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语言文化差异与英汉互译

合集下载

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及策略

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及策略

【 K e y w o r d s ] T h i n k i n g m o d e ; C u l t u r l a d i f e r e n c e s ; E n l g i s h - C h i n e s e t r a n s l a t i o n
人类 的语言反映着人类普遍 的共性 . 任何一种语言都深深植根于 它所处 的文化 当中. 各 民族 语言虽然不同 . 但 可以利 用相同的概念称 谓事物 . 解释词义。正是这种共性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提供 了可行性 依据 , 为不同语言的翻译提供 了可译性基础。 但 由于地域环境 、 历史背 景等诸多 因素 . 不同民族在文化上表现出更 多的是差异性 。翻译涉及 两种语 言的转换 , 而语 言既是思 维的工具 , 又是思维 的结 果 , 因此 , 在 更深层意义上 . 翻译涉及两种 民族思维模式 的转换 本文试从 以下儿 个方面来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 响 的事物或者概念 . 也没有相应 的语汇 。 对于词汇缺失 .西方人只能译作与其相似或相近的其他物品 , 对 中国“ 五行( 金、 木、 水、 火、 土) ” 和“ 相生相克 ” 等 概念 , 也 只能 言不尽义 地 分别 意译作 “ i f v e e l e m e n t s f m e t a l , W O o d , w a t e r , i f r e , e a r t h ) ” 并 不 能表 达 中国文化的深远。据说 , 美联社 的一位编辑曾打电话给一位美籍华 裔 学者 , 请教 中国“ 羊 年” 的“ 羊” 该 用" s h e e p ( 绵羊) , g o a t ( K l 羊) , r a m ( 公 羊) . e w e r 母羊) , l a m b ( 羔羊) , 还是" w e t h e r (  ̄羊 这位学识 渊博 的学者 经过一番冥思苦想 后 . 只能如实相 告“ I ’ m s o r r y ” 在翻译 中遇到此类 问题 , 以现代媒体手段进行处理是明智的选择 . 如附图 、 附录像等音像 资料 , 用原来的音 . 即作 为一个新词汇引入。 中西文化涵义 截然不同的词汇也会 给翻译造成很大 的困难 例 如: 东风 , 在 中文中 , 象 征着春 日的到来 . 万物复苏 , 生机勃勃 。 所 以, 东 风也就是指春风 . 象征革命 的力量 而寒冷干燥的西风是大家所不喜 欢 的。 它 的到来让草枯叶黄 , 一片萧条 因此 , 在词典 中, 西风指秋风 , 比喻衰退 , 消极的力量 。然而 . 对于西方人而言 . 西风是从西海岸刮来 的. 这是件美事。 而东风就不那么好了是 因为它是从 内陆刮来 的. 寒冷 而又干燥 , 一如中国的西风 。 在一些中西文学作 品翻译 中, 弄不清二者 的区别 . 会引起 很大的误会 3 . 2 句法对翻译 的影 响 汉字 的结构特 点决 定着构成汉语联 复词和成语等凝 固词的两个 或 四个汉字前后之 间. 在拼写形式上具有一种平 衡性和对称性 . 因此 汉语 的凝 固词在构成成分 的拼写数量上不构成头重或尾重的倾 向。 对 于成对词 . 英语民族在 思维上有其 自身的平衡方式与规律 . 即采用“ 先 短后长” 的组织顺序 . 借 以避免视觉和心理上的“ 头重脚轻” 的失衡感 . 从而达到一种相对 的平衡感 这种思维定 式决定着英语在成对词的词 序排列上 . 往往采用 “ 数量 尾重” 的顺序 . 这 与英语 句法结构 翻译 所遵 循 的尾重原则是一致的 从本质上讲 . 英语是形 态语言 . 其语法关系主 要是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 以及一定的虚词来表达的 英语的主谓结 构是全句 的主干 和焦点 . 英语句子在表达 复杂意思时 . 大 多采取增加 结构层次的方法。而汉语语法关系的表达直接依赖于语 义 、 语序和逻 辑, 汉语句子在表达复杂意思 时, 一般按时间顺序或事件逻辑顺序 , 逐 步交代 , 呈线性结构层层铺开 。 根据两个民族语 言思维方式的差别 , 在 英汉互译 中注意 翻译 出的句子应符合其 自 身 的特点: 汉译 时不可拘泥 于 源文的层次结构 . 避免 过度西化而不合汉语 语感; 英译时要 注意不 能太松散 . 否则会显得 支离破碎 . 背离英语行文方式。

