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现状分析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分析

02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使用指征
1 2
细菌感染
抗菌药物仅适用于细菌感染,不适用于病毒感 染、寄生虫感染等。
严重感染
对于严重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应 及时使用抗菌药物。
耐药性传播速度快
耐药性细菌传播速度快,可在医院内广泛传播,甚至可跨地区传 播,威胁患者健康。
耐药性治疗难度大
由于耐药性细菌种类的增多和治疗方法的限制,耐药性细菌感染 的治疗难度逐渐增大。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问题
不良反应类型多样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类型多样,包括耳毒性、肝毒性、肾毒性、过敏反应等,给患者带来较 大的痛苦。
THANK YOU.
抗菌药物有效性评估
临床治愈率评估
评估抗菌药物对特定感染疾病的临床治愈率,以反映药物疗效。
症状缓解时间评估
比较使用抗菌药物后症状缓解的时间,以衡量药物的疗效。
耐药性产生情况评估
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以评估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风险。
抗菌药物安全性评估
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
01
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评估,以反映抗菌药物的安全
3
特定感染
如结核病、破伤风等特定感染,应根据病情使 用特定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短程用药
尽可能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减 少耐药菌的产生。
适量用药
根据感染程度和病情,合理使用抗 菌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联合用药
在特定情况下,如严重感染,可考 虑联合使用多种抗菌药物。
德阳某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分析与对策

德阳某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分析与对策德阳某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分析与对策抗菌药物是医院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有效地对抵抗感染的细菌进行干预,造福于人类健康。
然而,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使用,导致抗生素耐药性不断上升,这对公共卫生与临床治疗都带来了困难。
因此,本文将针对德阳某医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对策。
一、现状分析1. 药品结构德阳某医院的药品结构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较为单一,抗生素种类以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为主,其他类别抗生素仅占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总量的一小部分。
2. 应用范围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较广,甚至包括一些非感染性疾病。
此外,不同科室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标准不一致,因此会导致药物的滥用和过度使用。
3. 医护知识水平德阳某医院的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医生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甚至存在拿药品回扣的情况。
这都导致了抗菌药物的误用和滥用。
4. 护理工作管理护理工作管理是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重要环节,但德阳某医院护理人员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存在漏洞。
二、应对对策1. 加强医护人员知识培训通过开展抗菌药物知识培训,提升医生和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诊疗水平,使其能更好地了解抗菌药物的特点和用药原则,并能正确使用和管理抗菌药物。
2. 完善医护人员的奖惩制度加强对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的管理,通过奖励好的行为、禁锢不良习惯者,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同时,公开医护人员的惩罚措施,对于违法违规的行为,让医护人员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和不用的麻烦,从而自觉执行规章制度。
3. 加强护理管理加强对医院护理工作的管理和掌控,制定和实施规范的护理定位,落实管理制度,让每位护士都按照规定程序执行护理程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4. 改善医院药品结构调整医院药品结构,加强日常的抗菌药物管理,合理使用进口药品,鼓励研究和推广新型抗菌药物,同时鼓励家庭医生参与把握抗菌药物使用和监控,确保与医生、家庭、社区等抗菌药物使用有关联,将其限制在极少的数量,以减少抗菌药物对环境的影响,避免大面积传播而导致疾病的恶化。
医院感染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评估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实时监测等方 法,对抗菌药物的疗效、安全性 、经济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及时
发现和纠正不合理使用现象。
结果反馈
将监测与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临 床医生,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 进建议,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
用。
06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案 例分析与实践
案例一:抗菌药物在外科手术中的合理使用
常用抗菌药物的种类与特点
β-内酰胺类
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具有杀菌作用强、毒性低、适 应症广等优点,但易产生耐药
性。
氨基糖苷类
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具 有强效杀菌作用,但耳肾毒性 较大。
大环内酯类
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主要 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和支原 体感染,但易产生耐药性。
四环素类
如四环素、土霉素等,主要用 于治疗立克次体、支原体和衣 原体感染,但不良反应较多。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获得的感染 ,包括住院期间和院内获得出院 后发生的感染。
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医院感染可分为 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医院感染的影响与危害
影响
医院感染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降低治愈率,甚至导致死亡。
危害
医院感染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同时影响医疗质量和安全。
抗菌药物在防治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或存在其他感染高 危因素的患者,应根据情况预防性使 用抗菌药物。
在进行手术、介入性操作等有感染风 险的操作时,应根据情况预防性使用 抗菌药物。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选择适当的药 物和给药时机,避免盲目使用和滥用 。
04
医院感染抗菌药物使用 的现状与问题
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与趋势
抗菌药物滥用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

抗菌药物滥用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一、引言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对于细菌引起的感染具有独特的疗效。
