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肺炎中的抗生素使用时机

合集下载

抗生素在肺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指南

抗生素在肺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指南

抗生素在肺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指南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

肺部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其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抗生素在肺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指南,希望能对医护人员和患者有所帮助。

1. 抗生素的选择在肺部感染的治疗中,抗生素的选择应该根据病原菌的种类、药物的抗菌谱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来进行。

常见的病原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可以选择广谱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或喹诺酮类抗生素作为初始治疗。

在获取病原菌培养结果后,可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的选择。

2. 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抗生素的剂量应该根据患者的体重、肾功能、年龄等因素来确定。

剂量过低可能无法达到有效浓度,剂量过高则可能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疗程的长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决定,通常在感染控制后继续使用24至48小时,以确保病原菌完全清除。

3. 联合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肺部感染疾病,可以考虑联合使用抗生素。

联合治疗可以增加抗菌谱,降低药物耐药性的风险。

常见的联合治疗方案包括β-内酰胺类抗生素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加喹诺酮类抗生素等。

4. 监测治疗效果在使用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定期检测体温、血象、痰常规等指标,及时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

如果患者的病情恶化或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应该考虑是否存在药物耐药性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5. 遵守正确的用药原则在使用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时,需要遵守正确的用药原则。

按照医嘱规定的剂量和剂型使用抗生素,不得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最好在餐后使用,避免影响药物的吸收。

同时,要遵守使用抗生素的时间规定,不得延长或缩短疗程。

总之,抗生素在肺部感染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严格按照用药原则进行治疗。

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按照医嘱准确使用抗生素,并定期复查以监测治疗效果。

肺炎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肺炎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肺炎的抗生素治疗方案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通常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

抗生素是常用于治疗细菌性肺炎的药物,这些药物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然而,不同类型的肺炎需要不同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因此精确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是至关重要的。

1. 细菌性肺炎的治疗方案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类型之一,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治疗细菌性肺炎的抗生素通常采用静脉给药方式,以确保药物能够迅速进入血流和肺部组织。

常见的用于治疗细菌性肺炎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和氟喹诺酮类药物。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需要根据具体细菌的敏感性测试结果,确保药物对致病菌具有有效的杀菌作用。

2. 病毒性肺炎的治疗方案与细菌性肺炎不同,病毒性肺炎通常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病毒性肺炎的治疗主要通过对症治疗来缓解症状,如休息、充足的水分摄入和使用退热药等。

某些病毒性肺炎疾病,如流感,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甲型H1N1流感,奥司他韦是一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可以缩短疾病的病程和减轻症状。

3. 真菌性肺炎的治疗方案真菌性肺炎通常由真菌感染引起,如念珠菌属等。

抗真菌药物是治疗真菌性肺炎的主要选择。

常见的治疗药物包括多酮类药物和三唑类药物。

对于重症真菌性肺炎患者,可能需要静脉给药以确保药物充分吸收和发挥作用。

治疗真菌性肺炎的抗真菌药物需要根据具体真菌的敏感性测试结果来选择,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4. 抗生素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抗生素治疗肺炎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抗生素的使用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严格按照处方剂量和使用时间进行使用。

- 不要盲目滥用抗生素,以免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 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医生并停止使用抗生素。

-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对肠道菌群造成不良影响,应适当补充益生菌来维护肠道健康。

总结起来,肺炎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应根据肺炎的类型和致病原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细菌性肺炎通常使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肺部感染抗生素临床应用

