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工艺学
生物制药工艺学5章生物制药工艺学

优先选择技术成熟、性能稳定、操作简便、维护方便的设备,同时要考虑设备的 可扩展性和升级潜力。
车间布局规划原则和实例展示
车间布局规划原则
遵循工艺流程顺畅、物料搬运便捷、空间利用高效、安全卫 生等原则进行车间布局规划。
实例展示
以某生物制药企业的生产车间为例,展示如何根据生产工艺 流程、设备尺寸和产能等因素,合理规划车间布局,包括设 备摆放、物料存放、人员流动等方面的设计。
前景展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物医药需求的增长,生物制药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未来 ,生物制药将在疾病治疗、预防保健、农业、环保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健康和 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02 原料选择与预处理
原料来源及选择原则
动物源原料
选择健康、无疾病、品种明确的动物,确保 原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资源管理
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顺利运行。
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监控和持续改进方法论述
过程监控
建立过程监控机制,对关键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过程稳定和 受控。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识别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机会。
持续改进
采用PDCA循环等方法,对过程进行持续改进,提高过程效率和 质量。
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建立
设备维护和保养的重要性
设备是生物制药生产的核心,良好的维护和保养制度能够确保设备稳定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故障停机 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建立
制定详细的设备维护和保养计划,明确维护周期、保养内容和责任人;建立设备维护档案,记录设备维护历史和 故障处理情况;定期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生物制药工艺学 2工艺基础

僧袍芋螺
海鞘来源的抗癌肽 Didemnin B
Didemnin B是一种由7个氨基酸和2个羧 酸组成的带有分枝的环缩肽,既能抑制蛋 白质的合成,也能抑制DNA、RNA的合 成,对黑色素瘤B16细胞周期作用的研究 表明,它可杀伤各期细胞,尤以G1至S期细 胞敏感 ,它可快速完全介导HL-60细胞 凋亡。目前Didemin B已能够人工全合 成,该药完成了临床Ⅱ期实验,最有希望 开发成治疗癌症的新药。此外第二代 didemnins-脱氢didemnins B(aplidine)现 也已进入临床实验。
流体 CO2 SO2 N2O 水 氨 苯 甲苯 甲醇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乙烯
临界温度(℃) 31.06 157.6 36.5 374.3 132.4 288.9 318.5 240.5 —88.7 —42.1 10.0 36.7 9.9
临界压力(105Pa) 73.9 79.8 72.7 224.0 114.3 49.5 41.6 81.0 49.4 43.2 38.5 34.2 51.9
第二章 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Basis of bio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第一节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天然生化药物:
以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为原料, 应用生物化学的原理、方法与生物分离工程技术加 工制造的一大类天然生物药物。
生物制药的主要流程: 生物材料的获得——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 —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 后处理及制剂
反胶束相
混合器1 分离器1
进料 前萃取
混合器2
出料
分离器2
后萃取
应用
(一)蛋白质类药物 如蛋白酶、脂肪酶等
(二)、氨基酸 亲水性不同,疏水氨基酸主要在反胶束界面;亲 水性氨基酸在反胶束内部极性水中
生物制药工艺学知识点整理

生物制药工艺学知识点整理1.生化药物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综合应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物理化学和药学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预防、诊断、治疗制品。
生物药物包括从动物、植物、海洋生物、微生物等生物原料制取的各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类似物。
生物药物包括抗生素、生化药物、生物制品。
