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物理苏科版 第1章 声现象1.2.2 乐器与音乐

合集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梳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梳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梳理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A.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人说话时的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是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弦乐器(二胡、京胡、琵琶、提琴等)的发声是靠弦的振动,管乐器(笛、箫、黑管、号等)的发声是靠管中的空气振动,打击乐器(锣、鼓等)的发声是靠锣面和鼓膜的振动.B. 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和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一般说来,的传声能力比液体的强,液体的传声能力比气体的强.C. 声波声音是一种波,叫做声波.可将不可见的声波与可见的水波进行类比,以理解声波.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在介质中形成疏密相问的波向四周传播,传入人耳后就激起耳内鼓膜的振动,人便听到了声音.发声停止是指声源停止向外界传送声波,而已经传送出去的声波仍可继续传播.如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人们在看到闪电后几秒钟才听到雷声,此时声源处的振动早已停止了.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若遇到山崖、墙壁、高大建筑物等障碍物,就会被障碍物的表面反射回来,形成回声.若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不小于0.1 S,人耳就能听到回声,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修建剧场、礼堂、音乐厅都要考虑回声,以免影响音响效果.声音的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利用回声现象制成的回声测深仪、水声定向器、超声探伤仪等广泛应用于矿床勘探、材料探伤、水深测量、鱼群探测等方面.两列声波在某种物质中传播时相遇如振幅增大,响度就增大,这种现象在声学上叫做声音的共鸣.二胡、小提琴等各种乐器在制造时都充分考虑了这一原理.物体除了能反射声波,也能吸收声波,特别是软的多孔的材料吸收声波的效果更好.播音室内的墙壁和地面都要用吸收声波的材料来减少杂音的干扰.D.声能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声能逐渐减小,若设法使声波向某一方向传播,则声能就集中,声波就能传得远些,医用听诊器、广播喇叭之所以制成那种形状,就是利用了这个道理.E.声速(1)定义:叫做声速.(2)决定因素①声速与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关.空气中的声速约为米/秒.一般说来,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真空中的声速为零.②声速还与传播声音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声速不变,频率、音调不变,但振幅减小、响度减弱.频率不同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能传播的距离不同,频率越小,能传播的距离越远.当一个乐队慢慢地从很远的地方向你走来时,你先听到的是音调低沉的鼓声,以后才听到音调较高的喇叭声、笛声、铃声,就是这个道理,其原因是频率越大的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被介质吸收得越多.2.乐音的特征A. 乐音的三要素、和组成声音的三要素.(1)响度①定义:声音的叫做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②决定因素: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2)音调①定义:声音的叫做音调.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为 (Hz).②决定因素:声音的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弦乐器的音调决定于弦的长短、粗细和松紧.弦的材料(密度)一定时,弦越短、越细、越紧,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管乐器的音调由发音部分的气体体积大小决定,体积越小,音调越高.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85 Hz~1100 Hz之间,一般说来,成年男子的声带长而厚,振动频率为90 Hz~140 Hz,而成年女子的声带短而薄,振动频率为270 Hz~550 Hz,所以女子说话的音调比男子高些,儿童声带更短、更薄,童音的音调比成人的高.(3)音色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又叫音品.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可能相同,但音色不会相同.借助示波器,可以观察到不同音色的声音,它们的波形是不同的.B声音的听觉辨别及其应用在欣赏音乐时,乐队里有各种乐器齐奏,它们的音调一样,但我们还是能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里的区别就主要是音色.3.令人厌烦的噪声A. 声音的分类(1)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乐音好听悦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噪声难听刺耳.(2)从人的心理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由于声音很难用精确的物理定量来划分,而心理评价又带有很重的心理成分,因而声音的分类通常只能是相对的.B.噪声的来源按噪声的主要来源可分为三类:工业(包括建筑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C. 