
云深:云雾迷蒙。
指林深,因多云雾,故云。
处:行踪,所在。
【我会诵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古原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作者背景】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注词释义】赋得:根据指定的题目写诗就叫做“赋得”。
小学一年级诵读校本教材

一年级诵读校本教材上卷第一单元登鹳鹊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1)鹳(guàn贯)雀楼:原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楼共三层,可眺望中条山和俯视黄河,因有鹳雀栖息楼上,所以称鹳雀楼。
(2)山:这里指中条山,。
(3)穷:尽。
这里指视力所能达到的极限。
后两句是说:要想眼界更远,就须立足更高,再上一层楼。
欣赏:这首诗通过写登楼观景,表达了作者的胸襟和抱负。
末尾两句,是富有哲理的名句。
三字经1rén zhīchū xìng běn shàn人之初 , 性本善。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性相近 , 习相远。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苟不教 , 性乃迁。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教之道 , 贵以专。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不使人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小猫拉车小猫拉车,老鼠不坐。
黄鼠狼拉车,小鸡不坐。
灰狼拉车,山羊不坐。
老虎拉车,谁也不敢坐。
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注释:朗月行:为乐府古题。
呼:称呼。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诗意: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三字经2xī mèng mǔ zé lín chǔ昔孟母,择邻处。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子不学,断机杼。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窦燕山,有义方。
jiào wǔ zǐ míng jù yáng教五子,名俱扬。
唐诗宋词-(完整)小学一至三年级古诗词阅读校本课程教材_1

(完整)小学一至三年级古诗词阅读校本课程教材读古诗九-来自校长的信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是国学经典,可以读个没完。
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升华在现代社会。
它不仅是延续传统的纽带,也是创造未来的阶梯。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深厚的民族文化。
历史悠久的古典诗词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它就像夏天的星星,闪耀着耀眼的光辉;就像春天的百花,香气浓郁。
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浩瀚;与圣贤对话,我们感受到千年话语的力量!“肚子里全是诗词书法。
开展古文诗词阅读活动,加厚刷新生活背景,提升文化品位,为生活夯实深厚的文化底蕴。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对话,为民族增添光彩!我们怀着极大的期望创办这本教材,并真诚地希望以它为媒介,面向师生,服务教学,忠实地记录我们的成长过程,为我们的新成就喝彩,成为心灵的桥梁、交流的平台、学习的天堂。
我坚信,这份充满希望的新教材,在未来的岁月里,会是光明无限的,会蓬勃成长,从稚嫩蹒跚走向稳健成熟!目录给缺席者留的便条(1)古老的草......2.乐游墓......3.柴璐(4)江雪(5)江南(6)智利葛(7)(完整)小学一至三年级古诗词阅读校本课程教材梅花(8)看天门山......9.早发白帝城(1)看庐山瀑布(1)一个刘(1)2黄鹤楼告别去扬州路上的孟浩然(1)三拔出插头(1)(完整)小学一至三年级古诗词阅读校本课程教材四绝句(1)五给缺席者留的便条唐家道当我在松树下询问你的学生时,老师收药。
话(完整)小学一至三年级古诗词阅读校本课程教材在这座山上,仅仅透过这些云,我怎么知道?[作者背景]贾岛(779 ~ 843)是唐代诗人。
字波仙。
杨帆(现在北京附近)。
【注言解释】隐士:隐居山林的隐士。
人,人。
没见过:没见过,没见过。
男孩:没有大人,没有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它指的是隐士的弟子和学生。
说话:说啊说啊。
深云:烟云。
指森林的深度,因为云多,所以云多。
地点:行踪和地点。
小学1-3年级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

