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田园综合体与乡村旅游的20条经验借鉴

合集下载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模式及经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受到都市的压力和疲惫,对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尤其是在中国台湾,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一直都是该地区发展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模式及其经验。

1.景区运作模式景区是中国台湾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景区运作中,通常会采用独立运作模式。

景区将建设、经营、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工作包揽在一起,采用专业的团队负责景区的整体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等环节,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和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等方式把景区、游客和社会进行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休闲农业模式休闲农业是指在农村旅游中加入特色的农业体验和休闲娱乐元素,实现农业和旅游的结合,促进农业和乡村的发展。

台湾的休闲农业通常采用示范农场、休闲农庄和生态农场的模式,主要包括多种单项农业体验和多种休闲娱乐项目。

3.特色主题村落模式特色主题村落是以某一特殊主题为切入点,通过建设特色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设施,打造出一种独特的乡村旅游产品。

特色主题村落是将乡村旅游与社会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方式,也是乡村旅游以及地方经济的有力推动者。

1.发挥地方特色和文化台湾的乡村旅游离不开它独有的地理和人文背景。

通过发掘当地的文化和特色,深度挖掘其优势,形成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并通过精心的规划和管理,将其变成乡村旅游的竞争品牌。

如:茶园、樱花园、柿子湾等主题乡村旅游,都是通过深挖当地资源和文化而发展起来的。

2.利用扶贫资源优势台湾的一些贫困地区,利用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发展产业和旅游,实现了扶贫的目的,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台湾基层农业合作社以及乡村土地改革和农村公路建设等都是利用扶贫政策实现农村发展的例子。

3.创新营销手段在台湾的乡村旅游中,除了各种电子媒体广告,活动宣传、线上线下结合等也被广泛应用。

其中,最被人们称道的营销手段,是通过定制化服务,打动游客的心,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田园综合体成功案例

田园综合体成功案例

田园综合体成功案例
摘要:
1.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及意义
2.田园综合体的成功案例
3.案例分析及启示
正文:
一、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及意义
田园综合体是一种新型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它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业为主导,融合了农业、旅游、文化、科技等多个产业。

田园综合体的出现,不仅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体验乡村生活、回归自然的平台。

二、田园综合体的成功案例
1.案例一:成都锦绣田园
成都锦绣田园田园综合体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为主导,打造了一个集农业生产、旅游度假、文化体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该项目的成功,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案例二:浙江桐乡田园综合体
浙江桐乡田园综合体以“农业+ 旅游+ 文化”的模式,打造了一个融合农业生产、乡村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的田园综合体。

该项目的成功,不仅提高了农业产值,还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案例分析及启示
1.案例分析:成都锦绣田园和浙江桐乡田园综合体的成功,都离不开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农业为基础,以农业产业为核心,保障了田园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以旅游业为主导,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三是注重文化传承,将乡村文化融入到田园综合体中,提升了田园综合体的文化内涵。

2.启示:从成都锦绣田园和浙江桐乡田园综合体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田园综合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值得我们积极探索和推广。

乡村旅游发展经验亮点做法典型案例

乡村旅游发展经验亮点做法典型案例

乡村旅游发展经验亮点做法典型案例1.文化传承与创新:亮点:乡村旅游发展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结合,通过丰富的文化体验吸引游客,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典型案例:浙江乌镇以“有机乡村、文化乡村、创意乡村”为发展理念,将传统古建筑、传统手工艺与创意文化产业相结合,打造出具有独特韵味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2.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亮点:乡村旅游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生态修复、绿色出行等措施,实现旅游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促进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

典型案例:云南束河古镇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强调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推行“一村一业绿色示范”,进行水体治理和植被恢复等工作,使古镇保持了原有的自然风貌,吸引了大量游客。

3.农民参与与增收致富:亮点:乡村旅游发展注重农民的参与和收入分配,通过创业培训、农民合作社等方式,鼓励农民主动参与旅游项目,从而增加收入,实现农民致富。

典型案例:安徽西递村通过发展民宿和农家乐等形式,让农民成为旅游行业的从业者,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提升了农民的生活品质。

4.产业融合与多元发展:亮点:乡村旅游发展注重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推动乡村经济的多元发展,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融合。

典型案例:江苏扬州的瘦西湖以湖泊资源为基础,发展了以文化艺术、休闲度假、美食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将旅游与文化、农业、零售等产业融合,形成了产业链的循环发展。

