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抗生素的危害性及合理应用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抑制和杀灭细菌的药物,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对人类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导致了许多不良后果,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首先,抗生素滥用的危害不容忽视。
抗生素的滥用包括:未经医生指导自行服用、药物过期后继续使用、未按照医嘱剂量和疗程使用、买到假冒伪劣药品等。
这些不当使用抗生素的行为会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
其一,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的增加。
当人体长期暴露于抗生素的作用下,细菌会逐渐形成抗药性,甚至产生多重耐药性,这使得原本可以被抗生素杀灭的细菌变得无法治愈,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
其二,滥用抗生素会引发药物过敏反应。
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对抗生素的耐受性也不同。
滥用抗生素时,可能会出现过敏现象,如皮肤瘙痒、红疹、呼吸困难等。
严重的过敏反应还可能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其三,滥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
人体内存在着良好的肠道菌群,它们在维持肠道功能、帮助消化吸收以及抵抗有害菌侵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滥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有害菌滋生,进一步影响身体健康。
为了减少抗生素滥用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方案:1. 提高公众的药物知识和正确用药观念。
通过媒体宣传、医疗机构的教育活动等途径,普及正确的用药知识,让公众了解到抗生素的作用、使用原则以及副作用等信息,从而避免滥用抗生素。
2. 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
医生在开具抗生素的处方时,应严格按照病情和药物敏感性等因素进行判断,并遵循合理用药原则,包括适当剂量、疗程和使用方式等,避免过度或不当使用抗生素。
3. 强化药店和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督。
药店作为药物的销售渠道之一,应该加强对抗生素的控制和监管,杜绝非法销售和假冒伪劣药品的情况。
药品监管部门也要对市面上的抗生素进行抽检和查处,严厉打击违规行为。
浅谈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及临床滥用

反 应 、 异 性 反 应 、 重感 染 , 等 重 要 的 是 , 会 使 体 内 某 些 有 特 二 同 也 致 病 可 能 的 细 菌 产 生 耐 药现 象 。 然 新 的 、 虽 强效 、 谱 的 抗 生 素 不 广 断 研 发 上 市 , 人 类 在 与 细 菌 斗 争 却 没 有 因 此 轻 松 , 而 变 得 更 但 反 加 激 烈 。 家要 知道 , 生 素 刚 使 用 时 , 种 抗 生 素 使 用 2 年 才 有 大 抗 一 0
Q: 垫
CH NA FOR GN EI MEDI CAL TREATMENT
管 理 与 教 育
浅 谈 抗 生 素 的 合 理 使 用 以 及 临 床 滥 用
刘 益 顺
( 京 市江 宁 区横 溪街 道 丹 阳 社 区 卫生 服 务 中心 南 京 2 0 0 ) 南 1 0 0
【 要 】 为 了提 高临床 医生对抗 生 素 的认 识 , 摘 结合理 论和 实践 , 供 目前在 临床 上使 用抗 生 素的一 些 方 法和 应 该 注意 的事 项 。 提
() 重 药 物 经 济 学 , 大 限 度 地 降 低 病 人 的 药 物 费 用 支 出 。 6注 最 世界 卫 生 组织 ( HO推 荐 医 院使 用 抗 生素 率 为3 %, 美 等 发 W ) 0 英
达 国家 一 般使 用 率 在2 %~2 %之 间 , 国 卫生 部 要 求 医院 使 用 抗 2 5 我 生 素率 为 5 %以 内 。 5 来 我 国 医院 使 用 抗 生 素 率 实 际 保 持 住 0 近 年
抗生素 。
( ) 定 个 体 化 的 给 药 方 案 , 要 时 进 行 血 药浓 度 监 测 。 4制 必
抗生素滥用的根源、危害及合理使用的策略

2007.1.NO.12323抗生素滥用的根源、危害及合理使用的策略郑英丽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周子君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抗生素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我国目前抗生素滥用现象已引起国内外的严重关注,本文综述了抗生素滥用的现状、根源、危害及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策略。
抗生素滥用根源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对抗生素的应用缺乏强有力的干预措施、医生在治疗中的不合理用药习惯、对群众缺乏有效的宣传教育、经济利益因素等;抗生素滥用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增多、耐药菌的出现等问题,同时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甚至带来其他不良后果;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策略包括国家制定实施抗生素使用指南、对医生处方进行干预、运用医疗保险给付制度约束抗生素滥用、对医护人员及患者进行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用药指导作用等。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需要医生、药师、患者的通力协作,避免抗生素的滥用,提高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性。
