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谊舞的起源和发展
交谊舞知识

交谊舞知识1:古代的交谊舞从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到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晋公元265年——公元420年期间,为了活跃气氛、联络感情和增进友谊,中国官宦和贵族宴会盛行一种交谊性的邀请舞,名叫“以舞相属”。
在宴会上,一般是主人在宴会进行中先行起舞,舞跳完以后,邀请另外一个人继续跳下去。
第二个人跳完以后,再邀请另外一个人接着跳,如此循环相接。
被邀请人必须起舞回报,如果被邀请人拒绝起舞,则被认为是非常没有礼貌的行为,被认为是对邀请人的不恭敬。
唐代公元618——公元907还流行一种名叫“打令”的交谊舞,是在贵族宴会中行酒令时跳的习俗舞蹈。
2:跳交谊舞时所应注意的事项在舞厅中跳交谊舞, 应注意的事项还不少, 大家应了解最基本的规则,否则, 就会弄出笑话.首先是舞程线的问题, 舞厅大多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所以跳舞时的舞程线应是沿舞池边线逆时针前进. 也就是说, 无论你作什么花样, 或是前进, 或是后退, 或是旋转...但是你和舞伴的运动方向应是逆时针绕舞池第三, 当男士请好女舞伴之后, 面对舞程线,摆好舞姿, 男士先出左脚前进, 女士先后退右脚, 然后, 根据舞曲的种类, 音乐的节拍,作出各种花样.交谊舞的舞姿跳交谊舞, 最重要的莫过于舞姿了. 舞姿正确, 才能把各个舞种的风格, 味道表现得淋沥尽致. 也只有舞姿正确了, 你的交谊舞水平才能有更大的提高. 舞场上很多人的舞姿不正确, 这就妨碍了他们的表现力. 对于初学者, 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舞姿, 开始可能觉得不习惯, 但过些时侯, 你就会觉得很自然了. 跳交谊舞能够培养自己的仪表, 风度, 正确的舞姿可以使自己在生活中有好的坐姿与站姿.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男女舞伴的舞姿.男女舞伴都要挺胸, 收腹, 扩肩, 收颔, 两眼平视前方. 这是基本的要求. 尤其是扩肩, 是指两肩要张开, 生活中很多人坐, 立时, 两肩都往里收, 胸也未挺起, 造成了驼背的样子.接下来, 男士平展双臂, 左前臂抬起, 使前臂与上臂成约120度夹角, 这时,大拇指与眉齐平. 左手四指并拢, 虎口张开, 女伴亦是右手四指并拢, 搭在男士虎口之上, 然后, 男士左手与女士右手轻轻相握.男士的右手放在女舞伴左肩胛骨的下方, 女舞伴的左手虎口张开, 对准男伴的右上臂的三角肌 ,轻轻搭在男士的肩下. 男女舞伴两脚并拢,女舞伴站位略在男士偏右, 两人的头部都左偏 45度角, 两眼平视.这样, 有了正确的舞姿, 大家一定能跳好交谊舞.3:国际标准交谊舞步法三要素要素1、步速:这是指运步的速度,国际标准交谊舞舞步中一个时间概念上的元素。
交谊舞讲座主题

交谊舞讲座主题【最新版】目录1.交谊舞讲座主题的确定2.交谊舞的历史和文化背景3.交谊舞的基本舞步和技巧4.交谊舞的礼仪和规则5.交谊舞的流行趋势和发展前景正文一、交谊舞讲座主题的确定交谊舞,又称交际舞,是一种具有广泛社交功能的舞蹈形式。
它起源于欧洲,后来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了人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方式。
本次讲座的主题是交谊舞,我们将从交谊舞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基本舞步和技巧、礼仪和规则以及流行趋势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介绍。
二、交谊舞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交谊舞起源于 16 世纪的欧洲,最早的交谊舞形式是英国的宫廷舞。
随着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交谊舞传播到了美洲大陆,并在美国发展壮大。
20 世纪初,随着爵士乐的兴起,交谊舞在美国进入了黄金时期,各种舞蹈形式和风格层出不穷。