2.生物制品:用生物学方法(包括基因工程方法)和生化方法制成的,具有免疫学反应或平衡生理作用的药物制剂。
(举例:乙肝疫苗)3.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4.配体:指受体具有选择性结合能力的生物性物质包括内源激素外源活性物质等。
5.半合成抗生素:将天然代谢产物用生物、化学或者生化方法进行分子结构改造而制成的各种衍生物。
6.油水分配系数:logP值指某物质在正辛醇(油)和水中的分配系数比值的对数值。
反映了物质在油水两相中的分配情况。
logP值越大,说明该物质越亲油,反之,越小,则越亲水,即水溶性越好。
7.抗生素:是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在低微浓度下能选择性地抑制或杀死他种生物技能的化学物质。
(举例:青霉素)8.多肽类生化药物:是以多肽激素和多肽细胞生长调节因子为主的一大类内源性活性成分,如催产素。
9.干扰素:系指由干扰素诱导有关生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诱生蛋白质。
这类诱生蛋白质从细胞中产生和释放之后,作用于相应的其它同种生物细胞,并使其获得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方面的免疫力。
10.药典:药典是一个国家关于药品标准的法典,是国家管理药品生产与质量的依据.药典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颁布实施.11.药物的ADMEA: absorption吸收D: distribution分布M: metabolism代谢E: excretion排泄12.医疗用抗生素的特点:难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较大的差异毒力,最小抑菌浓度(MIC)要低,抗菌谱要广。
生物制药工艺学

生物制药工艺学一、离心技术1. 制备超离心三种转子P3182. 制备超离心三种离心方法P3203. 沉降速度和沉降系数 P328 ①沉降速度:即在离心力作用下,物质粒子于单位时间内沿离心力方向移动的距离。
②沉降系数:即物质粒子在单位离心场中的沉降速度,量纲为秒。
一般所说沉降系数为S 20,w 。
4. 分析超离心的两种方法 P331 Svedberg 方程式:测分子量实质是用不同方法测其沉降速度。
原理测量量沉降速度法根据沉降速度测出沉降系数以推出分子量。
界面位移量与离心时间。
沉降平衡法特定平衡下,离心力与扩散力平衡,液面浓度为0,池底浓度为2c 。
任意两位移处的浓度。
5. 超离心的其他两种应用P334①对生物大分子的均一性估计;②生物分子形状、大小及水合度的判断。
二、膜分离技术1. 各向同性膜与各项异性膜P341①各向同性膜:厚度大,孔隙为圆柱体。
流速低,易堵塞。
②各向异性膜:1)正反两面结构不同:功能层是孔径一定、薄的“皮肤层”,支持层为孔隙大得多、更厚的海绵层;2)喇叭口滤膜,孔隙为圆台形。
2. 截留分子量P343分子量截留值是指阻留率达90%以上的最小被截留物质的分子量。
3. 浓差极化现象P346超滤是在外压作用下进行的。
外源压力迫使分子量较小的溶质通过薄膜,大分子被截留在膜表面,并逐渐形成浓度梯度,产生浓差极化现象。
✘害处:引起流速下降、影响膜的选择透过性。
✔解决方法:振动、搅拌、错流、切流等技术。
4. 五种微孔滤膜P3555. 三种测微孔滤膜孔径的方法P3566. 微孔滤膜的应用P361①mRNA的测定以及纯化:使用硝酸纤维膜吸附与mRNA配对的DNA单链,然后将放射性mRNA样品溶液过膜使目的mRNA与DNA单链配对结合。
最后洗涤游离RNA,并用胰核糖核酸酶处理除去残留RNA。
②环状DNA的纯化环状DNA链打开后,变为一条环状链和一条单链。
用硝酸纤维膜结合单链,而环状链过膜,即可纯化得到环状单链DNA。
生物制药工艺学(王徐整理版)

一、名词解释1、生物药物:生物药物是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综合利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和药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2、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处理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菌群体,促进其突变率大幅度提高,然后采用简便、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选出少数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菌株。
3、盐析法:是利用各种生物分子在浓盐溶液中溶解度的差异,通过向溶液中引入一定数量的中性盐,使目的物或杂蛋白以沉淀析出,达到纯化目的的方法。
4、吸附法:指利用吸附作用,将样品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或杂质吸附于适当的吸附剂上,利用吸附剂对活性物质和杂质间吸附能力的差异,使目的物和其它物质分离,达到浓缩和提纯目的的方法。
5、生物转化:是指外源化学物在机体内经多种酶催化的代谢转化。
生物转化是机体对外源化学物处置的重要的环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
6、双水相萃取:不同的高分子溶液相互混合可产生两相或多相系统,利用物质在互不相容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
7、生物分离技术:从动植物或者微生物的有机体或者器官、生物工程产物及其生物化学产品中提取、分离、纯化有用物质的技术过程。