噪声的危害人们用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响度.0 dB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分贝值越大,响度越大.(1)噪声对人的影响不同分贝的噪声,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30~40 dB是对人较为理想的声音环境.70 dB 以上的噪声干扰交谈,90 dB以上的噪声将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l50 dB及以上的噪声会导致人的双耳完全失去听力.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 dB.(2)噪声的物理危害高强度噪声能够损害建筑;在特高强度噪声下,就连发声体本身也可能因疲劳而损坏. D.噪声的控制噪声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与介质的传播人耳鼓膜的振动.(1)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①控制噪声声源.可以更换或改造噪声大的机器或部件,在噪声源的周围加吸声、隔声的罩子,还可以在内燃机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②阻断噪声传播.可使装有噪声源的厂房让窗背向居民区,可以植树造林、建立隔音屏障来反射或部分吸收传来的噪声.③在人耳处减弱.若条件许可,三管齐下,综合治理,控制噪声的效果将更好.(2)以声消声根据声波的干涉原理,用话筒将噪声收集起来传送到专门的电脑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通过喇叭发出与原来反相的新噪声,使之与原噪声相叠加,它们相互抵消而变得寂静无声.这种“以声消声”的新的反噪声术称做“有源消声技术”.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A. 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人耳所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20 000 Hz之间,叫做可听声.频率于20 000 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也叫做亚声波.每个人的听觉范围并不相同,尤其以年龄不同而差异显著.有些儿童可以听到低于20 Hz、高达30 000 Hz甚至40 000 Hz的声音.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听的最低频率将升高,能听见的最高频率将降低,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般只能听见1000~4000 Hz的声音.B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1)方向性好利用超声波定向性好和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声呐,进行水中观察和测量.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及多普勒效应制成超声波速度测定器.(2)穿透能力强在一些不透明的固体中能穿透几十米的厚度.以上两个特点使得超声波成为探伤、定位等技术的重要工具,如制作A超、B超、M超仪. (3)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超声波可以用来粉碎人体结石,对硬质材料作切削、凿孔、焊接等加工以及用来清洗、消毒等.C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1)特点次声波可以传得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可通过次声来预报地震、海啸、台风、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以及监测核爆炸.(2)危害人体各部分器官的振动频率一般处在5~20 Hz的次声频段.如胸腔为5~9 Hz,腹腔为6~10 Hz,心脏为5 Hz,盆腔为5 Hz,头部为20 Hz,全身为5~20 Hz.频段为5~20 Hz的次声波容易通过共振机理使人受到伤害.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严重伤害.次声波对机器设备、建筑物等会造成破坏.。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 第一章 声现象 二、乐音的特性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 第一章 声现象 二、乐音的特性
为1000Hz。
探究新知 音色
活动 1.5 辨别由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听一听 分别用几种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它 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辨一辨
使几种不同的乐器(如笛子、口琴、小提琴、 胡琴等)先后发出音调相同的声音,如C调 中的“1(do)”,仅凭听觉能否分辨出某种 声音是哪种乐器发出的?
探究新知
相关问题
声音的高低 发声体振动的 频率
声音的强弱
发声体振动的 幅度
(大小)
音调高: 清脆、尖细 音调低: 粗犷、低沉
响度大: 震耳欲聋 响度小: 轻声耳语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 数。 单位:赫兹(Hz) 人听觉频率:
20 Hz~20000 Hz 超声波与次声波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还与距离的远近 有关。
活动 1.3 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1.把钢尺子紧压在桌面上, 2/3伸出桌边,拨动钢尺, 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2.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 (1/3),再次拨动,注意钢尺两 次拨动的力度相同,观察钢尺振动
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探究新知
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
数据记录
钢尺 伸出长度
振动快慢
声音 高低
伸出1/5 伸出1/3 伸出1/2
最快 较快