【摘要】抗生素是人类在医药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之一,它对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命安全的保障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滥用的问题日益严重,对人们身体健康构成极大危害,并且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细菌耐药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迫在眉睫。
我国抗生素使用状况我国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十分广泛,个别方面已经到了滥用的地步。
据统计,我国门诊感冒患者约2007.1.NO.12324医生治疗中的不良用药习惯在抗生素耐药性时代到来之前,医生抗生素的处方习惯已经形成,当意识到耐药性的危害而决定改变医生的处方习惯时,实际情况变得不那么容易。
医生凭经验使用抗生素,未充分运用抗生素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知识指导合理用药;临床上抗生素的使用趋向于联合用药,希望从不同的作用机制提高疗效或扩大抗菌范围,其有效性尚待讨论,但其后果不仅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而且使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此外,医生对广谱抗生素的使用过多并且依据不充分。
浅谈我国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及对策探讨

浅谈我国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及对策探讨【摘要】抗生素作为抗感染的主要药物,对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由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引起的耐药性问题、不良反应及其他危害越来越严重。
本文对抗菌药物滥用危害进行综述,并提出防其滥用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抗生素; 滥用; 危害; 合理使用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品种的增加,抗生素的使用日益广泛,已成为人们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但国家相关制度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医务人员知识缺乏、执行不到位;公众缺乏相关知识;畜牧业滥用等各种因素,导致的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正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1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抗生素滥用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后果,既造成了人类健康的损失,也加重了社会和患者的负担。
这些危害有产生耐药菌株、各种不良反应、资源浪费、菌群失调、二次感染等。
1.1 产生细菌耐药性人们在使用抗生素防治疾病的同时,也“锻炼了细菌的耐药性。
以对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 (MRSA)为例,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它对95% 的患者有效;1985年,有效率下降了20%;到1996年,72%的患者无效;而现在已基本无效。
20年前抗菌药环丙沙星开始在临床上应用,当时被证明是不良反应小、治疗效果好的药品,而现在环丙沙星对 60%以上的病人失去疗效。
虽然人类新发现的抗生素也在不断增加,但对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
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需要2年的时间。
1.2 产生各种不良反应抗生素的滥用极易产生许多不良反应。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在 2004~2006 年期间,美国因药物不良反应就诊患者的20%是由于应用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就诊事件,1万个抗生素门诊处方就会产生10.5次,其中过敏反应最常见。
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记录显示,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的1/3由抗生素引起。
2 预防抗生素滥用的对策尽管大部分人已经意识到抗生素滥用的严重性,但是这种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浅谈抗生素的危害性及合理应用

浅谈抗生素的危害性及合理应用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浅谈抗生素的危害性及合理应用摘要:众所周知,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它于1941年应用于临床,可以说抗生素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发现,它使人类的平均寿命至少延长了10年。
抗生素是由某种微生物所产生的,在低浓度下对别种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对细菌、病毒、真菌甚至肿瘤都可起到抑制或杀灭作用。
正因为抗生素的产生原理,导致其必有的弊端。
由于新型抗生素的不断问世,加之医务人员和病人在掌握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上存在困难,导致我国抗生素的使用达到了滥用的程度,对此,本文将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对策、以及使用中应遵循的原则着手,详细的论述,请老师给予指导。
关键词:抗生素,危害性,合理应用引言抗生素是我国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它使用量巨大,居所有临床用药的首位。
抗生素的应用对控制细菌感染与细菌性传染病及降低病死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抗菌药物滥用的现象也很普遍。