也称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8、絮凝: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在悬浮粒子之间产生架桥作用使胶粒形成大的絮凝团的过程。
9、相对离心力:由于各种离心机转子的半径或者离心管至旋转轴中心的距离不同,离心力而受变化,相对离心力就是实际离心场转化为重力加速度的倍数。
10、亲和吸附剂:由载体及配基偶联构成,在亲和层析中起可逆结合的特异性物质称为配基,与配基结合的层析介质称为载体。
11、细胞破碎:是指利用外力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使细胞内容物包括目的产物成分释放出来的技术,是分离纯化细胞内合成的非分泌型生化物质(产品)的基础。
12、亲和层析:在生物分子中有些分子的特定结构部位能够同其他分子相互识别并结合,这种结合既是特异的,又是可逆的,改变条件可以使这种结合解除。
生物制药工艺学

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或其成分,综合应用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物理化学与工程学和药学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保健的制品。
生物药物四大类型:?基因重组多肽、蛋白类治疗剂?基因药物?天然生物药物?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3、生物技术制药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及发酵工程),尤其是重组DNA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生产多肽、蛋白质、激素和酶类药物以及疫苗、单抗和细胞因子类药物等。
4、生物技术药物理化性质:?生物材料中的有效物质含量低,杂质种类多且含量相对较高?生物活性物质组成结构复杂,稳定性差?生物材料易染菌,腐败?生物药物制剂有特殊要求 1、生物活性物质提取方法:?酸碱盐水溶液提取法?表面活性剂提取法与反胶束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双水相萃取?超临界萃取技术。
2、生物活性物质浓缩与干燥方法:?盐析浓缩?有机溶剂沉淀浓缩?用葡聚糖凝胶浓缩?用聚乙二醇浓缩?超滤浓缩?真空减压浓缩与薄膜浓缩3干燥常用的方法有膜式干燥、气流干燥、减压干燥4、菌种保存法:?斜面低温保存法、?液体石蜡封藏法、?冷冻干躁保藏法、?液氮超低温保藏法、?甘油冷冻保藏法、?其他干燥保藏法。
5、固化酶是指借助与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把酶束缚在一定空间内并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制剂酶的固定化方法:吸附法、包埋法、交联法、共价键结合法1、细胞培养液的预处理:?细胞及蛋白质的处理,包括加入凝聚剂、加入絮凝剂、变性沉淀、吸附、等电点沉淀以及加入各种沉淀剂;?多糖的去除;?高价金属离子的去除,包括离子交换法和沉淀法。
2、细胞破碎方法:机械法(匀浆法、珠磨法、超声法);物理法(干燥法、冻融法、渗透压冲击法);化学法(化学试剂处理、制成丙酮粉、酶解法)生物法(酶解法组织自溶法)3、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原理,1根据分子形状和大小不同进行分离如差速离心2根据分子电离性质差异分离如电泳法3根据分子极性大小及溶解度不同分离如溶剂提取法盐析法,4根据物质吸附性质不同如吸附层析法5根据配体特异性如亲和层析法1、料液与萃取剂接触后,料液中的溶质向萃取剂转移的过程称为萃取,达到萃取平衡后,大部分溶质转移到萃取剂中,这种含有溶质的萃取剂溶液叫做萃取液,而被萃取出溶质的料液称为萃余液 2、影响萃取的因素:?乳化和破乳化?PH ?温度和萃取时间?盐析作用的影响?溶剂的种类、用量及萃取方式的选择3、双水相萃取法是不同的高分子溶液相互混合可产生两相或多相系统,利用物质在互不相容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4、影响双水相萃取因素:?成相高聚物的分子量?成相聚合物的浓度(界面张力)?电化学分配(盐类的影响)?疏水效应?温度及其他因素6超临界萃取操作方法:恒温萃取,恒压萃取,吸附法。
生物制药工艺学19章生物制药工艺学

生物药物的合成途径
生物药物的合成途径是指利用生物技 术手段,通过微生物发酵、细胞培养、 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生产生物药物的 过程。了解生物药物的合成途径有助 于更好地掌握其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
生物制药工艺学19章
目
CONTENCT
录
• 生物制药工艺学概述 • 生物制药工艺学的基本原理 • 生物制药工艺学的主要技术 • 生物制药工艺学的生产实践 • 生物制药工艺学的未来展望
01
生物制药工艺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生物制药工艺学是一门研究利用生物技术制备药物的方法和过程 的学科。
特点
生物制药工艺学具有高度专业化和技术密集型的特点,涉及生物 学、化学、药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生物制药工艺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生物制药工艺学与化学工程的交叉融合
在生物制药工艺中,涉及到大量的化学反应和分离过程,需要应用化学工程的理论和技术 。例如,在抗体药物的制备中,需要用到蛋白质分离和纯化技术,这些技术就涉及到物理 化学和传递过程的理论。