最高 较高 最低
——有什么结论?
探究新知
音调的高低振动频率越小,音
调越低。
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描述发声体振动快慢。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
为Hz。 如:物体在1s内振动1000次,频率
二、乐音的特性
新课引入
小鸟清脆叫声 特别动听

苏科物理八上第一章第二节乐音的特性教案ppt

苏科物理八上第一章第二节乐音的特性教案ppt

第二节 乐音的特性
一、 声音的强弱 响度 3.探究 设计一个方法来探究鼓声的 响度和鼓面的振幅的关系。 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响度和声源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8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二节 乐音的特性
一、 声音的强弱 响度
探究声音的响度和声源振幅
的关系的方法有很多,你能再设
计几个吗?。
9
第一章 声现象
23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二节 乐音的特性
二、 声音的高低 音调 6.思考:弦乐器音调的高低和弦的 长短、粗细、松紧 有关。
(1)弦的粗细、松紧一定时,
弦越长,音调越 低 ;弦越短,音调越 高 ; (2)弦的长短、松紧一定时, 弦越粗,音调越 低 ;弦越细,音调越 高 ; (3)弦的粗细、长短一定时, 弦越松,音调越 低 ;弦越紧,音调越 高 。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二节 乐音的特性
一、 声音的强弱 响度 3.探究 设计一个方法来探究鼓声的 响度和鼓面的振幅的关系。 1、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 2、轻敲鼓时,鼓声较弱,看见纸屑上下跳动幅度比较小; 3、重敲鼓时,鼓声较强,看见纸屑上下跳动幅度比较大; 4、说明鼓声的响度和鼓面的振动幅度有关。
7
第一章 声现象
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二节
乐音的特性
第一章 声现象
2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二节 乐音的特性
一、 声音的强弱 响度 1.思考 敲鼓时,怎么使鼓的声音更响? 为什么鼓敲得越重,鼓声越响?
3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二节 乐音的特性
一、 声音的强弱 响度 2.猜想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鼓声的强弱和鼓面振动的什么有 关?
二、 声音的高低 音调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第1章 声现象)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第1章 声现象)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引言: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环节):1.发现并提出问题。

2.作出猜想和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试验。

4.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

5.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

(相等或不相等)6.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

7.交流与合作(评估)。

第1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举例:①人靠声带振动发声。

②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

③风声是空气振动发生;④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生;⑤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⑥鼓靠鼓面振动发生;⑦钟靠钟振动发声。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有立即消失,这是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①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所以在固体中传的最远。

(比如,铁轨传声)②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

注意: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电磁波)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声音的特性(即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

注意: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①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

②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

注意:辨别是什么物体的声音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补影响,彼此独立。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①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作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②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和 第二章 物态变化 知识梳理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和 第二章 物态变化   知识梳理

第一章声现象➢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考点二乐音的特性1/ 7➢考点三噪声及其控制2/ 7➢考点三超声波和次声波第二章物态变化 1、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物质所处的状态与温度有关2、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3/ 73、摄氏度(℃)的规定(课本30页信息快递)温度计上的字母℃表示所使用的温标是摄氏温标,该温标是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首先规定的,它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以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作为100 ℃,在0 ℃至100 ℃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等份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

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常用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4、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看量程、分度值、0刻度线(2)使用时:①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与杯底、杯壁接触;②要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④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5、温度计使用步骤:①估、②选、③看、④放、⑤读(先稳定再读数应平视)、⑥取6、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ºC——42ºC 分度值是:0.1ºC7、体温计的玻璃泡与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细弯管(缩口)➢考点一温度及其测量4/ 7➢考点二汽化和液化1.汽化和液化5/ 72.蒸发与沸腾的比较【说明】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同种液体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3.液化的两种方式(1)降温:即温度,如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2)加压:在一定的温度下, 气体体积,如将石油气压缩成液体后储存在钢瓶内。

【点拨】(1)汽化的方式有蒸发、沸腾;液化的方式有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2)对“白气”“白雾”的正确认识:水蒸气是气态物质,是6/ 7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凡是看得见的“白气”“白雾”都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珠。

7/ 7。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 1.2乐音的特性 课时精讲(含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 1.2乐音的特性 课时精讲(含答案)