在我国,交谊舞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后来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普及和发展。
三、交谊舞的基本舞步和技巧交谊舞有许多基本舞步,如狐步、快步、恰恰步等。
这些舞步都有各自独特的节奏和动作要领。
在跳交谊舞时,舞者需要掌握基本的舞步和技巧,如正确的舞姿、舞步的连贯性、节奏感等。
此外,舞者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默契和团队协作精神,才能将交谊舞跳得优美动人。
四、交谊舞的礼仪和规则在跳交谊舞时,舞者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和规则,以保证舞蹈的顺利进行。
这些礼仪和规则包括:尊重舞伴、遵守舞蹈顺序、注意着装得体、避免身体接触等。
只有遵守这些礼仪和规则,才能使交谊舞活动更加和谐、愉快。
五、交谊舞的流行趋势和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谊舞在我国逐渐流行起来。
现在,交谊舞已经成为了许多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学校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
在未来,交谊舞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它将继续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乐趣和色彩。
总之,交谊舞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舞蹈形式。
舞厅交谊舞的故事

舞厅交谊舞的故事交谊舞是起源于西方的一种舞蹈形式,又称舞厅舞(ballroom dancing),舞会舞(party dancing),社交舞(social dancing)。
自16、17 世纪起,交谊舞已在欧洲各国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交活动,故有“世界语言”之称。
下面是整理的一些关于舞厅交谊舞的故事,供你参考。
交谊舞是广泛流传于社会各阶层的一种社交性、体育性舞蹈,是一种集交际、健身、艺术、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体育活动。
交谊舞最早起源于欧洲,在古老的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20世纪20年代以后风行世界各地,先是流行于宫廷和上层社会,随着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和进步,交谊舞已成为大众文化。
平四:平四应该说源于水兵舞,原来是美国军舰上的水兵跳的一种舞蹈, 最开始是两位男士对跳. 美国海军的远征, 水兵舞也被带到了世界各地, 并成为男女对跳的一种舞蹈. 后来杨艺将其发扬光大,并得名:"北京平四",是京城舞厅最俗最流行的舞蹈。
舞厅交谊舞的故事:伦巴社交伦巴虽然继承了国标舞跳动缠绵的舞蹈风格, 但无论从舞姿,舞步方面来说, 与国标伦巴根本是完全不同. 社交伦巴的舞姿和水兵一样, 基本舞步很特别, 是用胯部带动大腿向侧向移动, 在一个小节四拍的过程中, 胯部正好在垂直面画好一个8子. 初习伦巴很不习惯, 因为与一般的交谊舞都不一样, 很难掌握, 但只要勤练, 几个月后就能体会到伦巴的味道了。
伦巴起源于古巴,是一种一向为人们所喜欢的舞步,享有“拉丁舞之灵魂”的美誉。
舞厅交谊舞的故事:吉特巴吉特巴是起源于美国西部的一种牛仔舞,随着爵士音乐节跳的快速四步舞。
有人说吉特帕是水兵舞,是美国大兵在军舰上跳的一种舞蹈。
所以跳起来有点象在军舰上站不稳摇摇晃晃的感觉,看起来有一种幽默诙谐的味道。
舞蹈时用脚尖脚跟击地,与身体前倾后仰、膝部屈伸相协调,节奏强烈、情绪兴奋。
水兵舞最早开始是两位男士对跳,随着美国海军的远征,水兵舞也被带到了世界各地,并成为男女对跳的一种舞蹈。
交际舞

第三十二章交际舞第一节概述交际舞又称交谊舞,是人们沟通情感的一种形体语言,是任何语言无法代替的艺术,是生活中的一种情趣,也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
学习交谊舞,可以培养美感,陶冶情操,增进友谊。
一、交际舞的起源交际舞,又称为交谊舞或舞厅舞,它是一种适用于社会场合的舞蹈,是人们用以进行交际活动的一种社交方式。