总结起来,乡村旅游发展经验的亮点主要包括文化传承与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农民参与与增收致富以及产业融合与多元发展。

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亮点在实际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乡村旅游的繁荣和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田园综合体规划方案

田园综合体规划方案

田园综合体规划方案1. 引言田园综合体是一种融合了农业、休闲、娱乐和旅游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社区。

它以自然环境和农田为背景,通过规划和设计,打造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空间。

本文将介绍田园综合体规划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案,旨在提供一个可行的参考方案。

2. 规划原则田园综合体规划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2.1 可持续发展田园综合体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倡可持续农业和循环经济。

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可持续性,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边社区的影响。

2.2 综合性和多功能性田园综合体应具备多种功能,包括农业生产、休闲娱乐、文化艺术、教育培训等。

规划方案应合理布局各种功能区域,充分发挥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和体验。

2.3 人性化和社区化田园综合体应注重人性化设计和社区化管理。

规划中应考虑社区居民的需求,提供便利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如公园、健身房、商业中心等,并鼓励社区居民的参与和互动。

2.4 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田园综合体规划应尊重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保护和传承地方的传统产业和工艺品。

规划中可以考虑建设展示馆、博物馆等设施,向游客和居民展示当地的文化底蕴,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

3. 设计方案根据上述规划原则,我们提出以下设计方案:3.1 农业生产区农业生产区是田园综合体的基础,规划中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设计专业农场和农田。

可以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

3.2 休闲娱乐区休闲娱乐区是田园综合体吸引游客和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中应设计公园、运动场、游泳池等设施,供人们进行休闲活动。

同时,还可以建设咖啡馆、餐厅等商业设施,提供丰富多样的餐饮和娱乐选择。

3.3 文化艺术区文化艺术区是体现田园综合体独特魅力的重要区域。

规划中可以建设画廊、剧院、音乐厅等设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艺术展览、演出等文化活动。

3.4 教育培训区教育培训区是田园综合体培养人才和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国内外田园综合体经典项目

国内外田园综合体经典项目

国内外田园综合体经典项目作者:柒石来源:《中国房地产·市场版》2017年第09期一、中国台湾地区1.总体特征分享型经济模式,经营形态多元,大致可分为休闲农场、休闲渔业、展示中心、观光农园、农村民宿及森林旅游等。

在经营上结合了农业产销、技工和休闲服务等三级产业,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具有经济、社会、教育、环保、游憩、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功能。

2.典型案例大地震曾让台湾南投县埔里乡桃米村的房屋倒塌,而当地拥有29种台湾原生青蛙,台湾岛共143蜻蜓,在桃米发现56种,于是村民不断宣传当地种类丰富的青蛙和蜻蜓,用纸、布、石头等制作手工艺品,还建成了全球唯一一座纸教堂,把地震造成的洼地改成人工湖,湖边设有弹簧,托起一只小船,人在船上可以体验模拟地震的情景,村民将小船命名为“摇晃的记忆”。

周末和节假日,桃米村日接待游客近1500人,每年门票收入有200多万人民币。

3.可借鉴之处我国台湾地区休闲农业成功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情景消费”,创造出大量的奇观、风景和主题。

注重定位、强调特色,在“体验经济”理念之外,还出现了“分享经济”理念,即休闲农业经营者与游客分享乡村生活,变“消费者为上帝”为“与客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二、意大利1.总体特征意大利农业旅游区的管理者们利用乡村特有的丰富自然资源,将乡村变成具有教育、游憩、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生活空间。

这种“绿色农业旅游”的经营类型多种多样,使乡村成为一个“寓教于农”的“生态教育农业园”,人们不仅可以从事现代的健身运动,还可以体验农业原始耕作时采用的牛拉车,甚至还可以手持猎枪当一回猎人,或是模仿手工艺人亲手制作陶瓷等。

2.典型案例意大利现有1.15万家专门从事“绿色农业旅游”的管理企业,它们管辖的景区主要分布在中部的托斯卡纳、翁布里亚、马尔凯大区,南部的坎帕尼亚大区以及北部的威尼托、特伦蒂诺和利古里亚大区。