肺部感染抗生素临床应用

耐药性的危害
01
增加治疗难度:耐药性导致 抗生素治疗效果下降,需要 更高剂量或更换药物
03
影响患者预后:耐药性可能 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增加死 亡风险
02
增加医疗成本:耐药性导致 治疗费用增加,加重患者经 济负担
04
增加细菌传播风险:耐药性 细菌的传播可能导致更多人 感染,加重公共卫生负担
耐药性的预防和应对
硝唑等
抗生素选择原则
01 根据感染类型选择:针
对不同类型感染选择合
适的抗生素
02 根据细菌敏感性选择:
根据细菌对不同抗生素
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
生素
03 根据药物相互作用选择:
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
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04 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选择: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
肝肾功能等个体差异选
择合适的抗生素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合理使用抗生 素:避免滥用、 过度使用
严格遵循医嘱: 按照医生建议 使用抗生素, 避免自行调整 用药量
加强个人卫生: 勤洗手、保持 室内通风、避 免接触感染源
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增强 体质,降低感 染风险
谢谢
临床表现
01
咳嗽、咳痰、胸 痛、呼吸困难等
呼吸道症状
02
发热、寒战、乏 力、头痛等全身
症状
03
肺部听诊可闻及 湿啰音或哮鸣音
04
胸部X线片可见 肺部阴影或炎症
浸润
05
实验室检查可发 现白细胞升高、C 反应蛋白升高等
感染指标异常
抗生素的选择
抗生素分类
01
青霉素类:如 阿莫西林、氨

临床观察抗生素对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临床观察抗生素对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临床观察抗生素对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原因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组织炎症。

临床治疗中,抗生素广泛应用于肺炎患者的治疗,以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减轻炎症反应,缩短病程。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对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和应用注意事项。

一、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抗生素治疗肺炎的效果取决于病原体的类型和敏感性,以及早期治疗的及时性和药物的选择。

1. 不同类型病原体的治疗肺炎的主要病原体包括细菌和病毒。

细菌性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类型,常见病原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病毒性肺炎多为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

对于细菌性肺炎,抗生素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早期应用适当的抗生素可以有效降低细菌数量,减轻炎症反应,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对于病毒性肺炎,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可供使用,通常通过对症支持治疗来减轻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2. 早期治疗的及时性早期应用抗生素是治疗肺炎的关键,通过尽早启用合适的抗生素,可以加快病原体的清除,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早期治疗的及时性对于细菌性肺炎的治疗效果尤为重要,因为细菌繁殖的时间很短,以至于炎症反应和肺组织的损伤迅速发展。

因此,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早就诊并进行抗生素治疗。

3. 药物的选择和个体差异抗生素的选择应依据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个体对抗生素的反应存在差异。

一方面,某些患者可能对某类抗生素过敏,引发过敏反应,需及时停用并替换其他合适的药物。

另一方面,某些患者可能出现耐药现象,即对原来有效的抗生素失去敏感性,需要更换抗生素以保持治疗效果。

二、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抗生素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对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1. 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或病毒的生长和繁殖来达到治疗效果。

对于细菌性肺炎,抗生素能够直接杀死或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减少细菌数量,缩短感染时长。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细菌抗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正确使用抗生素、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下面将介绍一些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1. 使用抗生素前,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只有通过医生的准确诊断,才能明确感染类型及其对应抗生素的选择;2. 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使用;3. 如果药物用完后症状未见改善,不要自行继续服用旧药或更换其他抗生素,应及时就医复查。

二、正确使用抗生素1. 按时服药:抗生素需要准时服用,不能漏服、忘服或过量服用。

一般来说,抗生素按医生嘱咐的剂量和频率均匀地分配于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2. 间隔时间:如果需要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应按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用药时间和剂量;3. 餐后使用:部分抗生素在用药前或用药中需要进食。

若遇到特殊情况需要空腹服用,应在医生指导下操作;4. 注意保存:储存抗生素要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远离阳光直射。

使用过期抗生素是不安全的,应该按药品说明书的要求合理处理过期药物。

三、避免滥用抗生素1. 不治疗病毒感染:抗生素无法治疗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流感等。

不要因为病情不明确而滥用抗生素,以免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2. 私自购买和分享抗生素:避免私自购买抗生素或与他人分享,用药前请咨询医生,以免应对不适当的病情或使用错误的抗生素;3. 完整服用疗程:抗生素疗程通常为3-7天,应全程按时服用完毕,不可中途停药或任意减少剂量;4. 不应急性腹泻患者使用抗生素,以免加重或延长腹泻症状;5. 不给婴幼儿随意使用抗生素,尽量避免未经医生指导下给婴幼儿使用抗生素、或将抗生素留存在家庭药箱中。