交际舞起源于中世纪萌芽时期的欧洲,当时的交际舞只有一种舞步,是宫廷贵族独享的特权,用作彼此寒喧的见面礼,因而冠以“宫廷舞”的头衔。
由于宫廷人物的生活空虚,难能自力更生,创造有血有有肉的艺术。
当以都市文化为中心的资本主义时代,民间舞蹈与宫廷舞啃的结合,流向城市的中产阶级,形成适合市民休闲娱乐活动的现代舞厅舞,或称交际舞。
交际舞和舞厅舞、不能混为一谈。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它们的其同之处,在于两者都在人数比较拥挤的场地活动、舞步都比较自由解放,可以随时交换舞伴而使跳舞顺利进行不受干扰。
交际舞一词,译自英文SooialDanoe,顾名思义,人们跳舞的目的,重在交际应酬。
比如当前很多城市,在召开大小会议结束时,开个交际舞会,让会议的参加者们,在业务方面紧张工作,甚至激烈斗争之余,抽象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在共同的音乐声中和共同的节奏之流里,让人们整个身心卷入带普遍性的节奏式样运动,去消除疲劳,恢复身心健康,把会议上的正襟危坐,改在毫无拘束的欢乐气氛里,通过交际应酬,重新认识一番。
对以后加强友谊、认识和交换信息、工作联系、胡有好处,甚至很有必要。
舞厅舞一词,译自BallroomDancing。
带点宫廷舞蹈的“有机堂”意味。
舞厅舞目的在寻求跳舞本身的旨趣。
因此较早期的英国舞厅里,经常在墙壁上贴有“要说话请离开舞场”的戒条。
因为后厅舞艺术,要求高度集中注意男女之间的舞步配合与默契。
两人如出一辙,如影随形。
构成非常敏锐的人体感觉。
创造异常美妙的审美趣味。
比较侧重舞步规范化,并运用整个人体运动表达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感。
交谊舞简介

交谊舞是广泛流传于社会各阶层的一种社交性、体育性舞蹈,是一种集交际、健身、艺术、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体育活动。
交谊舞最早起源于欧洲,
在古老的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20世纪20年代以后风行世界各地,先是流行于宫廷和上层社会,随着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和进步,交谊舞已
成为大众文化。
当前,在全世界包括我国的各个阶层里,都不乏交谊舞爱好者,因之,交谊舞又有“世界语言”和“国际舞”之称。
在我国,交谊舞已成为一
项健康的业余文体活动.我校交谊舞协会于1994年成立,大学生学习交谊舞
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视野的开阔.。
2011年我们协会代表学院参加湖南省首届大中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获得团体舞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逝去的诺言交谊舞

逝去的诺言交谊舞【实用版】目录一、引言:回忆过去的交谊舞二、交谊舞的定义和历史三、交谊舞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四、交谊舞的衰落和现状五、交谊舞的价值和意义六、结论:对交谊舞的怀念和期待正文【引言】回忆起那个年代,交谊舞是社交场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些优美的旋律和翩翩起舞的身影,如今已经难以见到。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逝去的诺言交谊舞。
【交谊舞的定义和历史】交谊舞,又称交际舞,是一种源于西方的社交舞蹈。
它起源于 16 世纪的欧洲,起初是宫廷舞,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交谊舞。
交谊舞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传入我国,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交活动。
【交谊舞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交谊舞传入我国后,迅速在各大城市的社交场合流行起来。
最初,交谊舞被视为一种新奇的社交方式,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参与。