二、乐音的特性【知识点1】响度1.声音的叫作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即有关,越大,响度越大.2.如图所示,敲鼓时将纸片撒在鼓面上,鼓面的振动幅度是通过来显示的;敲鼓的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则鼓声的响度与鼓面的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是.3.如图,这是叫声最大的猴子—吼猴.吼猴舌骨发达,在晨昏活动、遇到敌害或争夺领地时,可发出雷鸣般的吼声,1. 5 km以外都可听见.“雷鸣般”形容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频率D.音色4.有些老师讲课时使用便携扩音设备,使声音更加洪亮,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频率D.响度5.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发现敲击音叉时,用力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发声的响度越;用力越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发声的响度越.说明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知识点2】音调6.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表示,单位为,简称,符号为.7.声音的叫作音调,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音调越.8.如图所示,用手拨动钢尺,并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发现钢尺伸出桌边越长,振动得越,钢尺振动的频率越,发声的音调越;钢尺伸出桌边越短,钢尺振动得越,振动频率越,发声的音调越.9.在唱歌时,歌手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这是因为发声时声带振动的( )A.频率不同B.振幅不同C.频率和振幅都不同D.响度不同10.节日庆典上,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女高音歌手的声带比男低音歌手的声带振动得,振动的频率,则音调.11.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探究塑料片振动发声时音调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活动1:如图1所示,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活动2:如图2所示,用薄塑料片分别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一次.(1)比较你在探究活动1中听到的两次声音,音调的高低与薄塑料片划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2)比较你在探究活动2中听到的两次声音,音调的高低与梳齿疏密有什么关系?(3)通过探究,你可以分析得出什么结论?【知识点3】音色12. 是指声音的品质,其与发声体本身的、等因素有关.13.乐音是声源做振动产生的,、、称为乐音的三要素,可以描述乐音的特性.14.我们通过电视观看王亚平太空授课时,不看电视画面,仅凭声音就知道是王亚平在讲话,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15.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无法打开.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A.音调B.响度C.声速D.音色16.钢琴的声音清脆响亮,被称为乐器之王.小刚用钢琴弹了一首《菊花台》,在演奏的过程中,关于声音的特性,一定不变的是( )A.响度B.音色C.音调D.振幅17.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琴声……我们能够分辨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填“音调”“音色”或“响度”)不同.18.如图所示是音叉和长笛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精选作业】1.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不文明的行为,交谈时应轻声细语,不影响他人.这里的“大声”和“轻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2.如图,著名音乐组合牛奶咖啡在中央电视台《中国好歌曲》节目现场演唱了一首《明天你好》.我们能分辨出是牛奶咖啡的演唱,依据的是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速3.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够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4.小红参加了某高中的音乐特长生招生考试,她演奏的乐器是二胡,下列有关二胡发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由弦振动产生的B.二胡发出的声音是一种波C.二胡发出的声音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弦振动的频率D.二胡发出的声音区别于其他乐器是因为响度不同5.下列四个句子:①这首歌调子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③她是唱高音的;④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6.蜜蜂采蜜归来,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原因是负重增加的情况下,蜜蜂扇动翅膀的频率(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槌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8.“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软件.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学舌,非常好玩.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发出的声音是由手机中的“汤姆猫”的声带振动产生的B.“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C.当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汤姆猫”没有反应,说明需要足够高的频率才能使手机接收到声音信号D.你发出的声音和手机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相同9.小红喜欢使用录音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放出的录音(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10.如图所示是几种物体振动发声时在示波器上呈现出的声波图形,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a中的响度大于图c中的响度B.图a中的音调低于图d中的音调C. a、b两图中的音色是相同的,可能是同一种物体发出的D. a、c两图中的声音可能是同一种物体所发出的11.如图所示,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填声音的特性)12.如图所示,用力吹一根细管,细管发出声音,这主要是由于细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将细管不断剪短,细管发出的声音变高,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高,说明空气柱振动变(填“快”或“慢”).13.图甲展示的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编钟依大小次序编组悬挂,形成一定的音阶.演奏者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编钟越大,音调就越(填“高”或“低”).形如杏仁状柱体,扁如“盒瓦”的编钟,其截面如图乙所示,分别敲击编钟的A、B、C三个部位,则编钟可出个不同频率的音调.14.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1)若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声源是(填“空气柱”或“瓶壁”),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2)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声源是(填“空气柱”或“瓶壁”),瓶中的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保温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二、乐音的特性1.强弱振幅振幅2.纸片跳动的高度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3.B4. D5.大大小小振幅6.频率赫兹赫Hz7.高低高低8.慢小低快大高9.A10.快大高11.(1)薄塑料片划得越慢,薄塑料片振动得越慢,发声的音调越低.(2)薄塑料片划动速度一定,梳齿越疏,薄塑料片振动越慢,发声的音调越低.(3)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发声的音调越高.12.音色材料结构13.有规律响度音调音色14.C 15.D 16.B17.音色18.C【精选作业】DDCBBBCC11.响度12.音调快14.(1)瓶壁低(2)空气柱高(3)A1、Be honest rather clever 20.7.197.19.202016:0716:07:32Jul-2016:072、By reading we enrich the mind; by conversation we polish it.二〇二〇年七月十九日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3、All things are difficult before they areeasy.16:077.19.202016:077.19.202016:0716:07:327.19.202016:077.19.20204、By other's faults, wise men correct theirown.7.19.20207.19.202016:0716:0716:07:3216:07:325、Our destiny offers not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So let us seize it, not in fear, but in gladness. Sunday, July 19, 2020July 20Sunday, July 19, 20207/19/20206、I have no trouble being taken seriously as a woman and a diplomat [in Ghana].。