如何有效地遏制滥用抗菌药物的势头,加强合理用药,控制细菌耐药的流行趋势,是当前医药研究领域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
1 抗生素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
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1.1 抗生素临床应用抗生素是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合成类似物,在体外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而对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抗生素的使用和滥用的危害

抗生素的使用和滥用的危害抗生素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药物,具有杀死或抑制细菌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等领域。
然而,抗生素的使用和滥用也带来了很多危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抗生素的使用和滥用的危害。
一、耐药性的产生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产生的重要原因。
当人们使用抗生素杀灭细菌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没有杀灭所有的细菌,剩余的细菌会不断繁殖,形成新的菌落;二是一些细菌具有迅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在抗生素的压力下逐渐进化出一些抗药基因,后代继续遗传这些基因,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抗药性很强的细菌群体。
抗药性的细菌群体非常危险,因为它们无法被现有的抗生素杀灭,一旦感染,难以治愈,并可能导致严重的疾病和死亡。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70万人死于耐药性细菌感染。
因此,抗生素的滥用是一项非常危险的行为,应该受到高度关注。
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除了沉重的耐药性问题外,抗生素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诸多危害。
很多抗生素虽然对细菌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但同时也会损害宿主细胞,导致一些不良反应。
例如,抗生素可以扰乱人体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进而引发肠道炎症、腹泻等问题。
某些抗生素还可能引起肝、肾等器官的损伤,导致胃肠炎、皮疹、头晕、抑郁等不良反应。
此外,在医疗上,抗生素的不当使用也可能造成一些药物过敏反应,例如过敏性休克、呼吸急促、皮肤瘙痒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三、对环境的影响抗生素的使用和滥用对环境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抗生素在动物体内和人体内消化不完全之后,可能被排到水体、土壤等环境中,从而对环境中的微生物产生影响。
抗生素残留在环境中,可能导致环境微生物变异或适应变化,进而导致一些生态问题。
例如,农业领域中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周边环境中的微生物发生强烈的自然选择,形成抗性强的细菌,进而影响植物生长或粮食安全。
四、应对措施为了减缓和遏制抗生素的滥用,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一直开展着积极的研究和宣传工作。
谈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问题

谈抗 生素 的不 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问题
李 菁 李 红 ( 1 . 空军 航空 大学飞 行教官训 练基 地一团 长 春 1 3 0 0 0 0 ; 2 . 空军防 疫队 北京 1 0 0 0 7 6 )
摘要 : 目前 , 随着我 国生 活水平和社会的不断提 高和发展 , 健 康 问题 引起 了广 大人 民的关 注, 也就是 说 , 怎样 注意用药安全、 有 效、 合理 , 已经成为了社会讨论的话题 。 然而, 由于医疗水平的快速进步 , 在 临床上越来越 多地使用抗生素类的药物, 虽然说抗 生 素类的药物用药效果 比较明显 , 但是在 患者服 用的 同时也会产生很 多的不良影响。因此 , 本文对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 用 问题 的观点进行阐述 、 分析探讨 , 仅供参 阅。
关键 词 : 抗 生 素 药物 不 良反 应 合 理 用 药
中图分类号 : R 9 6 9 .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1 6 7 2 — 8 3 5 1 ( 2 0 1 3 ) 0 4 — 0 1 0 8 — 0 1
据 临床数 据显示 ,我国每年有 2 O万人 死于药 品不 良反 和疗程 :抗生素的药 物在人 的身体 内是发挥着抑菌和杀菌作 应, 因此 ,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抗生素类 的药物在 用 的 , 必须在靶组 织 、 靶 器官 内达到有效 的浓度 , 维持一定 的 临床上 的应用是非 常广泛的 , 在 细菌感染 、 传染病扩散 中的作 时间 , 也就是说 , 一定要将 药物 的间隔空 间、 剂量、 疗程确定适 用是 非常重要 的 , 然而 , 此类 药物在治疗患者病症 的同时 , 也 当,通常情况下是根据有效血药浓度来作为判断药物剂量是 会给患者带来一定 的危害和反应 , 也就是说 , 抗生素类的药物 否适宜 的指标 ,血中有效浓度维持是受N, / I  ̄ 多方面 因素所影 从它 自身 的概念上讲其实就是在很低浓度下对所有人体生命 响 的 , 例, 药物 的吸收 、 代谢 排泄等方面 , 因此 , 要掌握各类抗 物质有控制和灭菌 的功能 ,在临床上抗生素类的药物是非常 生素的药效学、 药动学 的相关信息 , 并且根据患者 的全身状 况 广的, 大约有 1 0 0种作 用 , 例如 , 最常见 、 常用的青霉素就有头 来制订合 理 、 有效 的治疗用药方 案 , 也就是 说 , 这 里面包括药 孢菌 素、 红霉素类 , 每一类都是有 自身 的特点 , 那么, 就需要在 物 的品种、 剂量 、 药效 、 疗程 、 间隔的时间等 。 