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子 翻 译 的影 响 进 行 了阐述 。
【 关键词 ] 词语 ; 句 子; 孔雀尾 式; 狮子 头式 [ 中图分类号 】 H 3 1 5 . 9 [ 文 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 0 0 8—8 0 9 1 ( 2 0 1 3 ) O l一 0 1 1 4— 0 3
纵 观我 国的翻译史 : 从东 汉 时期 的佛 经 翻译 至新 中 国翻译 时 期 , 我 国 出
一 文

史 Biblioteka ● 哲 中 西 方语 言 文化 差 异 对 英 汉 翻 译 的影 响
口毕 玉 娟
[ 内容提要 ] 语言是文化 的载体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 间的相 互转换 , 更应该是 两种不同民族 之间思想 内容 的
对等交流。 中西方 国家 的人 们使用 两种 不同的语 言。 中国使用 的是 汉语 , 而西方 国家大部分 讲的是英语。英汉 两
种语言都具有独特 的文化背景和悠 久的历史。 由于 中西 方 国家 人们 的思维 方式和 价值观 不 同, 导致 了人们对语 言 内涵 的理解存在偏差 , 影 响 了人 们之间 的交流。 因此 , 研 究中西方 语言文化差异 , 实现 两种语 言之间的意义对等 转换 , 对促进 中西方 国家人们之 间的交流具有重要 的现 实意 义。本文 着重从 中西方语 言 文化差异 对词语 翻译、 句
( 1 ) A l l t h e p e o p l e i n C h i n a a r e a c t i v e i n S —
p o r t s n o w.

a t s e v e n o’ c l o c k e v e r y da y .


我父 亲 每 天 早 上 七 点 打 开 收 音 机 收 听 新 闻。

英汉互译中不可译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

英汉互译中不可译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

英汉互译中不可译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现象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一些语言或文化特有的表达无法直接用对应的词语翻译出来,因此无法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语言结构、文化差异和习惯用语等方面。

以下是对不可译现象原因的分析及对策。

一、语言结构差异中英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存在差异,导致一些语法现象无法直接翻译。

例如,英语中的时态变化较多,而汉语的时态变化较少,因此英语的时态在汉语中难以准确体现。

另外,一些句式和成语在中英两种语言中也不完全对等,无法直接翻译。

例如,英语中常用的“习惯句式”如“have a good day”、“take care”等在汉语中往往无固定对应。

对策:1.加强对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的了解,提高对语法差异的敏感度,避免错误的翻译。

2.学习并熟悉常见的句式和成语,在具体翻译中灵活运用,找到最合适的对应表达。

二、文化差异英汉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导致一些文化内涵在翻译中难以传达。

比如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和幽默,中国人的礼仪和尊重,这些文化差异常常无法直接用译文准确表达出来。

对策:1.加强对两国文化的了解和研究,了解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提高对文化内涵的把握。

2.采用文化转换的策略,通过适当调整翻译语言和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意思。

3.结合文化背景进行说明或注释,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翻译作品。

三、习惯用语和文化惯例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大量的习惯用语和文化惯例,这些表达方式往往是基于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而产生的,因此无法直接进行翻译。

对策:1.关注两种语言中的习惯用语和文化惯例,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用法,提高对其特殊性的认识。

2.建立翻译记忆库,记录和整理常用的习惯用语和文化惯例的翻译方法,方便在后续翻译中的参考和使用。

四、音、形、义不对称中英两种语言的音、形、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一些单词或短语无法直接在对方语言中找到准确的对应。

对策:1.学习两种语言的发音和音标,提高对音的敏感度,准确把握单词的发音。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与借鉴。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

