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酵素的使用实验与推广(选题课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环保酵素课程设计

环保酵素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环保酵素的定义、制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 学生能掌握环保酵素的制作步骤,了解其与化学酵素的区别;3. 学生能了解环保酵素对环境保护的意义,认识到其在节能减排、改善土壤等方面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独立完成环保酵素的制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环保酵素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环保酵素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2. 学生能积极参与环保酵素制作和应用的过程,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3. 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探究性课程,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可能对环保酵素的认识不足。
教学要求:教师需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通过实践、合作、探究等方式完成课程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环保酵素的定义与原理:介绍环保酵素的含义、特点及其制作原理,关联课本相关章节,如酵素的概念、生物酶的作用等。
2. 环保酵素的制作步骤:详细讲解环保酵素的制作方法,包括原材料选择、配比、发酵过程等,结合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内容,指导学生动手制作。
3. 环保酵素的应用:分析环保酵素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清洁剂、肥料等,引用课本实例,让学生了解环保酵素的实用价值。
4. 环保酵素与环境保护:探讨环保酵素在节能减排、改善土壤等方面的作用,结合课本中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 环保酵素与化学酵素的区别:分析环保酵素与化学酵素在成分、制作方法、应用效果等方面的不同,强化学生对环保酵素的认识。
环保酵素活动策划方案

环保酵素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背景当前,环保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人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酵素是一种能够促进环境清洁的生物催化剂,对于解决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公众对于环保酵素的认知和使用,我们计划组织一场环保酵素活动,旨在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推广环保酵素的应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公众对环保酵素的认知度和了解程度;2. 推广环保酵素的应用,鼓励公众在家庭中使用环保酵素产品;3. 培训志愿者成为环保酵素的推动者;4. 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共同打造绿色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活动内容1. 环保酵素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公众讲解环保酵素的原理、应用范围及效果,同时介绍环保酵素产品的制作方法。
2. 环保酵素展览:举办环保酵素产品展览,展示各种环保酵素产品的种类、制作方法和使用效果。
3. 环保酵素DIY活动:现场组织公众制作居家使用的环保酵素产品,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制作过程并了解环保酵素的原理。
4. 环保酵素应用培训班:开设环保酵素应用培训班,培训志愿者成为环保酵素的推动者,学习并传播环保酵素的知识和使用方法。
5. 环保酵素宣传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包括印发宣传材料、组织义务宣传队伍等,提高公众对环保酵素的认知度和兴趣。
四、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时间:预计活动为期一个月,具体安排为每周末举办一次主题活动。
活动地点:在市区内开辟活动场地,包括会议室、展览馆、培训班教室等。
五、活动推广1. 制作宣传手册:制作精美的宣传手册,包括介绍环保酵素的知识、制作方法、使用效果等内容,并在各个社区、商场等场所进行发放。
2. 新闻媒体宣传:向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稿,邀请记者参与现场报道,提高活动的曝光率。
3. 社交媒体推广: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渠道,发布环保酵素活动相关的推文和推广信息,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
4. 线下宣传:制作各种宣传海报、横幅等,放置在社区、学校等场所进行宣传。
六、活动执行1. 人员安排:组织策划团队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和具体执行,包括讲座、展览、DIY活动等。
环保酵素制作与推广方案

环保酵素制作与推广方案第一篇:环保酵素制作与推广方案环保酵素救地球——环保酵素制作与推广活动方案前言: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
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的楚楚动人。
可是,现在人类未来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
“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活动时间:4月28日活动范围:全校师生活动目的及意义:现在地球气温上升、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减少、气候变化、空气污染等一系列的影响,使地球正慢慢的走向黑暗,相信你我都意识到环保工作是刻不容缓。
无论您是谁,身在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亲自动手参与做环保酵素,就是对地球最友善和亲切的举动。