随着交谊舞在我国的普及,各种交谊舞会、比赛也应运而生,推动了交谊舞在我国的发展。
【交谊舞的衰落和现状】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交谊舞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如今,交谊舞已经很难在公共场合看到,只有在一些老年人的社交活动中,才能偶尔看到它们的身影。
交谊舞的衰落,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交谊舞的价值和意义】尽管交谊舞已经不再是时代的主流,但它仍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交谊舞是一种有益的社交方式,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其次,交谊舞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最后,交谊舞有助于锻炼身体,对身心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结论】总的来说,交谊舞作为一种曾经风靡一时的社交舞蹈,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繁荣与衰落。
尽管如今已经不再是主流,但它所承载的价值和意义仍然值得我们去怀念和期待。
交际舞常识——交际舞的起源

交际舞常识——交际舞的起源交际舞,又称为交谊舞或舞厅舞,它是一种适用于社会场合的舞蹈,是人们用以进行交际活动的一种社交方式。
交际舞起源于中世纪萌芽时期的欧洲,当时的交际舞只有一种舞步,是宫廷贵族独享的特权,用作彼此寒喧的见面礼,因而冠以“宫廷舞”的头衔。
由于宫廷人物的生活空虚,难能自力更生,创造有血有有肉的艺术。
当以都市文化为中心的资本主义时代,民间舞蹈与宫廷舞啃的结合,流向城市的中产阶级,形成适合市民休闲娱乐活动的现代舞厅舞,或称交际舞。
交际舞和舞厅舞、不能混为一谈。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它们的其同之处,在于两者都在人数比较拥挤的场地活动、舞步都比较自由解放,可以随时交换舞伴而使跳舞顺利进行不受干扰。
交际舞一词,译自英文Sooial Danoe,顾名思义,人们跳舞的目的,重在交际、应酬。
比如当前很多城市,在召开大小会议结束时,开个交际舞会,让会议的参加者们,在业务方面紧张工作,甚至激烈斗争之余,抽象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在共同的音乐声中和共同的节奏之流里,让人们整个身心卷入带普遍性的节奏式样运动,去消除疲劳,恢复身心健康,把会议上的正襟危坐,改在毫无拘束的欢乐气氛里,通过交际应酬,重新认识一番。
对以后加强友谊、认识和交换信息、工作联系、胡有好处,甚至很有必要。
舞厅舞一词,译自Ballroom Dancing。
带点宫廷舞蹈的“有机堂”意味。
舞厅舞目的在寻求跳舞本身的旨趣。
因此较早期的英国舞厅里,经常在墙壁上贴有“要说话请离开舞场”的戒条。
因为后厅舞艺术,要求高度集中注意男女之间的舞步配合与默契。
两人如出一辙,如影随形。
构成非常敏锐的人体感觉。
创造异常美妙的审美趣味。
比较侧重舞步规范化,并运用整个人体运动表达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感。
总之,舞厅舞以男女对舞的形式,要求一定步法和各类的风格特点,讲究欣赏舞蹈艺术。
到了20世纪初期,交际舞在英国风行以后,由英国有关方面会同各国舞蹈家共同研究,制订了便于交际舞比赛的某些规则和基本规范,把10种交际舞民入其中,作为舞蹈竞技上被用作指定舞步的舞蹈,定名为标准舞。
交谊舞理论知识

交谊舞理论知识国际标准舞分摩登舞和拉丁舞两大体系(摩登舞:起源于欧洲,拉丁舞:起源于拉丁美洲)。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一些关于的资料,供你参考。
交谊舞理论知识一、交谊舞是舶来舞,它起源与欧洲。
后在全世界发展为国际标准舞,国际标准舞于1991年至1994年在我国为起步阶段,1994年~2000年为发展阶段,2000年以后我国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先后组织了少年、青年、老年等不同形式的国际标准舞大赛。
现在在群众普及的叫做一般交谊舞。