第1章声现象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声现象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4、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煽动翅膀,可我们却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C ) A、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产生的是超声波 B、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不产生声波 C、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产生的是次声波 D、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产生 的是声波,但声音太小
第一章 声现象
八年级上册
复习目标
(1)知道声音产生、传播和声音是一种波。 (2)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3)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认识噪声;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危害、弱 噪声的途径和方法。 (4)了解人与觉动物的听觉范围,超声波、次声波的概念以及超声波与 次声波的运用。
知识梳理
1.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是一种波。 2. 声音的特征:响度、振幅和音色。 3.噪声的来源、危害以及噪声的控制途径。 4.人的听觉范围,次声波、超声波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册
再见
难点突破
典例精析:
通常人们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噪声防 治.下列措施中,属于从接收这一环节防治噪声的是( C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公路两旁植树 C.在耳朵中塞一小团棉花 D.学校门口制止鸣笛
解析: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B、 公路两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此选项错误;C、在耳朵中塞一 小团棉花,是从接收这一环节防治噪声,此选项正确;D、学校门口制止鸣 笛,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此选项错误。故选C。
B、不同乐器的发声结构不同,所以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音色辨别是何种乐 器,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苏科版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梳理(超详细)

苏科版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梳理(超详细)

1.1声音是什么一、声音的产生1.探究声音的产生(转换法)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a.定义:正在发声的物体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固体:弦乐器中弦振动发声,如二胡、吉他、古筝;打击乐器是乐器表面受打击部位振动发声,如敲鼓,鼓面振动发声。

液体:水振动发声。

气体:管乐器中空气柱振动发声,如笛子、萧。

c.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是声源,物体一旦停止发声,就不是声源,如音响。

二、声音的传播1.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表明: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a.传声介质(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

b.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没有介质的真空不能传声。

c.固体的传声效果优于液体优于气体。

2.理想实验法(实验加推理)探究真空能否传声时,通过在空气逐步减少接近真空的环境下进行实验,得出声音越来越弱的事实后,再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真空中不能传声的结论。

三、声音是一种波(类比法)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a.疏部b.密部随着音叉的振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