小学1-3年级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校长寄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国学经典诵读不衰。
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又升华于现代的社会。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通过诵读经典,我们可以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腹有诗书气自华”。
开展好古诗文诵读活动,可以加厚和刷新人生底色,提升文化品位,为人生夯实深厚的文化底蕴。
与经典同行,和圣贤对话,为民族增辉!我们创办这本教材,希望能以此为媒,面向师生,服务教学,记录我们的成长历程,为我们新的成绩加油鼓劲,成为学校架设的心桥、沟通的平台和求知的乐园。
我们相信这本教材必将在未来的岁月里茁壮成长,从稚嫩、蹒跚走向稳重、成熟!目录1.寻隐者不遇此诗讲述了一个诗人寻找隐士的经历,但最终未能找到。
这是一首典型的唐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我认知的思考。
2.古原草这首诗描述了一片草原的美景,描绘了草原上的草、花、鸟和天空。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3.登乐游原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乐游原上的游历经历,包括山、水、云和花草等景象。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4.鹿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中遇到的一只鹿,以及他对鹿的观察和感悟。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5.XXX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雪的美景,包括江水、雪花和树木等景象。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6.江南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地区的美景,包括江水、山峦和花草等景象。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江南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7.敕勒歌这首诗描绘了敕勒人的生活和传统文化,包括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战争等方面。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敕勒人的敬意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8.梅花这首诗描绘了梅花的美景,包括花朵、枝条和芳香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长寄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国学经典,诵读不衰。
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又升华于现代的社会,它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腹有诗书气自华”。
开展好古诗文诵读活动,加厚和刷新人生底色,提升文化品位,为人生夯实深厚的文化底蕴。
与经典同行,和圣贤对话,为民族增辉!我们满怀憧憬创办这本教材,衷心希望能以此为媒,面向师生,服务教学,忠实记录我们的成长历程,为我们新的成绩加油鼓劲,成为学校架设的心桥、沟通的平台和求知的乐园。
我坚信这朵新绽的希望的教材必在未来的岁月里明艳无限,茁壮成长,从稚嫩、蹒跚走向稳重、成熟!目录寻隐者不遇 (1)古原草 (2)登乐游原 (3)鹿柴 (4)江雪 (5)江南 (6)敕勒歌 (7)梅花 (8)望天门山 (9)早发白帝城 (10)望庐山瀑布 (11)咏柳 (1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3)出塞 (14)绝句 (15)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背景】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字浪仙。
范阳(今北京附近)人。
【注词释义】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者,……的人。
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
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言:说,告诉。
云深:云雾迷蒙。
指林深,因多云雾,故云。
处:行踪,所在。
【我会诵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古原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作者背景】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注词释义】赋得:根据指定的题目写诗就叫做“赋得”。
古原:古老、宽阔的原野。
诗题的意思是:按照“在长满野草的古老原野上送别朋友”这一个题目写的诗。
离离:形容春草繁盛茂密。
一岁:一年。
枯:枯萎,枯死。
荣:生长,茂盛。
野火:荒山野地里的大火。
【我为古诗配插图】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中的画面并配一幅图。
登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作者背景】李商隐(公元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汉族,唐朝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注词释义】乐游原:本秦时宜春苑,西汉时宣帝建乐游苑于此,故名。
唐时在长安城内,为士女节日游赏胜地,在今陕西西安市南,大雁塔东北。
向晚:傍晚。
向将近、接近。
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古原:即乐游原。
【我是家长眼中的小诗人】给爸爸妈妈分享这首诗歌。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作者背景】王维(701-761),字摩诘,山西祁县人。
盛唐诗坛上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鼎足而立的大诗人。
后代研究王维的学者亦称其为"诗佛"。
【注词释义】鹿柴(zhài):辋川的一个风景区。
辋川在今陕西省蓝田县,是王维晚年隐居的地方。
他在这里经营了一个很大的山间别墅,风景非常优美。
空山:空旷的山林。
但闻:只听到。
但,只。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
景,古时同“影”,日光之影。
【我会诵诗】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开展朗诵比赛。
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者背景】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
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创作,有卓越的成就。
【注词释义】绝:绝迹。
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径:小路。
踪:踪迹。
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蓑笠(suōlì):蓑衣,斗笠。
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老头儿。
【小试牛刀】自由朗读,比赛朗读。
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作者背景】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注词释义】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我会积累】我要把这首诗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作者背景】《敕勒歌》:这是南北朝时代敕勒族的一首民歌。
【注词释义】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甘肃、内蒙一带。
川:平川、平原。
阴山:一条山脉的名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北部,又叫“大青山”。
【想象空间】结合诗歌内容,试着画一幅画。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作者背景】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注词释义】数枝:几枝。
凌寒:冒着寒冷气候。
遥知:距离很远就知道。
为:因为。
暗香:不易感觉到的清香。
【朗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谈谈自己的体会。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者背景】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注词释义】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楚江: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回:回旋。
出:突出。
日边:天边。
【读读背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者背景】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被称为“诗仙”。
【注词释义】辞:别,离开。
这里指出发。
白帝:白帝城,故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山上。
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人云间。
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轻舟:指载得轻行得快的船。
【学习加油站】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想象诗中的美景。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作者背景】李白(701-762),是盛唐的代表作家,也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作“诗仙”。
【注词释义】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生紫烟:云烟被日照呈紫色。
在瀑布附近,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紫色,所以说它“生紫烟”。
银河:晴夜所见环绕天空的白色云状光带,由大量恒星构成。
九天:天空。
古人以为天有九重,最高一层称九天。
【我是小演员】朗读诗歌,背诵诗歌,想象诗中的美景。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背景】贺知章(公元约659─约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是盛唐时期有名的诗人。
【注词释义】咏柳:一作《柳枝词》。
碧玉:形容柳树枝叶的颜色。
这句说春天的新柳碧绿婆娑,如同玉树一般。
妆:装饰,打扮。
丝绦:丝带。
这里借以形容柳条的柔嫩轻盈。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拓展空间】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查找作者的其他诗文读读背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作者背景】李白(701-762),是盛唐的代表作家,也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作“诗仙”。
【注词释义】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
之:往,到。
广陵:即江苏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向西告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景物。
尽:消失。
【朗读感悟】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谈谈自己的感受。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作者背景】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
字少伯。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注词释义】龙城:指卢龙城(在今河北省)。
飞将:飞将军。
汉代李广曾任右北平郡太守,威望很高,匈奴人称他为“汉之飞将军”。
胡马:等于说胡骑,指敌人的军队。
阴山:长城外面横亘于今内蒙古自治区的山脉,绵延不断,东接内兴安岭,汉代匈奴常越过此山骚扰内地。
这两句是说假如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敌人就不敢来犯。
【拓展空间】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查找作者的其他诗文读读背背。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背景】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李白齐名,并称为“诗圣”。
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
其诗风格沉郁顿挫,质朴通俗,寓意深远。
【注词释义】黄鹂:又称黄鸟,雄鸟羽毛金黄色,雌鸟黄中带绿,名声婉转,栖于高枝。
白鹭:羽毛雪白、双腿细长的能够捕食鱼虾的一种水鸟。
千秋:千年,谓年代久远。
东吴: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朗读感悟】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