四、预防抗生素耐药性1. 接种疫苗:适时接种预防性疫苗,预防感染,减少使用抗生素的需要;2.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饮食合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态,有助于减少感染并降低抗生素使用频率;3. 及时治疗:如出现感染症状,及时就医,确诊病情并根据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抗生素;4. 使用替代疗法:在合适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其他治疗方法替代抗生素,比如物理疗法或中草药治疗。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一、应用抗生素应遵循以下原则:1 、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等不宜使用抗生素。

2 、发热待查(除非病情严重,临床经验高度怀疑细菌感染者)不宜使用抗生素。

3 、皮肤及粘膜等局部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耐药菌产生或变态反应.4 、青霉素( G ):是第一个发现的抗生素,肺炎球菌、 A 组溶血性链球菌及脆弱类杆菌的厌氧菌感染等仍属首选药物。

5 、大环内酯类:宜用于轻度、中度呼吸道感染、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

6 、氨基糖甙类:每日一次加 10%葡萄糖液 100ml ,静滴疗效好,毒性小、不易产生耐药菌株,宜用于G - 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疗程约 7 天。

要注意其能引起耳、肾毒性.7 、喹诺酮类:多适用于尿路感染、肠道感染及轻度、中度呼吸道感染。

8 、头孢菌素:除第一代、某些第二代及口服制剂外,一般属于非首选药物.如属于中度及重度医院内感染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属于医院内重症感染、重症混合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可考虑用泰能.9 、最好按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药。

要熟悉选用药物的抗菌活性、药效学及药动学。

10 、当一种抗菌药物能控制感染时,尽可能不采取联用,减少不必要的使用抗菌药物.11 、单一抗菌药物无效时或重度感染病人,可按药敏试验选用两种抗菌药物联用,一般不联用三种以上的抗菌药物.12 、静滴抗生素比口服抗生素贵,如病情许可应口服抗生素。

13 、严重感染的病人初期需要静滴抗生素,待病情稳定后可改用相同口服抗生素。

14 、重症感染者如用头孢他定及泰能可考虑经验治疗.在某些临床情况下也可考虑次强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哌酮,这样可延长前者的抗菌性。

15 、要严格掌握万古霉素适应症,①由耐β —内酰胺抗生素的 G + 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② G + 球菌感染病人对β - 内酰胺抗生素严重过敏;③抗生素相关肠炎患者,用甲硝唑治疗无效,或病情十分严重,并有危及生命的可能等再用该抗生素。

抗生素正确使用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用法

抗生素正确使用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用法

抗生素正确使用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用法抗生素正确使用: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用法抗生素是一类药物,用于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

然而,由于滥用和不正确使用抗生素,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力逐渐增强,导致严重的耐药问题。

为了正确使用抗生素,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适应症和使用方法。

本文将详细阐述抗生素的适应症以及正确的用法。

一、抗生素的适应症抗生素通常用于治疗细菌引起的感染,比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

一般来说,只有在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需要使用抗生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适应症:1. 呼吸道感染:比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2. 尿路感染:常见的适应症为尿道感染和膀胱炎。

3. 皮肤感染:比如蜂窝织炎、脓肿等。

4. 腹泻: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细菌引起的腹泻。

请注意,在感染的治疗过程中,正确的抗生素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医生将会根据感染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细菌的耐药性等因素进行判断和选择。

二、抗生素的用法正确的使用抗生素是有效治疗细菌感染的关键。

下面介绍一些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1. 严格遵循医嘱:在使用抗生素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并按照医嘱使用,不得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时间。

2. 按时使用:抗生素一般需要分多次服用,每日固定时间,以保证血药浓度维持在治疗水平。

3. 完成疗程:不可在症状缓解后就中断用药,必须完成疗程。

中断疗程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4. 注意饮食:有些抗生素对食物摄入有一定要求,应遵循医嘱,避免与特定食物相互作用。