然而,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抗菌药物滥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抗菌药物滥用不仅会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还会增加患者的治疗成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必须对抗菌药物滥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以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二、抗菌药物滥用的现状分析1. 抗菌药物的滥用现状目前,我国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高,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滥用现象。
一方面,一些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着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甚至存在着未经合理诊断下擅自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另一方面,一些患者在面对一般感冒、发热等症状时,也会自行购买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而不按照医生的处方进行合理使用。
2. 抗菌药物滥用的危害抗菌药物滥用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首先,抗菌药物滥用会导致药物耐药性的增加,使得感染病原体变得越来越难以治疗。
其次,抗菌药物的滥用会导致患者耗费更多的医疗费用,增加个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同时,抗菌药物滥用还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生态平衡。
3. 抗菌药物滥用的原因抗菌药物滥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部分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认识不够深刻,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其次,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抗菌药物能够快速治疗感染性疾病。
另外,药品销售渠道的不规范也会导致抗菌药物的滥用。
三、抗菌药物滥用的干预策略1.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可以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
通过开展抗菌药物的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意识,降低抗菌药物的滥用情况。
2. 完善患者教育除了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外,还应完善患者的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患者用药知识的普及活动,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认识,减少患者自行购买抗菌药物的行为。
3.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管机制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可以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管机制。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分析及改进措施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分析及改进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抗菌药物在医疗机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防止感染、救治患者生命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现象日益严重,导致了诸多问题的出现,如细菌耐药性的增长、治疗效果的下降以及医疗费用的增加等。
为了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健康,医院必须深入分析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一、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1. 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在我国,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普遍较高,尤其是在手术、重症患者和新生儿等特殊人群中,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较为严重。
2. 药物选择不当:部分医生在选用抗菌药物时,没有根据患者的感染病原体、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和药物代谢特点等进行合理选择,导致抗菌药物的疗效不佳,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3. 用药时间过长:一些医生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过度延长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甚至长达数周,这样不仅增加了细菌耐药性的风险,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4. 联合用药不合理:部分医生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药物相互作用特点进行合理联合用药,导致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增加。
5. 抗菌药物采购和管理不规范:一些医院在抗菌药物的采购、储存、配送等环节存在不规范现象,导致药物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医院抗菌药物改进措施1. 加强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医生、药师等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和能力。
2. 完善药物使用指南:医院应制定完善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明确各种感染病原体对应的药物选择、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为医生提供科学的用药依据。
3. 推广药物敏感试验:医院应大力推广药物敏感试验,确保医生在选用抗菌药物时,能够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合理选择,提高药物疗效。
4. 加强用药监测:医院应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制度,定期对医生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审核和点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及分析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及分析引言:抗菌药物是一类重要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以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
然而,过度和不合理的使用导致了抗菌药物滥用的问题,引发了耐药菌株的出现。
因此,了解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1.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抗菌非抗生素药物两大类。
抗生素可进一步分为广谱抗生素和狭谱抗生素,具有不同的临床应用范围。
广谱抗生素适用于多种细菌感染,而狭谱抗生素则只能对特定的细菌效果显著。
2. 抗菌药物的常见临床使用情况(1)抗生素的常见使用场景:- 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扁桃体炎等。
- 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等。
- 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 皮肤软组织感染:蜂窝织炎、脓肿等。
(2)抗菌药物的常见使用目的:- 治疗细菌感染:抗菌药物是细菌感染的主要治疗手段,可通过杀菌或抑制菌体生长来达到治疗目的。
- 预防细菌感染:手术前及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手术感染率。
3. 抗菌药物滥用的现状抗菌药物滥用的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未按临床需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些患者或医务人员滥用抗菌药物,如未经医生指导擅自服用抗菌药物。
(2)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不合理:某些场景下使用广谱抗生素,而不选择狭谱抗生素,导致多种菌株产生抗药性。