1、生存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文化差异背景下英汉互译的增加与删减

文化差异背景下英汉互译的增加与删减
约 。在 翻译 过 程 中 , 者 对 某 段 文 字 的 理 解 的 正 确 与否 . 很 译 在 大 程 度 上 取 决 于他 对文 化 的 了解 。 译 者来 说 , 对 没有 两 种 文 化 的对 比知 识 , 无 从 谈起 对语 言 文 字 的 准 确理 解 与 表 达 。 量 就 大 的 文化 信 息 是 可 以 等值 传递 的 ,这就 是有 关 两 种 文 化 共 性 的 东西 , 于 与两 种 文 化 的 差 异 相 联 系 的 内 容 , 构 成 了翻 译 中 至 它 的难 题 。 汉 语 和 英 语 是 两种 截然 不 同 的符 号 系 统 .两 种 语 言 在 句 法 和词 汇 、 辞 等 方 面 都 有 很 大 的 差 别 , 修 因此 在 进 行 英 汉 互 译 时必 然 会 遇 到 很 多 困难 。 其 它 系 统 一 样 , 像 汉语 和英 语 这 两 个 独立 的系 统 内 部保 持协 同有 序 、 相 制 约外 . 系 统 又 作 为 一 互 各 个 整 体 一 同 与 外 部 系统 发生 联 系 . .当我 们 只从 信 息 交 换 的 角 度 考 虑 时 , 们 便 构 成 了一 个 信 息 系 统 。 汉互 译 使 汉 语 和 英 它 英 语 系 统 之 间互 相作 用 , 现 了 系统 之 间 的 信息 传 递 。 实 任 何 信 息 系统 在进 行 交 换 时 ,总 免 不 了受 到 一 些 冗 余 信 息 或 文 中缺 乏 信 息 的 干 扰 。 冗余 信 息 和缺 乏 的信 息 主 要 是 干 扰 准 确 传 递 的 信号 . 种 类 繁 多 。 在 互 译 的 过程 中 , 自系 统 其 各 会 产生或缺少各种冗余信息 , 成理解 困难 , 造 降低 交 际 效 率 。 因此 我们 有 时 需 要 删 除 冗 余 信 息 , 时则 需 要 添 加 增 加 一 些 有 信 息 , 以提 高 交 际 效 率 。但 是译 文 的增 加 删 减 都 是 为 了更 确 切 、 忠 实地 表 达 原 文 的 含 义 和精 神 。 文 中 添 加一 些 原 文 中 更 译 没有 的词 句 . 面 上 看 是 不 忠 实 于 原 文 , 仔 细 分 析 就 会 发 现 表 但 这 些 增 加 的 词 句 所 表 达 的 意 思并 非无 中生 有 ,而 是 隐 含在 原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互译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互译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互译的影响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互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进行英汉互译时,译者必须充分考虑到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符合特定文化背景的使用习惯。

这种文化差异影响了词义、语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互译的词义产生了影响。

词义是词语所表达的意思或概念。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义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译者必须考虑到文化因素对词义的影响。

例如,英语中的“privacy”可以直译为“隐私”,但在中国文化中,“个人空间”这样的表达更准确地传递了这个概念。

另外,一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例如,西方文化中的“狗”通常被视为忠诚和友善的代表,而在中国文化中,狗则常常被视为不吉祥的象征。

因此,在英汉互译中,“狗”可能需要根据特定文化背景来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

其次,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互译的语法产生了影响。

语法规则和结构在不同的语言中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往往源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例如,在英语中,“主语+谓语+宾语”的语序是最常见的,而在汉语中,“主谓宾”的语序更为常见。

因此,在将一个英语句子翻译为中文时,译者通常需要调整句子的语序。

另外,英汉两种语言的动词时态和语态也存在差异。

例如,“未来进行时”在英语中常常使用,而在汉语中相对较少使用。

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译者可能需要转换句子的时态和语态,以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

最后,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互译的表达方式产生了影响。

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行为方式、礼貌用语和社会规范,这些因素在翻译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英文中,“How are you?”是一种常见的问候方式,而在中国文化中,则更常使用“你吃了吗?”作为问候语。