生物制药工艺学与数学的交叉融合
在生物制药工艺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如反应动力学模型、过程控制 模型等。这些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将极大地提高生物制药工艺的预测和控制能力。
生物制药工艺学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04
疾病治疗药物
生物制药工艺学在开发治疗癌 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 病等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
疫苗研发
通过生物制药工艺学的方法, 可以研发针对传染病病原体的 疫苗,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生物制药学——第二章 生物制药工艺学基础

一、生物材料与生化活性物质
(一)生物制药的生物材料来源
生物资源:主要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组织、器 官、细胞与代谢产物。
开发新途径: 动植物细胞培养、微生物发酵、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
一、生物材料与生化活性物质
红霉素 杀念珠菌素 Bialaphos FK506
(约8700种)
放线菌产生的多种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
Hygromycin B
Kanamycin B
Rifamycin SV
Cephamycin C
Erythromycin streptomycin
Spinosyn A
Abamectin
Validamycin A
人源性生化药物 动物生化药物 植物生化药物 微生物源生化药物 海洋生物生化药物
生化制药的六个阶段:
1.原料的选择和预处理 2.原料的粉碎 3.提取:
从原料中经溶剂分离有效成分,制成粗品的工艺过程。 4.纯化:
粗制品经盐析、有机溶剂沉淀、吸附、层析、 透析、超 离心 、膜分离、结晶等步骤进行精制的工艺过程。 5.浓缩、干燥及保存 6.制剂:
生化成分:氨基酸、蛋白质、酶、激素、糖类、 脂类、维生素等。
新的有效生物药物逐年增加:天花粉蛋白、木瓜 蛋白酶、天麻多糖等。
5、微生物—细菌
常用细菌发酵法生产乳酸、醋酸、丙酮、丁醇。主 要发展领域有: (1)氨基酸:
利用微生物酶可转化对应的α酮酸或羟基酸产生 氨基酸。 (2)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乳酸
生物材料来源
1、动物脏器 2、血液、分泌物和其他代谢产物 3、海洋生物 4、植物 5、微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制药工艺学:对生物药物进行研究、生产和制剂的一门综合学科。
生物制药是把生物体内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基本物质,保持原来的结构和功能,又能在含多种物质的液相或固相中较高纯度的分离出来,它是一项严格,细致,复杂的工艺过程,涉及物化生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和操作技术。
遗传与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也是菌种选育的理论基础。
杂交育种:是指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经吻合(或接合)使遗传物质重新结合,从只能分离和筛选出具有新性状菌株的过程。
原生质体融合:是指把两个亲株的原生质体混合在一起,在融合剂PEG和Ga离子的作用下,发生原生质体的融合,促使两亲本的遗传物质进行交换,从而实现遗传重组。
分批灭菌:将配置好的培养基输入发酵罐内,经过间接蒸汽预热,然后直接通入饱和蒸汽加热,使培养基和设备仪器灭菌,达到要求的温度和压力后维持一定时间,在冷却至发酵要求的温度,这一工艺过程称为。
连续灭菌:培养基在发酵罐外经过一套灭菌设备连续加热灭菌,冷却后送入已灭菌的发酵罐内,这种工艺称为。
萃取:液料与萃取剂接触后,液料中的溶质向萃取剂转移的过程。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利用处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以上的一些溶剂流体所具有特意增加物质溶解能力来进行分离纯化技术(温度31.06C,压力73.9,密度0.448)双水相萃取法又称水溶液两相分配技术,它是不同的高分子溶液相互混合产生两相或多项系统,利用物质在互不相容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
吸附法:是利用适当的吸附剂,在一定Ph条件下,吸附生物样品中的生物药物,然后再以适当的洗脱剂将吸附的药物从吸附剂上解吸下来,达到浓缩和提纯的目的。
高分子聚合物沉淀法:某些水溶性非离子型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乙二醇等能使蛋白质水合作用减弱而发生沉淀。
过饱和溶液:溶液浓度等于溶解度时,该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溶质只有在过饱和溶液中才有可能析出。
生物药物:是以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为原料(包括组织、器官、细胞器、细胞成分、代谢排泄物)综合应用生物学、物理化学与现代药学原理与方法加工制成的药物现代生物技术药物:将生物体内生理活性物质的基因分离或人工合成,利用重组DNA技术加以改造,使其在细菌、酵母、动物细胞、转基因动物中间大量表达,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药物。
