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概括段落大意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第27课巨人的花园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四年级下册第27课巨人的花园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四年级下册第27课巨人的花园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全文共15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巨人的花园很可爱,孩子们在花园里很快乐。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写巨人回来了,将孩子们赶出了花园,同时也赶走了春天。

第三部分(第1015自然段):写巨人醒悟后,拆除了围墙,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充满快乐。

2、四年级下册26课巨人的花园上课笔记①文中句子的意思及作用1.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

这是一个中心句,领起下文对大花园美好情景的描述。

2.我自己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我不允许任何人在里面玩。

从这段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巨人是一个凶恶、冷漠、自私、霸道的人。

3.桃树看见孩子们回来十分高兴花儿们也从绿草丛中伸出头来。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分别赋予桃树小鸟花儿以人的情态,写出了花园里景物的美丽、可爱。

4.他说:我有许多美丽的花,可孩子们却是最美丽的花。

巨人把孩子们比作最美丽的花,说明孩子们像花一样娇嫩可爱,正是孩子们把春天带进花园的,也正是孩子们让巨人明白了这样的道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人不能自私,快乐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

②课文分段及大意脉络梳理:全文共15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巨人的花园很可爱,孩子们在花园里很快乐。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写巨人回来了,将孩子们赶出了花园,同时也赶走了春天。

第三部分(第1015自然段):写巨人醒悟后,拆除了围墙,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充满快乐。

③主要内容:本文讲述了一个自私的巨人将孩子们赶出花园并砌起了围墙以及醒悟后拆除围墙的故事,告诉我们: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3、四年级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四年级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2):讲述了水神共工怒触不周山,人类遭遇灾难,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是故事的起因。

第二部分(3-4):讲述了女娲修补天地的过程,她寻找彩石、炼石补天、杀龟撑天、杀死黑龙、堵塞洪水,这是故事的经过。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天窗概括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天窗概括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天窗概括
《天窗》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三课,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孩子们通过天窗观察到外面世界的种种景象,从而引发了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

课文以天窗为线索,先介绍了天窗的位置和作用,然后描述了孩子们通过天窗观察到的外面世界的各种景象,如雨天、晚上、闪电等。

这些景象让孩子们感到新奇、有趣,也让他们产生了无限的想象和创造力。

他们想象着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想象着自己能够飞翔、探险、创造奇迹。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天窗带给孩子们的无限乐趣和想象空间,也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课文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多留意身边的事物,从中发现美好和乐趣,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天窗》这篇课文是一篇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文章,通过学习它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生活、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专项训练第六讲 分清段落,概括大意

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专项训练第六讲 分清段落,概括大意
指拘守于通常的切苹果方法,把它们一切 两半,不敢稍作变动
很少有人知道 墨守成规 不为人知
(2)“按通常的切法”指的是______________,“另一种 切法”指的是___________。
从顶部切到底部窝凹处 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
5.本文可分为两段,请用“||”在文中标出,并试 着写出每一段的大意。
第六讲 分清段落,概括大意
导语
本专题学习段落的划分与段落大意的概括。通过 这一题,初步了解分段的依据,掌握概括段落大意 的方法,学会正确地对段落进行划分与概括。
指导篇
阅读文章《苹果里的五角星》
①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差不多每天都 要跑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或者显示显示他学会 的新本领。一天,来到我家,从桌子上拿起一把小刀 ,又向我要了一只苹果,说:“大哥哥,我要让你看 看里面藏着什么。”
7.从书店回家的路上,下起了大雨,作者是怎么 做的?读选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他马上脱下外衣,把书严严实实地包了起来。
8.读了选文,你觉得小作者想要通过买书这件事告诉我 们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本文通过记叙“我”买书回家遭遇大雨的 经历,说明“我”热爱读书,同时也表达了 书籍是人类真正的朋友这一观点。
2.“深”在字典中有这样三种解释:①从上到下 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②深奥;③很,十分。 “深有感触”一词中的“深”应是第( )种解释; “深藏其中”一词中的“深”应是第( )种解释。
③①
3.根据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清晰( ) 通常( ) 反义词:生疏( ) 秘密( )
清楚 平常 熟悉 公开
4.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 (1)联系上下文,“循规蹈矩”的意思是_________,“鲜为人知”的 意思是__________,和这两个成语意思相近的成语或词语有 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概括大意方法

小学语文概括大意方法

1小学语文概括大意方法一、关键句摘录法这是一种常见而又简单易行的概括方法。

有的文章中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揭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这些概括性强的关键语句,就可以概括段意或全文大意,我们毫不费力就可以直接“抄”或者稍加改动即可。

如:《郑成功》一文,最后一节在全文中就起到一个总结作用,“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根据这一句话,我们就可以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写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事,既方便又准确。

再如:在学习第13课《秦兵马俑》时,我发现第三节: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这一句是过渡句,将秦兵马俑的特点高度概括出来了。

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不少学生知道,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前半句承上,也就是说第二节是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后半部分启下,也就是说后面几节是写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

就是这样一句话,使我们对课文条理有了更清楚地认识,孩子们也能够很自然地概括出第二节和第四到第十节的意思,同时,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一目了然。

就像中心句一样,过渡句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句型,利用它,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引导学生来进行分段,概括段意。