简单的行动,经济的方法,我们便可以改善居住的环境,保护地球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准备丢弃的果皮菜叶变费为宝,自己动手制作环保酵素吧!活动人员:10人左右前期准备工作:2到3人负责抬水5到6人经行培训练习制作酵素和讲解酵素,一人记录有兴趣参与这个制作活动同学的信息,一人发宣传手册。
物料清单:水、果皮菜叶、红糖等具体内容:在当天下午,我们几位参与前期培训的同学在现场制作酵素,并为老师学生们讲解酵素的具体内容,制作过程,用途等一系列的小知识,让大家了解并认识酵素,让每一个人都能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在现场制作的过程中如果有感兴趣的老师同学们,我们也将免费赠送他材料,让他自己亲手制作一瓶酵素,体验并感受这美妙的过程,我们也会留下联系方式,了解各位老师同学们制作情况。
最后,做酵素、用酵素,也要学会珍藏一份酵素情谊。
人世间许多东西有时间限制,罐头过期不能吃、合约期限到了。
关系就结束,而酵素却是从它制作的那一天起,发酵3个月后就没有截止日期。
就当他是个老朋友,细水长流的经营,它只会越醇越香。
我们设计的海报第二篇:制作环保酵素的日记7月11日星期三首先准备的材料有:红糖、水和果皮、果渣,比例为1:10:3(果渣有:橙子皮、哈密瓜皮、苹果皮)。
小学综合实践《绿色饮料——酵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绿色饮料——酵素【教学目标】1. 价值体认:通过学生亲自参与了解、研究并制作酵素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增强科学意识,培养绿色生态的价值观,提升健康保护意识。
2. 责任担当:围绕学生制作推广酵素,培养学生参与合作、服务创新意识和能力,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热爱生活的态度。
3. 问题解决:结合碳酸饮料在生活中给青少年身体成长造成的危害,针对科学家提出的酵素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活性物质,了解酵素在环境以及人体中的作用,学会制作酵素,激发对酵素的研究兴趣。
4. 创意物化:通过观察、收集、记录、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意识,启动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愿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酵素的工具等2. 学生准备:制作酵素的材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饮料吗?你喜欢喝什么样的饮料?学生回答,播放视频,看后谈感受。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种饮料,请大家来品尝一下。
学生品尝谈感觉。
师小结引入课题板贴。
二、小组交流,分组汇报1. 课前我们搜集了酵素的有关资料,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然后派代表发言。
小组派代表上台交流。
师小结:同学们搜集资料的能力很强,看来同学们已经对酵素有了充分的了解。
三、实践探究,动手操作1. 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不同的食材,请根据你们搜集的信息研究探讨一下,我们如何把手中的水果制作成喜欢喝的饮料——酵素。
出示材料:酵素桶、矿泉水、搅拌勺、计量器、水果(苹果、火龙果、柠檬)、白砂糖、水果刀、菜板等。
请运用这些材料,小组合作讨论研究怎么样制作酵素?2. 研究结束,小组派代表交流。
3. 师小结,播放微课,全班交流总结制作方法。
课件出示4. 学生动手制作。
出示温馨提示:1. 注意桶上标注的刻度线;2. 搅拌要轻柔,桶是专用的,很娇嫩,不能贴近桶壁;3. 水果种类繁多,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水果来制作酵素,但是必须加入苹果和柠檬。
因为苹果有助于发酵,柠檬具有稳定性。
制作酵素微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环保酵素制作课程时长:20分钟适用年级:初中适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环保酵素的制作原理和过程,掌握环保酵素的制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节约资源、变废为宝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背景随着我国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行,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环保酵素作为一种环保、实用的资源循环利用方式,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微课旨在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环保酵素的制作,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 环保酵素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环保酵素的用途。
难点:1. 环保酵素制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2. 环保酵素的有效利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环保酵素吗?2. 介绍环保酵素的定义、作用和制作原理。
3.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制作环保酵素(10分钟)1. 实验材料:鲜垃圾、红糖、水、塑料瓶。
2. 实验步骤:a. 将鲜垃圾切碎,放入塑料瓶中。
b. 加入红糖,比例约为1:3。
c. 加入水,直至瓶口处。
d. 密封瓶口,置于阴凉处发酵。
e. 观察发酵过程,记录变化。
(三)注意事项(5分钟)1. 鲜垃圾需切碎,以便充分发酵。
2. 红糖比例为1:3,不宜过多或过少。
3. 发酵过程中需密封瓶口,防止异味和污染。
4. 发酵时间约为1个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四)环保酵素的应用(5分钟)1. 家庭清洁:可用来清洁厨房、卫生间等。
2. 花卉养殖:可用来浇灌花草,促进生长。
3. 宠物护理:可用来清洁宠物用品,保持卫生。
五、课堂小结1. 回顾环保酵素的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2. 强调环保酵素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六、课后作业1. 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制作环保酵素,并观察发酵过程。
2. 收集环保酵素的应用案例,分享给同学们。