据意大利环境联盟执委会官员鲁杰罗介绍,这些景区为不同的游客提供了类型不同的个性化服务。

田园综合体理论探索及发展实践

田园综合体理论探索及发展实践

田园综合体理论探索及发展实践一、本文概述《田园综合体理论探索及发展实践》这篇文章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田园综合体的理论框架、发展策略以及实践应用。

田园综合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农村发展模式,融合了农业、文化、旅游、社区等多元素,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生态、社会的协调发展。

本文将首先概述田园综合体的基本概念、发展背景及其在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文章将分析田园综合体的理论基础,包括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等相关理论,为后续的探讨提供理论支撑。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探讨田园综合体的发展策略,包括规划设计、产业融合、政策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文章将结合具体的实践案例,分析田园综合体在实践中的成效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田园综合体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田园综合体的理论探索田园综合体,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它的提出和发展,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新认识,也揭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田园综合体理论探索的核心,在于将农业、生态、文化、旅游等多元要素融合,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在理论探索方面,田园综合体强调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先导。

这一理念旨在打破传统农业发展的局限,通过引入现代科技、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挖掘农业多元功能,将农业与休闲旅游、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一种集农业生产、生态观光、文化传承、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的理论探索还体现在对农村发展模式的创新上。

它提出了以农业为核心,通过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利益链共享,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

同时,田园综合体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民参与农业产业链的构建和分享,提高农民的收益和生活水平。

在理论探索的过程中,田园综合体还强调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

它倡导在农业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农业绿色化、生态化、循环化发展,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11个值得学习的台湾文创 休闲农业案例

11个值得学习的台湾文创 休闲农业案例

案例一—橘之乡体验馆—单品品牌+营销体验的品牌运营宜兰被称为是「金桔的故乡」,橘之香食品有限公司秉持著「自己不敢吃的东西,不能卖给别人」的理念,出产多样化的美味蜜饯制品,更研发出全世界第一颗透明的水晶金枣,是众多品项中的人气商品。

而橘之乡蜜饯形象馆则是以介绍金枣蜜饯文化为主,不仅有视听简报及专人导览,还有透明化厂房的参观回廊,让您了解新鲜金枣是如何制成蜜饯,并且展示多种的特色商品,同时也可以深刻感受到一个占地10亩左右的小型观光工厂如何吸引络绎不绝的游客。

一个占地10亩左右的小型金桔观光工厂,拥有员工十几人,在整个大环境都比较萧条的情况下依然能做到日均游客千人左右,年均游客30万左右,年产值5000万人民币。

产品+时尚成为他经营的秘诀。

学习借鉴:1:高度竞争的农产品如何做出差异化实现消费者对产品的高度认知?2:如何把传统食品通过环境体验变成时尚产品?案例二—- 卓也小屋民宿—乡村文化+乡村体验的品牌运营之道「卓也小屋」是一间非常复古的乡村式民宿,从街道摆设到谷仓设计的房间,完整重新呈现了乡下农村的生活风情,就连餐厅中所用的食材,也是民宿主人自己种植的,而为了保存传统的农村技艺,对于蓝染文化与许多的农村建筑,「卓也小屋」主人都十分用心予以保存。

卓也经营十几年一直坚持保持台湾早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在这里没有时尚元素、没有大场面,只有淳朴,正是这种淳朴吸引了很多东南亚客人慕名而来,在台湾2万多家民宿中,脱颖而出。

学习借鉴:1、如何利用好本地资源优势实现在地创造,打造文化品牌?2、原生态文化如何和现代慢生活结合实现用户的口碑影响?案例三—花露休闲农场—唯一性的精致创意运营之道一年四季都有百花争艳的庭园景观,花露农场分为植物区、花卉区、特殊果树园区、精油博物馆、特色民宿等,占地一万多平。

游客可亲眼目睹自己用的香水精油来自哪些植物,了解香草植物种植与应用常识等,如果有兴趣,还可在专人指导下学习调制天然滋润的乳液或气味独特的香水,享受自己动手的乐趣。

农文旅融合发展经验

农文旅融合发展经验

农文旅融合发展经验在当今社会,农业、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增长、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通过将农业生产、农村文化与旅游活动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为游客带来丰富多样的体验,还能为农村地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

一、找准特色,打造独特品牌每个农村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传统产业。

要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首先需要深入挖掘本地的特色资源,找准定位,打造具有差异化和吸引力的品牌。