(3)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一些医务人员存在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这不仅会增加患者的药物负担,还容易滋生耐药菌株。
4. 抗菌药物滥用的危害和影响抗菌药物的滥用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的危害和影响:(1)导致药物耐药性的提高:滥用抗菌药物易导致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出现耐药菌株。
这对临床治疗造成困扰,增加治疗难度。
(2)增加医疗成本:当大量的抗菌药物被滥用时,不仅会使医疗机构的药物成本增加,还可能增加治疗费用,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
(3)破坏人体微生态平衡:滥用抗菌药物会扰乱人体内健康的菌群平衡,容易引发其他传染病和肠胃问题。
抗菌药物使用整改报告

抗菌药物使用整改报告一、前言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性感染及某些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现象在我国日益严重,不仅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日益增强,还引发了诸多医疗安全问题。
为了加强我院抗菌药物的管理,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和政策,我院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了全面整改。
二、整改背景1.抗菌药物使用现状:近年来,我院抗菌药物使用量逐年上升,部分医生在抗菌药物的选择、使用剂量、用药时间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导致细菌耐药性不断加剧,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
2.政策法规要求: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的文件要求,各级医疗机构要切实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有效控制细菌耐药。
3.医院发展规划:我院作为一所综合性医疗机构,要不断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抗菌药物管理的整改是我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
三、整改目标1.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降低细菌耐药性。
2.规范医生抗菌药物处方行为,提高抗菌药物管理水平。
3.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四、整改措施1.组织学习与培训: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抗菌药物相关法规、政策及专业知识,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意识。
2.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明确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3.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分别对应不同级别的医生,限制滥用和高档抗菌药物的使用。
4.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负责全院抗菌药物的监督管理工作,对医生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审核,确保合理使用。
5.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定期进行细菌耐药监测,掌握细菌耐药动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6.建立激励与惩罚机制: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生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滥用抗菌药物的医生进行严肃处理。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问题的多角度分析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问题的多角度分析1. 引言抗菌药物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类药物,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疾病。
然而,近年来,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现象日益严重,导致了许多不良后果,如细菌耐药性的增加、治疗效果的下降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等。
为了深入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本报告从多个角度对院内抗菌药物使用率问题进行了分析。
2. 抗菌药物使用率概况我院在2022年的数据显示,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40%,相较于2021年的35%有所上升。
其中,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
3. 抗菌药物使用率上升的原因3.1 医学发展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更多的疾病得以被诊断和治疗,其中许多疾病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从而使得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上升。
3.2 患者需求患者对于快速治愈疾病的需求使得医生更倾向于使用抗菌药物。
此外,部分患者对抗菌药物存在错误认知,认为抗菌药物可以治疗所有疾病,这也促使医生更多地使用抗菌药物。
3.3 医学教育与培训虽然我国的医学教育和培训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医生在临床实践中过度依赖抗菌药物。
4. 抗菌药物使用率问题的影响4.1 细菌耐药性增加长期、不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使得抗菌药物的疗效降低,治疗效果变差。
4.2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和风险。
4.3 医疗资源浪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加医疗机构的经济负担。
5. 应对措施5.1 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生抗菌药物使用行为的规范和监督。
5.2 提高医生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合理使用能力加强医生对抗菌药物的知识培训,提高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合理使用能力。
5.3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正确认知,引导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成就面前的严酷事实
抗菌药物滥用造成严重耐药
– –
–
6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在20世纪40 年代初仅1%,到本世纪初则飚升超过90%; 一种耐药性极高、致病力极强的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MRSA),1974年的分离率为2%,而到本世纪初 则迅速增至39.7%,成为导致医院内严重细菌感染的 主要致病菌;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亦迅猛发展。本世纪 初,我国大城市医院抽样调查其分离率达22.5%,而 在美国其分离率高达33.5%,且由该耐药菌感染致死 的病例逐年增多;
对 G+菌作用(较 2、3 代)强,对 主要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 G—菌作用较差,对 β-内酰胺酶不 有肾毒性。 稳定。 对 G+菌作用较 2、3 代弱或相等, 用于敏感菌引起的肺炎、胆道 对 G—菌作用较(第 1 代)强。对 感染、尿路感染和其它组织感 厌氧菌有效。 对多种细菌的 β-内酰 染。肾毒性较(第 1 代)轻。 胺酶较稳定。 对 G+菌作用(较 1、2 代)弱,对 临床用于尿路感染及危及生命 G—菌包括肠杆菌属、厌氧菌和绿 的败血症、脑膜炎、肺炎等严 脓杆菌作用较强, 对 β-内酰胺酶高 重感染。基本无肾毒性。 度稳定。 对 G+ 和 G—菌包括金葡菌、链球 菌绿脓杆菌等均有高效,对耐第 3 用于敏感菌引起的肺炎、菌血 代的 G—仍有效。 对 β-内酰胺酶更 症、败血症。无肾毒 性。 稳定。
15
二.头孢菌素类
A,繁殖期杀菌剂 ,组织分布好,部分品种可透 过血脑屏障。 B,毒性低,一般能安全用于小儿、老人和孕妇。 C,大多数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比青霉素类稳 定,耐酸 D,其抗菌谱对常见致病菌的覆盖率高 但对肠球菌和脆弱类杆菌的作用甚微 .