固体培养基:是加入一定量的凝固剂的培养基,适用于菌种的培养、分离、无菌试验、和菌种保藏工作。
液体培养基是未加任何凝固剂的培养基现代生物技术体系:主要的生物技术包括重组DNA技术、原生质体制备与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突变生物合成、组合生物合成、选择性生物催化合成、代谢途径工程、淋巴细胞杂交瘤单克隆抗体、组织培养技术、基因治疗等。
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包括氨基酸、蛋白质、核苷酸、核酸、酶类、糖类、脂类等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包括抗生素,色素,生物碱、酶的抑制剂、植物生长素等初级代谢:指的是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密切关系的代谢活动,初级代谢产物指的是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密切关系的代谢产物。
次级代谢:指的是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无关的代谢活动,次级代谢产物指的是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无关的代谢产物。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生物合成各种代谢产物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
前体:在微生物药物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有些化合物能直接被微生物利用构成产物分子结构的一部分,而化合物本身的结构没有大的变化,这些物质称为前体。
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代谢必不可少,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生物合成的一类特殊的营养物质。
促进剂:在发酵培养基中加入某些微量的化学物质,可促进目的代谢产物的合成,这些物质被称为促进剂。
抑制剂:在发酵过程中加入某些化学物质会抑制某些代谢途径的进行,同时会使另一代谢途径活跃,从而获得人们所需的某种代谢产物,或使正常代谢的中间产物积累起来,这种物质被称为抑制剂。
诱导物:一般是指一些特殊的小分子物质,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添加这些小分子物质后,能够诱导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从而显著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
生理酸性物质:经微生物代谢作用后,能产生酸性物质的营养成分称为生理酸性物质。
生理碱性物质:经微生物代谢作用后,能产生碱性物质的营养成分称为生理碱性物质。
速效碳源、迟效碳源:根据微生物利用碳源速度的快慢可将碳源分为速效碳源和迟效碳源。
葡萄糖和蔗糖等被微生物利用的速度较快,它们是速效碳源,而乳糖、淀粉等被利用的速度相对较为缓慢,它们是迟效碳源。
葡萄糖效应:在发酵过程中,如果葡萄糖浓度过高会加快菌体的代谢,以致培养基中的溶解氧不能满足菌体进行有氧呼吸的需要,葡萄糖分解代谢就会进入不完全氧化途径,一些酸性中间产物如丙酮酸、乳酸、乙酸等积累在菌体或培养基中导致Ph降低,影响某些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产生葡萄糖效应。
生产种子的制备:指的是由保藏的菌种开始,经过不断的扩大培养,使菌体数量达到能满足发酵罐接种量的需要所涉及的生产过程。
种子的制备:是将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好的孢子或菌体转入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使其繁殖成大量菌丝或菌体的过程。
诱变育种的基本过程:选择合适的出发菌株→制备待处理的菌悬液→诱变处理→筛选→保藏和扩大试验常用的诱变剂:1紫外线2亚硝基胍3硫酸二乙酯4亚硝酸杂交育种是将孢子(或摇瓶菌丝)接入的体积较小的种子罐中,经培养后形成大量的菌丝,该种子称为一级种子,把一级种子转入到发酵罐内发酵称为二级发酵,如果将一级种子接入到体积较大的种子罐内,经过培养形成更多的菌丝体,这样制备的种子称为二级种子,将二级种子转入到发酵罐内发酵,称为三级发酵,同样道理,使用三级种子的发酵称为四级发酵。
代谢曲线:根据发酵过程中代谢参数变化绘制出的曲线,作用:可清楚的说明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变化,并反映出碳源,氮源的利用和Ph、菌体浓度和产物浓度等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什么要绘制代谢曲线?分析研究代谢曲线,有利于掌握发酵代谢变化的规律和发现工艺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改进工艺,提高产物的产量。
膜分离法:又称为超滤法,包括微滤,超滤和反渗透,是利用可截留一定分子量的超滤膜进行溶质分离或浓缩。
渗透压冲击法:将细胞置于高渗溶液中(例如一定浓度的蔗糖或甘油溶液中),由于渗透压的作用,细胞内的水分便向外渗出,细胞发生收缩,当达到平衡后,将介质快速稀释或将细胞转入缓冲溶液中,由于渗透压发生变化,胞外的水分迅速渗入胞内,是细胞快速膨胀而破裂,使产物释放到溶液中。