2.声波a.声音是一种波,叫做声波。

b.声波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我们听见的回声就是声波发射形成的。

(疏部、密部)随着音叉的振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

四、声速1.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a.百米赛跑,先看见发令枪冒烟,过一段时间才听到枪声。

b.雷雨天气总是先看见闪电,过一段时间才能听见与闪电同时产生的雷声。

2.声速a.定义:声音传播的快慢b.其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c.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d.15℃是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e.声速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固体>液体>气体。

f.声速随介质的温度升高而增大。

五、声能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声音可以传播能量,可以传递信息。

1.2乐音的特性一、声音的特征1.声音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中考·济宁】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
演奏了《二泉映月》,如图所示.演奏过程中,她不
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 C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
D.琴弦的振幅
夯实基础逐点练
4.如图所示,小赵用宽窄不同的橡皮筋制成了一个橡皮 筋吉他.当他用相同的力拨动不同的橡皮筋时,会发 出跟吉他一样的声音,此声音是由橡皮筋___振__动___而 产生的.当拨动松紧程度相同、宽窄不同的橡皮筋时 ,他听到声音的___音__调___不同.
夯实基础逐点练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夯实基础逐点练
【点拨】敲击瓶子时是瓶子与水一起振动而发出声音,故 A和B错误;往瓶中吹气也会听到声音,这是由空气柱振 动产生的,故C正确,D错误.很多同学因不注意“敲” 和“吹”的区别而出错. 【答案】C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④___、___⑤_____的 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 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____2_0___.
夯实基础逐点练
【方法规律】控制变量法.弦乐器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 多种因素的影响,猜想列出了长度、材料、横截面积三种 影响因素.猜想一探究的是音调和琴弦的材料之间的关系, 必须控制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换用不同材料的琴弦进行 对比实验,只有编号为③、⑤的琴弦符合要求.同理验证 猜想二,应该选择编号为④、⑤的琴弦进行实验.验证猜 想三,应该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即长度只能是20 cm.
整合方法提升练
13.当我们向暖水瓶内倒开水时,能听到从瓶内发出的声 音,天翔同学对此作了专门的探究.
(1)刚开始,瓶内传出低沉的轰鸣声,随着水越来越多,声 音逐渐变得尖厉.请你用专业的物理语言来描述这个现 象:随着瓶内水的增多,声音的_音__调__越__来__越__高_____.
整合方法提升练
(2)天翔想:这个声音是什么物体振动发出来的呢?他猜想 ,可能是水从高处落下时冲击瓶内水引起振动而产生的 ,也可能是水的振动引起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你认 为还有其他的可能吗?写出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可__能__是__由__于__暖__水__瓶__壁__振__动__产__生__的__(_或__可__能__是__水__在__下__落__过___ 程__中__振__动__产__生__的__,__或__可__能__是__水__下__落__时__与__瓶__内__空__气__摩__擦__引__ 起__空__气__振__动__产__生__的__,__答__案__合__理__即__可__)______(只写一种).
探究培优拓展练
15.【中考·盐城】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 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 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 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 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探究培优拓展练
编号 1 2 3
长度/cm 25 31 48
【点拨】声音的音调和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声源的振动 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作 频率.显然,随着声音的音调逐渐升高,小玲声带每秒钟 振动的次数逐渐增加. 【答案】B
整合方法提升练
11.音乐课上,当老师定调偏高时,高音区就有很多学生
唱不上去,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同学( )
A.音量偏小
B.音调偏低
C.响度不足
D.音色不同
整合方法提升练
【点拨】定调是确定声音的音调,高音区学生唱不上去, 是因为这些学生音调偏低. 【答案】B
整合方法提升练
12.小明用力吹一根吸管,吸管发出声音,他进一步探究 发现,声音是由吸管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同时发现 吸管被剪得越短,听到的声音越尖,换用其他材料的 吸管实验也是这样.小明的实验结论:吸管中空气柱 越长,振动所产生声音的_音__调__越__低_______. 【点拨】根据题中信息“吸管被剪得越短,听到的 声音越尖”,表明空气柱越短,声音的音调越高.
实验方案:将金属管悬挂,轻推使其摆动. 判断方法:若能听到其发声,则说明发声是由摆动
产生的,反之则不是由摆动产生的.
探究培优拓展练
【点拨】(1)频率越低,音调越低,从表中可知,3号管的 频率最低,它的音调也最低.(2)表中数据是利用长度和直 径都不相同的三根金属管进行实验得出的,不能得出“管 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 因为没有控制变量.(3)要想探究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否是 由于金属管摆动所产生的,可将金属管悬挂,轻推使其摆 动,若能听到其发声,则说明发声是由摆动产生的,反之 则不是由摆动产生的.