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酵素的制作过程,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环保实验课教案

初中环保实验课教案课程类型:综合实践活动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保酵素的制作过程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环保酵素净化水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环保酵素的制作过程。
2. 环保酵素净化水的实验方法。
3. 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环保酵素的宣传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环保酵素的了解和看法。
二、讲解环保酵素的制作过程(10分钟)1. 教师讲解环保酵素的制作方法,包括材料选择、配比、发酵等。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关键步骤。
三、小组合作制作环保酵素(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制作环保酵素的材料。
2. 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合作制作环保酵素。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环保酵素的制作过程(5分钟)1. 学生代表分享本组制作环保酵素的体验和收获。
2. 教师总结环保酵素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环保酵素净化水实验的期待。
二、讲解环保酵素净化水实验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环保酵素净化水实验的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关键步骤。
三、小组合作进行环保酵素净化水实验(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实验材料。
2. 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合作进行环保酵素净化水实验。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环保酵素净化水实验结果(5分钟)1. 学生代表分享本组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成果。
2. 教师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五、反思与展望(10分钟)1.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2. 学生讨论如何将环保酵素应用到生活中,减少环境污染。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提出建议和期望。
项目学习教学设计

项目学习教学设计项目研究教学设计项目名称:变废为宝——环保酵素一、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通过制作环保酵素,探究酵素的制作方法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项目研究团队本项目由XXX老师、XXX老师、XXX老师和“拥抱大地,播种绿色”社团成员组成。
三、项目研究目标通过本项目学生可以掌握制作环保酵素的方法,学会通过互联网收集资料,懂得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
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研究问题预设清单核心问题:环保酵素的制作和应用基本问题:1.什么是酵素?什么是环保酵素?2.如何制作环保酵素?3.环保酵素有哪些应用?4.如何辨别环保酵素的应用的真伪?五、项目作品评价设计最终的项目作品包括酵素液展示、制作酵素的步骤视频、PPT小报、手抄报、日记和实验报告。
评价量规为作品的创意性、实用性和环保性。
六、活动过程设计1.规划学生掌握的关键知识和技能,包括重量单位的认识、比例的计算和电子称的使用。
2.教师通过讲解和互联网资料的收集,让学生了解酵素的基本概念和环保酵素的制作方法。
3.学生按照制作步骤制作环保酵素,并进行对比实验,探究酵素的应用价值。
4.学生通过展示作品和实验报告,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
5.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环保酵素的应用实践,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
6.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项目研究的收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制作PPT和录制视频,同时鼓励学生自主通过互联网搜索资料。
在项目开始前,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进行对比实验,并在项目过程中进行研究。
最后,学生需要提交实验报告。
分组策略设计: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自由分组,然后教师根据性别的搭配、个人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运动能力、书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进行组与组之间的协调。
项目研究活动过程:序号活动内容描述开展活动需要做的准备或获得的支持是否制定具体活动方案或提供研究支架预期成果或作品1 认识酵素讲座是酵素手抄报2 制作酵素研究制作酵素微课视频否日记、小作文、酵素3 探索酵素的种类互联网否图片、文字记录、PPT4 探究酵素的应用互联网、对比实验是实验报告时间里程碑:任务名称开始时间完成时间持续时间1 组建新团队,明确任务 2016年5月16日 2016年5月20日 5天2 制作酵素 2016年5月23日 2016年6月3日 12天3 探索酵素的种类 2016年6月6日 2016年6月10日 5天4 探究酵素的应用(设计实验) 2016年6月13日 2016年6月17日 5天5 探究酵素的应用(开始实验) 2016年6月20日 2016年6月30日 12天项目管理设计:本项目中采用项目日记、每日工作目标表单、问题日志、项目阶段清单、调查问卷、学生周计划表单、学生计划简报、学生调研简报、学生作品简报等工具进行项目管理。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环保酵素净化水之探究实验》教学设计

《环保酵素净化水之探究实验》一、教学目标1.价值体认: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成果转化意识,认识到推广使用环保酵素的社会价值,形成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环保低碳生活理念。