5. 避免滥用:抗生素不适用于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流感等。

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细菌的传播。

此外,抗生素也有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等。

如果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应立即告知医生。

结论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滥用和不正确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问题的出现。

为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我们需要了解抗生素的适应症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在使用抗生素时,请严格遵循医嘱,按时使用,并完成疗程。

同时,避免滥用抗生素,遵循正确的使用原则,以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肺部感染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指南

肺部感染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指南

肺部感染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指南肺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往往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

抗生素是治疗肺部感染的关键药物,但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本文将为医务人员提供肺部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的指南,以帮助他们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治疗效果。

一、抗生素选择1. 根据肺部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选择包括口服青霉素类、呼吸喷雾/吸入氨基糖苷类或口服嗜肺军团菌专用药物等。

对于院内获得性肺炎,应根据患者的病史和药敏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2. 考虑患者的过敏史。

在给予抗生素治疗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特别是与抗生素相关的过敏反应,以避免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3. 药物相互作用。

应仔细了解患者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特别是与抗生素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

某些药物的联合使用可能会减弱或增强抗生素的效果。

二、用药剂量和疗程1. 保持适当的药物浓度。

抗生素的用药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肾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以确保抗生素在肺部组织中达到有效的浓度。

2. 抗生素疗程的选择。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疗程通常为7-10天,而院内获得性肺炎则可能需要更长的疗程。

对于长期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应定期评估治疗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疗程。

三、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1. 不要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只能对抗细菌感染,对病毒或真菌感染无效。

因此,在确认患者的感染类型后,不应盲目开展广谱抗生素治疗,以免增加耐药性的风险。

2. 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

仅在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进行抗生素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变化和相关的实验室指标,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四、合理使用联合治疗当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或已出现耐药性时,联合使用两种或更多的抗生素可能是必要的。