16
头孢类的分类及特点
分 类 第1代 常用药物 Cephalothin Cephazolin Cephalexin Cephadoxil Cefacroxime Cefacolor Cefaxitin Cefolaxime Ceftriaxone Ceftazidime Ceftizoxime Cefloperazo ne Cefepime 抗菌作用特点 临床应用特点
8
新型抗菌药物上市逐年递减
9
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10
抗菌药分类及特点
11
常用抗菌药分类
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 头 孢菌素类,其它类),万古霉素,磷霉素等 2.影响细菌胞浆膜通透性:多粘菌素、两性霉素B等 3.抑制细菌核酸代谢: 影响叶酸代谢: 磺胺类、甲氧苄啶(TMP) 抑制DNA合成: 喹诺酮类(沙星类) 抑制RNA合成: 利福霉素类(RFP) 4.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氨基苷类,四环素类,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 12 5. 抑制β-内酰胺酶 : 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等
4
成就面前的严酷事实
人类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出现误判
–
– –
–
人类在抗菌药物开发应用所获巨大成就面前,开始 藐视感染性疾病的危险,对抗菌药物的应用也变得 为所欲为。 人类想当然地以为神药永远存在,旧药虽然最终失 效,而更新、更好、作用更强的药物将会取代它们。 但我们现在看到的趋势却并非如此。人们发现一些 原本容易治疗的细菌感染性疾病现在有了新的变化, 原本有效的抗菌药物已经不再能有效控制感染了。 致病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事实,很快就被证 实,而且一些致病菌耐药性发生和传播的势头令人 瞠目。
成就面前的严酷事实
抗菌药物滥用造成严重耐药
–
20世纪80年代合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上市,临床 致病菌对这类新型抗菌药物耐药菌株几乎为零, 但经过20年的广泛使用,临床致病菌对这类合成 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已高达70%至82%。
7
成就面前的严酷事实
抗菌药物滥用造成严重耐药
––Leabharlann 20世纪,人类凭籍链霉素、异烟肼和利福平等一度 有效控制了结核病的发展,并曾预期20世纪末可在 发达国家消灭结核病。但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看 到一个严酷的事实,许多结核病患者用现有抗菌药 物治疗,病情得不到控制,不少患者感染的结核杆 菌出现了多重耐药性,全球结核病疫情迅速回升。 WHO在1993年宣布结核病全球紧急状态,并呼吁 迅速行动与结核病危机进行斗争。
一.青霉素类
1、青霉素G与青霉素Ⅴ 其抗菌谱窄。虽然对革兰阳性菌、阴性球菌、流 感杆菌等少数革兰阴性杆菌及螺旋体均有良好作 用,但主要用于不产酶的革兰阳性菌包括葡萄球 菌、链球菌属等所致感染。 2、耐酶青霉素 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耐酸耐酶,抗菌活性低) 抗菌谱窄。对β-内酰胺酶稳定,主要用于产酶葡萄 球菌所致的各种感染。 药物难以透过血脑屏障 13
抗菌药合理应用及我院现状分析
1
提要
1、抗菌药合理应用
2、我院抗菌药使用存在的问题
2
抗菌药合理应用
3
抗菌药物的发现及对人类的帮助
抗菌药物的发明和应用是20世纪医药领域 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人类应用抗菌药物有效地治愈了各类严重 的细菌感染性疾病;进而掀起了抗菌药物 的研发和广泛应用的高潮。
3、广谱青霉素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耐酸不耐酶) a.抗菌谱广,增加了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作用(绿 脓杆菌除外) b.在胆汁中浓度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 中可达有效水平。 c.不耐酶 主要用于革兰阴性杆菌、不产酶的革兰阳性菌所 致各种感染,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4
4、抗绿脓杆菌的广谱青霉素 羧苄西林 哌拉西林 (不耐酸不耐酶) 抗菌谱广,对包括绿脓杆菌在内的各种革兰阴性 杆菌均具良好的抗菌作用。对脆弱类杆菌等厌氧 菌也有一定作用。哌拉西林 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作 用是本组最强 。 胆汁中浓度均较高;易透过血脑屏障 。 主要用于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尤其是绿脓杆菌所致 的感染。
第2代
第3代
第4代
17
18
抗革兰阳性菌 抗革兰阴性菌 一代+++ + 二代++ ++ 三代+ +++ 四代+++ +++ 各代头孢菌素抗菌谱的侧重点不同,较重的革兰阳性菌感 染宜选第一代头孢,而较重的革兰阴性菌感染宜选第三代 头孢。然而对青霉素耐药的肺炎球菌对第三代头孢非常 敏感 . 注意:头孢一、二代有肾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