以_____为例,该地拥有大片的油菜花田和古老的农耕文化。

当地政府和企业合作,以“油菜花节”为主题,打造了一系列旅游活动,如油菜花观赏、农耕体验、民俗表演等。

通过精心策划和宣传推广,“_____油菜花节”逐渐成为了知名的旅游品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又如_____,以其独特的陶瓷文化而闻名。

当地将陶瓷制作工艺与旅游相结合,开发了陶瓷文化体验之旅,游客可以亲自参与陶瓷制作,了解陶瓷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还举办了陶瓷文化节,展示和销售陶瓷产品,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完善交通、住宿、餐饮、卫生等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

在交通方面,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开通旅游专线,方便游客出行。

同时,建设停车场、充电桩等设施,满足自驾游游客的需求。

在住宿方面,鼓励发展民宿、农家乐等特色住宿形式,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加强对住宿场所的规范管理,确保卫生和安全。

在餐饮方面,挖掘本地特色美食,打造美食街或美食广场,为游客提供丰富的餐饮体验。

在卫生方面,加强公共厕所、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保持农村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三、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要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就需要不断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

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还可以开发休闲度假、亲子研学、农事体验、户外拓展等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田园综合体与乡村旅游的20条经验借鉴台湾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且富有文化特色,在国际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台湾休闲农庄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特别热爱乡村田园生活,建设休闲农业、生态休闲农庄的初衷,有的甚至是为了圆儿时的一个梦想。

从政府到开发商,他们不追求短时间的暴利,而是从一开始就非常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以下是借鉴台湾的20条经验:1、融入感情,彰显个性台湾休闲农庄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特别热爱乡村田园生活,建设休闲农庄的初衷,有的甚至是为了圆儿时的一个梦想,他们不追求短时间的暴利,而是从一开始就非常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建设与经营过程中,不断融于自己的创意,将农庄比作自己的艺术作品,客人可以明显感受庄主的艺术风格和个性追求。

2、定位准确,主题鲜明台湾休闲农庄主题鲜明、个性突出,这些主题包括水果采摘、竹、香草、茶叶、名花异草观赏、昆虫收藏、奶羊、奶牛、螃蟹、鳄鱼、鸵鸟等体验,创新不断,使游客始终充满新奇感。

比如位于桃园观音乡的“青林农场”,一年四季都栽种着向日葵,且免费开放参观,还有专门种植食虫植物的“波的农场”,种有猪笼草、捕蝇草、毛毯苔、瓶子草等。

很多农庄一看名字,就知道农庄的特色,如以香草为主的“薰之园”,以奶牛为主的“飞牛牧场”,以兰花为主的“宾朗蝴蝶兰观光农园”,“花开了农场”则栽植了大量珍贵的树林与奇花异草。

台湾田园综合体与乡村旅游3、持续创新,创意缤纷例如头城农场的传统项目叶拓T恤,不断有新的图案推出,时常有新意,固定的客源可以不断反复前来消费。

金勇DIY农场每年都会增加新的番茄品种,将来自各国的西红柿组合在一起的“联合国西红柿礼盒”,让游客在一个礼盒中就可以品尝到来自各国、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多种口味的西红柿。

桃米村在地震废墟上建了一个人工湖,在湖边立起几个弹簧,托起一只小船,上面立一根桅杆,人站船上,能够体验地震的摇晃感觉,并将小船名之为“摇晃的记忆”。

4、深度体验,其乐融融休闲农庒都设有可供多人同乐的设施,例如烤肉区、采果区、游戏区,农耕体验区等。

有的还设有充满台湾农村乐趣的烘烤区,提供游客享受土窑烤地瓜、烤土窑鸡的乐趣;有的不定期举办农业有关的教育活动、趣味比赛;有的提供与场内动物接触的机会,游客可以借喂养小牛、挤牛奶、喝生奶的过程,体会牧场农家的生活。

5、寓教于农,广受欢迎田园综合体设计休闲农庄不仅是休闲娱乐,遊玩,且是实践、学习的好场所,农庒平时主要接待学校师生,用作毕业旅行或户外教学,周末则以吸引全家度假的客人为主,天天都有生意做。