临床使用 的同时根据病情种类 、 人群 、 细菌等各个方面来进行 2 . 3合理联合用药 : 联合用 药是指在疾病 的治疗 过程 中 , 同时 合理分配 、 合理用药 , 最终将病原体消灭 、 控制疾病 。 使用两种或两种 以上的药物。 联合用 药的指征主要有 : ①单用 1 抗 生 素药 物 的不 良反 应 种药物不能很好地控制疾病 ,为 了增加药物 的疗效 而采 用 1 . 1 过敏反应 : 青霉素 、 链霉素 、 先锋霉素等可使人产生过敏反 联合用药 , 多采用有协 同作用的药物联合 ; ② 为了减轻药物 的 应 ,严重 时可危及生命 。抗生素引起 的过敏反应常见 的为药 毒 副作用 , 患者不 能耐受其不 良反应 , 加用另一种抗生 素可减 疹、 皮炎和药热等 。 少该药 的剂量 , 以达到 同样 的疗效 。但如红霉素 、 林 可霉素这 1 . 2毒性反应 : 抗生素引起 的常见 的毒性反应包括听觉神经损 两种药 的作用基本相同 , 联合应用却可以加大其毒副作用 , 常 害、 造血系统 障碍 、 肾损害 、 肝损害及 胃肠道反应 。毒性反应 的 见 的如 胃肠道反应 , 实属不合理用药 。 3 结束 语 性质 和程度因药物种类及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1 . 3 二重感染 : 老年人 、 婴幼儿、 体弱者、 腹部 手术者及滥用抗生 由此可 以看出 , 抗 生素 的品种繁 多、 使 用广泛 , 在普通 人 素者较易发生。二重感染一般较难控制 , 且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群 中的知名度很高 ,从而也造成 了它在名称方 面比较混乱 的 1 . 4耐药性 : 大 多数 细菌对抗生素可产生耐药性 。随着抗生素 状态 。目前 , 我 国正在建立和健全药 品不 良反应的检测报告制 的广泛应 用及 不合理用药而导致 的抗生素滥用 ,致使耐药菌 度 , 这样 可以减少抗生素对人们 的危害 , 因此 , 人们应抱着 无 株 日益增多 , 影响 了疾病 的治疗 , 甚至会 因无敏感抗生素控制 病不 随便用药 , 有病要合理用药 , 正确对待药 品的不 良反应 的 感染 而产生严重不 良后果 。 态度 , 正 确服用药物和保管药 物 , 不 断提高用药水平 , 从而 达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与措施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与措施现代医学中,抗生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能够有效地治疗各种细菌感染疾病,拯救生命。
然而,由于人们对于抗生素的滥用,已逐渐使得抗生素失去了初衷——对抗细菌感染。
抗生素滥用不仅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巨大影响,还会对环境产生极大的负担。
在面临严峻的抗生素滥用风险时,我们有什么措施可以采取呢?一、抗生素滥用的危害1.促进耐药菌株的产生抗生素滥用是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抗生素的作用是杀死致病菌,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就容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
当耐药菌株大量扩散时,就会使得抗生素失去治疗效果,从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2.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抗生素滥用还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降低人体的免疫力,进而使得人体更容易感染其他病原体。
3.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抗生素在治疗动物、养殖业和农业中也被广泛使用,造成了环境问题。
抗生素会被排放到土壤和水源中,这些药物会破坏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甚至会使得益生菌数量降低,进而影响生态平衡。
二、抗生素滥用的原因1.误解抗生素的作用很多人认为,抗生素能够神奇地治愈各种疾病,因此过度依赖。
特定的细菌感染才能够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普通感冒、流感等疾病使用抗生素并不能对症下药,反而还会加重病情。
2.医生过度开具处方对于一些病人来说,他们并不完全清楚抗生素的适应症和使用方法,因此医生的处方替代了他们自身的判断。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度日如年的工作压力也许导致过度的开药,这对于抗生素滥用的造成负面影响。
3.个别卖药人员追求利益最大化在某些地区,一些卖药人员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在不允许的范围内销售抗生素。
三、抗生素的措施1.推广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系统都应该推广正确的抗生素使用方法。
公众可以通过媒体和其他途径了解抗生素的基本知识,以便就药和用药方面有更多的认知。
2.大力扫除抗生素虚假宣传社会各界应着手清除抗生素类“保健品”、“神奇药”等虚假宣传,消除买药者的迷茫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抗生素的危害性及合理应用摘要:众所周知,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它于1941年应用于临床,可以说抗生素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发现,它使人类的平均寿命至少延长了10年。
抗生素是由某种微生物所产生的,在低浓度下对别种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对细菌、病毒、真菌甚至肿瘤都可起到抑制或杀灭作用。
正因为抗生素的产生原理,导致其必有的弊端。
由于新型抗生素的不断问世,加之医务人员和病人在掌握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上存在困难,导致我国抗生素的使用达到了滥用的程度,对此,本文将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对策、以及使用中应遵循的原则着手,详细的论述,请老师给予指导。