夯实基础逐点练
8.【中考·龙岩】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 的一种打击乐器,青铜编钟依大小次序编组悬挂, 形成一定的音阶.演奏者按乐谱敲打,可以演奏出 美妙的乐曲.编钟越大,音调就越__低______.
夯实基础逐点练
9.【中考·安徽】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 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 可以发出“1,2,3,4,5,6,7,1·”的声音来; 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夯实基础逐点练
【点拨】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且通过空气传到 人耳,故A、B正确;用相同的力吹时响度是相同的,故C 错误;管内空气柱越长,空气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 就越低,故D正确. 【答案】C
夯实基础逐点练
7.【中考·宜昌】击鼓时,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 声音的__音__调____就越高;击鼓的力量越大,鼓皮的 _振__幅_____越大,声音就越响亮.
整合方法提升练
【点拨】(1)根据信息“瓶内传出低沉的轰鸣声,随着水越 来越多,声音逐渐变得尖厉”,“低沉”表明声音的音调 低,“尖厉”表明声音的音调高,即随着瓶内水的增多, 声音的音调升高.(2)在倒水的过程中,可能是暖水壶壁振 动发出声音,可能是水在下落过程中振动发出声音,可能 是水和空气摩擦引起振动发出声音.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产 生声音.
整合方法提升练
10.如图所示是童谣《小蜜蜂》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当小 玲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期间,音调逐渐升高, 关于这期间小玲动一次时间逐渐增加 B.声带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逐渐增加 C.声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增大 D.声波的振动幅度逐渐增大
整合方法提升练
SK版 八年级上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二节 声音是特性 第1课时 声音的三要素
习题链接
1B 2B 3C 4 5D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6C 7 8 9C 10 B
答案呈现
习题链接
11 B 12 13 14 15
答案呈现
夯实基础逐点练
1.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 波形图如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夯实基础逐点练
【方法规律】对比法.由波形图比较声音的响度和音调时, 声源振动幅度大的响度大,如果声源的振动幅度相同,声 音的响度也就相同.相同时间内声源振动次数多(频率高) 的音调高,如果相同时间内声源振动的次数相同,声音的 音调也就相同.音色相同时,波形图的形状相同.从图中 可以看出三种乐器振动幅度相同,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夯实基础逐点练
相同(频率相同),即乐器发声的响度、音调都相同.而三 种乐器的波形图的形状不同,则其音色不同. 【答案】B
夯实基础逐点练
2.如图所示的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 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高的是( )
夯实基础逐点练
【点拨】从图中可以看出,小提琴的振动频率最高. 【答案】B
夯实基础逐点练
探究培优拓展练
14.【中考·常州】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 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 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 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 有关.
直径/cm 1.50 2.00 2.50
频率/Hz 2 131 1 284 656
(1)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3_____号.
探究培优拓展练
(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 、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不能得出此结论.没有控制变量.
探究培优拓展练
(3)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 他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 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 判断方法.
夯实基础逐点练
5.【中考·淮安】如图所示,改变试管中的水量,用同
样大小的力吹气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
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振幅
B.音色 C.响度 D.音调
夯实基础逐点练
【点拨】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声音是由试管内空气柱的 振动发出的,当水量增加时,空气柱长度变短,音调变高, 因此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 【答案】D
夯实基础逐点练
6.【中考·武汉】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 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 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 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夯实基础逐点练
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 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 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探究培优拓展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