相信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概括起来就会轻而易举。

二、主干提取法在众多的方法当中,我经常会向学生介绍这种方法。

就像我们从一年级开始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一样,要有主语和谓语。

每一篇文章也是如此,必定有作者描写的对象,并且对这个对象所描写的内容。

所以,删去旁枝末节,这篇文章主要写“谁干什么或什么东西怎么样”,用这样的句式就可以很容易地概括课文的内容,而且比较多地适用于各类文章。

如:《船长》一文,写谁?写船长,干什么?沉着镇定地指挥全船的人进行脱险。

《西湖》一文,写什么?西湖,怎么样?景色美。

这种方法就像一下子抓住了文章的根,重点部分就突出出来了,虽然寥寥几个字,但却简单明了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联系课文进行适当补当、丰富,不就可以很好地概括出课文的内容吗?三、要素罗列法不同体裁的文章要点不同。

四年级上册琥珀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琥珀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琥珀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脉络梳理:全文共18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推测琥珀形成的时间。

第二部分(第212自然段):琥珀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第三部分(第1317自然段):琥珀被发现的过程。

第四部分(第18自然段):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

1.抓住重点。

本篇课文的重点是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通过梳理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以及分析作者推测的依据,可以很好地突出教学的重点。

2.注重培养想象力。

在理解了作者科学合理的推测之后,再来自己推测小苍蝇和蜘蛛被包住的过程,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测能力。

3.注重语言训练。

阅读教学离不开读,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品读,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通过练习说话来积累语言,培养表达能力。

无论是读还是说,都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语感。

主要内容:本文是一则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不明真相还自以为是。

段落大纲:全文共7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故事的背景,引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第二部分(第2、3段):小鸟告诉青蛙他来自很远的地方。

第三部分(第4、5段):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的看法。

第四部分(第6、7段):青蛙不相信天很大,小鸟让青蛙跳出井看一看。

《金色的草地》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

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

段落大纲:全文共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当蒲公英盛开时,窗前的草地上变成了金色。

第二自然段: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

第三自然段: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第四自然段:写我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搭船的鸟》是第一篇精读课。

本单元以留心观察为主题,力图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

四年级下册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四年级下册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全文共7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简要叙述了中华儿女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进行不断尝试,重点描述了明代万户所尝试的人类首次火箭飞行。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叙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呈现出的勃勃生机,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到探月工程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2、四下第八课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说课稿一、教材解析二、教学目标1.正确读记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梦圆背后的精神和力量。

教学难点: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神舟五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

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观看录像,激发情感。

1.同学们,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学生交流)2.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

二、揭示课题,学生质疑1.板书:千年梦圆在今朝,(带着激动自豪的感情齐读)2.质疑:看着课题,说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三、学生自读、思考,把握课文主要内容1.PPT出示自读要求(1)快速默读课文,可在课文中寻找答案,也可在课文旁批注:课文写了什么梦?想一想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圆的?(2)小组讨论交流,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之概括段落大意(有答案)汇编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之概括段落大意(有答案)汇编

阅读指导之概括段落大意(有答案)阅读文章时,养成一边阅读一边概括段意的好习惯,对自己写作文时选材组材,布局谋篇都是有帮助的。

要求概括段意做到言简意明,不能罗里罗嗦,说个没完,什么是准确呢?就是抓住段的实质,不要偏离段的主要内容。

(一)用段的中心句概括段落大意。

△中心句指明段的写作范围△中心句突出段的主要内容△中心句归纳出段的思想要点例1小城里每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亚热带树木。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凤凰树开花了,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从天际飘来的一片片红云中。

例2童第周二十八岁的时候,得到亲友的资助,到比利时去留学,跟一位在欧洲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学习。

一起学习的还有别的国家的学生。

旧中国的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学生。

童第周暗暗下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二)用文章重点句概括段意有的文章段落中,作者在叙述事实以后,用抒情议论的方法,写出了自己的感想、体会。

这些感想,往往概括了全文的主旨,点明了段的中心。

阅读时可以直接引用作为段的段意。

例3今天清早,雪停了,天也晴了。

一轮红日升起来,把雪后的大地照得分外耀眼。

茫茫田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

(三)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段意段落中没有直接表述中心的语句就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步骤:1. 段落中共有几句话。

2. 每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

3. 可以分为几层意思4. 每层讲的是什么内容。

5. 归纳每层的意思,进而概括出段的主要意思。

例4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摸进“三九一”高地下面的山坳,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

太阳渐渐地爬上山头。

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讲话都听得见。

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看见我们。

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四年级第12课盘古开天地分段段落及大意

四年级第12课盘古开天地分段段落及大意

四年级第12课盘古开天地分段段落及大意《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

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创造美丽宇宙的过程。

故事极具想象力,课文通过盘古开天辟地,体现了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

通过学习,能让学生们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激发自己的无限想象力。

脉络梳理:
全文共6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有个叫盘古的巨人沉睡在混沌一片的天地里。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盘古用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之概括段落大意
一般来说,概括段意要从如下几点入手:第一,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文章的思路、目的是什么;第二,再仔细阅读每个自然段,抓住这些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进行分析和比较,考虑它们在全文的地位和作用,找出与全文主要内容有关系的内容;第三,最后将次要内容舍去,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段的中心,这就是段落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通常可以采取下面几种方法:
(1)摘引法
在概括段意时,常常直接摘抄或引用段落里的词句。

采取这种摘引法,一定要注意准确地判断出段的中心句,找出起关键作用的词句。

(2)综合法
有时候一个段落较长,内容较多。

为了便于理解,可以把它们分成若干层次,先归纳出层次的意思,再把层意加以综合,归纳出段意。

(3)提取法
有时候,一个段落包含若干层次的意思。

在归纳段意的时候,可以取其主要的、重点的层次的意思,舍弃那些次要的或与中心关系不密切的层次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