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6年参加中国第一次5年科学规划的确定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3年至1957年的五年计划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经济建设的起步阶段,也
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阶段,对于中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
的作用。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旨
在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在工业方面,重点发
展了钢铁、煤炭、机械、化肥等基础工业,同时也加强了农业和轻
工业的发展。
通过大力推进农业合作化和土地改革,实现了农业生
产的大幅增长,为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经济建设的同时,中国政府还注重了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
的发展。
大力推进了全民教育,普及了基础教育,提高了国民素质。
同时,加强了科研力量的建设,推动了科技创新,为国家的长远发
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社会建设方面,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医
疗卫生事业的建设,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加强了基层组
织建设,提高了社会管理水平,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益。
在对外方面,中国政府积极开展了对外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扩大了国际影响力,为国家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的来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是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阶段,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
这一时期的经验教训对于中国的后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从1953年起,中国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该计划(1953-1957)由周恩来、陈云同志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制定,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第一届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到1957年,“一五”
该计划提前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我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意味着社会主义系统建设的开始。
法律依据:《中央党内法律法规制定五年总体规划》对未来五年中央党内法律法规制定工作进行了总体安排,提出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要求、主要任务和实施要求,确定了内法律法规的重点制定项目。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规划,时间跨度为1953年至1957年。
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着
经济极度落后、社会秩序混乱等一系列严峻挑战,急需通过计划经
济的方式来实现国家的快速发展。
因此,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被
视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起点,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内,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目
标和政策措施,以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在经济方面,中国政府提出了发展重工业、加强农业生产的方针,
实施了一系列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措施,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和农
业现代化的需要。
同时,政府还大力发展国有企业,加强对外贸易,推动国家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在社会方面,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内,中国政府注重了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大力推动了全民教育,加强了基层
医疗卫生服务,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
这些举措为中国社会
的全面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国防建设方面,中国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加强了国防
力量的建设,提高了国家的国防实力,保障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总的来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起步阶段,中国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成功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这一时期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未来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发扬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的精神,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956年参加中国第一次5年科学规划的确定

1956年参加中国第一次5年科学规划的确定,钱学森与钱伟长、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1950年,钱学森同志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
”钱学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释放15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高级将领作为交换,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自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那就是中国!那就是中国啊,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搏动的心脏跳动着五千年的脉搏,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涌动的血液奔腾着长江黄河的浪波,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黄色的皮肤印着祖先留下的颜色,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黑色的眼睛流露着谦逊的笑窝,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坚强的性格挺拔起泰山的气魄,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辽阔的海疆装满了我所有的寄托。
我的祖国,可爱的中国,你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你养育了伟大的民族。
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容

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容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53年至1957年实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旨在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容涉及工业、农业、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工业方面,第一个五年计划着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钢铁、煤炭、机械等行业。
政府大力支持国有企业,通过国家投资和计划经济的方式,加快了工业化进程。
在农业方面,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推动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
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
在科技和教育方面,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了加强科研和教育的重要意义。
政府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投入,鼓励科技创新,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同时,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为国家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文化领域,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政府积极推动文艺创作,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总的来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容涉及各个领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这一时期,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第一个五年计划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教训,对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不断推动国家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一次5年计划

第一次5年计划
第一次五年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国民经济建设的五
年计划。
它的实施时间从1953年开始,到1957年结束,是中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一次五年计划的目标是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计划涉及到煤、铁、钢、电、机械、化工等行业的建设,同时也加强了农业、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调整国民经济结构、扩大投资、增加劳动力、改善技术水平等。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新工厂、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如铁路、公路、港口等都被兴建起来。
第一次五年计划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就。
1957年,我国的钢铁、煤炭、电力、机械等主要工业产值较1952年增长了一倍以上。
农业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农作物的产量也有所提高。
然而,第一次五年计划的实施也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技术落后、资源短缺、经济结构调整等问题。
在接下来的五年计划中,政府需要继续加强经济建设,以应对这些挑战。
- 1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体是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体是中文名第一个五年计划外文名 The first five year plan 时间 1953—1957年发布国家中国目录 1 制定背景 2 计划内容 3 制定实施 4 完成成就▪ 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建设▪ 工业发展▪农业生产▪ 交通运输▪ 民生改善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背景播报20世纪50年代是二战之后两极格局对峙最为激烈的时期。
随着冷战的逐渐展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两个阵营不仅在政治制度与军事实力上展开全方位竞争,还围绕着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展开了激烈较量。
一五期间,中国身处社会主义阵营,对外采取“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进行政治孤立、经济制裁与军事封锁,导致相比于战后处于资本主义阵营的日本与西欧各国,中国无法充分利用资本主义阵营充足的资金与先进的技术进行经济建设。
另一方面,苏联与一些东欧国家以资金与技术援助的形式积极支持中国的经济建设,来自苏联与东欧的经济援助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50年代尤其是一五计划实施期间,朝鲜战争的爆发加剧了东北亚的紧张局势。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依然没有放弃颠覆大陆的企图,中国周边的战争胁并未消失。
因此如何快速发展经济、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成为执政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对于当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而言,无论是资本主义阵营还是社会主义阵营,重建或者恢复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业化体系是最为重要的任务,对于大多数新兴的原殖民地国家而言,加快工业化进程并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化体系更是成为巩固与维持政治独立的经济前提。
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工业化的浪潮。
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内容播报“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
它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实施播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有两点,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各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五年规划”简介及时间表

我国“五年规划”简介及时间表五年计划(The Five-Year Plan),后改称“五年规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
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制定背景五年计划作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形式最早并非源于中国,也非中国所独有。
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从自己的国情出发,通过五年计划取得了辉煌的经济建设成就。
战后,随着欧亚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五年计划被社会主义阵营中很大一部分国家所借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五年计划不仅深刻影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还对战后所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五年计划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体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回顾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不仅能描绘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对比与检视过去,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到2015年结束已经完成总共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
《2016-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中国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于2016年3月17日正式发布,规划分为二十篇共八十章。
制定过程中期评估、前期研究、形成思路、建议起草、通过建议、制定纲要、专家论证、争取意见、审议批准、正式公布、规划实施执行时间直到1950年底,大陆才基本统一(49年新中国成立时大陆的大部分还没有解放),直到1953年,才完全从大规模战争状态中解脱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56年参加中国第一次5年科学规划的确定,钱学森与钱伟长、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1956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在控制科学领域,1954年,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引起了控制领域的轰动,并形成了控制科学在上世纪5,揭示了可压缩边界层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并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0年代和60年代的研究高潮。
1957年,《工程控制论》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同年9月,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成立大会推举钱学森为第一届IFAC理事会常务理事,他成为了该组织第一届理事会中唯一的中国人。
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钱学森曾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协会主席。
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在应用力学领域,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及固体力学方面做了开拓性研究数的概念。
1953年,钱学森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
在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领域,钱学森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
他发展了系统学和S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在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领域,钱学森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1949年,他提出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1962年,他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在思维科学领域,钱学森在80年代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认为思维科学是处理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科学,推动思维科学研究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
他主张发展思维科学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工作结合起来,并将系统科学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提出思维的系统观;此外,在人体科学、科学技术体系等方面,钱学森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是人体生命科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钱学森同志于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等重要职务;他还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在钱学森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钱老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与钱伟长、钱三强被周总理合称为“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