2.责任担当:在小组合作中做到团结协作、履行分工任务,增强责任意识;体验了环保酵素净化水的强大能力后,增强自己制作、使用、宣传、推广环保酵素的责任感与行动力。
3.问题解决:通过小组合作,模仿环保酵素去除水中余氯的实验、设计净化污水的实验,展示成果,掌握实验法获取信息的基本步骤。
4.创意物化:小组合作,能根据教师的演示实验设计创新的实验方案,提升团队与个人的思维创新和物化能力。
四、重点难点重点:会运用实验法验证环保酵素净化水的功能;掌握实验记录表的基本要素和设计方法。
难点:设计并完成实验,形成完整的实验记录。
五、教学方法主要运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等。
六、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激趣1.师:播放“我有一个梦想”公益动画,介绍一位神秘嘉宾,引出“环保酵素”。
提问:环保酵素的用途这么多,你对哪一项功能最感兴趣?为什么?引出环保酵素净化水的功能。
2.师:引导提问,如何证明环保酵素有净化水的效果呢?引出“实验法”。
结合生物学科知识,回顾什么是实验法。
实验法是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利用特定的器材,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3.师:展示一组环保酵素净化水的照片。
这些都是他人的经验,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环节二:探究体验(一)演示实验师:现场展示《环保酵素去除水中余氯》的实验。
1.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思路;生:思考、理解记忆。
2.师介绍实验材料、引出“实验记录单”,分析实验记录单的主要内容。
3.师:演示实验过程;生: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实验记录,得出实验结论。
(二)方法提炼师:引导提问,净化鱼缸、池塘里的水,与去除水中余氯的实验在“实验形式”上有何不同?生:可能回答(室外、室内;一个实验对象、2个实验对象……),引出单一组实验和对照组实验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保酵素的使用实验与推广(选题课教学设
计)
“环保酵素的使用实验与推广”选题课
增城区增江街第二小学何丽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环保酵素”话题资料收集活动,让学生了解白色污染的相关知识。
2.通过提出“环保酵素”探究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关于环保酵素问题的筛选,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
4.通过共同确立主题,学会正确表述主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环保酵素”选题系列活动,由话题——主题——课题的选题方法,学会提出探究问题,形成活动主题并与他人合作等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环保酵素”选题系列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关注身边事,从身边提取研究课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提问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筛选、归纳整合问题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及素养。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以身边自身参与环保酵素公益活动的故事为引子。
二、阅读
(一)照片阅读
照片小资料。
(二)阅读环保酵素的视频报道及图片资料。
(三)交流环保酵素话题
师:阅读了这些材料后,你对环保酵素有没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生: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根据阅读小材料、观看了视频的情况畅谈对环保酵素话题的看法。
)
三、引发环保酵素话题思考,提出研究问题
1.分享问题
(1)回顾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探究的关于环保酵素的问题,提出自己最想探究的问题。
(2)根据部分学生问题表述不完整或者不规范的现象指导学生提出有效问题的小技巧。
方法指导一,教师在学生小讨论后出示灯片,温馨提示:如何提完整的问题?如:我最感兴趣或我最想研究的问题是……;原因是……;我打算……进行实践活动。
(3)四人合作小组分享问题。
1)出示自己的问题研究单,说说你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
教师方法指导:同学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大家感兴趣的,也很有意义,可以作为研究的内容。
但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我们小学生来进行深入研究呢?怎么样的问题才适合我们小学生,它应该具有怎样特点呢?小组讨论交流学习。
方法指导二,怎么样的问题才适合小学生研究。
(小组交流讨论后再出示课件,引出关键词:感兴趣、有价值、便于开展活动、贴近生活、尊重生命等等。
)
方法指导三,“什么样的问题比较有价值?”教师指导,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问题“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你认为研究这个问题的实践经验对你产生什么影响?你能说说这个问题的解决对哪些人有帮助,有什么帮助吗?”来思考问题的价值。
2)小组整合问题,提炼小组最想探究的共同问题,教师参与其中。
师:从刚才所交流的同学问题可见,有部分同学想探究的问题是一致或者是接近的,请大家想想可以怎么办。
生:可以把问题归纳、合并整合处理……
师:说得很对,下面就请参考适合我们小学生研究的有价值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想研究的问题放在一起,做两件事:一是对重复的、相似的进行整合;二是从这些问题中整理出你们组最
想共同研究的一、二个问题,并且把问题写在上小纸条上,再展贴在黑板问题集上。
生:小组合作,处理小组内问题。
2.全班交流汇总,对班级展贴的问题进行二次归类处理。
(1)指导用筛选、合并、归类、整合的方法处理问题。
(2)筛选出值得研究的问题,小组派代表阐述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
(3)老师出示预设问题。
四、把问题变课题
1.对所有问题进行筛选、归纳整理,形成全班探究课题
师:看着黑板,分析各个小组问题,我们筛选出了适合探究的问题,但问题是不是就等于研究的课题了呢?怎么把问题提升为课题呢?怎么表述呢?