如“台一生态教育农园”精心设计了插花生活馆、才艺教室、亲子戏水区、花卉迷宫、浪漫小屋、蝴蝶甲虫生态馆等不同区域,游客可依序参观。

6、就地取材,点石成金台湾休闲农庄特别擅于发现和挖掘本土历史文化与当地特色资源,如草织、藤编、雕刻、手工艺品、地方舞蹈、戏剧、音乐和古迹史话、传说,通过新奇创意,包装打造出特色品牌。

如地震灾区桃米村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台湾原生29种青蛙,桃米拥有23种,台湾全岛有143种蜻蜓,在桃米发现56种,在当地政府帮助下,桃米村民挖掘资源潜力。

不断宣传各种各样的青蛙和色彩斑斓的蜻蜓,把两种小动物设计出各种可爱的卡通形象,遍布乡村醒目位置,鼓励村民动手,用纸、用布、用石头等乡村材料,制作手工艺品,很快使桃米村从一个地震废墟变成一个昆虫生态文化体验休闲区。

台湾田园综合体与乡村旅游7、以农为本,高瞻远瞩台湾大的休闲农庄大多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他们对产品的潜在经济收益和市场销路掌握得非常清楚。

农户在农会的帮助和指导下,自身也成为一名生产专家,经销专家和市场分析家。

他们注重产品的国际市场销售行情,善于捕捉国际市场的变化信息,不断建立和拓展新的国际市场的贸易往来关系,如清波兰园栽培的蝴蝶兰花,原种母体从日本进口,借助农会的技术传授,采用母体克隆技术和传统授粉技术,培育繁殖出优良的新种苗,栽培的花苗密切与国际市场紧扣,通过与日本和美国的客商提前两年订货。

8、精深加工,效益倍增台湾的农产品深加工从果品鲜食、保鲜存放、干品制炼到成分提取制作面膜膏和护肤美容品等具备一整列的生产、制作和包装技术,极大地延伸了产业链。

如九品莲花生态教育园区,他们设立有自身系统的农产品加工销售中心或网点,各类农产品从产品加工、冷藏、喷杀处理到分拣包装的工艺并不复杂,但其系列产品琳琅满目,从雪糕、鲜果饮料、果粒制品、干制果品到护肤品等一应俱全。

再如南投县信义乡农会引入返乡知识青年,依托本地的梅子特产,设计出几十种特色产品,加以创意包装,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农特产品和最受欢迎的旅游商。

9、规划先行,管理到位台湾的政府部门直接参与规划和辅导,由农政部门负责对休闲农业的管理和咨询,提供补助经费和贷款,而且不失时机地出台了各种相关法规和管理办法,并形成了一整套申报审批制度,从省一级到市、县、区、乡镇以至小到一个农场、农户,大都有一近、中、远期的规划,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市场定位、开发原则、项目设置、经费预算、效益分析等,使休闲农业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和程序化,有力地推动了休闲农业的发展。

每个休闲农场的建设都是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所有房子建造以及住宿都各具农村建筑的风格特色,并尽量挖掘当地的资源优势,如温泉、草场、溪流、大海、岩石、古树等等。

在区域规划方面,台湾现行休闲农业己脱离早期“点”的经营方式,而是“点、线、面”串联营销,这样就便于旅行社包装不同的旅游线路,进行分类营销10、布局合理,农旅互动台湾休闲农场布局合理,大多数都分布在旅游线路上,每个景区景点都能与旅游结合起来,这就有了客源的保证。

板块化、区域化整合,已经有了相当的成效。

例如苗栗县南庄乡休闲民宿区,拥有近80家乡村民宿,依托这些民宿,乡里将具有百年历史的桂花小巷开发成特色旅游街,带动了客家特色餐饮、特色风味小吃、特色手工艺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使游客来到这里之后,在体验不同的农家风貌的同时能够比较全方位地感受具有当地特色的客家文化。

宜兰县也形成了梗坊休闲农业区、北关休闲农业区等区域化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达到一定的产业规模,具有区域特色;区域内部各个休闲农业经营单位,在资源、客源市场形成了相互带动、相互补充的良好局面。

事实证明,休闲农业必须有一定的规模才能形成景观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才能由点成线、成片,为城市旅游者提供一日、两日乃至多日的旅游产品组合,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11、配套齐全,服务周到台湾的休闲农业各景点的配套设施都比较齐全,不仅景区外部的道路、交通、水电等设施完善,就是内部的配套设施也安全完善,讲究方便,所到之处吃喝玩乐样样具备,而且大都干净、温馨、舒适、价格合理,多数休闲农场设有观光部,负责旅游推介、接待与导览业务,有的还现场展示特色产品与特色烹调,让游客尝鲜。