因此,译者在将英语问候翻译成中文时,应该选择符合中国文化习惯的表达方式。

另外,由于中西方言语风格和修辞手法的差异,译者在进行表达方式的选择时也要注意文化的差异。

汉英文化差异影响英汉互译的原因及类型

汉英文化差异影响英汉互译的原因及类型
第一堂课,应建立一种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亲和 力,在讲台上,学生面对的是治学严谨的老师,在讲台下,教师应是 学生的朋友,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心理状态。笔者在上课介绍时 习惯把电话留给学生,便于学生联系,上第一堂课时不妨先查阅一 下心理方面的书,大学生现在存在的心理问题较多,比如焦虑、抑
思想教育不仅要在学生初入学及思想道德修养课上进行,教师作为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节课都要不失时机地把思想教育融入到课堂 中,特别是在第一节课,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 心、自豪感。另外大学生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自觉 遵守爱国守法、团结友爱、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作为护理专 业,教师同时要把护士的职业道德规范讲给学生,让学生对护理工 作有一个全面地认识。
即按所给的句子的顺序逐词进行翻译。完全不考虑上下语境 及目的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
例 3: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误译: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265
语言文字
2009.10(上旬刊)
正译:If you study hard, you’ll improve. 例 4: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误译:行动的声音大于说
学习目的语的民族文化,了解汉英文化差异,对于掌握翻译技 能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不仅要给学生传授 英语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传递给学生大量的民族文化知识。使 学生充分了解英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避免在翻 译的过程中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影响,从而达到减少误译错译的现象 发生。
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不是一个个字符的简单排列组合。语言 是思维的工具。一个民族思维模式的形成是在该民族长期的哲学 背景、文化传统之下逐步确立的。英国及其他许多西方民族受古希 腊哲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他们的思维 形式具有重理性,重分析,重形式完备的鲜明特征。因此,英民族的 思维方式体现在语言上,就是语言注重形式,注重词语之间,句子之 间的逻辑关系。简言之,英语是形态的语言,通过语言外显的,丰富 的形态变化来表现。

浅议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浅议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浅议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作者:王媛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22期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并反映着文化。

文化在人类社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一个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

翻译的过程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

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影响着翻译的成功与否。

本文主要就习语,俚语,色彩词,动物,植物五个方面列举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并对翻译中遇到的文化差异提出了恰当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文化文化差异英汉翻译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1 导致文化差异的因素翻译是在语言平台上进行的,而语言反映着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体系,彼此之间具有差异性,研究和分析源语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导致文化差异有以下几个因素:(1)地域区别。

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同时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

中国文化是在北温带黄河两岸的大平原农耕地区发展起来的,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独立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文化;而西方文化源自古希腊、罗马,地处海滨和近海岛屿,由此形成了海洋型的商业城市文化。

如东风和西风在中西文化中的涵义是不同的,在汉文化中,“东风”即“春天的风”,是希望与力量的象征;而“西风”则是凄凉、萧条的代名词。

而西风对于英国人才是暖风,生命的催化剂。

(2)宗教信仰不同。

宗教信仰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以佛教为主导的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中,“老天爷”成了佛教徒心目中的天神,许多词语来源于佛教,如“三生有幸”,“三生”是指前生、今生、来生;以基督教为主的宗教文化深刻影响着西方人们的语言表达,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佑自救者)。

汉语文化中,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代表一种气势磅礴的民族精神,中国有“龙飞凤舞”,“望子成龙”等说法;然而在英语文化中,“dragon”是邪恶的象征,是一种恐怖的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语言文化差异与英汉互译
【摘要】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翻译与文化有着密可不分的联系。

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但其语言文化的个性又给翻译活动设置了障碍。

我国汉族文化与英、美等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造成思维方式不同,具体体现在汉、英两种语言上的互译上。

因此,在当今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把中英文翻译地更准确更贴近两种语言文化氛围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英汉翻译
0.引言
翻译作为语际交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交融的过程。

在很大程度上,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

翻译作为沟通两种不同语言的桥梁,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然而,不同的语言文字有着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一种语言文字中的某些含义,有时候很难通过译文用另一种语言文字传达给读者,而翻译中所失去的恰恰就是跨语言文化的内涵与微妙。

正因为如此,翻译工作者就要从提高自身的素质方面出发,努力创造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英语特点,并能让英语国家人们读懂和理解的英语表达法。

1.中西语言文化差异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

由于中国传统的思想把人与自然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形成了汉民族汉语重意合和具象思维的特点。

西方的哲学家认为人类可以征服自然,这使得他们常把观察的视点放在动作的承受者上,所以,英语中存在大量的被动语态。

另外,汉民族的思维受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汉语常用人称作主语,经常会用“有人”“人们”“大家”等泛指人称或省略主语的无主句。