教师方法指导四,学生讨论交流学习后出示课件:课题的表述。
2.教师以某个小组的问题为例,示范如何把问题变为课题。
3.师生合作,以其中一组同学的问题为例,讨论将问题变成课题(主题)。
4.学生学习把其他问题变成课题(主题)
五、选择研究课题,成立研究小组
1.分组研究,确定小组探究小课题。
2. 选择小组探究小课题并完成小组问题研究单:
(1)学生根据自己的探究意愿选择探究课题,成立探究小组。
(2)教师根据学生自主选择课题情况,协助学生确定具体分组。
(3)小组合作完成小组问题研究单
(4)小组交流汇报(在“小组问题研究单”上补充即可)
小组汇报:我们研究的问题是……?我们研究的原因是……?(研究背景)做这个研究的价值是什么?我们开展研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示范再作交流)
小组问题研究单
3.其它小组补充、质疑,互动,汇报组解答。
六、总结
七、教学反思
1、目标达成方面:本节课是选择探究活动主题课,重点是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引出话题,再根据话题引发问题,再由问题转变为研究课题,并在整个过程中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释放,提出各种各样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怎样围绕话题提出相关的探究问题,同时在对问题筛选中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
在本节课中学生在老师的贴近生活的“引言”,丰富的“阅读”下,师生围绕书包提出了五十多个探究问题,筛选、合并、归纳成了六个探究小课题,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有效的释放,学生的筛选、归纳、整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并在系列活动中培养了合作、分享及互助等。
2、教师的指导及学生活动方面:教师结合选题课的特征及学生的课堂表现适时指导,训练相关的技巧,如:关注三个小技巧的训练,一是怎样完整提出问题。
如在围绕书包提一个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时,一个学生说出了一大堆话,却没有表达出问题,我及时提醒学生要学会完整而简洁地表达问题。
具体指导如应表述成:我最感兴趣或我最想研究的问题是……二是针对学生提出的过大或过小问题,不适宜小学生开展研究时,及时引导学生怎样筛选、整合出适合我们小学生来进行深入研究问题方法指导。
就以学生的具体问题为例,展开讨论,再出示课件提示方法,再结合学生的学习情景训练。
课上学生基本上能提出问题自己最想探究的问题,在小组中整合提炼出小组最想探究的问题。
三是指导学生把问题变课题,先有疑问,再有讨论,再出示提示语,再提供范例,最后结合现场问题演练,一步步地让学生知道问题与课题的异同,怎样把问题变成课题。
就这样让学生的能力培养与问题意识培养在有梯度的教学环节情景中慢慢形成。
把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导”有机结合,“学”随“导”生,“导”随“学”生,教师导得适度具体,学生动得有序有趣。
3、课型特征体现方面,按IRIS(鸢尾花)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模型来进行教学设计的,整个教学过程按照“引言”到“阅读”到“探究”到“分享”这一学习模型进行实际操作:“引言”部分是由“真实事件引入,为阅读定向”的;“阅读”部分,又是让学生“获得主题和方法的更多信息”的;“探究”部分,指亲身实践而不是纸上谈兵,对于选题课的探究活动是能形成探究的问题。
由师生间的“导”与“学”相互交替间进行,学生自主的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分享”部分,让学生充分分享问题、做法、结果,既有学生间的,也有小组际间的,也有师生间的,在分享中互相碰撞、启发、补充,从而探究内容不断丰富、完善。
4、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上的不足及改进意见。
时间的把握上,后面环节紧,反思以后,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课堂,不必太局限于预设的教案,要有教育教学处理的机智,关注学生的现场发挥。