交谊舞理论知识二、国际标准舞分摩登舞和拉丁舞两大体系(摩登舞:起源于欧洲,拉丁舞:起源于拉丁美洲)。
A摩登舞包括:华尔兹、探戈、快步、弧步、维也纳华尔兹五种舞。
B拉丁舞包括:伦巴、桑巴、牛仔、斗牛、咔咔,五种舞。
以上是我们在电视转播中常见到的。
交谊舞理论知识三、下面我们介绍的现在群众中普及的一般交谊舞,它包括七种舞:慢四步(布鲁斯),快四步(福克斯),慢三,快三步(转三、跑三),探戈,伦巴,吉特巴(吉乐)。
过去还有一种叫跑四(达沃斯)。
交谊舞理论知识四、一般交谊舞的基础知识A、交谊舞的音乐:2/4拍慢4/4拍多用于慢四步。
4/4拍还有中四、快四,中四多用于伦巴和探戈(节奏更深一点的中四)快四多用于蹦四或吉特巴。
3/4拍分慢3/4和快3/4,慢3/4多用于慢三步,快3/4多用于转三或跑三。
B、交谊舞的起式、站立。
双方站立时要挺胸,收腹,上体保持端庄大方,动作多体现在腰,胯,腿上。
站立与搭手位置:起式时双方应接近半错位,女右腿,男左腿膝微曲,提踵,胸以上位置分开,女要稍挺胸,女方头转向左上方,女右臂与男左臂由水平层位外展搭手即可,女左手放在男右臂肩大肌处,男右手扶在女左背肩胛骨下部即可,以上是慢四慢三双方搭手位。
伦巴搭手位:女右手与男左手相握双方小臂平屈于双方胸前。
男右手扶在女方左胯部,女左手搭在男右肩前部。
探戈搭手位:女左手拇指与其它四指成正角,拇指支在男右后腋窝处。
交谊舞理论知识五、交谊舞基本要领1、双方动作要端庄大方,走平步:上身不左右扭动,全身不上下窜动,动作多体现在腰、胯、腿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
16、17世纪起,交谊舞已在欧洲各国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交活动,故有“世界语言”之称。
到20世纪20年代以后,交谊舞在世界各地风行起来,所以又称它为“国际舞”。
下面是学习啦整理的一些关于交谊舞基础知识的资料,供你参考。
交谊舞基础知识起源1:十一、十二世纪
欧洲这些国家将一些民间舞蹈加以提炼和规范,行成了流行在宫廷中的“宫廷舞”,高雅繁杂,拘谨做作,失去了民间舞的风格,只交谊舞在宫廷盛行,专供贵族习跳和欣赏,是贵族的特权。
法国大革命后,宫廷解体,“宫廷舞”也进入了平民社会,成为社会中人人可舞地社交舞。
一七六八年,在巴黎出现了第一家舞厅。
从此,交谊舞在欧洲社会中流行,这个时候的交谊舞更具有强烈的民族风味,被称为美国学派的社交舞。
由于国标舞对舞姿,舞步要求非常严格,所以,出现了要求相对低一些的交谊舞,它保持了国标舞各种舞种的风格,但比较随意。
尽管如此,交谊舞依然有自己的要求,这样,才能体现各个舞种的风格,才能洒脱自如。
交谊舞早在二四年的时候,便传入了中国当时的几大城市和通商口岸.到了解放初期,五六十年代,交谊舞在中国还是很流行的,文化大革命中止后,进入八十年代,交谊舞又重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但与世界国标舞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交谊舞,由于受到宫廷舞的影响,其风格为:
舞姿庄重典雅,舞步严谨规范,颇具有绅士风度,因而被称为欧洲学派的社交舞。
十九世纪初由于美国的兴起,原来流行在欧洲的社交舞随欧洲移民而传入美国,同时非,拉丁美洲的大量移民也带来了具有浓郁的热带地区风格的民间舞,它们直接来自于民间,没有受到宫廷舞的影响,形式更为自由。
交谊舞基础知识2:慢三
慢三是属于三步,三步,顾名思义,就是每一小节有三拍。
它的重音在第一拍,后两拍是弱音,节奏是"强,弱,弱"。
我们说过,在男士请了女伴之后,摆好舞姿,男舞伴前进左脚,女舞伴后退右脚,那么在慢三中,对于男士,第一
小节的重音在左脚,第二小节的重音就换到了右脚,以后都是重音在左右脚轮换.对于女舞伴亦是一样,第一小节的重音在右脚,第二小节的重音就换到了左脚,接着轮换.这是与慢四非常明显的不同。
交谊舞慢三最简单的舞步是直步,初学者往往以为是跳舞,就不知道脚该往哪儿放了,其实和走路差不多,只不过是加上了对音乐的理解。
对于慢三,我们说第一拍即重拍步子要大一些,二三拍为弱拍,步子作为调整。
男士出脚应直着往前伸,有的初学者怕踩着女伴的脚,脚步往旁边走,即不符和慢三的跳法,又显得不好看。
其实只要男女双方和着音乐的节奏,同时前进或后退,是不会踩着对方的脚的。
三中的内侧旋转也是基本步之一,男女舞步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男舞伴先出的是左脚,女舞伴先退右脚.首先女舞伴侧退右脚,男舞伴出左脚在女舞伴两脚之间,这时,男舞伴以左脚为轴,女舞伴以右脚为轴,旋转180度后,男舞伴后退右脚,女舞伴前进左脚,这是第二拍了。