但在联合治疗中,必须选择具有互补抗菌谱的药物,并避免重复使用。

五、抗生素治疗后的监测对于已完成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和监测,以评估症状是否缓解、实验室指标是否正常,并排除复发或耐药性的可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病毒性肺炎与细菌性肺炎鉴别-临床特征
临床表现: 难以区分,互相重叠
• 当“ 季节性流感”患者高热3d伴咳嗽、咳痰、呼 吸困难时,应当高度怀疑重度甲流感染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病毒性肺炎与细菌性肺炎鉴别-临床特征
血常规: • 病毒性肺炎: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低, 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或减低 细菌性肺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病毒性肺炎与细菌性肺炎鉴别-影像学
病毒性肺炎:间质渗出性病变或支气管周 围浸润 细菌性肺炎:肺泡渗出性病变 两者互相重叠,病毒感染患儿会有肺泡的 浸润,其比值达49%,甚至更高;细菌感染 时会少量病人(8%)单单表现为间质性疾 病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单凭胸部 影像学不 能诊断病 毒性肺炎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The end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检测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毒抗原、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病毒核酸或
血清学试验检测病毒特异性IgM 抗体等。但都部分地受到敏感性低、 价格昂贵、商品化试剂缺乏、实验场地的特殊要求等限制。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鉴别诊断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病毒性肺炎与细菌性肺炎病原学混合感染
• 细菌与病毒混合感染或病毒感染后发生细菌二重 感染的现象,混合感染比例各有不同 • 在1957、1968年流感流行期间,研究人员发现致 死性肺炎的病人中,70%存在继发性细菌感染 • Falsey 等发现40%的住院病毒性感染病人确诊有 细菌感染
• 因此重症患者一般给予抗生素治疗
• 抗生素必须及时合理使用,并覆盖院内感染常 见的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真菌等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重症病毒性肺炎
• 在无明确感染指征使用广谱抗生素或预防性抗 感染,甚至加用抗真菌药、大量糖皮质激素, 容易造成菌群失调与真菌感染,导致难治性感 染而死亡 • 如在发病初期无明显细菌感染征象,也应严格 控制抗生素使用,尤其是广谱抗生素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病毒性肺炎与细菌性肺炎病原学混合感染
• 病毒感染后,可诱导细菌粘附、侵入和引 起疾病 • 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对 重叠感染起到主要协同作用 • 还有一部分细菌性CAP可能出现在病毒感 染之后,只是由于病毒在初始几天内已经 被清除,在诊断时未被检测到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病毒性肺炎与细菌性肺炎病原学混合感染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目前研究现状总结
• 理论上说,在确诊病毒性肺炎后不应该继续使 用抗菌药物。 • 病毒性肺炎诊断困难 抗菌药 物仍可 排除细菌性性肺炎基本不可能 经验性 使用 出现重症感染危及生命 • 对于重症甲流的治疗,为挽救生命,大多学者 认为抗病毒、抗生素治疗必不可少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重症病毒性肺炎
Ruuskanen O, Lahti E, Jennings LC, Murdoch DR. Viral pneumonia. Lancet ,2011, 377: 1264–1275.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重型甲型H1N1流感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病毒性肺炎与细菌性肺炎病原学诊断
病毒病原学诊断依赖于病毒培养、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 核酸检测等方法
• 与重症肺炎有明显 相关性 • 存在细菌与病毒混 合感染多见于有基 础疾病患者的病例 ,病死率明显增加 • 混合感染比病毒或 细菌单独感染能够 引起更严重的疾病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病毒性肺炎与细菌性肺炎病原学混合感染
Falsey AR, et al. Bacterial complications of respiratory tract viral illnes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13;208:432–41.
• 国外发达国家的临床实验室,病毒检测技术均比较成熟 • 国内病毒检测技术普及程度低,全国的大型综合医院大多没有常规进
行临床呼吸道病毒检测,呈现基础与临床脱节现象。少数开展病毒检
测的医院,病毒检测手段相对单一,较少应用病毒诊断的“金标准” -病毒分离,多数仅应用一至两种病毒学检测方法,如免疫荧光(IF
• 重症流感病毒感染的患者会在入院l-2天内病情 快速恶化,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 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 在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和大量激素使用后, 势必会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或难治性院内感染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重症病毒性肺炎
• 大部分重症甲流患者胸片斑片状浸润影改变、 血象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机械通气治疗等, 不能除外细菌、真菌乃至非典型病原体感染
至精至诚
PCT 浓度<0.1ng/mL,细菌感染非常不可能, 避免使用抗生素 • PCT 浓度(0.1~0.25)ng/mL,细菌感染不可 能,不建议使用抗生素; • PCT 浓度(0.25~0.5)ng/mL,细菌感染可能 ,建议使用抗生素; • PCT 浓度>0.5 ng/mL,细菌感染非常可能,强 烈建议使用抗生素。 • 如联合CRP<8mg/L判为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临床实践建议-临床特征
• 体温降至正常后再度发热,咳嗽加重,痰白色 转黄色,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肺部体征增多, 呼吸困难加重,发绀明显 •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由少到多 • 胸部X线片示肺部出现新阴影 • 痰液连续2次分离到相同致病菌,或其他方法证 实的致病菌。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南京医科大学
第二附属医院
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是否需要预 防性使用抗生素?
南 京 医 科 大 学 第 二 临 床 学 院 科室 呼吸科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The Second Clinical Medical Schoo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病毒性肺炎与细菌性肺炎鉴别-流行病学
发病季节:病毒性肺炎流行有季节性 • 流感病毒:秋冬交替 •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每年或每隔1年的晚秋 • 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秋、春季流行 • 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腺病毒 (Adenovirus,ADV):全年
临床实践建议-CRP
• 通常以8mg/L作为判别细菌与病毒感染的临界 点,≥8mg/L判为细菌感染,<8mg/L判为病毒 感染 • 如结合降钙素原(PCT)则准确率会更高。 • CRP局限性 不仅可在感染状态下升高,在心血 管系统疾病、手术、肿瘤浸润、急性排异反应 和风湿活动时CRP水平也可能升高;在免疫抑 制状态(如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CRP水平下 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