同时在对待时间的态度上,中国人以过去为取向,无论人们做什么都要考虑此事过去是否做过,而西方人尤其是英美人则习惯未来取向,主张一切着眼于未来。

从而决定了中国人偏重顺向的和螺旋式的思维,而西方人则偏重于逆向和直线式的思维。

英语具有明显的词形变化、形式多样的语法形式。

而汉语无词形变化,语法形式的表达主要依靠词汇手段。

英语可通过动词的屈折变化来体现不同的时态,而汉语因无词形变化需借助于词汇手段即表示时间的副词来交代动作发生的时间。

英语是形合语言,这源于西方人习惯于分析,逻辑和推理,思维模式呈线性。

反映在语言上是注重形态变化和语法结构,多用关联词语体现句子内部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结构较明晰。

而汉语是意合语言,中国人讲注重整体和谐,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特点,汉语思维重综合和意会,反映在句子成分和结构上相对不明晰,这些差异在语篇衔接上有所体现,作为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到桥梁作用的译者,应该了解英汉语篇连接上的差异,需要使用一些翻译策略,使译文通顺连贯。

2.差异与英汉互译
翻译是一个理解原文和表达译文的过程,即在保持意义不变的情况下,用一种语言文本来替代另一种语言文本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理解、表达和核校。

在翻译的实践中,理解是表达的前提,表达是理解的结果,两者互相作用,彼此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只有理解正确才能使译文表达准确成为可能,而在斟词琢句的表达过程中又能进一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

因此,理解和表达这两个阶段尤为关键。

在英译汉过程中,可以把英语的从句拆分成汉语的小短句,使句子对仗,达到音韵美的效果。

汉语是一种以分析性为主的语言,结构较弱,采取提取意义为指点的方法,各意群、成分等通过内在的联系贯穿在一起。

语词的翻译要求译者在广泛地、准确地了解他国文化中的观念、信仰、习俗、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同时,忠实传达本国文化的价值与灵魂,才能真正做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从事英语翻译要注意文化信息的传递,在实际工作中,文化信息有时很难传递到译入语中,结果对等的标准就不能完全做到。

一般如果对于中国人来说“上火”一词,实在熟悉不过了,然而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国人你仅仅说一个“hot”,他们该怎样去理解呢?中国是一个有着源远历史的烹饪大国,其复杂的菜系更是举不胜数,当然对于国人来说,一说菜名就知道是什么菜,主料、烹饪方法、形状及口感都了解一清二楚,而对于外国人来说,如果直译的话,就有可能让他们产生误解。

例如,夫妻肺片,民间翻译:Husband and Wife’s Lungslice (丈夫和妻子的肺切片);麻婆豆腐,民间翻译:Beancurd Made by a Pock-marked Woman(长满雀斑的女人制做的豆腐);如果是这样翻译给外国游客的客的话,可以想象他们是如何的表情,这顿大餐还进行的下去么?所以为了避免笑话百出,我们可以这样翻译:夫妻肺片—Beef and Ox Tripe in Chili Sauce(泡在辣椒酱里的牛肉和黄牛肚);麻婆豆腐—Mapo Tofu(麻婆豆腐的汉语拼音。

有些菜名翻译为避免直译产生误解,我们可以从主料、烹饪方法、形状或口感、人名或地名等方面来着手进行翻译。

在汉译英的过程中,根据汉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组合成英语句子,由于英语是形合语言,汉译英的过程中注意词形的变化,时态语态的变化,添加表示并列,转折,递进等关系的连接词。

因为汉语句子中主动语态非常常见,表现为较多的使用“有生命的主语+有生命的谓语”作为句子的基本结构。

而英语国家的人们形成的是一种客观思维,其特点是会从事物自身的角度开始表述,因此英语句子中被动语态非常常见,表现为较多的采用“无生命的主语+有生命的谓语”的作为句子结构,如英语中两个比较特别的词语“it”和“there”,这两个词在英语中广泛应用,但是更多的时候它们是无意义的,只是为了满足语法结构上的需要。

3.结语
总而言之,由于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在英汉互译时应考虑到诸多因素,尽可能使译文在忠实于原文的情况下,达到通顺、自然,符合目标语的行文习惯。

只有了解不同的语言文化对语言造成的影响,我们在处理翻译问题时才能更好地采用有效的翻译方法来处理由于语言文化不同导致的翻译问题,从而提高译文的质量。

[科]
【参考文献】
[1]乔曾锐.翻译经验与翻译艺术的评论和探讨[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2]郭建中.文化与翻译[C].背景冲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3]焦飏.论英汉翻译中的“翻译腔”问题[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9).
[4]尹富林,阮玉慧.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5]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