最后一拍,男舞伴后退左脚,并在右脚左侧,女舞伴前进右脚,并在左脚右侧,两人的舞姿成闭位。
注意,旋转了360度后,为了保持舞程线的方向,男舞伴在以后的跳法中应后退,若想还原,再旋转180度即可。
这时男舞伴应后退右脚,女舞伴前进左脚....同前面一样。
基本步其实很简单,所有的花样都是从基本步中演变而来,掌握好了基本步才能更好地掌握更多的花样.当然这些都是纸上谈兵,大家还要多与“舞”林高手们切磋,这才是真着。
交谊舞基础知识3:慢四
慢四的跳法最基本的有两种,一种是等间隔地跳法,另一种是两慢两快的跳法,不论哪一种跳法,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慢四是一种慢节奏的舞蹈,所表现出来的应该是从容不迫,雍容华贵。
同慢三不一样,慢四的起伏不明显,可以说是没有,而且四拍一个小节。
对于旋转,显然要比慢三来得游刃有余。
总的说来,慢四比慢三要容易跳得多。
所以,舞会上的慢四的舞曲总比慢三多。
当慢四的舞曲较慢时,我们可以采用等间隔的跳法,根据舞曲的节奏,四拍一小节,每一拍走一步。
至于舞姿等等,都同慢三是一样的。
走直步时,可以前两拍步伐稍大,后两拍作调整。
要注意,对于男孩,重音始终在左脚(女孩在右脚)。
当舞曲的节奏稍快时,可以采用两慢两快的跳法,即"慢--慢--快-快"。
慢拍包含舞曲的两拍,快拍包含一拍。
这样实际上一小节包含六拍。
初学者可跳第一种慢四,简单易学,好跳。
当然,第二种跳法节奏感强,花样多一些。
交谊舞基础知识4:快三
快三是最难跳的,快三跳得好坏与否,表现了一个人跳交谊舞水平的高低.快三属于三步,自然是三拍一个小节,重音在第一拍。
但是由于是快三,就说明了它的节奏比起慢三来要快的多。
快三的舞姿与慢三稍稍有些不同,原来男孩的右手在女孩左肩胛骨下方,在跳快三的时后,右手可向左后方稍稍移动,大概是到了女孩脊柱中央。
且男女舞伴不能离得太开。
这是因为,在跳快三时,大部分时间是在快速旋转,这种舞姿便于男孩用力带动女孩旋转。
快三的步伐很简单,常用的只有内侧旋转,虽然跳法与慢三一样,但是由于快三的节奏比慢三要快的多,所以若是还和慢三一样,用三拍跳三步来完成这个动作是无法跟上节奏的。
因此,在跳快三的时候,我们说三步并作两步,其中最主要的是重心的移动。
首先男孩出左脚在女孩两脚之间,男孩略抬起右脚,重心在左脚,女孩略抬起左脚,重心在右脚。
男孩以左脚为轴,女孩以右脚为轴,逆时针旋转180度,这时重心不变,男孩的右脚和女孩的左脚并在自己另外一只脚的旁边,脚尖着地,但不支持身体,男孩的重心依旧在左脚,女孩的重心依旧在右脚,这样完成一个小节。
下一小节,男孩后退右脚,女孩前进左脚,同上节跳法一样.可见,快三的跳法较为简单,但快速的旋转,决定了它是一高难度的舞种,但是只要多多练习,是不难掌握的.国标中的快三叫维也纳华尔兹,是一小节跳三步的,但跳法与慢三略有不同同慢三一样,从它的名字我们可以想到,慢四的节奏是四拍一个小节,它的重音是一、三拍,或者就是第一拍。
与慢三不一样的是,慢三的重音在第一拍,由于它是奇数拍,所以重音在左右脚轮换,而慢四不一样,由
于是偶数拍,重音始终在左。
当然这是对男孩而言,女孩的重音就始终在右脚了。
交谊舞基础知识5:古代
从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到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晋(公元265年——公元420年)期间,为了活跃气氛、联络感情和增进友谊,中国官宦和贵族宴会盛行一种交谊性的邀请舞,名叫“以舞相属”。
在宴会上,一般是主人在宴会进行中先行起舞,舞跳完以后,邀请另外一个人继续跳下去。
第二个人跳完以后,再邀请另外一个人接着跳,如此循环相接。
被邀请人必须起舞回报,如果被邀请人拒绝起舞,则被认为是非常没有礼貌的行为,被认为是对邀请人的不恭敬。
唐代(公元618——公元907)还流行一种名叫“打令”的交谊舞,是在贵族宴会中行酒令时跳的习俗舞蹈。
交谊舞基础知识6:xx
伦巴起源于古巴,是一种一向为人们所喜欢的舞步,享有“拉丁舞之灵魂”的美誉。
伦巴的音乐节拍是拍,重音在第一和第三拍。
伦巴的基本舞步是合着音乐节拍,由快、快、慢的动作所合成的。
两个快步是横步,跟着是一个慢步,就完成一个步法。
伦巴的每个舞步有两个动作,一个是迈步,另一个是重心的移动;一只脚踏在地上,重心保持在另一只脚,在跨步时逐渐改变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