12、学界支持,产研结合台湾很多专家学者都十分关心休闲农业发展,他们通过不同的视角潜心研究和丰富休闲农业的理论,从休闲农业的意义、功能、形式到规划,从组织、人力、教育解说到行销策略和成本分析,从文化、社会、理念到环境设计,等等,研究得十分细腻。

特别是在台湾大学、屏东科技大学等院校,还专门开设了休闲农业课程,开展休闲农业教学研究,建立起一整套休闲农业的理论。

专家、学者通过承担大量的规划、咨询、调查、评鉴工作,为政府管理者、企业经营者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并和企业经营者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做到了理论研究不空泛,实践发展不盲目。

13、社团务实,中介发达发育较为成熟的民间组织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是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无论是从台湾还是大陆的发展经验来看,在休闲农业发展的初期,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促进和引导,但是政府不能包办一切,最终产业的进步要靠行业组织和良好的服务体系作为保障。

服务体系包括营销体系、培训体系、行业自律体系等,关键是发挥农会、农业推广学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帮助农民转型。

如台北市农会成立辅导小组,按照“一乡镇一休闲农渔区计划”,研究台北市20家市民农园转为休闲农场的可能性。

台湾省农业策略联盟发展协会和台北市农会联合开展农业休闲旅游,还与全省100多家休闲农场结盟,推销优惠休闲游。

经营休闲农业者也成立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相互交流举办共同活动,使休闲农业走向精细的专业化分工。

也就是说,在区域内部,要通过行业协会、旅游公司、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形式,引导当地休闲农业经营者按照“自愿、联合、规范、自律”的原则联合起来,对内统一服务标准,完善竞争机制,强化行业自律,避免出现恶性竞争,对外统一媒体宣传,并划拨专项经费制作光碟、休闲农业旅游指南以及举办休闲农业推介活动。

台湾田园综合体与乡村旅游14、网络营销,强势推广除了宣传手册、广告路牌、电视报纸等传统宣传手段以外,休闲农业要加强网络营销,运用科技整合资讯,通过网页、搜索引擎以及运用3G手机服务等对休闲农业区域的地图、路线等进行迅捷的引导。

网络平台在台湾休闲农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台湾民宿协会的“U-FUN民宿达人网”的统计,80%的客人通过网络预订。

15、多元发展,稳步提升台湾观光休闲农场各具特色,有自助农园、森林游乐区、昆虫馆、休闲娱乐农场等,能提供采果、露营、烤肉、垂钓等休闲活动,并走向多元化和经常性经营。

他们特别注意海边发挥海的优势,农田突出花果飘香,大山尽显森林韵味,让你去过一次就会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主题特色的基础上向内容更丰富的层次发展,规模场地也不断扩大。

在发展方向上,无论是发展类型、运行机制、组织形式还是投资渠道,都迈向多元化。

例如,台湾农政单位通过鼓励“青年返乡”,使一大批接受过良好专业教育的青年人回到农村从事休闲农业的经营开发,使整个产业的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产品也出现了多元化,避免了产品在低层次上的雷同化。

16、特产做强,节会做精将特产和观光相结合,推动休闲农业与休闲渔业发展,如屏东县垦丁地处恒春半岛南端,是有名的风景区,春季又是黑鲔鱼回游垦丁外海的季节,结合休闲渔业,这里每年举行黑鲔鱼文化观光为主的春游。

展销黑鲔鱼、油鱼子等海鲜产品。

屏东还结合农产品收获期,将农业特产如黑珍珠、香蕉、凤梨,融入一年四季的观光计划中,带动观光和休闲产业的发展。

台东特产的旗鱼,能加工成多种食品,他们将产业、观光、餐饮、民宿等业者结合起来,举办旗鱼节,推动发展休闲渔业。

17、更新理念,与时俱进台湾休闲农业在主推“体验经济”之后,还出现了“分享经济”的理念,即休闲农业经营者与游客分享乡村生活,变“顾客是上帝”为“与客人首先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倡导“拥有不如享有”的消费理念。

特别是头城休闲农场的创办人卓陈明女士将现代农业的功能从“三生”(生产、生态、生活)拓展为“四生”,即增加了“生命的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