离子交换法:是应用合成的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吸着剂,将溶液中的物质,依靠库伦力吸着在树脂上,然后用合适的洗脱剂将吸着物从树脂上洗脱下来,达到分离,浓缩,提纯的目的。
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具有网状立体结构的,含有活性基因而能与溶液中其他物质进行交换或吸着的聚合物。
交换容量:是表征树脂活性基数量——交换能力的重要参数,其表示方法有重量交换容量交换容量体积法。
沉淀法:是利用某种沉淀剂或改变条件,使所需提取的目的物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而形成无定形固体沉淀从而进行分离的一种技术方法。
等电点沉淀法:利用大分子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的原理而建立的分离法称为~凝胶层析(色谱):是指以各种多孔凝胶为固定相,利用流动相中所含各种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而达到物质分离的一种技术。
亲和层析(色谱法):是利用生物大分子与某些对应的专一特意识别和可逆结合的特性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分离生物大分子的色谱方法。
重结晶:即将晶体用合适的溶剂溶解再次结晶,能使纯度提高,因为杂质和结晶物质不在同溶剂和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
结晶:是制备纯物质的有效方法,溶液中的溶质在一定条件下,因分子有规则的排列而结合成晶体。
晶核:最先析出的微小颗粒是以后结晶的中心,称为。
自然选育:是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自发突变的原理,通过分离,筛选排除衰退型菌株,从中选出维持或高于原有生产水平菌株的过程。
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处理均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体,促使其突变率大幅提高,然后采用简便,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选出少数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菌体。
孢子制备:一般采用琼脂斜面或其他固体培养基,使菌种经过培养得以活化,并产生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孢子。
英汉互译:抗生素anti bioti cs 氨基酸amino acid 维生素vitamin 多肽polype ptide 蛋白质pr otein 蛋白质的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 pi 蛋白质的变性denaturation 胸腺肽althymosin al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生物转化biotra nsformati on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 基因工程药物genetically engineered drug简答:生物制药的工艺过程?菌种→斜面培养→种子制备→发酵→发酵液预处理→提取→精制→成品检验→成品→包装生物制药产品的类别包括哪些?举例说明:(一)微生物发酵产物1.微生物菌体药物:如,酵母菌体,单细胞蛋白,灵芝,冬虫夏草,茯苓菌等2.微生物酶抑制:如蛋白酶,淀粉酶,糖化酶,青霉素酰化酶3.酶活性调节剂:包括酶激活剂和酶的抑制剂,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胆固醇合成酶抑制剂4.微生物代谢产物:如初级代谢产物氨基酸,次级代谢产物抗生素等(二)生物转化药物,如激素,维生素,抗生素,生物碱(三)基因工程药物:如人胰岛素,人生长因子,白介素,干扰素(四)动植物细胞培养药物。
生物制药与中医药的关系:①中药鉴定、识别假冒伪劣药材(DNA芯片技术)②发现新中药品种③发酵液中提取中药(高效、结构改善)④利用基因工程产生之植物此生代谢产物(黄酮素,糖苷,生物碱等)⑤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动物类药材(基因芯片植入动物→表达→从分泌物(麝香)或组织中(鹿茸)提取活性物质。
培养基的组成、分类方法、设计注意问题:培养基成分主要包括碳源、氮源、磷源、硫源、无机离子(包括微量元素)、生长因子、前体、促进剂、抑制剂和水分。
分类方法:按培养基组成物质的来源,可分为合成培养基和复合培养基(天然培养基)按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及半固体培养基;按工业发酵中的用途可分为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和补料培养基。
注意问题:①确定培养基的基本组成②确定培养基成分的基本配比和浓度(a碳源和氮源的配比和浓度b生理酸性物质和生理碱性物质的比例c无机盐浓度d其他培养基成分的浓度)③具有经济性。
培养基筛选方法:①单因子实验法②正交试验和均匀设计试验等数学方法。
影响培养基的因素:原材料质量、水质、培养基的灭菌(一般在121度下灭菌20到30分钟,含糖培养基112度灭菌15到30分钟)和黏度菌种保藏的目的、原理及方法:菌种保藏的目的是尽可能保持菌种的存活率和优良性能,保证菌种经过较长时间的保藏后仍保持存活和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