关键词:抗生素,危害性,合理应用引言抗生素是我国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它使用量巨大,居所有临床用药的首位。
抗生素的应用对控制细菌感染与细菌性传染病及降低病死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抗菌药物滥用的现象也很普遍。
如何有效地遏制滥用抗菌药物的势头,加强合理用药,控制细菌耐药的流行趋势,是当前医药研究领域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
1 抗生素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
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1.1 抗生素临床应用抗生素是微生物的次生代产物或合成类似物,在体外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而对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在临床应用上,多数抗生素是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1]。
除了感染外,某些抗生素还具有抗肿瘤活性,用于肿瘤的化学治疗;有些抗生素还具有免疫抑制和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
抗生素不仅用于医疗,而且还应用农业,畜牧业和食品工业方面抗生素主要来源于是生物合成(发酵),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和半合成方法制得。
半合成抗生素是在合成抗生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对生物合成抗生素的化学稳定性,毒副作用、抗菌谱的特点等存在问题,通过结构改造,旨在增加稳定性,降低毒副作用,扩大抗菌谱减少耐药性,改善生物利用度和提高治疗效力或为了改变用药途径。
1.2 抗生素作用机理抗生素等抗菌剂的抑菌或杀菌作用,主要是针对“细菌有而人(或其它高等动植物)没有”的机制进行杀伤,有4大类抗菌药物: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类药物:属于此类的抗菌药物有磷霉素、环丝氨酸、杆菌肽、B酰胺类及糖肽类。
由于细胞壁的生物综合期即相当于细菌生长繁殖时期,故此类抗生素又称繁殖期杀菌剂。
而人体细胞无细胞壁,故此类药物毒性低[2]。
损伤细菌细胞膜渗透性类药物:属于此类的有多肽类抗生素、多烯类抗生素、比洛类抗生素。
此类抗生素归属于静止期杀菌剂。
它对人体的细胞膜也有损害,故毒性较大。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类药物:属于此类的抗生素有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族及其大环酯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红霉素、林可霉素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延长阶段,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静止期细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为静止期杀菌剂。
红、氯、林可、四环素可迅速抑制细菌的生长,称为快速抑菌剂。
抑制细菌核酸合成类药物:属于此类的药物有利福平、新生霉素、灰黄霉素、喹喏酮类、磺胺类和抗肿瘤药物。
其中磺胺类的抑菌作用发挥较慢,属慢速抑菌剂。
了解各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为临床选择药物和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用机理主要是影响病原微生物的结构和干扰其代过程。
主要包括:抑制核酸的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干扰细胞壁的合成、作用于能量代系统或作为抗代物。
2 抗生素的危害性2.1 引发器官受损、免疫力低下使机体各项器官受到损害抗生素虽然可以杀死病原菌,但同时也会给机体带来伤害。
当患者服下抗生素后,抗生素会经过患者的口腔进入胃部,之后经过肠道吸收进入血液,最后再进入到各个细胞中。
在这一过程中,只有进入患病部位的抗生素才可以杀死病原菌,而其他细胞和器官中的抗生素不仅不会起到杀菌作用,而且还会给患者的肝脏或肾脏带来负担。
久而久之,就会影响患者的肝肾功能。
另外,某些抗生素本身就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例如,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等。
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可干扰患者的造血系统,损伤患者的神经系统。
研究还证明,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先锋霉素和多粘菌素B能抑制免疫功能,削弱机体抵抗力。
不少抗生素还可引起恼人的皮疹[3]。
2.2 破坏肠道“正常菌群”产生“耐药菌群”在正常人的肠道中,寄生着多种微生素的群体,称为"菌群,菌群"之间互相制约,维持着生态平衡的共生状态,谁也占不了优势,谁也不能脱离约束而无限制地生长繁殖,因而谁也起不了致病作用。
大量、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类和氯霉素时,肠道对这些抗生素敏感的菌群就被抑制,而耐药的"菌群"则因为失去了"对手的约束而大量繁殖,其结果就是"耐约菌,使耐药性细菌广泛出现不合理、不科学地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
当该细菌与这一抗生素反复接触后,甚至会导致该细菌对这一抗生素的敏感性完全消失。
在一般的杀菌过程中,当大部分的普通细菌被杀死后,原本没有优势的病原菌就会取代之前的优势细菌,大量繁殖。
此时,若存在抗生素的长期刺激,就会使一些病原菌发生变异,形成耐药菌群。
2.3 引发“二重感染”使菌群失调现象频发以及延误临床治疗菌群失调现象是指患者因受到滥用抗生素等因素的影响而使其体正常菌群的细菌数量及细菌种类发生明显的变化,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
该现象通常发生在长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身上。
在这种患者体,对广谱抗生素敏感的细菌已全部被杀死,对广谱抗生素相对不敏感的病原菌却乘机而入并大量繁殖,从而引发肺炎以及假膜性肠炎等疾病。
临床上将这一病理变化称之为二重感染。
二重感染会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被完全掩盖,从而影响临床诊断,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抗生素还有一种"间接杀人的方式,即通过引起二重感染"而杀死病人2.4 DNA污染青霉素问世后抗生素成了人类战胜病菌的神奇武器。
然而,人们很快发现虽然新的抗生素层出不穷,但是,抗生素奈何不了的耐药菌也越来越多,耐药菌的传播令人担忧[4]。
2003年的一项关于幼儿园儿童口腔卫生情况的研究发现,儿童口腔细菌中约有15%是耐药菌,97%的儿童口腔中藏有耐4—6种抗生素的细菌,虽然这些儿童在前3个月中都没有使用过抗生素。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医学正在为它的成功付出代价。
抗生素的普遍使用有力的抑制了普通细菌,客观上减少了微生物世界的竞争,因而促进了耐药性细菌的增长。
2.5 抑制骨髓造血机能其症状主要有两种:一为可逆的各类血细胞减少,其中粒细胞首先下降,这一反应与剂量和疗程有关。
一旦发现,应及时停药,可以恢复;二是不可逆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虽然少见,但死亡率高。
此反应属于变态反应与剂量疗程无直接关系。
可能与氯霉素抑制骨髓造血细胞线粒体中的与细菌相同的70S核蛋白体有关。
3 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概念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临床药理概念为安全有效使用抗生素,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这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新启用抗生素在若干年都会因病菌产生耐药性而失去原有效力,然而不正确的使用,更加重了耐药细菌的急剧增长。
由于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量大、品种多、更新快、各类药品之间相互关系复杂,联合用药日趋增多,预防用药日趋广泛[5]。
因此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药性仍逐年上升势头。
合理使用抗生素需具体病人具体分析,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
没有一个固定方案可在不同情况下套用。
笔者认为合理选用与合理用药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3.1 抗生素使用原则1)严格掌握适应症,凡属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体过程与疗效关系[6]。
2)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
3)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
3)尽量避免抗生素的外用(如皮肤)。
4)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围在下列情况下可预防治疗: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性链球菌,防止风湿复发;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膜炎的发生;感染灶切除时,依据病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战伤或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防止气性坏疽;结肠手术前采用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3.2 如何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自2004年7月1日起,我国将抗生素列为处方药。
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抗生素在普通群众中的流通和使用,但远远不够。
相关的职能部门还应该严格限制抗生素在牲畜和家禽喂养过程中的添加,加强对于医院等医疗部门的监管力度。
明确患者的感染菌是否明确患者的感染菌对于能否有效为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来说至关重要。
这主要是因为感染不同的病原菌可能会导致同一种疾病。
而治疗这种疾病,不同的感染菌其治疗方法是不同的。
以肺炎这种疾病为例。
细菌引起的肺炎需要应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病毒引起的肺炎需要应用抗病毒药物来进行治疗。
真菌引起的肺炎需要应用抗真菌药来进行治疗。
即使在细菌性肺炎的治疗中,不同类型的细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也是不同的(青霉素G和万古霉素对于由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肺炎没有治疗效果)[7]。
因此,及时明确患者的感染菌对于顺利开展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了能够给临床治疗提供精准的依据,在就诊时,对于疑似细菌感染的患者,临床医生应尽早将其体液标本送去实验室培养,而检验人员应尽快对患者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判断。
致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对医药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要感以往教过我的老师们,辛苦了。
参考文献【1】徐积恩,朱明珍.抗生素[M].:科学,1982.8:222.【2】红.研究入门[M].:人民卫生,1998:54-125.【3】(美) Christopher Walsh.抗生素[M].:中国轻工业,2009:100-245.【4】秀玲.抗生素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03:3-5.【5】顾觉奋.抗生素的合理应用[M].:科学技术,2004:230-224.【6】珠祥,夏红梅.抗生素药物临床应用调查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5-8.【7】王爱霞.再谈抗生素的合理应用[J].中华科杂志,2005.0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